遥望南方的童年

HD中字

主演: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7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8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9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遥望南方的童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父母大都去南方城市打工,村中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儿童,小学教师易明堂(易志兵 饰)不忍这些孩子重蹈父辈的路,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教孩子们学文化,下岗的妻子(何伟欣 饰)当园长,初中生李响(谢媛 饰)当了老师。由于条件简陋,易明堂腾出家中祖宅做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开班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有的家庭连低廉的学费都交不起。陀陀因李响教育失当离园出走,李响很是内疚,她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秀秀的妈妈打工回来,女儿竟不认她,加之丈夫有了外遇,她伤心地离开了家乡。由于易明堂没有办学资质,乡里勒令他把幼儿园关闭。令易明堂心酸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怎么办......天才第四季歌剧少女!薄雾沙漠阴影黑色缉毒令囡囡勿杀辣手警花我们之间(2022)心动1986国语孽火1992霸王花认罪口供第二季动物爱美餐人鲨大战日劫拳击传奇萤火虫之恋世缘之舟老板娘3 普通话版唐山大地震机动奥特曼第一季熊出没之春日对对碰你好星朋友自由广场和平战士(2021)双城故事阿姆斯特丹洗面桥机甲前线北斗纪录片猎人传说2青木诗社怪谈兰陵王之泣血刀锋大地母亲如剧如戏荒野独居第一季四大名捕(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9.2分,国产片的「痛」被它戳破

五一节刚刚过去,今年小长假消费火爆超预期。

光是旅游收入一项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今天,我们应景地从一张地图谈起。

地图上的起点是江西省的宜春市,终点是广东省深圳市。

从宜春到深圳,需要一路南下八百公里。

这条路线当然不是什么旅游路线。

这八百公里,流动着人口,流浪着务工人员,放逐着留守儿童

条姐今天聊的片子就关于这两座城市。

但它并不是一个双城记故事。

事实上,电影讲的是一座“空城”——宜春。

《遥望南方的童年》拍摄于2007年,讲述了乡村教师易明堂兴办幼儿园的故事。

影片只花了19天就拍摄完成,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有口皆碑。

评分呈现陡峭的倒三角,九成的人打了四五颗星。

《童年》改编自真人真事。

更为难得的是,影片全部启用宜春本地的非职业演员。

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70多岁。

这样的拍制方式,使得影片获得了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影片开始,易老师看到村里太多幼小的留守儿童而萌生了办家庭幼儿园的想法。

通过大哥和朋友的帮忙,第一天招收到了15名3-5岁的孩子。

他们尽心操持着这些孩子的伙食和教育,可是受到了重重阻碍。

比如,持有读书无用论的村民报以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回乡教书的易老师挣的钱还不如在深圳打工。

在深圳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易老师在家乡教书只有一千块。

由于经费、环境、人手等原因,幼儿园开办了三个月就宣告停办了。

当易老师把孩子们一个个亲自送回家,告知家长幼儿园停办并催缴和退还入园费用时,面对贫困的乡民,朴实的他还是人情之上,张口不再提钱的事。

易老师还将寻不到监护人的砣砣和秀秀又带回了家,自己抚养起来。

这还不算,夜里,多年以前的学生为了去寻找逃跑的媳妇,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来到易老师的家里。

他想去远方寻找媳妇,再次把她带回来,没办法只能想到把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老师和师母。

然而因幼儿园让自己已捉襟见肘的易老师和妻子,在收养了两个孩子后,又不忍心地接下了婴儿。

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停办六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幼儿园又重新开园了,并且入园人数增加到了27人。

易老师的故事朴实真挚,却不妨碍它的力量。

在这样一部纪实影片,最重要的一定是人与空间

影片空间只有宜春朴素而些许简陋的乡镇。

而那个大多数年轻人去了的深圳,只是一个八百公里外的远方。

宜春人和生活之地的关系则是要么留下,要么归来,要么离开

他们中留下的,是4岁的砣砣。

砣砣外出打工的父母将他托付给了熟人,200块一个月的生活费是砣砣和父母之间唯一的纽带。

幼儿园的成立,使得砣砣摆脱了到处被人嫌弃的“拖油瓶”身份。

砣砣成为幼儿园第一名全托生

启明星幼儿园庇护着砣砣,让幼小的他得以完成对家的想象。

可是幼儿园取代得了家吗?

