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京城刮的哪股风,广告公司白领取代时尚杂志员工,成为了都市爱情电影的宠儿。这股风还顺带刮走了雾霾,成就了《我想和你好好的》里的北京美景,有晨光有秋色、有夜景有移轴,就像广告片一样干净,现代感十足。 男主角像在三里屯捡尸体那样,意外地捡了个女朋友,飙车过把瘾,姑且信吧。小两口搬家,住进了北京特色的塔楼,不像某些电影里那么光鲜敞亮,好,挺真实。 但是,和大多数不着边际的同类型电影一样,《我想和你好好的》很快藏掖不住,开始矫情造作,一通生搬硬造。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情侣发现过不下去了,死命折磨起对方。当两个人进入无可抑制的发癫状态,互抽耳光之际,编剧估计洋洋得意,恨不得跳出来当场虐待观众,赶紧哭吧不是罪。 并非说,爱情电影不可以虐人,很多爱情悲剧相当虐人,但如此低劣的虐待手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暴戾之气——神经病之所以神经病是因为他们一出来就是神经病,直叫人怀疑创作者作何动机,是否有什么人生阴影,再不然真是搭错线,乱烧山。 男女主角是极品加神经病的绝配,完全不懂爱为何物,一再挑衅和侵犯观众的认知底线。如果这也叫做爱,叫做热恋状态,那当真是肥皂剧和微博段子看多了,没事找事。或者最有可能的,它的参照对象本来就是电视剧,以及那些像极了电视剧的本土爱情电影。这部电影当然有电影感,但在稀少的电影感里头,非要塞入发馊的肉馅,实在令人反胃。编导或许是想借这些鸡零狗碎来唤醒观众的相似回忆,可是,观众就像看猴戏,看俩人气急败坏,阴招冷箭,实在无聊透顶。或许,最需要接受“爱的教育”的不是别人,而是幕后编导吧。
作业本这个充满负能量的愤青做编剧能写出啥真善美来?
两颗给导演,画面很有美感,广告导演出生在这方面的功底很扎实,不过大量使用移轴空镜略显运作。一颗给故事情节,作业本作为编剧确实把一些情感细节刻画的很到位,极致敏感又缺乏安全感的形象让人能找到一些影子。因为爱才会伤的深。
本片可谓北漂屌丝爱情神话,只是屌丝长成冯绍峰那样还能算是屌丝吗?好皮囊也算是一种资本了……作为类型片还凑合,比想像中好很多,没看前以为是大烂片来着……
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大龄、北京、文艺男青年作业本的神经病情怀呢?影片的节奏就是:神经质-甜蜜-神经质-甜蜜。北漂小青年冯少演的特别好~舔~倪妮妹子肤白貌美胸大腿细再舔舔!总的来说就是爆发段子和浪漫段子集锦,开场的飙车和几处浪漫场景拍的挺好的。
作业本。。。呵呵
非常好!唯一不足在结尾应该撑多一分钟,哪怕一分钟空镜也好,多一分钟,就完美了。
今年最吓人电影!
今天去看的点映会,很难看,大家可以不用去了2018.9.19:时至今日,才发现突然看懂了一些这个电影,尤其宋冬野的歌,平淡日子里的刺第一段是2013年的评论了,生活无常,作是什么,其实就是在乎,年轻的时候我也不懂,总以为要自私地拿自己的方式去爱人,去爱自己。慢慢长大,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看过后觉得 英文名字比中文名字好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还真是这样的 真爱 抓太近了 就失去了 一如我书架上的字条 The firmer you grip, the easier you lose 或许看太多这些了 有些不敢去爱的勇气了 平淡的 才是持久的 对吧
这片显然更适合光棍节看,一个个真·单身青年看完可以敞开去感慨:“有对象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创作者似乎有厌女症,才会让女主角这么精神病,且是极端、缺乏缘由的。而这种设定的潜台词更可怕,它尝试将男观众带向另一个方向。一个很文艺腔的片子,讲了一个看上去像个圆的故事,那是因为他们也无解
北漂的爱情,宛如空中的流云。来有追影,去若捕风。大城小家,瞬息万变。只消一刻,冰火两重。
以爱的名义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把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强加到对方身上,用没有安全感的借口来侵占对方的个人空间。不成熟的爱情里,我们都爱干这些有的没的,最后哭着说我那么爱你、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不作会死星人终成EX...
介意前任照片、偷看短信、跳楼逼威、突然来电查房、对银行账单、怀疑跟同事有染、摄像监控…各种折腾,只博爱人关心在乎,乃至占有、控制。越想抓紧越抓不紧,越想靠近越靠不近…任何结果都是双方的,感情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可恨可怜之处。
连一星都不想给。
新版《过把瘾就死》
不太有新鲜感,也不太有好感。
有些人注定走不到一起
倪妮的腿太漂亮了
完全就是作死的节奏!但必须得承认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偏执起来就是这样的!
如果哪一天,冯绍峰和倪妮真结婚了,婚礼上可以把片子的前半段剪出来个花絮;如果再有哪一天,他俩离婚了,可以把片子的后半段再剪出来一个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