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号cbd万达看的点映。因为坐第二排,观影过程很痛苦,恨不得躺下来。万达的3d眼镜大概是给外国人设计的,我等塌鼻子全程只能扶着看。 题外话,见面会演员导演编剧都在站台,只有谢霆锋葛优被关注,全程导演编剧被无视。在此,明星效应固然重要,但希望大家能够给幕后人员给与更多的关注。 电影情节很简单,升级打怪型,一言不和就比赛,全程大概2分之一都被竞技综艺占据,看着恍惚觉得自己在看电视比赛节目。 主角高天赐(谢霆锋)在春风里弄堂经营着一家叫做七记的小店,手艺备受邻里推崇。男二安保罗(郑荣和),米其林三星主厨,为了向故乡介绍真正的星级美食,回国创业,在七记对面开了一家餐厅,叫摘星。全片主要围绕着两个矛盾点展开,主线是传统美食与星级美食博弈,及,高天赐为了保住七记以及传统弄堂而与安保罗的厨艺比拼。次线是父子的亲情博弈,高天赐为了证明自己,以及寻求父亲的认同感(这一点到后期已不重要)而不断升级打怪,最终挑战食神。 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葛优和两个小和尚的对话。 葛优大爷一脸认真的评价的说,这个馒头,火候过了,揉面时间短了balabala。 小和尚一脸崇拜,施主神通,吃个馒头都能看出个前世今生来。可是,这麦子我自己种的,面亲手揉的,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馒头。 我突然想到大一文学课提到过的一篇梨花体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这诗被我们讽刺了数年,但当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它,不知道编剧的灵感,是不是来源于这首诗,还是来源于所爱的人亲手做的美食。 同理,最后时刻,高天赐与食神父亲对决,我一直在想要用什么鬼斧神工,奇形怪状,超凡脱俗的美食才可以镇住最后的结尾。曾一度以为,高天赐要做馒头一决高下。然而,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一碗小时候的拌面,化解了父子间的隔阂,也诠释了美食的深层含义,除了色香味俱全这些物理元素外,最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触摸不到的感性因子。 当然,整部影片逻辑混乱,(可以看出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很多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细化,反而把大部分镜头都给了厨艺比赛)一言不和就旮厨艺也是让人无法接受。最后主持人问大家想不想再看一遍,离导演编剧再近我也没法违心地举手。
哈哈哈!(看见好吃的我就高兴,先笑两声)
当然了,情节很烂。但是我揣摩,肯定是时长有限定,于是决定保留烹饪的过程而砍掉人物关系的过程,所以就成这个烂样子了。但不影响看好吃的。
我感觉,在食物孰好孰坏的冲突上,电影的剧本还是基本抓住了事实的。“我觉得中国的烹饪不求进取,不像西餐那样不断创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第一次看到分子烹饪的电视节目那个东西的确很让我吃惊。当然,说“分子”多少有点夸张,叫它“物理化学烹饪”更贴切(大学的物理化学、食品生化、食品化工等),那些厨师做起菜来简直照搬实验室的设备。不过我没吃过,不知道究竟怎样。只是能够推想液氮做的冰淇淋一定不错,但是否能闭着眼吃和哈根达斯区分开来我也不知道。不过有一个出发点我还是可以瞎侃几句的。
中餐西餐可以比,但不能瞎比。谢霆锋看到煎鸡蛋不是煎鸡蛋,花盆里不是花和土的时候很烦躁,“我是来吃饭的,不是看你变魔术的”,我也是这样的感受。法式摆盘的笑话很多。一向听说法式大餐重的是排场。一个同学移民法国,订婚的晚宴就是个正经的法式大餐,从下午两点吃到晚上九点,她要疯了。这就是生活习惯、文化的不同了。我去了肯定也吃不惯。去欧美旅游的亲戚朋友总说,一路上根本喝不到热水,因为西方人只喝凉水、冰水。单从喝水的温度上,我们压根没有对话的基础,谁也没资格评论对方的优劣。
