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无聊,在网上点开看的电影,整体看完觉得还行,没什么亮点但也没有部分影评说的那么不堪。感觉文章太瘦弱,有点小忧郁,哪里是个老板?服装也是老气横秋的!感觉就是儿子偷穿了爸爸的衣服,演技也是儿子演老子的生搬硬套。黄圣依虽然演有些做作,不太自然,但是放进那样的角色里倒也将就混的过去。只是我觉得现在夜场的小姐并不像电影里那么俗气,光看衣着打扮很多时候并不看的出来,但是剧中的那些妆容实在叫人受不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团混乱。整个片子里池珍熙演的最好,拿捏的很到位,演技派就是演技派。
转正题,其实今天想写的是命运类似水晶的女孩,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女孩不少。虽然出生不好,但是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本能,虽然很多时候不切实际但至少比向命运妥协的好。如果水晶没有那样一位母亲,可能她连走出大山的想法都没有,只会愚昧的在父辈的土地上继续生存,然后农忙时和男人做一样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大人孩子。这样的生活肯定谈不上什么精神上的生活,电影里的水晶至少还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和影片里的水晶一样,近年很多农村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去城里打工,但是最终还是回到农村的多,继续过类似自己母亲一样的生活。中国农村的女性曾经是非常弱势的一个群体,现在应该也是,虽然最近几年农村女性自杀率大幅降低,但这不能说明她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变。可能现在务农的人已越来越少,但是女性在承担抚养孩子的同时还是兼顾很多工作。很多男人婚前婚后是完全两样的人,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如此。由于娶妻难,女性婚前可能做过一段时间公主,但婚后,特别是有孩子之后多数依然难逃佣人的命运。
片中水晶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农村女娃,她的母亲是城里人,曾经教她舞蹈,肯定也给她描绘过与农村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生活。另外她奶奶也会戏,她的身体里流淌着舞蹈与文艺的血液,只是她的出生局限了她。倘若她出生在城市,她那简单的舞蹈梦肯定不会如此遥远,她的爱情也不会这么卑微。
电影《我在路上最爱你》试图用很小资的拍摄手法展现由黄圣依饰演的一个失恋外围女和由韩国演员池珍熙饰演的一个失婚男在去丽江的列车上共度三天三夜,从而萌发了一段新的感情,从旧日伤感中解脱走出来的故事。软座车厢,忽明忽暗的车灯,丽江的蓝天白云,蜿蜒的山岚,清风和油菜花,黄圣依的长腿细腰,池珍熙稳重的外表和闷骚的内心,还有张惠妹的歌曲《解脱》,无疑都在为电影的情调代言。但遗憾的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故事主体没讲清楚,隐喻太多但不精不透。
先说说我对故事本身的三个疑问。
第一问:女主黄圣依原本出生在丽江的一个小姑娘,从小学芭蕾。怎么就好好的突然要回去跟姥姥住,之后又不得不离开丽江去闯世界做起了夜总会卖酒赔笑的外围女?影片只有爸爸跟黄圣依对着吃饭时,说了一句,“都是爸爸不好,难怪你妈妈会离开我,难为你要去城里讨生活?”可影片里头明明是两层小楼啊,房间里床上有白色纱幔,灶台上也堆满了青菜洋葱西红柿,就算是姥姥后来有点痴呆疯癫大小便失禁,那爸爸看起来也身强力壮的,怎么就生活难以为继,需要女儿出去闯江湖讨生活了?
第二问:在夜总会卖酒的黄圣依怎么就跟大老板文章一见钟情,那么快就在卫生间以身相许了?按照影片想要表达的,黄圣依是因为爱情才会跟文章在一起,才会在文章给不了她一个家只能给她一张卡让她去买个家时,毅然决定离开,回自己的丽江老家疗伤。所以,对黄圣依而言,爱情大过天。但这爱情是从哪里来的?影片并没有交待清楚。我能记住的只有两人关于打响指对开灯暗号的那一场戏,之后两人就缠扭着进了卫生间。这样的爱情来得太快也太突然了,跟电影后来渲染的黄圣依来自小山村跟姥姥相扶相伴这样的淳朴特质不吻合。
