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对印度其实是很好的电影,但很多人都没看懂,阿米尔汗含沙射影的暗喻自己的角色是当下印度人,充满了背叛和欺骗,阿米尔汗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始几乎每部电影都是在喊醒印度人,但是电影拍含义太深了,他们根本没看懂,就算是我国比起印度有很高的素质和文化,很多人都未必看懂他片子背后的含义,从这片子在印度票房惨败可以看出,印度想变成强国,他们国家大众的认识是一个深沟
可能很少人知道,米叔拍这部戏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醉心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并且非常喜欢我们的宝爵爷,一直梦想在一部影片中去诠释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这不这部戏正好就是量身定做了。无论是亦正亦邪,机巧斗智,或是左右逢源,无论是宫斗戏,江湖戏,或是感情戏,不能算非常优秀,但必然是及格了。试问一个印度人对于中华文化已然理解至此,用自己民族的故事,诠释了他族的角色!我们的导演,演员又做了什么?自己民族的故事尚且讲不好,诠释角色也是抠图瞪眼,遑论他国文化?这样有什么脸面,评价别人如何?可层有过抱负拍拍人家的摩诃婆罗多?哪怕一个小故事?只怕是有几人知,又有几人读过?
想给3.5的,不知道怎么弄……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理理…
严重剧透警告—————————— 首先,从整体来看,电影的画面制作,配乐节奏,以及演员剧情来看,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米叔的电影也算是个牌子了,这次的制作也算是中规中矩。 此片秉承了印度电影一贯的风格:独特的服装配饰,独具风格的风俗礼节,欢快的舞蹈,以及米叔带来的轻松幽默都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关注,确实是一部比较好的电影 电影本身以轻松幽默的叙事方式展开整个故事,中间也穿插了很多幽默的情节,但是,既然是米叔的电影,他就一定有它深刻地涵义,这部电影值得引起人们的思考,信任还是欺骗,自由还是奴役,忠诚还是背叛,本性是否改变,要不要为了不可能的事情努力……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电影中人物的台词简直就是一本精彩的语录,一度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想找个本记台词的冲动(手动滑稽)
1.信任还是欺骗
电影中人物反复讲到:信任是我的本能。欺骗是我的天性。所以,当面对一个陌生人时,你会首先选择信任呢,还是带上你的面具?米叔饰演的人物在影片的开头是一个欺骗成性的人,然而,阿扎德的头领还是选择一次又一次的信任。
2.本性是否可以改变
米叔饰演的人物一开始是觉得他欺骗别人已经成性,这种天生的本性根本不可能改变,所以,他在开始看到阿扎德头领在一片被人们认为根本不可能长出植物的田地里耕种时,他也觉得那是老头的执念,田里种不出作物,就犹如他不可能被改变的天性,土地本身贫瘠的状况不可能因为一个老头整天毫无意义的拉块大木头拖来拖去的而发生改变。但是呢,这部电影的剧情好就好在你根本想不到导演会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扭转局面,导演用了那头鹰,在菲兰吉害怕自己欺骗成性而辜负扎菲雅的信任时,鹰引导菲兰吉(具体的名字我真的忘记了,因为全程眼睛追不上字幕)看到地里竟然长出了嫩芽,这证明了天性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你菲兰吉别自己骗自己了,什么本性难移都是骗人的。
3.自由还是奴役
这部影片应该是根据历史上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占印度改编的,片中集中体现了侵略者与原住民之间尖锐的矛盾,阿扎德是自由的代表,他们反对侵占,向往自由与解放,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勇敢的去追求自由,有的人选择接受帝国主义的奴役,逆来顺受,而最终,阿扎德还是激起了人们内心向往自由的勇敢的种子。
4.忠诚还是背叛
