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懂事开始,我便跟着一个老乞丐在要饭,蝼蚁般活着。
老乞丐对我不错,只是话少,有时候我问他,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忘了。我问:那我是谁?他答:不知道,要饭不需要名字。
然后日日如是,次次如此,但一年年过去,我却越发好奇,我不得不好奇,如果人活着连名字都没有,那跟那些猪有什么分别,特别是被街上的人骂死猪时,我对自己的名字更无比渴望。
有一天,老乞丐把我带到一个破房子前,说他当初就在这里捡到我:你是在这里出生的,但至于你叫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别要饭了,试着在这里像个人一样活着吧.老乞丐说完便不再说话了,只是把他要饭积攒下来一点点钱给了我,过几天便死去了。
埋了老乞丐后,我想着他最后一句话,人,要像人一样,那我至少得有一个名字吧,可惜我还是没有,但连老乞丐我都没有了,有名字没名字也没差别了,努力活着吧,还能怎么样。
直到哪一天,我在山底下遇到了他。
之前好像遇到过他,在街上要为老和尚报仇的其中一个,他断了只手,随身一把断刀,要救他吗,我问自己,救吧,他应该是一个好人,像老乞丐一样。
就这样,我把他拉回自己的房子,救活了他,从此跟他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活在了一起。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定安。然后写下了他的名字,我第一次对一个名字有了概念,他说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安定,即平平安安,原来名字不仅仅是名字,还有意思,而且意思还可以这么好,我又一次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渴望,而且更渴望。
安定的日子来之不易,要摧毁他,却易于反掌,山贼一把火就做到了。我们又什么都没了,我安慰自己也安慰他,没事没事,一定还能找到吃的,找到吃的,就能继续活下去了。
无意中找到一本烧烂的书,我欣喜若狂。书,不是用来写字的嘛,这本书藏在这个屋子里,也许有写我的名字,有写我的父母,有写我的兄弟姐妹。
可惜一切都没有,定安说这是刀谱,有用的刀谱。
刀谱是什么我不知道,连名字都没写的书有什么用,但定安却不一样,他看着刀谱,眼神里面开始有了恨,然后便有了疯狂,他把断刀挖了出来,吊着自己跟着刀谱学。
他越疯狂,我越怕,上天什么都没有给我,但至少我有定安。但定安不管,只顾疯狂劈砍,他要报复,他要报仇。
山贼又一次来了,这一次定安成功了,他疯狂旋转着,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劈砍着,竟然打退了山贼,他出名了,村民还封他为 杀猪大侠,我第一次感到尊重,第一次感到做人的感觉。
但定安没有迎合他们,他带着我从后门走了,虽然要离开自己的家,但只要在他身边,我便感到定安,感到安定,跟着他,无论到那里,家就在哪里。
可惜杀戮一旦开启,似乎就无法停止。在客栈里,我们又遇到山贼。
但这次不同,我们遇到一个女人,定安救了她,她好像叫小灵,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奇怪的是定安救了好她,但又怕她。他怕什么,连山贼都不怕的人,既然会怕一个女人。
山贼临城,我希望可以远走他乡去躲避。定安说好,但走之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件事。
就这样,我跟着他来到了炼锋号。
在这里,我再次遇到了他的小灵,还有他的师父,他的兄弟,还有他的仇人,那个会飞的人。
定安再次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旋转,疯狂劈砍,他的仇人亦是如是,两个人疯狂劈砍,沙风土影,飞尘漫漫,好快,快到根本看不清楚,只是知道他们两个都在不停劈砍,不停地受伤,一注注猩红亦不断浮现。
终于一切停止了,定安赢了,他杀死了仇人,从疯狂中冷静了下来,他定定地望着那个女人,他的师父,他的兄弟,可能也望着他的过去。过去都过去了,定安叫我扶着他离开,离开他的过去。
离开去那里,我不知道,家在那里,我亦不知道,最后连我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但无所谓了,因为我有了定安。
看了这么多部徐克,基本能确定这是最好的了,分镜剪辑非常极端,个人风格严重,粗糙又华丽,叙事短板可以完全忽略。独臂,断刀,残本组成的一位大侠。
哈~我很喜欢的西部片~这个才是真正的世界嘛~血腥汗臭~~
香港武打片实在是无敌。。。
另一种风格的《独臂刀》。快速镜头的剪切——极速打斗的壮烈切换,刀客砍杀的极速镜头,手持的快速变焦,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构图调度和美术风格,最后赵文卓vs熊欣欣那场戏是真刀真铁链五五位对砍没有套招(元彬武术指导),最后都在那极具诗意的内心独白里调和。徐老怪真的鬼怪,还有张叔平的美术,姜国民的纪实化摄影,元彬等的武术指导,我太喜欢这部风格特异的武侠片了。8.4
我最喜欢的徐克电影之一
1.快意恩仇,刀光血影;2.快速剪辑,凌厉刀法;3.暴戾江湖,柔情女爱;4.真正的江湖应是这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存只为图一时的痛快;5.徐老怪用镜头展现了一个最血腥的江湖,令人颤栗,却用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阐述,使得这个江湖中的爱显得如此可贵可爱可薄和可怜。
