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酷首页老给我推,显示分数是7.2,我以为是豆瓣评分就看了,心想着7.2应该是一个中庸分数吧吃饭看一看也没什么,结果怀着极其无语以及不理解为什么居然能打到7.2这种分数心情看完了,最后才知道他是优酷内打分。 我奶奶的,以后选电影看一定要先来豆瓣。 我就来稍微讲一讲剧情吧。 剧情表面上看很简单,是打击贪污,成立了一个专门打击贪污的廉政公署,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有无数的枪战刀战以及缉毒剧情(没有恋爱剧情真的是感谢天感谢地) 最最最离谱的是,这个廉政公署要打击多少黑恶势力香港不清楚吗?他们前期真的看不出来有一点点军备实力,既然警察贪污腐败,军队去哪儿了?军队呢?一小撮老弱病残西装革履的直接跑到人家贩毒窝点?你打击谁呢?你要收取什么情报啊?影片中都没有交代。
一群律师(注意是律师,他们不具备任何的武装条件,只是在开头的时候交代了一下有教他们打枪。)西装革履的去贩毒窝点居然都生还了,就死了一个探员头子,还反复用这一桥段来强行煽情,草了,你们腰杆挺得笔直的穿着连褶皱都没有的蓝色西装,去一个百十来号人的毒品窝点而且他们都有刀枪棍棒,你们不死绝了就已经是上天格外开恩了好吗?
剧情的硬伤还有非常非常多,整部剧的逻辑根本就连不上乱糟糟的,这里来一点,那里来一点,哪一点都没有交代清楚,还强行让一个女探员被强奸了,这有必要吗?
在招募人手的时候,一个在黑道混了几十年的三言两语就变成了自己人,而且他们还不用受到任何法律上的制裁,这合理吗?
再说结尾,那两个大贪官,一个是警界大贪官,一个是毒贩头子,怎么把这俩人塑造的这么有英雄光辉呢?前期铺垫了警察头子不讲义气谋杀了手下,怎么结尾他对手下那么好呢?而且两个骰子之间有矛盾,反水的时候,毒贩头子特别生气的扔了东西,那他做了什么吗?他什么也没有做,他只是扔了个东西来泄气而已。他没有去打击报复,也没有黑吃黑。这合理吗?一个贩毒贩了这么多年的大佬,在警察来抓他的时候,让小弟先跑,自己留着被抓,这合理吗?
总之整部电影就是胡搅蛮缠,乱七八糟,打分5.0都是抬举他了,如果没有这些老牌港片演员我两星都不想给。
介于还有人说“哎呀,港片爽不就行了吗?”,这部电影西装革履,站的笔直,用脚踹开一个门的生硬镜头反复播放。一点都不爽,真的,一点都不。
4分是送给几个超级大咖演员的,影片本身也就值1分。剧情平平无奇,打斗普通,也没什么过激刺激的镜头,不知道在看什么。也就全是大咖,看看热闹吧,怪不得被称作烂片之王,当然,他盖那么多学校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看看这种电影,就当是支持古校长了。香港电影拍得是非常的公正,画面,道具,着装,镜头感什么的,好像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所有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任何的惊喜和意外。
终于在一次夜车的路途中看完了这部电影。感觉一般,剧情最后探长怎么会束手就擒?然后最心酸的点是古天乐的女朋友被强奸了。然后最后也没交代,真工具人,用完就不写了。肥猫是真的好看,这次发现有点像周教授。这次发现港剧虽然嘴型对不上,但是丝毫不跳戏,真的好奇怪,看大陆的,一个字对不上口型都很奇怪。
今天来聊一聊《追虎擒龙》这部影片。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香港警队贪腐成风、黑白两道公然勾结,黄赌毒泛滥的社会大背景下,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香港青年为了还社会一个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而舍身奋战、兼济天下的故事。影片立意不错,选题也选取了“四大探长”、“四大家族”这一最富神秘色彩的时代题材,演员方面更是没的说,梁家辉、郑则仕、吴镇宇、林家栋、古天乐、姜皓文,每一个都是影帝级,演技不容置疑,再加上布景考究、服化道精致,按理来说应该是一部上乘之作,奈何,还是没有拍出所谓的“港味”,着实可惜。除了一众年轻演员为了角色塑造硬凹造型造成的扣分外,剧本更是硬伤,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港片剧本开始“低幼”化,观众几乎可以自行预估到整个电影发展脉络,更有甚者连细枝末节都能被猜中,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当林家栋对古仔说“你的方向跑偏了,应该继续跟贪污这条线,而非缉毒”开始,我们就能猜到接下来肯定是个陷阱,正方这边将损失惨重,而林家栋饰演的ICAC元老级成员注定会牺牲,从而将影片矛盾升级,推向最后结局的升华。另外,前面说到每个“老”演员都“身经百战”,演技可谓炉火纯青,但剧情设置仓促,使得人物前后连贯性不佳,给人突兀之感。