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川昆的镜头稳稳当当,跟随着风景、人物四处游走,就像谷崎润一郎锐利而唯美的文字。《细雪》真亏得交到了这样的导演的手中,才能展现出一如原著一般复杂而饶有情致的韵味来。很多大制作,都是形式大于内容,然而这部烙上了“东宝映画50周年纪念”大标签的电影,却极具大和美感神韵。大段的篇幅停留在纷飞的樱花与枫叶上,还有华丽繁复的和服,诚然,这些是夸张的,但是正如同大富之家规矩之夸张以及所有伦理人情之夸张一般,终究难以避免。
四姐妹,败落的旧时贵族出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样到底不是马路上撒欢的野姑娘,老了也不会是亲自动手擦地板下厨房的家庭妇女。像大女儿、二女儿那样,一把岁数,在家操持的是祭祀、婚事之类的场面功夫;或者像三女儿、小女儿那样,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所要张罗的事物,追求不同,却一样能把精神空间塞的满满当当。开场是和风细雨中的翩翩樱花,整个故事其实也波澜不惊,尽管几番来回、甚至还死了人,到底是平静的度过了这一整年。
故事的主线放在了吉永小百合扮演的三女儿雪子身上,谷崎润一郎的原著中将雪子放在了真善美的那一端,宁静、美好、倔强、温柔,处子一般纯洁,连带着相貌,也是文文弱弱的古典派。相对的四女儿妙子,则是西式作风,以一个道德败坏、桀骜不驯的形象纵横着,尽管作为当下的审美观来看,这种打开桎梏追求自我的道德牺牲很有勇气很有魅力,但是在整个故事的立意上看,显然是反面的。
雪子的相亲总是以失败告终,她从来没有意见,但是拒绝起来却是斩钉截铁的,几次让辛苦张罗的大姐鹤子与二姐幸子非常失望。作为大富之后,她当然不能屈尊,然而家族的辉煌到底已成为历史,加之年龄渐长,她的选择权相对并不宽泛了,大姐二姐当然希望早日嫁掉这个妹妹,她自己却是不依不饶的。妙子倒是看上了家贫的小摄像师,却被姐姐们私下取笑“并不想有那样一个妹夫”,当初与她私奔的男人更是无用无赖,最后跟从的也是一个不算出息的男人。如梦如幻的细雪之中,雪子身边站着出身高贵的未婚夫,在火车站看着载着大姐一家的火车逐渐走远。那一边,却是俨然家庭妇女状的妙子与前来探望的幸子坐在火炉边聊天。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归宿,即便是亲生姐妹,也不尽然能够走到同一个层面上。
大女儿鹤子一直守住祖屋,作为长女,这是她的责任。但是在几经变幻之后,她毅然选择与丈夫前去东京开始新的生活,这不仅是大地主大家族结束的象征,更是人物心理的转变——从骄傲而矜贵的女系转向了日本传统的依赖男性的生活方式。最惆怅的是二姐夫贞之助,他在酒馆中泪眼朦胧道:“她要结婚了。”这个“她”,指的是三女儿雪子,贞之助对于雪子的暧昧之情,是很值得玩味的。
二女儿幸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风风火火、大情大性,七情六欲摆在脸面上,美的招摇。夫妻之间很明星的是女强男弱,招进门的女婿,到底是让着老婆三分的。在这种性别压抑的情况下,看到雪子那般稍带病态的婉约的情致、好似极度需要呵护,自然会激发出不一样的心态。更何况雪子是美丽的,在樱花飞舞中四姐妹抬起脸来,都是美丽的,唯独雪子的美最切合这短暂而绝伦的绚烂。全片中最绮丽的画面便是,贞之助下班回家,无意之间看见正在修建指甲的雪子,雪子带着含蓄而神秘的微笑,看着她,慢慢的用和服下摆把袒露的大腿遮盖上。贞之助的表情仿佛是窥伺了一副全世界最美好的艺术品,原本是不可望更不可及的,如今却变成可望而不可及。几次相亲,他内心都是希望不成功的,当雪子拒绝婚事之后,姐姐们指责,而贞之助内心深处显然是高兴的。即便不能得到,这么一个可人儿每日在家里进出,也仿佛是拥有了她一般。所以千挑万选之下,终于捡到一个出身、经历、成就都算非凡的男人,他的溃败心理可见一斑。以血缘、婚姻而联系在一起的一家同胞,彼此之间的爱慕、嫉妒、关怀、护短等等各种情状综合到了一起,教人自己也琢磨不透,到了最后,才发现其实爱大于一切。所以一直对大房有点龃龉的雪子在送别大姐之时若有所失,所以高高在上的幸子对待落魄了的妙子时还是提携着帮忙着的。说到底,一家人呀,这个是天生的,没有办法的。