幼儿园停办之际,易老师送全体孩子回家。

易老师看到了砣砣真正的家。

那是一个稍显破败的空房子。

房子很大。

不是因为建筑面积有多大,而是里面只住了一个老人。

砣砣家中只有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眼盲了十几年。

易老师看着不忍,又将砣砣带回了家。

他们中回来的,是秀秀的母亲。

秀秀3岁时父亲欠了一屁股债,秀秀妈只得只身前往深圳打工赚钱。

一晃两年过去了,归来的母亲面对可爱的秀秀时惊愕地发现:

女儿不认得自己了

这还不算,男人在这两年里有了新的女人,并提出了离婚。

秀秀判给了爸爸。

而爸爸赢得了秀秀之后,没几天也南下深圳,秀秀彻底无父无母了。

落得形单影只的秀秀妈只得又前往深圳。

易老师偷偷将秀秀领出来,让母子见了最后一面。

易老师看着这对被世事拆散的亲骨肉,淡淡地对秀秀说:

秀秀,要记住那是你妈妈

5岁的秀秀记得住吗?我们不得而知。

若干年后,母亲对秀秀而言可能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他们中离开的是初中毕业生李响。

李响是十几年前典型的青少年,她迷恋《超级女声》,渴望着大都市。

在企图去深圳打工被父亲拦下后,喜欢唱跳的李响被安排到了幼儿园工作。

她目睹了乡镇上留守儿童的可爱、孤独和顽劣。

稚气未脱的她深受易老师的教化,决定考取师范系统地学习音乐。

我们可以预见,李响将会“走出大山”。

中国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潮流起于1992年。

时至今日,三十年了,一代人已经长大。

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群像出现在电影里的,他们分别代表着离开的和留下的。

留下,当然是一种被迫。

离开又何尝不是呢?

一代农民工在至少两座城市之间流浪、摇摆。

他们的无根状态是中国三十年来的社会学表征。

无根的是在外漂泊的农民工,同样也是留守在家的儿童。

电影中的幼儿园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期让他们走出空巢让缺席的家再次在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话题好像在降温。

似乎我们只有在每年一次的春运去集体关注他们。

春运返乡潮里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串数字。

“今年春运客运量再次突破xxxx,创造了新纪录”。

但是他们不只是每个数字当中小小的一个分子,他们每一个鲜活的脸上挂着的都是殷切:

现如今,“民工潮”似乎过去,“民工荒”又接踵而至。

但无论选择离开或者归来,我们该守候的依旧是家园。

最后贴一段导演在博客写的话:

我希望观众在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真实的力量的同时,从而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以及农村的幼儿教育现状引发思考,投入关注。

 2 ) 《遥望南方的童年》为了留守儿童明天更美好

  “杀青的感觉真爽啊!”当记者来到《遥望南方的童年》(下简称《童年》)摄制组所住的宾馆时,几名手持摄影架、工具箱及道具的年轻人从厢式车上跳下来后如是说。语气和神态中透露出一种如释重负、大功告成的意味。看来,拍电影看似好玩,但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得到。那么,这部影片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何选在宜春拍摄?其艺术风格如何?在摄制过程中有没有“故事”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刚从拍摄地回来,还没有吃晚饭的导演易寒。

