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萨维奇一家------尴尬生活
一个过分重视自己植物和宠物的女人
一个与已婚男人耗费过剩性欲的女人
一个充满理想激情却生活萧条求助于各种资助的女人
他每次吃女友做的煎蛋时都会流下眼泪,却没有决心娶她为妻
他的家像被空袭过一样不堪,可摆放书籍的时候却严谨而细腻
他时常吃抗抑郁药,时常吊起颈椎脖颈来缓解各种烦恼压力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一个没有给予过他们美好童年和关爱的父亲。
父亲的经历导致了他们的冷漠和疏离,而父亲的帕金森症又使他们联在了一起。
于是萨维奇一家开始一段重建亲情却不失尴尬和感动的日子。
看到片名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阳光小美女》,《充气娃娃之恋》,《丹的真实生活》等片子。同样的生活故事片,依然带点公路性质。真实真切的无以复加,细节带来的感动永远使人难忘。
萨维奇一家称不上经典,也倒不了五星,没有《阳光小美女》的喜剧与阳光,也不如《充气娃娃之恋》健康和温馨。也没有《朱诺》经典的剧情和完美的演绎,甚至有点沉闷和繁琐。不过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中年的危机,生活的压力与尴尬,亲情与责任的沟壑在这一家三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刻久远。
很喜欢Wendy这个角色,温暖,善良而真实。父亲在幼年带给Wendy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念念不忘父亲小时候如果虐打自己和哥哥的画面,她将这些改写成剧本,可当听到父亲生病的留言时,她歇斯底里抓狂的表现,我想,她或许依然爱着自己的老父亲。那些童年的经历在她眼里甚至有着戏剧化的美感,哪怕是爱恨参半。
Wendy为父亲收拾行李时,发现自己与哥哥孩童时的照片,她欣喜若狂的打电话告诉哥哥:“你知道吗?父亲并没有忘记我们,他还保存着我们的照片!”Wendy一直因为哥哥把父亲送到低廉的养老院而耿耿于怀,内疚不已,可她无能为力,她只能为父亲买大红色的枕头和美丽的灯饰,尽力把住宿条件改善的好些,让父亲住的舒服。在听说人死前脚趾都会向下卷曲后,她趁没人注意时悄悄的掀开熟睡中父亲的被子,看到他的脚趾依然正常向上,然后欣慰的舒气。
与哥哥Jon的争吵,似乎升华了本片的主题,他们终于接受和面对了该面对的问题,即使父亲从未关心爱护过他们,他们依然有责任赡养这个有点癫狂的帕金森老人,即使他们对父亲童年时带给他们的伤害耿耿于怀,也依然扯不断他们之间亲情和对父亲的眷恋。即使把父亲送到条件再好再优越再像天堂的疗养院,他依然逃离不了残酷的死亡。就像生活中,永远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尴尬。就像在飞裤子脱落的父亲,在煎蛋面前掉泪的哥哥,被拒绝的资助申请的妹妹,从高级疗养院灰溜溜出门的一家人,把女儿当做医护人员一样的尴尬。有点悲伤有点无奈。。
一些零碎画面还是让人难忘,有着大株仙人掌人烟稀少的漂亮城市,与男友做爱时注视身旁宠物狗一脸落寞的Wendy,听到兄妹争吵关闭助听器带上帽子的老父亲。边吃煎蛋边哭泣的哥哥Jon,还有那个开了一夜的漂亮灯饰。
最终,兄妹俩看着静躺在床上的老父亲停止呼吸。焦急的神态,含着泪水的眼眶,着实为之感动。经过这一段日子,两人的生活也改变不少,妹妹Wendy结束了不堪的恋情,开始演拍自己的戏剧,哥哥的研究工作也有了进展。随着熟悉的片尾曲,结束了这个未结束平凡故事。
