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如果电影好看的话,是不会觉得很长的,但我在看电影国产里,看了好几次还剩多久。本来以为重点是关注一个经历博物馆恐怖爆炸事件的男孩身上,结果发现博物馆里的那副《金翅雀》的画才是重点。结果导致了,本来最有看点的男孩,却成了画的的讲述者。而关于画的事情,又没有讲的那么深。其实男孩的经历,是一个很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点。本来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庭,虽然爸爸不怎么样,但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但突然的恐怖袭击,让这个男孩失去了亲人,同时不靠谱的父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男孩不得不求助于社会,第一个求助的是同学的家人。这是一家很善良的人,尽可能的让男孩有家的归属感。第二个求助的是同样善良的Hobie,教了男孩很多东西。相比之下男孩的父亲,做的那叫什么事,冒充孩子的律师拿走孩子母亲留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男孩的小伙伴鲍里斯,鲍里斯虽然有很多不良习惯,但这都是因为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太少,但鲍里斯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对男孩也是很照顾。如果把关于那副画的地方再精简,电影会是一部很温暖的电影——《金翅雀》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期待了好久的安总新片,但是失望大于期望。全片冗长且有点不知所云,近150分钟的时长所讲的内容明显可以压缩在100分钟左右,前半段Theo在收养家庭中的生活根本不需要拍那么多,两位女主的故事线也于剧情主线毫无帮助,不如改成男主+男配,既可以同时着重于友情和爱情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支线剧情。 片中的Theo其实是一个完全的悲剧型人物,他的一生都被那副画所纠缠,从幼时到成年,从亲情到友情到爱情,无论过去了多长的时间,《金翅雀》这幅画和母亲之死的阴霾依旧萦绕在他的心底久久不散。 画中的金翅雀被锁在斑驳的栏杆之内,就像画外的Theo被锁在艺术馆事故里一样,活下来但是被困住了,他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生命中都因为母亲的死而责怪自己,即使旁人无数次地告知他这并不是你的错也无济于事,他对母亲强烈的思念全都转换成了自责,同时又因为外界中酗酒父亲的恶劣影响,将本就独自神伤的Theo凸显得更加单薄。 直到后来成年之后,Theo在表面上已经脱离了这种极度自责的情绪,可是实际上他依然被那副画代表的一切所包围着,每一次他冲进那个藏画的小隔间,拿出药片抱上被层层保护上的画,难以压抑的情绪释放而出,思念,自责,执着,后悔,珍惜,痛苦... 当影片最后,Boris终于帮Theo找回真正的画之后,平静到来,Theo最后一次回到小时候的那间艺术馆,定格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片尾之前,当Theo发现自己珍藏许久的画的真相的时候,其实此时的转折是精彩的,可惜最后编剧强行将这个压抑了两个多小时的剧情安排成HE,实在难以认同。 Ps. 最后提一下Finn所饰演的小时候的Boris这个角色,可能是由于《怪奇物语》的后遗症吧,是真的不太能接受这个抽烟喝酒的浪子角色设定,他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演这些啊!!!!
勇敢直面重回正轨——《金翅雀》
今天聊聊电影《金翅雀》。
片名The Goldfinch (2019),别名囚鸟(港)。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金翅雀》,是作家唐娜·塔特号称“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小说曾经获得普利策奖,长期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被《纽约时报》评为“2013年度十大好书”。
《金翅雀》讲述主人公西奥-戴克经历少年时期阴影后,长期自暴自弃,处于极度丧的状态,在经历诸多事件后,他终于慢慢走出过去的阴霾,找回自我价值。
西奥-戴克在13岁和母亲参观博物馆时,突遇恐怖袭击。母亲不幸罹难,西奥-戴克侥幸成为了爆炸幸存者,还悄悄收获了一幅名画《金翅雀》,由此他开始了和《金翅雀》长时间的羁绊。