日本料理很棒,但是我妈死也不吃生的,能说她不懂得享受吗?不吃生肉是一个原始的本能,因为在过去那代表着疾病。有了火,才有了新的人类。日本的清酒也很棒,但是我妈说那是抹布味儿,能说她说得不对吗?它就是抹布味儿,只不过我觉得很喜欢。外国人还说自己的顶级奶酪是“上帝的臭脚丫子味儿”呢,还不是照样吃?我的总结是,任何地域的代表食物,永远都是发酵食物,因而必然在某些人看来是“臭”的。不肯吃的就没福了,但不能说他傻。其实很多人对日本饭都有一个误会,其实日本人做熟食、热饭也是很好的,人家不是吃冷的、凉的才算高档。我丈母娘是东北人,人家眼里只有豆油才是正经的油,我一开始到了那儿,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豆油,难受好几天,其中的道理也许很复杂,没法说。
饮食基本上没有互相评论的合理基础。全世界都说英国“美食”寒碜,可英国人自己觉得很好。英国王室招待人时摆出那么多餐具,结果只是吃薯条和炸鱼。哦对了,还有奥威尔大吹特吹的“布丁”(好可怜的骄傲)。
一个大学同学说,为什么中餐很少有米其林星级?因为中餐没法讲质量管理,中国的厨子都是“看着来”。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还觉得,也许仍然是西方人和中国人饮食最根本的差别使然:中国人更多的不是为了看,而只是为了吃。
谢霆锋第一次参加比赛,穿着平时的衣服就去了,结果输在了“形象”上,说“不能给顾客一个良好的视觉体验”。我说西方人在这个时候就十分讨厌了,追捧它们干净、整洁、甚至“高雅”的中国人当然都是附庸风雅的。北京爆肚满的门面就是个其貌不扬的小饭馆,再脏一点就成了狗食馆了,但我愿意去,我不嫌弃,我不非得坐在那样华丽、安静、彬彬有礼的地方吃饭才能吃出好来。我还是更喜欢爆肚满的女服务员和油腻中老年大叔斗嘴的场面。
“我本以为中餐不思进取,结果那天吃了你炒的牛肉,哇,那火候……”
假如牛没变,那在牛肉的烹饪上就没什么不断改进的必要。当然工具还是会改的,过去哪儿有煤气炉?有了煤气的当然都用煤气的。饭馆的灶台还带吹风的,火够旺。现在都是不锈钢的厨具,但是炒勺还得是黑铁的好。还有,洗洁精是个伟大的发明,刷碗机对于饭馆也是个伟大的发明(我不认为对于普通家庭是)。我小时候的高压锅还是铸铝的,现在要么是不锈钢的要么是四氟化碳的不粘锅,但是小时候用高压锅烙死面饼的技术就无法再现了,还就得是那种老式的铸铝的高压锅,所以我吃不到小时候的死面饼了。现在外国人总用气焊,我一直觉得怪怪的。饮食的条件首先是一种生活习惯,小时候天天吃的永远是一辈子的最爱,没法改的。如果那种食物的烹饪并非危险,又何必改呢?
我扯了很多,其实只是想说,有些人纯属附庸风雅还瞎哔哔简直是太他妈的讨厌了。
电影里拍广告赞助商的画面用时比拍美食的画面还要多。京东、百威、奥克斯、澳门新濠影汇出现得也够多的,而且每个人的演技都很尬,对,是每个人。决赛场就说了赢的那道麻婆豆腐,其他选手的也不点评下,完全不像美食电影,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前,说自己儿子不适合当厨师的秋生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丢下儿子走了,然后霆锋和他爸(秋生哥)最后决赛的时候,煮了一碗面,然后秋生哥就破防了…最后说一下,筷子兄弟在电影前半段结巴,后面不结巴了是因为挖了保罗墙角所以好了么?
爱装逼的厨子👨🍳一个劲秀厨技,范到是挺足!还记得有次看八卦新闻,一个综艺节目放霆锋秀厨技,做的是炖大一块肉,为了让肉更入味,这货用红酒来增加味道,按平常套路,一般是把肉先放在调好的料酒里浸泡一段时间再做,结果这货来了个骚操作,用了一个针筒,按照打屁股针的方式把红酒打到大块的肉里去...然后网上一堆厨子评论,真的是唬人,又不是输血,那些脂肪或纤维之类肯定打不进去,肯定还会把针管头堵住,这就是为了效果的综艺节目!
这片看完,确实渣到家了,算是近期看过的最瞎的片子了,浪费了秋生大佬的演技了...
