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哥哥的烟火
一辈子,不长不短,刚好够自己爱爸妈,爸妈爱自己。从这部电影中还感受到哥哥对妹妹的爱,锻炼了自己,同时也是妹妹让自己克服了自身的条件,冲破了自闭症这个障碍,适应社会和生活中的小事,让自己重新走向了新的起点。 在哥哥的青春期,内向不自信又不合群,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结交朋友。即将进入成人的小大人身体里住着一个小小的自己。那个青春抑郁的美少年,把自己关闭在小房间里,真的好像曾经的我
2 ) 最后还是一如既往被这种朴素真诚,稍加一点点必要的煽情,所感动了
是的,小清新更适合发生在这种人口不到五千的小乡镇,也许恬淡幽静才能更突出电影细腻精致的画面。如这片中哥哥骑车带着妹妹早上送报纸那段戏,清亮干净的清晨下自行车穿梭于乡野小道,美哉。
看电影前没看什么介绍,以为也只是一部没什么情节的小清新。但看着看着发觉不对劲,各种泪点越来越多,马上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各种催泪戏,但最后还是一如既往被这种朴素真诚,稍加一点点必要的煽情,所感动了。
3 ) 因为短评超字的碎碎念
真的没想到这会成为第一篇评论。
不过对于这个评分8.0的电影来说,这绝不是一篇相称的评论。
=================================================
刚力彩芽继《大切》之后再演高中生,这次换了长发造型,但笑起来仍然很灵~
前半部的剧情让我想到村上龙《最后的家庭》,同样是哥哥自闭的设定。可是电影的剧情发展显然光明太多,于是哥哥没多久便元气起来,营造出电影温暖的基调。
高良健吾趴在桌上低下眉眼的样子像极了梅兰。他的确有如女子一般的妩媚。扮女装的样子其实挺不错。不过他真的太瘦太瘦了!瘦得吓到我。
看到谷村美月,就想到《我的帅管家》里的腹黑恶女。或许是她那部演得太深入我心,于是看电影时我时时出戏,觉得她的好人设定有些别扭。。
她的那些假发都好美。日本的烟花也都好漂亮!比中国的变化多好多!浴衣也好美!谷村美月用来撒气的吹气玩具好好玩~!
在医院里设置孕妇打手机的戏码。。似乎有悖常识。。
高良健吾如乡下小伙儿般木木的宅男表情。。
结尾烟花大会里翠嶂会的热闹让我很受感染。我也希望能有这么一种归属感。
谷村美月送哥哥的画好漂亮!
用烟火串起一众配角的故事,编排得很用心。
结尾为哥哥放烟花的情景让我想要哭出来。对于油盐不进的我来说,上一次有这种感觉,已经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兄妹情,友情,家人情,温馨温暖小幽默,日本电影真的很擅长这种温暖的小确幸。片中的妈妈笑起来真的好幸福。
4 ) 最美不过满天红色爱的烟花。
虽然只是一个很俗套的剧情,兄妹情,亲情,烟花,白血病。
但是我还是看到忍不住泪流满面,看到即使一遍哭泣还是想要微笑。
明明就是自己都可以预想到得剧情进展,却一个不经意的画面让我泪流满面。
难得爸爸妈妈哥哥三个人在家吃饭,却少了小华,妈妈那个看向空位子的眼神。
妈妈在下着雪得圣诞节在卖场打工还有灿烂笑容的脸。
哥哥早起送报纸时向小华送的雪人打招呼时,晚上和雪人说晚安的样子。
哥哥在后来送报纸看到新搬来的邻居铃木一家是一对都带眼镜的年轻新婚夫妇说平局是的样子。
妈妈在听到医生说小华病情时瞪大眼睛努力想要微笑不让眼泪流下来的样子。
等等等等。
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你忍不住想要哭泣。每一个人,爸爸妈妈,太郎小华,翠嶂会,甚至是那个送报纸是总会遇到的老奶奶。
每个人都让我感动,让我微笑,让我哭泣。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即使是在哭泣也还能忍不住微笑的的电影了,不仅仅是纯粹的催泪,更想把美好的爱带进每个人的心里。
即使妹妹不在了我也还是哥哥。
最美的烟花是纯正红色的烟花。
适合哥哥的颜色是橘色,温暖。
可是属于小华的烟花只有一次。
请让太郎参加翠嶂会吧。
所有的所有,让我感到温暖。
小华看到了吧,哥哥的烟花。
5 ) 因为你是我心底最暖的地方,所以我不怕外面风狂雨凉。