现代版乡村童谣

  《童年》是由北京天宇桐凰传媒有限公司与宜春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影片的主题是反映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看到周边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年高体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特别是幼儿的教育没人管,甚至连人身安全也没保障。于是,易明堂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让已下岗又没有找到工作的妻子当园长,并招收了初中刚毕业准备外出打工的李响任幼儿教师。接送孩子没有机动车,易明堂就做了一辆板车;没有像样的教室和活动场所,就腾出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没有钱买游戏器材,就自己动手制作……幼儿园开学后,招收到了几十名 3至 5岁的留守儿童。这些父母在外务工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一言难尽的苦衷,有的幼儿家里连低廉的学费也交不起,但易明堂又不忍心让他们“放羊”,更让人操心费力的是,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也难管理。于是,在办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生动感人的插曲,再现了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向往。

  由于易明堂办的幼儿园没有办理手续,其教学设施、安全保障等都达不到标准,乡教育办责令其停办幼儿园。最后,一直在亏损边缘挣扎的幼儿园关闭了。但有的孩子却送不回去了,如父母离异的秀秀原先跟着伯母生活,其伯母因秀秀父母不负责任而不愿带她;砣砣跟着双目失明的奶奶没人照料,奶奶怕他玩水出事而用布带把他拴在自己身上等。没有办法,易明堂只有收养他们,并经常带着想念爸妈的孩子们爬上村前的小山顶,遥望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

  影片以易明堂开办家庭幼儿园的艰难经历为窗口,展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之爱和渴望父母关爱的生存状态,进而呼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能够给予高度关注和爱护,使得他们能够感受到童年时代应有的温暖和关爱,生活得更美好。同时,影片也赞美了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对留守儿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绵绵爱心,他对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关爱最终战胜了当初的“小我”,再现了人性之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十九天拍完一部电影

  导演《童年》的易寒先生是宜春市袁州区下浦人。今年33岁的易寒生长在农家,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开始触“电”。先后联合编剧、执行导演过儿童电视连续剧《差等生》,执行导演了《天下奇谋》、《搭错车》、《幸福象花儿一样》、《新上海滩》、《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等电视连续剧,担任过电视连续剧《大院子女》 B组导演。但导演电影,对易寒来说,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因此,这部影片也成为了他独立导演的处女作。

  谈到为何会拍摄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题材的电影,易寒告诉记者,中国有 1.2亿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产生的留守儿童有二三千万,他们的教育问题,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都很关注,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易寒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而他哥哥也在袁州区一所农村小学当教师。易寒今年春节回家时,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后,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萌发了要拍一部反映留守儿童生活电影的念头,并有了大致的故事框架。他返回北京后,就找到北京天宇桐凰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谈了自己的构想和思路。虽然这种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影片难以赚钱,但该公司还是同意投资拍摄该影片。9月份,易寒再次来宜春采风,开始创作电影脚本(与名编剧家孙海军合写)。

  为了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再现宜春风情和宜春人纯朴的精神面貌,易寒决定在风景优美的宜春农村拍摄这部影片,而且影片中的演员都由宜春本地人担当,演员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 3岁。10月份,易寒带着《童年》摄制组成员赶赴宜春。本打算10月20日开机,但因赶时间,14日就开机了,也没搞开机仪式。原计划20天拍完,只花了19天,到11月 1日,影片就杀青了。

  易寒介绍说,《童年》的制片人是张语桐,副导演是重庆美声电影学院表演系大四学生魏伟,他也是宜春人。整部影片风格平实、质朴、清新、感人,不少演员的装束打扮都和平时一样,如十多个小学生的衣着、书包、玩具、饭菜等都与平时无异,让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使观众容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每天都像在炼狱

  易寒说,自己是第一次导演电影,演员又全部是从没有拍过电影的人,还有不少是三五岁的小孩子,其难度之大,远远超过了拍电视剧和他的想象。导演电视剧对现在的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因为演员都是职业演员,有的特别专业,在拍摄过程中只要稍加指导和点拨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且剧情简单、时间长,可以从容叙述事件,反映出主题。而拍电影,其放映时间大都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影片要感染观众,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主题思想等传递给观众,因此相关的每一个镜头每个画面每一个情节都不能少。

  说起这19天来拍摄影片的感受,易寒说:“从来没有顶着过这么大的压力工作,每天都有快撑不住了的感觉,就像炼狱一样。”