影片没有直接着重的描述亲情如何,爱情如何,责任如何。没有像典范一样的教我们如何去做。只是自然真实的表现,冷漠疏离中带着丝丝的人性温暖,说是矛盾也好,说是审判讽刺也罢。都很值得体味,因为人的情感本身就是这么复杂而细微。只有点点滴滴的深入,参透后才会了解。这就是我们的尴尬生活。
2 ) 人生的残酷与温柔——评电影《萨维奇一家》
父亲:
童年遭父亲虐待。
中年妻子离家出走。
如今已年老,和一位年老的寡妇同居,相处二十年,却没有婚姻之实。
当对方去世后,被其子女扫地出门,无处安身。
得了老年痴呆症。用大便在卫生间的墙上乱涂。
儿女把他送进养老院,却以为自己是住在旅馆里。
儿女为他买来助听器,却要忍受他们的争吵。
被儿女问及丧失意识后要不要用呼吸机维持生命,死后是火葬还是土葬。
生活无法自理,在飞机上要上厕所,裤子掉下来,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了纸尿布,却要女儿为自己提起裤子。
晚上看着女儿为他买的红色装饰灯,无法入眠 。
无论如何,在人生的最后的日子里,他有儿女相伴、看护,在平静中离开人世。
女儿:
童年遭受父亲虐待,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遗弃了她和哥哥。
虽然身为自由作家,但还需不时打零工,想方设法申请写作赞助而不得。申领救济金度日,却向哥哥撒谎。
在父亲死去的女友的药柜里偷抗抑郁药片。
没有爱情,与有妇之夫维持性关系。
生活中最亲近的是一只宠物猫和一盆绿色植物。
和男友开车兜风,看瀑布,却不欢而散。
为父亲寻找更好的养老院而奔波,却被拒之门外。
买来各种日用品和装饰品装饰病房,却被暴跳如雷的父亲认作护工。
为找不到一只靠垫而大光其火。
在寒冷的冬夜,从黑人护工那里得到温暖和理解。
在整理父亲的物品时,发现父亲这么多年还保存着她和哥哥童年时的照片和涂鸦。
当汽车行进在太阳城的路上,阳光照在她的脸上,金色的微笑流露出无端的幸福。
最终,剧作成功上演,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儿子:
在大学里教书,家里的沙发上堆满了图书资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父亲以前没有照顾过他和妹妹,现在却要他们来照顾年老的父亲。
和波兰女友同居,却寻找借口不敢走入婚姻。
女友每次给他剪蛋都会流泪。
妒忌妹妹得到了自己申请而没有得到的写作赞助。
论文发表,重新找回女友。
影片中太阳城的沙漠美景让我想到,智慧的人类经数千年的努力,终于将荒蛮的地球改变成适宜自己居住的世界。可是,然后呢?人类离美丽童话的结局依然遥远。对于人类来说,幸福生活,依然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正如Wendy痛心疾首的自我谴责:We’re horrible people, horrible, horrible,just horrible。
影片有一种真实的力量,真实得有点平淡,但乏味中透出一丝幽默,阴郁却不失明快,沉闷却毫不冗繁。正是这种真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更容易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自己所面对的不如意的人生处境。影片想要告诉我们,虽然人生苦短,但希望之光永远在前面照耀我们,就像影片结束时,在晨光中奔跑的Wendy和她男友那只后腿拖着轮子的老狗。
那么,我想,对于幸福,苦难是不是必不可少的呢?
