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监视的列车

HD中字

主演:瓦茨拉夫·内茨卡,约瑟夫·索姆尔,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弗拉迪米尔·瓦伦塔,阿洛伊斯·瓦赫克,费迪南德·克鲁塔,Jitka Scoffin,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Nada Urbánková,Libuse Havelková,科维塔·菲亚洛娃,Pavla Marsálková,米拉达·耶日科娃,Zuzana Minichova,Václav Fiser,Karel Hovorka,耶里·柯达特,法兰提塞·哈萨克,弗拉迪米尔·赫拉巴内克,Vratislav Blazek,伊日·哈莱克,Václav Ko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6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2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3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4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5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6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3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4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5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6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7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8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9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严密监视的列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将战火燃至捷克境内,一时间硝烟四起。然而,在捷克某个乡村火车站内,却生活着一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乐天派。谄媚且爱养鸽子的站长马克思(Vladimír Valenta 饰)、风流成性的胡比克(Josef Somr 饰)、成天想着与胡比克鬼混的女站员赞妮克(Vlastimil Brodský 饰)以及羞涩的见习员米罗(Václav Neckár 饰)。正因为有了他们,沉闷的乡间小站才充满着欢声笑语。  米罗与女列车员玛萨(Jitka Scoffin 饰)相爱,但在欢愉之时他却发现自己不举!这令米罗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本片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了解的不多也无妨,是一家人鬼吹灯之黄皮子坟2017飞女刑事1987夺宝生死战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东方商人一对冒牌货激斗之极乐球道毒中毒爱的小屋繁城之下无法者人格四重奏帕罗尼秀!万圣特辑!艾弗森德鲁亚加之塔~乌鲁克之盾~托尔斯泰的妻子追捕连环杀手第三季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学徒机械之声的传奇第一季女教师2016捷克版轰天密令 轟天密令好好说话爱情治疗师血巷宝帖传奇毒家新闻达人三十回到藏身处花木兰又甜又辣变种DNA 3同妻俱乐部第三季继父回家战队长悠哉游哉的一天奇幻人形宠之甜心兔妹黑吃黑第四季白宫风云 第一季报仇保姆杰茜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亲切的障碍

    前天和两个朋友聚会,漫无边际地聊着海阔天空,不知怎么,就聊到了一个话题:障碍。一个朋友说,他曾经非常惧怕与人交谈,这种交谈的恐惧会上升到生理的不适,如果在人群里,他会感到呼吸局促。另一个朋友说,她曾经非常敏感花粉,在软弱的成长阶段,花粉带来的皮肤的病灶曾经给她单薄的青春蒙上了厚重的阴霾。说到这里,她渐渐地高兴起来,那是因为她想到了早年一个有着“口吃”的同学,(这样的同学,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在学生时代与他邻座过吧。)她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地沮丧,然而又是如何地奋力,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做着单调的下鄂运动,后来,终于在某一天的语文课上,他含着眼泪,顺利而流畅地读完了一整段的课文。讲到这里,朋友停下来,静静地看着我们,说,再后来,你们都知道了,你们一定知道的,是的,我们全班同学为他鼓掌……

    我竟然第一次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有障碍的。坐在我对面的两个朋友一个侃侃而谈,神色从容,张驰有度。另一个眉目清爽,面容恬净。如果他们不说,我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只属于他们个人生活内部或者成长经历中的曲折事故。如果他们不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障碍曾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而越过障碍又对他们一整个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障碍,尤如我们在急切地眺望远方的时候横亘在目前的一座山峰。我们的视野因为那些参差错乱的山石而焦灼不安。障碍,又如同我们在行走的旅程中出现的另一条未知的道路,我们在茫然无措之中感受到终点的距离。

    《严密监视的列车》,这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但是我认为它其实就是一部关于障碍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越过了障碍走向了终点的故事。

    我看这部电影,就像在听着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个有着悲壮结局的故事里没有任何惊心动魂的非凡过程。没错,主人公卡洛斯最后是作为一个类似于反法西斯战士的角色英勇就义的。可是,在我眼里,他还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是的,我的理由是,只有普通人,才是一个有障碍的人。

    我突然感到每个默默无闻的人都是这样的亲切和亲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譬如某个安静得只有慢车和货车才会停靠几分钟的小站上,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拿着交通旗,你还没有来得及看清他们的容貌,他们,连同他们生活的舞台都永远地掠出了你的视线。可是,就是这样的人,也有着自己的人生悲喜剧,他们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一样的为工作为爱情为生活而烦恼焦虑,一样地有着自己笑的动机和哭的原因,一样地为某个障碍而绝望轻生,在僻静的角落血流汩汩,一样地为越过某一个障碍而义无反顾,在暗淡的早晨死得其所。一样的,在时代的牵引下,无所谓政治信仰和人生理想。一样的,在绳索般的命运里,无所谓沉寂或者升华。

    一样的,每一个人都会随着不可逆转的时代变迁和生活历练在障碍里最终触摸生命的表情。

    我还想说,这是一部非比寻常的电影。这部电影在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时有着一种非比寻常,然而又与它的神态完全吻合的干净与简洁。那是接近透明的质地。常常,镜头,通过了讯号间的门来看那遍地的雪,铺满了铁轨的雪,落在卡洛斯的肩头和棱角分明的制服帽上。一列不知名的火车从他背影前方有节奏地轰隆而来,卡洛斯站直了身子,伸长了手臂,用一个静止的动作配合完成了一次行走中的喧嚣。我觉得,只有那些非常达观和写意的捷克人才能够这样轻松自然地剥开生活坚硬冷峻的壳,向你呈现那厚厚的悲悯里温润的珍珠。只有一个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内涵,并且有着足够的坚定和信念的人才能够直接而温柔地迎着命运的凌厉和荒谬,发出一声含笑的唏嘘。

