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www.newyorker.com/arts/critics/television/2012/06/25/120625crte_television_nussbaum (趁《新闻编辑室》热度还未退烧之际,正巧今天又爆出Maggie扮演者Alison Pill的裸照事件,试译了纽约客杂志剧评人Emily Nussbaum之前写的一篇著名恶评。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剧的,但Emily的分析也给了我些小启发,尽管她是位挺装的剧评人…)
《新闻编辑室》装腔作势的“炫智”表演
“我很友善啊!”Will McAvoy在阿伦索金的HBO新剧《新闻编辑室》第一集里喊到。McAvoy(Jeff Daniels饰)是一位脾气火爆的新闻主播,但他最大的特点又是讨人喜欢,并且编剧在这点上刻画得很成功。与此同时,这也是个难能可贵的自嘲桥段(指Will说自己友善)——当然在此之后我便对这剧彻底失去了兴趣。在《新闻编辑室》里,那些聪明的人们互相欣赏,他们歌唱着真相的咏叹调,他们旨在电视新闻的改革:“这是一档全新的节目,一切的规章制度都是彻底翻新的,”剧中这位标新立异的执行制作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宣扬着这点。剧中人物的激情四溢与血脉贲张是如此具有煽动性,其程度足以达到一场类似道德湿疹般的炎症——可惜只会让观众浑身发痒。
如果你赞成剧中传达的政见的话,那么这剧并不是全然不值得看的。正当McAvoy,这位毫无争议性的、被大家开玩笑称呼为雷诺的有线电视大佬(杰.雷诺,NBC脱口秀主持人。McAvoy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颇有雷诺风范),被一个新闻学院的座谈小组给为难住时,我们便知道,这剧从一开始,就十分到位得向《电视台风云》里那个感染性强、“我气疯了”般的夸夸其谈致敬。当主持人逼着他正面回答究竟为什么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时,他突然爆发了,细数着一个个美国不配成为“最伟大国家”的原因,然后以一段有关过去的美国如何能够承载希望的陈词作为总结。这段发言瞬间红遍全国上下,他的老板(Sam Waterston饰)和他的制片人兼前任,MacKenzie McHale(Emily Mortimer饰),随即鼓励他去开设一档纯粹的、全然不顾收视率或公众关注的娱乐议点的新闻节目。
McAvoy的不少长篇抨击言论其实都是不折不扣的扯淡——是一个对根本没有存在过的美国社会的错误怀旧——尽管这看起来还挺有趣。当然了,如果你喜欢索金另一部对布什政府唱着强有力反调的《白宫风云》,那你可能会产生些共鸣。《新闻编辑室》的第一集里充满了咆哮与自我感觉良好的论调,不过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像出现在《白宫风云》,《体育之夜》以及他的畅销片《社交网络》里的那些一样。第二集尽管有一个关于McAvoy嘲讽了右翼蠢货们的情节还比较过瘾,但总体来说,却充斥着更多虚假和做作的虔诚。在此之后,这剧就一下子变得异常差劲,变化的速度之快以及差劲的程度之深真把我震惊得连下巴都快脱落了。第三集是如此乏善可陈(这根本就是利用蒙太奇手法拼贴起来的讲座集锦)。第四集是最难看的。不敢想象这之后还剩下六集之多。
索金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电视业独树一帜的导演之一,一位不折不扣的发明家和一个原创的声音。但他充其量也不过是同样热爱高谈阔论、观点相冲的辩论赛形式和以疯狂对话向荒诞喜剧时代致敬的芸芸编剧里的一员而已。虽然有些说笑还是很智慧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种装腔作势的“炫智”表演,基于一个定律:说得越多,你越聪明。除了索金之外,编剧列表里还包括Shonda Rhimes(写过凯丽华盛顿主演的剧情片《丑闻》,该剧中也有些是《白宫风云》的演员)和《吉尔莫女孩》的编剧艾米.谢曼.帕拉迪诺(新片《心舞》也是她的作品)。按理说,索金理应高出他的同行一截:他善于写更俗世的题材,在剧情创作上废更多的话。并且很显然,有不少观众很吃这一套:在索金那部极度糟糕的、惊为天人的《日落大道60号》被叫停后的几年里,我仍然时常碰到有观众认为,美国人是太愚蠢了所以才看不懂那剧。
