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式语文就是散文式的表达,故事性并不强,旨在表达一种感觉,一种怀春少女的美好真挚的对与爱情的向往。他可以花很大力气在与电影并不直接相关的情节上,比如搬家,与邻居的交往,在学校里的社团活动,甚至还有在电影院里假象的色狼(就是在那,我看到的那个黑白电影里的那个织田信长那么眼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江口洋介)。岩井俊二就是会在这样的很多地方不断的给观众积累那种嗑了药之后的感觉,观众们看上去电影很平静,波澜不惊,其实已经就快被他击溃。在快结束时再来一个比较巧妙的安排,表达主旨而不至于让你有郁郁而终的感觉,这时候你是不是就崩溃了?
我其实一点也没有鄙视人家的感觉,反倒是挺佩服他的,因为我觉得他的幸运之处就是已经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兼顾到散文性和故事性,在故事的安排上常埋有伏笔,前后呼应。所以人家能吸引纯情少男女为之感动是应该的。谁在年轻时不需要一个能拨动心中那根弦的人呢?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众所周知,日本大学一般于春天四月开学,而四月又是日本樱花漫天飞舞的时候。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语》讲的正是在这个季节的少女心事。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精心布置的结果。尽管片名是春情勃发的“四月物语”,影片却特地把松隆子饰演的女主角榆野卯月设计成来自寒冷的北海道,又故意把第一幕的主视角设置成第一人称,视窗中是仍包裹着厚重冬衣的家人在送行。四月的北海道仍然寒气逼人,卯月此时坐上来开往春天的列车,前往东京。
开头的“冷”是女主角性格的一部分,也是剧情的要素之一。或许不应该称之为冷,而是自立中带有一丝笨拙。这在开头的搬家段落中有鲜明的刻画:卯月抡起袖子,充满斗志地想帮搬家工人一起干活,结果却几乎帮不上忙,甚至不小心带了太多家具,把起居室塞得几无立足之地,最终在工人建议下,半推半就地让工人把一些家具再带走。
与邻居打招呼送礼、社团自我介绍同样一开始颇为尴尬,她试图大方,甚至直接把自己形容为性格开朗,实际上仍然小心翼翼,一不小心便支支吾吾。
一方面,卯月离开家乡,终于在东京展开一个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个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青涩少女,千里迢迢从故乡北海道来到首都东京,一切都是新的,自然一切也都是挑战。榆野卯月是一株北国的花,花骨朵还沁着冷气。
慢慢地,影片出现了更多看似不相关的叙事:驻足停留欣赏校园乐队演唱、出入书店武藏野堂,多次询问店员工作时间、观看黑白电影《织田信长》,被疑似变态男子吓得落荒而逃……这些段落一直到影片最后20分钟都没有特别清晰和连贯的情节逻辑,一直到社团活动的航拍镜头后黑幕过场连接的闪回,才慢慢晕染出一切的原委。
原来,卯月的高中阶段暗恋一个姓山崎的学长。学长考中了武藏野大学,一所位于东京的大学,因此她也暗自将这所大学定为自己的志愿。但考取武藏野大学,对于卯月这样成绩一般的女孩,却不是容易的事。于是她充满仪式感地学习,偷走学长储物柜的名片,捧着她读不懂的国木田独步的小说《武藏野》……一切都以“暗恋”的名义。所幸最终考进同一所大学,这被榆野卯月称之为“爱的奇迹”。
