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年龄和阅历,我对其他4个故事感触不深,印象最深的是罗马的故事。
罗马,曾经的“世界之都”,多少政治、哲学、艺术、科学、宗教在这里辉煌兴起。但镜头一开始却是昏暗破败的街角 一对男女旁若无人地在摩托车上性交。何其讽刺!像罗马斗兽场那样华丽的思想宫殿已经荒芜,人们只剩下官能快感的渴求了。
镜头切到出租车,司机小哥戴着黑客帝国一样的墨镜开夜车,看不清路却说“罗马该装路灯了。” 他甚至意识不到戴着墨镜,后来被提醒才摘下来。暗喻无知且无自知的人眼里,世界是昏暗模糊的。
后来路过“天才酒店”,他即兴表演了一段和贝多芬、牛顿等各位天才的寒暄,离开的时候说“如果天才酒店满员了,我就住隔壁的白痴酒店。” 后面他与电子播报音假装聊天,在喷泉池故意绕着神父戏弄他。看到这里我以为司机小哥有着丰沛的才华和敏捷的头脑,只是不知为何选择了夜车司机这个职业。凌晨四点在沉睡的城市里游荡,只能自娱自乐排遣寂寞。或许是“天才酒店满员了”,社会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只能装傻,大隐隐于司机了。所以还挺喜欢他和同情他的。
然而后面的情节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载上神父之后,神父让他摘掉墨镜,他照做了。可能寓意着宗教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光明和良知。但是后来他开始抽烟,和其他几个故事不一样,他全然不顾神父剧烈的咳嗽和提醒,还把“禁止吸烟”的牌子给扔掉了。就是说,道德秩序就像牌子一样是可以随意丢弃的,自己的快乐是可以凌驾于别人的痛苦的。神父是个恪守规矩的人,当小哥称他为神父并要开始“忏悔”,他一板一眼解释说按照教会的规矩必须匿名...,但立刻被打断了。
故事的高潮开始了,小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自己和南瓜、绵羊、嫂子做爱的经历。用了华丽的形容词,从视觉、触感、听觉多角度描绘,甚至学了绵羊的叫声。一开始夸南瓜圆润多籽,之后又说绵羊有温度、会注视着他,最后说嫂子的臀部让他想到南瓜,嫂子的羊毛裤让他想到绵羊。这里体现了巨大的反差。明明是物体或动物的南瓜、绵羊,却被小哥说得像人一样,他会给绵羊起名字,他会因为“她”感到害羞,事情败露后“她”被送到屠夫那里,他伤心得一辈子也不吃羊肉。明明是人的嫂子,他却说得像物品和动物,说她像南瓜像绵羊,说他们的性交像动物交配一样。人性已经扭曲到了极致。并且,小哥和神父之间完全没有对话的发生,小哥每说一句,神父就瞪大眼睛背过气去。小哥完全没有羞愧和悔恨,连珠炮一样的词句中甚至充满着兴奋与炫耀。
最后神父心梗昏迷。小哥没有送去医院,而是把神父放在街边的长椅上,边拖动的时候说”明明是个神父却重得像红衣主教”。他把自己的墨镜戴在神父脸上,让尸体看起来只是睡着了,然后扬长而去。明知自己的错误,却不思改正,只想文过饰非。象征着秩序和良知的神父,就这样戴着不伦不类的墨镜,死在了凌晨4点的罗马街头。人们心里只剩下野兽一样的欲望,享受快感,终日交媾。
时隔30年,今天的世界是不是仍然是一个鼓吹快感,而悄悄地杀死真理和良知的世界呢?
