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大作年近耄耋,是依然坚守创作前沿的最后一批老一辈电影人了,这个日本国宝级摄影师曾经参与过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载入电影史,他只要能继续出现在片场,就已是万幸。木村大作70岁才转行当导演,他对山岳似乎情有独钟,两部导演作品均是登山题材,5年前的《剑岳:点之记》改编自新田次郎的小说,讲述了明治时期陆地测量部的测量官柴崎芳太郎为完成日本地图的绘制,踏上未登峰剑岳的攀登之旅。而新作《背负春天》则将舞台搬到了日本的立山,在这座终年积雪的山上演绎了一场如冬日阳光般的温情剧。
作为一个小众片种,登山类电影缺乏先天的戏剧冲突,因此在一部登山电影中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格外困难。登山是一项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竞技,内向的冲突模型导致了它在体育电影领域的边缘化,然而,正如登山这项运动本身在体育领域的处境一样,登山电影虽然为数不多并且至今未产生影响电影史的经典,但它挑战垂直岩壁和死亡地带的精神一直呼唤着少部分观众及户外爱好者的注意。如何借登山电影构建一个更加大众化的影像叙事,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木村大作显然也绕不开这个难题,他的办法是退而取其他,让登山本身淡化为另一个戏剧模型的背景。在《剑岳:点之记》里,虽然主线任务是爬上日本最后一座未登峰,但登顶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日本地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登山运动,主要角色也不是登山家,而换成了日本陆军测量部的测量员们,因此登山变成了一项有目的性的运动,戏剧任务也有了可以触摸的外形。《背负春天》则更进一步,将主线故事变成一场儿子为继承父亲在山中留下的为登山者服务的小客栈而努力克服困难,维持小屋经营的人间温情剧。严格意义上讲,《背负春天》并不是一部登山电影,它几乎不涉及作为一项运动的登山,但它所展现的户外精神仍然能够吸引户外爱好者的眼光,前提是不去苛求影片对于细节的考究和把控。
在《背负春天》里,故事的复杂度被降到了最低,松山研一饰演的长岭亨原本是前途光明的金融操盘手,但在父亲死后却毅然决定要继承父亲在立山中经营的服务于登山者的小屋。故事复杂度降到最低的结果是把情感绵延至最大,因此,影片中的父子、亲友、男女、发小之间的情谊在围绕着这座小屋蔓延时不免会令人产生一丝腻味,稍有溢出的嫌疑。好在演员们的表演都控制得自然得当,再加上立山优美壮丽的风景,这样的弱点也被中和了许多。
即便将登山淡化为背景,把故事集中于温情,《背负春天》依然面临着不得不生造冲突的处境,在情感实在提不上去的段落里,让前来帮忙经营小屋的父亲的老友突发心肌梗塞,从而营造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雪山救援高潮,试图达到叙事跷跷板上的平衡,却免不了显得突兀。在日本的另一部登山类电影《岳:冰峰救援》中亦是如此,不断生造山中遇险的攀登者,不知疲倦地进行一次次的营救,最终变成了一部山岳救助队的宣传片。在一个商业资本强势的时代,缺乏商业属性的中低成本登山电影被丢在了夹缝中。亚洲的登山类电影更是如此,韩国的《冰雨》(宋承宪主演)索性变成了一部韩式三角恋故事。
《背负春天》同时也是一部素雅的电影,在木村大作的摄影中,壮丽的风光多用了静态的处理,你看不到绵延雪山的航拍,却能看得到广角取景的摇镜,以及在表现男女相爱时的泰坦尼克号式的对视旋转镜头。这样的视觉乍一看已经过时,但换个角度去体味,却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呼吸和雪的气息。干了一辈子摄影的木村大作没有让《背负春天》成为一部杰作,但他至少提供了一种古朴的观影体验。
原创 qingtingtu 倾听兔
图文版://mp.weixin.qq.com/s/8yfPH_VIBtLXv5jyTUvPmA
越是简单朴实的片子,越是治愈。
最近看的一部日本电影,就是如此。
导演木村大作年近耄耋,这位日本国宝级摄影师70岁才转行当导演,他对山岳情有独钟,是依然坚守创作前沿的最后一批老一辈电影人。
影片在豆瓣的评分7.2,不算高,但仍不失一部可以慢慢欣赏的温情剧。
大多数观众都被片中自然美景和友善坚强的人物所打动。
[自然美景][善良的人们][朴实的生活]
虽然情节不紧凑,照样被剧中人物的温暖到了。