菲兰吉,一个小人物,完全掌控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冲突,剧情也因为他跌宕起伏(米叔在这里面玩嗨了🌚)所以他对祖国忠诚还是背叛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那肯定还是忠于祖国了,所以说,无论你身处社会的什么位置,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你多想明哲保身,对家国的忠诚是不能改变的。
剧情上,我觉得紧凑有致,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最后菲兰吉的远走高飞让人回味无穷,或许还是那个无忧无虑放荡不羁的灵魂吧,一个令人欣羡的做法,一个让人惊奇的结尾。
最后说说缺点啊,咳咳→_→
部分打斗场景略显枯燥,打斗场景过多而类似,略显多余,并没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起到更多的作用。
还有就是一个剧情的设定,虽然从前面的剧情已经能看出那名英国军官内心有一些和那位最终惨死的军官头领(内心存在的侵略、残杀、冷酷)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他最后突然的倒戈还是有点让人猝不及防,应该需要更多的解释。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次阿米尔汗的造型超级像疯帽子,人物有杰克船长的影子,故事虽然发生在印度,但同样是一群“恶人”为了自由跟英政府过不去。
firangi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这一点也和杰克船长雷同了),他接近印度的暴徒们,然后再把这些暴徒”卖“给东印度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直到英国人要求他去接近印度暴徒内最大的boss。
接下来的这些镜头,和《加勒比海盗》系列无限接近,都是不知道就从哪下来根绳子,刚好掉进主角的手里,主角们就像人猿泰山一样荡过来,捅一刀,荡到那踹一脚。最后firangi很自然的为公主殿下当了一刀,成功混进敌人队伍。
结局当然就是很老套的friangi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成功洗白自己,从一个混混,混成了拯救了整个国家,帮助公主把政权从东印度公司的手里抢了过来。
对于印度的翻身经过,就算用脚趾头想也不会就这么简单,但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没法评价。只能说,电影把这个故事进的太简单了,或者说广电把这部戏删的太狠了,删到剧情接不上。
整部剧的BUG太多,firangi的很容易就被说服,放弃了自己奉行了半辈子的行为指南。firangi给英国人吐露假情报,为的是打英国人船队的伏击,打了就打了,居然把战队的指挥官放回去送信,明摆着告诉英国人自己不打算再给他们干了。但是大家决定破釜沉舟的时候,又再次变脸,重新站到了英国的身后,把暴徒们又一起卖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就这么相信了。英国人前程都像是真正的傻子,情报全部来自于这个完全没有一点信誉的小人,被耍的自己一整个战队都搭进去了,还在傻乎乎的相信他。
这样的槽点简直就是数不胜数,造型方面也是不太用心,场景也完全没有阿米尔汗以前电影里精致。
虽然槽点多多,但是这部戏还是值得一看的,打斗场面激烈的不行,拳拳进肉,拽绳子荡来荡去的场面大部分还是很帅的。很具有印度的民族特色,firangi的女朋友简直太漂亮了,也很勇敢,说革命就革命,说不干了就敢追着firangi跑……
总而言之,还是及格的。
文/梦里诗书
作为一部典型的英雄主义作品,《印度暴徒》固然有着阿米尔汗的主演,但即便是其精湛的演技仍旧无从掩盖电影本身的问题。那夸张过度的动作设定,以及为了转折而转折的牵强剧情,都使这部印度抗英电影从本质上来说与抗日神剧几乎别无二致。
将背景放在英占时期的《印度暴徒》,并没有能透过反抗殖民统治给人带来一段多么震撼人心的历程,电影虽然有着不断的反转,然而其剧情很难让人评述有何般高明之处,从伊始便足以揣测到结局的走向,不少反转其实最终看来都只是为了延长时间的废戏,而面对一个其实就是再为套路不过的主旋律故事,印度电影所一贯的拖沓问题更可谓是一览无余。
