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伏天里,一部描绘中年男人失意生活的荒诞轻喜剧《张卫国的夏天》来袭。虽然湖南卫视把它放在了夜晚10点的次黄金档,但该剧一开播,依然拿到了卫视电视剧收视率第3的好成绩。
一部名字平常、剧情桥段看起来也比较老套的电视剧,为何播出量和关注度都超出预期?
原因有三。
该剧是双男主设定,两男主分别由黄磊和刘奕君饰演。这两位男演员,都属于观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实力派男演员,由他们来出演男主角,自然会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期待。
该剧的两位女主角,则由中年实力派女演员,也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两位演员,梅婷和海清来担任。
海清之前多次在剧中和老师黄磊扮演夫妻,但在该剧中,海清变身黄磊的“大嫂”,饰演刘奕君的妻子顾佳怡。
而梅婷则饰演黄磊的师姐,也是他多年暗恋的“白月光”,两人将在剧中上演一段“师姐弟中年恋”。
黄磊在该剧中,一改近些年在都市剧中固有的家庭好男人好爸爸形象,而是以平头、短裤、拖鞋、躺平的老北京胡同男形象出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点新鲜的感觉。
黄磊在该剧中的演技,一如既往地真实自然接地气。熟悉和喜欢黄磊的观众,看到他会觉得格外亲切。
但就黄磊在该剧中的角色而言,不能不说存在两大遗憾:一是黄磊的外在打扮和形象虽然变了,但是他的神态动作,甚至是他个人独有的那些细小特色,一点都没有改变。
比如说有点结巴,还是那么碎嘴子,甚至是一皱眉一弯腰哈哈一笑,都让人觉得他还是黄磊本磊,而不是剧中角色张卫国。
最近这些年,黄磊的演技好像固定在了一个模式上。而且和他在综艺节目里的表现几乎一样。让人分不清黄磊到底是在演戏,还是在参加综艺节目。给人一种黄磊现在演谁都像在演他自己的感觉。
看看黄磊在《小别离》、《小欢喜》和《小敏家》中的表演,再看看在这部新剧中饰演的张卫国,虽然不能说演技完全没有变化,但真的是少有突破。
对于黄磊这位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教表演的大学老师来说,他近些年在演技的锤炼和突破上,实在算是有些“摆烂”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遗憾归遗憾,对于黄磊,还是莫名的喜爱。就算是他演自己,还是乐意看。没办法。这或许就是黄磊有恃无恐不求变的理由之一?
哈哈,我知道我有观众缘(黄磊老师内心独白)。
第二个遗憾:剧中角色张卫国是一个在北京胡同里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但是黄磊,无论是从他的语言还是动作神态里,都没有一丝京腔京韵的味道,只感觉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中年男人。
同样是在外地出生和长大的男演员,我感觉朱雨辰的“京味京腔”可比黄磊足多了。前些日子热播的《欢迎光临》中,朱雨辰饰演的北京爷们儿王牛郎,广受好评和喜爱。
不过若是由朱雨辰来演张卫国的话,年龄稍微小了一些。
我觉得,既然角色张卫国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中年男人,该角色导演应该找一位北京本土或者不是本土长大但融入较好的演员来饰演,会更符合角色的气质和定位。
对比黄磊驾轻就熟、过于随意的表演来说,另一位男主刘奕君的表现则令我觉得惊喜。
刘奕君真是个宝藏中年男演员。无论诠释什么类型的角色,都能演啥像啥,让人很快代入。
在最近播出的剧中,刘奕君在《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中,化身一位气场强大、医术高超的心外科主任顾英雄,一出场,不怒自威,内敛沉稳,立刻就把秦岚饰演的唐医生的气势和光环压下去了。