比如:“黑仔”姜皓文饰演的阿七,原本是众多受贿“黑警”的一份子,更是“吕乐”的得力干将,但是在一次宴会上由于滋事寻衅被“吕乐”当场“贬为庶民”,更是被“坡豪”手下一班古惑仔胖揍到鼻青脸肿,就在此时,古仔和林家栋饰演的陈克和白松安好像有预知能力一样,在他最窘迫的时候“闪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将其收入麾下,而后,阿七就好像发生了断崖式脱胎换骨了一样,从“地痞流氓”瞬间变成了一个一身正气、英勇不凡的ICAC调查员,不得不说改得有点“狠”。最后,影片里为了贴近“坡豪”原型刻意带上硕大假鼻子的梁家辉、为了体现“胸有成竹”而时刻展现招牌式微笑的面部浮肿的古仔,和为了表现深沉老练而刻意抿嘴“僵笑”的吴镇宇的表演,也给影片减分不少。
都说现在的港片没有了“港味”,确实,在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港片不仅风靡亚洲,更频频走向国际,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随便拎出一个半个都是巨星咖,这些人如今大部分或已成功资本上岸,其余归隐的归隐,嫁人的嫁人,留在幕前的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的沟壑纵横的老港星还在积极发挥余热,能够认出面孔的青年演员基本没有,一来面部识别度不高,二来演技平平没特色,或许前人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即使是比肩,都是难以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赶超了,这也印证了星二代或富二代通常都没有老爹老妈们厉害的道理吧。
另外,我想所谓的“港味”,还有一份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情怀在里面。在那个信息闭塞、物资相对匮乏的80年代(暴露年龄了),电视机里唯一能收到的港台频道就只有凤凰卫视而已,而那里的电影远比六公主来的好看。那时的港片题材自由,立意大胆,演员演技好、长得靓也放得开,诸如王晶的赌片、英叔的僵尸片、周星星的无厘头、发哥华仔的枪战片、成龙大哥的动作片甚至是奇谋妙计五福星这类完全无需用脑的薯片电影都是我的爱,为我们孤单无聊的童年贡献了不知多少欢乐,同时让我们见识到了人生百态,意识到人生原来有这么多种“活法”。因此,即使是现在再看,还是那个最爱的味道。
我曾经怀疑,是不是因为数码电影代替了传统的胶片电影才导致港片“港味”的流失,只能说是一部分原因吧,但占比不大,譬如:《寒战》虽为数码电影,但由于其剧本逻辑严谨,演员演技过硬,因此,能够成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港片代表。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香港演员断层,人员流失严重,青黄不接。加上利益驱使,认真钻研演技、打磨剧本的工匠精神的已被消耗大半。这样“脱轨”条件下呈现出的作品当然观众不会买账,短期看最多不过是影响票房和口碑,长期来看,则是伤了香港电影的根基,如今想要恢复往日辉煌,何其艰难。回归本片,在硬件配置上应该已经尽力了,有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精致的服化道的加持,如果在剧本打磨上再精雕细琢一些,应该可以成为一部“代表作”,不过,仍然可以从本片中看到香港电影回归“正轨”的决心,我们还是要对香港电影抱有信心的。
雷洛、跛豪、四大探长、四大家族,拍来拍去,老电影的情节照搬。
跛豪就一定要化妆成本人那样的大鼻子、背梳头吗,梁家辉在此演技被压制了。
又是虎头蛇尾,和追龙一样,前期是不是把经费用的差不多了?除了旧房楼道砍人(这个还不算)还有没有大场面?
觉得有国语配音的锅,配音完全没有代入感。看看91年麦当雄拍的跛豪台湾配音,混社会枭雄那种口气,那种狂妄。学学人家台湾配音员怎么配雷觉天那种探长的威严,那种权势滔天、不可一世的感觉,我甚至感觉,把中华小当家的配音员请来配音也比这强十倍。
古天乐演技太差,全程面无表情,尹扬明(反派专业户)只打了个酱油,台词2句……郑则仕饰演猪油仔却太老了,全片无女主角……但想一想,60后的演员虽然老了,7080后的演员能选谁呢?
近十年我感觉香港电影真越来越不像香港电影了,想一想为什么?嗯,黑帮片居然没有飙车、爆炸、血浆、断手断脚、土话脏话,没有那种高质量的场景音乐,没有港味的电影主题曲。
反派刻画得太简单太弱智,做坏事的手段低级到极点,所谓几个杀人灭口全部失败,还把相关人员都赶到了对立面。搞刑事侦查的警察的完全没有情报工作,对手的信息动向完全没有,反而对手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无论情报工作,攻击能力,都甩龙啊虎的几条街。导演编剧们,你们能用点心,拍点对得上观众智商的电影吗?
