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十年前,我还在读高中,偶然在盗版书摊上看到了九把刀的一系列小说。 如果在华语文坛也能够像好莱坞类型片一样区分,有类型作家这一概念,我想九把刀一定是非常难以归类的。 有着“台湾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称号的九把刀,作品涉猎题材广泛,他喜欢在小说中探讨社会学、心理学问题。
在《杀手》系列中,他就用杀手月与杀手欧阳盆栽,探讨了正义与公道;而另一本被归为“异色小说”的《阴茎》,则是表达阳具崇拜带来的莫名焦虑。
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最知名的则是近些年来改编自九把刀小说的几部纯爱电影,比如那部风靡港台的《那些年》以及担当监制的《等一个人咖啡》。
当然,九把刀并不是一个只会拍摄纯爱电影的小清新导演——
他还热衷于尝试各种题材怪诞的类型片,比如近期的那部《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
作为导演,九把刀个人风格强烈:
在他之前参与导演或是编剧的电影作品,小说中所涉及的主题和思想内核经常会被有意识地进行夸张放大,造成一种极端反类型化的印象。
最典型的例子大概是他的新作《报告老师》中,把校园暴力和怪兽片的元素做了一种无厘头式的结合,在黑暗压抑的重口情节之下,却是一出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 在他最新的编剧作品《楼下的房客》则另辟蹊径,影片选择的则是华语电影中身为少见的暗黑奇幻风。
《楼下的房客》改编自九把刀的同名小说,电影充斥变态、虐杀、性爱、裸露、同志、乱伦等限制级元素,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影片中,任达华饰演的房东造型废柴邋遢,内心复杂。
他表面上是一个继承出租公寓的无业游民,在东海大学附近贴起招租布告。
电影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这栋破旧的大楼当中。 他不要家世清白的乖乖牌学生、不要收支稳定的上班族、不要勤俭质朴的小家庭,他只要“正常人”——
任何符合正常定义,有混乱潜质的正常人;
能满足他偷窥正常面具下的黑暗面的正常人。
因此,有家暴前科的体育老师老张、把时间耗在在网上痴迷于特异功能的宅男伯彦、已经离婚的王先生和纯洁像天使的女儿王小妹、神秘冷艳的女作家颖如、同性恋者令狐和郭力、以及职场OL尤物陈小姐一起搬到了出租公寓。
八个房客,还有一个变态房东;
六个房间外加一堆秘密。 九把刀的原著小说是一部悬疑而又诡异的出租屋的故事,他在小说里详细描述了每个人的外型、特征、癖好,借助一个思想怪异的房东的主角,把他们串联成一个个恐怖的故事。 电影由任达华饰演的房东自述开始,通过不同对每一个房客的偷窥串联起诸多变态心理学的元素,涉及了一系列杀人、肢解、滥交、自渎、乱伦、偷窥、恋物等场景,极尽黑暗和重口味之能事。
「人性潜在的可能性,使我们无法预测每个房间到底还有多少隐私。」 正如海报上所揭示的「窥尽人性七宗罪」一样——
电影中的房客们,每个人内心都潜伏着一个恶魔,或者显露着,或者潜藏着,这是因为没有遇到将此激发出来的东西。 陈小姐是整栋房客的焦点,也是故事走向混乱与无序的临界点。
她被上司包养,同时又跟渴望得到自己的老张保持着男女关系,她的放纵的生活代表了人的淫欲;
老张表面上是个体育老师,但实则内心猥琐,人面兽心。
他因为家暴而离婚,独居生活让他沉迷于偷窥,甚至对意淫对象陈小姐有严重的恋物癖。
在拿到房东刻意留给他的大楼钥匙之后开始变得更加疯狂,他的内心里潜藏的暴力欲导致她在混乱之中失手杀死了王小妹;
令狐与郭力表面上是师生,实则是一对同性恋人。
迫于社会关系以及二人身份的差别,二人之间的关系又十分脆弱。
在房东刻意的误导之下,二人相互猜忌对方是否忠于自己的爱情,因而产生了妒忌而自相残杀;
王先生表面是好好先生,独自照顾女儿。
但实则内心长期处于恋女癖的压抑状态当中,这种畸形的父女关系是他内心一直不肯暴露出来的弱点。
