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是从施密特退休领养开始的,也是到了收到回信结束的。期间,斯密特来了场忘掉丧妻之痛的旅行。 他在他的欢送会上,踌躇着,自己逃了出来,喝了点酒呢。与这个对应的是女儿婚礼,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状态。从施密特开始抱怨妻子的时候,电影有趣的气质就开始出现了。 妻子离开那天,斯密特出去寄信,然后给自己买了冰淇淋。回家时,发现老婆走了。她临死前对丈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磨叽,办完事儿,快回家。她也不会问丈夫去干什么了。从那天,他失去了妻子,还没弄明白悲伤?女儿丈夫就已经开始推销他的理财投资了(后来发现是传销),斯密特在忙碌中一直没琢磨明白妻子离开这事儿。 老外也没有太多婚期延迟的概念。 他把女儿送走,看到了空空的植机廊道,然后慢悠悠地走回家。妻子离开的时候,摆在他眼前的是大把日复一日的时光,和混乱的生活。应该做什么让自己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走出来,或者找到不浪费人生的入口呢?可海伦离开似乎就是意义了,想起就会难过,会在麻木中遗忘。 后来,他发现妻子收到的那些情书,发现自己被绿,一下子把他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解救不来,他不再难过。负罪感少了很多。某个时刻,那些情书对于斯密特而言,恰如礼物。 他就是带着这种孤独感上路的,甩也甩不掉。 可斯密特坚强又可爱。 斯密特被女儿拒绝了之后,写信骗他的被领养人。我啊,我女儿本来让我提前去,结果被我拒绝了。 之后,那段斯密特被另一个房车女主请去吃饭的桥段很有趣。斯密特带些礼物去别人家串门,串差不多之后,坐下来吃饭,吃完饭之后看家庭相册,坦然真诚。男主人出去买啤酒,只留下斯密特和男主人的妻子在一起。斯密特被女主人看透,她说她看出他的悲伤,孤独,愤怒。斯密特说你可比我那42年的妻子还要了解我。女人就总结说真是个悲伤又悲伤,孤独又孤独的男人啊。可最后,却依照荒诞收场,拥吻被排斥,然后开车离开,沿途隔空向女人的丈夫道别,哈哈哈哈。 他拥抱孤独,感觉被理解了,之后又被一家人推向大海。 打不出去的道歉电话,你可以称之为天意。 人有时太矛盾啦。根本无法表达啊。前一秒还说妻子不了解自己。夜晚,看星星的时候,却思念妻子到不行,希望她原谅自己,此刻流星回答的场景就很妙。 斯密特在那一刻发自内心的问苍穹,妻子啊,选我真的是正确的吗? 公路电影其实可以让人一点点在旅途和时间中和解,在路上,在星空和森林这样的空白的气场里总是蕴藏着再次找回自己的可能性。 对斯密特接下来的路而言,那是种新生。家庭不需要他了,他也不必过分依恋,只需要在感悟出来后,重新上路罢了,发车朝着心中方向开去。 之后,斯密特找到女儿婆婆的时候,感到应接不暇,不知道如何回答。婆婆渴望他同意她说得每一句话。他只能哼哼哈哈过去,特别是对蓝多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的时候,那个骗他投资的不靠谱女婿。可恰恰是那会,斯密特只想找女儿聊会天。他想劝分,可女儿责怪他失职,早早没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却突然出来指手画脚。太晚了,她已经看穿这一切。 接下来,斯密特面对的就是荒诞生活,和生活大海里的身不由己,就像斯密特睡在地那张水床上,不得不睡。谁会真正在乎你睡得是不是一张水床呢?睡着睡不着,这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吧。 后来,亲家母开始开车了,喂饭让人想到了危情十日,哈哈哈。床尾合的言论,放之四海皆准啊。这老奶奶开车,喂药的操作实在是太搞笑啦。斯密被放倒了。 结婚时,新郎弟弟的表情说明一切,爸爸最后违心地说了谢谢。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不说谎的人说谎。寡言的人说了很多话。永远对自己忠诚的人,不得不违心说话。 后来,这场旅行看似没什么结果,即便是发现了目标方向,甚至努力了,可还是挽回不了女儿结婚。正如斯密特所说,我是个软弱无能的撸射,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作用了。20年或者明天死去,对于我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没有人会记着我。 可这个时候,他收到了被资助孩子的信,他不会写字,可是他希望斯密特先生开心。世界还是美好的,毕竟,这世界上有个陌生人需要世界上另一个平凡的你,你是被需要的啊。 虽然,有丢丢突兀,但其实,这种希望你开心的话。真的会被一击即中啊,我想到了那个对我说让我开心的人。斯密特的缄默,很存在主义。
