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2》对“段二兰”这个角色的刻画,印象很深刻,她是真惨啊。丈夫因为没饭吃,大冬天的冻死在街头。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小儿子在襁褓中便被自己的亲姐夫转手卖两次,卖给了香秀做儿子(李天意),13岁的女儿被卖去“暗门子”里头。她自己与唯一剩下的儿子还曾被卖到张家口丁家,“白天当老妈子,晚上给人当小老婆”。她拼死逃回北京,后来回到老家,都解放了仍被人贩子亲戚坑,还被两个儿子不理解,着实惨到家了。简直就是把人吃人的旧社会的一切底层苦难,遭了个遍。我们看剧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二奶奶”、“七爷”这样的正面角色而对白家产生偏正面的好感,因为这样的人物透着正派,会主持公道,还做善事,行善德。但“段二兰”让我联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们都被压迫着,虽然正面看起来“二兰”是被自己的人贩子姐夫坑骗,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根上的坏还是买主“李香秀”,买主和人贩子,都是有原罪的。
可李香秀真的很坏吗?不算,她时常也很仁义,无非是对坏人坏,而那个时代,坏人太多。香秀买孩子,无非也是适应时代、现实发展的事情权宜之计,若膝下无个儿子撑腰,将来必受白家儿孙欺负(片尾也确实有)。所以说到底,还是万恶吃人的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糟粕害人,李香秀也是个受害者。
再如七爷用计,帮丑陋无比的花匠“金二”娶到“申小青”,亦是一个类似的案例。第一次与申家见面商议,白家出手阔绰,小青之兄倒是机警,说是定要亲眼看看新姑爷。七爷便设计,弄的屋内昏暗,且浓烟阵阵,还让金二捂着脸,恍惚中仿佛风度翩翩。就连成亲当日,也是众人故意簇拥,完全不让申母上前瞧见新郎样貌。待申母终于见了金二,大呼上当,但婚约白纸黑字,闹到官府也是得罪不起白家这样的大户,便只好认怂,颇有很大程度上的仗势欺人之感。一来二去,害的申小青新婚当夜,吓的光着身子跑出来,七爷虽说拿衣服裹住她,送回洞房。且后来与申母谈及此事,说道白家作为赔偿,今后申家可有求必应,况且当晚光着身子跑出来被不少人看到,就算答应你毁约,你闺女回去也无法再嫁人了。申小青的人生就此可算是被坑惨了,小青惨啊,遇到心爱的情郎也没来得及拯救自己苦情的命运,最终居然被金二毒死。金二也是个苦命人,可他终究格局小,不豁达开阔,他选择的,是和小青同归于尽。亲手害死枕边人,他可恶吗?更多的怕是可怜,他没有现代思想的开阔,他只有报复式的宣泄自己的委屈。说到底,他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百年前,一些家境良好,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已经开始追求自由恋爱,与爱人写信(如许广平),自由亲吻、约会,自定终身。但中国尚有千千万万如申小青一样的受教育程度低乃至不识字的女性,仍然受着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从内和从外两方面的迫害残害,她们才是占中国大多数比例的女性,更令人扼腕的是,这样的情况,至今尚未根绝。
七爷英雄一生,慷慨一生,少年、壮年、中年、老年皆不输常人,这样一个刚强硬汉兼铁骨柔情的人,居然有现实原型,才是真令人拍案叫绝的存在。但后代居然教出那么些个败类出来,这一点上比起母亲二奶奶就差远了。
解放后部分,白占元和李天意两个激进分子的戏份显得那么突兀,青年人学了些意识形态皮毛,便拿着做武器,跑来作威作福、吹鼻子瞪眼,妄自尊大,以为“先进”,专踩家人以博取进步,甚至到后来天意因为入党的事竟然离家出走,断绝与养母几十年关系,把一个青年人的愚蠢刻画的入木三分。可以说,“李天意”的角色是那个时代的群像,郭导把这个以自己为原型的角色,写的那么真实,应该也是有表达对养母之愧的意味。养母之辛劳,抚育之恩情,身处豪门之种种不易,郭怕是要到后面的岁月里,才悟透、理解。
百度百科显示,1964年,郭宝昌被打成“反动学生”,写到三分之二的小说《大宅门》被没收,罪状是为反动资本家竖碑立传。郭宝昌获刑3年,发配至北京南口农场劳动改造。最艰难时他曾自杀,没死成。“文革”开始后,郭宝昌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期间郭宝昌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再次被人注意,《大宅门》又被红卫兵付之一炬。1969年3月,到张家口4619部队干校继续接受监督改造,并重新开始写《大宅门》。 1973年,郭宝昌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 1979年7月,郭宝昌的冤案得到平反,随后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书。
抗战到解放前还可以看,对于大宅门里面的肮脏和没落写的还算可以,但是这些民族资本家的没落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吗?如果民族资本家真的那么堕落,今天的马云马化腾他们早就万劫不复了,对于解放后的描写简直胡说八道,不过真的照实演根本过不了审。白景琦的原型在五十年代初期就过世了,其实第二部也可以拍到解放初就可以了,何必拍到六十年代末呢。
白二奶奶是百草堂的掌舵人,她是女中豪杰,重新盘回百草厅老字号,让百家再次走向鼎盛,她在百家的威信威望是用实实在在的功绩打拼出来的。
这样一个女中豪杰,为人精明强干,对人宽仁,哪怕是仇家女人黄春最后也能接受。但唯独对窑姐出身的杨九红之死也不肯接受,而且用夺人亲生女儿的蛮横种下了杨九红和女儿及外孙女三代人对立的恶果。我们不禁要问一问——为什么?