他代表的是是人心打破伦理道德的底线,乱伦的欲望;
颖如这个角色则是原著里最为复杂的设定——
表面上她纯洁的如白雪,但是内心却又充斥着弑杀的欲望。
她那纯洁的外表与内心的恶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同时她又是房东杀人欲望的投影,这是影片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颖如就是这样一个堕落天使,她美好的有些不真实,却又邪恶的让人恐惧。
她甚至有洁癖——
当她在杀人时,她会先把身上衣服褪去,换上透明的雨衣来执行。
电影中的一处细节,与其他房客那些相对豪华的房间陈设相比——
颖如的房间则带着明显陈旧感,这其实是与房东所居住的顶楼房间里保持一致。
当窥视到颖如杀人的过程之后,于是整栋大楼中最可怕的控制欲的代表人——房东,出现了。
一直作为电影中「上帝视角」存在的房东,他内心的黑暗面因为被已故的伯父在这栋大楼里遗留在每个房间的偷窥摄像机的行为激发出来。
于是效仿,开始窥视他人的生活。
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房东给了每一个人的阴暗面展示自己的机会。
他试图通过激发其他人内心里的邪恶欲望而获得满足,想要通过介入别人的私生活而制造混乱进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任达华饰演的房东自称,他拥有窥尽人内心的“钥匙”。
他可以打开房客的门,入内布局,如剧中台词一样他可以轻易地「凿开人性的尽头」。
房东想要凿开每个人人性的尽头,这是罪恶的本源。
在《楼下的房客》里,九把刀将整栋楼比作一个人的内心——
而在这内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欲望与罪恶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着。 但是电影由于时长限制,导致整个故事篇幅不足。
房客之间的的关系并未交代清晰,这也削弱了其后混乱发生之时的荒诞感。
本片的导演崔震东曾是索尼音乐大中华区总裁跨行当导演,初执长片导演筒就挑战禁忌题材,算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或许是出于导演本人之前的个人履历原因,本片的配乐对电影整体的质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将那首暗黑之极的《Gloomy Sunday》进行了重新编曲,从交响乐团配乐努力在营造一种歌剧感,只可惜电影整体氛围的塑造和演员的表演都跟不上音乐的奇幻诡谲。
回到电影本身来说,在这部主打猎奇重口的心理悬疑电影中,导演有意探索人性的黑暗面。
在电影中有不少重口味杀人分尸与性爱场景,但在导演的刻意处理下都带着浓浓黑色元素,甚至是在呈现变态场面的时候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
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日本大导演深作欣二便在《大逃杀》中着力还原的是在现代文明光环之下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的兽性。
而在本片当中,导演所要极力探讨的是人内心的阴暗面,或可称之为「原罪」的一种更复杂的内心欲望。
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行为有过这样一种判断:
人的意识如同海水中的冰山,海水之下的潜藏的巨大山体,那就是潜意识。
原著小说的主题在于勾画了人性当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每个人心里的黑暗面,房东通过偷窥的过程,发现所有房客内心潜伏里的阴暗面。
比如:
在影片当中,房东可以通过王先生对王小妹的一个眼神,就看出内心对女儿的的欲望和罪恶感。