溃不成军的,是那个战争的时代,是那个战争时代之下的旧体制。大的家族终究落下了帷幕,出嫁的出嫁、成家的成家、迁移的迁移,女儿家的美其实是一轮斜阳,染红半边天的时候最灿烂,之后,就了无声息了。
電影就是電影,拿原著情節比較沒有必要,也自尋煩惱。
雪子標梅已過,仍未覓得如意郎君,卻還漫不經心,部份是性格使然,部份是生活環境造成。別看雪子平時溫婉沉靜,當自身利益受損,還是據理力爭,大動肝火(四妹妙子與人私奔一案,報章誤登雪子名字,影響了她名聲)。出身在褪色的名門望族,爛船尚有三斤釘,留下的父蔭(金錢),不愁衣食,中產的附庸風雅之餘,也多無所事事(四妹想事自己的事業,大姐也對她有微言)。
雪子如此性格,如此環境成長,難怪「享受」那份男女感情的曖昧,享受男性對她的目光,如二姐夫看着她嘴型進食,看着她不經意地露出的小腿,甚至在火車上被小兵哥的靦腆窺看。享受二姐夫對她近距離的接觸,最要命的一幕是在大庭廣眾下,二姐夫坐在小姨的身後,把弄着她的衣帶(可惜這個八三年公映版本片段,在現在版本中被剪去),雪子既意識到卻也享受着。當大姐夫輕傍着雪子離去時,二姐斜眼看着大姐的反應,繼而兩人相對尷尬而笑,難怪做家姐的要千方百計找媒人想把她送嫁,人類進化論所提及,子女長成後必須離開家庭,否則亂倫機會很高,確實不無道理。
末段,雪子終於找得如意郎君,二姐夫卻在居酒屋獨自飲悶酒,情景就很微妙。除非觀者的男女觀是白紙一張,否則看到此中情節一定會心微笑,若不能接受,去看狄狄尼的卡通片好了(現在的卡通動畫情節,也大都不純正)。
谷崎润一郎的原著和市川昆的电影是日本纯美文学和纯美电影的典范,这是小说第三次搬上银幕,已达高峰,希望今后不要再拍。摄像机不仅展现出声音、色彩和线条,还小心地收藏起空中最后一缕婉约香气,和旧式日本女性含蓄的风情。导演选择在战败前结束故事,将最美的时刻保存在苍冷的时间画卷里。 窗外漫天飞雪飘入暗淡的河流,让人回想四姐妹同在京都赏樱时,风吹落樱如雪乱的情景,时代的终结亦如细雪飘落般不可挽回。
这一版的优点是美术,和市川昆是美工出身有关。开篇第一个画面是樱花带雨,一看就是很聪明的导演,和原著四姐妹故事中带点伤感的美非常契合,而且电影的主题在姐妹情谊,以几次赏樱游玩串联,最后姐妹分离,以一个抽象唯美的赏樱画面作结,樱花带雨确实就是最恰当的开篇。
还有一部分的美术体现在服饰装饰上,影片中有不少细节呈现,原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描写的家庭是没落贵族,莳冈家曾经是大阪三大富裕家族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设置,所以姐妹们的赏玩趣味,服饰品味,甚至是为人处事的态度皆与普通家庭不同,表面上当然是由那些精美的服饰等来展现。
当然再深里看去,影片做得还稍嫌不够,比如雪子的婚事是因为贵族遗下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是因为出身导致的墨守陈规旧俗,她的温柔内向,除了性格也有贵族风范,比如接受家庭熏染较少的妙子,就是完全不顾礼数的现代女性,比如在影片里很出挑的阿春。因为贵族礼数,原著中诸多描写都围绕事情都利害考量,礼数周全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细致的一面。