西奥-戴克的父亲早早地就抛妻弃子,跟着另外一个女人跑了,从来没有想过抚养西奥-戴克。西奥-戴克只得进入寄养家庭求生存。随后的日子里,他遇到了小伙伴鲍里斯、古董店店主霍比、青梅竹马凯西,每段经历都是西奥-戴克难忘旅程。
成长过程中,西奥-戴克遇到各种亲情、友情、爱情,在每段感情中,西奥-戴克总不能彻底袒露心胸,因为一段往事在他心中无法释怀。
与《金翅雀》的羁绊让西奥-戴克无法享受正常人的生活,苦于无法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他渐渐迷失自我,走上了危险之路,甚至是杀人的犯罪道路。
影片中的名画《金翅雀》是卡尔·法布里蒂乌斯在1654年创作的代表作,现收藏于海牙的荷兰艺术博物馆中。卡尔·法布里蒂乌斯在32岁时因一次火药爆炸去世,留下的作品极少。金翅雀是当时荷兰流行的宠物。画中的金翅雀带着脚链,站在喂食器上,光鲜亮丽却没有自由。
通过影片中的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金翅雀笔触清晰,小生命带着尊严却又十分脆弱,看似身边没有牢笼,实际却无法拥有自由。这就像每位社畜的处境一样,看似自由实则被各种无形枷锁牢牢套住。
影片的主要看点同样都是世界名画,《金翅雀》和《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电影《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讲述的是名画背后的故事,绘画创作的前后过程,电影《金翅雀》则只是借着名画讲了一名青年人的心路历程,对画家本身并不关注。
《金翅雀》反映的是玩物向往自由,而一个人为了一己私欲就将这样一幅画作占为己有,让其他人无从欣赏,这恰恰违背了画作本身意愿。
同样的,占据画作的人本身也无法从中感受自由,相反倒是一直处于痛苦崩溃边缘,说好的自由反而成了枷锁。
《金翅雀》浓缩了美国社会几十年社会现状,从恐怖主义威胁到普通人日常生活,从家庭婚姻观到两代人的传承,从小偷小摸到杀人越货,《金翅雀》中元素繁多复杂,涉及大部分典型社会问题。
西奥-戴克在挫折打击后,转入颓废路线,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极度空虚。
影片落脚点最终落在个人救赎,影片临近尾声时才一语惊醒梦中人,西奥-戴克终于找到解开心结的方法。
生活牢笼无处可逃,
勇敢直面重回正轨。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影评第474话《金翅雀》——记忆中的妈妈
影片《金翅雀》于9月13日在美首映。
本片根据美国作家唐娜·塔特的同名畅销小说拍摄。
唐娜·塔特因小说《金翅雀》获得了2014年的普利策小说奖。
画作《金翅雀》由荷兰画家卡尔·法布里蒂乌斯于1654年创作。
他被公认是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最出色的弟子,
但他在创作《金翅雀》不久后,就在一场军火库大爆炸中丧生。
爆炸使得其几乎全部作品被毁,《金翅雀》是他仅存的画作之一。
影片巧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爆炸,使得《金翅雀》画作在慌乱中落入男主手中。
在陪妈妈看完她喜欢的《金翅雀》之后,男主与妈妈因爆炸而诀别。
《金翅雀》在男主心中俨然已成了他朝思暮想的妈妈。
影片以第一人称(男主)叙事,以《金翅雀》的去向为线索,
通过不断的闪回,讲述了男主和《金翅雀》机缘离合。
原著情节更为跌宕。相比之下,本片节奏过慢,前半部分叙事过于冗长,而结尾又草草收场。
本片的IMDB评分刚刚过及格线。
如果本片的前半部分能够得以适当浓缩,
会更加引人入胜。
祝大家周中愉快。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就没有对影片抱有很高的期望。大概也因此觉得影片拍得很不错吧。
所以这篇影评也不是什么值得认真看的东西,毕竟连原著都没读过。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讲述一个人如何从过去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寻找幸福的故事。《金翅雀》这幅画作就是主人公少年时代生活枷锁的意象。《金翅雀》原画中可以清楚地看见那只鸟是被锁链束缚着的。于此对应的是影片海报中的少年主人公赤裸上身跃身跳入泳池中的形象。像不像一只展翅的鸟?而且与画作中的鸟相同,海报中的少年在图中占据偏右的位置。至此,我觉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很清楚了……
《金翅雀》这幅画对男主的禁锢是三重的。
首先它代表男主与母亲仅存的联系。男主在袭击中丧母,一直沉浸在对那次事件的悲伤和自责中不能自拔。这幅画只因为母亲生前说很喜欢,男主在机缘之下得到它后便一直舍不得放下。没错,这幅画价值连城,但男主占有它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以至于他的基友把画掉包之后男主竟根本不曾发现。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费心去把报纸撕开去欣赏值钱的名画,而仅仅满足于在想念母亲时抱着那团被报纸层层包裹的执念——哪怕那些报纸的包裹之下其实只是一本美国入籍考试的备考材料。
