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这片不怎么样,可是因为自己着实喜欢齐秦的这首老歌,从过往的那些年代走来,这首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其实,过去的三十年,我想和这首歌有关的故事会很多,仅我了解的故事就够得上荡气回肠的感觉了,那些故事随着过往的时代远去了,但记忆却深植在心底,总会在某个时间再激荡起来。一句话,这是一首令几代人念念不完的青春挽歌。如果要取这首歌的意境去拍电影是真需要一个真情满满的好故事的,但很不幸,这部所谓的影片,故事和人物都扯淡至极。
首先,这个故事很破碎,故事里根本没有可信的真情。在演唱会上见到,以男的视角看到女孩挥围巾,女孩没有看男主角一眼,当然男主角也没有什么举动能令女孩刮目相看。然后,演唱会结束,两人在一群僵尸般的群演演的歌迷人群旁边见到,女的问男的要照片,问题是女孩在场内也根本没有注意男的给他拍照片,因为如果有这个注意,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女孩对男主角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注意或者吸引,但是没有,那么场外要照片干嘛?难不成也是摄影爱好者,要人家照片切磋一下?这个动机实在没有让人感觉到她暗生情愫啊!前面不交代,那你后面换成女孩视角表现一下也可以啊!比如就像《四月物语》那样,没有,统统没有。然后这女孩就犯了相思病,天天等信,天天犯痴,真不可信啊!还是一句话,故事的起点不成立,或者立不起来啊!
其次,单说女主角。这个女孩的三观很扯。就算你和男主角一见钟情了,那么当你知道男的有老婆(侯佩岑使心计),或者有女人,那你还痴痴恋恋地和那男的去纠缠?你只是一个大三或大四的女孩呀!而且是1991年的女孩呀!你这是什么感情观?还有那个男的究竟哪里吸引你了?是才华?没有啊!对方没有表现出来有任何才华啊!只是个影楼小老板而已。他也没通过摄影让你发现这个世界的美或者你自己从未发现的自己的美,你凭什么喜欢他呢?就因为台湾人当时在大陆比较奇缺?当然他为什么喜欢你呢?你除了摇围巾之外,又表现出了什么让他喜欢你呢?你们之间除了他送了你一部手机,也没发生什么呀!仅有的一张照片也没参与讲故事,就死在墙上了!女孩凭什么对男主角念念不忘呢?尤其是女孩不该最后说什么“轮也轮到我了吧”,这样的台词是什么意思,你也太贱了吧?这个人没那么大的魅力让你这样啊!
其三,单说男主角。这个男人整个是个精神残废,人物更不完整。如果你在演唱会现场迷上了这个女孩,那么你洗出照片,看着她的照片,是否要表现出爱意呢?是不是要急着找那张纸条呢?是不是要表现这个细节呢?是不是要表现找不着的焦虑呢?好,即便不表现,那么后来在教授家里与女孩重逢,那种极大的惊喜是否要通过表演表现出来呢?怎么就一句话“纸条丢了”那么平淡呢?好,现在确定你是喜欢那女孩的,但还是老问题,这个女孩哪里让你着迷呢?她除了帮你写了几句三流鸡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表现出内涵或者优秀呢?好吧!不管什么愿意,你就是喜欢好了。但后来,你家里父亲生病,你要回台湾,可以,但你和那女孩都求过婚了,也睡过了,怎么就一点都不想带着女孩走呢?那时,女孩在北京还没事业缠身呀?那女孩竟然也丝毫没动过跟你走的心思。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拍一场机场的送别撒狗血的离别戏吗?1991年,两岸已经可以交流了,婚姻更是没问题啊!