我们这些80后的孩子都是赶上计划生育了,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玩耍,自言自语这种事便是我们给予自己对外的交流,好在我们还能够在长大以后跑出去和其他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孩子一起玩,所以我们也交到了朋友。
小的时候总是在想,家里有两个孩子多不好啊,要是做了小的,总会受到大的欺负,若是做了大的,又不能得到小的那么多的爱,总会被教育“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长大了却觉得,一个人的家庭真的很孤单,青春期时的迷茫不安需要和人交谈之时却不知如何是好,抑或有时会担心,若是自己挂了,爸爸妈妈怎么办。
妹妹小华和哥哥太郎的感情,就像小华说的“在我心里,哥哥是橘色的。温柔,温暖的感觉。”而太郎,或许自己的自闭是因为父母迁就与妹妹的病而总在搬家使自己不能交到朋友而产生的埋怨,所以他不和父母以及妹妹说话,以至于后来的交流困难。而最终也是妹妹小华也让哥哥走出了这个困扰,不但交到了朋友,也赢得了镇上人们的喜爱。
小华的乐观懂事是别人所不及的,也是因为如此,小华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她遇到的人,所以她善于和别人交流并交到的很好的朋友。大家心中的小华,会用自己的自信和开朗使每个人都感到快乐,她会在痛苦的时候隐藏自己的难过,在自己的白血病最严重的时刻,和大家说“只是贫血啦”,在自己很难过需要休息的时候还会去为哥哥做成人礼物。所以当太郎的成人节到来的时候,妹妹最后的简讯成为了鼓励哥哥去参加成人节烟火会最大的鼓舞。
太郎对于小华的关爱是隐藏在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小动作中的,就如太郎如此抗拒社会却还是听从妹妹的话工作;就如他想辞职还是为了妹妹的陪伴而留了下来;就如太郎和小华没有朋友的时候;是太郎一直陪着小华玩,直到小华找到了新的朋友,而太郎却还是一个人;就如太郎把收报纸的婆婆所送的两个暖包给了小华也给予她温暖一样;就如太郎一直在攒钱为了给妹妹买最好的手机。太郎一直是那样一个好哥哥,无论小华什么时候需要他,他总会在原地等着妹妹,用自己的橘色去温暖的环绕着妹妹。
小华不仅治好了太郎的自闭症,让太郎敢于在众人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让家庭里妈妈希望太郎下来吃饭的愿望也达成,并解除了爸爸和太郎之间的无解。其实这就是一家人,因为有爱,所以不会永远彼此伤害。
片中对于小华陪同哥哥一起去送报纸的场景描绘的很详细,也让我们看到了太郎对于和其他人交流的进步。哪怕是下雨或是雪天,太郎都会认真的工作,要努力攒钱给妹妹最好的手机。当每天出门的时候,太郎会和妹妹给自己做的小雪人说“小华加油哦~”。
而家庭之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也让彼此对于不富裕的生活感到满足,彼此之间都是心底最暖的地方,所以对于困难、病痛乃至于死亡带来的巨大伤痛,都会因为有爱的力量彼此支撑着走下去。
最终,哥哥为小华做了小华想要的成人节烟火,漫天的红色烟火映照在小华遗像中灿烂的笑脸之上,映照在爸爸妈妈满是期盼的脸上,映照在太郎对于妹妹的思念的脸上。对于这场红色的烟火雨,是太郎给予妹妹最好的成人礼,而对于小镇上的人送给太郎的烟火,是妹妹教会太郎最好的成人礼物。
我们总是在抱怨着自己的命运多么多么坎坷崎岖,其实我们拥有的已经很多了,已经可以让自己凭借的心底的暖,去战胜以后哪怕更厉害的风狂雨凉。
6 ) 关于配角
众多的配角中,导演能做到张弛有度,有始有终确实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个什么花火组织的流氓成员,在花火绽放的时候假借推搡哥哥对那个会长进行的表白,实在是直白的可爱,这也解释之前他的莽撞无理。整个电影里面有无数的小细节,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比如那个铃木家房子里的夫妇,比如会长几次挽留哥哥……
