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了那么多天,还是有那么多小孩来看。是也笑,不是也笑,该笑不笑,不该笑倒笑不停了。却也似乎要感谢他们,不借他们出戏,我也该潸然泪下了吧。也幸好身边带了个死党,憋得眼泪要滚下来的时候就被他擂上一拳。心照了。
海角天涯东拉西扯都无关紧要了,这苍茫太空下有这母子,便已足矣。那些穷苦人家鸡零狗碎的哲理,带着生活的黠慧去燃亮青菜豆腐的日子,看得不由会心一笑,师奶的道理,可爱得瓷实。是啊,一天省下一块钱,一年下来就可以去吃一顿靓煲皇呢。省下三块?那可是可以去吃自助餐的!仿佛天空再宽,宇宙再大,也抵不过牵着妈妈的手走在童年的小路上。
有多久没有追随过这种纯粹的幸福了?都是一夜消失的罢。随着靓煲皇的结业,随着房屋的推倒,随着繁荣的垒砌,随着你我被遗弃在“成人”的轨道上,羞于、愧于、懒于面对父母,甚或是拨出那个早该烂熟的号码。麦兜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看得懂这部电影的小毛孩早已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过一些时日,电影的短暂光阴里,几欲封存的记忆汹涌过来,拍得人心脆脆软软的。你知道,那是香港,那是动画,你也知道,大可以贪婪地认为那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故事——有陈旧的街巷、玩伴以及委屈,有捉襟见肘的穷苦日子,以及父母家人搭建的无忧光景。酸苦得很,却也如此富足,想起都要庆幸那些穷得不敢欲不敢求的日子,到底弥留下几多幸福的源泉。
幸福得不敢相信上太空与悲剧的牵连。上个月开始,频繁地进出医院,身体出毛病,痛得连手术的钱都凑不出,紧接着婶婆入院,一眨眼净是诀别,继而叔公倒下,差点失去……这么近的衰败与死亡。我看到麦太第一次说要上太空,心中酸得异常难受,父母在我们面前的死扛,怎么会陌生?然而她真的上太空了,仿佛也是一个平凡但其实仿若支柱的长辈离世,你只知道这种隔,便是常态了。而我,也不过如麦兜一般,搭错了线,该是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茫然失落麻木困顿。
麦兜在麦太第一次上太空时跟着大表伯混,混在荒山野岭里,卖面。为什么要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开店?大表伯的回答荒谬得温情脉脉。是啊,来到这里的人都是想不开的吧,想不开的人吃到一碗即食面,也便回心转意了吧?星空下那一碗简简单单的即食面,热辣辣的都是麦兜系列里简妙的情。暖,真暖。仿佛不是这人间的。
电影一分一秒褪去,顺着童稚的开怀一笑与故作糊涂的清醒,心中的空洞也被敲敲打打地填补了起来。影院的灯亮起时倒有些庆幸了,再长久,怕是哭得收不住了。实在是满腹情怀沤得太熟烂,那些回不去的日新月异,拾不起的前尘往事,都是饥肠辘辘的情伤。
麦太赢给麦兜,输留自己,我们何尝不是这般豪迈与悲壮。
有很多故事小时候看会笑到哭,长大后再看会哭到笑。如同每个人的生命进程,少年无忧患,青年忙奔波,中年愁儿女,老人等暮色,渐次从笑到哭或者从哭到笑,这一生不过一哭一笑间的光阴。
我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却被共同的记忆捆绑在一起。那个有着美食天堂和购物圣地之称的香港生活着一头猪,永远将帽子扣着带,模样蠢萌行为缓慢,没有腰没有脖,喜欢吃快快鸡,再或者记忆一转,将一连串特色美食的名字稀里哗啦倒出来,二次元里的火鸡、啫啫鸡煲、西柠鸡柳、叉烧饭、咸蛋、常餐、快餐,在三次元的我们看来也能食欲大增,还有至今都说不清的包鸡纸包鸡包纸包鸡,万能家居侠麦太上天下海强大坚毅稳若一根顶梁柱,以及永远以不同身份出场的体宽校长和精瘦陈小姐。