  影片《童年》的外景均在袁州区的下浦、渥江、温汤、洪江、南庙、洪塘等乡镇(街道)。由于片中的演员都是非职业的,有时一个简单的镜头要反复多次才能拍成。如有时刚开始叫“预备”,演员就开始了;有的老是记不住台词。尤其是男女一号主角砣砣和秀秀都只有三四岁,镜头又多,在拍摄过程重复的次数多了,就哭鼻子,情绪激动,甚至罢演。可大人们又不能说他们,更不能急,只好让他们坐上摩托车小汽车玩几圈,等他们高兴起来再接着拍。

  开机后,摄制组的人忙得像打仗,每天 5点钟起床,5时30分就出发,在拍摄现场吃饭;期间为拍夜景镜头,易寒有三个通宵没睡觉。作为导演,他既要身体力行,又要统揽全局,操心费力自不必说,而且天天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易寒说,他在拍摄过程中的每一天,面对种种预料不到又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都有一种山穷水尽、拍不下去的感觉。尤其是有一次,拍摄男主角易明堂骑自行车找孩子的镜头时,易在一拐弯处自行车刹车失灵,人车从一棵大树和一块岩石之间翻下了五六米深的河床,在场的人全都吓懵了,易寒更是胆都吓破了,绝望地叫道:“不得了,这下全完了。”好在易明堂只是扭伤了腿,没有大碍,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影片开机和杀青的这两天上午天都下了雨,不能工作,既耽误时间又浪费资金,急得易寒在旷野直骂老天不长眼。

  “这次拍电影,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也是一次最大的磨练。但我毕竟挺过来了。所以我相信:今后没有什么事能难倒我,没有什么坎我迈不过去!”采访结束时,豪情满怀、精神抖擞的易寒导演对记者如是说。

花絮:当演员也很难

  电影《童年》的主演易明堂的扮演者是袁州区渥江乡田湾小学教师易志兵,也是影片中易明堂的原型。影片中有90多场戏,其中易志兵出场的戏就有70多场,为此,他特意向学校请了一个月假来主演这场电影。这对从没有当过演员的易志兵来说,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原以为拍电影蛮好玩,却想不到这么难、这么辛苦。”聊起这次当主角的感受,首次‘触电’的易志兵感触良多。虽然影片中的易明堂是以他为原型,而且他自己也是小学教师,家里也曾办过幼儿园,但真的要在影片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拍镜头的时候,有时觉得自己表演得不错,满以为导演会叫OK,可一句“不行,重来”又让他很是沮丧,真不想这么总折腾。但他在摄制过程中看到从导演到摄像,从老人到小孩都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想把电影拍好,他也只有安下心、定下神来扮演下去。尤其是那次他摔到河中,虽然腿伤得走不了路,但他还是让人抱着坐在椅子上,忍痛继续演下去。他不愿因为自己受伤而使整个摄制工作停止。

  “虽然感到当演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毕竟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和体会,收获也很多。所以,今天影片杀青了,我特别高兴,大家都像过节一样,导演还特意安排了酒席,让我们喝个痛快!”快上菜时,年方38岁、就已教了20年书的小学教师易志兵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苦尽甘来吧!

 3 ) 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看了这部《遥望南方的童年》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这部电影竟然是用家乡方言拍摄
听着亲切的乡音
看着熟悉的乡村景色
和电影里那些近乎真实却让人有些心酸的故事
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唏嘘
打工,留守儿童,落后的乡村教育,无序的乡村治理
电影里的这些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也许粗糙,但质上胜过《一个都不能少》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人吃饭的问题
达到了让少数人富裕起来的目的
但是距离共同富裕却遥不可及
城乡二元分割,悬殊的贫富差距,公共服务的缺失,民众的道德失衡
累积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无论上层提出多么动人的口号
无论宣传媒介如何一遍又一遍的蛊惑民众
需要正视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危机重重
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前途的渺茫,保障的缺失
使得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紧绷的弦上
常常游走于乡村和城市之间
亲眼目睹了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
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群
精英阶层的麻木自私和民众的卑微无奈让人叹息
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最终会走向何方
如果《遥望南方的童年》里那些故事和场景
继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现实中上演
那么所谓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遮羞布