它讲述了在金融圈打拼的儿子,回乡参加父亲的葬礼之后,毅然选择留在家乡经营立山上的山顶小屋,为更多登山者带来帮助的故事。
男主角长岭亨,是一个金融界精英。
精明能干,前途无量。
在即将升职为高管前夕,选择留乡创业。
妈妈刚开始不理解,但拗不过他的坚持。
是什么让他决定返回家乡,经营这间不赚钱的山顶小屋。
在参加父亲葬礼的过程中,他真正认识了自己的父亲。
善良、真诚、勇敢。
父亲热爱登山,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他登山。那是他们在一起共处的最美好的时光。
父亲生前在立山山顶修建了专门供登山者住宿休息的小屋,小屋给登山者带来安全和温暖。
他还义务救助过很多碰到困难的人,并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长岭亨随着母亲和女主角小爱一同登上山顶小屋,睹物思人,让他对父亲更加思念。
因为父亲的去世,母亲一个人无暇兼顾民宿和山顶小屋的生意,打算转让给别人。
长岭亨决定留下来,继承父亲的事业,经营好小屋,为更多的登山爱好者提供帮助。
在小爱的帮助下,母亲答应并支持他。
经营小屋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连小屋所需的物资,也需要他从山下一步一步运送上去。
为了能运送更多的物资,长岭亨第一次扛着几十斤的物资,体力不支,一路得到父亲的老友多田悟郎的关照。
在悟郎和小爱的携手下,小屋恢复经营,逐渐焕发往日活力。
在众多登山者的心中,小屋是他们避风港。
遇到风暴,大家可以得到一时停歇。
路上饿了、渴了、困了,大家可以在此停留一晚。
遇到危险,可以及时呼叫小屋主人,得到救助。
小屋的存在是立山的另一道风景,来自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给予和信任。
长岭亨一开始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
小屋在人多的时候,显得拥挤不堪。
特别是女性登山者因没有相对独立的房间,无法保护隐私。
他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
有一次,亨没能成功劝阻一位年轻的登山者,他在暴风雪中迷路并摔下悬崖。
虽然后来长岭亨成功地将这名登山者救下,但也被救援队批评。
此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小屋的经营也有更多的设想和创新。
当然,这也离不开小爱和悟郎的帮助。
小爱可以烹制可口的饭菜,把小屋收拾的井井有条。
悟郎作为长辈,有丰富的登山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哲学。
他们共同打造这间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小屋,还在山顶空旷处开辟了一个新的景点“阳台”。
很多登山者都非常期待来年的新景致。
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
就算是天天开心快乐的小爱也一样。
她的父亲去世后,因为太过操劳母亲不久后也离世。而母亲去世时她却在旅游,她内疚,也是心头重重的包袱。
她一直认为自己努力生活是为了这个家,也正是自己才支撑起了这个家。当父母都离世后,她再也找不到理解自己的人了。
活着的意义何在?
孤单伤心的她,来到父母相识的立山。也许是真的没有生活的勇气,在立山遇上了强暴风雪。好在后来被长岭亨的父亲勇夫救了下来。
她喜欢小屋,感恩勇夫,好像又找到新家。
她留了下来,为帮助更多的人,从而获得内心的充实和能量。
悟郎是一个摄影师,四处漂泊。
在勇夫去世后托梦于他,就回来帮助经营小屋。
小屋是他心灵的归属,也是他最放心不下老友的地方。
即使他在生命垂危时,也要努力帮助长岭亨成长起来。
剧中还有一位不起眼的角色,长岭亨的朋友,他擅长做家具。
在勇夫去世前曾答应做一把属于他自己的椅子。
可惜椅子还没做好,勇夫先走了。
但他还是坚持把做好的椅子扛到山顶小屋,交给长岭亨。
传承就在这样不经意的小事中呈现。
最后,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长岭亨的母亲。
这位坚强、内敛的母亲,精心打理着家里的民宿。
为了丈夫心爱的小屋,将民宿的经营所得补贴过去也是心里暖暖的。
丈夫去世后,也没有抱怨被勇夫救下的那个人不来参加葬礼,尽心照顾各方亲朋好友,井井有条。
得知儿子要辞去高薪职务回家创业,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正如,她对阿亨说的“你爸一定死而无憾吧”
