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从他们拍段子开始知道他的 所以我才要给高分我不知道他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但是 一群其貌不扬的普通人 为了梦想 做到了今天 并且能够迎合大众口味得意成功 我感觉很为他们开心 还有一个曹老头子 呵呵 本人看到不要骂我哦 你真的很适合一个糟老头子的角色 而且坏得很 我也为中国界能够多出很多的实力派演员感到高兴 希望中国能够回到港片的那个年代 能够在多些时下的经典作品 希望我们大家都越来越好 陈翔六点半的第三部了,能看出陈翔导演把《铁头无敌》的家庭矛盾转向了这次《重楼别》的爱情,也延续了每部一个主角的传统,以及陈导世外高人般的无厘头龙套。 想套及传统文艺戏曲的衰落,以唤醒对传统文化绝迹断代的深思。 但事实上里一再强调《重楼别》在故事内容上也没有很进行很深刻的探讨
第三部长篇看完了,我觉得还不及前两部。可能六点半团队下的功夫更多,投入更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我看过六点半以前几百部短篇,凡是喜剧无不是佳作。编剧非常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每个故事都反转再反转,我看六点半时总会想,事情肯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但每次还是摸不到套路。虽然多加提防,还是被讲故事的人晃了一下,那种感觉最有意思。开心大笑之余,心甘情愿点赞,表达佩服。
再说演员们,肯定从组建团队招募人员就考虑到要为短篇喜剧选角。这些演员都非常适合喜剧表演(相对而言,冷檬面相稍有点苦,表演一旦用力,我偶尔出戏)。而且演员略带神经质的表演方式,已经成了六点半的风格。比如一想到闰土,就是瞪眼发狠干笑,一副傻尖狠毒的样子。一想到猪小明,就是挨了打还满脸无辜,欲哭无泪地大声喊:“你干啥啊?有病啊!”凡是看过几十集六点半的人都太熟悉他们了。每个人都亦庄亦谐、收放自如。一点儿都不比现在大红的那些喜剧团队差。
看了《重楼别》,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一点儿都不出彩。评论里大把讨论,我是外行不说了。就从故事主题和表演效果两个方面说。首先这个爱情故事一点儿都不吸引人,还不如17和18年的故事呢,虽然前两部也有毛病,但好过《重楼别》。无论这部戏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收尾都不会有什么不同。区别只在于多收几滴眼泪,观众丢掉纸巾之后,还是该给几分给几分。
再说表演,看过影片简介,就这道这种戏不会给喜剧演员发挥的空间。主角茅台和冷檬的人设就是收敛型性格,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那还妄谈什么表演?配角中更如是,我总等着闰土再次恶毒变身渣男,但他偏偏从头到尾中规中矩,就像毛台反复说的“张总是个好人”。等着王炸招牌似的露齿奸笑、等着猪小明再次发傻犯二,但是都没给他们表演机会,白瞎了演员功力。
分析一下,什么观众会看这个片子?一定是对六点半熟悉的,看长篇也是为了曾经看过的短篇太成功了。这样的观众一定对片子有期待,但是六点半这三年的长篇,还真的不走寻常路,出乎意料地不做喜剧了。看影评就能知道,很多人给分都是基于曾经短篇的印象。就算这部戏没什么戏份,但是很多人一看猪小明还是想笑。仅仅赚个印象分恐怕也不是陈翔的初衷吧。
作为刚开始走长篇大电影的六点半,最好先在自己的优势上再坚持一段时间。放着这么好的基础不利用太可惜。不知下一部戏的主角是谁,应该猪小明或者王炸了吧?千万别让这俩人演苦情悲剧啊,我肯定看着看着笑出来。
严格来说我不觉得这个电影有多好看。 1.主题不明确。如果要讲时代变迁,国粹无人欣赏的话剧情并未突出甚至有些平淡,像是生搬硬套架空于俗套的爱情之上。如果要讲坚持梦想,勇敢逐爱的话,剧情有些牵强刻意。 2.现实而又荒诞。反转有点刻意,生死描写太过轻浮,一言不合就自杀什么的。 3.平淡而又过于理想,有些老套(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和生硬。 不过作为新人导演,选角很好,演技在线。立足生活,着眼于平凡人的世界,虽有些粗糙但也看出来用心。
首先提示一下,这篇影评里有重大剧透,还没看电影的朋友就别往下看了。
正文开始:
1 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是滇剧,但看起来像京剧,这怎么回事?