电影的前半段跟原作相若,整体的故事推进和叙事节奏都非常平稳,分镜与构图也非常考究。
电影的主主要故事基本发生在这栋相对封闭的大楼里,导演刻意强调了整栋大楼内部环境的逼仄感;
影片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影片的视觉效果,看得出来在编导制作上的诚意,确实创造了一种诡异的奇幻感。
但遗憾的是导演毕竟是新人,掌控力并不足以支撑整个相对复杂的故事轮廓,让影片的后半段严重失控,彻底毁了之前营造的悬疑和神秘感。
演员方面,任达华饰演的房东一角算是延续了自己早年「羔羊医生」一类的形象设定,中规中矩,但相较于其他演员已经算是亮眼。
作为新人的邵雨薇饰演的颖如这个角色是不够成功的,受制于表演,影片中并未将“一面天使一面魔鬼”的精分的感觉塑造出来。
颖如这个角色其实塑造的并不成功,这对于整个电影的表现力有很大影响。 而李康生似乎也只能在蔡明亮的电影中得到最好的发挥——
在本片中的李康生饰演的郭力,开口说话便引人发笑。
难道真如导演在映后对谈时所说,这就是他想要的「荒谬的反差感」,反正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大多数经由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所面临的门槛在于从文本语言转换到镜头语言的转换,在对原著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将原著里的留白和隐喻展现在大银幕上,这是横亘在导演面前的难题。
《楼下的房客》的问题在于——
原著里极端的阴暗压抑感和对人性欲望的深层刻画并未通过影像表达出来,这种文本层面的缺失导致影片最后的反转和解谜显得幼稚淡薄。 必须承认的是,如果仅以对原著的影像还原度来说,电影的前半段在对原著的还原上相当准确。
但失控的是电影后半段,导演强行拼凑出一个故事背景出来,没有完全照着原著小说演绎的开放式结局,为了交代所谓的主角的动机给了故事一个全新的故事设定,但整个故事变得非常牵强。
为反转而反转,毫无铺垫伏笔可言,非常突兀,也打乱了电影前半部分所营造的阴暗压抑感。
在香港观看本片的过程中我数度走神,尽管屏幕上不断上演各种猎奇元素,但还是难以表现应有的深度。
纵观全片——
只见猎奇,不见艺术。 最后,本片尺度过大,基本没有希望在内地上映,加上编剧九把刀近年的“辱华”言论,内地观众想要看到本片,只能网盘见了! 分享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如果我没有读过原著,那么今天给这部电影评分一定会高上不少。 前80分钟完美的改编 以前看原著的时候就想,台湾的房子到底和大陆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么多余地能让房东做这么多。看了电影明白了,原来和我们大陆的有些老小区房子挺相似的嘛,房东在这样的房子果然是可以做很多。而在演员方面,从我个人方面来看房东这个角色,除了黄秋生也就非任达华莫属了,虽然还有很多人演技上和他们并驾齐驱,但是要说演变态,真的除了黄秋生和任达华,我想不到华人演艺圈还有谁能比他们更好。 电影里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颖如,她和房东的对话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使得房东再不满足于偷窥,更进一步想控制每一位房客的命运。原著中每一次对颖如的描写,都在推动剧情,也让房东往深渊更深处坠落。可是演员虽然年轻貌美,也基本符合以前期待的颖如的样子,但是仅仅是皮囊像罢了,颖如那种堕落天使或者说人形魔鬼的气场,颖如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中立邪恶,她可以对着成年人下手,也可以对着小孩下手,对谁下手仅仅是看心情,而且犯罪后,并不留下任何证据,就像从来不存在,只是纯粹的邪恶。除了纯粹的邪恶外,颖如还有与其体形不符的超高战斗力,原著中她轻易的杀死闯入房间的王先生,而且后续,还把幸存者统统干掉。