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991

已完结

主演:王绘春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1

 剧照

孔子1991 剧照 NO.1孔子1991 剧照 NO.2孔子1991 剧照 NO.3孔子1991 剧照 NO.4孔子1991 剧照 NO.5孔子1991 剧照 NO.6孔子1991 剧照 NO.13孔子1991 剧照 NO.14孔子1991 剧照 NO.15孔子1991 剧照 NO.16孔子1991 剧照 NO.17孔子1991 剧照 NO.18孔子1991 剧照 NO.19孔子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孔子1991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超感神探第二季永恒的记忆翻滚吧姐妹审死官(国语版)杜鹃花红王冠 第六季两扇门爱探险的朵拉 第七季地下铁道第一季南海十三郎国语企鹅家族第六季致命平行渗透行动凶宅惊魂四千金1957空中浩劫第十八季与海怪同行垮掉的一代香农传业余侦探一个女王的少女时代副总统 第一季烦恼的喜事情人节旅行只有神知道的世界女神篇心灵与智慧等爱(2020)坏男人蓝学校暗夜獠牙师爷请自重七个神经病指尖(2018)抓住你的衣领万物生灵:2020圣诞特别集变异巨蟒偶然家族星途叵测泰语中国地小美人鱼2023动画版地陷地狱边缘疾走斗士柳叶刀

 长篇影评

 1 ) 夫子之道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吗?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大道。但屡屡受挫。 国君们表面上对孔子礼敬有加,但实际上却认为孔子迂腐古板,他所谓的治国大道虚无缥缈、不合时宜。 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愿意同流合污,屡屡受到冷落和排挤。到了最后,孔子和弟子们的饮食和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在这种颠沛流离境遇中,一些弟子开始动摇,提出:“夫子的大道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吗?” 明确表达出这种想法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高柴等。这些弟子都是名见经传的人物,可见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有代表性。 我自己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就不能稍微降低一些标准呢?与其大道完全不能推行,难道不能稍微变通一下,部分推行总比束之高阁要强吧? 这样的境况,产生这样的想法,人之常情。孔子的弟子们会这么想,我们也会这么想。 但孔子并不这么想!为什么?为什么他一定要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弟子们呢? 包括后来冉求回鲁国为官,作为季孙氏家的宰臣,才能出众,治理有方,比如建立了更多的粮仓、收上来了更多的粮食赋税、扩充了军队、打了胜仗等。但却遭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甚至要开除他的弟子身份。 我一度为冉求鸣不平,觉得孔子迂腐而小题大做。冉求作为季孙氏的臣下,当然要忠君之事了,难道要他跟季孙氏对着干?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结合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常情才慢慢理解了孔子的坚持有多么可贵! 人之常情是容易不断妥协的。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比如在一年开头,我们为自己的团队制定了工作计划,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 但第一季度过去了,进度有些拖拉,质量也没达标。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会讨论,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啊!毕竟工作还是有进展的嘛!做了总比没做强!稍微降低一些标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进度一拖再拖,质量大打折扣,全年的计划估计也只能完成一半了。有什么办法呀!大家都没闲着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也不能太伤了大家的心呀! 最终一年过去了,年初的计划进展的如何呀?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 又比如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制定过各种人生计划:健身计划、读书计划、旅游计划、……等等。一开始还是激情四射,信心满满,但过不了一个月,就开始各种松懈、各种降低标准了。今天太累了,算了,就不看书了。新播出了一个好看的电视剧,今天晚上就不锻炼了,追追剧吧。到年底一看,买的一摞子书只翻了十几页,办的健身卡快过期了也没去几次。唉,懊悔啊,恨自己啊!这一切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普通人的行为逻辑。我们总能为自己的妥协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现实情况如此嘛!我们总要生存嘛!人也要放松的呀!差不多就行了,何必为难自己呢! 于是,在不断的妥协中,我们从计划的这头滑向了现实的那头,最终一事无成。 曾国藩曾说过一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初时看到这句话,觉得太过分了,太不近人情了。难道做不成圣贤,就一定是禽兽吗? 我想曾国藩想向世人表达的意思跟孔子是一致的:立志要坚。如果你对自己树立的目标不断妥协,因为不为世人所理解就不断降低标准,最终你的目标将荡然无存。 大道一旦降低了标准,就没有了大道,就是这个意思!