 4 ) 居住在深圳的宜春人

在此写一些感悟。

在微博看到的这部电影介绍,觉得里面的方言特别熟悉,到豆瓣一看,果然来自我的故乡——宜春。

深圳和宜春这两个词于我而言很特别,我是一个不会讲宜春话的宜春人。

93年,我爸孤身一人南下来到了深圳打工,而我妈带着我和姐姐在宜春生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赚够钱就回来,在宜春市里买一套房子。那年我只有两岁,而我姐姐只有三岁,我妈带着我们两姐妹住在价格50元一个月的小单间里,除了照顾我们,她还要工作赚钱,冬天一双手冻烂了开春才能好。

而我爸在工厂里拼了命的赚钱,只要有加班他一定去,他说那段时间天天上夜班,基本上没见过什么太阳,深圳有多好他根本不知道,他只知道家里的妻儿老小还在等着他的工资养活。那时他在深圳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工资确实很高,加上加班费,一个月工资比宜春当地公务员工资还高了一倍。他也很勤劳,自学了电工,考了电工证,成了技术工,虽然还是累但是工资对得起付出的汗水。我爸说他一个月只留下两百的生活费,其余的钱都寄给了我妈。

我有很多小时候的照片,照片里只有深圳的冬季,因为只有过年我们一家人才能相聚。每每过完年要从深圳回宜春,我爸会给我们准备很多零食带上车,送上车他就在火车外站着,车开了就跟着车外边走边哭,他在火车外哭,妈妈、姐姐和我就在火车里哭。每当说起这些,我爸还是特别感慨。

宜春和深圳有多远?那个时候在我心里,这两个地方很远很远,恐怕是我认知里最遥远的距离了,他们之间隔了一整个春夏秋冬。

这中间经历了很多辛酸的往事,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姐得了脑膜炎我妈哭着把她背到医院抢救,我妈是个很坚强的女人。没几年他们买了宜春市一套地段不错的房子,两房两厅。可是我爸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买了房子就回来,他想赚更多的钱给我和姐姐更好的生活。

香港回归那年,我和姐姐随着母亲来到了深圳,最终我们一家人在经历了4年的离别后总算是聚到了一起。后来我们买了房子车子,再也不用经历痛苦的思念和分离。

自有记忆以来,“宜春”这个词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这是我的故乡可我却没有太深的记忆,春运的时候一票难求,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没有回去过,我和姐姐也不会说宜春话。

后来因为户籍原因,我无法在深圳参加高考,而江西省的教材和广东又不同,所以在08年我从深圳回到了宜春念高中。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对宜春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个很小的城市,山清水秀,没有深圳的繁华,很宁静,大家也很纯朴。班上部分同学是从宜春周边的农村来的,他们之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而他们的父母有许多跟我父母一样都在“遥远的”深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孩子中途被学校劝退,打架谈恋爱,逃课盗窃,我想错的不仅仅是他们。

如今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因为职业原因,看完电影我更加忧虑的是这群孩子们的未来。电影里的孩子们长大之后会怎么样?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他们的悲剧会不会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上演呢?一线城市的教育和偏僻农村的教育资源天壤之别,可教育又偏偏是他们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们究竟会怎么样?而最悲剧的是这些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宜春,它出现在中国农村的每个角落。

去年搬家,搬家工人迟到,最后是朋友厂里几个工人过来帮忙,东西不多一个上午就搬完了,他们很高兴因为老板下午给他们放假,中午的时候请他们吃饭,其中一个中年工人问我:这里离海远不远?他想去看看,来深圳两年多了从来没有见过大海。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深圳是个海滨城市,平时晚上我们一般会在海边散步,可是真的有人来了深圳这么久从未看过大海。在他身上我看见了九几年我父亲在工厂里暗无天日加班的样子,那时候他皮肤很白,因为吃住都在厂里,一两个月都晒不到一次太阳,深圳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厂房那么大。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赚钱!