如果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她应该很难杀死有准备的成年男人。而电影的选角,虽然年轻靓丽,并且有种清纯劲,但是并没有将颖如魔鬼一般的气质体现出来,上一个能把这样气质很好体现出来的是在《邻家美人》里的仲间由纪惠,不过又要足够年轻,又要能有足够变幻莫测的气场,这对演员要求太高,也就不苛求更多了。 最后关于颖如说一点,如果故事是发生在奇幻背景下,我相信颖如一定是个魔鬼,就像《电梯里的恶魔》里一样,她的出现,只是为了放大人心中的恶,并且收割他们的灵魂。最后她也做到了。 电影中每个房间的角色或多或少都代表着人性的弱点,陈女士的枕营业和被老张强J时的迎合,代表了淫yu和贪婪。老张家暴离婚和强J陈女士代表的是淫yu和愤怒。两个Gay发现房东制造的外遇假象,但是不解释不信任,代表的是傲慢。王先生竟然对自己女儿有幻想,也是淫yu。死宅妄想自己有超能力代表的是懒惰和自负。房东企图控制房客命运代表自负。 可以说是另类的全员恶人,全电影正正没有任何罪恶的也就王小妹,而她也是受了无妄之灾。 平庸的改编之作 说了优点,也来说说缺点,电影在前80分钟基本按着原著亦步亦趋的拍摄,可以算的上不错,每个演员给我的感觉都是书中角色的重现,除了任达华那需要集中注意力听的过于和郭力饰演的同性恋教授李康生的开口跪,并没有太多的违和感。 但是80分钟之后的转折就让人有些无语了。 败笔一:明明王先生是因为潜入颖如房间被杀,改编成了被体育老师老张打死,这里的败笔在于,王先生潜入颖如房间被杀,体现的是颖如可以不依靠麻药杀死一个成年男人的能力,也是最后一群人集体抛尸时起争执,而颖如哼唱着《黑色星期五》走过,并以此结束众人的争执,也正是房东看出来颖如有如此高的战斗力,所以才会锻炼身体,希望以此抗衡颖如。 败笔二:房东竟然有明确的身份!!!原著里房东没有指纹,没有口腔记录,一直都没有查出来到底是谁,最后明确的是原来房子的主人,都被房东干掉了,这也为为什么房东如此变态有了解释,并且房东还希望入狱,以躲避颖如的追杀,因为最后所有的房客都被人用颖如的风格干掉了,但是又没有证据显示颖如这个人的存在,所以警察在侦讯的时候,认为颖如是房东妄想出来的人,并且是房东动的手。 败笔三:电影里的颖如竟然是房东精神分裂出来的女儿,并且借着这个身份报复在精神病院是凌虐他的那些工作人员。这里的败笔其实是从败笔二中衍生出来的,因为房东有了警察的身份,那就必须为他做出如此疯狂的变态举动做出相应的解释,这样强行解释,反而使电影与小说相比落了下成,本就是一个变态云集的黑色故事,何必给一个变态的来由做解释呢?又不是《Criminal Minds》。 败笔四:所有人都是另一个身份。房东精分成女儿颖如的改编已经很是扣分项了,为了强行为房东精分杀人圆剧情做贡献,所有人都按了截然相反的身份,如果设计再巧妙点,这些人纵然有连个身份,但是依旧有房东精分杀人线和颖如存在诱导线,并做一个开放结局,或许电影会黑色的更彻底,故事的悬疑程度更高。 虽然有败笔,但是总体不错 最后总结,期待了整整一年多,终于在网上可以找到资源,并且观看,虽然对于原著党来说,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但依旧是可以花一个多小时看一看的电影。
看完整部剧,有点懵逼…不过,鉴于这么直辣辣得将人性剖给观众看,也只能用房东疯了这一点来解释(毕竟现实中这种事情不太可能)。然而,我并不认为房东是个精神病,后面我会讲到为什么。以下是我看影片以后的推理:
先跟大家串一下我理解的事情经过(没看过电影,不想被剧透的,,请自动撤离): 整件事情的导火索呢,是一个叫黄四郎的专杀女高中生,在杀了七个女高中生后,在折磨第八个的时候,被当场抓捕,然而,这个罪大恶极的猥琐老头却被诊断为精神病而脱罪,这根本不能服众对不对…于是,房东(多年前的房东是个警察)的上司想要找出黄四郎没有精神病的证据,于是就派我们可怜的房东去了精神病院(觉得这个上司智商不高,派人去精神病院做调查,那地方能随便进吗,心疼房东警察一秒)。但是,房东警察不光没有找到证据,而且在精神病院里受尽折磨,像是被男医生bj,被女医生强行灌不知名的白色液体,被人栓了绳子当狗使,之类的,而坐在轮椅上的黄四郎在一旁狰狞的笑就大概能猜到他是知道房东的警察身份的。