 2 ) 孔子

这部电视剧,我个人感觉思想程度不是我所喜欢的,此剧总是给人多了一点死板的感觉,些许刻板,不懂收放自如。孔子与老子对话时,老子所说,正如河流不能倒流一般周礼已是过去。然孔子却一直执着于复兴周礼。剧中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也让我深深感动,大同世界,博爱之人,奈何无人与他志同道合,何其孤独。

 3 ) 求知于孔子

①越是苦越要学,欲成其事先备其智;

②习惯到未曾怀疑的就是正确的吗?比如为什么女子摇织机包家务养儿女,只为了男子成就自我……;

③礼乐何居六艺之首?

先君制礼,是为了建立天下的秩序,让臣民习惯于有秩序的生活,并感受到唯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快乐。同时,为了使快乐不受到压制,能及时地通过动作 声音表述出来,又制作了乐。

因此,礼乐之中通贯着人情。

礼的仪式虽有种种不同,其目的应当是为了使人相敬相安;乐的歌舞虽有种种不同,其目的是为了使人相爱相助。

礼的性能在于区别,乐的性能在于融合:学礼能够明辨君臣之分长幼之位区别父子兄弟男女之亲;学乐可使人的性情和谐愉快,使人的性格宽厚刚韧。

臣民百姓若都能接受礼乐之教化 陶冶,各自的行为自然会遵守规范,政令赏罚才能真正起到统一民心惩恶扬善的作用。

所以礼乐不兴则政令刑罚不重(重要分量),政令刑罚不重则社稷的安危兴衰就无法保证。

电视剧《孔子》1991年版第三集36分

 4 ) 这部电视剧创造出了《论语》发生的场景

今天在B站上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当做电视剧看,《孔子》是部极其优秀的作品。无论编导演,还是服化道,以及编舞和配乐,都尽其所能还原了春秋风范,无可挑剔。尤其是配乐,配合剧情,恰到好处,而且是真正的雅乐,庄重肃穆。有些弹幕却反而以为这样的音乐有些阴沉,我只能感到悲哀,因为雅乐不再为人所熟悉,而且雅乐中的庄重不被观众体会。 对《论语》的展现也是十分卓越。随着剧情推进,孔子说出了那些广为人知的语录,创造出了发生场景。《论语》因为是语录体,每句之间没有上下文和发生的历史情景,让读者难以理解。电视剧以孔子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串联起了这些语录,创造出了对话的场景。有了这样的场景,《论语》也能让人理解。举个例子,就是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场景,是在子见南子之后。孔子遭遇了南子的打压,心中有怨气,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就是场景啊!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以前更多的是当作学习交友作君子来理解。拿整部电视剧作注脚,却读出了一丝悲剧色彩,正如剧中南子和颜回所说,这句话孔子抒发的是不被理解的情绪和作之不止的志向。 这部电视剧堪称完美。短短十六集,既显示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背景,又描述了孔子一生的轨迹和师生情谊以及孔门弟子的活动,同时有十分巧妙地创造出了《论语》言论的发生场景。尽善尽美!