你们到底是什么操蛋感情呢?还有,男主角你和侯佩岑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是怎么分的手呢?只是男的简单说了一句“是你要求分手的”,就把自己处于无辜的地位吗?那女的拜金了吗?如果是,那她怎么还帮你照顾家里人呢?她怎么又赖着不走呢?我们也丝毫没看见侯佩岑对你的感情有多真挚,看到的只是解释不通的一些心计和捣乱的烂俗手段。还是一句话,就是造成两人的分离原因不成立,我们没有看到心心念念的感情,只是为了分离而表演分离,丝毫不感人。
最后再说几条:A、那对年轻的小男女的存在也很尴尬,难道是想表现感情的传承吗?想学人家《假如爱有天意》和《一一》吗?是,我们知道这个导演曾经跟过杨德昌的戏,但是实在是连人家的皮毛都没学到啊!B、男主角的爸爸是个历史大教授,虽然脑血栓了,但是那气质根本就没有历史教授的一点感觉,整个一个清洁工老人,家里陈设也是一个小市民的家庭环境,毫无书香门第的感觉。C、女主角佩戴的校徽是红底白字,这应该是老师的校徽啊!那时候,学生的校徽都是白底红字啊!另外,女主角除了犯相思,怎么就没有点课堂的表现吗?D、九十年代都称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演员为歌迷和影迷,根本没有“粉丝”这个词,这个词是在2004年超级女声后才根据英文单词发音而造出的网络词汇。E、九十年代中期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文化公司,那时是官方电视台一统天下的时代,民间根本没有资格去制作电视节目,直到九十年代末,2000年左右,才出现那样的公司,做一些娱乐节目,比如光线传媒,比如程前主持的《欢乐总动员》之类的。F、男女主角的三十年以后的妆容也太扯了吧!哪像五十多岁的人呢?如是种种,就不一而足了。
最最后,想说,这么好的一个意境,真的很毁,应该拍一个极致纯美纯爱的可信故事才能撑这个意境啊!用这个三观尽毁的低级三角恋故事来表现,实在是糟蹋!爱情电影电视剧,韩国和日本已经拍得很好了,比如《假如爱有天意》、《脑海中的橡皮擦》、《东京爱情故事》,亦步亦趋地跟人家学着拍,也不至于拍成这个样子!这不叫电影,拍了一堆散碎的段落,说了些味同爵蜡的台词,比如女孩问“你何时回来?”,男主角生硬地扣题答道“大约在冬季”。一个个片段合起来,整个像个抖音合集。唉,演员的状态也就是说台词的机器人爸了。
最最最后,说说那个备胎于枫,这算什么人?就等着吃人剩饭吗?女的都和你结婚生孩子了,还带着那个台湾狗男人的手链,你还真是爱她呀!你......算了,不值得再说了,这真是个糟心的所谓电影。这玩意儿宣扬了什么?看来,电影审查其实并不严格。
老北京大街小巷的光影斑驳,昆曲《牡丹亭》的流丽婉转,北方的狼多年后开嗓依旧的清澈透亮…… 1991到2019,安然和齐啸的故事,从一往情深到爱而不得,跨越了近三十年。我以为你是我的来日方长,没想到只是我的大梦一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遗憾的痛感最持久,像一场顽疾,死不了,但也无法根治,在你每一次脆弱的时候发作一下。 有的人见三百次也没用,有的人,见三次就够了,甚至一次,就能要你的命…… 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敢终于败给一地鸡毛的琐碎和瞻前顾后的无奈。念念不忘,或许终有回响,但是千帆过尽,归期是否仍在冬季?
