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口健二的镜头下,通过近代化的美术布景,我们窥视到了一个病态的男权社会。而这种压抑的女性主义,不同的人都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黑泽明《罗生门》中的女性反抗是一种无能的狂怒;而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则反其道而之,选择了“不反抗”的衬托,这种衬托更能体现出女性面对男权社会荼毒时的无奈,和封建主义时代下的悲剧内核。这种无力感是更加强力的控诉、对男性的控诉、也是对时代的控诉。女主阿春的选择更能代表大多数艺伎,她一生跟了无数男人,在这期间她懦弱过、自轻过、顺从过、无能过,不过终究还是没有反抗过;或者说她反抗过,只是又被阶级的“审判”淹没了。最后主观镜头的虚焦也暗示她已然看不清生活的真相,曾经的貌美与现在的人老珠黄形成对比,但她活得比以往明白得多。佛像高高挂起,神佛依旧在审视这一切,守望凄惨的轮回。
(大体剧情让我想到了费里尼的《卡比里亚之夜》,同样类似的、彻头彻尾的女性悲剧,但《西鹤一代女》更多的是一种绝望的无力。从配乐中就能听得出来,视听合成后,透露出满满的日本民族化的物哀气韵)
实际上阿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命运戏弄的“完美受害者”形象,正相反的是,在当时时代的语境下,她甚至应该算是一位“无意识的革命者”。并非是因为老天无眼她才会沦落如此,实际上,使她落得如此境地的,恰恰是那诸天神佛的注视。 在一切的开端:胜之介缠住她,向她表明心意时,她并没有真正做出肯定的答复,而是晕了过去。或许那是被激动的心冲昏了头,但也或许那只是因为恐惧而失去了知觉;在木已成舟后,她将自己与胜之介的结合视为自由的爱情,或许事情确实如此,但也或许,这只是种无奈的说辞,用来说服自己的借口罢了。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她心中想的究极是什么?在镜外的观众看不到,或许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可以看到的,就只有无论事情到底如何,阿春其实都无法做出选择--做出一种有效的选择。她在这场决定她命运的开端事件中能做的,其实也就只有被动的接受而已,而这种被动的接受,也正才是贯穿全片所有事件的。说到底,她虽然说着与胜之介的爱情是“自由恋爱”,但到头来,就和后面她人生中经历的所有苦难一样,也都只是种无路可走的无可奈何。她从未失去过自由,因为她就从未拥有过。 但这些其实也都不是她命运多舛的根源,真正使她凄凄惨惨戚戚的元凶,其实是她自己,是她那对她从未拥有过的自由的不懈追求。就如我开头所说,她是一名“无意识的革命者”。 分析下她命运的每一次转折点就会发现,在大多数事件中,如果她能足够低下,足够卑贱的话,那事情也不都至于演变到如此地步。很多时候,她需要做的,其实也就是和这时代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放弃尊严,放弃那内心中的自由。只要她放弃,那这个社会就会为她留下一块容身之所。但恰恰相反的是,无论阿春落得何种地步,她都不愿意低头,她都忘不了那内心与灵魂中的尊严与自由。在领主家做小妾时,她不愿成为领主夫人的替代、在烟花柳巷里,她不愿成为金钱的傀儡、在寄人篱下时,她也不愿被主人家无辜欺辱,就连最后走投无路到街边去卖身,她都要对嘲笑的嫖客,啐上两口。在这些事件中,她没有一次不是在反抗的,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她一次也不甘愿逆来顺受,她永远是在抗争的,去捍卫那尊严与心中的自由。或许这只是种无意识的表现,她没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立场,但因为她心中存在着自由,所以便支撑着她,让她跪不下去,低不了那个头。 但话说回来,就算心中的存在再坚毅,可这世道又怎么能允许你去抗争呢?不要说去做,就是想,都会落一个身消道死的下场。阿春的每一次抗争,从来没有一次是能保全的,每一次坚守,都反而都使她的尊严与自由更进一步的受辱。没有一次能改善她的状况,不加剧,那就算是好的了。她愈是抗争,那社会的枷锁就愈重,愈是坚持,那时代的苦难就愈是折磨。在这灰色的世界里,一个人的坚持又能有什么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终究是容不下这“异端”的内心的,哪怕那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苗头。 在佛像前大笑,御所里大闹后,阿春终究还是皈依了佛门中,这个“无意识的革命者”最终还是向社会与时代,低下了头。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沟口健二与田中绢代的女性世界电影展。能在大银幕欣赏沟口健二真的不容易,也是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没想到对女性如此关怀。女性在封建社会颠沛流离的一生,父权社会、阶级禁锢、女性物化等等社会问题一览无遗,令人动容,散场后后排女生已经哭泣。在多数一场一镜的拍摄风格中呈现了极其出色的调度。对了,还偶遇了贾樟柯,坐在我后排的后排。
电影的故事情节基本忠实于原著,但在女主人公阿春的性格和细节方面却大不相同,原作的阿春是个放荡女子,影片中的阿春则更应该说是一个蔑视女性的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本片导演是日本电影巨匠沟口健二,他的影片始终以女性的立场为出发点,对专横的男性的封建社会进行批判。
