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碍于文化背景,对于两位女主角的冲突化解,并不能理解得很深刻。
但是,片中对于海的热爱,对于咖啡的热爱,对于亲情的渴望,对于生活简朴的期待,却仍然保持了日式治愈系的基调,令人内心安静。
其中,大女儿的懂事和隐忍,相比于大人的不容易,更让人于心不忍,小孩子非常宝贵的生活体验,却脆弱到甚至可以被一句话剥夺,理解和沟通,需要像面对大海一样,不拒绝,常接纳。
另一个,民宿一家融入社区和群体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更是感情上的支撑,人之所以为人,总归是要凸显出社会性的一面,除了温饱,更需要内心的安定。
片中许多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比全片的情节或者冲突设定,都要更令人入迷。
学习冲泡咖啡。
学习照顾他人的感受。
学习弹吉他。
一个眼神的谅解。
一块削好的苹果。
一个静静无语的海面。。。
整个的节奏都很缓慢,但在娓娓道来中每个人的故事和心境缓缓展开,让人渐入佳境。很喜欢那句话,在破碎中迎来圆满。整部电影的每个角色似乎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一开始只是想在睡前看一部浪漫的电影,有幸看到了推荐。也许是快节奏生活工作的浮躁,开始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在催促影片的节奏,可是到后来,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就像贯穿始终的海浪声,不会因为白天的到来而加快节奏,也不会因为夜晚的静谧而变缓。 看完很幸福很温暖的感觉~
台湾女导演姜秀琼之前导演过短片《艾草》,颇受好评。2011年拍摄的纪录片《乘着光影去旅行》,呈现著名摄影师李屏宾30年电影摄影的不凡经历。这次,她前往日本以农业遗产闻名的能登半岛,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剧情片《宁静咖啡馆之歌》(2015)。
如果只是看片子,还真有点不相信如此静悠深韵的影像,出自于一位台湾女导演之手,且感觉非常沉稳老道,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尤其在叙事与情绪渲染之间,层次分明,又恰到好处,不让人感到生硬和滞涩,可谓亮眼纷呈。
也难怪,这是一部地道的女性电影,片中主要角色都是女人,由女人拍摄一部深幽之味的女性电影,果然不同凡响,余音袅袅。但我要问的是,华人导演为何如此喜欢前往日本列岛拍摄电影,王颖新近拍了一部《当女人沉睡时》(参见我同名影评),足现沉厚的创作功力,且拉来了北野武的强力加盟,让影片有着伊豆舞岛的特殊印记和空灵的质感。
我想,这与日本自然风情、人文及日本电影影响有关,似乎一想到如果要拍一部令人深味的电影,非日本不可,或者得由日本演员担纲不可。的确,日本演员的自然与多维度演绎,乃其它东亚国家缺乏的,喧嚣的中国大陆就更贫乏。如同《宁静咖啡馆之歌》饰演吉田岬的永作博美,静谧内敛,而出演绘里子的佐佐木希,则懒散不定,极为契合片中角色。
出生于1970年的永作博美,原是一名偶象歌手,知名的歌唱组合解散后,半路出家,出演了黑泽清的《分身》,之后先后主演了《悲情家族》《不要嘲笑我们的性》《第八日的蝉》等片,这次出演也是她刚刚生产后。有趣的是,片中唯一的男性配角能哉由著名影星永濑正敏打了回酱油,且不好彩,讨骂的一个角色。
但我觉得饰演绘里子小女儿的山崎有沙最为出彩,喜怒哀乐,纯天然萌派,加之小弟翔太的插科打诨,这一对小毛头,为影片增色不少,甚至可以说献上了最为动人的乐章,也不觉为过。
影片叙事极简,淡化叙事,更多的镜语留给角色的心理扫描,更切合了影片的宁静本质。吉田岬的父亲失踪8年后,债主到东京找到她,说人失踪8年,没有找到,即可在法律上宣布死亡,但他生前欠下的所有债务,其子女必须承担,她说我会还钱。这让对方大感意外,本来可能只是不抱希望的说一说,没想到这位女儿竟然如此爽快。
因为岬在4岁时即离开了父亲,跟着已离婚的母亲过活,自此再也没见过父亲,为此她深感内疚,觉得是自己的选择遗弃了父亲。当对方说你父亲生前什么也没留下,除了海边那间破烂的小船屋。
由此,本在东京从事咖啡烘焙的岬开着车,载着所有的行囊来到能登半岛海滨的那间破烂不堪的小船屋。满目疮痍,也要呆下去。她要在这等待父亲归来。她请人重新装修,装饰一新后,名为“夜鹰咖啡烘焙屋”开业,主要加工非洲和南美洲的咖啡豆,是原料商和咖啡馆之间的加工中转站。
同时,岬留意到隔邻那间山崎民宿的主人不在家,只有一对小儿女,姐姐总是带着小弟晃荡,在超市甚至偷食品当作小偷跳跑,让她好生奇怪。
小女孩有沙上学三年级,女老师通知学生交伙食费,只有她没法交上,还被男生取笑小偷小偷,但生性倔犟的她,所有委屈都自己扛,谁让她跟弟弟遇到一个神经大条懒散粗心的妈妈绘里子呢。小学女老师做家访无果,便成了岬咖啡馆的第一个客户。也让岬了解到了这对姐弟的实际窘境。
这个糊涂的妈妈,每早给这对儿女留下泡面,即前往金泽市里酒吧打工。好心的岬看到这两个孩子趴着窗看她磨咖啡,就招呼她进来,没想到她直接向岬借钱交学费,岬说你喝杯咖啡,如果你在我这做帮手,我就给你钱。
开心的有沙自此就帮她贴标签。来自不同国家的咖啡,有着不同的天然香味,她必须加以甄别,还要保持包装的洁净。