一个题材翻来覆去的拍,没意思
湊活能看,為了古天樂去的。但是劇情太單薄,臉譜化十分嚴重,好人壞人都很假,只能說幸好影票價格不貴。
好一般。男主演们沧桑的我都心疼了。
王晶啊,不行就是不行
仓库逃跑那段简直把我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拍马屁的烂片
尴尬感,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在背。王晶把怀旧黑帮类型片,拍成了不伦不类的廉政公署大型宣传片,不如不致敬。这水准,甚至不如30多年前港片。这大概就是香港97回归后,文化形态呈现出的新趋向吧。毕竟,内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片中公署职员牺牲桥段,莫名其妙,且牺牲得毫无价值,面对的那群匪徒,宛如丧尸般的工具人,只知道往前冲,不知道拐弯。该片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度物化所有女性角色,完完全全男频向视角。她们像是没有脑子,似乎只会尖叫,大惊小怪,和在老男人们面前,跳舞献殷勤。古天乐被绿,未婚妻被玷污的桥段,有头无尾,握手言和,也是荒诞可笑,王晶,怕不是有厌女症。唯一可圈可点的,应该是美术场景道具,做出了网红怀旧茶档铺的高仿感。求求香港制片门,不要再试图效仿黄金一代的港片视听语言,扎扎实实发挥过审优势。
终于看了。扯淡有点扯的太大,最后全都变成枪火厮杀。王晶可能是拍给下一代的人看的?
雷洛当年一定想不到,他贪污的那点小钱让全港警匪影视界有了万年不倒的撒手锏素材,唉,要是知道如此,他当年会不会乖乖就范,出狱后写回忆录,卖故事搞垄断一样可以赚钱哈哈哈,不过当下资本的运作恐怕连这个所谓的五亿探长都会感到吃惊呢
五一档最工整的电影 王晶还是有点水平的一个题材不同角度都能讲出不同的故事 虽然不如追龙亮眼 但看几位飙戏还是很爽的
多一星给“讲人话唔该”
香港电影其实有一条是没怎么变的,什么赚钱拍什么~变的不全是他们,也有我们。
太无聊了,甚至远远不如当年的《金钱帝国》,一部毫无灵魂的电影,聚齐了四个影帝,结果每一个主角都是扁平的,情节写得和过家家一样。以为王晶现在是好一部烂一部,没有想到还是变成了烂一部烂一部,故事顺拐的程度仿佛是《反贪风暴》系列的好兄弟,假得和梁家辉饰演的跛豪的鼻子一样。
从白松安(林家栋)死了之后的剧情和节奏就开始一泻千里,古校长瞬间智商升级,ICAC突然就毫无征兆的牛逼了起来,然后就像流水账叙事一般把梁家辉和吴镇宇给降伏了,这…也未免太草率了吧,扯犊子呢。
“黑社会”的改写,东莞仔和Jimmy当初没有加入社团,而是去公署当了检察官,联手对付大D和吴妈
廉政公署在一個無法治無公義的時期承擔了除暴安良維護社會理想的功能,對戰場景意外地激烈。畢竟是合拍片,大概只是該怎麼拍怎麼拍,但是很多場景比如法律系男主角在校友會上質問警長為何放走前夜街頭混亂的滋事者全員,還是忍不住認為這其中有些metaphor。「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可憎的不只是背叛全世界,還要欺騙自己也背叛過去。一直認為《追龍》和《金錢帝國》系列不只是IP,更可視為王晶對青春時代的另類重寫, 無關善惡好壞,僅存於舊時代的梟雄傳奇成為一種鄉愁,用他粗野的敘事帶觀眾回到已不存在的過去,那一個任何人以為可以改變世界的時代。由四大探長轉向ICAC成立看70年代本無不可,ICAC 出現為香港走向現代化的標記,是各種改革中不可或缺一環,最終透過法律和制度完成「靜默革命」,而不是以暴制暴將壞人打倒的警匪片,一大班行政人員化身職業特工隊殺敵救同伴,我以為這只是一個發生在名為「香港」的平衡時空。既然舉起反貪之名,那正義的事更要顯出底線和道德感嗎? 戴上純屬虛構的頭盔,怎可能借電影製作視歷史如無物、放飛自我。更可悲在當王晶也要擔起主旋律任務,過去香港導演們信守市場法則的信念正式玩完。
除了梁家辉稍微展现出了一点点🤏演技之外,其他人的表演都跟古校长的脸一样僵。王晶为啥这么爱这种过时的枭雄题材?那点余晖明明都黑了还要被他紧紧攥在手里不放,任谁看了不说一句香港电影惨?
同样是王晶拍的跛豪与徐乐的故事,但远远没有《追龙》亮眼。与《追龙》所聚焦的两人波澜壮阔的霸权创历史不同的是,《追虎擒龙》所关注的是两位的末日时代,但是作为终结其霸权的廉政公署却没有任何大展拳脚的戏份,突破全靠敌方的内讧,连悲壮都是以牺牲智商(杀人先杀王)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两位枭雄的霸业也拍的过于小家子气。只能说句时也势也。影片最后逮捕时两位的表演倒是足够加分。
全程傻眼——ICAC專員(古天樂)向正在台上發言的呂樂(吳鎮宇)大喊:「講人話,唔該!」?一段群毆戲不知為何就拍成了喪尸片,最終靠姜皓文出動火魔救下眾人?全片最後一句古天樂的內心獨白???全片一半以上完全看不出是拍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