作为麦兜系列的第五部,《麦兜我和妈妈》终于拾回了熟悉的正港味。这一次,猪头麦兜延续蠢萌欢乐,絮絮叨叨开启人生之旅。他的那些经典无厘头台词带着熟悉的哲理意义,时刻如同一剂猛药注入大龄人日益冷却的心。
他与麦太插科打诨,在电视台帮陈小姐打灯、偶尔客串出境,替妈妈买菜,到市场跟老板讨价还价,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琐碎乏味,但仔细一看,在繁杂生活下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事实——即我们所有人,都这样庸碌地活过。在一样的圈子兜转,重复做一样的事,刷两次牙吃三顿饭,厌离心生了又灭,灭了又生。
说到吃,就少不了麦太,作为单亲妈妈,她给予麦兜的关爱永远那么多。她培养麦兜应对生活的各项技能,花心思为麦兜做所有好吃的食物,她能将小孩最讨厌的蔬菜包在罗汉斋里,让人满足口腹之余不知连蔬菜也吃下,营养均衡的同时展示的是生活智慧,麦太满腹经验足以开班授课,但这只是表象,藏在这些妈妈经下的是一颗母爱之心。
郑振铎的那句名言不假,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六合彩中不了没关系,麦太把输留给自己,赢送给麦兜。
万能侠麦太要暂时离开——可能她已经因劳成疾需要住院治疗,为了使麦兜安心她说要去太空总署。
她将麦兜托付给大表伯照顾,与麦兜长相酷似的大表伯,只卖一种味道的面,而且只去没有人烟的地方摆摊。他的离开如同他的出现一样突然,麦兜说他就像来地球一日游的游客。但事实可能是,他就是麦兜的父亲麦柄,只是在麦太的请求下短暂照顾麦兜,最后他回归了自己另一个家庭,从此再没出现过。这太残酷了,残酷到所有人宁愿相信,他一定又去了某个荒芜的地方,为迷途荒野的行者煮一碗热乎乎的荷包蛋方便面。
麦兜经历了前半段温馨欢乐的内容后,故事终于来到了最残酷的时刻。麦太上太空了,就连最后离场,她都那般强大炫酷不带半点悲情,但大家都知道,她回不来了,她用尽心思教授麦兜生存技能,却独独没有教他如何面对妈妈永远回不来的这个事实。支撑屋子的那根顶梁柱没有了,屋子倒了,麦兜只能出游走向远方走向未来走向海角天涯,他试图找寻答案,他成了侦探波比,成了历经沧桑的大人,只身孤静而行在仕途上。
生命中的很多人都无法陪你到最后,走到尽头的永远是你自己和内心的那个小孩。成长之路经历会很多,那些奇奇怪怪的事和闯入生活中的人我们当下得不到解答,也不知上帝安排的这些缘分为何用意,直到有一天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独醒如不眠兽,在困苦迷惑中匍匐,在孤单中吃一碗荷包蛋方便面时,我们才恍惚明白,命途中的一切自有其规律,立的会倒,倒了会立,失去的,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到身边,我们只需不惊不慌,缓缓吃完那碗面。
最后,大龄人躲在小龄人的故事厅里看一个儿童片,小龄人欢乐的看着大龄人泪流满面的样子,他不懂大龄人的悲伤,他只是想着回家也让妈妈煮一碗荷包蛋方便面,他好饿好饿,饿得叫出了声,大龄人蹙眉厌恶,却忘记自己也曾是那个小孩。
故事一直那么简单,永远有吃有喝有温情有欢乐。
但越简单,就越直击人心。
从2001年《麦兜故事》到2014国庆档的《麦兜我和我妈妈》,麦兜系列电影已经推出六部。来自香港的小猪麦兜发过梦、学过太极拳、与华仔同台演出过。这一诞生于香港本土,后来北上的系列电影,兜兜转转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
按照故事的套路,他原本该憨憨地与单亲妈妈一起生活下去,胸中怀着斑斓梦想,然后无奈地长大成人——和千千万万的香港普通民众一样。但在这一集里,麦兜却应验了流行的成功学,终于发达成为精明能干的英雄。看完此集,失望不止一点,疑惑也不止一点。在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余年后,成为社会栋梁的麦兜,究竟要怎样续写这部“草根童话”?