看电影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就是“于无风处听惊雷”。这绝对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但是不是一个经典的好电影就见仁见智了。
7 ) 日本电影不懂留白
其实在看很多日本电影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丫的废话怎么那么多。是的,大部分日本片的台词都太不精练,编剧总是把角色的心理所想直接化为台词,然后开始复读。就如刚才看的《哥哥的烟火》来言,女儿白血病复发,找不到合适的骨髓空缺者。母亲多次在镜头前一次又一次地啰嗦:“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只能继续等了吗?真的没有什么是我们一起做的吗?”………………………………………………其实不用,只需要一个镜头写着医院屏幕上显示:“XXX 合适的骨髓捐赠者 空缺”,下一个镜头里,夜深,母亲独坐家中,眼帘低垂。就可以了。
他们不懂留白。语言的力量其实是有限的。是的,说几多句我爱你,也不够“我每天帮你买早餐”。我们不需要太过讲一个人的心理,因为读者不是笨蛋,我们只需要,其实大家都可以想得到的。
日本电影的优点是,温馨,镜头美,缺点是太过啰嗦以及演员的一些表演太过公式化。正因如此,只留优点,抛弃缺点的安达充和岩井俊二才这么可贵。
8 ) 感情不是烟火般转瞬即逝
高良健吾的作品看的不多,但是他精湛的演技,沉稳的表演方式总是让我以为他年纪比较大,是个很有经验很老道的演员。直到后来才知道,就连拍《白夜行》的时候,他也不过区区23岁,更不提14年惊艳了世人的《横道世之介》。交出那份精彩的作品时,他也不过26岁,而这部《哥哥的烟火》,彼时的高良小哥只有22岁。那时的谷村美月,也不过19岁年纪。
高良健吾的感觉怎么说呢?用现在大家常爱用的一个词,就是老干部,他除了在作品的宣传期做宣传之外,几乎不出现在任何媒体和粉丝面前,也很少参加综艺节目。只是一部接一部的拍片,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却正是这种气质和态度让喜欢他的人特别喜欢他。
其实《哥哥的烟火》无论是从演员表演,还是导演拍摄手法以及剧本架构上,都算不上完美的作品。尤其是高良健吾的表演,在10年的时候也远没有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塑造哥哥太郎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刻意,生涩,毕竟那时候的他还是阅历不够,想要把一个自闭青年刻画的入木三分对彼时的他来说估计是困难了些。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涩感,与谷村美月的中二相得益彰,试想一下,要是高良健吾表演出来的是一个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心封闭的自闭青年,将一切过错都归结到了父母对自己不关心以及妹妹身上,光凭谷村美月在片中那些中二至极的行为,把这样一个人从自闭的泥沼中拉出来,也是显得说服力很有些不够吧。于是当那样一个生涩的怯懦,其实离自闭还很有着一段距离的少年站在观众面前,妹妹向他伸出了手,对他说:“走,带你去看太阳!”他就拉紧妹妹的手跟着去了,这样让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舒服很多,因为其实太郎从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彻底跟世界断绝。他依然会在自己的窗口看着外面绽放的烟火,依然会在家人都出门的时候偷偷下楼找吃的,依然会在看到妈妈为自己准备的饭食之后犹豫动摇。他其实只是以自闭这种方式在伪装,在向世界宣告“哎呀,我好痛苦啊!我好悲伤啊!你们快来救我,带我去光明的地方。”说穿了,太郎就是个傲娇的死小孩,应该说出口的话不说出口,不该说的话当成气话随便乱说。非要等到痛过了,挣扎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话该说。这一点,其实片中的爸爸跟太郎很像,也是一直死傲娇的什么都不说,到最后放烟火的时候对太郎猛的那一抱,本来是应该很感动人的。可是原谅我想到爸爸那个别扭傲娇的样子,就扑哧笑出声来了。