第三问:男女主角是何时又因为什么在火车上埋下了情种呢?诚然,两个单身男女,三天三夜,同一节火车包厢,这样的相处环境的确容易暗生情愫,但仅凭两人聊聊天、听听歌就彼此爱上了?还是说要去研究最具故事性那一幕——黄圣依看到火车乘警要来查票,池珍熙坐在床边,她一个鱼跃从门口窜到这个男人的铺位上,头埋在他身后,双手紧紧扯住他的衣襟。能看出来黄圣依很害怕乘警查票,可是她为何如此害怕?整部电影没有交待。而此时两人只不过是刚上车没多久。池珍熙见状连忙按照她的手指示意,帮忙从她的包里取出票给乘警。这也倒还情有可原,但当乘警问他身后何人时,他直接说是朋友,还追加说是“女朋友”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也许电影制作者自己也觉得观众会奇怪,就紧接着又拍了一幕,让黄圣依问池珍熙知不知道“男朋友”是什么意思,呆萌状的他说是男性的朋友。且不说池珍熙虽为韩国人,但跟黄圣依中文对话几乎没任何问题,后面到了丽江自行游览与易物店店主沟通也没问题,怎么会不知道男朋友的真正含义;即便我们假设这韩国男人是真傻,那铺位上躺着的是一个穿短裙的人,乘警一眼就能看到是个女的,还用他在回答完是朋友之后再特别说明是女朋友吗?这个逻辑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
这样关键性的问题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都得不到答案,就好比是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却不知道他的主业是干什么的,很难建立对他的身份认同。
再说说电影中的那些隐喻吧。类似的物件和镜头在电影中出现太多了,出现的频率都在三次以上,能隐隐感觉到电影创作者要表达些什么,但遗憾的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捕捉不到创作者的意图。
比如,黄圣依穿着制服式的短款套裙去坐火车,裙子短到一弯腰就要走光,还特意在黄圣依弯腰放行李时给了她一个自己觉得要走光了赶紧看一眼男主的镜头,是何用意?在床铺上坐下,脱下外套,镜头特写了一下黄圣依扯下外套上的吊牌的动作,这一幕除了说明这衣服是新买的,平常她做外围女不穿这样的衣服,还有啥用意?可黄圣依已经回忆过她的工作画面了,观众完全能自行脑补她生活中的样子,再强调这一点,不是画蛇添足吗?
还有那双黄圣依从开始一直穿到电影最后一分钟的红皮鞋。黄圣依经历几天几夜的火车旅行终于回了家,换上了棉麻裙子,可脚底还穿着那双红皮鞋,哒哒哒地走在家里的木地板上,踩在大理涑水河边的石头路面上。合理吗?不别扭吗?直到易物店主让黄圣依拿鞋子交换张惠妹《解脱》的CD,这双红皮鞋才离开了女主人的脚,被制成了花艺摆在店口的桌子上。莫非电影创作者是用红皮鞋象征城市里的那些浮华过往,直到这一刻脱下,才是真的解脱?那也没必要回了家还一直不换啊,出来找CD的时候再换上不行吗?!
还有出现了好多次的莲花灯。在火车上男主角用铅笔画,黄圣依用红红的指甲油涂;男主角把这幅莲花灯复印了好多张,贴在大理的广告栏上找黄圣依,黄圣依擦肩而过愣没看见;黄圣依在河的这头放莲花灯,男主角在河的那头拿着相机拍莲花灯,两人也还是没遇上。直到在易物店门口,在摆着那双红皮鞋花艺的桌子边上,两人才终于重逢。《解脱》的歌声回绕,电影戛然而止。按照黄圣依在戏里的说法,莲花灯是纪念死去的人的,是被商家炒作成了旅游商品和景点的。所以,要用莲花灯来说明男女主角终于纪念了死去的过往吗?如果是,偶买噶,要不要表达得这么简单粗暴?如果不是,那为什么给莲花灯这么多戏份?
还有黄圣依在二层房间打开木箱,戴着黑框眼镜,穿着芭蕾舞鞋,爸爸推开门时,表情为何那么奇怪?还有出现了三次的蝴蝶发卡,出现了四五次的红草莓……能不能请电影创作者说说清楚,您给这些物件这么多镜头和特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呀?我真的想领会,可是,您这么吞吞吐吐吐,云遮雾绕,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这样的感受就像你面前站着一个新朋友,你不仅不知道他主业是做什么的,还听他在你面前一会儿说说这个领域,一会儿说说那个投资,什么似乎都会,但什么都深入不下去,如此以来,你慢慢对这个人整个都失去了兴致,懒得再听,也懒得再去想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你只会在心里往这个人贴一个标签:不靠谱。
尊敬的电影创作者啊,能不能请您花心思先好好地把故事本身讲清楚,之后,再考虑给这个清晰的故事加些包袱做些延展?能不能让观众在看完了电影之后,说,这是个好故事,这个说故事的人靠谱,而不是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近两小时!!
