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所谓的“反乌托邦”电影或小说,从《一九八四》到《V字仇杀队》,再到《撕裂的末日》,依次趋于娱乐化。《撕裂的末日》的风格很酷,进入状态也很快,克里斯蒂安·贝尔对西恩·宾的那一枪画面极赞,我想这片少说也得四星了。从世界大战到谋杀都是因人感情而起,所以消灭人类的感情来保持世界和平,人类究竟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还是为了感情而存在?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不过这个很难自圆其说,有没感情这一点太难界定了。一个没感情的社会,怎么还会有家庭、夫妻关系,怎么还需要礼貌和问候呢?另外,全人类都靠强制注射药物来压抑感情,而这个注射竟然是自助的,太不可靠了吧。克里斯蒂安·贝尔造反之后智商直线下降也是难以容忍的事,难怪说感情冲昏头脑。为一条狗冒生命危险乃至反抗大业,并且居然爱上了长着一张天朝主旋律老脸的艾米丽·沃森,大概是真的从来没爱过。这些罔顾情理的情节都太好莱坞了。再有就是一人干爆一个帝国的问题,Boss(认出那副嘴脸正是《勇敢的心》里的苏格兰贵族)及手下所有高手都不是主角的对手,一人秒杀千人,干到最后,克里斯蒂安·贝尔脸上居然露出了史蒂芬·席格的表情啊啊啊。然后帝国的命脉--药厂竟然随便就被引爆了,衣衫褴褛的叛军就秒杀戒备森严的政府军了…… 电影有漏洞不要紧,不过多到让人出戏就不好了。
但是!动作戏实在太酷了哇。黑客帝国式的黑风衣,“Gun Kata”的创意很好,用武术和统计数据武装枪械,每一次换子弹都酷毙了。虽然坑爹的一人干死千人,但是真的很过瘾。另外,儿子这条线也很酷,虎父无犬子!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 为了避免再次战争 居然独裁政府给全人民注射一种让自己没有情感的药剂 来让人们不再有情感 没了情感就没了嫉妒 没暴戾 就不会带来战争了~ 这个设定在我看来比《时间规划局》还扯淡~ 主要是太浅了 真的太浅了~几乎就像是初中生设计的这个设定
最后我们停了药的蝙蝠侠当然和那些想要真实感情的“叛军”打翻了独裁政府~ 尼玛没了情感 人连动物都不如 活着干屌啊?
照我说 不如设定 独裁政府可以做一种手术 拿掉人类负面的情绪 老老实实做人 但是无法清理干净 这些复杂的情绪又上头了 叛军和蝙蝠侠看不惯独裁统治 于是决定解放人类算了
当观众们嚼着爆米花喜滋滋地看着大帅哥贝尔杀死那么多的“坏人”,导演的观点已经不言自明——他所做的事情,是正义的。于是,男主角用连环枪杀死那么多的人也就可以用最漂亮的姿态去表现,甚至残忍地削去“坏人”的脸,都显得很酷。观众们对此很喜欢,因为男主角分明是在维护人类情感的尊严,人类拥有情感的权利是不容剥夺的。在这个价值判断的拥护下,残酷的杀戮都变得如此具有美感。
在我看来,片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镜头,来自男主角面对那群被围剿的革命军人,选择了杀死官方派来的士兵,挽救革命军。面对那群有情感的革命军人,他连下手执刑都不忍心,甚至杀死一只小狗都那么艰难——你看,人类的情感,是多么的美丽啊,多么的仁慈啊,这时的情感完全是爱。可是这种情感,到了当权者的士兵面前,又完全失效了,男主角杀,杀,杀……这时,男主角的情感恐怕就变成了愤怒和仇恨。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情感本身就是价值观的标准,如果说情感作为价值观的标准本质上是依赖于理性的判断,那么这时候男主角的判断是怎样的呢?那就是,情感是人类不可失去的部分,任何剥夺它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所以,他有义务杀人,拯救更多人类。
当初,统治者之所以选择消除人们的情感,是为了防止战争。说真的,这个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除了那极少数的革命军人,地球真的是太平了许多。为了防止战争,人类可以失去自由——这是统治者的看法。防止战争,这个目标看起来是完全正义的。但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又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因而是不正义的。
而革命者们为了维护情感的存在,对统治者发动了战争,看起来也是正义的。但发动战争本身已是不正义——别告诉我在这里为消除集权统治而进行的战争就是正义的,因为情感本身就会带来更多的战争,维护情感的存在,还能是正义的吗?
