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集纪录片 通过对兵马俑的研究 展示出秦兵的规模和秦朝帝国的兴盛衰亡
秦人早期是替周天子养马的人 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 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征服西北高原上彪悍的游牧民族 稳定了秦朝的根基 之后目光转向中原其他六个对手 秦兵严明的纪律和英勇的作战使秦朝最终一统中国 秦始皇将”秦朝”这个西北小诸侯国名变成全国王朝的的称呼 但秦朝的辉煌只持续了十五年 便在疲惫中空和秦二世的暴政下走向衰亡
影片从发现兵马俑遗迹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破解了科学研究者许多疑惑的问题 从研究数百万秦兵的后勤供应问题 都江堰的改造及修路和双辕车的发现 能发现秦朝解决了交通上的阻碍 从建筑长城和建造兵器之工艺精美、设计精良的青铜剑窥见军事工业管理的规模 从战马战车方阵组织的严密布置和秦兵穿着不同推测出纪律严明的等级制度、奋勇杀敌晋升制度等 巅峰时期的秦朝秦兵无人可挡 随着秦朝建立后不断建设大型国防(长城)、底层农民被剥削、大批正规军在广西征战土著等情况下 最终遭到起义直至被推翻
以兵马俑为切入研究秦朝的历史 能够尽可能的推测当年的真相 秦朝的成功必然有其突出的能力 不能一味放大暴政带来的覆灭 要最大程度展现最全面的历史真相
中国遥远而悠久的历史总是充满着神秘感,也让无数的中国人为之自豪,尤其是强盛的唐朝,还有更不为人所熟知,也更加神秘的曾经一统中国的秦朝。无论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兵马俑奇观,还是那些巨大的青铜器还有整齐划一的兵器,当然还有至今我们都无法看到真容的秦始皇陵以及被付之一炬的阿房宫,都让我们对那个神秘的时代既景仰又向往,当然也惊叹那个曾经无比强盛的国家。
在看到《复活的军团》之前,我对兵马俑,对秦朝的了解也仅止于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秦诵》、《秦俑》这些影视作品给我的印象,而秦始皇作为暴君的形象更已经深深地刻在象我一样经过中学课本洗礼的无数中国人的脑海中了,但我也相信那个强悍的帝国一定拥有超越那个时代的文明,所以才能给世人留下了无数难解之谜。
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兵马俑以及鏖战500年并统一中国的秦朝为我们留下种种谜团。《复活的军团》就以这支沉睡千年的大军为出发点,仔细剖析了支持秦人崛起并最终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交通、军事编制、兵器制造等方方面面,让我们能够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感受那几千年前厮杀的喧嚣和尚武的激情,而那些透过书简对普通秦人的刻画,更为这个气势磅礴的记录片增添了一丝温情和细腻。
《复活的军团》虽然不能将我心中对秦帝国的所有问题都一一解答,但这部几乎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好的历史人文记录片,已经足以让我对那个伟大的时代心生敬意。想想2000多年前的秦国工匠就已经能够用青铜造出尺寸几乎丝毫不差的剑,而现代的中国工人依靠精确的机械也往往造出工艺粗糙的产品;2000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就已经早出了泽被千年,至今仍造福着天府之国的都江堰,而2000多年后的无数水利专家们却似乎从不知道因地制宜,只会一味地修建对环境有着巨大影响的大坝;还有那2000多年前建造的打通两大水系,让粮草得以深入岭南腹地的灵渠,以及长达700多公里的军用高速公路,秦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遗产足以让我们震惊。看完这部恢弘的史诗后,会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铁马冰河入梦来”,希望有一天当代的中国也能够让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自然地产生这种强烈的源自国家强盛的民族自豪感。
早上的时候刷微博看到有人讨论古代阵战,于是顺手学习了一下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基础知识.下午把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电影)和金铁木的<复活的军团>(CCTV纪录片,记录秦代军队)看了一下.感觉<复活的军团>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值得记一下.
1.兵器材质
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军的兵器是标准化生产的.箭头和箭头,弩机关和弩机关间差距极小,可以方便更换.当时的秦军兵器工业已经不是小作坊了,而有了标准化大生产的雏形,而且可能已经使用机械.比如戈头的打磨痕迹没有交叉纹,说明不是手工打磨,极有可能是砂轮.当时铁器还不成熟,无法做到全国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要做到大生产,只能使用青铜.况且秦的青铜是十分先进的,可以造出90cm的剑,领先于战国.
2.极端的计划经济
秦律法规定了关中平原的每亩地的农业标准.就是说我的地上种小麦每亩地用多少种子是必须依照法律的.秦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几代人的经验.