这一段闪回,是在卯月的独白中进行的。有趣的是,简单朴素的钢琴旋律在这里也被赋予了主角般的身份,有意盖去同期声;甚至布光也特地做成了镜面反光,点状、带状地打在《武藏野》的封面上、卯月的手臂上、脸上,熠熠生辉。这就在镜头语言上充分表现出了卯月回忆时的心理活动。毕竟是做音乐录影带出身的导演,岩井俊二深知如何处理不同的时空和心理。在这一表现下,北国之花在春风中舒展开来。
如沐春风般的回忆过后,影片进入最后一个段落,也是让“爱的奇迹”最终升华的段落。卯月又一次来到山崎学长打工的书店,并终于被学长认出是校友,内心的蝴蝶翅膀扇出了无数飓风。恰巧天公作美,大雨瓢泼,引发了借伞一幕。上文提过的卯月驻足欣赏乐队演唱、出入书店、观看黑白电影,全都是回忆和“蹲守”暗恋对象山崎的伏笔,在这里悉数自动解开。而末尾大雨、红伞与开朗的卯月则串联了起来,给卯月的形象做了收笔的同时,也给她的四月物语写下了未完待续的休止符。
有人认为,这一个结尾戛然而止,并没有拍完。这种想法其实非常典型。或者更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把《四月物语》看作一个简单的“暗恋故事”,那么对暗恋叙事的欲望便得不到满足,势必会认为结尾并未完结。
暗恋仅仅是《四月物语》的表层。它在叙事上呈现为暗流,需要观众去串联和破译,这与日式纯爱一贯热衷的直观、铺陈乃至催泪大相径庭。事实上,《四月物语》应该被理解为一个少女从被动到主动的成长,而暗恋则是她成长的药引。
借伞的桥段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被困雨中的卯月借用老先生的伞,折回书店找学长借伞,这一行动本身是卯月心理的一个突破。当学长拿出一堆客人留下的伞让卯月挑选时,卯月挑了一把大红色的伞,说“那……这把”;其后打开,学长发现伞是破的,自己重新打开了好几把伞,却也都是破的,或者过于花俏。这时卯月摇摇头,充满元气地笑着说“就这把!”这个备受是枝裕和赞赏的细节,于不经意处表露了卯月从一个事事怕难为情、不敢多说,到坚决果断、内心坦诚的转变。雨中的红伞,正是此刻内心雀跃不已、情感自由奔涌的卯月的象征。
熟悉松隆子背景的观众或许知道,《四月物语》其实正是松隆子的父亲松本幸太郎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影片摄制资金正源于父亲的支持。《四月物语》是松隆子的荧幕处女秀,甚至也可以说,松隆子的演艺生涯从出道开始便是作为知名歌舞伎演员的父亲动用影响力铺就的。影片一开头的车站送行,主视角中的一行人也正是松隆子的真实家属。
换言之,《四月物语》其实是一桩父亲的委托,为的是庆祝女儿的成年(松隆子当时正好20岁)。作为命题委托,岩井俊二需要表现的,其实是一个父亲对女儿即将脱离自己羽翼的不舍与期望。而在剧本的体现上,便成了一个追寻暗恋对象一路南下、在东京独自生活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电影毫无保留地使用了松隆子手持场记牌的照片作为海报,并让松隆子包办配乐的钢琴曲部分,也是影片作为委托的一道注脚。《四月物语》至今已有二十年,松隆子在之后的《悠长假期》、《恋爱世纪》、《告白》、《四重奏》等作品乃至个人钢琴专辑中大放异彩,她的成绩有目共睹。
那首充分体现日本传统音乐调性的《樱花》是这样开头的:“さくら さくら 弥生の空は”(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天空里)。和我国一样,日本人也把十二个月份取了别有诗意的名字,其中三月正是“弥生之月”,也叫“弥月”,草木渐丰。而四月,恰恰有着“卯月”的别名。
因此,四月并非实指的月份,而正是女主角卯月。换句话说,与其说《四月物语》是“发生在四月份的故事”,倒不如说是“四月的故事”。也正是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所真正试图呈现的,是松本幸四郎对松隆子最深沉的期望——首尾呼应的中年男性形象也正是这一意图与期望的彰显——是少女远离家乡,独自前往东京生活,并从被动者逐渐转变为主动者的成长故事。