我爸当年的离开不是不爱我和姐姐,是因为太爱了,也正是如此,在看电影时我才难过,因为伤心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孩子的童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也错过了孩子本该最快乐的那几年。为人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在外漂流。

有个很无奈的词,它叫生活。

深圳,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它的辉煌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建设出来的,光芒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离别和无奈。

这是遥远的南方,从宜春开车到这里大概需要6到8小时,可对于孩子来说,它是思念无法抵达的地方,是孩子们一个童年的距离。

 5 ) 我的家乡,我们的童年(导演,我代表留守儿童感谢你!)

我家乡是江西宜春万载县的某个小乡镇,童年的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我那时没有上过幼儿园,从1岁到6岁的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着的。之后直接上小学。印象中我们村第一家幼儿园是在我上小五的时候我的邻居开的,那时候觉得幼儿园这种东西真的很稀奇呢!现在我对于那段回忆已经很淡了,毕竟已经20多岁,又很少回家。

当我们还是留守儿童的时候,心里并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只是觉得自己和其他小孩的童年有一些区别,但这种区别也不会造成什么隔阂,所以该玩乐的时候玩乐,在其他人异样的目光中过完了自己独特的童年。当我头脑中有了留守儿童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却早已不再是儿童,但我开始以这个概念来定义自己的童年,以为它是某种时代悲剧的衍生物。但童年就是童年,它早已过去,它早已定格。也许在童年的某一时刻,我会在内心责怪父母不在身边,也许不会,更多的是没有父母这个概念。所以我理解片中那个小女孩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妈妈也不喊,她只是没有“妈妈”这个概念,她只是从其他小孩那里,或是上课或是不管其他什么途径听过这个词,用这个词和一个一年只见几天的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划个等号。虽然残酷,但这就是小孩子的想法。然后我们在长大,懂事,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慢慢把这一想法抹除。然后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向别人说,我的童年,没什么特别的,嬉笑打闹又快乐。

片中拍摄的虽然不是我家乡的小乡镇,但是同属宜春地区,方言和我家乡区别不大。农村的各种事物,建筑,交流方式,习俗习惯,田间地头,家务活,这一切都仿佛让我回到家乡,往事历历在目。我算是出生在农村的异类,从没做过农活,连做饭都是大学毕业后自己慢慢摸索才学会的。但我对农村人的生活很熟悉,他们之中有人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有人无所事事整天打牌打麻将。这些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淳朴善良,勤勤恳恳。可能有人觉得电影中一个月60元的学费,一个月100的拉车工钱,每个人拿出手的钱最多几百很令人震惊。但农村人的收入真的少的可怜,稻谷按1.2元一斤的售价算,即使亩产千斤,一年两熟,一年每亩的收入也不过2400,农活又累,和他们的劳动远不成正比。所以也不能怪那么多人都外出打工,把劳动贡献给大城市,然后造成又一轮的恶性循环,大城市越来越繁荣的同时农村多年一成不变。

片中的女孩子名字叫李响,谐音是理想。理想是农村人最容易破灭的事物。农村人是社会底层人群,打破阶层壁垒很难,作为上升阶梯的教育又如此不公平,要坚持理想谈何容易。江西人其实特别重视教育,即使是再没有文化的农村人也从来不会说什么读书不重要,所以像片中易老师这种想法的人也有不少,我小时候也接触过不少值得尊敬的教书人。然而江西的教育资源又确实太少,仅凭几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这部电影是07年拍摄的,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江西的教育条件改善了许多,但留守儿童问题依然是个无解的问题。