在农村扶贫剧《大山的女儿》中,刘奕君又变身为一名广西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说着满嘴的广西方言,一举一动都是老农民的做派和风范。
在这部《张卫国的夏天》中,刘奕君饰演一位表面风光,实则生活一地鸡毛、狼狈不堪的过气主持人林宏年。
林宏年和张卫国正相反,张卫国随遇而安,安于现状,而林宏年一直在用力生活,努力平衡家庭关系,但是,妻子瞧不上他,养女也和他不亲,只有岳母喜欢他依赖他,但也是他努力讨好与迎合的结果。
正因为林宏年活得特别认真用力,但生活却好似对他特别苛刻,因此,才格外令人心酸。
刘奕君生了一张演正剧的脸,看他一脸严肃,但行动和造成的结果又特别搞笑,由此产生的反差萌,既令人觉得好笑,又让人替他难过。
比起黄磊的生活化表演,刘奕君的严肃派搞笑,反而更契合该剧荒诞的特性,也就更能打动人心。
至于女主角海清,我个人感觉她跟她老师黄磊一样,语言神态动作都差不多定型了,演来演去给人的感觉都类似,没什么惊喜。但也不至于让人不喜欢。就是无功无过的感觉吧。
目前梅婷在剧中还没有出场,暂时不做评价。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四个桥段。
第一个是张卫国去参加师兄弟组织的聚会。骑个破自行车的他,被保安拦下,差点停不了车,进不了酒店。酒宴上,多年来一直未改行,在落魄的京剧团管着修道具的张卫国,被师兄弟们集体忽视和嘲笑,而做了主持人有点名气的大师兄林宏年,却受到了师兄弟们的热情接待。两相对比,特别现实,令人感慨。
第二个事是张卫国找师兄弟们借钱。
张卫国先是得知自家四合院竟是父亲租来的,而小房东从国外回来催涨房租了,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想靠祖传古董瓷马大赚一笔的张卫国,又被古董鉴定骗子骗走了所有的积蓄,这其中甚至包括岳父暂存在他这儿的五十万。
一开始张卫国去找师兄弟们时,他们在他面前百般显摆自己有钱能干,但一听说卫国要借钱,立马各种借口都出来了,没一个人肯借给他。
第三个事是张卫国带着父亲的骨灰去南京,本想买墓地安葬父亲,但一听说墓地的价格,立马打了退堂鼓。最后决定给父亲举行海葬。
这本来是卖墓地的荀经理讽刺张卫国的一句话,结果卫国还当真了。果真要为他父亲举行海葬。
这时,就发生了一件特别搞笑的事。张卫国一边念叨一边往海里撒骨灰的时候,因为风大,骨灰都飘到了一个女人的脸上,把那个女人弄成了大白脸。而恰巧这个女人,正是他大师兄的妻子顾佳怡。
看着顾佳怡一直追着张卫国跑,问他撒的是什么东西时,谁能忍住不笑出声来。但你仔细一琢磨这事,又替张卫国和故去的老爷子感到悲哀。
第四个事是林宏年第一次直播带货,只有200个粉丝,被公司的新晋网红王骏嘲笑为“废物”。一群女粉丝们怀抱鲜花找他签名,他正得意自己还是有不少忠实粉丝时,女粉丝们看到了王骏,立即扔下他,飞速跑向王骏要签名献鲜花。
其实这些桥段都是比较老套常见的梗了。但经过黄磊和刘奕君这两位演员以搞笑的方式演绎出来,还是能让观众产生不少共鸣和感慨。
只因为这样的桥段虽然俗套,但在生活中却时时刻刻上演着。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此话果真不假。外人看是喜剧,在自己,则是悲剧。
北京胡同,四合院,老树下摇曳的细藤椅,树上挂的葫芦,桌上摆的炸酱面,鸟笼子,京剧名段,“师兄弟”这样遥远的称呼,甚至是开头带有京味的主题曲《都挺好的》,这一切,我都喜欢。
更令人喜欢的是,林宏年和张卫国这对“大冤种”兄弟。
“大冤种”兄弟在中年重逢,虽然生活处处不如意,但他们没有选择摆烂,而是积极寻求破局之策,期待人生再攀高峰。
由此产生的搞笑碰撞与尴尬故事,令人期待。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该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只是该剧的两位青年演员我觉得找得不好。与该剧的风格很是不搭。
男孩子张安安不像家常男孩,更不像是学生,顶着一张粉雕玉琢的大白脸,倒像是位天天精细化妆的小网红明星。女孩子顾林也丝毫没有学生的模样,过于成熟,给人妖里妖气和老于世故的感觉。
幸亏他俩不是主角,否则我真会弃剧了。