如果说情感是人类自由的象征,这种说法无疑是空洞无望的。
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去杀人——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然而现在看来,正义只是一种悖谬,因为人类无法对自己的情感本身做出一个终极的价值判断,只会为了维护情感本身而去做一些疯狂的统治或者复仇的事情。所以电影的结尾,男主角嘴角泛起一丝邪恶的笑——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对于这一切,我只想带着一丝自嘲和悲凉轻蔑地说,此片中的人类,只要小小一瓶药物就可以失去情感——如此脆弱不堪的一种化学功能,就是人类引以为荣的情感。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明出来很多刺激情感的药物:红色片产生爱,白色片产生悲伤,蓝色片产生忧郁,绿色片产生高兴……到那时,人类又将如何面对自己引以为荣的情感呢?
到那时,什么又是正义的?
下面那两张照片不知你们看了感觉如何,反正我是觉得他很帅.我尤其喜欢他的眼睛和嘴,给人很坚定的感觉.他的名字叫做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这个名字在一年前大概还没有人知道,但是在现在,肯定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他了,这都是因为一部电影-蝙蝠侠前传.蝙蝠侠前传有着一个好名头,还有好几个很著名的老演员-摩根佛里曼什么的辅佐,使得作为年轻时候的蝙蝠侠出场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这个时候我却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那是我去年的冬天看的一部电影,看了后就一直想写一下,但是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那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做<Equilibrium>,中文翻译名是<撕裂的末日>.当时看的时候完全是无意中看的,但是一看我就喜欢了.这是一部典型的B级片,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什么名气.这部电影在美国首映时只在大约1/3的影院上演.而对于影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黑客帝国>的大杂烩,毫无自己的新意.但是对于一向喜欢B级片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完全具有成为一部邪典电影的潜质.
一,背景
故事的发生在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之后.人们辛苦重建家园后,发现人类的感情是一切争端的起因,人的感情是最危险的东西.于是生产了抑止感情的药水,规定人们每天都有注射这种药水.同时消除掉任何的时间名画等艺术品,以让人们彻底失去产生感情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愿消除感情,偷偷收藏艺术品的"感情罪犯",政府则派一种身怀绝技的"教士"去将至剿灭.教士们具有高超的战斗能力,同时具有发现哪里藏有艺术品以及谁有感情的直觉.而感情罪犯们都被投入一个火炉中活活烧死.
二,意识形态
之所以影评人会认为这部电影在模仿1984,是有他的道理的.首先场景十分的相象,都是后未来的冷冰冰的城市.电影中,城市的建筑风格统一,全部为灰色,用意是消除美感,以抑止人们的感情.人们的衣服也是一水的工作服.片名Equilibrium有平衡的意思,在片中也是政府办公大楼的名字,人们领取抑止感情的药水,以及生活物资等都在这里.显然这座大楼的概念直接来源于1984.但是这部电影与1984最重要的不同也正在于意识形态上.在1984中,政府认为人们的思想是危险的,因而不允许人们有思想.而在这部电影中,被消除的则直接变成了人们的感情.到底那个更"合理"些,我觉得还是1984吧,毕竟1984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而<撕裂的末日>不过是部娱乐性质的电影.但是思想和感情哪个更应该消除呢?我也觉得应该是思想,因为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也就没有了感情,至少是没有了悲伤,愤怒等等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的感情.在1984里也是这样,政府只让人们听一些"无害歌曲",这其实已经实在消灭感情了,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人们成为永远傻乐的人.所以说1984作为一部传世之作毕竟更加严谨.而<撕裂的末日>这样设定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首先避免了政治,更加通俗易懂,而且增加了作为一部电影作品的戏剧性.所以在这方面电影虽然弱一些,但还算是不错的.另外我比影评人们更喜欢这部电影,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过了电影版的1984,而<撕裂的末日>对我来说是第一部将1984中的世界呈现为影像的电影,所以让我感到十分的惊奇.不过我想,电影1984中应该没有这么精彩的动作戏吧.