好色一代人!★★★★★
沟口拍的是不死的弱女子,一生的折辱可以仅仅用忍辱负重四个字扛过去,不需要像『放浪记』那样嘲笑命运,也不需要『女人步上楼梯时』那样如飞蛾扑火。低贱到了土里一样不死,不死本身已是胜利。
略长。和成濑一样致郁。最令我着迷的是Oharu的“淡定”,各种极端状态下她都还保持着基本的“温柔柔弱”;松子的一生很有向此片致敬的感觉,虽然味道完全不一样:田中绢代的举手投足风味十足,虽然年过四十饰演少女依然迷人,所以最喜欢反差的两段:喵星人和头发、向利用她“教育”年轻人的大爷发飙。
田中绢代从少女演到老尼,姿态上加分不少,许多长镜头里,都可以像看武打片一样看到她的身姿,这其中多亏了和服的加成,宽大的和服令身姿更具有一种弱小的美感,背后的带枕和田中时常略失重心的步伐(因为逃避或者当下处境的卑微)而好像负重一般,带来了一些脆弱感。这是一个被掠夺了许多东西的人,从第一个男人的人性高贵,到为领主生小孩的独立的性,后来被卖后失去自由,沟口拍阿春一直“仰望”这些人,但她是最具有神性的,那场戏里她去看罗汉,罗汉幻变成一个个男人的脸,她脸上有一种媚态,而后又迅速的变得威严,你看她在菩萨面前也不卑贱。本片的摄影也堪称一绝,画面里有结构,且不是静态的,在动态里保证了构图,拍了好多次人走的状态,有一种特别的注视感。
批判封建礼教的作品创作,常见误区是臆想出思想意识凌驾于时代的人物,琼瑶作品如是,本片亦如是。其实井原西鹤的原作是靠谱的,女主是因为异乎常人的性诉求而背离礼教,而非影片所表达的个性自由。不论是什么时代背景,沟口桑都要硬塞一个二十世纪的百合子进去,真可谓是长镜巨匠的标志性缺憾【8】
自由恋爱易斩首,婚育工具不当人,青楼傲气撒金散,猫咪夺发打工难,实诚生意郎短命,昨日黄花换寓言,归佛难还尘世债……借古说今女性困境,优秀得来有点套路#百老汇沟口田中影展
沟口通过西鹤一生受到的来自男性的歧视和戕害来展现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他用这面“照妖镜”尖锐地揭示这样的社会里所隐藏的深刻矛盾,女性在封建的日本男人的权利世界里被压迫得无处容身,以致身心俱残。沟口健二借助她们(尤其生活在黑暗潮湿小巷里最底层的妓女的命运)来洞察、批判、研究日本社会。
处处流露着沟口的风格,悲惨的女性主题(通常为妓女或艺伎)、移动的长镜头、线性叙述、光影雾的神秘和变幻性,只是这个主题是否经得起推敲,而这样的主题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而非仅仅是个人喜好。
主题:真爱她的男人都是底层阶级、都最终不幸。占有她的男人无一不高官权贵、都选择抛弃。空间:通过台阶、楼梯等调度,实现阶级的僭越和权力的反转。声效:寺庙的鼓声,三味线的弦音分别引出,过往回忆和未来昭示。遇见儿子那一段的无声处理,简直高明。身体:直立、蹲坐、蹒跚、佝偻、和不断跌倒。
1940年6月26日在京都火车站,列车缓缓驶入站台,沟口健二西装笔挺,挺直了腰板,肃穆的矗立在站台上,罕见的亲自迎接从东京赶来的演员田中绢代,这是两人的首次见面。
男权社会下女性命运沉浮是沟口驾轻就熟的题材 本片相较雨月物语主题表现更为浅白。妓女阿春平生大事片段撷取使得情节推进更为紧凑 同时这种纯粹悲剧的安排无疑是极富情感冲击力的一种手法。依旧出色的场面调度与古雅且张力十足的配乐相得益彰。长的是磨难而短的是人生 田中绢代演得太精彩。
佛前女子悲,佛前女子慈悲。此间苦难常,此间苦难无常。
或许唯有在传统的日式建筑中,通过门扇推拉、人物走位、镜头移动才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空间感;在使长镜头上,安哲肯定向沟口学了不少。
林间光影迷离,女人足迹逶迤,身形窈窕,原来寻死觅活也能这么美。绝少近景更别提特写,导演风格使然,客观上也掩盖了田中年龄和容貌上的不足。弹三味线遇上儿子,剪辑节奏有所加快,田中演技爆发,沟口似乎还是极其克制
被逐出京都之时,镜头反直觉地下降,降到桥下。之前曾交代年老的阿春在桥下烤火取暖。镜头就此降到了现在时,高妙。
最难忘的是阿春在一个老者的带领下作为反面教材被介绍给一群男人时,阿春听了虽有失望,却只是拿起钱,平静地笑笑,然后转身离开,这个背影就叫做两个字:认命。田中绢代这样厉害的女演员,够撑得起这样丰满的故事。
阿春一角由原作中的私欲诉求人变成了沟口镜下的封建牺牲者。依旧是命途多舛的女性,依旧是缓慢凝滞的镜头,隐忍浓郁的大和滋味。52威尼斯国际奖
世事变幻无常,唯有女性的悲怆命途永无尽头。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注定要身受无数种女性的苦难,而心灵却终究纯澈。十个阶段的创痛:因与“下等人”的关系而被驱逐;被领主选为妾并当作生殖工具用完即弃(结合阶段9同质于[夺命剑]);被父亲卖入高级妓院,遭遇造假币的狂徒(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嘴脸);去做女佣,却逃不过闲人的蜚短流长、太太的嫉恨(女性压迫更弱势的女性)与男主人的好色;阶段5终于和开扇子店的好男人结婚,丈夫却死于非命;入寺为尼却遭男人索衣纠缠,被侵犯后还要被逐出庙门(性侵受害者反被污名化);被偷走主人钱财的男人强迫同走;沦为街头妓女,被男性当作反面教材嫌弃与嘲弄;贫病交加中被新当上领主的儿子收留,却被限制自由,只得远观;最终再入佛门,流浪化缘终老。高机位,半遮掩的门框,比前期更多正面构图。(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