有时,一种错觉可虚像成海市蜃楼,化一座渡桥,把此时的光景送抵彼岸,恍惑间,时空的墙被拆分消匿,新与旧的隔离带被挪走,往昔与眼时的模样悄然重合,所有的一切有了生命律动的共振,仿佛地球仪上描纹的经纬线,纵横交错,可细密至谁的家门口,叩门扉启,牵曳出陌路的情。这是需要意会的情感,若唱出来给人听,便是“走到哪里都有人很像你”;写出来给人想,就是千人心中的千个哈姆雷特;而拍出来给人看,应该是吉姆.贾木许的《地球之夜》了,一夜间,地球在人的眼中被放平了。 想象中其貌不扬的电影故事——《地球之夜》,因为输入了特立独行的贾木许的血液,真的出现了脱胎换骨的新气质,能进到人的心肝道里,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是贾木许。但始终有让我琢磨不透的,一个规矩质朴成豆腐块似的电影,有如深海般那么神秘的能量来滋养观影者的心智,那是意料之外的,或许看似清淡无味却富含蛋白质的豆腐它自身就是答案。 我喜欢把回味《地球之夜》比作吃这样一块豆腐。但要让电影的形与灵更贴近可参照、可眼鉴的事物,那么这部电影更像一列正在行进的列车。五节车厢,挂着洛杉矶、纽约、巴黎、罗马、赫尔辛基的市徽,五地的出租车司机被请来作报告,各自讲述自己与某位或某几位乘客间的故事。报告结束,贾木许列车长带着司机们消失在地球之夜。而我,继续想象,北京的的哥在干嘛?当然,贾木许一直是这样的列车长,他踏着黑色来,留下幽默走,无论是在《神秘列车》还是在《咖啡与香烟》里。 而回到电影中,一如既往地做他短片拼盘的拿手菜,那是五个小短片,独立存在,剧情上几乎没有交集。但有让整部电影形散神聚的粘合剂,那是工整了电影的基本要素,让人产生错觉。一个主角(出租车司机)、一个道具(出租车)、一个场景(路),他们一直在路上,几乎固定了景别,圈于出租车内,可是感觉在颠覆,动的画迷惑于静的物中,画面单调之极忽转万殊风情,故事斑斓,人像万千种。 而时间是统一的,只因经纬度不同,表现时忠于客观,有时差跨度,起始于洛杉矶时间——(傍晚7:07),讲到赫尔辛基时,正对着破晓时的5:07。关于这个时间的换算,与倒时差的设置,贾木许挺让人惊艳的,他的“一丝不苟”似乎给艺术点了第三只眼,神气十足。 五个故事,我最爱洛杉矶站,里面的薇诺娜.瑞德可爱到爆,想来年轻真好!德普的审美暴露无遗,无论是薇诺娜还是凡妮莎,娇俏灵动的小可人是他的主菜,至于新欢则不评论。话说回来,在这部电影中,薇诺娜略显稚嫩青涩的表演并不碍眼,反倒让人过目不忘了。抽烟,嚼口香糖,吐脏字,推拒大牌星探的邀请,微动作小细节,一步一步把一个巨有“性格”与“理想”的女孩与己合二为一了。三十分钟过,故事被掐断,里面的生活在幻想的脑际延续。其实我不清楚贾木许要把故事的精神放置在哪个高度,意境非常值得回味,有一半的遗憾还有一半的庆幸,出租车司机与星探,各走各的路,不是将伯之助,更不是成人之美。大明星梦多么诱人,可是拥有不见得就幸福,机械师看似不光鲜不光芒,可是谁说那不会是明智的选择。其实,理是理不清的…… 到纽约站,就看到了贾木许的影子。身为伊朗与匈牙利混血的美国人,人说他到纽约求学时也时常迷路,遭遇各种尴尬,受歧视的伤,熬一笑而过的心灵鸡汤,所以他借一位新到美国的德国老人讲导演自己的心情故事。出租车是最恰当的载体,属于你又不属于你的驿站,就如漂泊的人生寄生在地球之夜。这段故事里,三个人都相当出彩,有色人种操着带口音的英语各种相互调侃,层层堆叠着有关伤自尊、思故乡、继续活的小丑人生,咳!