《大约在冬季》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挺大,故事一般,那些所谓的坎坷、困难、重逢、传承有些落入俗套,单就爱情而言我是没被感动,越看齐啸越生气。如果用“渣”来形容他还略为过分的话,说他“花”可一点不委屈他。 齐啸和安然认识不久,安然问他“是不是你们台湾男人都这么狡猾”,他回答说应该把“台湾”两个字去掉,说明他自己也承认这点(虽然我们男观众一概不认,哈哈哈)。从那以后,齐啸就得了个“台湾萝卜”的称号。 齐啸这个花心大萝卜能风流倜傥,那也绝不是光凭长得帅,我想了想,他能收割爱情的原因有如下五点: 1.起步早 叶雨辰还在演艺圈挣扎、安然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齐啸就在北京挖了一桶金,所以他能挥金如土(比如买大哥大),彰显着自己的威风,这是很大一个加分项,虽然安然坚称不是看中他的钱。 2.眼光毒 齐啸先选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又选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结果前者从小模特成了大明星,后者从大学生变成了金话筒。厉害厉害,佩服佩服,齐啸不应该当摄影师或者厨师,他应该去当星探。 眼光毒也体现在齐啸对女人性格的判断上,他1991年第一次在演唱会看到安然,就觉得这个站在凳子上呼喊的女孩如果爱起来会像火一般热烈,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安然的爱火不仅烧得旺,还烧得持久,还能死灰复燃。 3.嘴巴甜 齐啸除了能讲段子,还时不时地来两句电影台词一般的情话,让安然这个文艺青年感觉自己就是电影女主一样,能不动心嘛。 不能相见的时候,齐啸就把甜蜜的话语转化为文字,字字夺人眼泪,而滴滴眼泪都是化作爱情的燃料啊! 4.“境界”高 每每要和安然分开的时候,他总是万分为难,总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要么为了中风的家父,要么为了“怀中的胎儿”,让安然甚至观众(哼,这里面不可能有我)都不好去骂他怨他恨他。我才知道,原来花心大萝卜也能立各种牌坊! 5.脸皮厚 在北京机场的那次告别,安然流着眼泪明确告诉齐啸,他如果选择离开,以后不会再见。过段时间,齐啸又来找她了。 安然成名后,两个人睡了,因为叶雨辰的正面出击,又分手。后来安然去台湾主持活动,齐啸又屁颠屁颠地跑到现场去拨动安然的心弦。这里说齐啸恬不知耻可能有点不合适,用“臭不要脸”比较应景。 齐啸啊齐啸,长得一副俊俏模样,又深谙撩妹技巧,最终恣意妄为成了一个花心大萝卜,让这个本该令人痛惜的故事充满了痛恨。 特别是看到他儿子齐一天和小念两个你侬我侬的样子,感觉这孽缘还会延续,续集呼之即来。 这部叫《大约在冬季》,下部就叫《春天花会开》吧!!
看到影片简介和海报的时候,原本以为是一部催泪的爱情片,没想到却是一部充满笑点的爱情搞笑电影。说它搞笑而不是喜剧,因为观众都已经看得太透彻,男主角在大银幕上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像极了人渣。
《大约在冬季》当中男主角齐啸(霍建华 饰),1991年从台湾到北京开始创业,因为一场齐秦演唱会,将女朋友迟到缺席的票随手送给女主角安然(马思纯 饰),身为摄影师的齐啸随手抓拍下安然在演唱会上为偶像打call的照片,从此两个人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情感纠葛。
渣男教科书:《大约在冬季》中霍建华扮演的男主角齐啸,为广大年轻女观众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何鉴别一个真正的渣男?如果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满足以下几点,就可以认真考虑彻底断舍离了:
✔️若有似无的撩拨,肆无忌惮地调情,没有说“在一起”但是很明显今晚“心里的花,我想要带你回家”
✔️突然的失联,诚恳的抱歉。
✔️你会不经意/偶然/不小心发现其他女生的痕迹,或许是在他手机,或许是在他衬衣,又或者是在他的家里。他说,这一切都是误会,这些都是前任留下的。
✔️你的误会,他不解释。他总有他的苦衷,总是你想不到、听不懂、理解不了的原因。你再问下去就是“你别逼我”
✔️说了分手,却又死缠着不放。好像如果分手对你来说,很稀松平常,那么他这一切都白作了,必须要重新来过,还要像初恋一样热烈追求,表明自己一直都在爱着你,表明自己一直都有苦衷,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想默默地对你好。
✔️即便是知道真相,脚踏两只/三只/N只船被拆穿,你说了会原谅他的过去,他也不会许给你想要的未来。让你独占他,承诺你永远舍弃外面的花花世界,不存在的。
✔️好人卡。每一个渣男渣女最后分手时候都会配上一句“对不起,我配不上你,我不值得你对我这么好”作为ending。
当然身为渣男教科书本渣,霍建华在《大约在冬季》里的演出还真是不遗余力呢。入戏太深,以至于观众已经不会感到愤怒,只会为渣男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台词感到好笑。
渣男经典语录:
安然与齐啸重遇后,被齐啸撩拨到脸红:“是不是台湾男人都像你这么狡猾?”