(文/第一滴露珠)
1990年,19岁的黄磊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且出演了陈凯歌导演的《边走边唱》,可以说是带着光环开始大学生涯的。那一年,20岁的刘奕君已经念到大四,是黄磊的“师哥”,却大概连个正经电影里的龙套都还没跑过。
1991年,刘奕君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没戏拍,干后勤,给全厂人抄工资条,一抄就是五年。这五年里,黄磊在北电完成了本科课程,还考上了研究生。
1996年,黄磊凭借和“哥哥”张国荣合作的电影《夜半歌声》,获第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这一年,也刚刚拿了奖的刘奕君回到北京,成了“北漂”。因为没戏拍,他为宁波电视台编导了8集电视短剧《漫记人间》,获得了全国星光杯二等奖。但好像没大用,他还是没什么戏拍。
之后的很多年里,黄磊一直在拍戏,演的都是主角,想演什么演什么,只有他挑戏,轮不到戏挑他。他还唱歌、出专辑,还演话剧、搞戏剧节,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了。现在觉得黄磊没演技的年轻人,可以去看看《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似水年华》,当年的“鲜肉”黄磊拥有演艺界独一无二的书卷气、文人气,至今找不出第二个具备这种气质的演员。
同样“鲜肉”的刘奕君也一直在拍戏,也演过主角,但大部分是配角,甚至是连配角都算不上的小角色。他不挑戏,不挑角色,不是没要求,是根本不敢挑,能有戏拍就不错了。他曾经很长时间接不到戏,就一个人去爬香山,爬到山顶,坐下来削个苹果吃,然后再下山。他颜值不差、气质不差、演技不差,大概只是差了点运气吧。
一个是年少成名,天之骄子,在演艺事业上几乎没有遭遇过挫折;一个是乏人问津,郁郁不得志,拍了这部没下部。
后来,黄磊摆烂了。《似水年华》之后,他结婚生女,不仅告别了青春,还告别了身材。他大概从来没有过身材焦虑,胖了没关系,油了没关系,并不耽误他搞事业。他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如今中年大叔的外形去选择适合自己、演起来毫不费力的角色。以他在娱乐圈的地位,早就不用靠外形去赢得角色了。
刘奕君呢?坚持锻炼、控制饮食、保持身材,因为只有状态足够好,才能在神仙打架的演技派叔圈杀出一条血路,才能一直有戏拍。在《大山的女儿》里,有一段戏是他抱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走很长一段路,公主抱过独木桥、走土路、爬小山坡,导演不喊停,他就不能停,到最后差点坚持不住。事后他说:演员真的要有个好身体。如果换成黄磊,他肯拍这样的戏吗?他可能会教育导演一通然后把本子给改了。
《向往的生活》里,黄磊说他“师哥”刘奕君是反派专业户,而他自己几乎没有演过反派。是啊,一上来就演大男主的人,怎么会去演配角反派?不止是因为角色不正面,更重要是演着累。
刘奕君真实生活中是个很温和的人,他曾说过演反派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不得不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角色,才能和角色融为一体。他也想演正派,但男主轮不到他,配角戏不出彩,只有反派,至少还能过过戏瘾吧。
最近路透说刘奕君和周迅搭戏,演上了一番男主,可那好像是个职场性侵犯?这种角色又有哪个一线男星愿意接呢?刘奕君曾说过:别人不愿意演的,他愿意演;别人不敢演的,他敢演。其实,不过是没人看上的角色,剩给了他,而他还要把这个好不容易到手的角色演出彩,才会继续有戏拍。
有人说,《张卫国的夏天》里,刘奕君演了林宏年,黄磊演了黄磊。的确是这样,张卫国就像为黄磊量身打造的,亦如《似水年华》是他自己为自己圆的一个梦。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为刘奕君打造的。他为什么是剧抛脸?因为他只能竭尽全力地去贴合人物,贴合不同的人物,展现全面的演技,才可能接到更多、更好的戏。