我的结论是,对于幸福,苦难并非必要,但通常却极为有效。
3 ) 家庭关系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找一本书——《家为何会伤人》,想买来看看,却发现当当上已经售罄。
家对人的伤害和别的伤害不一样的,就是你无法逃避。影片中的女主角(糟了,我已经忘记她在影片中的名字)38岁、养猫、文学硕士,美丽敏感、在写剧本,有个52岁的有妇之夫做情人。那个秃头佬有一条美丽的母狗,叫多莉(又好像叫马莉)。有次他们做爱,他在上面努力,她把头扭向一边,看到多莉趴在一边温柔地注视着她,她禁不住伸出手、搭在它的爪子上,我甚至觉得她和他在一起,大概只因为这只有人情味儿的狗。
她三十八岁了,中年,活在混乱中:没有家庭、失业、不正常的性关系、医学检查她的宫颈出了问题,沮丧。那个男人说,他老婆也得过宫颈疾病、他陪着去看的,然后满怀同情地握着她的手。她厌恶地躲开了。
父亲生病,她去找她唯一的哥哥。哥哥是位大学教授、戏剧博士,单身,有个东欧女友,在一起三年,她要回国了,他没挽留,因为他不想结婚,可是如他女友说的:“每次他吃我煎的鸡蛋,都会哭。”
兄妹俩把这位年轻时风流潇洒、老了暴躁、潦倒的父亲带回来,安排在哥哥家附近的养老院里。妹妹去给父亲买靠垫、买台灯,哥哥只是退缩。妹妹住在哥哥家里,正好碰上哥哥的女友来借住(第二天要离开,要他去送),第二天早餐时见识了哥哥吃煎蛋时没出息的哭。哥哥的颈椎也出了问题,又胖,典型的中年人,家里却乱得放不下脚。
情夫追来哥哥家找妹妹,带妹妹出去兜风。在旅馆里,她说,她想要正常的性关系,悲愤又绝望。他笑她在发神经。她问他是否觉得可耻,和一个比自己年纪小很多的女人上床?他说这有什么呢,况且“咱们俩并不是典型的老配少的组合,你已经38岁了,你并不年轻了。”她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攻击他,“可是你已经52岁了!”不欢而散。
在养老院里,她遇见了一个温柔的看护,年轻的黑人男子,他安慰了她脆弱的神经,她一瞬间产生了异样的情感,贴上去吻他,他惊惶失措地躲开,说“对不起,只是我爱我的女朋友。”她立马怔住。他尴尬地说:“这可能有点老土。不过我真的爱我的女朋友。”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有点难以置信地惊喜,说“不,这一点不老土。”她终于找到了她一直想看到的东西——道德和秩序。这种秩序感是小时候家庭没有给她的,她已经失去了很久的。
影片的结尾,她写了一个剧本,讲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用她的话来说“属于不适合当父母的那类人”),虐待儿子,在母亲离家出走以后,兄妹俩如何互相支持而成长的故事。剧本被改编成话剧,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她请哥哥去看彩排,他看着看着就哭了,她说对不起,用了很多你的素材,希望你别介意。他说不会,这真是太棒了。然后叫出租车去机场,她问他要去哪儿,他说波兰,去参加一个研讨会。波兰是他女友的故乡,她笑了,祝他好运。
她从秃头佬那儿领养了多莉,因为它的腰不行了,他想给它安乐死。她把它要过来,给它安装了铁支架,早上带着它去跑步。她在前面跑,它在后面带着铁支架和轮子在后面跟着。他再来敲门,她没让他进来。
我们从小在家庭中失去的——安全感、信任感、自信心、秩序感,要经历千难万险才能找回来,有些人也许永远找不回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写《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看罢此片,叹、叹、叹。
4 ) 老人……
在下雨天看完这部电影。
一直不明白这家人感情疏远的原因在哪儿,直到最后那出戏剧。
老父亲一直以一个病态的角色出现,可他也许也在为自己没有带给儿女快乐的童年而内疚。我在想,如果之前照顾老人的日子让这对本来就缺乏沟通而感情不和的兄妹产生更多矛盾,老SAVAGE的去世也未尝不是好事。老人不仅从自己所承受的病痛中解脱,也从这样的精神压力中逃脱出来。片尾lou reed的I'm sticking with u.为这残缺的一家响起最后一声哀叹。
希望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对自己家里的老人更好一点。
5 ) savages让你明白些许
we know this is one of the toughest decisions of your life:
what to do when the parent who took care of you can no longer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不如埋葬他吧,反正。。。
death is gaseous and gruesome...
and it's filled with shit and piss and rotten stink!