 5 ) 单集备忘

第一集 昭公分军三家,孔丘拜师太史 第二集 季大夫宴请士人,孔仲尼加冠礼成 第三集 仲尼悟乐文王操,鲁国迎齐太庙礼 第四集 有教无类,细品关雎 第五集 洛邑学礼,孔老论道 第六集 追鲁君以适齐,闻韶乐;答景公之问政,悟逝水 第七集 斥八佾,论中庸 第八集 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 第九集 将堕三都,功亏一篑 第十集 鲁定公沉溺女乐,孔仲尼痛惜郊祭 第十一集 失意于卫国,被困在匡地 第十二集 子见南子,卫君不为 第十三集 晋曹宋,投无路;郑陈鲁,始有光 第十四集 陈蔡有厄,去楚无望 第十五集 拒冉求,别子路 第十六集 修春秋,丧爱徒,殁乱世 在鼻头酸涩中与夫子共走了乱世一遭。 看剧期间,脑海中不断泛起《论语》、钱穆《孔子传》、鲍鹏山《寂寞圣哲》的只言片语,对一些情节进行考据式苛刻似乎没有必要,但对照顾观众的过度去文言化处理始终耿耿于怀。 最喜欢两处:一是见南子时合乐,两种处事,一类孤独;二是子路请求正冠而死,心系夫子,满怀仁礼。

 6 ) 对孔子思想的一些考证和澄清(主要依据:论语、礼记、左传)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味无味(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844449435/

对孔子的评价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的许多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由于时代,有些问题是由于年龄,有些问题是无意识的,有些问题是出于利益,有些问题则根植于许多人的品性。不过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和它的民众会如此的糟蹋自己的文化英雄的。下面列举一些网络上对孔子辱骂的根据,并加以澄清。

对孔子的误解:

误解1:孔子很僵化保守,泥古礼开倒车。

澄清1:①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可见孔子绝不泥古,而是扬弃古代优秀文化成果。②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可见孔子面对礼崩乐坏,并不力图恢复旧礼,也并不盲目随当时风俗,而是根据道理加以选择。③孔子为了救周代礼乐繁文之弊,提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就重新给枯萎而形式化的礼乐注入了新的精神,此外孔子晚而读易经,更是撇去了巫术的成分。一句话,孔子通过反思开辟了理性化的时代。④在经济上,孔子从来没说过要恢复古代井田制;政治上,孔子尊君但反对专制,强调君臣各自的义务。

误解2:孔子提出三纲,提倡愚忠愚孝。

澄清2:在人伦上,孔子从来没提出过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礼记),而要达到这一点,双方都得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朋友交先施之,此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那里,礼,既包括抽象原则的仁也包括节文施为,才是最大的,所以孔子解释孝是:“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父母违背了礼,做子女也不能一味顺从(从逻辑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杀了人,孔子可能会赞同子女跟着一块杀人吗?),所以一般引用“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说孔子愚孝是不对的,这里的不违指的是礼敬父母之心不违,换言之不违是对“敬”的语意补足。《左传》就有证据,如“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这里不违是对淫乐的补足,“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这里不违是对私欲的补足,凡此皆肯定而保持的含义。所以不违不是说无论如何都听从父母,而是说即使父母做的不对,也要有礼敬,而且想办法再帮助父母纠正错误,因为在孔子看来,父母出了错而子女不进谏,无异于让父母陷于不义,是极大的不孝。

误解3:孔子是反动贵族阶级的代表,或维护贵族阶级世袭利益,甚至还鼓吹愚弄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澄清3:①孔子弟子三千,不少人是贫民、甚至是刑徒,贵族阶级会与这些人为伍?孔子自己都说自己“少也贱,故多能也”,这叫贵族阶级吗?孔门提出“学而优则仕”不正是用来打破贵族世袭的吗?②如果说孔子不革命就是维护贵族阶级利益,那就算是吧,但要知道革命代价的高昂。③孔子要是愚民的话干嘛还提出教化百姓,干嘛还肯定的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里“不可使知之的”的“不可”是力量达不到的意思,而不是不应该或不要。有例为证: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可不可即能不能做到,如果解成要不要或应不应该,则说不通。即使在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向它的国民把政策解释彻底、并且能够说服所有或大多数民众的。

误解4:孔子一生求官、追逐富贵,非常虚伪、油滑。

澄清4:①如果孔子真得留恋富贵,何不在鲁国一直做大司寇?干嘛非得冒极大的危险,与鲁三桓为敌?何不和光同尘?如果孔子真得追逐富贵,为什么周游列国,批评诸侯,而且三次遇到生命危险?