我个人分析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窑姐出身的杨九红是大宅门这样的豪门大家鄙视的和不能容忍的,白二奶奶作为当家人必须维护大宅门的社会名誉。其二,杨九红虽然也是苦命之人出身,但她的心机和城府在济南嫁给白景琦时已展现的淋漓尽致,白二奶奶绝对不会容忍这样出身的女人居然有如此心机和城府,如果让杨九红在大宅门做强做大,对大宅门绝对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有可能让白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二奶奶必须出手压制杨九红,永远不给杨九红在大宅门内的任何翻身机会。
只看了一集,无权评论整部剧的好坏。李香秀换了演员,怎么看怎么怪;白景琦老了,杨九红老了;抗日建国成为主题。单凭这几点,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
谢兰换成了姜珊,为什么?感觉完全变了!!其实谢兰和史兰芽还有一部《女人心事》,谢兰扮演梅竹,史兰芽扮演冰儿,里面还有陆毅扮演的游泳教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戏貌似被封杀了,全网找不到任何信息。……言归正传,同一个导演,编剧,依然是超强的明星阵容(比第一部弱),故事就不好看了呢?……先别急,慢慢看,依然越看越好看,历史变迁的背景下,白家人的悲欢离合,主次颠倒过来,才会真的好看。……李香秀换人,必须扣一星。
李天意:也不能老陪他这么折腾,送精神病院得了。李香秀:住嘴,你算什么东西。他英雄一世,怎么陪他折腾都是应该的。这是爱情最后的样子吧
看到最后俨然红尘一梦啊,想想白家二奶奶女中豪杰,七爷一世英雄,哪怕是三老太爷最后也是舍生取义,而白家子孙竟然相继为了争财产,死的死,疯的疯,家破人亡。虽说报应不爽,有点唯心的成份,但是想想,不觉令人惋惜。借用七爷一句话:人生一世昙花现,尽在虚无飘渺中。8.2
我没觉得狗尾续貂啊,第二部绝对高端黑,越主旋律越高端黑,黑的漂亮,看看什么叫人性泯灭。
白景琦白七爷一辈子 拼了一辈子,没有向汉奸卖国贼低头,没有向日本人低头,60大寿在监狱中度过,为了祖宗家业,出生入死,到最后却在子孙争夺财产下服了软低了头,子孙为这争这点祖饭弄的你死我活,让老爷子心彻底凉了。还有香秀养了这么一个白痴儿子,一脸白痴相,最后还背叛了,真让人心凉。
二次再看,看出评论中所说的高级黑来,只能说那个时代的群众运动太厉害了,就是一股史无前例的洪流裹挟着每个人,包括七爷这种所谓独立的人也不得不顺从,这比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要高明得多,厉害得多
何谓狗尾续貂?次乃狗尾续貂
第二部,抗日-内战-解放-三反五反-公私合营-献秘方-捐股息。树立了白占元和李天意两个从资本主义腐朽家庭走出去的共产党员激进份子典型,在一群少爷小姐中高风亮节,小时候没看懂,现在一看,嘿~高级黑!
制作远不如第一部精良,完全不必要加的旁白显出来导演自己也有点急躁了。但底子托着架子还在,还是挺好看,何况光凭陈宝国的表演都值得一看。PS 导演对新中国的感情极为复杂,评论一水儿的喷太糟践东西了【当然这网站的评分,书也好影也好没糟践过的东西本来也不大多~
看之前标注过,但这次完整看下来,真的跟童年印象截然不同。并不是第一部珠玉在前的狗尾续貂,而是很良心滴叙述;年代背景贴合得很好,避开有些雷区,但又有点到了,时不时喷饭。有些情节真的很好笑,可惜未爆。
解放前部分还不错,解放后部分严重和谐,其中能看出导演的逼不得已。情节过于凌乱,编剧似乎只想将一个个故事人倾吐,不讲究起承转合。人人做绝,思维混乱,家族内部“惨”的过于牵强,社会外部矛盾又“缓和”的过于牵强,总之两个字——扭曲。
从第一部一路追到第二部,回想高娃当家那时,再到现在,一切恍若隔世
第二部突然多了旁白和内心独白,简直不能忍。整个百草厅也被各种历史事件所淹没,直到最后的分家和各色人的落幕才回到了正题,最后几集还是挺有力量的。
我只能说,第一部是无法超越的,第二部是欲说故事强赋词的。演员继续飚戏,但失了第一部的华彩,飚戏,也就仅仅只是飚戏了。没有看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画外音这种手法只有最偷懒的编剧才会用,本来在剧情上已经比第一部弱了很多。大段大段的篇幅用来描写杨九红和她女儿孙女儿之间的纠葛,这实在看得人太恶心。当故事跑到解放后,一切都变味儿了。那种想说又不敢说,藏着掖着的感觉恐怕没个百八十年是解决不了了。
杨九红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看到后来最恨的是白佳丽,愣是连声妈都没叫。二奶奶也恨人,妓女也是你儿子上赶着要娶的,拆散刚出生的孩子和母亲是最该挨千刀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恨
小时候没看懂。原来不是主旋律,是高端黑!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何谓狗尾续貂?次乃狗尾续貂。没第一部大气,纠结于小处,政治气味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