北国之花于是在东京的春雨中饱满地摇曳起来。
-----
原文发表于《虹膜》微信公众号20180928
《四月物语》是典型的岩井俊二式的电影。没有多么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当然《情书》的故事算是比较新奇的)。我觉得岩井俊二并不是会在故事发展上花很大力气的导演,他的电影故事总是那么有亲和力,容易唤起人们对童年或过往岁月的回忆,似乎真正把生活和艺术结合在了一起。
《四月物语》的故事情节已不深刻了。就清晰地记着那个背着书包,穿着长裙和白色球鞋,骑着单车的美丽女孩。她有时把长发自然地披散着,有时把它们轻轻扎起来。她未经修饰,浑然天成的美丽和这部电影的整体感觉非常相似。
比之于《情书》的凄美,《四月物语》是清新而唯美的。它更像是一篇闲适之时信手拈来的散文,随着女孩的足迹边走边唱。我们只是陪着她看一路风景和心情。影片最后,她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我们的青春追忆就此结束。
67分钟,短暂而美好的回忆。犹如昭华,犹如樱花。
樱花
有一本书上这样说,樱花总是在它最美的时候飘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瞬间的美丽。璀璨的,稍纵即逝。就像日本这个国家一样,有一种极端的,决绝而残酷的美。
我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却非常喜欢樱花。学日语的时候,总是非常沉迷于这个单词的发音,さくら,舌尖轻轻地顶住牙齿,发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声音。还有从小就唱着的那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日本民谣,樱花啊,樱花啊,阳春三月春风里,芬芳鲜艳多美丽。
2005年4月,我在武汉大学上课的时候,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樱花。这里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名字,叫做樱花城堡。四月是樱花绽放最绚烂的时节,校园里人头攒动,城堡看起来更像是闹市一般。可是当我看到樱花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下来。那是一条两边种满了樱花树的大道,干净的路面上铺满了被风吹落的花瓣,走在树下,粉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地布满了视野。花非花,雪非雪,风吹过来的时候,纷扬的花瓣轻轻拂面而落,整个城堡都沉浸在一场四月的花瓣雪中。如果当时的感受能够被相机锁住的话,我情愿一生都醉在里面,不要醒来。
这是我看《四月物语》时,被镜头伊始东京的街景所深深诱起的回忆。四月,是樱花漫舞的季节。如果不是影片一开始的交代,观众也许无法辩认出这是东京清晨的街头,四月的东京,樱花竟可以那样纤尘不染。缤纷的花雨,飞扬在屏幕前。钢琴长音,清冽的奏响,渐起的笛声温柔地衬托出简单的音符,一如絮风吹卷住散了的花瓣。漫天的樱花瓣是淡粉的阳春白雪,缤纷在空气中,飞扬在镜头前,漫舞在17岁的美丽少女榆野卯月的心里。街中出现的一个身着盛装的新娘,恐怕是对这样的景色最完美的点缀。东京的街头没有繁华,没有喧嚣,没有我们以往所熟识的一切城市的痕迹,东京的街头好似因为少女榆野的到来而悄然展现了它不为人熟识的另一面,宁静、干净、清新、怡人。这本不是人人的东京,这是榆野的东京。黑暗中的荧屏上竟然完全充持着这个来自北海道的少女眼底的城市,观众看到的是那一片纯净的内心世界。