作为主演的阿米尔·汗,他这部电影中所饰演的混混弗朗基,给人第一印象就彷如《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这种先入为主的直观印象使这一角色虽然有着不同于前者的所在,但却仍旧给人一种尴尬的山寨感,而阿米尔·汗固然演技在线,但电影本身也却并没有赋予这一亦正亦邪的人物以足够鲜明灵活的个性,他在电影中亦正亦邪的游走给人更多的只是一种儿戏感。
在动作上,这部以“暴”为主的电影可谓将打斗元素贯穿了始终,然而对慢镜头不知节制的滥用,使得整部电影并没有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感觉,相反夸张的动作,以及那战无不胜的“战绩”,都只是给人以一股如抗日神剧般的尴尬,而这种将敌人描述的愚不可及的做法,使电影对反抗与战争的落足,也只停留在了浅显的意淫的层级。
从《巴霍巴利王》到《印度暴徒》,从这些电影不难看出宝莱坞正在努力希望打造不逊于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然而印度电影如阿米尔·汗这样的灵魂性人物仍旧太少了,大投入与大制作却很难换来好口碑的症结就是印度电影其同中国电影一样,很多时候只是将其功放在了外在场景和动作的打磨上,而忽视了一部真正的大制作电影最不该欠缺的便是细节和内在。
剧情的老套,情感的匮乏,动作的尴尬,一系列的问题使这部阿米尔·汗的新作空有一腔爱国热衷,却没有了一如往日电影中那股能凝聚心魂的真挚,最终只能是恰如其名如暴徒般的去四处发泄自己的力量。
1.在剧情方面:不是很符合国人的审美观,阿米尔汗的角色不是一个正面人物,剧情反转次数偏多(为什么叫反转呢:因为阿米尔汗饰演的角色既骗坏人也骗好人,骗人的次数非常多),最后结尾有一些突兀。特效的话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开挂(相比于印度其他一些开挂影片要好多了)这是这个电影的缺点。
2.在人物方面:人物的形象极其丰富,阿米尔汗饰演的角色非常狡猾,也可以说阿米尔汗把这个角色演的淋漓尽致(通过阿米尔汗的眼神就完全可以知道主角的心理活动)阿米特巴·巴强饰演的角色正义感非常鲜明,他的眼神非常坚定。法缇玛饰演的角色眼神非常的凌厉。卡芙饰演的角色是舞女,所以眼神偏魅惑。眼神是这个电影的精华所在。
3.在歌舞方面:卡芙的舞蹈非常有力度,也充分展示了这个角色的妩媚程度。但是歌舞也有一些删减。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微博和b站上搜原版的歌舞是应该有的。删减后虽然没有那么尬,但是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印度歌舞的(每个人口味不同,评价也会不一样)
4.在制作方面,毕竟是花很多价钱去做的,事实上比较良心。详情可以看微博和b站上都有花絮,电影中的船就是花钱造出来的,到后面的炸毁也不是特效是真的炸船。
综上所述,这个电影可以一看。缺点优点我也说了,如果想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怎么样还是自己去看吧(我说这些也不是来宣传什么,想看的话,你如果自己能找到资源在家里看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我在电影院拍的照片
米叔Cos加勒比海盗的德普,Katrina尬了两次舞,摔跤的爸爸的大女儿最擅长努嘴和瞪眼…但巴强七十多岁了耍的一手好剑!然后别抱希望了,票房在印度要扑街,没大可能引进了[捂脸][捂脸][捂脸]
开场即高潮,此后都是下坡路…海战大场面像咖喱味的加勒比海盗,两场歌舞戏根本看不够,殖民地人民英勇反抗争取自由同样能击中我们的爱国热情,因为要立住主角超级骗子人设,无限反转的剧情变得越来越没有说服力,最后回归女权与复仇,主题已经完全跑偏…英国殖民者像傻小子一样被骗得团团转,米叔能打能跳能搞笑,却仿佛被导演忽悠了,还要为电影的差评买单实在心酸…阿米达普·巴强老爷子是真的强(补看完整版,算是有头有尾的大女主故事,但还是拖沓…
愚蠢得超出忍耐极限,阿米尔汗为什么会拍一部这么瞎胡闹的抗英神剧…印度暴徒们“战无不胜”的英勇场面与故作悲壮的浮夸表演让人除了一哂了之难做他想。两个小时已经非常难熬了,不敢想象再多上被删减的40分钟这片子会成什么样的灾难。另外现在对海内外各种大片中常出现的屠戮“杂鱼小兵”产生了强烈不适,因为是反派一方所以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送人头,实在是种纯粹放弃大脑的懒汉思维。放任自流其实挺可怕的。(女主角虽然很美但她真的就只出来跳跳舞啊!?)