京剧是由徽戏、汉调融合,借鉴昆曲及北京地方曲艺,形成的。滇剧则是出于秦腔、徽调与汉调,经过与云南人民的语言、风习和地方戏曲长期的融合之后形成
乐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武乐(也就是鼓和锣)大致相同,只是音色上相差一些。而文乐就有区别了。主弦(主要伴奏乐器)就不一样,京剧是用京胡伴奏配以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等。而滇剧主弦是虽也是胡琴,但音色差别较大。
其他方面因为两者同宗同源,服饰、化妆等方面区别不大,所以电影里刘君山等人的装扮,如果不是爱好者,也会和京剧傻傻分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声腔方面。
妹大爷最后的唱腔是云南方言,值得一提的是,从主演毛台的表演来看,他应该是专业戏曲演员。
2 钟波、小猪、云霞虽然嘴上喊着君山哥,但都是刘君山的学生,是刘君山教他们唱滇戏,这点可以从小猪的旁白上听出来。刘君山和他们亦师亦友。而刘君山自己,应该是师傅离世,他从师傅的手中接过了“飞扬滇戏馆”。所以姜大爷(妹爷扮演)还说:飞扬滇戏馆在你们手上,迟早得关门不可。
3 影片开始,姜大爷说要给苟大爷带几瓶“老当益壮水”,所以从钟波手上抢了一堆,结果接到苟大爷电话的时候却说:“我就带了一瓶。”
4 云霞(球球饰)离开说要去参演的电影,是陈导的《铁头无敌》,说的应该是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这里算是一个小调侃。在车上的时候,钟波大骂:我敢保证那个什么陈导就是个渣男骗子,这时候有个细节:最后排陈翔爬起来闪过。
5 邓浩最开始来应聘的时候说:“我的主梦想是成为一个京剧演员”。之后他还有副梦想,是成为一个婚礼司仪,结果电影的最后,他还有一个副梦想是“把自己做的牛肉干卖到整个世界”。
6邓浩特别能吃,特别喜欢吃,他来应聘听说管饭之后就特别兴奋,而且之后有机会就狠吃,人设很丰满。
7 邓浩在之前说,给这场求爱演出准备了一个惊喜,姜大爷他们差点碰到那个用矿泉水瓶做的机关都被他骂了一顿。影片最后姜大爷动了那个机关,所以把邓浩的惊喜放了下来:是一块大幕布。
8 邓浩给求爱演出准备的惊喜里,有段晓蓝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刘君山他们去张总家唱戏那场,当时邓浩问有没有段小姐的照片,小猪说:“我手机里有,等下发给你”。小猪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段晓蓝和刘君山在咖啡馆那一场,小猪偷拍了他们。
9 电影中,钟波带来了一个“奇迹旅行社”,导游姓翟,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也有一个“奇迹金融集团”,那是一个要债团伙,老总姓翟。
10 段晓蓝自杀这一段,可以听到她和张总的对话,张总说:“对了,喝了酒千万别吃安眠药。”所以段晓蓝自杀的时候特意带了安眠药和红酒。
11 段晓蓝自杀,刘君山在病房陪了她一晚,要离开的时候,他特意跑到窗户边关上了窗子,对段晓蓝说:“怕风大吹着你”,实际上他应该是怕段晓蓝跳楼自杀。
12 段晓蓝认识戴着脸谱的刘君山,因为经常看他演出,但对不戴脸谱的刘君山,她只认为这个是刘馆长。在医院这儿,刘君山一半脸谱一半真人,指着真人那半说:“是的,我就是”又指着脸谱那半说:“那个扫把星。”段晓蓝到这里才同时认识了两个人。所以,最开始刘君山误会了段晓蓝,以为她认识自己的两个状态,才说她特意来看自己的戏,才把一切都误会了……
13 从段晓蓝和张总的对话可以听出,段晓蓝并不喜欢滇剧,她只是曾经看到过张总和家人坐在一起听滇剧的场景,幻想自己也有一天能和张总坐在一起,所以她才会经常飞扬滇戏馆,想象着张总身边的那个人是自己。
14 段晓蓝的家乡是大理,她性段,这可能是受到《天龙八部》的影响。
15 戏馆众人来到了沙溪,是金老板要办杀猪宴,金老板的扮演者还演了《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开场的那个物业,在《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他被老废撞断了“24K大金丝眼镜”,坐在地上哭。在《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里,他被杀马特和刘君山等人踩断了眼镜,所以带着哭腔大喊:“我的24K大金丝眼镜,怎么‘又’断了。”