这时丹拉瑟估计会说,这根本是条不会捕猎的狗(即that’s bullshit.丹拉瑟在节目里很爱引用这句话)。索金的剧有种很奇怪的魔力,那就是往往那些从来不看电视的人会认为他的剧比其他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好看。这剧弥漫着挑衅意味的智商优越感;可剧中的具体内容,比如那些瓦格纳式的高谈阔论,用手指戳胸,愤怒了猛击桌子等等,与这种优越感根本不符。实际上,《新闻编辑室》就是把观众当蠢货来对待:里面提到的新闻事件,我们都亲身经历过;当其中一个员工玩点噱头(比方说对大脚怪的痴迷),他会一遍遍地重复;在第四集里,还要给一个回顾第三集的镜头。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索金谈起警匪剧似乎挺不屑,但他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调侃,其实也和警匪剧惯用的神奇的“问两遍你就会乖乖把事实招了的伎俩”,差不了多少。(例如,在索金指导的另一部影片《好人寥寥》中,汤姆克鲁斯和杰克尼克尔森的这段对话就能很清楚地说明这种伎俩:汤姆: 告诉我真相! 杰克:不,你承受不起的! 汤姆:你执行了“红色法规”是不是?!杰克:是的!汤姆就在问了杰克两遍同样问题后,得到了真实的回答,逆转了被动的局势。)
我不否认索金的剧很容易上瘾:我对《日落大道60号》这部相当于如何制作“周六夜现场”这类短喜剧的片子欲罢不能。我的天,这种好剧本居然还存在着!这剧本根本就是充斥着一轮轮的报复,就像索金在剧中刻画的自己和前任们呈现出的丑恶嘴脸那样。片子里那些神志不清、冠冕堂皇的男主人公给人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有人还在微博上模仿剧中人物开了一个虚拟账号,并且发“啊,让我想想这篇挖苦文我该写得尖刻刻薄点还是聪明智慧点”之类的微博。
对于典型索金剧中自恃甚高的角色们而言,《新闻编辑室》要更适合这些人:传媒俨然成为了他们又一个装逼的温床。但看起来到目前为止,这剧缺少了《日落大道60号》里那些感性得让人腻歪的活力,特别是当索金选择了一种奇怪的叙事结构后,《新》的戏剧性就更加削弱了。比起制造虚假的危机,他把这剧的时间定位在“不久的过去”,所以情节里涉及的事件自然都是老新闻了:英国石油公司漏油事件,茶党问题,亚利桑那州移民法案等。这听起来好像是个挺有创意的想法;但实则,他把这些剧中人物都变成了一个个爱指手画脚的人,不厌其烦得告诉观众那些新闻本该怎么播。相比较《收播新闻》(87年一部爱情喜剧,辛普森编剧詹姆斯布鲁克斯执导),这更像是一个道貌岸然的“瑞力克”。(83年影片《西力传》主人公,伍迪艾伦执导)自然地,根据McHale的原话,McAvoy 是通过“把真相告诉蠢货们”来一步步化解危机。但是他也顾及到了一些“突发新闻”——比如说石油大亨科赫兄弟的政治阴谋——这些在现实世界里也被各类媒体报道过。在第四集里,竟然还穿插了一个真实生活里的悲剧(女参议员被击中头部,生死未卜那段),把煽情的流行小曲作为背景乐,这像极了《急诊室的故事》里当有一车受害孩童被送进医院急救时,医生护士总要大力撞门那样。
这剧有不少很优秀的演员,但他们还不是索金式的典型人物。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男人,理论上来说人都是有缺陷的,但他不说假话,每个人理应都该顺从他(或想与他约会);也有不少聪明的、事业有成的女性很感情用事,犯神经质——当这位伟大的男主角和另外的女人在谈话时,这些夫人或女神们便瞪大了眼睛,妒火冲天得望着他。剧中也有愤青或理想式的、穿着体面魅力四射的油滑男人,这些人也会经常心心相应得愤怒地说:“当未来的商业模式已经摆在眼前,我们现在熟悉的提倡的都将会被淘汰了啊!”