谁人不是他人眼中的小丑啊。 巴黎一站哲学且魅惑着,因为《巴黎野玫瑰》碧翠斯.黛尔一抹性感的笑痕,这女人太有视觉冲击力了,注定是镜头的情人。这一段旅程,什么都不谈,只谈性,我也觉得那是烟幕弹,我要是不承认自己肤浅,必然深入挖掘,做个思想者:睁着眼睛的你,好奇的是欲望,看到的只是我的肉体;心中有万物的我,即便闭着眼睛,也能看见你的灵魂是喜是悲。 带贾木许去罗马的是他的御用老伙计罗伯托.贝尼尼,就一部《美丽人生》,他便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戏骨了,什么角色都能被他演得入木三分。这部片子里他是带罪的羔羊,然后结果了上帝任命的牧羊犬。事实上,艺术想要突破自我,时常会开罪于宗教、政治,我好奇这样的故事,但不大喜欢无因无果地调戏宗教。这个故事同样有放射性的主题思想,贝尼尼残酷地忏悔过后,所导致的“死亡喜剧”,会让人有各种遐想,舒服的,刺眼的。当然,或许这是另类的严肃的探讨,正如贾木许自己所言,他虽不是宗教的实践者,但他对佛家、基督教、印度教都有兴趣,他只是厌恶借神谕而主张人言的传教,他觉得信仰是自由的。所以,他设计了如此奇异的出租车之旅。 最后一站到赫尔辛基,这是我最不喜欢的片断,没有技术含量,为说故事而说故事,露出了贾木许急于出品、草率收笔的心切,幸好结尾结得好看,没为整个片子拉后腿。如果说,一个星期是个周期,贾木许把剧本写到第八天,就此他要闭嘴干活,也是能理解的。不管怎么样,喜欢某个导演,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对他的电影,无论好与坏,容忍度必然要有弹性,甚至可以对不满的视而不见。何况,八天出这么一个本子,拍摄地点由合作的演员来定,随性且有趣,被膜拜也是应该的。 有车,有司机,有故事,归为公路片,《地球之夜》名副其实。低成本,自编自导,拼人品靠朋友,还要传输一种思维方式,《地球之夜》为独立电影恰如其分。这就是贾木许超显眼的公路片,虽然有车有路有人,但还是有别于其他导演的作品。很懂生活的加菲猫先生,他说过,他并不是每次吃完饭就看电视,有时他会边吃边看电视,生活中有些改变会增加乐趣。这就是与众不同,或许就是同类型影片,各种优异层出不穷的原因了。 我个人很喜欢贾木许,这位大佬的作品是免费的拍电影的教科书,至少对我的路子。照搬他的各种技巧,菜鸟也能沉稳地装装大虾。最重要的是,他的电影不是用钱砸出来的,但他的电影总能砸出名声,然后顺手牵走美刀。《一个导演的故事》想表达,那些很牛的电影大师们很多都是甩着独立电影的鞭子,斗个性,从而争取到自己的地盘的。之后,荷包鼓了,口碑有了,选择走不同的路子,再给自己赚不同的身份,那是不用操心的易事了,那种威武是有些水分的。而贾木许又锋芒在此,一直坚守最初的梦想,所以我觉得他是可以在美国独立电影与文艺电影这两块地“指手画脚”的大师。 PS,TomWaits为电影做的原声音乐,超棒。 新浪乐库:http://music.sina.com.cn/yueku/a/34814.html
本片由五個獨立的故事組成,唯一有關聯的是都是在深夜的計程車上發生的故事,而且隨著故事的進行夜越來越深,故事也越夜越精彩。
暨我很喜歡的《派特森》之後,最近想一次把賈木許的經典作品全都看一遍,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耐可以全部看完。
如果是你,你會想先看哪一部賈木許呢?