16 段晓蓝的家境应该很不错,这里从她和父兄坐的车就能看出来,父兄看起来也是有钱人,还有司机。可以说最后刘君山是财色兼收了……
17 杀马特“害虫”是几个杀马特的老大,他后来从水中爬出,这一场可以看到,他的绿头发是假的,戴着发套,但自己反而忽悠了几个小弟染了五颜六色的发。
18 刘君山和段晓蓝很久之后在街头相遇,段晓蓝说:“他接我回的昆明,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段晓蓝很迷茫,她心里已经有了刘君山,但张总跟她说的是:“我为你离的婚”,所以段晓蓝也不好真的和张总分手,而且还有那么多年的情感惯性在,就更无法分手。她说要请刘君山吃饭,也想要争取一下,但刘君山知道张总和段晓蓝的事情,他这种人是不可能去破坏别人的,所以刘君山不敢回应段晓蓝的热情。
19 张总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刘君山问他投资的事情能不能行,他故意做一个OK的手势,但之后再问他他就摇起了手,说:“我的意思是,不谈这事”。为了让刘君山帮忙自己摆平事儿,他对刘君山立马改口,一口一个君山兄弟。而且,他告诉刘君山的是,老婆知道了自己和段晓蓝的事儿,要离婚,但段晓蓝却说:“张总为我离的婚。”显然,张总骗了段晓蓝。更大胆的猜想:可能张总身边的女孩不止段晓蓝一个。
20 订婚宴,看得出来张总的母亲和他的亲朋好友都很不喜欢段晓蓝,都是一种应付性的态度。
21 云霞离开的时候,小猪特意穿上了女戏服,说他可以试一下,结果众人狂呕。订婚宴上,小猪总算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女装。但已物是人非,段晓蓝在台下看到小猪,想到自己之前也演过这个角色,百感交集。
22 段晓蓝从张总的口中听到刘君山对张总说,他再也无法在自己和张总面前演这出戏,又听说他不要那150万,就知道刘君山所说:“我陪你救你只是为了150万”只是一句假话,也就明白了刘君山的心意,所以不顾一切地跑了。
23 张总来到戏馆,让刘君山他们去自己订婚宴上唱戏的这一段,钟波他们问刘君山:“这碗饭还吃不吃了?”其实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是说吃那个饭,也在说“唱戏”这碗饭吃不吃了?
24 刘君山是一个特别含蓄内敛的人,也把自己放得很低,他甚至连一个电话号码都不敢和段晓蓝要。
25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亲密动作,最亲密的就是段晓蓝在刘君山额头稍微亲了一下。台词也十分克制,甚至到了电影最后,才有段晓蓝的一句:“我爱你”,其他时候从来没有相互表达过,但这种克制反而让电影显得特别美好。
抱着看喜剧的心态,看了这部陈翔六点半的大电影,没想到跟他们平时拍的反转段子不一样,有着很多有趣,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近来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或者说不太相信这类东西,所以我很少会去看单纯讲爱情的片子。 不过陈翔六点半这部电影,虽然以刘君山与段晓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戏馆的衰落为辅,穿插其间,还以《重楼别》将军出战身残,却又为爱人着想的桥段为影射,算是戏中戏的寓意。 另外,可能之前看了《霸王别姬》的影响,重楼别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让我想到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与张丰毅的角色,也是戏中戏的体现。 很遗憾的是,平时看陈翔六点半,都是加快倍速的声音,现在看着这部电影,还有点不适应真实的原声。 我不是杠精,但是对剧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能够理解,也觉得这种剧情显得生硬。 如:段晓蓝心情不好,就跑去戏馆听戏,感觉很实际情况很不吻合。以我短见的目光来看,现实生活中心情不好就去听戏的漂亮女子,我暂时没见过。
许多感情戏桥段,对我来说,过于煽情,过于没有意思,甚至有些无聊,因为我现在对《那些年》的这类题材完全无感。