麦兜和他的表弟麦唛早在1988年就问世。最先问世的《麦唛》系列,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猪麦唛。香港俗语里称傻傻笨笨的人为“猪唛”。然而麦唛并不傻笨,他精明能干,中英双语流利,生活富足潇洒。最初的故事以麦唛的日常生活为主。之后慢慢转入它所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唛逐渐淡出,麦兜转而成为故事的主角。
麦兜的右眼上有一块红色胎记。他出生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里,自小和单亲妈妈麦太相依为命。麦太望子成才,倾尽一切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东西。无奈麦兜笨笨的,傻傻的,似乎有把一切搞砸的能力。作者谢立文曾在访谈里说,“麦唛在香港或者广州或者英国都没什么区别,但麦兜只能在香港的背景下出现。他的单亲家庭,他的母子关系,还有自己天生资质低等,和麦唛有很大区别。”
虽然并非刻意,但从麦唛到麦兜,香港社会的境遇变化不知不觉依附于这两只粉色的小猪身上。麦唛问世之时,正是香港经济最好的时刻。那时候香港顶着“亚洲四小龙”的光圈,港人也多半自豪于自身的发达和高效。但到1997年前后麦兜变身主角,经济下滑的焦虑、社会矛盾的逼迫,通通都在麦兜母子身上凸显。1997年,13集动画片《麦兜与麦唛》问世,两只小猪第一次走出纸面走进电视。第一集里麦兜想在感恩节吃火鸡。节俭的麦太狠下心买了一只最小的火鸡,结果这只火鸡足足吃了一年。
2001年,电影《麦兜的故事》上映。当年这部电影的香港本土票房超过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名副其实的港人骄傲。影片中,麦兜前往长洲学习帆船本领的桥段,则来自1996年奥运会李丽珊为香港夺得首枚奥运金牌。然而长大成人,麦兜没有和李丽珊一样成为奥运冠军,只是在压人的楼市、故事中逐渐变成负资产。他的一句“垃圾股果然会让人跳楼”,也许比帆船和金牌更击中港人心脏。
继承首部票房奇迹,2004年归来的《麦兜,菠萝油王子》自豪地在片尾打上了“百分百香港制造”的字样。依旧是细细麻麻生活和幻想童话的交织,这一集电影里,麦兜的身世之谜被解开,那个叫麦炳的男人,抛下沉浸在新婚甜蜜里的麦太,留下一部《菠萝油王子》的书稿,回去完成自己的“复国之梦”。镜头跟着年轻的麦炳和麦太,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香港。年轻的女工们在工厂里劳作,香江上画舫游弋。然而下一个镜头,画舫焚毁,麦太和麦兜的居所仍然狭小逼仄,却和春田花花幼稚园一样,面临拆迁的命运。
2003年,香港经济仍没有走出低迷,经历SARS疫情以及之后的若干不当政策,更是让局面雪上加霜。几乎在同一时期,香港影坛拍出了《金鸡》。与麦兜母子一样,妓女阿金也是香港中下层阶级的代表,在时代的大浪中起起伏伏。而《麦兜,菠萝油王子》里,“活在过去”的麦炳似乎缅怀着旧日殖民地时期香港高速发展的荣光,而“活在未来”的麦太则希望告别劳碌生活,买一块墓地对着大海抖抖脚。只有活在当下的麦兜,在时局和经济的萎靡中进退两难,为了让时间过得充实一点,只能抖抖腿。
在这之后,麦兜系列日益成为代表着港人的“草根童话”。关于它的漫画接连推出,并被引进内地。麦兜图案的文具衍生品也一度热销。在媒体票选的“在香港居住的十大理由”中,麦兜应声上榜。对小朋友而言,粉色的麦兜和它幼稚园的好伙伴们稚气可爱,常问出些傻傻的的屎尿屁问题。但在大人来看,无厘头的麦兜系列却暗含着无数成人世界的辛酸。2006年的《春田花花同学会》将麦兜动画和真人表演结合起来。影片中应届毕业生面临残酷的就业局面,烧味店的盛饭工甚至都是哈佛毕业。现实的孤单、寂寞、焦灼困境在这部电影里都被无限次放大重现。在迄今上映的五部麦兜系列中,这部充满了恶搞的电影评分最低,却因为“超女”周笔畅和张靓颖的加入得以在内地上映。
2009年的《麦兜响当当》是一部有内地投资、制片和演职员班底加入的合拍片,甚至连故事也一并搬来内地。故事的源头实际来自电视动画片《麦兜与麦唛》。麦家祖先麦仲几千年前“吃饱了撑着”的发明因为三峡工程被发现。几乎同一时刻,麦兜跟着妈妈北上。来到武汉,麦太赞颂这座”成就了热干面和鸭脖子“的城市,希望屡次投资失败的自己能在这里找到春天。她把麦兜送进“太乙春花门”学习太极。