《地球之夜》很特別的地方是,每一段故事之前都會給告訴你現在是深夜的幾點幾分,用這樣的方式間接的告訴你,這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內發生的五個故事,你會發現隨著電影慢慢的走到收尾處,觀者彷彿也一起渡過了漫漫長夜;時鐘之後是一個在地球儀上移動的鏡頭,不只與片名契合,也更完整的讓觀者明白我們也和這些故事的主角們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中;最後,每一個故事的一開始都是各個城市的街景,看了這部電影很像是在五個不同的城市深度旅遊,而且是一般遊客最陌生的夜晚的城市。
我覺得看這部電影是很舒服的,因為他很真實、看起來毫不費力,故事的厚度很足,各個故事的主角與配角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有笑又有淚,整體而言是一部四平八穩的電影。
而將本身就充滿故事的計程車司機當作故事主角我認為是個雙面刃,故事說的好當然就會很有意思,但如果條理不夠清晰可能就會使整部電影雜亂無章,當然賈木許是個會說故事的人,他也很恰當的運用了計程車司機這個職業。
整個故事從10點07分的紐約開始,最後收尾在天色微亮的5點07分在赫爾辛基,雖然故事分五段進行,但卻非常的流暢,當夜越來越深,故事也越來越迷人。
因為這部電影是由五個故事組成,我就只挑選我特別喜歡的片段作介紹了。
首先是一個發生在美國紐約的故事。
夜晚的紐約,一個剛上路的東德司機Helmut載到了一個想前往布魯克林的爽朗黑人Yo Yo。
荒唐的是曾以小丑為職業的Helmut在Yo Yo和小姨子Angela的爭吵與叫罵聲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溫度。
這個故事的結束也充滿了趣味和淡淡的哀愁,完全不熟路況的Helmut必須自己將計程車開回轉了好幾個彎才能到的紐約,雖然故事以這樣笑鬧的方式結束,但Helmut卻悄悄的佔上了我的心頭,擔心著他最後是不是真的安全的回到了紐約,畢竟在那樣的深夜裡哪裡有路人給他問路。
而我最最喜歡的是發生在羅馬的第四段故事,這一段大概是最令人捧腹的一段了,整個故事完全由Roberto Bernigni一個人掌控全場。
深夜的羅馬,吵鬧的司機Bernigni載到了一位主教,於是他示圖向主教告解,關於他青少年時期曾用南瓜自慰、對漂亮的綿羊意淫,以及和自己的嫂子有染等不可告人的往事。整段表演都用非常誇張、有趣的方式表現,好像只要全部傾吐於主教,這一切就會被抹去一般,在看這一段故事的時候我笑的直流眼淚。
而在這樣猖狂的傾訴後,結局亦同樣誇張。
主教聽了如機關槍般的告解後,白眼一翻似是斷氣了,興高采烈傾吐完孑然一身輕的Bernigni發現事態不妙,找了個地方停下便把主教拖下了車。
主教是真的死了,還是因為實在受不了如此吵鬧的司機而假死,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青少年時期羞恥的回憶會被主教死掉的陰影取代並佔據司機Bernigni的心頭。
最後一段故事,發生在冰冷的赫爾辛基天將明的時刻,百無聊賴的司機Mika載到了一組同樣無聊的客人,四個人互訴苦悶、比著誰的境遇更苦一些,比來比去發現自己的“最苦”都不比別人苦。
天快亮了,漫漫長夜已經過去,最後一個客人在披露自己最苦的經驗之後,還是記得要付車錢。
長夜過去,今天還是一樣得繼續前進。
計程車司機與乘客是一種完全陌生的關係,這段關係中無關乎過去及未來、只有現在,所以這樣的對話最為坦承而親密的,你可以說任何你想說的、暢談任何話題,這段關係會結束在下車付錢的那一刻,此後再也不會在這個城市相遇。
這幾段既親密又陌生的關係雖然都有些誇張但是都默默的散發出一點點的溫暖,看完以後會覺得其實自己的長夜也沒那麼難過。
开头与结尾是同一支曲子。出租车——这一小小的四方移动铁盒,却是集合了无限人生的有限场域。从这个意义出发,出租车司机与邮轮船长是一样的,“两千个人来,两千个人去”(1900要是下船了,可以去开出租车)。电影聚焦于五辆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的出租车,而出租车场域身处更大的时空场域中,于是故事发生在“场域的场域”里。这个结构存在一层换喻:地球/这座城市/这一夜是这辆出租车,这辆出租车是这一夜/这座城市/地球。