决战食神.Cook.Up.a.Storm.2017.Bluray.1080p.x265.AAC(5.1).2Audios.mkv
剧情很平淡,美食很好看,道理很敷衍,情节很突兀。
剧情老套,没有创新,人物塑造也很脸谱化,故事说的不够精彩,不够深入。
美食看上去很可口的样子,但毕竟这是部美食电影,这是唯一的亮点了。
弄几个很平常的事,道理就算说完了,嗯,竟然不想说大道理,那就闭上嘴好好拍美食吧。
优美的那段,编剧你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事情发生的也太突兀了,不带那么整男二的,你只有一个小本子的细节铺垫,最后硬生生的让女主(姑且算她女主,唐嫣我实在没感觉到她有什么存在感...)无情无义的抛弃男二还让男二失去味觉跌入人生低谷,这种转折有点生硬,有点强行转折的感觉。
电影虽然不是综艺大电影了,当然他们也不敢了,但故事依然大街化,老得不能再老的故事套路,关键是还没很好的说好这个故事,电影里面还说做菜要有创新,但电影本身却没有创新,这有点讽刺。
里面是有说些大道理,但没有一个说的深入动人,反正我走出影院是什么感触也没有。虽然里面那句“美食就是让人吃的开心,觉得好吃,这就行了”我是无比的赞同,但这只是这句话自带的认同属性,跟电影故事无关啊。
还有,最后我发现我带着一副3D眼镜,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看的是一部3D电影啊!!!
真觉得那个屁放的毫无意义。
面香葱鲜,色味俱全古楼窄巷,胃知乡愁
明明是谢霆锋自己的项目,怎么从头到尾都感觉他一点也不想演呢?
葛优一定是欠了英皇10个亿,才会接这种电影。里面的菜看起来确实好好吃的样子,看饿了,不过还是更适合做一个美食节目,而不是一部电影。
有钱能使葛优躺
做菜部分蛮好看,两个人的惺惺相惜本可以有更深层的挖掘,奈故事志不在此。后面又Bug连连:味觉说失灵就失灵,白冰说翻脸就翻脸,白冰明明用的郑容和的名额,郑容和还能带着谢霆锋另组一队参赛…… 没写结局,直接用“拜年”结束……
做个饭都要这么虚张声势,劣质3D把佐料噗噗噗的飞到眼前。韩剧和港片之间不断串戏。同样是三星主厨,前段时间看的日剧里天海佑希女王哼着歌全身投入其中的表演,高下立见。(但是想给结尾彩蛋里的twins五星,依然精灵古怪的阿sa和那么美却总有自愿担当暗淡配角气质的阿娇都好可爱。
它可能打破了一个定律,那就是有快乐家族任一成员参演的电影都是烂片的定律。别看主演阵容有些大乱炖,但片子的可贵之处在于骨子里流淌着香港贺岁喜剧的血液,甚至会让你想起《满汉全席》、《家有喜事》及《食神》。厨艺对决的场面拍出了动作戏的节奏感和力量感,影片故事简单,欢乐温情,结尾充满年味
还不如在家看电视,一星给葛大爷,另一星给做菜部分
空有一身华丽的躯壳,没内在。
整部电影没有结尾twins和陈奕迅出来唱歌好看……
我觉得很好看啊!镜头对于烹调细节的展示很带感,让人垂涎欲滴。安保罗给高天赐做的那两道菜蛮好玩的,哈哈。就是斗菜的细节和评委的点评再详细一点就好了。总之,还是《中华小当家》里常说的那句话,料理的目的就是要带给人们幸福。另外,蔡澜老爷子友情客串,在片中担任美食评委,加一星。
看到杜海涛就知道这片子完蛋了
烂到贴地的抽水货,任何一个看过5部以上同类题材电影的观众都一定能写出比这好的剧本。简直是美食片的低谷,吃货界的耻辱。
黄秋生先生一定是不知道这片会在大陆上映。
很有老港片的味道,专注于做饭的谢霆锋有点帅。首映场的主持人太棒了,也是电影里面食神大赛的司仪,现场狠狠怼了一个电影学院“提问”的女生。还有就是见到了葛大爷和文隽老师,正巧我最近在补古惑仔系列。
2星半,以为是个大烂片,观感稍好于预期,不过依然是个烂大街的故事,基本可以看作是谢霆锋那个真人秀节目的剧场版,还是有一些笑点,大概是因为大部分人基本只起到刷脸作用,而擅演喜剧的葛优和詹瑞文戏份又不太多的原因,所以大部分笑点其实都不太好笑。年还没过完,大家如果在家没吃饱可以看这部吧
老套的剧情,空洞的表演,连葛优在里面都尴尬。秉着吃货本色多一星给美食
把剧情都删掉,只看做菜部分挺好,解馋。
有任何必要拍成3-D吗?诉求太多导致叙事夹缠不清,埋了一堆伏笔都没工夫去拎,有父子有争雄有心机婊有拆迁有耽美,然后你发现它其实是个综艺节目,接着你发现原来是“我走了千山万水只求你吃一口我煮的面”,最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个拜年片呵呵呵。好在还算有港片的庶民喜剧味道,葛大爷放了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