其次它成为了男主成年之后光鲜生活之下的最大隐忧。长大成人就意味着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秘辛。而私藏名画无疑就是男主做过的最见不得人的事。少年时男主虽然先后丧母丧父,但不得不说还是受到了世界善意的对待。长大成人后工作体面,形象阳光帅气。除了仍然因丧母而暗自伤神嗑嗑药之外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好吧,其实是他以为他知道)在他租的储物间里藏着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的罪证,尤其是他还是个混古董圈的。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私藏本应属于博物馆,属于全人类的文物。这件事如果被人知晓是无论如何没脸再混下去了。没人会听他的辩解。没人会理解他的丧母之痛。没人会接受他的任何说辞和借口。抚慰儿时丧母之痛的慰藉在长大成人后俨然成了索命符。
最后它也承载了男主对爱情的执着(好吧这个有点牵强,我是为了凑个"三"才胡诌的)。男主真正钟情的女子是那个同样在袭击中幸存的姑娘(我决定叫她女主,而男主要娶的那个姑娘似乎担当的是女二的角色)。正是那个姑娘的叔叔在临终之前嘱咐少年男主要收好那幅落满灰尘的画,才有了之后的故事。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要求男主收好艺术品应该是出于本能。他也不会想到这幅画以及自己作为信物的戒指会翻天覆地地改变男主的人生。更不会想到男主对自己侄女的情愫会因为由这幅画牵出的因缘而愈发浓烈。男主和女主一样,在袭击中失去了一切。他只有在女主身上才能找到真正的共情。少年丧母之痛,又岂是寻常人可以理解的(嗯,所以他后来跟同样年少丧母的俄国小基友玩得特别好)。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即便女主承认自己对男主的情感,也不能接受男主。正像她所说的,两个受了这样严重创伤的人在一起,要如何互相依靠呢?乍看下虽然残酷无情,但不无道理。男主还是时不时要嗑药才能缓解的人啊,要怎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同样脆弱的女主?
就这样,一幅《金翅雀》寄托着,也绑架着,男主的亲情,事业,和爱情。一如画中之鸟,男主何尝不是一个被束缚的生命。无法摆脱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自责,对私藏名画这一行为的自责和恐惧,以及爱而不得的无奈。
打破枷锁的过程也就是寻找新的亲情和爱情,并通过找寻失画而得到救赎的过程。幸运的是最终男主都找到了。德国的夺宝大战有惊无险,画虽然没有自己抢到手,但最终被警察拿到也算物归原主;跟未婚妻女二虽然没有谁离了谁就不能活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但也算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女二属于那种从小到大都快乐幸福,内心自信强大的大家闺秀,想必对有着创伤经历的男主来说,虽然达不到完全的共情和理解,也算是不错的精神依靠;更不用说未来的岳母(也就是过去的养母),果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虽然不比亲生母亲可以亲密无间,但同样热爱艺术,同样优雅从容。对于男主来说,夫复何求呢。
影片整体还是很温馨的,算是拍得不错了。男主与父亲和继母同住、跟俄国基友撒狗粮的一段稍显冗长。但说真的,真要去删减那段情节保不齐会导致观众对后来的故事发展一头雾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留着吧
电影三星,一星给美颜盛世的安哥芬哥和boreo的绝美爱情。
节奏前松后紧,情节太散,没看过原作看到最后才知道电影到底想讲什么。因为做好心理预设,所以看完觉得没有想象中的无聊。
怜爱安哥卑微发言:“电影院里一百个人,99个都不喜欢金翅雀,还有一个喜欢金翅雀的是我妈。”
服道化其实很精美,场景设置也很赞,纽约的精致阴翳和空旷寂寞的拉斯维加斯都描绘得很到位,如果能多一点场景和人物心理变化的相互映衬可能会更好。
soundtrack也很赞,Boreo第一次见面的bgm竟然是新秩序的your silent face,我又获得双重快乐了。
之前看过路透就觉得安哥的造型好看到飞起,果然每一个造型都戳爆我审美,特别是两套西装造型,身材好到爆炸。芬哥演得太好了,气场炸裂,据看过原作的朋友说芬哥就是Boris本s了。
最后,Boreo真的很好磕!Feed me more Boreo!!