大家的生活都不是那么富裕,但每个人都过得丰富而快乐。
纵观整个故事,虽然夹杂着一些鸡汤,却不反感、不刻意。
故事情节如此的简单,但很真实。
归根结底,讲述的还是活着的意义。
就算是徒劳的过一生,那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路。
好故事不需要太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呈现出最真挚的情感,就能让人安静下来细细品味。
虽然,影片的制作中还有很多比较粗糙的地方,毕竟是7年前的影片。
但故事本身带给我们的却是最温暖和平静的
有一种日本电影,我称之为情感小品,故事往往发生在乡间,风景宜人;人与人之间,有着含情脉脉的情感,没有坏人——即使有,也是情有可原——但每个人都背负着情感的压力,通过一系列温暖的小事情,结局是每个人的情感都得到了拯救。除了日本,台湾和韩国,也有类似的影片,在大陆则少得多,比如《那人 那山 那狗》、《暖》……
看多了砍砍杀杀、尔虞我诈、光怪陆离的影片,有时候回头看看这种温暖的情感小品,感觉还不错。尤其是身处都市,看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回归山野的念头。
《背负春天》故事很简单:金融男长岭亨的父亲勇夫经营着一家登山客栈,父亲在一次拯救登山者的事故中意外身亡,亨因为忙于工作,未能接到父亲最后一通电话。亨在回家料理父亲后事的时候,受到父亲的感召,辞职回家继续经营那家客栈,他身边有两个帮手:高泽爱和多田悟郎,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情感的重负,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每个人都学会了放下……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部关于登山的电影,对于登山这件事,外人很难理解,费心费力爬到山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每年都有意外发生,但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记得有人曾问过一名职业登山家,为什么要登山?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
从表面看来,每个登山者都在用两只脚在征服大山,其实,他们登山的目的,有时候可能不是为了征服大山,而是为了拯救自己。
就像悟郎说的:人生就是徒劳的积累,但亨接着说:“自己走过的路才是宝藏”,有时候登山,只是为了享受那一段路,对别人而言无意义,对他自己来说就是宝藏。至于活着的意义,就像烟草,因为“烟草也好,人也好,化为烟尘的时候,才知道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价值之所在。
但是,这种情感小品,又不能看太多,因为这是经过过滤的情感,乡间小道里,果真有如此淳朴的感情和温暖的人?有,不过现实中,太罕见了!想想即可,不能沉溺其中,毕竟我们活在现实中。
想来,也很残酷。
海拔3000米,与外界隔绝,与其相伴的是纯洁白净的冰雪,是延绵千里的圣洁高山,是千山外的太阳。早晨,朝气蓬勃的日出,派来爽朗的晨光唤醒它;傍晚,如佳人温婉的夕阳,遥隔千山,和它道别。它,堇小屋。
屋里聚着,纯洁的灵魂。有像在人快要窒息时给人充足氧气的的大树一样雪中送炭的勇夫。有兼具风趣实在、自在独行的悟郎(从鬼门关回来后对阿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自己没有尽完帮阿亨形成独当一面的能力,被不幸去世的勇夫给踹了回来)。有烧得一手好菜、待人热恳、悟得一俩人生道理的小爱。有优雅的堇。有在不痛不痒间默默成长的阿亨。以及其他的人。
日本人的谦和,在聚会场景中,在人们的言语中,在人们的细节动作中,像一杯上乘的绿茶,淡淡的沁人心脾。
对于蝼蚁般在繁华都市里自强不息,又不知所求的人,这部片子些许会给他们一丝透骨清凉的呼吸,在高压快节奏生活转出来的焦躁之火还没烧坏脑子的时候,重新思考什么样的生活算安定,并触及人生最终的归宿。若对故事不感冒,片中的风景画面拍的也很漂亮,值得一赏。
由木村大作执导,苍井优与松山健一合演的这部《背负春天》,以简单平缓的情节,将心灵得到安定的状态,以及对人生归宿的领悟,印染在令人痴醉的美景镜头中,随着攀登者脚步,在山顶铺开难以名状的境界。故事讲的是松山健一饰演的阿亨在父亲死后放弃工作,接手父亲位于雪山供攀登者休憩的酒屋,在此领悟另一种生活方式。