齐啸:“你把台湾两个字去掉就对了。”
——听到没有,一开始人家就承认自己狡猾,渣男从不说自己是乖乖男,就是亮身份等着你自己跳进火坑。
安然与齐啸的甜蜜约会中,畅想美好的未来:“阳明山的星星真的很美吗?”
齐啸:“一边把妹一边看星星,当然美。”
安然:“那你是说,你现在就是在把妹咯?”
齐啸挽起安然的手甜笑:“你说呢?”
——不会撩妹的渣男不是好渣男。
安然打电话给齐啸,被齐啸的未婚妻接到表明自己的身份。齐啸跟安然的解释却是:“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
——渣男公式,没被捉奸在床的劈腿就不是劈腿。别人是单方面认为我们在交往,渣男没公开承认的恋情都不是恋情。
齐啸扔下安然离开北京返回台湾,在机场拦住齐啸要个解释:“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不行吗?”
种种妥协只换来齐啸:“你别再逼我了。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
——渣男守则,已经告诉过你我很坏,你还硬要往我身上贴,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哦,跟我没关系了哦!
安然去台湾遇到齐啸,愿意放弃事业留在台湾却被齐啸拒绝:“我不能再那样自私了。”
写给安然的信上却又写着:““这样的女孩,一旦爱起来,该有多么的热烈。这热烈本该属于我,我却总是遗憾地与她失之交臂。”
——没有备胎的渣男,不配叫渣男。可能渣男的世界观里,养备胎就和养成类游戏一样自然吧。
作为一个教科书式的渣男,霍建华在《大约在冬季》影片中的表演真的是到位。作为一个渣男,仗着自己长得好看那种有恃无恐,毫无廉耻地谎话连篇,年复一年脚踏两只船,从外形和神态,到微表情管理都真的非常精彩。
女主角马思纯饰演的北师大高材生安然,作为一个从年轻学生妹时代就被渣男玩弄,直到工作多年事业有成,成长为在职场上独当一面的白骨精女强人,这一路情感经历可真是让观众操碎了心。带着《加油,你是最棒(胖)的》当中女主角福子的那份纯真(傻),安然一方面饱受渣男情感的折磨,一方面又享受着痴情男于枫(魏大勋 饰)的追求。只可惜,这样的女主角,只能活在电影里。现实中的姑娘如果真的这样操作,恐怕最后都是尴尬收场。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一个渣男,玩弄着北京学生妹的感情,又享受着台湾未婚妻对父亲的免费看护,还很义正言辞地讲:“我都是有苦衷的。”是多情也是无情。
一个女主持人,事业上风生水起,偏偏渣男一句话就能放弃所有逻辑和思考;却又一直享受着身边痴情人的照料,最终让痴情人做了自己的接盘侠。是悲哀也是残忍。
如果把这部影片当做一部“如何鉴定渣男骚操作”的教学指导来看的话,《大约在冬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要表扬闺蜜瑶瑶(张瑶 饰)给大家献上了诸多搞笑金句,比如当渣男再次抛弃安然时说的那句:“你就当他死球了。”
没错,爱上渣男怎么办,你就当他死球了。
齐啸头也不回地走了,尽管安然说:“如果你走了,我们这辈子就不要再见面了。”齐啸不爱安然吗?他爱的。他曾想,齐秦演唱会上那个激动不已的姑娘如果爱上一个人该是有多么热烈,但他从没想过那份热烈属于自己。离开是齐啸自己的选择,瘫痪中风的父亲,在狱中闹事的哥哥是他逃不开的责任,他不想安然跟他一起背负这份沉重的负担。安然是那么想要留在北京,她的梦想是要让全北京响亮地喊出自己的名字,齐啸不能自私地剥夺她的梦想。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是他们在爱情成长之路上的第一堂课。