干净的像镜头里那些粉白色的樱花,雪一般悠悠扬扬地落了满街;如榆野卯月的青春,静静流淌。
青春
四月的北海道依旧寒冷,少女榆野卯月踏上了驶往东京的火车,一段温暖的旅程。四月,樱花漫舞的日子,也是大学开学的日子,榆野在武野藏大学,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她有点拘谨,带着一丝不安地看着和煦的阳光。
她开始了在这个城市的独自生活。一切对于榆野来说都是崭新的,陌生的。开朗的同学,谨慎的邻居,和蔼的杂货店主,耐心的导师,奇怪的电影院观众,还有忙碌在书店里打工的男孩子。榆野小心翼翼地试图将自己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她显得局促不安,在被问到她为何会选择武藏野大学时她突然表现得十分紧张,在出电影院外被陌生男子尾随时,她害怕而狼狈地骑车急驰。就这样,岩井用摄象机镜头平静地记录着一个少女简单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日子随着镜头缓缓淌过,不着痕迹的生活。因为年轻,所以少女榆野会手足无措地看着搬家,所以会略紧张的向新同学介绍自己,所以会被问到来这所学校的原因时,触动了的少女心事,欲说还休,面色绯红。也正因为年轻,她才笑容那样甜美,能消去邻居满眼的警惕与淡漠,能让长相不如她的女同学主动接近,带着一丝的嫉妒。
应该是寂寞的吧,但画面那惊心的美冲淡了哀愁。给她送家具的车子在路上遇到别家嫁女,细密浓郁的樱花大捧大捧地倾落着,新娘洁白的脚印在花路上,缓缓离去。是有意无意的情节,可以没有,我们不会感觉缺乏。可是加上了,就觉得每一朵樱花都叮叮咚咚地落在心底,启开一扇窗,读懂少女心事;在绿如翡翠的草地上看书,低头抬头间暗紫了天空,而身边暮色是蓝色般的迷蒙;从青色山坡上骑车滑翔而下,微笑下是压抑着没有喊出来的孩子气的快乐;孤独的来去路上,明净的天空里有飞机飞过笔直遥远的痕迹……诸如此类的画面,不经意的优美,极讲究的构图与意象。仿佛守在岁月深处的背影,等待一份欲说还休的暗恋。
暗恋
青春和初恋是一种淡淡的甜蜜交织着淡淡的伤感,就像一首少女唱的歌“为什么阳光不停地耀?为什么心儿不停地跳?为什么那些鸟儿不停的唱,为什么我的泪儿不停地流,别说不是,这是世界的尽头,自从我失落了你的爱,我无法理解这世界中的无奈……”
这所名叫武藏野的大学,是她的一个心结。打开门,把行李推进另一个房间,推开窗。窗外的风吹进来,春天的暖风,风里有花香和田野的气息,春天已经来到武藏野。她也来到了武藏野。躺到地板上,透过镜头,从背后远远地看着她,她的姿势很寂寞。钢琴声响起来,像吹进房间的风,清新而忧伤。窗外的东京,和这所座落在东京的很有名的武藏野大学,下起雪来。雪花在东京的四月,飘出一片悠悠的落寞——仿佛突然出现一个朝思夜想的人面前,心中藏着千言万语,却因积淀了太深太厚的感情,顿时哑口无言,只有深情地看着他,眼神凄凄脉脉。
窗外飘着的是凋谢的樱花,雪一样地飘着诗的绒光。
有一个人在她的心里藏着,像那如雪的樱花,飘在东京四月的春天。
新生会。她说她叫榆野卯月。有人问她,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她支支吾吾不能回答。她说SORRY。我想,她的脸一定绯红。
接着就是在餐厅,她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说,明天星期天,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她拒绝了。明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她要去探视自己的秘密。
两个不能回答的问题掩藏着一个秘密。他是她心里的露水,一碰就会沾到手上化掉。