关于背负,虽然片里有多个背负登山的伤者、背负生活用材上山的画面,但最终要讲的是心里包袱的背负。很多人飘荡不羁,却不能像飞过珠峰的鹤群,着明确的归宿,结果岁月越长,人生越迷茫,包袱也越来越多。近期的中韩合拍片《重返20岁》讲的青春与暮年,跟背负春天探讨的大抵相似,人生其实没那么多遗憾和不甘,只要是自己选择的人生,再辛苦再平淡也无悔。只不过化为烟尘才知价值的人生,有的给人悲凉,有的给人力量。就像阿亨的父亲,它的离开并没有让家人遭受过多的悲伤,相反,他的生活和他的死亡,正是他一生寻求的归宿,这也给予了阿亨改换生活方式的信念。
其实关于此片无需说太多,就像有人不断的努力是为了去到更远的地方,而同时也有千方百计想回故乡的倦鸟,没法说谁飞翔在对的方向里。影片里那美丽的雪山并没有给人高寒的冷感,那些凌厉的山峰、席卷的风雪,反倒有几分暖意安静,或许是源于几位主人公坚定的样子和朴素真诚的人生信念也在画面中吧。
短发活泼的小优也挺可爱的,男主的母亲好有气质哇。影片有一股强烈的昭和年代感,山上的风景真是很美,不过看着有点像后期制作的?剧情非常平淡,让我误以为是文艺片,结果也有一点励志呢。不过小优演得过于活泼了点,略显浮夸了,松山健一表现不错,还是瘦一点比较帅。
故事一般,没想到日本立山黑部却有着如此美的景色。我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优酱了,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而是她的笑,随时都可以开怀大笑。对于我来说,真诚,纯粹,天真,童心……都是一些美好的特质。
上飞机前正好看到尼泊尔安娜普纳尔雪崩的事,飞机上就看到这部电影,葬身于大山的父亲,继承父亲衣钵的儿子,日本人真的很爱爬山!因为热爱大山,所以我很喜欢这类片子,个人觉得这部不如《岳》但还是挺温情的,松山研一和苍井优对上小栗旬和长泽雅美,日本的偶像都还蛮励志的!20141016@CX364 <108>
故事比较平淡,也就看看景色,看看演员。松山脸上的肉看来是下不去了
这样的摄影风光片总是让人心醉,更加坚定了我自己修一所房子🏠的信心,仿佛看到了我湖边小屋🙃
前行不过一个决心
丰川悦司和吉田荣作这些当年的天王级偶像,现在真是残到完全没有存在感了
立山的景色怡人让登山人神往,堇小屋不单是旅者的避风港,更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桥梁;舍弃高薪厚禄的工作回到山中磨练需要多大的觉悟?看到尾段很感动,小亨背负起父亲的使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拯救,虽然故事很朴素,胜在有温度。
太重人情味,但是应该有的豪情太淡了
松ken还是这么讨喜!!!演技也有深度不浮夸~
音乐对了,苍井优对了,配上山间的木屋小旅店,它还真的让人心旷神怡了一下,仅此而已。如果要全神贯注在故事里面,它就弱下来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导演在一个老旧的框架下搭建了一座再平凡不过的房子,就算外面风景再美,当你看到这座房子的外形时,还是觉得和背景不搭。PS:松山研一终于瘦回来了。
2015/5/30(六)19:00高雄電影館
镜头还有讲故事手法感觉较老一派,最后的转圈圈是什么鬼啊导演。松山演得还不错吧,松壮是来添乱的。
小路,薰草,何其珍贵。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徒劳。小林薰简直就是日本心灵鸡汤之父~
古早风格感觉像是日本早期摄影棚里拍的那种片子,但又搭配了一个绝美的真实山景,产生了一种古怪的可爱(结尾的拉手转圈圈什么的…
故事平庸到没什么好评价的,背负生活之苦的人们在山之脊上找回自我,听上去未免过于理想,而且导演的手法也很老派,不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情感也是内向化,以至于最后不知怎样收尾,只能用人物抱恙制造些小高潮。
家乡很美
日本的电影都是看了不知福看的什么,没有什么太具体的情节激烈的冲突,也许就是这种平淡才是吸引人的地方。放弃几十亿的操盘手回到高山上当旅店老板,这个勇气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的,每个来登山的人也都属于自己的故事
卡司强大,故事一般,摄影出身的老导演,显得老派,风光拍得还算美。
山景绝美 可是这BGM和推拉镜头的速度太天朝主旋律范儿了 关于父亲和补偿也很浅显甚至雪中送人像[情书]的桥段 丰川悦司不说人话全是鸡汤 不得不说苍井在松山的衬托下 演技差得不是一点两点 舞台剧演多了忘记怎么“收”了 能哭不能笑 用力得快吓哭了(苍井和松山合作四次终于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