就这样 ?
活下来,然后离去;离去之后经过六道轮回重新为人,是否?
我想当只无与伦比的飞鸟,周游列国不论时节更换 不论人性易变 不论生 不论死,
只想要,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
无法言喻却痛入腓骨的伤害,很多时候源于家庭。
你拼命地说着没关系没关系,其实真的很是在乎。
只是,这种伤害通常没有告知功能,告知会造成另一种伤害,因此承受的往往只能是自己。
解决,在于能否真正弄懂活着的意义:人生本来就是个痛苦的过程。
放不放得开,这是一种态度的问题和承受能力的度量。
想要说很喜欢小胖JOE的叹气。
据说叹气会缩短生命,于是总有人听后拼命地吸上几口,每口都深深的。
其实,叹气,真的没关系。
快乐和伤心就说出来了,简单就好,隐藏情感是一种很懦弱的行为。
所以,不要因为人生是痛苦,而做懦夫。
当你真的很痛,痛到头要爆裂,痛到脑浆翻腾,痛到拼命掐自己的肉,
不妨吃粒PAINKILLER(止痛药),
水和药进口时,记住配上一句solute(干杯)。
傻瓜!以为就不痛了?那只是电影骗人手段。
有问题,找朋友吧 找医生呀 找亲人啊。
你以为科学神呀?!
THAT'S IT?
关于JOE:
there ar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that lov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关于WEN:
that's why a pretty woman doesn't have a husband or a family of her own
一段精彩的对话
-are you married?
-no,but my boyfriend is.
-does your mother know you're doing that?
-she's not really in the picture.
-she dead? that's why she never comes around,eh?
-no, just kind of obsolete in the parenting department.
She just wasn't very good at it.
-Hmm.
-neither was my father, actually.
-so that's why a pretty woman doesn't have a husband or a family of her own.
6 ) 当批判理论遭遇养老院
知识分子气浓厚的电影。
当然,知识分子也要面对父亲的死亡,以及与之相伴的屎尿、怅惘和无助。如果这父亲是挥之不去的儿时阴影,那么对他的临终照料就更背上各种关于负债与偿还的纠葛,说也说不清。
本来如北美这样的老龄化社会,长辈的赡养问题一直就是困扰中年儿女们的心病。让他们自己住在阳光宜人的佛罗里达,还是安置在有人照料却注定压抑的养老院,经常成为饭桌上的热门话题。这个从来讲求独立自主的社会,虽充满活力,代价却是一代人的晚景凄凉,不禁令人唏嘘。〈金色池塘〉固然浪漫,但养老院里独抱红枕的老人大概才是更真实的生活吧。
另一面,中年人文学科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也是值得被反复把玩的议题。“发表或者死亡”(publish or perish)是自我解嘲,却也是苦涩现实。被研究经费、截稿日期和终身教职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被一个略显潦倒和抑郁的霍夫曼演绎的活灵活现。而选择走在体制之外的自由知识分子林尼,却又要面对因为无根而带来的那种东飘西荡的不安全感,以及兄弟的小小的不屑。这压力与张力,都是戏剧性的不尽源泉。
养老问题和知识分子,原本鲜有交集,却在这部影片里擦出了令人拍案的艺术火花。这火花最耀眼的时刻,就是霍夫曼在停车场教训妹妹时的那番力道十足的话。他说死亡永远都是污秽、肮脏和令人难堪的。养老院把自己打扮得恬静祥和,目的并非老人本身,而是为了招徕那些负罪感深重的儿女,让他们心甘情愿大掏腰包。“They prey on your guilt.”一语中的。
当批判理论遭遇养老院,我们便有了〈The Savages〉。天才的作品。
7 ) 如果你们老去
所有的人都会老去。
那个养老院的看护说,在死亡降临之前,他们的脚趾会收拢起来。那是最后的气息在离他们远去。
那是一个漫长的冬天。所有的事情一起降临。
消失多年的父亲,忽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一起出现的,还有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字眼。