《洗雪》肯定不是一部电影的容量能承载的,因为这本琐碎的著作,并不想要太强的戏剧性,拉拉杂杂讲述下来,每个人物的轮廓才慢慢清晰起来。正是它的“细”和“平”,才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尤其是安排了一条姐夫和雪子的感情线,倒是和谷崎润一郎其他作品气质相符,但是放在这部里简直莫名其妙。雪子本来就是遵循旧礼的保守性格,况且整部小说完全没有这么荒唐的一个角色,因为它根本就不符合小说的气质。
小说中最离经叛道的妙子,最后遭遇了病痛和丧子,丧子的悲痛和雪子待嫁终于形成最后的高潮,故事结束。而描写中那百无一是的富家公子,即使在被最重抛弃,经济窘迫,希望讨还一些金钱,也说得极其委婉,金额也相对合理。其实并非电影中呈现的索要封口费的无赖嘴脸。
这部电影最好的当然还有巅峰时期的吉永小百合,永远低着头,怯怯不敢说话,独处时感怀花木会自言自语,也会将脸贴近那只温柔猫咪,遇到美好和悲伤都会暗暗落泪的雪子,大概这一版是表现得最好的了。
谷崎润一郎说他一定要遇到一位自己敬仰的美女,才能写出好的文字,也许他当时也遇到了像吉永小百合一样自己的雪子吧。
有人说此片很散,妙就妙在“散”上面,一部上,中,下册的长篇小说浓缩在2小时20分钟的画面中,集聚了“散”之美,也就是樱花凋零一般飘飘洒洒,散落一地,每个花瓣都赋予与你想象了。
细雨濛濛,京都赏花;细雪纷纷,大阪送站。细节之处见细腻。
吉永小百合真是漂亮,又温柔。
市川昆的室内调度:通过「人物-前景物-后景」的构图层次构建出一个视觉上极为丰富的景深空间,在柔光光线的发散中完成前后焦点的转移,却又在人物肢体发生运动时切回深焦,摄影机也总是朝向空间斜角处取景,于是观众对人物-空间的观念被进一步明确。但一到室外戏时,摄影机的运动被明显降级/减速,焦点从未变更始终在人物身上,也就不可能如室内戏般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调度。不过,摄影机其实并未介入影像本身,虽然其在场感是被一直确立的,但所投射的视线却始终站在不同于人物的立场,这也就解释了文本表义象征性与时代性的产生。
嫁与不嫁,美丽容颜皆如樱花般转瞬即逝;叙事与情韵充满古典伤感味;四姐妹代表的四种女性形象,女人的一生都在操持着这些无关时代风云的琐碎事,但它们是永恒的光景。
细雪过后,春风雨露,已是另一季。
纵然气质美女再多,但没有长镜头的电影不是好电影,细节刻画不多的电影也不是好电影
古手川祐子真素太可爱了。难忘四姐妹并肩走在烂漫樱花下的镜头,花落人团圆,雪落人离别。美术设计和场景造型都挺好的,尤其是一套套的精美和服看着就是名家手笔。但是把原著中清清白白的二姐夫改编成暗恋雪子的欲求不满样还是让我很无语。偏偏男演员长得太像梁朝伟加姜大卫的结合体,让我实在讨厌不来
儿女情长,家庭琐事,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被放大,可都要事关人生大事。日本的亲情关系与中国无异,辈分与观念的差异造就矛盾,市川崑的镜头好干净,服饰与构图都相当有考究。此外选角,吉永小百合与古手川佑子真的好像姐妹,石坂浩二的女婿却有种梁朝伟的感觉。
“虽然发生这么多事,季节换了又换,到头来其实什么都没变。”该片融合了日本传统家庭文化和服饰文化的精髓,导演将四姐妹拍成了樱花下最美好的景色,实在是美轮美奂。场面调度也同样精彩,三场戏记忆犹新:开篇特写转全景的十分钟、中段两场争吵戏、后段雪子前往贵族后裔相亲。吉永小百合太美了
和服大片。东宝五十年纪念,除了和服和口红品牌的强力植入,估计还有关西旅游局的倾情加盟,确实非常美啦。其实既然拍了这么长,可以说更多战争对时局和大户人家的影响,以及对女性心理的刻画,感觉吉永小百合相亲了一万多次,减少为三次即可嘛,相到后来,她没有崩溃,我差不多崩溃了...