电影里头有好几个感人的情节,如果是身处农村的人能经常听到村里人的一些传言的话就会明白,这样类似的事并不少见。电影里的 陀陀 偷偷跑出幼儿园,很多人以为他掉到了池塘里,于是都去打捞。幸好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现实里在一些池塘比较多的村庄这样失去生命的小孩有不少,我们童年时期总是会被家人告诫不能去池塘边。掉进池塘的人,离婚的人,找不到老婆的人,打麻将的人,追求理想的人,以及互相掐架的人,明明听到见到不少,看电影的时候也感慨,啊!这就是生活,明明只是普普通通的生活而已,为什么还是会被感动到。。。

总之,感谢导演拍出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让我再一次怀念,我的童年,我的家乡,以及那时我们的生活。导演,我代表留守儿童(嘛,虽然现在不是儿童了)感谢你。

 6 ) 见证者以及被见证者

下午去和我四爷坐了会,这是他独自生活的近十个年头,他一边做饭,一边和我感叹道,有时候他一个人做好饭,突然就不想吃了,他三个儿子家里18口人,没想到到老他一个人在生活。

我爷爷二十岁不到,亲手建设了我们村的小学,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小学,17年他过世了,同年这个小学被拆除了。我爷爷一生英雄,到老,也不过是一个人在活。

我的外婆,生育了七个子女,晚年她一个人生活在村里,并且喂养了全村因为主人去打工,屋门深锁而无人照料的狗。她身体一直硬朗,某一年寒衣节,我大舅回去探望她,她给她的大儿子做了饭,吃完饭,我大舅去厨房放碗,就这会功夫,等我大舅回来,我外婆坐在台阶上过世了,安详地就像睡着了一样。

我的邻居,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子宫脱落后的腐臭,挨过了三年才过世。

我所成长的村子,以前是十里八乡著名的大庄,现如今十室九空,只有几个无人看管的老人在苟活,是的,就如同我四爷我爷爷我外婆这样在苟活。。。

悲哀啊,真的悲哀。

可你能说这是他们子女不孝顺吗?

电影中坨坨双目失明的婆婆出现时,我彻底泪奔了,老无所依,少无所养,这不是个例啊,这是大把大把的现实,谁不信你来我村看看。

我的大奶奶双目失明后,每天在墙壁上刻着横条算日子,算她儿子什么时候会回来,这样一熬就是七八年,直到最后不到五十斤了。

今天请允许我说一句脏话,去你马币的城镇化,农村最后一滴血都被榨干了。

即便这样了,他们还在感叹,真好啊,现在的社会真好,我四爷说他一年有一千三的养老金,他都花不完。是的,一年1300,他都花不完,社会可真好。

还有太多话,我说不下去了。。。。。

这电影真好。但不包括最后那行恶心人的黑色字幕。

 短评

伯伯,我爸爸在哪?在深圳。深圳在哪?在南方。南方在哪?南方在……你看山那边就是了。遥望的又何止是童年?聚焦农村,聚焦教育,聚焦留守儿童,所有的题眼都和我的童年不谋而合,故而共情满溢,几度哽咽。窘迫的大环境下我们会因易老师的存在而感恩,也会因孩子们的渴望的神情而感动。这是我的童年,也可能会是千千万万农村出身的人的童年:极目远眺,望不到边。

4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力荐

因为真实所以温暖

6分钟前
  • 何足道
  • 推荐

惊艳!

11分钟前
  • 辛佑齊
  • 力荐

2019年全面脱贫的最后一年,10多年前的电影里的一幕会不会不再出现?

12分钟前
  • 豆瓣酱
  • 力荐

宜春的故事…

14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力荐

我想你的时候,会坐在樟树下等你,因为你告诉我,你几天就回来了。我问你,南方是哪里?你告诉我,山的那头就是深圳。而,你回不来,我过不去。

19分钟前
  • 这名儿我已注册
  • 力荐

感觉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每年过年我都会坐在门槛上等他们,童年的回忆总是在旁边小孩的你爸妈不要你了的言语中度过,到了现在感觉和父母总是有很多距离感,和他们住在一起总是感觉很拘谨和陌生。是爷爷奶奶陪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感恩!!!