三,动作
影评人对此片的另一个评价是认为它模仿了<黑客帝国>.我认为这个就不太靠谱了.只不过是影片的主角都穿黑风衣罢了.而不论世界观还是打斗场面两部影片都不具有可比性.相比于过于"炫酷"的黑客帝国,我更喜欢更加灰色的此片.此片动作戏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提出了"枪炮武术"的概念.所有的"教士"都要勤加习练这种"枪炮武术".这种武术顾名思义,把枪和武术结合在了一起,在这里,枪取代了人的拳头,人们在打斗时都会伺机放枪.但是如果是两名深谙枪炮武术的高手在打斗时,你会发现,枪很难打中对方,即使是枪已经顶在了对方的脸上,仍然会被对方躲过.这就是本片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概率统计.就是说当一名教士在面临多名敌人时,他们将对敌人的位置进行统计,然后估计从每个方向将会射来子弹的概率,再进行闪躲,同时又对每个位置出现敌人的概率进行估计,然后进行射击.所以,当你看到一名教士躲过了数人的子弹,那不是因为他反应快,也不是因为他有尼奥那种改变时间速度的本领,而是他提前计算的结果.在片中还给出了原理图,并标出了坐标,角度等等数据.而且还给出了实验后得到的教士战斗力提高的数据---好像是120%.在电影中进行如此详细的数学推导,这点另我十分喜欢.转念一想,怪不得片中的"教士"那么的少,而且都要从小训练,原来是不仅要学习武术,还要学习数学.难上加难啊. 而克里斯蒂安·贝尔演的约翰·普莱斯顿就是教士中高手中的高手.
四,约翰·普莱斯顿
约翰·普莱斯顿由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出场时甚至让我惊为Brett Anderson.当然仔细看他和Brett Anderson还是不像的,只是在他走下汽车的那一瞬间很像.真是相当的酷,于是我把这个镜头看了好几遍.约翰·普莱斯顿一开始是最厉害的一个教士,凡有不能解决的感情犯都派他去.他不仅能以高超的枪炮武术瞬间解决武装抵抗着,还能够感应到被藏起的艺术品的位置.后来的喷火兵们于是就会将之付之一炬.他的搭档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偷偷的藏起了一本书,约翰·普莱斯顿毫不犹豫的解决了他.但是在一次行动中,他遇到了一名充满了感情的女人,这个女人影响了,也让他想起了自己那被作为感情罪犯而处死的妻子.于是他偷偷的把抑止感情的药剂藏了起来.从此走上了抵抗军之路.由于他能力超强,终于率抵抗军取得了胜利.总之约翰·普莱斯顿是全片的主人公,他始终保持了一种很酷的姿态.又为我们奉献了许多段十分精彩的打斗.让人看得十分过瘾.而剧情也设计得颇为曲折,也是影片具有了成为一部优秀影片的潜质.
五,主席
作为一个国家,片中这个虚构的国家也有一个主席.同时这个国家还有个先知式的人物,每天在各处的大屏幕里讲着鼓舞人心的话.显然,这个人物直接来自1984中的老大哥.这个人其实就是主席的化身,他的脸是主席的脸经过变形后再播放出来的.而主席则主管一切具体的事物.当看到影片后半部分是,我震惊的发现,这个主席不仅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很强烈.因为当已经秘密投靠了反抗军的约翰·普莱斯顿公开顶撞他时,他愤怒的砸起了桌子.而在影片最后约翰·普莱斯顿和主席在他的秘密书房对决时,也可看到在他的书房里挂了许多名画.当主席被约翰·普莱斯顿的枪制主时,他更是流露出了百分之百的恐惧.其实这一点我早应该想到了.任何的规则都是用来束缚老百姓的,对于独裁者来说,规则是他制定的,所以他可以游离于任何规则之外.比如当他愤怒的砸桌子时,他周围的任何人,那些卫队成员,都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因为对他们来说,主席是不容怀疑的.