黄磊当然是有演技的,只是他近年的大部分戏根本用不到演技。他在戏里的状态非常松弛,一如他身上的肉肉。然而,一旦剧情需要他发挥,比如《张卫国的夏天》中的哭戏,还是可以看出黄老师还是黄老师。
刘奕君的演技在生活剧中属于过剩,他琢磨过每一场戏,甚至准备好了每一个微表情。没办法,他以前的戏份大多都很少,只能紧紧抓住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去展现自己的能力。所以,生活剧里的刘奕君有时候显得不够松弛、不够生活化、不够接地气,因为他始终憋着一股劲儿,他不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2022年,此前少有交集的刘奕君和黄磊成了戏里戏外亲亲蜜蜜的师兄弟。根据黄磊的朋友圈,大概,刘奕君终于是要成了吧。他曾说“大器晚成”不在于“晚”、而在于“成”。无论晚到什么时候,能成便是莫大的肯定,便是大半生的努力没有白付。有那么多人,晚到白发苍苍,却仍一事无成。他们未必是才华不够、努力不够,很可能就只是运势不够。
娱乐圈“大红靠命”,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机缘、命数。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没有人希望大器晚成,但既然晚了,那就继续努力拼一拼吧。
很难想象,如果把黄磊置于刘奕君的人生中,他是否也能坚持下去,坚持在没戏拍的日子里爬山、锻炼、削一个苹果给自己吃;在看到昔日同学一个个风生水起的时候转过身去、埋头为自己的小角色补全人物小传。
当然,也很难想象,如果刘奕君像黄磊一样年少成名,是否还会几十年如一日地严格自律,还是会成为另一个“刘小厨”,任由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胖子。
ps:这么多年了,我依然很难接受现在的黄磊,中国最文艺的男演员活成了一个胖墩墩的厨子。我曾经那么爱他呀,痛心疾首呀~~~直到我终于找出了一个为他辩解的理由:他属猪。(没有歧视猪宝宝的意思,只是身边属猪的朋友确实大多比较喜欢美食,而且活得很开心)
很难得看到这么温情现实主义的剧。看的内心既感动又温暖。
看大家都在说黄磊把张卫国演成了黄磊本人,但是至少我在剧本故事里,我觉得他演的是很符合角色的,一个中年蹉跎,亲情,爱情,友情都遇到危机的男人,失业又被骗,而这个人物最出彩的就是那份踏实感,他自己也说过不想要多好的生活,只是想守着那一方四合院过日子而已,黄磊演出了中年人的那种无力感,接地气,这个人物我个人很喜欢。
而对于略显精明算计的林宏年,刘奕君老师把这个人物演出了可爱搞笑的感觉,让人讨厌不起来,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人物逻辑就是,这个人从小是一个孤儿,没有人为他遮风挡雨,没有人永远会站在他身后,所以我也能理解他为什么年轻时会因为嫉妒而做出害国国的事,他后来一直因为这件事后悔,折磨自己,也能说明他这个人本性不坏,他内心始终有一份温情在。
整部剧最让我温暖的地方,就是两个中年落魄的男人,在一起喝酒,说我们要挣钱,在配合毛不易“平凡的雕琢”,让人非常感动。
这是一部非常温暖的治愈系的作品,至少我还没有看过类似的题材,而黄磊和刘奕君也演出了人物,我应该会刷很多遍。
看的出来,《张卫国的夏天》是一部有野心的剧。
但很可惜,最终还是把“荒诞”拍成了“荒唐”。
对“煽情”刻意的消解(有剧透!!!)
以“撒骨灰”这场戏为例:此时的张卫国,父亲离世,经济危机,带着骨灰来到南京,却发现手头的钱连一块墓地都买不起,万念俱灰的他来到长江边,准备把父亲江葬。
此时的张卫国,必定是在人生的低谷,按照一般的套路来说,接下来很可能会来一段煽情。
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紧接着,张卫国立马把骨灰撒到了海清的脸上。
春风不解风情~ 吹动手里的灰 ……
说实话,这样的处理在我这里是加分的。拒绝煽情,在最悲伤的时候插入意外,有时候反而是生活的本色。生活,不就是这样荒诞吗?