她心里有一张地图,考进这所大学,找到那家名叫武藏堂书店,就会见到他,只是见到他。以后的故事呢?以后,她也不知道,也许是庸俗的爱情故事,也许什么也没有。赶来这里,见到他也就够了。暗恋,不一定要有结果,过程才是最美的。
四月的微风干净如背景上的琴声。女孩在风中一遍遍低语:武藏野,武藏野……是无怨无悔的青春与爱恋;武藏野武藏野,他就在那里呵我要去;武藏野武藏野……忽然仿佛被针刺了一下,那种没顶般的无依感一遍遍低呼着魂兮归来。怎样的无怨无悔才会这样爱恋。借一点星光吧,写出我的爱。可是,我写不出这样简单明净的感觉。
一个少女,心中坚守一份甚至算不上爱情的爱情,勇敢地向自己本不可能拥有的生活迈开了脚步。她是那样一个宁静的少女,当钓鱼兴趣组的老师称赞她甩杆动作时,她本身的气质就与这项活动十分吻合,她做得那样好,一扫刚来大学时的彷徨与不安,脸上是自信的笑容。她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田埂间,画面是是岩井式的葱绿的麦田,镜头一个接一个无声地淡入,又无声地淡出,我又一次晕旋起来,骑车的是少女藤井?是少女榆野?还是那群漫游在莉莉周的世界中的少年。青春的故事没有边界,如同那一望无际的葱绿麦田。守望着的少年人心中都充满了对那片蔚蓝天空的向往。
正值那样的青春,时光原来是可以挥霍的。榆野在安静的四月里,一个人常常去一家叫“武野藏堂”的书屋,一个人可以去看激烈的电影,一个人可以坐在绿地上油漆斑驳的木制白椅上静静地看买来的书。当然,在温暖的四月,榆野可以迎着霞光,甜蜜地回忆高中喜欢的男孩。他聪明,高大,还有点酷,榆野浅浅地微笑着。初来的不适,小心翼翼,通通淡去,这些都不能让她落寞,在这个四月里,有这样的一个男子让她想念,并且,还生活在她周围。长崎,高中时学长,现在在武野藏堂做兼工,这就是她选择这所大学的理由。
镜头闪回到一年前,他们在同一所中学读书,他比她大一个年纪,先她一年考进东京的武藏野大学。她暗恋他。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她拼命读书,以“爱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奇迹。她考进这所大学,来完成对他的暗恋和刻意地寻找。
天真,却美好。
为了这份少女的爱恋,她独自考来东京陌生的城市念大学,一个人生活。于是,的谜底都揭晓了。或者,岩井本没有在剧本中设下过悬念,但是观众依然有着如同看到与博子长得一样的藤井树那一瞬间的眩晕,浮起一个“原来如此”的微笑。
她去了书店四次。第一次只是个顾客,我们甚至找寻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第二次,他在找书,她避让,手拿一本书斜窥他,能从她眼神流露出的微细波澜里,看到她内心深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就是他,这所大学的学生,书店里的兼职工,大学乐队的吉他手。这些她都知道。对他的暗处观望,使她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
第三次,男孩为她取书,有一次激荡内心、宣泄掩藏多年的凝视。他认出了她,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这次凝视,已经让她满足,至于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那不重要。对于恋爱,对于藏在暗处的恋爱,这已经足够。欢快地骑车而去,我们看到了她穿行在田野里的微笑,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喜悦。
第四次来书店。他认出了她,他们简短地交谈,她紧张得手脚发抖,她想表达,却又在本能地掩饰,像深陷在美梦中,明明知道那只是一场梦,却挣扎着不想醒来,知道梦里的微笑会在醒来之后破碎,但她不想放弃,因为那是一段得来不易的记忆。