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评这部电影:因为影片过审的问题,删减了很多部分,导致中间有很多不连贯的地方。还是因为过审的问题,这部电影有些情色的部分(被删减了),你看着就会觉得很别扭,既不像纯纯的爱情电影,又不像限制级影片,总感觉夹杂在中间很难受。
整部电影的背景声效很安静,你很少能够听到那种噼里啪啦的声音,也不会感觉到很强烈的情绪起伏。所以从始至终就是很平缓的节奏。
不过里面却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需要你去细细品味。
回归正题,这部影片讲述了两个具有相似经历和命运的人——都刚刚经历了分手,因为机缘巧合在火车上偶遇,两人初次见面就相互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可以互相看穿对方的想法。
-----------------------------------------今天更到这儿-----------------------------------------------------------------------
一辆北京开往丽江的火车,两个有故事的男女,在一个包间度过了三天三夜。沿途是美得心醉的风景,这一刻,小小的包间是他和她的世界。俩人对彼此一无所知,只有稀疏的对话,穿插着彼此心碎的过往。她爱上了金主,付出了真心,还企图要一个家,当他说出“用它去买一个家吧!你要的我给不了你”那刻起,她的心已碎;当她说“我和那个男人好了,我们要去英国”那刻起,他已经疲倦了。
小小的包间为两个情伤男女筑起了一座世外桃源:这里没有生活,没有世俗,有的是咣当咣当的齿轮声、窗外一闪而过的美景、吃吃睡睡看看风景的空闲、共度3天3夜到了目的地却可能不会再见的朋友。这样的情这样的景,奈何谁都要有倾诉的欲望。因为你知道,下了火车,将各奔天涯,不再相见;因为你知道,这时你说的你做的,都将被理解都将被忘记。
她告诉他“我的梦想是舞蹈家,但是我也靠别的赚钱”,他没有深究;她禁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问我做什么的,去哪里”,他说“这样会很无礼”,她得到了尊重。他说”我没有放莲花灯,结婚的时候,为了永远的爱情“,她说”莲花灯是用来怀念死人的“,她的一句话化开了他的自责。彼此倾诉得到了慰藉,旅途也因此更加美好。
火车停靠的时候,两人相携跑到站台去扫货,各自扔下百元大钞,卷走了一堆食品,留下怔怔的卖货人,回过神来是满满的兴奋和激动。
因为暴雨,火车停靠在了一片油菜花田,这时世界活泼起来,陌生的众人因为美景热络起来。再美的花有落的一天,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很快,他的目的地到了,她假装在找东西,只是为了逃避说再见,他看着她无措地东找西找,只能静静地离去。
爸爸找到她的那刻,说”回家吧!“,她在外面经历的对对错错、花花绿绿,都被一句”回家吧!“抵过了。多年的离家,让她和这个家越来越疏远,爸爸想着法子给她最好的,想要弥补这段缺失的亲情。他说的了了,只能穷尽厨艺做好吃的,甚至笨手笨脚给她做起喜被,为的是她能嫁个好人,过得幸福。
他重走蜜月的旅途,寻找妻子的影踪,寻到的却是她的尸体。那刻,他知道她还是对他撒了谎。他游走在丽江街头,在酒吧听到了她唱的歌,问服务员要了歌名。在桥头的小店,用一张他自己的照片换到了阿妹的CD唱片,翻看照片,发现了从开始他俩就已经有交集。然后,他满大街张贴被她用指甲油涂了色的莲花画,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寻寻觅觅,她也来到这家小店,寻找阿妹的唱片,店主留下她的鞋子和照片,换给她唱片,没有鞋子的她,在这家小店停驻了脚步。然后,他遇上了她。
在终于遇见,爱情没有开始的时候,电影结束了。将他们的最美停驻在荧屏上,这样的纯粹、这样的结束,才能是一场美丽的相遇,才能是一场完美的爱情,王子公主的故事才会让人憧憬,所以,这才是电影。
以前文章没出轨的时候我觉得全世界好男人就我们两个。TMD文章一出轨,就剩下我自己了,心里孤独又害怕。
呵呵 文章 看到脸直接恶心,必须抵制。。以后他演的东西绝不看
大概是想拍成爱情文艺片,但是也不懂怎么拍,于是找个韩国人坐火车,拉拢一下韩粉,然后把火车开到油菜花地停下来做体操,后来到了农村,一会一回忆的,搞得有点煽情,画面也处理的比较唯美,而且还搞成双线,黄圣依就务农了,韩国人就自个去玩了,似乎是美美的样子
看完了真的是一种“解脱”。从此黄圣依一生黑。
超无聊超闷的意淫片,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了,光说人文章是本色出演,难道黄圣依就不是了吗!!!
杨子 别逗了!快带你家对对眼儿回去睡觉吧。
导演如果去现在流行的那种韩式婚纱影楼上班,估计比现在拍电影赚的多。
1.5. 张惠妹旧歌翻拍成云南宣传MV. 其他就是集合了韩国和中国的烂电影元素。
本色
一颗心给文章。
外围女的春天
有点不明觉厉。。。
相比水军的长评,短评们真实多了另外文章出事了,此片的黑锅有人背了
很不知所谓的片子,或者严格来说导演需要呈现的东西很多,但是演员的感觉让我很出戏,是的我说的就是黄圣依。
首先声明是赠票陪看党, 全场零星坐了50人以内, 中途各种愤然离场, 哈欠连天, 集体哄笑. 个人感觉故事散乱到不成故事, 想装文艺情操装到碎一地, 全场唯一掌声给的是终于演完了.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有这钱多关注一下社会弱势群体多好
比高圆圆的那部片还弱。只能说,风景还好。
多大仇才让导演把黄圣依拍得这么又婊又难看呢?
文章?一星走你
0星,文章你大也喊你滚粗大银幕!
和相亲对象去看的,我俩非常愉快的吐槽整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