极致的优雅也是一种残忍。俏皮的“烟火”,也是另一风情万种。新时代里,女人理性的勇敢,男人感性的风流。有淡墨的长久,也有娇艳的美丽。雪细细的下,我在等你踏雪归来。
1 最喜欢妙子的长相,萝莉控 2 下雪天喝一盅酒,嫁女儿,秋刀鱼之味喂 3 OAO 原来谷崎润一郎也有写纯爱的时候啊,本来想看看口味重的 4 看着看着就下雪了,也是细雪,这个电影打发了下午,很衬
布景服饰华美,剪辑笨重,特写突兀。新加入了雪子的暗中情愫与原著人物性格不符。大姐鹤子戏份加重,配角小丫头极出彩。
嫁女是家庭剧最好看的,就像树木抽芽、开花、结果都有风韵,但暮春落花时最是诗意,凄美有时,明丽有时,叹散也叹聚。雪下了,姐妹分离,规矩破碎,连战争也将有结束,每个人都得到归宿,却免不了怅然若失,或者失,就是得的一部分,惟可惜“明年不能与你在京都赏花。”
空镜头很美,不管是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还是最后的细雪!樱花下,四姐妹,绚丽文雅的和服,犹如古典画卷一样美丽。喜欢大姐二姐,争吵之中突然相对而笑,结尾两人彼此谅解相拥哭泣,总觉得感情好的姐妹就是这个样子。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二姐夫对雪子暧昧的情感,犹如一副完美的画卷沾上污渍一般。
4.5.四种女性是不一样的樱花,华服,美景,美食难掩人生的缺憾,二姐与二姐在各自丈夫面前的失势和埋怨埋下女性意识缺失的伏笔,与其等待对的人,不如先成为对的自己。第一遍看嫌故事推进慢,第二遍才发现各自观念的暗自交锋结合唯美的内外景掩映,看似折衷暧昧实则针尖对麦芒1080p-GCJM
漫漫樱花,灼灼红叶,皑皑细雪,寸寸和服,款款柔情,娓娓道来,笔调细腻而隽永。新加入的情节线使影片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原著。PS:有人说,市川昆的改编让影片浸染上了简·奥斯汀和小津安二郎的风味,例如隐约可见的幽默感,以及新旧思潮冲突对家庭的影响,深以为然。(9.5/10)
诚如佐藤忠男所言,市川昆是超一流的“演出家”:他并不专注于自身作者气质的建构,而是着力于影像化文字原本的灵魂。本片虽然竭力淡化了谷崎文风中“形而下”的部分,但仍不失为一部视觉化谷崎美学的杰作!【9↑】
即便主控思想是较为传统保守的家庭团结的"面子",但依旧在四姐妹之间用非常丰富细致的笔触描写别样的矛盾、争斗和利益纠纷。市川昆导演手法稳重老练,2个多小时看下来完全不觉得疲倦,非常顺畅。二本片的"里子"其实已经不像结尾二姐幸子说的"世事常变季节流转,结果什么都没真正改变"那样。大姐迁走到东京,将家族长辈的大权被迫移交给二姐,二姐在没有去送别大姐的前提下到四妹的房间里叹息哀伤,而四妹房里烧茶水连个炭火炉都没有,更别谈四妹将继承的财产放弃。这种此地无银的桥段,正好一刀刀切到了“家族”的命根子上,无比冷血和现实。
早上看了papi酱,晚上看这个,语速简直是papi酱的1/10,喔不,1/100。里面的和服太美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