真正的无奈不是面对困境,嚎啕大哭;
而是你根本没有大哭的资格。
用力过猛,荒诞变荒唐
很可惜,这部剧更多的时候,主创人员为了消解悲伤的情绪,用力过猛,让荒诞变成了荒唐。
《贫嘴张大民》当中,大大咧咧的老二张大雨被男人欺骗、堕胎、绝望,这么多的负能量堆积在一起之后,大雨深夜离家出走。但是接下来,最荒诞的事情来了,大雨来到快餐店,一个人买了十几个圣代,吃了个痛快。
当你以为这件事会就这么消解过去的时候,大雨回到家,躺在床上。
所有情绪到达顶点,终于嚎啕大哭,观众看得也畅快淋漓。
到“大雨嚎啕大哭”这里,这场戏才算真正的告一段落。
但是《张卫国的夏天》,很多时候就是少了一步,少了一个“结果”。
父亲的骨灰掉进长江,“骨灰撒到海清脸上”这算一个情绪消解,理论上来说,后面应该接一场情绪爆发的“结果”的戏。其实剧中也是设计了的,就是和刘奕君吃烧烤的戏。
但是黄磊老师是怎么演的呢,满脸委屈,挤眉弄眼,时不时还往嘴里送点花生米。
这里很大问题在导演身上,低估了这场戏的作用,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小动作,这时候的黄磊,是需要尽情展现他的悲伤、后悔、无助。
亲爸的骨灰被自己搞丢了,如果没有一场痛快淋漓的自责,一定是不完整的。
先到这儿吧
这个夏天看了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演员阵容主要有黄磊,刘奕君,海清和梅婷,OST阵容也有毛不易,可以说每个人都在我的心巴上舞动着,因此从这部戏开拍之初我就充满了期待!因为三年前的夏天,也正是他们主演的《小欢喜》让我拥有了美好的夏天。同时,刘奕君老师和梅婷老师的许多作品也让我印象深刻。
像这样类似12集的短剧,我觉得是非常适合我自己去看的,因为平时比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追剧,那些动辄四五十集的电视剧真的我很容易让我弃剧。也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我觉得现在大众都非常浮躁,自疫情之后一切都变得非常艰难,影视行业的发展态势也不如从前,这两年有许多想看的文艺作品最终都没有播出,也没有太多爆火的作品。因此,在这个夏天,可以遇见喜欢的影视作品,是我的福气,也是影视作品诞生出来最大的意义。
这部剧主要是围绕张卫国和林宏年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的,其中也穿插了两个家庭之间的故事,密集的笑点,煽动人心,值得落泪的情节,故事之间前后呼应的细节,张弛有度的节奏。虽然很多情节的设计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很荒唐,但是可能戏剧的抓马和生活的变化莫测就包含在了其中吧。就像在张卫国和林宏年重逢之后,张卫国因为买不起墓地,就将父亲的骨灰撒入了江边,而此时也遇到了正在江边的顾佳怡(海清饰演),将骨灰撒在了她的脸上,从而继续展开了故事的叙述。在这种父亲过世的悲痛时刻,编剧本可以将剧情写到让观众潸然泪下,将情绪烘托到极致,但实则不然,骨灰因为风吹突然撒到了顾佳怡的脸上,从而使得观众哄堂大笑,也为后面的新闻播报和致歉,以及全部的故事做好了铺垫。我想,生活永远都是变化莫测的,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许最艰难的时刻,可能觉得自己要撑不下去了,但也许命运之手突然就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时来运转了!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生活,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笑容。
密集的笑点其实还有很多,例如张卫国和林宏年出去吃饭的时候,有位服务员来服务他们俩点菜,但是林宏年看见拿着拿着小本子走过来的服务员却误以为她是自己的粉丝,因此还给人家签名,可是服务员其实根本不认识她,最后林只能偷偷将签名丢进炉子里。
《张卫国的夏天》就是这样一部剧,也许许多观众认为他有许多的槽点,但我想生活就是这样,弯弯曲曲,起起伏伏,欢笑与泪水共存。剧中的每一个角色,人到中年依旧对生活满怀热情,林宏年重新去北京创业,张卫国开面馆,顾佳怡陪女儿北上学画画,在北京重新找工作,安定下整个家,生活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人生无论到多少岁,我们都永远年轻,永远不服输更不服老!在每一个日子里,笑口常开,笑对生活,品尝人生百味。
ps:我的一点碎碎念。这部剧真的是部好剧,虽然一些剧情让整部剧的质量降低了,但是不妨碍我在这里面获得了快乐,我觉得能够让人快乐的影视作品就是好作品。然后黄磊老师似乎也真的有点演啥都是一个样子的吧,年轻的时候挺帅的,现在也是真的摆烂没有保养了。最后就是芒果台季风剧场的排播方式真的不太行,一部12集的电视剧可以播一个半月,真的很消耗观众的热情,也很打击作品的热度,但是我们观众也不是平台,芒果台要扶持芒果TV,我们观众也只能跟着平台更新去看电视剧。
看完更新的剧集,心里只有一个字,堵。
本来以为看这剧名,又有这么多演技派演员,想来会围绕着张卫国展开。
没想到,开局的确是围着张卫国展开,但是迎来的不是中年人的春天,而是夏天。
夏天是什么,就如现在的天气一般,酷暑炎热。站在太阳底下,水泥路上,等着炙烤。
所以,看完几集后的感受,就跟人站在太阳底下的一样的感觉。
剧里也是有搞笑的成份,比如江边撒骨灰,结果撒到顾佳怡脸上。
两人的闹剧让林宏年想到了直播道歉,可惜被林宏年的女儿顾林,发现了张卫国和林宏年的关系。
顾佳怡很生气,觉得这都是林宏年搞的鬼。
看到她像个泼妇一样,要求林宏年给她一个说法,之后又又直播现场离开,导致林宏年被劝辞职。
心里就只有觉得难受,就如我的题目说的一样,林宏年和张卫国这对难兄难弟,还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看得很压抑。
张卫国把屋子里的瓷马拿去做鉴定,对方说这要是能拿去拍卖,起码能值得个2亿。但张卫国说需要回家问下自己的老爷子再做决定,结果老爷子突然嗝屁了。
把这瓷马摔了,还说了你奶奶不是奶奶,而是你爷爷,你爷爷曾是个太监后,直接撒手人寰。
目前没有说到老爷子这段话,与后面的剧情有何联系。如果有联系,或许张卫国还可能来个逆转。
就像《欢迎光临》里的王哥一样,把老北京胡同的房子给卖了,拿了80万,选择跟着老婆到国外去工作。
如果没有联系,这句话说与不说又有何意义?