电影中还有些许多云南元素,如昆明话、杀猪饭、大理、沙溪等等。
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杀猪宴上,台上唱戏的被骂声一片,台下杀马特“艺术”乌烟瘴气。 伏笔:蘑菇头安排的欢迎仪式,但电影末尾用上了;冷檬丢在沙溪河里的项链,被闰土又捞了起来。 整体来看,给三星,不能再多了。
其实她只是单纯喜欢他而已,从一开始她射箭被他拍到,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而他从没说过她有家室,如果非要说喜欢一个人也有错,那么错的也是那个那个男的。他问她为什么要当小三,她答到因为钱,可她爸可是用豪车车队来接她的,说明她并不缺钱,她之所以这么回答只是因为她觉得他这么问她,肯定认为她是为了钱,她只是赌气所以才这么答的。
感动永远成不了爱情,跪舔党永远是备胎
电影还不错,比较喜欢舞蹈的桥段。现场觉得很好玩,加入了戏曲,立意还挺有意思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的内核是悲剧,不过结尾皆大欢喜啦,结局俩人在一起啦~
纯粹是部文艺片!剧情不紧凑不好玩,故事很平淡不吸引。滇戏的非遗元素挺有情怀。可惜全片几乎没一个笑点!故事好烂俗好老套。不过还是比院线电影都有诚意有格调。
好好的喜剧不拍,非要拍什么爱情片,只是,让我看了之后,连醉了几天。
等陈翔六点半有了院线电影,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一直期待着这个电影,是因为陈翔六点半是网络电影一个学习的好对象。我不能说因为没钱,所以在一个共同的《桃色公寓》模板里面,我拍出的是《疯狂的公寓》而这里拍出的是《重楼别》,承认别人优秀并不难。
《陈翔六点半》系列最大的优点是故事构思很巧和表达格外真诚,这一部也不例外。希望他们能坚持拍小人物,坚持拍小人物的倔强、真诚和勇敢。
第三部网络大电影,这部比前两部要好些,一通看下来还是太过平淡,算得上是低配版心花怒放
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但是在电影里面没有丝毫俗套。电影里融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笑中带泪,满满的期待和感动。顺便,对于捞葫芦的环卫工人而言,毛台是什么垃圾?哈哈哈哈
“陈翔六点半”系列的剧场版,爱情+励志,融合了地方戏曲与传统文化,低配版的“霸王别姬”。故事还是过于正式了,但搞笑桥段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戏曲PK杀马特那段,整体值得一看,但相比于迷你剧,拓展长片后还是束手束脚,电影感弱,不过也强于很多所谓的院线大片
上班时间趁领导不在偷偷看的,哈哈,贼刺激,这部笑点好多啊,尤其是陈翔导演演的鼓手,太萌了,笑中带泪,在剧情这块拿捏的死死的,搞的我哭了好几次。
戏如人生,曲终人亦散
还行吧
比星爷的《喜剧之王2》更像《喜剧之王》。
基本套路吧,都是段子的演绎,缺少电影的感觉,就是个长达101分钟的视频。云南沙溪古镇宣传片即视感
陈翔六点半还是有惊喜的,比前面的几部好了很多,配乐配的超好
虽然有些情节的出现很老套,比如刘君山误以为段小姐对他有意思、而段小姐又是张总的情人,但是这部剧很感人,尤其是穿插着戏曲文化,反映了当下社会传统文化的落寞,正在逐步走向消亡。影片最后阶段,当刘君山说,这碗饭我不吃了的时候,感触很深,那是一个一辈子以戏馆为生,只要有一个人听戏他们就会一直唱下去,而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坚持的东西,无奈要放手,情绪又是怎么样呢?现实生活里,我们要放手的时候,该怎么去面对呢?电影传达的意义要远比表达出来的深远,不失一部好电影。
我爱这帮跳鬼步舞的杀马特。不仅质感上有提升,立意和内容也比前两作要好不少。
在网上短短续续看了陈翔六点半的一些短片,感觉挺搞笑的,看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有影院提前观影活动就去看了,首先故事剧本挺好,有笑有感动,传统文化发展的艰辛,故事简单但有内涵,虽然看介绍是网大,但比影院里放的好多片子都要好,这部片子拍摄的质感也是院线电影级别
像极了自己和他在一起的四年,呵呵。刚好四年,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