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我爱你,你爱我,我们就可以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不是吗?当你仔细想过以后,你会发现,爱其实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就是一个氧气瓶,有了它,我们呼吸得更顺畅,没有它,我们也不会窒息,爱情对人们而言是一种奢侈品。叶雨辰19岁就跟齐啸在一起了,齐啸独自一人到北京发展摄影事业,而她一个人留在台北当模特并照顾齐啸的父亲。他们很久才能见面一次,长时间的异地恋让叶雨辰逼迫齐啸放弃北京的摄影事业回到台北,而叶雨辰却不想放弃台北的模特事业。他们不相爱吗?他们相爱的,只是现实的生活和残酷的理想摆在眼前时,他们心里都有了清楚的答案。
当然,有些选择是我们主动做出的,而有些选择是被动做出的,比如齐啸放弃安然回到台北照顾父亲。齐啸想放弃安然吗?他不想的,但是家庭的重担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宁愿自己一个人受苦。就算安然告诉他她不在乎,他也狠不下心将安然拖入沉重的负担之中,她是不在乎,可是他在乎。
我曾经听过一个很美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故事。男孩子是农村出身,他聪明机灵,深得老师的喜欢。女孩子是老师的女儿,在平淡的交往中,女孩子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优秀的男孩子。男孩子对女孩子是动心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向女孩子袒露心声。大学毕业之后,男孩子想要获得城市户口,留在城市之中,也留在他心爱的女孩子身边。他心想,只要他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落实了城市户口,他就跟女孩子表白。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男孩子还是没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学校优秀的成绩并不是用人单位考察的唯一标准,家庭背景和社会阅历也是他们考察的必要内容。但是男孩子始终没有放弃,他为获得稳定的工作持续努力着。第二年春天,男孩子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只要度过试用期,成为正式职工,他就能落实工作和户口了。可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母亲生病住院了,他只能放弃现在在城市里拥有的一切回到农村照顾生病的母亲。当女孩子知道真相之后,坚持要跟男孩子一起回到农村。男孩子拒绝了,照顾母亲是他的责任,不是她的义务。男孩子做得很坚决,家里人为他寻了一个条件合适的女孩子,他以很快的速度结婚了,斩断了女孩子所有的念想。故事是男孩子告诉我的,我问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我记得他笑得很坦然,只是说:“我从来没有后悔当初那么做,我知道我给不了她想要的未来,她有她的人生,而我有我的人生。当三十年前我们的人生出现分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的人生再无交集。如今,她过得很好,我过得也很好。”