金翅雀中英版都已下单,就让我康康书里的Boreo有多好磕(。
看设定还以为是讲恐袭幸存者如何治愈伤口的成长故事文艺片,结果这走向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其实是个故事会级别的狗血罪案片……
之前被原著粉推荐后拔高了期待,其实情节没有想象中复杂。电影大部分在铺垫一种it’s all about the choice you made, 一个一个的结果则会被归因到每个选择上,直到最后用this is life解除心结。说实话,个人不喜欢最后一段寻画的过程,感觉又生硬又没有说服力,虽然算是合理但并不充分。
1、人会死,物却可以永生,携带着代代人的挣扎和解脱。2、男主的未婚妻和年少真爱长得好像,脸盲患者需要靠发型。但是最后妈妈露脸以后,我终于明白了这种相似是多么的必要和巧妙。3、片子很优美,文学性很强烈。你安真是个文艺小青年儿。
谁能想到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美国人打伞遮阳是在这里
好莱坞现在还能拍出这种park ave白人自怨自艾的片也是很神奇了。大概是因为期待值降得很低,所以大部分也基本上是翻个白眼也能过得去,除了崩的一塌糊涂的结尾。可惜了迪金斯
我觉得critics都疯了,虽然节奏有问题,虽然演员不够好,但这个电影怎么可能2/10???我带着很差的预期去看的,但完全fall for it。而且导演和摄影能把我看原著想象的画面完全还原真的很厉害。
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太杂了,可惜
在跑步机上看完了,片长两个半小时,节奏缓慢,但是十分细腻,从情节、台词、演员、造型、服装、化妆、道具、家具、布景、运光,甚至地板、床底、墙角、门窗、把手,还有妮可基德曼年老以后脖子上的皱纹都是那么细腻,配上人人字幕组中英文对照的字幕更加细腻。
2019.9.10 和清秋@Brattle。提前点映。比较失望。无数次不必要的闪回做作刻意。中间部分尤其乱,什么都表达不清楚。感觉故事是个好故事,编剧导演都有问题,可惜了。
看了提前映,在影厅还能憋住的我,走出影院越细想哭的越厉害
画家在枯萎的叶子上描绘着短暂,老人在突至的爆炸里恳求着永久。我拾起浴火生还的金翅雀,把它封存进黑暗,给自己换回光明。母亲和法布里蒂乌斯同样死于爆炸,父亲和童年一样在生活里丢失。帆船和药丸都能致命,古董和承诺都难永恒。以为守护的是不朽的鸟,却在冥冥之中,被命运在十三岁时调换了人生。
太长太拖泥带水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而已……
弥漫着一种装腔作势和自我感动,不过我应该从预告片就感觉出来了。男主是怎么做到和这么多位同事都没有screen chemistry的。 从baby driver就是这样。 整个故事看得我胃难受。
我只想问一句,男主你家背景多强,到底有钱到什么地步,次次都能演这种预告贼好全片烂爆的吗……跟baby driver一样气……
我给finn满分!因为书里的Boris就太鲜活了,太爱了,finn从出场到吻别都特别Boris!摄影也有功劳,风沙星辰那种空旷和安宁代入到小说里简直和想象中一摸一样!但是配乐偶尔出戏,Vegas吻别时的气氛不对,显得Boris的吻有点滑稽。另外叙事打乱得有点碎,和pipper的感情显得太单薄。再另外,hobbie也很像hobbie!如果没那么爱小说的话,这片子整体来说真的有点干燥。
在越有看点的时候,然后给了我一个比较烂尾的结尾。最让我深刻的是小男孩对于曾经留下的创伤而作出的自我斗争,于我的经历而言,我能理解到那种自我封闭再到解脱的过程。
看完只想感叹Finn小朋友已经出落地这么英俊妖娆美丽了!(尤其是二刷完IT 2之后再接着看这部简直就是鲜明的对比,他一出场我明显听到好多女观众窃窃私语和偷笑((重点错。电影真的好一般......
没看过原著的表示还蛮好看的。故事也讲得很清楚啊。男主的基友一开始觉得是个坑货,后来又突然给力了😂 那只可爱的狗狗为啥后期没镜头了……🐶
后知后觉的我才发现这是我暑假特意带回国却还没看的小说改编…原著得了Pulitzer,故事确实是讨喜的,是一看就是颁奖季喜欢的那种故事。可是呢,拍得就不是一回事了。画面美,人物也一个比一个美/俊秀。也有些许小惊喜的桥段,比如该有鸡皮疙瘩的时候鸡皮疙瘩也是准时报到了。但整体叙事风格逻辑处理加之稍微欠了点的演技,这么好的资源就成了一滩散沙。勉强给个及格分吧,整一个大失望。
除了镜头感摄影构图很美、妮可很美、小演员们一个比一个可爱之外找不到其他赞美之词。人物情绪塑造有些不明不白,叙事混乱,前面两小时节奏实在太慢,最后半小时匆匆结尾十分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