在故事二(两个雷锋帽)里,司机与乘客的关系甚至逆转,这启发着观众:出租车场域的主持人无需是它的驾驶者。甚至这场域也无需对象(听众),正如故事四(有电台主持天赋的司机与没吃上药的神父)一样。故事四还有一处有趣的对比:一开始,司机并没有听众,他自言自语,简直像拥有一个对话者;神父(被他强行认为是主教)上来后,他试图跟神父对话,但却在半路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言自语——当他准备好一切时,他失去了他的对象(听众)——而跟这个结构相似的恰是故事五(严肃的司机与三个醉酒者)中嵌套的悲剧故事——当他从狂喜、沉默、拒绝中复苏,重新准备好去爱时,他失去了他爱的对象(作为对象的婴儿是不能言语的)。在故事一(摇滚的司机女孩与优雅星探)里,星探失去了此前准备好的人选,当星探重新物色好新人选时,却出乎意料地——星探失去了这个对象。因为这个对象,这个年轻的司机女孩,并不愿意成为被放置的对象,她是会言语的,她要守住属于自己的言语的场域(“我很珍惜这一份工作”),她要成为机械师(饰演该角色的女孩在屏幕外身份却又仍是演员)。守住自己场域的,要去奋力言语的,不愿成为对象的,还有故事三(男性司机与女性乘客)里的女子,她只是肉眼看不见这个世界,又不是心灵亦被遮蔽,凭什么要她成为被同情的对象?一方面,“你怕是瞎了眼”,人们总是这样指责心灵受到蒙蔽的人;另一方面,人们施舍给眼睛看不见的人以“盲女”“瞎子”这种代称,以便时时刻刻标记/提醒其身份,方便自己随时抛掷以廉价的同情感(和7美元一样廉价)。故事三有着巧妙的结构:男性-女性,黑人-白人,富-穷,多嘴-不语,眼睛-心灵,阴茎-全身。故事三的结尾,男性司机发生了小型车祸,象征着在这场交锋中,女性的成功与男性心灵的被撼动,亦象征着被强制给予的身份连同出租车场域的一齐毁坏。
这是一部关于场域、对象和言语的电影,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我们如此不同,但非截然不同,爱虽区分着你我,爱亦融合着我们。
薇諾娜演小痞子的樣子真神似,寬大的衣服,褲子上的掛件,還有別再耳朵上的香煙,駝背走路,說話臟口....但是她理想一根筋想做個工程師,哈哈可憐我們的星探了...還有貝尼尼,太調侃了
贾木许的公路情结,每个故事都很有意思,有趣又充满当地的文化气息。薇诺娜真是什么装扮都很好看!
洛杉矶是随遇而安,纽约是随波逐流,巴黎是生生不息,罗马是醉生梦死,赫尔辛基是向死而生。从概念到影像,对于“流动“最完美的诠释,流动的城市,流动的人生。
Winona Ryder是有多美
贾木许真不是我的菜,处处都觉得刻意
LA:梦想和现实。NY:种族差异。PR:盲人爱贾曼。RM:叨逼叨害死人。【南瓜,绵羊,我嫂子】HS:北欧负组魂。贾木许那爵士风的配乐(大提琴)自然是很动听。
哎呀我靠,终于懂了腰乐队神曲《世界呢分钟》的来源了。就是这片的港译名,而且不是“世界呢?分钟。”,而是“世界这分钟”。
夜间的出租车司机可谓是当代都市生活中最疏离寂寞的漂泊浪子,与贾木许的边缘气质卓然贴合。五座城市,五个不羁的Taxi driver,五个或极度喜感或忧伤涌动的故事:年轻女司机渴望当器械师,不愿做好莱坞明星梦;移民纽约而来的德国老者,不会开车与认路,只得当乘客同时收车费;来自科特迪瓦脾气火爆的巴黎司机,竟不若盲女心明眼亮,看不清前路;罗马的老司机,忘记摘墨镜,一心与神父忏悔自己的性爱经历(南瓜-绵羊-嫂子),丝毫不理会乘客的心脏病;穿越芬兰与三位乘客比惨的开车人,清晨呆坐街头的落寞倒霉蛋。Tom Waits的音乐总是贾木许作品中的灵魂角色。故事2探讨移民及语言问题,德式英语中夹杂德语、原是小丑的司机/乘客(阿明·缪勒-斯塔尔饰)不啻是全片最大笑点。故事3涉及种族问题。这两个故事最佳,其次是纽约和罗马。(9.0/10)
1.薇诺娜果然随便怎样都很美2.黑人小哥们都自带rap属性3.凌晨4点遇见失明的巴黎野玫瑰4.罗马出租车司机一张破嘴说死红衣主教5.在积雪的赫尔辛基听你讲一个悲伤的故事直到东方破晓~想念凌晨4点时的你,从未遇见凌晨4点时的你。