这样有了学费,有希还想给妈妈买东西,在超市却被偷窃耳饰的女小偷反诬为小偷,可怜兮兮的小有沙真是有口难辩,因为她之前被当作小偷。被女老师送回家的有希,少不了挨这位粗心妈妈的打骂。岬告诉女老师这孩子至少这次没有偷,她只是拿到了第一份工钱,想给妈妈买礼物。
女老师才恍然大悟,很感激你能帮她,但你这样请她做事,违反了劳动基准法。在岬看来,孩子们在这做点事,跟玩儿差不多,关键是免于了她们的困苦。绘里子也不让有沙再踏进咖啡屋半步。原本开心的有沙,整天郁闷。她觉得岬姨姨比妈妈更可亲。她为此找到夜鹰的图书,想从中得到何为夜鹰。
那天,醉酒的能哉闯入岬的屋子,弹着她的吉它,被岬喝令离开。因为她知道,这男人就是绘里子的情人,且两孩子惧怕他。没想到他摔掉吉它,且按倒她欲强奸,幸而被回来的绘里子听到,情急之下,遂拿着东西砸下去。
警察抓走了能哉,她们的心靠近了。了解到绘里子的工作的无奈,岬请她来咖啡屋做事。这样,孩子的生活有了着落,她也不用每天跑市里。
绘里子很感动。这等于绘里子一家三口全来了。她们开心的忙活着。岬给远方的父亲家人写信,希望他们来看看。没想到父亲的所有亲人,从青森八户都来了一趟。她们弹琴谈心,不亦乐乎。有沙还有个好心的奶奶由希子在医院住院,其实不是亲奶奶,以前幸亏她照顾她们一家。绘里子希望她出院后一起经营民宿。
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民宿与咖啡屋都红红火火,甚至相扑队都搬来民宿来训练。当绘里子在电视看到“夜鹰丸”号发现的消息,并发现了4具遗骸。想来里面肯定就是岬的父亲了。
看来她等不来父亲了。接受不了现实的岬,无以开解,显然,她的痛苦加深了。她并没有去认领遗骸,却停开了咖啡屋返回了东京。咖啡馆依然如一的宁静,却是死寂般的宁静。
岬的离开,让绘里子一家非常难过,非常郁闷。毫无生气的一家三口天天盼着她归来。绘里子时常会驻足咖啡馆的长廊遥望,有沙趴在窗口,呆萌地静等着岬姨重返的身影。
终于有一天,一辆熟悉的车子进入有沙的眼帘,岬回来了。原来,岬已离不开这一片海,这一片属于她的海了,她就是有沙念叨的那只顽强的女夜鹰吧,哪怕翅膀折断了,也要着力飞翔。
2016、10、29
这种故事请给我来两麻袋谢谢
本以为会很沉闷 可是一点也不 咖啡看起来好香 海边的风 夜晚亮起得路灯 等待的心情 不是平静 是不想被他打败
天空大海拍得美到摄人心魂。可真的看够这种“我满身疮痍然鹅云淡风轻”的假治愈系电影了,整个立意都是建基在一个特别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故事上,为什么不能索性再淡一些呢?淡到是枝裕和《幻之光》的程度,完全放弃编故事和情节的企图倒还好。
观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感觉这电影有点像《深夜食堂》,讲的一位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咖啡师的童话般的故事,到了后半部分,功力深厚处变不惊的咖啡师创伤深重难以愈合,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谈的是创伤的愈合的故事,不是咖啡师一人救众人,是受伤的人们互相依靠,化解和等待。忍不住加一颗星。
希望姜能跟吴美保学习一下如何把情感通过更加平常的方式来表述,而不是这样一段段煽情
转变突兀。奈何姐姐妹妹一家四口生活就是好。ロケ地 石川県二三味珈琲
两个孩子 两个女人 两个缺席的父亲 台湾女导演的日式小清新 美
又舒服又治愈的典型日本电影 喜欢,特别像《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2015/7/28(二)19:00高雄電影館,前陣子台北電影節,永作博美憑此片得了最佳女主角。故事是講說吉田岬為了等她父親回來,在原本的船屋開了間咖啡店,無意中邂逅了一對姊弟,進而認識了他們的母親。永瀨正敏從棒球教練變成強姦犯,感覺很突兀。
开始无感,累积到最后的重逢,哭了。原来是台湾女导演到日本发展了?
对小孩子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3.75
佐佐木希也终于演孩子他妈了。。(风景好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又见奥能登!是枝裕和《幻之光》里丧夫的女子就嫁到了这里,本片的场景发生地也是这里的海边。诡异的是,号称身高只有168的佐佐木希在片中要比永作博美快高出一头了。更诡异的是,导演是个台湾女人。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性电影咯。
我从内心底喜欢这样的涓涓细流,美好宁静的海边,旖旎如画的夕阳,每个人都书写自己的故事,生活简单但情感醇厚,时光匆匆却不留遗憾,这才是理想的生活啊,这才能称之为幸福呀/
即便在佐佐木希旁边,永作博美还是依然出挑,这就是岁月带来的历练吧。非常日式的治愈系电影,“欢迎回家”,“我回来了”这样的对话真好,家,正是有人等待与被等待的地方。
等待时,不要忘记点咖啡。然后,就觉得永作博美在里头太有钱了。
山崎民宿、夜莺咖啡馆、坦桑尼亚咖啡豆、青春靓丽的佐佐木希、清丽脱俗的臼田麻美、温婉贤淑的永作博美,一个小萝莉、一个小正太。这样的电影,还要求什么呢?
虽然很不想这么说但这个题材真的是……太百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