“你是不是XX高中的学妹?”
榆野捧着新书,害羞地,浅浅地,微笑了。
那个喜欢在雾霭朦胧的草地里,披着半长的头发弹吉他的男生,那个在紫色烟圈中,面容陶醉在拨弦声的女孩。终于长崎看着眉目熟悉的榆野,认出了她,等待终于成花绽放。从惴惴不安地抽柜上的名牌,虔诚地看他在乐队演出,读名作家国木田独步写的《武野藏传奇》,到考进这所大学,时常在书屋徘徊,她所做的这一切只是等待这刻的到来,尽管这些很微小,平静得没有波澜,如似水的日子。但正像榆野自己呢喃道的:“你真的很有名,在我心里……”其实,这已经是一份奇迹,在高中成绩糟糕的榆野凭的是山崎,还有武野藏几个字的信念考上了东京的高校。暗恋,原来是一份信仰,可以滋生出这样庞大的力量。
红雨伞
四月的街头漫舞的樱花被一阵大雨淋散,她转身,走向雨里。他说去找伞。她又折回来,站在门口,对他说,不用不用。她喊出了他的名字,山崎。这个名字,她已经在心里喊过无数次,在出口之前,经过无数次的练习,然而在这次脱口而出,却是那样的自然、轻易,也亲切无比。
榆野微湿的长发披在肩头,雨水顺着她的发迹滴下,她有些忙乱地跑回山崎的书店借伞,山崎看着这个有趣的可爱的师妹,拿出一大把客人留下的伞让她挑选。雨伞一把把打开,他这才发现原来客人留下的这些伞全部都是破损的。微微破损的青春记忆,在有意或无意间被我们四处丢失,随处飘散。受宠若惊的榆野慌张地拿起一把红色的雨伞,但这把鲜艳的雨伞折了骨架,一角搭拉着,微湿的长发披在榆野的肩头,雨水顺着她的发迹滴下,像朵娇艳的野蔷薇。
她依旧甜美的微笑着看山崎在滴水的屋檐下一把把地打开陈旧的伞,试图想找个好的换给她。榆野不断地说,这样真的行了,两人在滂沱的大雨中相视而笑。榆野嘴角的甜蜜荡漾。一把折了骨头的红色雨伞,在那滂沱大雨的四月,犹如一团跃动的热情火焰。电线杆下一簇矮矮的紫色薰衣草被馥郁的香雨浇的摇曳不定,悄悄见证着少男少女细微隐秘的感情。榆野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往日刚到东京时的惶恐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自信的愉悦。她快乐地在书店与避雨的屋檐下往返。
她不再是一个当时面对着学长的物柜发呆的女孩,然后小鹿一样的将他的名牌从柜上抽走,砰砰的心跳使她低头疾走,她可以在书屋里扬起脸,迎上他的目光,淡定地微笑;她不再是出电影院外被陌生男子尾随时,害怕而狼狈地骑车急驰的女孩,她可以穿着黑地粉白碎花裙子在青石的街道上缤纷的花雨中慢慢徜徉,裙子沿着雪白的脚踝荡漾出一片暗涌,花瓣落在发上,肩上,又被拂去。她快乐从容地到书屋,直到被他认出,直到这一场瓢泼大雨。
那把红伞,有点破了。可在白花花大写意的雨雾中,红伞,温暖如一阕晚唐短词,注满长长短短的心情。在钢琴和长笛的交相辉映中,回响着女主人公执着的问候;在吉他和细碎的鼓点衬托下,她在大雨中幸福地奔跑。最后,从伞上滴落的雨珠突然慢放变成清晰的一粒,而在长笛的优美旋律中,女主人公的微笑成了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
青春的情结没有太多的负荷,简单纯洁。没有杂质的,一如四月的雨水,红色的雨伞,残缺地盛开在瓢泼大雨中,恰似心上那一抹爱的印记,任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记忆不再完整,它都不会褪色,红得直接,红得艳丽。在水花激起的路面上,在芳香醇厚的雨中,暗恋变这样释然,随着镜头淡入淡出,还留下什么?一株又一株的蔓延,摧枯拉朽地徜徉到路尽头的樱花树,飘落的消散的是女孩青葱岁月的心事。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席慕容
原来所谓的巧合,是穿越千里的故意.