他不后悔,但是他肯定会留下遗憾。如果没有遗憾,为什么齐啸会在回到台北之后看安然的录播节目?如果没有遗憾,为什么齐啸会拿着节目单出现在安然的活动现场?如果没有遗憾,为什么齐啸会长时间一个人坐在他们曾经一起待过的长椅?如果没有遗憾,男孩子又为什么会关注女孩子的生活动态?有时候,我们关注并不是想要重新开始,而是希望当初的牺牲有所回报,心里执着地认为当初的决定是值得的,并且成就了彼此。
于教授去世的时候,女儿瑶瑶质问安然:“为什么爷爷去世了,你都不会哭?也对,爸爸去世的时候,你也没有哭。”没有哭,不代表不难过;没有哭,不代表舍不得。当初齐啸离开安然的时候,她没有哭。她只是背过身去勇敢地向前走,忍住的眼泪。后来于枫癌症去世的时候,她也没有哭。她只是挺起脊背承担了照顾女儿的责任。在别人眼中,安然是一个冷血狠心的人,其实她比谁都热烈,但她没有跟瑶瑶解释这些。她其实想告诉女儿:“我们可以选择生离,但是不能选择死别。当你经历过生离之后,死别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有些人可以很天真,可以很幼稚,可以执着地追求,但他们也可以很现实,可以很成熟,可以勇敢地放弃。人的一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和自己为伴,还要和他人同行。
“有些电影刷三百次都意犹未尽,有些电影看了开头就够了”,说的就是《大约是冬季》这部电影吧。
马思纯、霍建华主演,拉上齐秦的歌卖一波情怀,仿佛剧情情操大乱炖,还有不明白这种爱而不得的狗血剧情怎么还会上演。十年前剧本也没这么土的。
几位主演年龄有些偏大,不适合演此类小年轻大学生剧情了,建议换点青年演员演。霍建华表演简直灾难,文淇再有灵气也不能这么折腾,马思纯要脸有脸要演技有演技,毕竟是金马影后,有点追求吧接点好片吧。总体而言给电影打2星,其中一星给马思纯的青春伤痛文学女主脸和演技,另一颗给文淇妹妹。
又是一部回忆杀!齐秦的这首金曲只是引子,安然和齐啸的感情才是内核,导演很好地将歌词的表意融进了电影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着重展现了男女主的纠缠不舍和爱与放弃,从个体人物之中更能看到时间所带来的印记。唱歌的人老了,但歌声未老。此外,电影之所以感动还在于离生活太近,有着一个时代人的坚守和无奈,这也是当下年轻人所不曾经历和缺失的,那种手写信的美好,笔墨纸张带来的触感。非电子设备所能替代从90年代到21世纪,30年间的情感震荡虽不是荡气回肠,却足够感人。电影选择在初冬上映,或许时间刚刚合适,因为爱而遗憾,才是一生最酸楚、最刻骨铭心的回忆。
投资方超坑,演员都被牵着赶工的感觉,还好业务能力都在线(文淇努力抑制天赋中),故事没散。作为爆笑喜剧完全合格,金句百出,上帝视角看情场百态超爽der。“不能想见就见”“可以留下来”太卑微了。摄影指导似乎把自己代入到男孩他妈的角色了,夹带私货太多,一到宝岛后花园就给大全景…
不知道在各路“电影人”的合力摧毁下,是不是每首曾牵动情怀的华语情歌背后都只能呈现比拼三观崩裂的故事,也不清楚本片是否圆了对小言有种非一般执念的马思纯的白日梦,真的太-傻-了。不过珍惜每次都能看张瑶演电影的机会,以及文淇林柏宏的部分还挺好的。
抗过所有尴尬 撑过所有鸡皮疙瘩 亮点还是有 就是太尬了
对照着看马思纯站在椅子上甩围巾和文淇站在椅子上甩围巾,就能知道什么叫傻大姐什么叫真少女;对照着看周冬雨的哭戏和马思纯的哭戏,就能知道谁是真·金马影后谁只是青春疼痛小说封面女孩。要表现女主角的天真我懂,但也不用让马思纯仰着一张傻脸流着泪问“只要我爱你,只要你爱我,我们有什么不能一起面对”这种大白话吧……霍建华也是很神,华语影视圈除了他谁还能做到既英俊又油腻、既温柔又猥琐、既深情又虚伪、又帅气又恶心啊!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两岸一家亲还是有难度的- -以及后排观众怎么回事,前排马思纯莫名鸡血站上椅子,居然半天都不把她一巴掌拍下来,还有时间让霍建华用相机把她拍下来??文淇妹妹走过的798林冠门口!我也走过!- -