出现在这部剧里主要有三种种族的人。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位名叫Neal Sampat的印度员工(Dev Patel饰)。Neal嘲笑McAvoy,说他是旁遮普人,解释给McAvoy听就是典型的印度IT男,但这剧又恰好把Neal刻画成那样充满优越感的印度IT男形象。Neal是维基解密网的粉丝,并且负责为剧中他们这档新闻节目写博客,但他也只是个打了鸡血的庸才(原文是a cheerful cipher,cipher字面意思是庸才,其实也是电影编剧常设置的一种角色:看起来像一块白板,所有人都喜欢向这类人倾诉心事或表达想法,以这种外来的thought projection充实这类角色,让其渐渐显露出自己的个性。Eg. 《黑客帝国》的尼尔就是一个cipher,他总是眼神放空,从不表露心计), 一个书呆子模样的人说着书呆子会说的话。剧中角色里还有两位非裔美国制片人。当McAvoy在大伙面前回忆他手下的名字,并且因为记不住而受到他人控诉时,这两位非裔美国人便凭借这样的介绍词让观众们认识了:“我做过研究,这两位是Gary和Kendra。盖里是一位勇于批评奥巴马的聪明黑人小伙,而Kendra在SAT考试里,文理科部分都拿了满分,这会让盖里很崩溃。”
介绍完后呢?没人有任何反应,并且我怀疑我们是否该认为他这种介绍的行为是一种掩盖得很好的瞧不起或者带有种族歧视在里的。但是,盖里或者Kendra在之后的剧情里根本就没什么戏份,或者牵扯进剧里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三角恋。这让我想起了《日落大道60号》里最糟糕的情节之一——一个由D.L.Hughley扮演的喜剧演员——这个“聪明的黑人小伙”总爱在那儿读报纸——有一次,他去了一家喜剧俱乐部挖掘,在一群绣花枕头和平庸之辈里挖掘了一个很有天赋的黑人小伙。(这里说糟糕是因为这段情节非常带种族歧视意味,除了被选中的小伙外,片中其他的黑人都看起来愚昧不堪)索金的剧充斥着对多元文化说教式的真理,但这些角色却重塑了一个这样的世界:老克腊式的白人直男理应是种受人膜拜的自然物种,但他却被流言蜚语击垮,如同菲利普.罗斯小说里的角色那样。(索金想把McAvoy塑造成个完人,但又不到位。Great Man通常指精英、理想主义者,Emily这段主要把重心放在索金的种族/性别歧视观念上,所以要将此概念再细化,具体点便是特指潇洒有型的白人老直男。菲利普.罗斯是位犹太小说家,多以社会矛盾为创作主题,不少书中人物都有心灵恐惧。父母在纳粹屠杀中幸免于难。)
尽管有些失败的剧本, HBO电视台现在的节目还是挺有看头的。周日有一组固定的节目编排,从《权力的游戏》,精彩到爆的《都市女孩》,以及刚结束了滑稽、棘手又冷血无情的政治情景喜剧《二当家》的第一季播放。这部剧的主演是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她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喜剧演员,并且她演的角色知道怎么对作家用上编剧阿尔曼多.伊安奴奇机智的毒舌反驳。不过这剧又因为太愤青了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显得特别幼稚。路易斯.德瑞弗斯这个角色刚一怀孕,就莫名流产了,并且此后的情节里再没有任何人对其怀孕或者流产产生过任何回应。这太让人失望了,但我还是挺期待第二季的,毕竟有许多情景喜剧都是一部比一部出彩,就像NBC这部精彩的政治情景喜剧《公园与游憩》一样。
而《新闻编辑室》与《二当家》恰恰相反:他是既幼稚又愤青。索金的美妙幻想是一个骄傲自大的小团体,目空一切的天才们以及一个个可以把所有对他优越感爆棚的控诉统统吃进,并以熔岩般的冲击力一一反击的“媒体精英”。但若这个故事说得再自信点,那么我们又可以纯当戏剧看,而不只是一本正经得在那儿论证。可事实却是,索金把拍电视应有的戏剧性强塞进他酷爱的这套说教式议程里。因此,这故事叙述就显得很不自然了。无论何时,只要当McAvoy发表演说或者抨击右翼党,所有人都对着他微笑,他们的目光是那样炯炯有神仿佛是搞宗教崇拜的异教徒。这剧把Will McAvoy变成了和《名声大噪》里Karen Cartwright差不多的人物:这位剧中的表演者就一直被认定为是“上帝赐予百老汇的礼物”。你能怪我对McAvoy的敌人——那些农村来的乡巴佬,贪赃枉法的管钱老板,妇女联谊会的女孩以及随身带枪的放荡女人——报以极大的同情么?一部电视剧就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忠实的反对派”,那就毫无价值可言。
转载请注明
阿兰·索金(Aaron Sorkin)是一个异类。
他的故事,可以用两条线叙述。
第一条线可以追溯到1987年。纽约曼哈顿,四年前从雪城大学毕业的阿兰·索金不断变换着各种奇怪的工作:他做过酒吧仆役,也发过传单,做过轿车司机,也曾跟着名不见经传的儿童剧场到南部的阿拉巴马漫步目的地找活。
其实,他是个演员,这个从高中起就烙在他脑海中的念想一直没断过,尽管大学伊始这个梦想就因为学业上糟糕的表现而初显困境,索金还是非常喜欢舞台上的那种感觉。
直到有一天,索金在朋友家无意中发现了一台IBM打字机,随手敲打文字竟让他找到了“生命中从未感受到的妙不可言的信心和快感”,这个被家里哥哥姐姐嘲笑为“愚蠢至极”的索金,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邂逅写作的同时,大麻和可卡因也走进了他的生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索金回忆道,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嗑药,这种感觉能让他从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心头的紧张氛围中挣脱出来。