虽然高良健吾的作品之中本片水准不是特别高,但这应该是谷村美月的电影作品之中的最高之作。第一次看到谷村美月是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那是她和志田未来、菅野美穗合作的作品。志田未来的出场只有前面两集,后来就一直活在回忆中之中了,所以其实女演员中,除了菅野美穗戏份最重的就是谷村美月了。那时看到谷村美月在法庭上的最后一段表演,就觉得这个女孩子将来肯定很有前途。但是也不知道是运气还是什么,到现在为止,谷村美月真的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好像也只有《我们的教科书》和这部《哥哥的烟火》。《哥哥的烟火》谷村美月给了观众一个大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形象,健气,中二,阳光,充满活力。和她以往那些柔弱的,谦顺的,甚至刻薄的形象完全不一样,却实实在在让人眼前一亮。谷村美月的形象看上去是标准的大和抚子,低眉顺眼的,瘦瘦小小,感觉随便一揉吧就能碎了,所以可能之前她总是接到一些柔弱的角色。可是顶着这样的形象,谷村美月在《哥哥的烟火》之中塑造的健气中二少女,却真的是像烟火一样热烈温暖,虽然转瞬即逝,但却足够让人记住她的美好。其实如果导演能够让谷村美月在片中有更多一点的柔顺的表现,有一些作为少女的脆弱和青春的美好,估计小华这个角色就能够更加打动人心。但是因为导演的局限,让小华在观众面前展现的都是佯装坚强的样子,这样子看上去虽然很美好,但是人心是会自己欺骗自己的。总是看不到小华脆弱的样子,观众就会欺骗自己,哦!原来她也不是特别痛苦,你看她都不喊痛,看来也不是很有感觉。于是小华这个角色就被弱化掉了,那种原本日本文化之中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绝美就不见了,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啊!那个女孩子死掉了,前面她不是很健气很中二的吗!怎么突然就挂掉了!其实在影片刚刚过半的时候小华就领了便当,我真的也是很为导演捏了一把汗。后面故事还有那么多,导演要怎么继续煽情啊?可千万别烂尾啊!幸运的是,妈妈的饰演者和高良健吾好歹实在最后用表演把故事完整起来了。
妈妈的饰演者在片中戏份不多,但是每一次表演都恰到好处,不抢戏,却又能烘托出故事整体氛围。尤其是她看着谷村美月和高良健吾的眼神,都饱含着一个母亲的深情;还有在小华病入膏肓的时候出去打工,也依然面带微笑努力面对的表现,这些小细节都成了全片的点睛之笔。说到点睛之笔,就不得不说里面的几处败笔;找不到捐献者的时候,妈妈跟爸爸嘟囔着“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吗?我们没办法再帮她做点什么了吗?”这处妈妈台词有点冗余,也不太适合妈妈这样一个积极现实的人物性格,在全片的人设上,妈妈是一个比爸爸更能努力去面对现实的形象,却在这一处的阴沟里翻了船,人设崩坏。
最后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烟火这个主题。虽然本片是由真实故事改编,但是对于烟火的处理怎么说呢,有些偏颇了。在我们的文化认知里,烟火是绝美的,稍纵即逝的事物,以自身的燃烧来照亮别人。这样的设定跟妹妹小华为哥哥做的事很契合,其实一开始,我刚开始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就觉得导演的角度抓得很好,应该能出一部好的作品,可是等到小华在全片过半的时候就领了便当活在视频里之后,我就傻掉了。