难道就是为了告诉张卫国,他是个没根的人?故意让张卫国和林宏年这难兄难弟凑到一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算成功了吧。
老爷子把瓷马摔了,张卫国还粘起来,拿去给董老板鉴定。
当对方提出要100万保证金时,立马就想到了这一定是个骗子。
而作为一部2022年的剧,又是一个在北京长大,按理说也经常听到过类似的诈骗手段。
但奇怪的是,张卫国就像一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憨憨,直接信了。
自己卡上有20万,还想办法借了50万。但在老爷子的墓地时,只愿意选择出8000块。
最后更奇葩的是,直接选择江葬,连钱也省了。
看到这里,真心觉得荒诞。看过外国影片的,知道这里的桥断是模仿别人的。但中国人以死为大,既然讲究落叶归根。
张卫国也回到了南京,找个便宜些的墓地,总还是能解决问题的吧?
而且这里的时间线也特别有意思,老爷子出殡后,本该第一时间去解决身后事。
张卫国却是在去了董老板那,才在林宏年的推荐下,去约见了墓地的销售人员。
所以,他没钱了,预算也只能在1万以内。
看到这里只觉得讽刺吧,就算要江葬,也不该出现剧情上吹到别人脸上这样的剧情。
或许看的时候觉得蛮搞笑,我也不得不承认,看到这里是我也笑了。但笑过后,无比的难受。
顾佳怡和林宏年是夫妻,顾林是他们的女儿,却不是两人亲生的。不知道是不是顾佳怡不能生,还是不愿意生。
从顾佳怡和林宏年的对话,猜测顾林是领养的。林宏年虽然觉得顾佳怡不肯给生孩子,觉得她不好。但也没有因此对顾林不好。
顾林想学画画,顾佳怡没和自己的母亲说,是因为她知道对方强势,一直想要人按她安排的路子走。
自己不愿意女儿再跟自己当初一样,所以,她故意不让母亲知道,也不告诉林宏年知道。
这都没毛病。
但去了北京,让温志远来接自己。顾林看出来,对方对顾佳怡有意思。为了撮合这两人,故意留在房间里。
林宏年过来找她,她见了人,二话不说就跑。张安安来找她,她说不想让对方叫她顾林,要叫她女王,还主动加对方微信。
看到这,对顾林挺无语的。
要是林宏年对她不好,她甩脸色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自己父母还没离婚,她就暗戳戳地想搞事情。
话说,就算父母离婚,对她来说没有影响,这也不是如此对待父亲的原因?