8/10。[刀]的极端性足以联想到张彻式暴虐与霸道主宰的世界,片中火光掩映的硬线条特写,男主回忆父亲搏斗至死的心理剪辑(尸体倒吊剥光皮-惊恐的眼睛及面部-断刀沾满鲜血),旋转与飞跃进攻、铁链与锯齿刀比快、捕兽器突然袭来的高潮,不断重新对焦来加速镜头切换,构成了令观众筋疲力尽的兵器交锋场面。
“票房不佳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我们没用大明星。但我打心里喜欢这批演员,他们感觉非常真实。与我之前的作品也有些区别,动作风格上的区别。本片的风格创造出一种逼人而丑陋的生死图景。算受到黑泽明的影响,他拍七武士就采用了一种非常有力道的方式。我希望观众能够反身自省,思考为何人存于世却彼此仇恨至深,太多打斗,太多暴力。实际上《刀》之后仍想在下部作品中延续此种风格,不过我后来去了好莱坞。”
真正的江湖。台词:“你看到事情不公平,要出头,但也许哪一天就会发现,错的其实是你自己,到时候已经晚了,没有人会同情你的。”
导演极思突破武侠片处理形式的躁动感觉跃然银幕之上,会让部份观众难以消受,但也会有人觉得力度十足,拍出了江湖恶斗的悲壮感。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强烈的阳刚色彩和歇斯底里般的渲泄情绪自始贯串。在武侠电影第二高峰渐退后,徐克作为终结一个时代的作品,影片完全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简单交待了人物和所涉的恩怨,以一种平稳来营造出一个纯电影中的"江湖",并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武打(以急速多变的镜头来交织)和文戏(大量不受节制的愤怒对白)相辅,作了一次自我情怀的抒发与治疗。导演试图努力将张彻与黑泽明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徐克玩起深沉来比王家卫都让人蛋疼!
赵文卓是被低估了的那一代武打小生!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第一部看到的徐克的电影,从电视。人奔马走纷乱嘈杂,看不出时光的市井辨不明年代的江湖。印象里徐克的江湖是一群光着膀子在竹竿堆里流血流汗的男人,连情爱都跟仇杀有关。票房惨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视觉太不讨好,除了颜色之外镜头也晃得太厉害,要不是因为在电脑上看蜗一定昏过去
影片改编自张彻经典《独臂刀》。在这个架空了时代背景的故事里,刀场、猎户、马贼、强盗、黎民,就构成了江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没有浩然于天地间的大义,充斥着的只有野蛮和血腥,烧杀抢掠、欺凌弱小、倒挂虐杀、剥皮示众。开场的和尚惨死,便象征着仁义尽失,规则不复。徐克刻意运用了凌厉碎片的剪辑、晃动不安的镜头、大量特写的画面,以呈现出极度风格化的视觉效果。武侠元素的表现也是极端化的,无处不在的男性荷尔蒙和愤懑狂躁的情绪肆意喷溅,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武侠不再是清晰的一招一式,而是混乱与搏命的缠斗厮杀。最后的高潮段落,赵文卓几乎只有转陀螺一招,熊欣欣也是只有舞双刀招架,歇斯底里,唯快不破,为了生存,没有理智。
【C-】再也受不了这些老旧过火的香港傻缺武侠电影了。《刀》所展现的“快”本质仍是不伦不类的狂躁影像,让人精疲力竭;而二十年后《师父》所展现的“慢”反而愈发贴近影像的流动之美,在瞬息间,动作被赋予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模糊。
相较断臂刀客赵文卓,熊欣欣的反角已经是港片武侠的标志了。人做坏事会遭天谴,所以连菩萨都拿着把剑。不是出刀慢,而是放不下。
江湖。我都不知道江湖是什么。徐克。男性荷尔蒙。冷兵器。赵文卓。
《刀》在徐克的作品序列中显得颇为独特,既有着处女作三部曲的先锋创造性,又有着为以后好莱坞作品练手铺路的作用,还像是在弥补自己初入影坛拍摄作品票房遇冷的遗憾,倘若说前三部的贡献主要在独特文本与不吝血肉展现的异色,那这部就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突破了他自己,全片使用低饱和度的现实主义式的照明色彩,这一决定令光影更加的易于调度,大量夜间戏份也因此营造出荒凉决绝的意味,而人物的化妆装扮则为电影的怪力乱神奠定了最大的基础,这一设置是弱肉残食世界的最重要表现,最令人亮眼的是中景与特写的选用,全片远景占比很少,除去结尾之外,打斗戏份也多是用近景,这一考验剪接功力的做法,并未折损观感,反倒凸显了凌厉,而另一突破是在打斗过程中使用虚化前景,虽然这一做法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但在展示打斗效果上,却十足的见效。
这电影在徐克影片中应该是被争论最多的一部,从拍摄方式剧情设计到武术动作,都与典型的经典徐克式武侠有不少出入,可能这也正是徐克在高峰之后的一种革命行为。无论如何,电影中感受到了很多文艺色彩,很艺术化的处理效果,甚至让我嗅到了一些王家卫影片的味道。江湖的理解,人生的感悟,精彩的功夫。
赵文卓、陈豪、熊欣欣、惠天赐都贡献了最好的一次演出,整部戏气氛极好,镜头感十足。可惜女主太弱,唠唠叨叨的旁白那是王墨镜的风格,徐克还是玩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