【B】原来深夜出租车这个题材三十年前就被贾木许拍过了。人与人之间永远不可能互相理解,却又总会在某些事上得到共鸣。
满口FUCK的薇诺娜,角色置换的笑点超低笑声又超感染的黑人青年和小丑老人,用每一个毛孔做爱的盲女和有眼无珠的司机,巨逗巨会说段子的贝尼尼和眼白翻好久的神父,最严肃最日常最生活化的赫尔辛基四人组。出租车司机或许是众生百态浸染最多的职业,在最美最闹也最温情伤感的夜晚。
1司机对自己的职业并非完全满意,但她拒绝了星探给她的机会,因为她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一名机械师。未来她可能会为自己拒绝对方感到后悔,也可能为自己没有忘记初心而感到庆幸。2司机不熟悉路线,也不太会开车。他并没有抛弃对方,而是伸出援手。今天,我来做司机,你来做乘客。他是安吉拉眼中的混蛋,却是司机眼中的大好人。别人说你是什么不算数,你的行动说明了你是怎样的人。3盲人,黑人,两个都是边缘人士。他不愿赚她钱,她也不愿让他白跑一趟。也只有遇到同类人的时候,他俩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4人们总是嘴上说要忏悔,另一边却继续做着错事。5安慰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知道你比他更惨。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星探/盲人/神父……完全不同的人产生了碰撞。出租车司机从来没有两次载过同一个人,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
爱死这部电影了,不是因为本来就很喜欢贾木许,而是因为,每次在出租车上,不是听到很多故事,就是经历很多故事,特别符合我的气质~
同一时间发生于各个城市的出租车事件,这部是最喜欢的。没有观光客般的视角展现城市,不直白强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却把所有的关联体现在看似简单的镜头里。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不刻意营造深夜氛围,这样的片子不会给深夜看片的人以负担。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是残缺的,却对外部环境充满了真诚的信任。
其实应该叫深夜出租车,或者是欧洲之夜,五段小故事,五个地方的出租车司机与陌生人的相遇,人们彼此遇见,然后交流,再告别彼此,关于梦想与现实等诸多方面。短篇精悍却也蛮有趣味。
北京时间早上9点
罗马>赫尔辛基>巴黎>纽约>洛杉矶。贝尼尼的神经质话痨喜剧表演才华让我全程笑个不停···乱伦、人兽的对话2333···赫尔辛基的悲惨故事让我觉得很难受,生活如此不易,让我想起了《life in a day》,活着最难的是做人;巴黎的盲女道出了感受力的真理——上帝给你关了一道门必定会给你开一道窗。话说我也感觉闭上眼睛能更好地体验,比如性爱;纽约就是全程 fuck 了,黑人大哥的幽默与东德大叔的木讷对比产生了一种喜剧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纽约这个冷漠的大都市里流露出一种人性的温暖,但可能毕竟都是边缘人吧···洛杉矶的一开始没看,感觉是一种很随性的生活方式,有点老庄哲学的感觉了···8天写完剧本,自编自导自制,贾木许真牛逼。
这个片子怎么又被提起来了。。还是榜二。。
当我还是孩童,月似珍珠,日如黄金。当我长大成人,寒风凛冽,山川颠倒。
贾木许是除了woody allen之外最有意思的导演,五段有趣的遭遇,人与人相处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的,梦想的平等,国籍的平等,强弱的平等,信仰的平等,还有悲惨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