六,反抗军
在片中有一个场景,是许多工人坐在一个大广场上听大屏幕上"先知"的发言.发言结束后,一个其貌不扬的工人率先站了起来,激动的鼓掌.然后所有的工人站了起来一起鼓掌.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破绽,大家都是没有感情的人,为什么会有个人这么"激动".看到后面,你就会明白,他就是地下反抗军的首领.所以,他也是有感情的.这也说明了权力机构的走狗的愚昧,只要你表示出对权力机构的忠心,他们是不会注意到你的违反规则的地方的.当约翰·普莱斯顿停药之后,有了对美的感受.一天上班时,他把办公桌上的物品摆来摆去,以寻找美观的摆法.这一幕也被这个反抗军的领袖发现了,于是才把他招了进去.而后我们发现,在一间教室给小学生讲课的老师也是一名反抗军成员.这一点让人颇为欣慰.
七,女人
女人是祸水.大部分的电影都离不开女人,在这里,女人就是引起人的感情的祸水.在一次行动中,约翰·普莱斯顿认识了感情丰富的女感情犯玛丽奥布莱恩,他唤起了约翰·普莱斯顿残留的一点点感情,让他回忆起了自己那同样作为感情犯被处死的妻子.从那以后,约翰·普莱斯顿开始把药剂偷藏起来.他在早上洗澡时透过窗户看到初生的朝阳,头一次看到了自然的美.当他亲见看着玛丽奥布莱恩走进焚化炉后,彻底唤起了他的感情.于是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反抗军的行列.女人,看上去是那么柔弱,但是,往往却是女人改变了历史.
八,儿童
约翰·普莱斯顿有个儿子还有个女儿.当他偷偷把药剂藏起来后,他的儿子警觉的问他,今天你服药了吗?另他吃了一惊.他的儿子说,我的任务就是监视你.但是当他的儿子目击了他藏药的行为时,却拿出了自己藏的药.约翰·普莱斯顿问他儿子,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服药的,他说,是妈妈让他不服药的.
我们不应低估了儿童.因为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他们信任的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儿童永远代表了未来.所以也千万不要让独裁政府把儿童们教育成"傻逼小朋友".
九,走狗
在约翰·普莱斯顿杀死了自己的搭档后,上面又给他派了一个新搭档布兰特.布兰特是一个年轻的黑人,刚刚成为教士,他年轻气盛,一心想干一番事业.而他向上爬的资本就是去尽快的发现约翰·普莱斯顿犯了感情罪的证据.当然,这么一个菜鸟怎么能斗得过身经百战的约翰·普莱斯顿.最后惨死在他的刀下.
十,结尾
我把这部影片推荐给朋友们看,他们都说好看.但是都认为,结尾太简单了.结尾是,约翰·普莱斯顿识破了主席的诡计,直捣黄龙,现实一刀干掉了布兰特.没想到主席也是个枪炮武术的顶尖高手.但是在一番激烈的打斗后,主席也被约翰·普莱斯顿一枪干掉.然后就是反抗军全面起义,摧枯拉朽解放全国.看完后,感觉胜利确实来得太快了.但是想想看,太多的电影喜欢在最后搞个一波三折,比如坏人倒下以后但没有死,又挣扎着给好人一枪什么的.偶尔有这么一部结尾干脆利索的电影看不是也很好么.
不过我倒是在想,革命成功了以后会怎么样.抑止感情的药大家肯定不会再吃了.但不知约翰·普莱斯顿会不会当主席,还是会采用共和制,议会制什么的呢?不管怎么说,一次革命成功了,总能好上那么一段时间,等再次不行的时候,那就再来一次革命.世界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中前进的.
附:克里斯蒂安·贝尔
我还曾经看过他的另一部片子,<火龙帝国>,也是一部B级片,但就是一完全的烂片.在那里面贝尔留起了大胡子,搞得我看了好久还没看出哪个是他.我觉得贝尔就适合把脸刮得光光的,露出他那有个性的嘴角.刚才看网上以前的人对<撕裂的末日>的评论,还说片子是好片子,但觉得贝尔红不了.现在他终于凭<蝙蝠侠前传>要红了,不过也过了3年了.