这部电影在2009年暑期档上映,出品方在同年春节档刚将喜羊羊系列搬上大屏幕。据传片头的3D场景和片尾的三峡大坝,都是应投资方要求所加。普通话版的配音阵容包括了那年刚开始走红的黄渤,在上映时间上也比香港本土早了半月有余。
北上的妥协发生在电影里,也在实际生活中。2003年,内地和香港间开始实行CEPA政策。两地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在大陆定居。根据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调查,约有50万港人长期居于内地。2009年一年间,就有4万港人移居内地,首次超过内地定居香港人数。
2012推出的《麦兜当当伴我心》讲述的重心不在麦太、而在憨憨的校长身上。春田花花幼儿园的校长注重音乐教育。他的学生似乎都没有成为“社会栋梁”,却一直让音乐陪伴身边。
这部电影的内地色彩依然强烈:麦兜遭遇了带着东北口音的小伙伴,在她家的豪宅中找不到厕所迷了路。影片尚未过半,这个女孩即告家道中落,落入和麦兜相似的阶层处境。
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内地和香港在处境上似乎更同声同气,彼此生活上的关联也更加紧密。影片里,一辆载着小合唱团成员的小巴在深圳和内地两地奔波,即是当下生活的写照。比起前几部,这部电影少了童话色彩,多了写实的意味。
在接连北上之后,2014年国庆档的《麦兜我和我妈妈》,却又把故事搬回了香港。然而麦兜和妈妈没有回到他们位于本岛的闹市区,而是生活在一个小渔村。依然是生活的窘迫、拆迁的来袭,前几部里的麦太的卖力工作和望子成龙,在这一部电影里变本加厉。
在《菠萝油王子》的结尾,曾经有过一个“春秋大梦”般的结尾:靠着抖腿,麦兜和大提琴家Jo-Jo Ma(戏仿马友友)同台演出,麦太盛装为儿子鼓掌喝彩。然而在《麦兜我和我妈妈》里,先是麦太真的离世,再是一向傻傻的麦兜似乎打通任督二脉,奋发图强,终于出人头地。
只是发展至此,故事似乎脱离了大时代的背景,“香港仔”麦兜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变得面目不清。他没有像前几集里一样,长大成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着没有梦的现实世界,而是变成了名侦探。成为名侦探的麦兜带着猎人帽,像福尔摩斯,也像柯南。陡然发达的结局,虽让一路看着麦兜走来的观众倍感欣慰,但心中却有不适。这个干任何事情都“麻麻的”(粤语很一般)、甚至有点呆、有点憨的小猪,原本是万千普通港人的人生投影。但在故事的最后他还是翻身成了成功学典范——仿佛不这样无法证明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中意《麦兜响当当》的结尾:若干年后,成为OL的牛牛阿May遇到了开烧鸡店的麦兜。就如同麦太常说的睡前故事,麦兜从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大叔,依然傻傻的,依然善良着。阿May觉得,能够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如今,渴望成为“社会栋梁”证明自己的麦兜,和屹立在这只小猪身后的大香港一样,面临着自我认同的焦灼困境。
就是说纸包鸡、童子手抽不中六合彩号码、假装去旅行这些梗都是早就用过的,什么“爱你爱到心肝里”,结尾字幕“永远住在爱的人心里”都太直白太low了。麦兜还居然成为名侦探,而不是那个舍不得用掉橡皮的善良的只有腿很粗壮这个优点的笨猪,也不能让我这卢瑟预备役产生同理心,但,这是最喜欢的系列了
AMC提前场,一堆妈妈带小朋友来看。结果,看到看着,看到最后,都是大人在哭,小朋友一个个不明所以。这一集的煽情更加直接(妈妈的吻、母子对话),有些不留情面。哎,真是年纪大了。人生太寂寞。
有一种无奈,叫“我选了5张票30个num却连一个数字都没有中”。有一种痛,叫“即便如此,你仍相信我的选择”。有一种无知,叫“我渐行渐远,远到彼此无话,因此不再按动拨号键”。有一种唏嘘,叫“我学会了回到地球,你却上了太空”。然而,有一种人性,叫“十分感动,然后忘记”。
很想看《黄金时代》,不料排片极少,只好去看《麦兜我和我妈妈》。仍然是《麦兜故事》和《菠萝油王子》式的温情,料不太足,旁逸斜出的地方挺多的,但母子情依旧动人。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内容太香港,情怀太成人,内地孩子看不懂。现场孩子很多,但笑声很少,通常是父母在笑,孩子却在问:还没演完吗?