另外,顾佳怡要是觉得自己和林宏年过不下去,早早提出离婚不更好。何必要在顾林面前,也跟没长大的孩子一样。
就感觉挺拎不清的。
剧里觉得拎得清的就数张安安吧,张卫国要他帮忙找出顾林学校的地址。他先叫了外卖,等对方送到酒店楼下时,再给钱给外卖小哥,穿着对方的衣服,假装外卖小哥。
假装说送外卖打不通电话,让酒吧前台通过房间内线电话叫人下来。
见到顾林,开门见山直接说了自己过来的目的。
如果顾林的表现能更好些,这段就很有意思。
两只小的,互相安慰劝解,解开顾林对林宏年的态度。两人像兄妹样,互相鼓励,这比犯花痴好多了。
哎,黄磊真的,演戏太油了,一点不走心,全流于表面。烤串那段,这种情节还要往喜剧整。这种怎么做北影老师,一代害一代。所有角色都是那个男人帮里装傻的结巴
少上点综艺吧,还有我真挚的推荐黄磊以后你想演这种接地气的角色,看看张嘉译的装台是如何刻画小人物的,多么鲜活多么自然,你这属于编剧的臆想,以为自己接地气了,其实还是端着,很刻意,买早餐那一段长镜头就很刻意的描绘这个角色很普通的感觉,可是普通就应该是不经意,而不是去描绘,很不入戏,不够紧凑不够接地气也不够喜剧也不够抓马,四不像,我很怀疑这部剧编剧就是黄磊,刘奕君这个角色多少借鉴了何炅的感受
这六点多的分有点虚低,貌似现在大家对经常上综艺的艺人常有偏见,其实吧,这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有些人确实是主业业务能力不行,上综艺可能是唯一出路,但有些人明明就是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能多线发展,上综艺赚个快钱还能娱乐大众,有什么错呢?!个人觉得黄磊明显属于后者,虽然这几年演的戏确实好像一直在他这个年龄的舒适圈里,但这是什么大问题吗?他舒适了难道就让观众不舒适了吗?!说他这部戏里一成不变、油腻什么的,但角色人设可不就是这样啊?最后两集角色情感变化,演绎的明明很自然到位,尬批大可不必吧。不像动辄六七十集的水剧,这部12个小时完完整整讲一个夏天的故事,有起伏有火花,有笑声有思考,个人觉得已经挺满意了。除了顾林那个角色人设本身就不好,演员形象和演技又都极拉夸,其他所有主角配角都很靠谱了,而且适合全家观看。
过于随意 黄磊还是黄磊而不是张卫国
挤眉弄眼 嘴碎 偶尔结巴
刘奕君演了林宏年,但黄磊又演了黄磊。
好好的演员千万别去泡在综艺里,根本不入戏😴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经典,后来张嘉译的《装台》品质也很好。这部剧和前两部有些共通和相似之处,充满京味儿和生活气息。导演是个有才华的85年东北人,还挺有意思。但整体上的节奏和表演气质没有完全统一,略有割裂。纵观整部剧,最无聊的是黄磊的部分,因为黄磊角色的高度重复和表演。黄磊和靳东并列“十年演一个角色二人组“。
大家别执着于黄磊演啥都一样,看看剧情看看刘奕君梅婷不也挺好
很一般,这种老北京的戏,我不太能get到,ps黄磊现在月半成这样,让我更想看张嘉益了。【期待刘奕君老师!】
目前看到第十集,基调也基本定下来了。就是生活轻喜剧,我觉得黄磊想要做成类似《装台》那种隐晦的暗讽➕生活化情景来体现小市民的不容易,但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是张卫国,但不一定都有张卫国的幸运,没办法踏平一个坎儿就能迎来不一样的转机,只会在坎儿里越陷越深,这才是真实小市民的写照……也就是我觉得《装台》要比张卫国高级的原因,毕竟我没有张活的幸运而潇洒,我只有大雀儿的无奈和对生活的不服……所以张卫国算半个爽文生活剧看看倒也没什么。以及我真的不懂两个小演员思想的历程我只觉得他们不懂事。手动再见!
黄磊演戏都一个模式。
果然好演员是剧的下限保证
黄磊演戏都一个模式 顾林演技好差
为啥感觉黄磊演啥都是一个样子
艾玛,剧好看是好看,但是看见黄磊这造型,我突然就想起来那句“脑袋大脖子粗 不是大款就是火夫”,哇哈哈哈,曾经长发文艺的青年是一去不复返了!
“海清总是美丽而认真的搞笑” 而黄磊还是那个黄磊 剧情总体还行 看个乐呵
你奶奶是你爷爷,你爷爷是个太监。
预告真的很吸引我……但怎么又是要啥啥没有的中年危机男被富婆看上倒贴的生活剧套路,图他打呼噜声大
一事无成的发福中年男人,一着急就结结巴巴,一辈子为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一股脑地小机灵和贫嘴。不知道刚演过隐入尘烟的海清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原地踏步是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