后来人们发现,其实大麻和写作,带给索金的感觉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撕不掉的两个标签。1995年,在女友的建议下索金前往戒毒所治疗。六年后的4月15日,索金因携带可卡因于机场被捕。这距离他获得Phoenix Rising Award只有2各月,Phoenix Rising Award旨在奖励从毒瘾中恢复的著名人士。
另一条线正好可以从被捕开始说起。彼此的索金,凭借着前两季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奠定了自己名牌编剧的地位。他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了,也早已过了一炮而红的年代。自从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他已经为世人奉献出了诸多优秀电影和电视剧剧本。包括电影《义海雄风》(A Few Good Men)、《体热边缘》(Malice)和《美国总统》(American President),电视剧《体育之夜》(Sports Night)。三部电影在全球收获了4亿美元的票房,而Sports Nights虽然由于收视率不够理想导致仅仅播出两季就遭停播,但作品本身边却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赞誉。
索金完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当The West Wing播出后,许多人惊艳了,原来政治剧可以这样拍;原来被誉为对政治最漠不关心的一代人会守候在电视剧旁,帮助创造出最高时达2000万的晚间收视率;在索金负责编剧的前四季中,连续四次拿下艾美奖最佳剧集奖项,年年不落。此外,三次最佳男配角(2000、2001、2002),三次最佳女配角(2000、2001、2002),一次最佳女主角(2002),获得提名的奖项更是不胜枚举。在离开The West Wing剧组后,索金更是拓宽了自己的领域,不仅回到的百老汇的舞台,更是先后完成《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和《点球成金》(Moneyball)这两部作品,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项,而今日《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的上映,更是让电视剧领域沉寂已久的他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
事实上,索金一直在试图通过构建虚拟的人物和故事来映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你无法指望他自己梳理这个世界的轮廓和条理,我们只能通过其作品中的点滴和碎片来拼凑一个编剧的内心。
他很清楚自己是一个有些分裂甚至有些招人嫌的编剧:他太强势,也太独断,总是禁止别人干涉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其他人只能做一些资料搜集工作,而一旦涉及到“讲故事”,对不起,请你走开。
这其实不难理解,大段的独白和你来我往长达数分钟的快速对话,只能诞生于自我世界无比强大的人的内心深处。
而这段关于索金的叙述,其实也是关于他笔下人物的叙述。
A Few Good Men中的海军律师Dany Kaffee,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外表虽桀骜不驯,但自幼承载的过高期望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痕,缺乏信任和安全感,让他和其他人充满疏离。
The West Wing中的幕僚长Leo McGarry是个工作狂,家庭破碎加上自身酗酒成性,虽然人脉深厚从政经历丰富,在政坛却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到了描写硅谷传奇的The Social Network,索金更是塑造了一个“讨嫌却伟大”的人,Mark Zuckerberg。起码在电影情节中,你无法用常规的思维去判断他对于友情、爱情的看法,但是却不妨碍他成为高科技革命中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同样的,Moneyball里的Billy Beane受困于年轻时的“错误”选择,用赎罪的心态度过每一天煎熬的日子,影片最后也没有为这样一种状态给出解脱的最终方案。
即使到了最新的The Newsroom,你依然能从主角身上看到类似的往事。
这些情节其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选择代码还是棒球,男主角们都和索金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这种对于自我世界的迷恋已经渗入到剧作中的细节。对于刚刚上映的The Newsroom,如果对The West Wing诸多细节了然于心,看完本剧第一集后你一定会发现两者间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脸盲症”患者,和Bartlett总统一样,作为主角的Will McAvoy总是记不住身边同事的名字。还有著名的“数据达人”,第一集开头的那段关于统计数字独白,让人想起The West Wing中所有幕僚对于数据的惊人记忆力。同样,身为民主党信徒的索金对于共和党也没有那么刻薄,在The West Wing中,一头金发的美女共和党员才华卓越讨人喜欢,而在The Newsroom里,虽然被视作自由派,男主角Will却声称自己是共和党员,只是因为在社会议题上有自由派的倾向。