我只想说,很好看。不要害羞,大胆地进入那个可能坐满了小朋友的放映厅。然后你就会知道,它真的好像是为了治愈背井离乡的累死累活工作的你而作的,就像一碗当你又冷又饿又闷又沮丧时摆在你面前的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一样,让你重新充满力量和勇气。
每次我感觉很聪明,每次我感觉很勇猛,每次我感觉很灵巧,我都真切地感觉到,我和妈妈在一起。
想起很小的时候,一次邻居家有人玩插卡游戏机,我看了好久可是都不给我玩,就不开心的回家跟妈妈讲,她就说帮我试试在电视上能不能搜到邻居玩游戏的信号。现在回想,也许那就是妈妈和我的“环游世界”。祝所有妈妈平安快乐。
很温暖,很感动,特别是那些充满童真的小谎言,孩子们未必能懂,正因为如此,对于成年人来说才更致命。故事的首尾在结构上有没有散掉倒也无所谓了,重点是那份成长中的母子情感,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点相似的共鸣吧。
一段段的心灵鸡汤啊,多说无益,喝也喝饱了
当麦兜都长大了,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我也不再年轻。看得眼圈泛红,可能是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个妈,将输的留给自己,将赢的都给了我。
”全世界的人都不爱你,还有我爱你。”毁灭系人格听到泪奔~~(>_<)~~。愿为你在天涯海角煮一碗泡面。愿你不管是否能搭对神经,都能无忧无虑的开心。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麦妈太不容易了,麦兜和麦太那种相依相偎,艰难却依然热爱着这个世界的单纯,每每击中内心,电影没上一部好看都不重要了。“我没有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我的人心里…”
泪点三次。如果做一辈子动画就看一辈子。
几度哽咽落泪,这应该是麦兜北上之后最棒的一部了。故事线清晰,整体的叙述也比之前两部大大提升,虽然主题上和《麦兜与菠萝油王子》重合的地方,但是依然直击观众的心房,最后那一段依然让人泣不成声。
为迎合北方市场舍弃了一些特色而转为一味下猛料的煽情催泪通俗戏法。靠几个想法还是很难撑到80分钟,不如再买多点歌从头唱到尾。
全场不过十多个人 孩子占了一大半 孩子们从开始笑到了结束 还在一边说“什么时候结束 上太空就是死了”原来这么难过的东西在孩子嘴里说出来那么简单 后面的情侣说太无聊了 前面的妹子吐槽着情节 我一人看的满眼泪光 我最觉得最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误打误撞碰上点映,电影结束麦兜和帅气的配音小哥就出来了。小朋友乐不可支,大朋友涕泪交加。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爱你,还有我爱你。
内容围绕麦兜妈妈对麦兜的爱展开,真的很温馨,看的好感动,最后麦兜妈妈离开的时候好想哭,很温情的一部动画片
这一集麦兜,提到的母亲甚至死亡,让我想起《麦兜故事》,所有的亲人,总有一天是会离去的。而这次的感受却不一样,“虽然离去了,可还是存活在爱的人的心里”。在“全世界都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都不信任你,我都只信你”时冷不防的哭了……画面比上一集更好,背景甚至有油画风采。好评。
麦太说:我的傻猪猪,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