②实际上孔子是遇到富贵(不是求富贵),就能安处不作妖;重回贫贱,仍能乐处不忧愁。子曰“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

误解5:孔子歧视女性、工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澄清5:①这里的女子肯定不是泛指所有女性,比如王后、女性长辈都绝不可能包括在内,所以这里的女子指的就是女儿的意思,《孟子》:女子之嫁也,母命之。《礼记》:女子许嫁,缨。而且这句话大概率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家的女儿,而是他自己的女儿。而小人逻辑上肯定不是指品德低劣者,这样的人没必要养;肯定也不是泛指庶民,因为他的许多弟子难道不是庶民吗?所以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服役于他自己的人。女儿通常娇气,仆役通常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这是孔子有感而发的。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里樊迟的提问并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来看,从孔子的回答围绕为政来看,樊迟的话大概率是想要学习春秋战国时农家治国的模式,所以孔子是从政治角度的蔑视了这一提法,认为樊迟和农家对治国的理解太low了。

 短评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极致还原。要做好此类传记历史剧是很难的,首先要有一部剧该有的戏剧冲突;其次在创作方自身对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着深刻的把握,经过巧妙的艺术手法消化、反刍,保证所有观众能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剧对孔子的刻画好在这两点:第一,在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境界。第二,对于孔子这一充满争议的文化符号,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赞美,由此在史观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6分钟前
  • 求缺
  • 力荐

看过几集,缺点明显,节奏慢,另外时代变化太大,中国落后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于重视个人发展而不重视生产力发展。

7分钟前
  • 山人
  • 还行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必将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9分钟前
  • 江欲燃
  • 推荐

经典

14分钟前
  • LSomnusy
  • 力荐

坚韧悲良有余,温和之气不足

16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人若能将华夏的礼乐典籍尽皆掌握 取其精华 被加以丰富 才可称得上博学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样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称得上多才

20分钟前
  • .
  • 力荐

非常考究。原来先秦的古人这么朴素,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到情感都有一种朴素、纯真的美感。

23分钟前
  • 夏木
  • 力荐

这部很经典了。

24分钟前
  • 南峰
  • 推荐

只记得一幕:一个奴隶男孩大叫“孔先生说了,奴隶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头

27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有教育意义

29分钟前
  • 阿呆同学
  • 力荐

用心又尽力,很难想象这样的电视剧的出现。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因为剧本身就不想让人快速消化。节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静的时候才看得下去。考证太棒,可惜当年经费不够过于简朴,可话说回来现在还能有谁这样拍?那一代前辈自己在给自己拍绝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时代一样。

33分钟前
  • 芒砀
  • 推荐

文王操

35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力荐

光光从服化道和对礼乐的还原就值得五星,对孔子的刻画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理想有原则的学者。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篇幅比较短,结局有点匆忙。

38分钟前
  • 阿笨猫
  • 力荐

服化道叹为观止,张黎版逊色多了,尤其是编舞,每一出都设计用心,真正构筑了春秋礼乐的图景(虽然礼乐崩坏,但礼乐仍在)。

42分钟前
  • 倒行逆施
  • 力荐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一部电视剧。

47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何其荒凉!王绘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陆影视古代人物的巅峰了。重刷第三遍。

50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记·孔子世家》与《论语》拍摄的,这部剧对先秦时代的礼仪考证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寻根文化下的中国影视文化。

51分钟前
  • 中国的华莱士
  • 力荐

孔鲤不错,出境太少了。。。

53分钟前
  • Sunny rain
  • 力荐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热和寻根热的痕迹,如把孔子塑造的略显呆滞,如对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画,但磅礴大气的表现风格、严谨的服饰礼仪、悲凉苍茫的影像气质,已经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颜回死的场景,师门聚餐饮酒的桥段,都令我怆然而涕下。

55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根本让人感觉不到是在拍电视剧,就好像真的是先秦历史再现一样,古朴苍凉的氛围,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整个制作组非常棒!

56分钟前
  • dp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