日本的影视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都不同与其他国家,全片只有一个主役,其他人都是配角。最开始的时候我理所当然的以为,本片的主役就是谷村美月无疑了,等到谷村美月领了便当,镜头一切又到了高良健吾的努力转变,为了妹妹努力奋斗这样的梗,我才猛然发现,我嘞个大擦,本片主役是高良健吾。于是原本属于烟火的那种温暖稍纵即逝的特性就猛然变掉了,成了美好的祝愿,成了为了家人努力奋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热血。虽然在看片的时候依然被故事感动的眼泪婆娑,但是看完之后再重新沉下心来批评,却不得不说,这把热血没玩得太好,倒有些狗血了。如果说导演能够缩短高良健吾最后的戏份,而把小华努力改变哥哥的过程描绘得更加细致,把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而努力掩盖痛苦的部分展现的更加直接,那么本片肯定会更上一个层次的。
毕竟感情不是烟火,没有那种稍纵即逝的特性。
哥哥太郎是因为对家人冷了心才选择了自我封闭,这样的变化不是说光靠妹妹中二的几次闹腾就能轻而易举的转变的。无论是深爱还是失望,都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不是一瞬间就形成的。哥哥的自我封闭是在搬家之后漫长的三年时光里形成的,可是片中却只以妹妹简简单单的几次闹腾的就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的转变实在欠缺说服力。在妹妹死后大受打击的哥哥,只因为妹妹生前留下的一通短信,就下定决心重新开始,也显得有些单薄。而且爸爸妈妈在哥哥漫长的自闭生活与女儿死后儿子自我放弃的过程之中,竟然只是冷眼旁观,完全没有采取过任何想让儿子好起来的举措——直到最后烟火大会的时候,爸爸妈妈才终于发挥了一次爸爸妈妈的作用。就算是为了突出妹妹对于哥哥的重要性特殊性,这样的设定也真的是让人有些接受无能。而且我会忍不住想,要是我是男主,在妹妹活着的时候父亲母亲对我竟然无视到了这样的地步,估计我很有可能也会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
其实简单来说,我就是觉得导演的人物重点抓错了,全片符合烟火特性的只有小华一个而已,导演却把焦点放在了太郎身上。既没有交待为什么太郎又要将自己自我封闭的责任推到父母对自己的不关心上,可是对于妹妹的一切举动却又那么在意,只因为妹妹的一句话,就可以说自己的阴郁不是阴郁而是cool这样的话。这样的细节,都应该是日积月累的情感,被单独拎出来看,就显得突兀又不知头尾了。任何爱、恨,除了爱情一见钟情心动的那一瞬或许能够保持三个月的热情,都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双方互相积累付出的,也只有这样的积累,才符合妹妹在自己生命最后的尽头努力燃烧自己以照亮哥哥灰暗的人生这样的设定。因为那些最真实亲近的亲情,都是平淡且细水长流的,不是烟火那般稍纵即逝。
明年去新泻看花火!
催泪
剧情一般,因为有这样一个笨拙的哥哥的人设和最后的一场实在美到不行的烟花秀,这片还不至于无聊到弃。唯一感动的场景在于哥哥把暖手袋递给妹妹,紧紧握住了妹妹的手。
放烟火的意义。好想去这个小镇看看。
古村美月这丑逼
要不就变态 要不就落泪 日本人真极端
将祝福寄予烟花之中,真是个有爱的小镇子啊。日式的亲情催泪,那亲情可融化一切。结尾有泪点,谷村美月最近总见到哦。
最后的烟花很美丽,漫天的红色
在这个镇上,燃放烟花可以治愈悲痛。橘黄色的烟火,最温暖的亲情。
烟花很好看 电影一般般 虽然我还是哭了
最后的Hanabi愣是哭得稀里哗啦,还有Kengo时不时冒出来的几句深奥的话,即使情节再老套还是很爱很爱。最后橘色的烟花太好看了!主题曲也好听!
高良健吾好帅!
真想扣1分给日本演员的通病…但我毕竟不是审片员,被戳中了……
一边吐槽电影里人人都是因为高良健吾是帅哥才会怎样怎样,还有高良健吾这个纯种妹控真正家里蹲才没这么容易走出来,一边想这电影好一般看一半算了……但仍然看到后面发现越来越感动,在最后的最后等来了我知道会来的最漂亮的烟火,然后难以置信地感动+泪崩,好像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照亮了
烟火好美~~
在我的感觉里,哥哥是橘色的。温柔且温暖的橘色。
欸,好想要个哥哥啊。烟花真美。
无感
患自闭症的哥哥和为他担心的患白血病的妹妹的故事,片贝镇花火宣传片,明知道是洒狗血却还是哭的淅沥哗啦的~MOKA☆的原声赞~
老套情节。妹妹得病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