这还不算最惨,惨的是房东的上司被车撞死了,由于没人知道房东卧底的身份,直到十几年后上司的老婆看到上司的日记才知道这一事实(难道不应该上司死的时候就收拾这些遗物的吗,我是该吐槽这老婆收拾得太晚了,还是上司藏的太隐蔽了呢),总之呢,房东总算从精神病院出来了。这期间,也就是在房东警察进去五年后,黄四郎离奇自杀了,并在死前问了房东一句“想知道你女儿在哪儿吗”便将他作案现场的钥匙交给了房东。那,房东一出来呢,没有回警局,直接来到了那栋房子,也就是整个电影开头的那个房间,最顶层那个有监控画面的房间,也就是监控室,当房东见到那个监控画面时眼中充满了泪水(应该是大概想到了女儿遇害的场景)。
我猜测呢,住在那栋房子里的人都死了,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整个影片大部分人死的过程都是房东臆想出来的(用来糊弄警察的),从房东讲述整个事情经过并没有带手铐,我猜测,警察并未发现房子里的人死了,也就是说,房东不是被捕过来的,而是自首。房东试图像当年的黄四郎一样把自己说成一个精神病来为自己脱罪,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是希望自己被警察抓去判刑的,因为在他心里自己已是黄四郎的另一个分身(最后,房东的画里是黄四郎),被警察抓起来是他的心愿,也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归宿。他在这么多年后,将黄四郎的案件几乎重演,是因为他在等待警察正确的裁决。
再来说说,房东的那个故事。房东的那个房子里一共是七个住客(没有算穿白衣服的颖如,身份比较特殊),这跟黄四郎遇害案件中的七个女高中生数目相同,然而我实在想不出这两者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除了数目之外,但我觉得应该是有联系的)。颖如之所以特殊,在于她跟其他住客不一样,她穿一袭白衣,从头白到脚,当然这不是不一样的重点,重点在于,颖如应该是房东幻想中的女儿,从结尾房东警察为女儿给小白皮鞋(就是颖如穿的同款皮鞋)系鞋带,加上警察女儿的一身白裙,可以猜测颖如应该是房东女儿的化身,加上房东女儿死在高中(这也跟黄四郎专杀女高中生挂起钩来),颖如看上去也是那个年龄的。而且,颖如是煽动房东心中恶的人,其实并不是颖如煽动啦,颖如就是房东的一个分身,是房东幻想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跟自己一样邪恶的人。而且。我初步猜测,颖如就死在那个满是红皮箱的房子里,可能就在那些红皮箱中的一个(没有刻意数过有几个红皮箱,有兴趣的可以去影片里数一下)。每次颖如杀人就会点上白蜡烛,像是某种仪式,我猜测,既然是房东做了颖如做的那些事,那房东应该是在通过杀人向颖如赎罪。再加上,影片结尾部分,房东面前的照片中并未有颖如的照片,可以猜测颖如并不存在。
事实上,房东到底是如何杀了那些人,我猜不到,但是呢,房东编的这个故事,却是在讲人们的罪恶、最主要的是欲望,大量少儿不宜的画面和伦理问题是它成为十八禁的理由。房东是房东故事里的催化剂,并未参与整个杀人事件,但却恰如其分得利用了住客们的欲望和性格缺陷,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互相残杀。从这方面来说,影片的层次就升级了,不光有悬疑,还有人性。不同房间的住客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失去妻子的父亲和女儿---有点偏向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于儿童的关爱问题(我并不认为,这个父亲像房东臆想的那样对自己的女儿有非分之想,但是,让女儿帮忙搓澡这件事确实有点说不清啊);相信超能力的宅男---总是想些有的没的的年轻人,从不干实事,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用房东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废物),在整个故事中真的是最废柴的,完全被房东摆布,但却有着惊人的接受能力,比如说时空转移这种事,杀人这种事,分尸的念头也是宅男有的,还喜欢钻研什么变态心理学(书架上一本书的书名)挺可怕的;充满基情的师生恋---这几年的热点吧,感觉年轻的那个死的好不值,那个老师太没有诚意,要有家庭当挡箭牌,就觉得好没责任感,从他打算把年轻的那个偷偷埋起来就知道(房东在这里说了句:一旦说谎,就没法回头。