索金虽然不希望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却也唯恐观众不知道自己心里的纹理和脉络。而这脉络,若是你通过将零碎的细节拼起来后,呈现给他,却也只能换回一句,“不,那不是我”。
这样看来,可能确实就像和菜头在知乎的签名所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索金内心的柔软,也许也源于对理想化的精英主义不可遏止的推崇。正义、效率、远离“恶商业”是他坚守的信条。
他欣赏作为精英出产地的新英格兰地区,他让The West Wing中的总统成为来自new hampshire,还把他的家乡设在颇具象征意义的曼彻斯特,同时他的幕僚们也或是来自东北地区的律政精英,或是来自加州的自由派人士;而当他认为Mark Zuckerberg对女友说出“因为你是波士顿大学的人啊”的时候,一定觉得Mark所言极是。
他笔下的人,没一个缺钱的,却没一个是为了钱而奋斗的。The Social Network 里的Geek和The West Wing里的精英自不必说,就连The Newsroom里的EP(执行制片人)也是一个无视收视率和商业收益的电视人。
在他看来,社会运行的高效率作为社会精英认同的价值,理应在作品中得到强化。想想Mark吧,他根本不在乎你的感觉、你的情绪,他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信息高效流动、人与人平等沟通、渠道易得的社交平台,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创造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所有阻碍这种效率实现的人都必须一棒子打死。这种决绝就像白宫幕僚对于政敌时的“硬手腕”——我坚信同性恋有结婚的权利、妇女有堕胎的权利,保守派,去你妈的!
想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乔布斯传记电影的剧本交给他了。
对于索金来说,吸毒和写作一样,都是追逐自我的过程。即使是吸毒,他也只沉醉于自己一个人享受,从来没和朋友一起吸过毒。2001年在机场被捕的时候,他正准备前往拉斯维加斯,他每一个半月会自己独身一人去一趟,因为“自己很享受在赌场这种喧闹的地方一个人的感觉”,在赌场的时候,随身也不带太多的钱,“都是在50$一手的赌桌上玩”。
原文发表于
http://www.zhengtan.me/?p=1781《白宫风云》第一季观剧笔记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914909.html决定学播音记者这个专业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说这么个不lucrative又不安全稳定的事情有什么可做的,在美国这边不好找工作,回国又在这边 freedom of speech 的教育下不会适应。其实我也不是圣人,对自己的理想也不是那么确定。但我对新闻的梦想和热情在偶尔的怀疑和畏难中居然一点点成长。和大家分享两个记忆深刻的瞬间:
1 去年帆船比赛,我和teammate 抗着机器在查尔斯河上的大桥正中间 找到很好的位置,等啊等,等他们划过来的时候开始拍正脸。当时不觉得,回去剪片子的时候被景色给震撼了:当时正是一个阴天的下午,一切在镜头里显得那么清晰;天低而平静,河面安静而广阔,岸边加油的声音反而在比赛的学生运动员的激烈竞争中显得模糊而遥远。渐渐地他们划远了,连背影都看不见了,但远远看到有一群鹅突然一起飞起来。一切都是那么安静有力量,等待爆发。
2 去年秋天北美爆发的“占领运动”。我去拍片子。当天听说他们准备以当地美联储办公楼作为游行的开端,我和一帮记者就在那里等。新闻现场的感觉是很爽的:停着不同电台的车,不同的现场主持人。结果那帮游行的人选了另外一条路通向美联储的楼,大家远远看见游行队伍的前端逐渐靠近,全兵荒马乱抗起机器就往新的路线跑(因为要赶在游行队伍前拍正脸,游行的人应该是走向镜头的,而不是拍人家脚后跟和屁股)。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抗着机器比他们先跑到美联储大门门口。我的机器相对业余而小,所以我一扛就扛肩上,一手三脚架,一手背着三个包(我自己的包,三脚架包,机器包)。真是喘粗气跑到那里,赶紧架上机器,调整。时间刚刚好 - 游行的队伍正朝着我的方向走来,喊着"We - Are - the 99 percent! We - Are - the 99 percent!" 他们逆光走来,声音磅礴震天,标语漫天飞舞,警察的车和摩托大灯全开,警笛高鸣,腰间别着荷枪实弹,把美联储大门堵死,游行者用单薄的自行车对抗警察的摩托, 扶车把的手发抖。那个瞬间,站在这喧闹世界的正中心,我从未觉得如此安静。我从没离我的梦想这么近。
献给所有有同样梦想的你们。
尽管艾伦·索金给我们呈现的美国新闻世界,不一定完全客观,也或许只是一个梦想。但起码它足够自由,而这恰恰是媒体敢于发声,让真相最大限度靠近受众群体的保证。虽称不上神剧,但有亮点、有幽默、有温情、有政治,如果没有狗血的男女关系,绝对值得满上五星。★★★★☆
总共十集我掉了十五次眼泪,这种糗事儿我会主动说么?