本人原创。原出处:
http://www.blogcn.com/user21/picturesofyou/blog/22284302.html
肖恩·宾为何总是被献祭……故事超简单,越往后越弱掉,动作场面还有点小看头。跟风黑客帝国。艾米莉·沃森就是电影里的文艺男青年杀手,同一年搞定了贝尔和范恩斯。
我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的文化大革命。
三星半,有太多电影的痕迹了,主题像V但不如V挖的深显得也有些无力(当然我知道V是在之后拍的),打斗场面像黑客帝国却有些软绵绵的,有个镜头似乎是向银翼杀手致敬?
就一CB粉欲望泛滥的片,基本都是其面部特写,正面侧面仰拍俯拍360度无遮拦拍。虽然慢动作让CB看来没什么真功夫。但又有什么关系!Sean大叔和之前挺BH的小黑不是义无反顾炮灰了么!一花一狗一女人还有嘴角一会有一会无的一滴血无论看得见摸不着的,就连N个sb重装保安都是为他耍帅准备的。明白这就齐活了
背景设定槽点略多,主题么就是抄华氏451,剧情又一本道导致几乎没有回味空间。武指水平照黑客帝国low了一条街,枪斗术这个概念不错但是动作设计得未免太僵硬了(还迷之强调东方元素)。反而作为贝爷黑,却感觉这个片里的贝爷迷之萌,这点还比较让我印象深刻。
又是一个1984.只是这次我很想问问编剧,你们都是《天使禁猎区》的脑残粉吧!!因为真的是太像了!看主角那大天使长沙法尔的范儿!不得不说,这种反乌托邦真受西方人爱戴~
故事倒中规中矩地讲完了,赞Christian Bale的身手。但在反乌托邦题材上做得不够好,情感甄别上也还可以大做文章。
雖然情節和故事非常緊湊也引人深思 但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 沒有流血犧牲就不能構成革命 之前是誰說過 民主和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此片BUG實在是大到讓我覺得太過理想主義了 如果僅僅是以一部電影來說的話 它確實是好看的
一切独裁者都是纸老虎,所谓乌托邦其实集中营。道理太浅,因而无趣。动作虽好,可惜太少。
如果不是貝爾我絕對給2星……一開始的設定就註定bug百出,更不說你這種擺酷耍狠的動作片路數未免也太cult了吧!最後的高潮更是有強烈的早洩感……簡單說一句:練了個主角這麼牛逼的貨,卻沒有一個接近的,未免太偏科太寵溺一個人了吧!這只是眾多bug中的一個。
制服控当年心潮澎湃一个星期没睡好觉,禁欲啊神父啊太适合Bale了
世界观与逻辑语言都可以抛给另一个次元,这片完全是冲着Bale脑残粉和反集权者去的。我恰好跟这两个群体都擦边儿,看得巨high。再者作为一个情感犯,必须怒荐。
《一九八四》的现代版,不过是完美结局的,靠的都是一个刀枪不入的英雄。
这片Mtime上都没的,是不是觉得这种president死了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不知道神马的太他妈熟悉了!又见俩越狱角色,linc开场就挂了,地下联盟的头子居然是FBI马洪...SeanBean演的角色有不挂的么!最后必须花痴芭乐,我怎么意淫导演就怎么拍,嘤嘤!
著名反乌托邦电影,久闻大名。本来看着觉得一般没什么的。可是看到结尾的时候,联想到我国现状,居然没忍住,激动到眼睛湿润。趁冲动还没过,给个五星。
(7.5/10)政治寓言、乌托邦设想不是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尽管借鉴了相当多的反乌托邦电影(《大都会》《银翼杀手》《黑客帝国》《一九八四》等),但都没有深入去摸索,更多的是将这种乌托邦设定当做一种故事背景,视情感为犯罪的根源,搭建起无情感社会的极权主义国家,如同《一九八四》里的温斯顿·斯密斯,男主人公培斯顿就是帝国大厦里的蛀虫,成功掀翻了帝国的统治,颇具乐观英雄主义。商业片的路数,将动作场面拍得十分带感,《黑客帝国》影响很大。
果然很反乌托邦,就是太1984&华氏451了点儿...
①反乌托邦题材②拒绝人性,效忠领袖③我居然看到了螳臂当车的那个什么徒④以为腹黑皮黑的家伙多厉害呢,结果一下子就让人把面子削了⑤人性有缺陷,但把人塑造成行尸走肉也不行
獨裁皆因不舉。
很多时候反乌托邦其实只是为了制造另一个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