3.举国动员能力
司马迁说秦兵百万,人口五百万.军队比例20%.这个数字十分不科学.一些非常军事化的国家如普鲁士军队比例不过3%,南北战争时美国不过5%.中国古代每个军人需要3个后勤人员.所以如果20%除四5%也是极高的比例,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上面说的极端计划经济,汉中关中巴蜀三大粮仓.
4.军衔系统
"秦国军队左手提着敌人人头,右腋夹着俘虏,赤膊上阵,不顾生死,虎狼之兵""秦兵每逢战事兴奋异常"
当时当兵是贫寒人家升官的唯一出路,而且赏罚分明.秦军战斗力十足.每次上阵前,秦兵都要喝酒.所以兵马俑中士兵多是啤酒肚..orz..
5.运输系统
巴蜀粮草给岭南了,关中粮草给咸阳了,所以北方部队的粮草由山东出.每192石从山东出发的粮草扣除折耗只有一石能运抵河套.所以修了秦驰道.秦驰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骑兵从咸阳/陕西西安到九原/内蒙包头只需三天.而且秦代发明了双辕车,一只牲畜就可以驾车.提高了效率.秦代系马时勒马的胸肌或者肩腋,两匹马可运1.5吨货物,当时西方勒马的脖子,马跑快了会窒息,两匹马只能运0.5吨货物.
感想:
再一次感受到了生产力的力量.秦的人口,粮食产量是其它国家好几倍.这些是冷兵器时代的国力决定因素.而且秦的农业和工业都极为发达,这些是虎狼之师的基础.或者说,正是商鞅和李冰奠定了秦帝国霸业的基础,而白起和王翦更多的像是锦上添花.
战争更多时候拼的是国力.比如曹魏和蜀汉.再如满清吞并新疆和西藏的时候,藏人和准格尔蒙古人都以百万计,而清的人口以亿计.所以大清屯兵青海,粮草齐全,符都准备了了一万五千张,满蒙汉部队步步为营向拉萨进发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胜负悬念..
以前看<叫魂>的时候感觉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大清的财政和律法.民间到底能不能装神弄鬼?道士是什么社会地位?死刑犯需要皇帝亲批?怎样平抑粮价?感觉外国史学家对这些更感兴趣一点,而中国史学家偏爱政治和军事.
感觉太多的时候历史的重心不是皇帝和大将的恩怨,后妃和外戚的纠缠.而是经济基础.比如土豆和玉米的引进使得中国人口翻了两番,并且农民起义更少了.这件事其实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了,只是潜在下面,没有乾隆帝文治武功明显罢了.
音效很不错
秦朝這就是步子邁太大扯著蛋了⋯⋯戰略眼光太超前以致於透支了當時實際的民意以及經濟水準。
这么强大的军事武装,二世而亡,始皇是不是步子迈得有点大
看了这个,你会惊讶于中国的军工产业是如何的发达。
十年前看的,从此入了历史坑和金导的纪录片坑。
The cost of excellence is discipline.秦剑,秦弩,长矛阵,系驾,战术,标准化,物勒工名,法,青铜时代, 窎.灵渠,长城,直道,耕种,都江堰,战略
配音很难听
大秦帝国的制造业真的是世界一流,那个弩箭的工艺水平简直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物勒其名的管理体制也是相当先进,军事思想也是极其超前。没想到,中国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统一是在青铜巅峰时期完成的。【哔哩哔哩】
商鞅严苛残酷的刑法 秦赵长平之战45万人被埋的惨烈 秦军弩兵步兵骑兵阵法的精妙 冷兵器时代兵器铸法的科学性 秦军粮草供应七百公里的直道 还有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灵渠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整个国家耕战135年的国策 举国之力进行战争争抢军功 寺工们小吏们普通将士们的悲欢离合 两千多年前迷人的世界
很棒的纪录片,秦国以及之后的秦帝国在和军事扯上关系的几乎所有项目上都是逆天的存在,在残忍度上也叹为观止……ps看的时候总在想,这样的勇士就是我们的祖先,谁敢说中华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信息量十足有趣,风格厚重悠远,难得一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
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就那样吧
学DISCOVERY风学得蛮好,主要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汉民族之强大令人起了鸡皮疙瘩
金戈铁马,举国之力平天下。另,嬴政TX,我很怀疑你是穿越来的。。。说
看的热血沸腾,一个个泥俑喷涌而出,带我回到彪悍的大秦帝国
记录片 秦
基建狂魔 战争机器 遇上这样高度集权的“鼎盛时期” 对于百姓个人的一生 甚至几代人都是灾难性的征用 他们被调教成癫狂的战争螺丝钉 是被利益诱惑束缚在土地 部队和工地上的奴隶 集权专制下但凡国强必然民弱 所谓复兴对个体来说大概并不是什么幸事
总是忍不住唱两句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