喜欢看她骑自行车的样子,因为我们那么一样,会因为一个名字做那么多可笑的事情……不为人知
截图截到手软!美!简单而丰富。女主角一个人在公寓吃自己做的晚饭那个长镜头不动声色地就让人想哭。守过一点寂寞,爱的奇迹才会到来。幸福就是忽然下起大雨的下午,他为你撑开的伞把把都是破的,你却笑得很甜,爱让所有残缺变得美满。
真的不是松隆子个人写真录像带?看完有情不自禁的微笑,像樱花飘散,雨水垂落那样的情不自禁。哎,我也想找学长借把伞(害羞
主题与其说是暗恋,不如说是成长。第一次离开家上京念大学,东京的樱花雨很美,邻居和同学也慢慢变得熟悉。一个人逛书店看电影,生活中有笑有泪,更多的却是陌生人给自己小小的温暖。独立生活后的兴奋失落彷徨孤独害怕喜悦,都要一个人面对。为一个人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开始独立,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关于青春的寂寞、纯真,还有,执着和勇敢…暗恋是一种幸福的寂寞——应景看的,淡淡的淡淡的很容易被樱花迷醉~东方人就是擅长“暗恋”这项运动……
年轻真好 平静却不平淡 带着些许执着 在只有自己知道的自由角落 默默的成长 静静的开放
破雨伞让我笑出了十二岁的声音。我想要的就是这种生活,旧书店……下雨天……爱人……爱的书,在阳光下翻动书页,尘土轻微飞扬……岁月静好,每天都是读书天。
最美好的暗恋,在异乡,春风春雨春樱,有你就不孤单,每个四月都要看一遍。一尘不染的美好憧憬,她的目光流转之间,心底有无数头小鹿在乱撞。松隆子的大好年纪,情窦初开的日子,好像是永远的四月,开满不败的樱花,回来的路上和风细雨沁人心脾;筱田升的摄影常常在逆光里拍出青绿鹅黄的懵懵懂懂。
好象简单的小情绪,清澈,简单,温暖,美好,
武藏野,武藏野。默念。那本书,那个名字。就固执的喜欢了这样久。是不是都成了咒语。年少时的懵懂爱恋,是不是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切近。回想起,当时恋上的,究竟该是怎样被想象和记忆给符号化了的偶像呀。暧昧。升等。喜欢却又不可言说。小小喜悦或是失望,都又小心翼翼折叠好了埋了那样深。他的嘴角他的笑容。他的衣着他的小动作。那个弹吉他的侧影。就这样成了心底的剪影。堆成了你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1、暗恋的学长怎么长得像怪蜀黍;2、可能真正的怪蜀黍的好处就在于不会让女孩子等太久……
关于暗恋的一部无限美好的电影,岩井俊二又一次真切地把捉到了少女青涩的心理情感,清丽淡雅的气息浸入心脾。四月里,落樱缤纷,花散如雪。独自一人开启新生活的卯月,腼腆地做着自我介绍,加入垂钓社,随风挥动起鱼竿,骑上单车,穿行于影院和书店间,坐在郊野的长椅上看书,邀请邻居一起吃咖喱饭。苦心孤诣的努力与突如其来的大雨终于成就了“爱的奇迹”,而更动人的则是一束束生活中的细节:开门后映入墙上的一道光斑,影院中空落的座位和闪动的放映灯,偷偷将毕业学长储物柜上的标签揭下藏起的小心思,于绿野中独自捧书阅读时随轻风拂动的发丝,透过树荫洒在面颊上的暖阳,外表静默内心涌动的对视,还有那一把把客人留下的、坏掉的雨伞。(9.0/10)
没什么连贯的、引人入胜的剧情,《四月物语》最多不过是一篇关于春天的散文诗,画面气氛唯美诗意,背景音乐动听优美,最底下却的一条名叫忧伤的河流在涌动。坐在黑暗中,久久地,我怀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还有对青春岁月的不堪怀想,飘落的樱花和雨水仿佛落在身上,使得细碎的忧伤萦绕一夜挥之不去。
開場的雪、尾場的雨,神來之筆。永遠記得長澤雅美對此片的評語:「松隆子把我永遠無法演的都演完了。」
她的一些潮湿的小情绪。
那些刚看48分钟就无聊的关上的人,我想告诉你们有多遗憾。好像每个人都暗恋过,像四月的樱花雨一样美丽;却又好像很少有人说出来过,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靠近。电影最后说: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岩井俊二的67分钟只讲了这个极其简单的故事,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许多的暗恋不也是这样吗?
卯月是不是就=四月呢?岩井俊二太可爱了!岩井俊二化身岩井俊二郎,特别拍摄一段八分钟的短片“生きていた信長”,江口洋介化身江口洋介山饰演的信长,在杀完斋藤二人又,居然还坐在岩石上,点燃一根香烟,说一句“天下是我的了”然后对着镜头贱贱地吐烟圈。。。太好笑啦!
岩井俊二一辈子都在拍这样的电影
岩井俊二还是要在18岁之前看完啊,最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