怎么可以这么差呢。马思纯延续福子的表演方法演一个高知女性,霍建华以偶像剧的方式演一个懦弱渣男,侯佩岑美就好了只要她出现就开始失控,魏大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内心没东西只是照着剧本演。可怜马思纯和文淇的哭戏。中间肉麻台词无数,引起观众不下四次笑场。结构其实是好的但是节奏无比跳跃,安然的恋爱脑人设让人喷饭,9012年了啊还在琼瑶剧里不能自拔吗。这么优秀的班底,整这出闹哪样。
片子是真的不错,不是小言,更多的是怀旧,还有就是关于人生和爱情关系,颇有留白。
60/100 像这样关于“错过”的爱情史诗不是有真挚热忱到骨子里的故事(比如廊桥遗梦),要不就是和时代洪流搅和在一起(比如甜蜜蜜)才好看。本片在各方面都差了一些,而且年轻的齐秦两次出现真的挺惊悚的。我觉得如果把马思纯的角色换成一个男性,口碑应该能上个台阶。
青春疼痛文学,剧情很套路,狗血堆积。不过尬到我的是霍建华的台词,像在念书,每一句话的节奏都一样
所以今天上映了我可以给差评了。太可怕了这电影。不知所云啊。好好的班底为什么就是拍不好。文淇妹妹演过血观音再来演这种片子不会觉得自己像弱智吗?马思纯这姑娘是挺好的,可她和侯佩岑我选侯佩岑啊!但侯佩岑你又是怎么做到不憋笑说出那天天那么冷雪那么大我一点也不想去所以她就夺走了属于我的位置的?这是什么可笑的理由?演完之后饶雪漫老师竟然问我们有没有看哭?看哭?你没听见全场不时迸发的笑声吗?老师您也老大不小了咱能不能走走现实主义路线?老是飘着这写的都是些啥啊。一星给女主闺蜜孙瑶瑶,东北话搞笑的你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唯一的慰藉。
想看马思纯的新电影
演唱会还原和道具布置看得出特别花了心思 剧情上把该有的狗血内容统统都收录个遍 这首歌确实太好用了;相对还是更喜欢第二代年轻人那组
两个多小时的矫情戏 只想到 唯有追星女孩的爱最真 唯有爱豆带给青春的记忆最美
为什么我们还在拍这种狗血矫情莫名其妙毫无逻辑没有一个正常人的狗屎三角恋啊?为什么你们还要给这样的项目投资啊??为什么啊???最后,马思纯和霍建华真的都只能演没表情的戏,稍有表情就尬出天际啊……
“有时候真觉得演员不爱读书是个文盲,都比演员热爱阅读并背诵饶雪漫什么的更让人安心。”
不说演技,单说剧情,一对禽兽男女,一个够渣,一个够贱,这还不算完,各自有各自的接盘侠,这还不算完,还要把接盘侠踹开,最后来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受不了。对于演员我只想说,马思纯的职场装实在瞎人眼,还是大学时代的感觉带劲儿
以齐秦91年演唱会为背景的爱情故事,首映礼齐秦也来了,他亲自帮忙站台的这部电影里还调侃了一下他和王祖贤的恋情…这是一个中年回望青春的故事,用今天的话讲几个主角都挺渣,但兜兜转转,这不就是真实的狗血人生么。有时爱情突如其来,等你想不顾一切紧紧抓住它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毅然决然离开了你,来去都很莫名。喜欢奋斗着的安然,心疼好男孩于枫。我也算看饶雪漫小说长大的,转型电影幕后的饶雪漫仍然在持续输出少女心,二十年如一日啊。
饶雪漫的玩意,马思纯的演技…………中国电影真是迷惑行为大赏
对照着看马思纯站在椅子上甩围巾和文淇站在椅子上甩围巾,就能知道什么叫傻大姐什么叫真少女;对照着看周冬雨的哭戏和马思纯的哭戏,就能知道谁是真·金马影后谁只是青春疼痛小说封面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