谢天谢地没有在浮躁的早几年看这部电影,否则我讲无法理解它的精彩。有的时候在想,也许施密特就是自己,自私,懦弱,失败,抱怨,孤独。这部电影吸引和打动人的并不是它的剧情多么的峰回路转,笑料多么捧腹睿智,而是我在施密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无限大的影子。
这部影片让人难以分类,尽管观众将它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笑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它让人欲哭无泪。
笑中带泪 将很多苦痛的事情滑稽化 但是背后的伤心仍可见
想起我猜的一个笑话:吴宗宪说很多老人被诈骗集团骗钱就是因为自己太孤独,诈骗集团是唯一一个在用心跟他说话的人。阿雅说老吴你小心以后就变成这样的独居老人了。吴宗宪说我本身就是诈骗集团。
杰克尼克尔森实在演的太好,我跟随着的丹佛之旅,体会到他的沮丧、孤独和悲伤,在最后一场戏的时候,也跟着他一样湿了眼眶。内心的郁闷、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在那一刻得到了短暂的释怀。
看完全片才看影片资料,果然,导演是亚历山大·佩恩。熟悉的细腻感,又有梦想又有疲惫,很怕变老但也有点渴望那种回到最初状态的感觉。以为那个被收养的孩子会对剧情产生更多影响,但是没有,他就只用最后的一幅画,生生逼出眼泪来,一点都不做作。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希望,温暖,绝望,孤独。。。。。正能量和负能量都是淡淡的。老年人或许最幸福的就是释然与放下,与世界和解与内心和解。
节奏相比后两作还要慢一些,完全是独立电影范儿,中年危机过后的退休危机,杰克尼克尔森演得很好(不过长得还是有点恶人相。。)。原来后裔的故事情节这里就有苗头了,感人的还是在一处处的细节啊。
一豆友说“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终老无所依,我仍不会后悔那些命运让我们曾一度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亚历山大·佩恩式男主角,都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真谛,都被老婆扣了绿帽子。
尼克尔森70%都是独角戏,太考量演技了,不过在杰克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佩恩的作品都是生活化的,喜欢小人物的生活,佩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人物独自生活的动力所在。
Sometimes, life sucks. 日复一日在端坐偌大办公室里我的小格子间中,有时候也会出神想起小时候的雄心壮志和自命不凡,现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鸟~真心觉得Nicholson特别适合演这种固执别扭的老怪头,还疾世愤俗地——与自己的内心的愤怒悲伤和解吧!平淡中见趣味,3.5星。2011.11.14
让人感动也觉得温暖,很有意义的电影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千万别把我埋在春天里。根本没有勇气再活一次了,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幸好还有死亡,死的透透的!
当年没看懂,一比桃姐还惨的老年片.佩恩除了杯酒人生所有的电影都是负能量的,不仅人物都是卢瑟,对整个社会都带着批判的态度,直到纽约我爱你达到顶峰,人生,就是幻影而已.多愁善感的年龄还特吃这套悲戚风格,现在对这类片我只能大喝一声,闪开!
生活毕竟还是厚待施密特的,最后又给了他希望,尽管像他这种曾梦想建功立业但最后只是平凡一生的人最后只是会死去,认识他的所有人也都死去,最后他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但是他的房车真是能叫人在天堂都幸福地笑出来啊!
笑中有泪啊。最后我和尼克尔森一起开始哽咽,到大哭。我越来越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越来越喜欢尼克尔森。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里的小人物,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找到生存的动力。
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