美国真的太伟大了。我也想要这种千疮百孔一地鸡毛一团乱麻还是要仰起脖子谈理想主义的体面。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能,怎么能这种强度的工作下,还能争分夺秒地搞办公室恋情的?他们是怎么能每天工作到九十点,到酒吧喝到十二点,完了还能去打上一炮,然后第二天还能起来开晨会的?
很好看啊魂淡。。。暗暗想比黑镜子好看啊。。。
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优缺点都明确强烈。总体而言还是相当让人喜欢的,电视剧里政治倾向这么明确的不多,勇气可嘉。
大赞!!!台词太牛逼了!!!!!思路比台词还牛逼!!!!!
拍出一种职业的性感与魅力,让观众欲罢不能,是职场剧必备且难得的素质。
中心思想太明确、太主流了,几近说教。但对于我们这个过于“实际”的时代和国家,还是非常有价值。那个愚蠢的白痴问题“是什么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答案也许就是在于,有一些“笨笨”的人,坚守着“不切实际”的理想,并勇于行动。
第一集老男人发飙那段太精彩~~~看得热血沸腾啊!!HBO威武!天朝媒体从业人员,还是别看了……真的,受刺激啊!美国确实已经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但是,就是因为那些人的存在,就是因为那些争执、质疑,美国永远都有可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本人不敢说自己阅美剧无数,不过十几年的经验还是在的,这个剧集真的值得继续关注。PS:真的好久没有一部剧集像这部一样让我才看第一集就被深深吸引的。精彩!
喜欢Mackenzie
吹过头了吧。不管是剧集本身还是打分高的观众都过于自我感觉良好了吧。我默默地等待这个剧的分降下来。不是说话快,对白多,关注公共话题就是好剧好不好。PS,千万不要把新闻媒体想象的太神圣,社会变革和体制推进绝对不是主要靠电视演播室里的这帮人,不论国内国外。当然,我不否认其重要作用。
艾伦.索金最爱的其实是sloan这菇凉吧?他把美貌、智慧、干练能力、爽脆性格,和飒飒气度一股脑都给了她,还叫她不紧不慢、水落石出地放光彩,说出话来句句敲打人心,给她配角戏份却叫她比主角还主角,叫她渐渐不可取代,更不可屈就。没有这菇凉,观众可能会呼啦一声走一半吧?
本来想看半集睡觉的,但全程高能,太酣畅淋漓了。被女主迷的半死。天朝新闻从业者怕是不敢看吧
理想确实让生活值得忍受,这群新闻人简直就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代表,这种近乎疯狂的理想主义正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我们周遭的现实已经够让人失望了,哪怕用这种近乎疯狂的有良心的东西意淫一下也是好的。还拥有点言论自由权的老外可能不喜欢这个,但我们太需要了,即使这只是一种幻想。★★★★★
sorkin的剧本代表了tv series智力的最高水准,我唯一不能给五星的原因就是polarized news!are you serious!who told you being polarized is being intellectual!you can take a stand,but you don't use your judgement to manipulate the truth
第一集真精彩,Mac在Will办公室说的那段关于媒体的话看得我汹涌澎湃。是时候让媒体回归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上了,让偷窥癖和八卦死亡,让我们对愚蠢的人讲真话。HBO总能挖来电影界的大咖,女主角我暗恋好久了,所以高度关注这部剧。
我爱无敌快速话唠片!!@邱晨小虫 强烈推荐给你!!
靠,看到这种剧,内地的记者们都要泪崩或者想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