那个曾经把他们遗弃,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烙印的父亲,现在只是坐在轮椅里,被衰老和涣散的记忆所折磨。
这对兄妹各自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温蒂没有固定的收入,服用各种抗抑郁的药物,和大她二十多岁的有家室的男人上床来逃避寂寞。约翰也是儿时家庭阴影的承受者,即使同居三年的波兰女友因为签证到期要返回故国,他依然无法奉上婚姻的承诺。
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消息,也许他们会一直这样继续。焦灼或者冷漠,力不从心的对抗生活。
父亲的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他们陪他一起看黑白电影,带他回家过圣诞节。
模糊的时候,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会随时朝着自己的女儿大嚷,我付钱是为了让你照顾我,不是让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清醒的时候,在车里听着儿女们的争执,他默默地关小助听器的音量……那是让人心碎的一幕,然后的那天晚上,父亲的脚趾也蜷曲了。
他最后还是累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他唯一的平静,也许是那些凝望着那盏红色的浮动的灯火的夜晚。
他更像一个得不到保护的孩子,所有的神志渐渐离开他的身体,他无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无法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一切都在丧失。一切都在模糊。
一个老去的世界。这个我们终归要面对的世界。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再接触到这样真挚的电影。
让你在回想的时候,对每一个细节都感同身受。
温蒂的红色抱枕。约翰半夜电话里的哽咽声。温蒂做爱时候凝望着狗狗的表情。第一次和父亲说到死亡的事情。那个冬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越是回顾越是想念。
当父亲走了以后,镜头对着那个父亲曾经短暂居住的房间,静默的,静默的停止了很久。
这个镜头几乎静默得要让我流泪。
所有的人终将老去。
死亡永远是生活的教科书。
而在漫长的告别来临之前,那些值得我们珍视的,不要再找任何借口回避。
so afraid of being self-important that it physically let Laura Linney say it several times... fortunately it's not. Every charactor's so well carried out. The story naturally becomes heavier and heavier, until finally, the gentle light-up.
真实不代表有感觉,很多时候争吵有些没来由
太长了,太粘了,决定以后想看的时候重温一遍
編劇相當幽默, 所以我沒有哭
有趣的一家,闪现着生活种种无奈
慢慢的渗进心里。“i'm sticking with you,cause i'm made out of glue”
当开着车的儿子和坐在后座的女儿互相破口大骂大吵时,坐在一旁的父亲悄悄关掉助听器,绝望的望向车窗外,看见一片墓地,然后他闭上了眼睛。如此悲凉。
孤独和迷茫,一部另类的家庭亲情片
当开着车的儿子和坐在后座的女儿互相破口大骂大吵时,坐在一旁的父亲悄悄关掉助听器,绝望的望向车窗外,看见一片墓地,然后他闭上了眼睛。如此悲凉。
生活从来就不易。
080424.前天晚上木仔细看,开了开头与结尾,觉得不错。今早重看,睡不着一直醒着。早上六点半开看。关于老,我们各有看法。
你死之前,让我知道你也爱我.我死之后,轮回之后,也会回到你的身边.
久仰之作 堵在心中的感受
7.5/10
我想这是一个讲一对兄妹在没有得到家庭温暖的前提下如何给父亲养老送终从并正视自己的衰老的故事,两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妥协与正视,是导演的自传吧,这么真实感人~电影里处处可见的尴尬真叫人心疼
居家生活就是十指穿心。
唏嘘不已!!这就是生活
人还是与老狗不同,太多决定带来的生之苦远大于忍痛奔跑的本能快乐。
无论多么尴尬,多么麻烦,家依然是家
当你进不去故事的时候,会发现这部片子是有多么的无聊和平庸。可能是我自身观影时候的状态问题,也可能是导演的才气真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