暗示他猜到老师会把学生“收拾”掉),他很自私,就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两个人对于感情忠诚得容不得一丝背叛也成了房东趁机而入的切口;靠自己的身体养活自己的拜金女---按房东的话说,不是jn,只是比较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我就呵呵不说话…);还有一个因家暴离婚的体育老师---不仅家暴,还是个偷窥狂,一碰就怒的性格缺陷当然被房东拿去杀人啦。
颖如说每天过着和别人一样的一天,就是周而复始,就是人生的尽头,就是死亡,比较哲学的说法…其实当今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还有,颖如说的每个人都怕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在镜头前一动也不敢动。她这两句话,都很有意思,我看的时候好奇为什么是镜头,现在想想,这里的镜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呈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吧。影片除了讲一个杀人故事,还有自我和本我的哲学探讨(房东的故事主要是基于对于住客们的偷窥)。使得整个影片就变得比较有意思了。(哦对,忘了一个细节,在房东的故事里,房东对着监控画面里,正在给小女孩喂老鼠的颖如说:我一定不会输给你。我猜测可能房东对于自己为女儿愤愤不平的仇恨和自己的仇恨分开来了,如果说是人格分裂,那这应该是两个不同的人格)
对于华语悬疑电影来説其实还不错啦,愿意給四星支持一下。任达华演技出色,演员们也献出大尺度演出,配乐也不错,有一部优秀悬疑电影的框架在,先是大篇幅讲一个离奇的故事,之后再反转,展现更接近真相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充满了黑色犯罪电影的味道,房东利用便利把各有秘密的房客们的生活全部打乱,最后走向了不可挽回的黑色结局。而第二个故事则更接近真相,由客观的第三方(警察)給出线索。房东曾经是一名优秀警察,因为女儿可能被连环杀人犯绑架,自愿卧底进入精神病院接近犯人。结果上司发生意外,卧底身份没人知道,真的就被当成了精神病人而且饱受折磨。而连环杀人犯以警察女儿下落为诱饵,給了警察一串房屋钥匙,然后以他女儿的形象自杀(这个应该是警察的想象,精神病院里哪去弄高中制服),警察身心本已备受摧残,终于在这个诱因下彻底成为了变态杀手,这也是连环杀人犯的目的,制造另一个自己继续作恶。此时卧底身份被证实,警察出院当起了房东。他先后把虐待自己的精神病院工作人员杀死(想象中是和女儿长的一样的颖如杀的两个人),复仇之后,就此彻底打开了他内心杀戮的欲望(想象中是看到颖如杀了两个人后颖如启发他)开始杀害其它房客,有时还会把他在精神病院受到的折磨加給房客,这些房客都已经失踪,具体细节不清楚,但是通过警察房东第一个个故事的描述里面能了解到不少细节。虽然房客们的形象和他第一个故事里給出的大相径庭,但是很多细节都显示他第一个故事里的描述有很多应该都是真的,只不过对应的人物有一些差异。而唯一对不上的,当然就是他臆想出来的颖如。总的框架也还不错,很多细节也都前后呼应(比如警察房东在第一个故事里一直穿睡衣,其实是寓意精神病人的衣服,炒菜的是颖如但是端出来的是房东意味着颖如本就不存在)但结尾的处理比较杂乱,似乎想留白,又怕説不清楚,影响了反转的冲击力,不少寓意不明的微笑镜头特写也有些刻意。两段故事转接的脱节也很容易让观众更多的关注第一个故事,从而认为这是一部猎奇博眼球的作品