玄幻抗英神片,胡闹程度和横店打鬼子片不相上下。唯一亮点,卡特莉娜·卡芙的身材够劲,火辣舞蹈简直夺命。虽然很喜欢阿米尔·汗,但不得不说,本片有点玩翻车了。Firangi亦正亦邪,本来想拍成个韦小宝的复杂人物。却忽视了国仇家恨,更深层次的东西,人设有点过于轻佻了。
除了选材独特之外,其他的完全没有办法和巴霍巴利比呀!叙事、音乐和演技都被巴霍巴利完爆了。真的花了很多钱吗,全都是付白人演员的片酬吧?!
阿米尔·汗演艺生涯最差作品,人生污点。
印度电影,只要不谈社会问题,就会各种问题涌现了。
不适合除印度人之外的人看,(以后引进印度电影的时候电影名可以直接用直译吗?不再加个《印度》?好莱坞电影名也从没加过《美国。。》,《美国异形》、《美国碟中谍》、《美国生化危机》?)
充滿腎上腺素的民族解放片
很多中国观众肯定是冲着米叔去看的。不过很遗憾,这部片子是米叔拍给印度人民“过年”看的。这部片子上映时期正值印度举国欢庆最隆重节日“排灯节”。节日大片最重要的就是要阖家欢乐,老少咸宜;不动脑子地图个乐子。这样说吧,这部电影就像春节时候,梁朝伟(米叔),周润发(阿米达普),杨幂(卡特里娜),周冬雨(法缇玛)联合出演的反映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和英国殖民侵略者斗智斗勇的爱国贺岁大片。问题来了,如果你有一个外国朋友因为看了“无间道”而喜欢上梁朝伟,那么你会不会推荐他/她去看这部春节贺岁片呢?
印度口碑都烂了
没有预期那么可怕,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阿米尔·汗亲自操刀剪了一个121分钟的新版本,靠一场又一场动作场面堆砌来尽量保证影片不会显得很空洞乏味,而它整体上仍然是一部非常平庸的片子,故事非常粗糙,细节不可深究,阿米尔·汗的角色主要也是比较讨巧所以显得凑合。可以想象164分钟原版更加让人不适。
也是一部抗战神剧
你的天性是信任还是欺骗
超级烂片,看它浪费时间。阿米尔汗还是继续拍摄贩卖印度贫穷和落后的电影,相信很快会回来的。
期待已久的长篇巨制终于上映了..电影有些略长的时长用在了渲染片中的宏大场面(海战)和重复的Firangi的反复无常的故事上,从娱乐和冒险角度也算及格了;片中虽然Firangi装扮和性格反复上像极了JackSparrow,但因为剧情需要他又没有那种虚张声势的色厉内荏,且最后一段反转对英国人的卑躬屈膝奴气十足,不忍直视。另,不知是不是排灯节的原因(昨天),今天看片很多人竟然穿着正装的传统服饰....
总不能老以摔爸的水平要求印度电影啊
我觉得用现代的方法拍古代故事没问题啊,不用被简单的电影分类限制。音乐很好听,也很有梗。就是不断反转再反转的故事,就算能预料到结局也看的很爽。最想吐槽的就是阿米尔汗眼线画得太粗了哈哈
3,5星,终于明白为啥印度人讨厌这片了,相当于抗日神剧里的“汉奸”,最后变成大英雄,挺严肃的事情却搞得嬉皮笑脸,其中有着自身民族性的诉求。加勒比海盗的视觉,但角色更像韦小宝,难怪米叔说最爱鹿鼎记。同为商业片,不像巴霍巴利王那样开挂,多次反转,剧情风格像好莱坞,加上这个人设,反倒有些不适应,好在歌舞还是印度风,慢镜头过多。米叔的片子,最起码不差,但预期不要太高,巴强真V5,卡芙肚皮舞超赞
尽管是imdb 3.5分的印度烂片,也还是有着国产片拍不出的史诗感啊。义军首领阿扎德直接去演宙斯都没问题,开场雕塑苏醒的那段我还是有点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