23分钟前
  • 力荐

简单,纯粹,感动

26分钟前
  • 托托洛夫斯基
  • 力荐

因为真实质朴,所以深有感触:⒈易老师,教师节快乐,不过,说实在的,您的普通话比不上您妻子,我有个小学语文老师和您一样普通话也不好;⒉不觉得学阿巴斯,毕竟中国诸如此类的农村题材作品也不少;⒊缺乏电影质感,但情感真挚,很多人物事件台词都很生活,非职业演员的表现也值得称赞,值得推荐。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近来看过的最朴实纯粹的作品,非职业演员在导演优异的调度下,奉献出了鲜活的表演,感人至深。看完全片,才能明白“遥望南方的童年”这几个字的分量有多重,推荐给所有人。

31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力荐

年纪越大,越来越看不得老好人,自己活得太苦了,跟着她的人也会很委屈。

34分钟前
  • 此处是吾乡
  • 力荐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但逐渐放不开这个责任。易老师在几次和乡里人接洽中,不多解释一句,也不多安慰一句,但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忙!相比他而言,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渺小而无所作为。

37分钟前
  • nicebei
  • 推荐

真实到可怕,这就是我的童年,这就是农村教育现状。

38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今天去了单向空间的放映活动,总结一下导演说的:1)拍摄不易:前期投入30万,拍了19天,导演处女作,剧组其他人经验也不是很足;2)全部演员都是当地人而非职业演员,为了表演更容易让所有人说的方言而不是普通话;3)演易老师的是导演三哥,当时确实开了个幼儿园,剧中幼儿园的滑梯是导演赞助买的;4)三哥拍完电影曾想去当演员,被导演劝阻,曾经也去深圳工作过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5)导演很喜欢伊朗电影,这部电影也有些伊朗电影的特点6)片头和秀秀妈妈回深圳时的歌曲改编自赣南民歌牡丹调,其余配乐由于资金有限是合成的,导演也吐槽有点央视味。电影反映出在农村搞教育的种种困难与无奈,向乡村教师们致敬。

42分钟前
  • 范突宁
  • 力荐

哪里是写实,简直就是真实!有生涩粗粝感,但真实同样感人。

47分钟前
  • sylvia萌
  • 力荐

导演未来的仕途不忍直视啊。

49分钟前
  • bird
  • 还行

我们这个社会太坚韧了,我们这个民族太伟大了。

52分钟前
  • 京畿部长
  • 力荐

可悲可怕的农村教育环境,不难想象这些从环境那么差的地方出来的人们迷失在大都市的原因。穷怕了的人谁会跟钱过不去。当村里人知道易老师夫妻办学的事情后他们的议论听起来就相当的刺耳。坨坨不见的时候易老师发疯似的找孩子。李响是个好姑娘。秀秀的妈妈真是苦命,辛苦操劳打工回来孩子不认自己老公外遇,替她不值啊

56分钟前
  • 彩色笔收藏家
  • 力荐

这个片子,我想打一万分。推荐所有人去看。如果以后等我退休后 中国还是有这样的地方 我会考虑去;如果是成为坐拥财富者,我一定要去建学校。实际上大学时代支教过两次,当时环境不比片中好 甚至当时一个地方连电和水都不同。这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历历在目,有一个当时只有四岁的小朋友一直和我保持联络到现在。这片子让我回忆起很多那时候的时光,特别感动,片中这老师太值得倾佩。虽然我拿我们这些博士的学术成果对社会的贡献来比较他的教书育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妥帖甚至是无法比较的,但是我的确深感我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还远不及他的九牛一毛,尽管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这却更显示出来了这位老师的高尚之处。感谢大象放映室让我了解到这部片子。

59分钟前
  • 窗边的小豆豆
  • 力荐

充满悲悯情怀的电影,看了让我担忧所有人的命运。人也不是不自私,也不是圣人,然而还是有不忍有爱,人间就可以了。

1小时前
  • 而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