本来是闲的没事,抖音上看到这个片尺度大,和舍友当小黄片来看的,没想到看到最后是悬疑,结局真的大受震撼。
我个人真的受不了啥也没做错被虐待被非人对待的桥段,警察在精神病院被施虐那点儿真的看得我想哭,太可怜了……
悬疑的作品看了也有一定数量了,或许是我思路不够开阔,最后这个反转真的是没猜到。不过颖如来无影去无踪,现实生活应该不太存在这样的人设,或许早该猜到的
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
我是来看邵雨薇露点的
这应该是目前看过的最彰显柯景腾猥琐+Cutl恶趣味的九把刀参与制作的电影,房东和房客们接连上演「裸体、自慰(主要男性主角轮番打手枪)、做爱、强奸、SM、爆菊、窃听、偷窥、烧毛、割肉、吞鼠、吃人、碎尸……」的桥段,也是挺不可思议的。……无字幕的情况下听任达华讲国语台词就像是练听力一般……
创意不错执行不足,像MV流于形式,一个关于房东偷窥的故事,有发挥空间,导演功力还是不够;任达华在90年代演色魔、恶人、变态,上年纪心火消失,这个片子里不算有害,相反像一个寂寞的人。邵雨薇不错,部分段落真空上阵,既纯真又邪恶的笑容,带着寒意,让人想起三池崇史《切肤之爱》里的椎名英姬。
形似佟丽娅,神似邱淑贞。邵雨薇 李杏,两种视觉体验,台湾演员真好!很敬业。
這有點太血腥暴力了...
当年一口气读完楼下的房客大呼过瘾,堪称完美的犯罪无差别的变态,虽然电影是刀大亲自上阵改编原著的剧本,恶趣味的情节都有保留,但结局赋予了变态的动机,合理却一点都不爽,扮演颖如的演员太失败,而且第二人格的包袱抖的太早太直白。可惜了一本好小说,一定要看原著啊!
用同性、恋童、潜规则、分尸、偷窥、精分等这些噱头来吸引观众眼球,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每个人物都迫不及待毫无理由的展现自己是个变态或白痴,还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剧情毫无铺陈轻重不分还有很多bug;房间病房的布景怎么不正常怎么来;最后的反转也很突兀,还人性?不就是制造各种巧合和误会吗?
阳台那镜头,模仿切肤之爱
重新认真看完,对导演的看法完全改观,这电影需要沉淀下来才能让人觉得更加设计巧妙,本影片和小说版本在叙事和故事情节有不同之处,颖如的扮演者真的是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从心底没来由的感觉那一丝笑意埋藏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寒冷!
好精彩 各种啪啪
cult B级片,多重人格分裂,内容变态恶心,但导演很有勇气。港台电影牛就牛在:它既可以拍文艺小清新,也可以拍变态重口味。片中任达华的造型很赞,就是一开口就有点让人出戏。白衣妹子一开口更是差点笑了。李康生看起来好像王志文和段奕宏的合体
補記大銀幕 2年前 改成電影要收些
16岁看小说的时候津津有味 26岁看电影却看得不舒服 记忆深刻的注射酱油牛奶半只老鼠的桥段都在 但电影却让人觉得刻意 剪辑混乱 ps李康生好可爱
九把刀自己的致命ID,任达华奉献又一次巅峰演出
装逼装得如失了智一般
电影的混乱在于把原著里的故事设定推翻,重新给剧情铺设了线索,但又不够具有说服性,导致前后叙事节奏的混乱。导演作为新人掌控力很弱,很多情节的交代不够完整,房客之间的交集没有展现以及异色气质没有得到宣泄,但是片子本身在视觉艺术上的呈现还是值得令人称道的
李康生只要不说话就还好,一开口说话就超想跪,好几幕吻戏实在是难以入眼……当他扭捏着身体去抱住高大帅气的森峻说“你是在嫉妒吗”的瞬间,我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不止是出戏,简直是惊悚,教授的角色换一个演员会好很多。(或者说李康生的表演就是导演隐藏的 cult元素……)
其实还是不错的,感觉有点韩国电影的风格。
表演,对白,气氛,控制,悬疑,反转都很好啊,这分数真是对不起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