    障碍。谁说障碍只是一次偶然的局限?一如我面对着我的那两个朋友,听他们用平静的语调述说自己的感受,我从他们的目光中清楚地看到,对障碍的跨越不仅仅等同于一次对困难的克服,也不是一种绕过危险的庆幸,更是一种持续而勇敢的攀援。翻过这座山,谁说你看到的将是一丛灌木,而不是另一片天空?与卡洛斯一样,在障碍之外,生命的广角,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宽。

    我喜欢这个电影,喜欢这个电影的原著作者捷克作家赫拉巴尔,喜欢故事里的主人公卡洛斯。因为他是一个平凡人,因为他是一个有障碍的人。所以,这个平淡的故事,就此变得生动了起来。
                                                           
                                                           

 2 ) 黑色幽默派(转载MTIME简介)

比豆瓣的有内容。p.s:黑色幽默就是一门深刻的讽刺艺术。

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现在被认为当年评价略微偏高。本片是60年代捷克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扛鼎之作,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包装捷克民族抵抗纳粹侵略的故事,米洛的成长伴随着他的英勇牺牲而得到承认,而对其时捷克在二战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本片用性作为戏剧元素来象征捷克人民的反抗意识和不屈尊严。

  

 3 ) 《严密监视的列车》让自己强硬的秘方



题记
  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

在德军占领捷克时期的一个火车小站米洛斯子随父业当上了见习报务员,虽然在占领期间这个山区小站倒没有什么大事,只有几个工作人员的车站最大的乐趣就是相互之间的打情骂俏,正逢青春的米洛斯爱上了列车员玛莎,但是,战争的让他们快乐的恋情蒙上了阴影。米洛斯的师父比修卡是个喜欢沾花惹草看上去卑微的中年人,一天,米洛斯却发现了师父的秘密,原来师父是抵抗运动战士,在师父的安排下米洛斯将定时炸弹抛到了装满军火的列车上,可是,这是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影片改编自波修米·拉巴儿(Bohumile Hrabala)的小说。导演以喜剧的方式处理着战争题材,在一系列看似寻常、轻松的日常生活画面之后以一个悲壮的结局歌颂了捷克人民不屈的意志。这种含泪的喜剧让人内心沉重,并感到战争对于平民的伤害,
电影一开始表现的是小站人物之间的日常图景,米洛斯闭着眼睛站在月台上等待列车员玛莎亲吻列车却启动了知道他的同事将哨子塞进他的嘴里他才如梦初醒,充满了喜剧感,电影是循序渐进发展的,捷克兵士对自己家乡姑娘的留恋这是表现了人对于和平的留恋。影片有两个关键设计:关于主人公的阳痿和他师父的性丑闻,导演伊利·曼佐没有刻意拔高人物,正是这些有着缺陷的小人物却在民族的危亡里表现出了男人的阳刚才显现人物性格的多样和真实。米洛斯师父因为在女报务员臀部上敲官印调情罪名却被统治者冠以“破坏德文严肃性”的罪名,这种看似荒唐的细节却真实反映了德国人对捷克的肆意践踏。导演正是以这种比较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德寇的蛮横,优秀的电影总是在一系列的铺垫后产生给人灵魂的震颤。玛莎叔叔家的照相馆里乐滋滋拍着飞机照的人们和晚上照相馆被空袭一下子变成了废墟,这种极端的对比控诉了战争的暴力和人民真实的境遇。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却在最后关头在占领者眼皮底下镇定地拿出定时炸弹,爬上信号台投掷到德军军列上,这又呼应了电影开始时对他们家族历史的回顾,只不过是从空想付诸了实践。
塑造典型人物性格是优秀导演的必要质数,米洛斯父亲看到列车习惯性看表校对的细节很符合人物性格。导演安排了一场米洛斯因为觉得自己阳痿而割腕自杀的戏有着更深的意义,导演在呼唤人民起来行动,看似寻找感觉的米洛斯其实是在找回自己的阳刚以及男人的信心,这些细节丰满了人物的性格,为他最后的壮举埋下伏笔。一个有缺点的英雄比高大全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性真实,也让观众更加容易接近。
同样,几次钟声的出现都和剧情相关,特别是最后军列被炸钟声再次回荡,电影也至此达到了高潮。这是一部反映捷克二战时期普通人生活的电影,因为导演控制电影推进的能力,让影片回味无穷。影片获得了196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年轻的导演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捷克电影的中坚力量,而他喜中含泪的风格成为了他显著的特点。

【附录:影片资料】
片名《严密监视的列车(Ostre sledované vlaky)》1966捷克
导演:Jirí Menzel伊利·曼佐
演员:Václav Neckár、Josef Somr
片长:93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8.5,欣赏性7

2005年11月3日 星期四 16时57分

此文首发于《DVD银幕内外2005.11》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4 ) 人人都爱性暗示

 捷克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本质是一部反映二战捷克地下反抗的主旋律电影,但正好碰上捷克的新浪潮运动,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部包装成充满了无厘头黑色幽默的闹剧。

 

  只是这场闹剧的主线有些别扭,车站见习员米罗,有一个十分要好的女友玛莎,当两人有进一步的亲密关系时,米罗才发现自己有早泄的问题,他伤心欲绝地来到小旅馆决定用割腕了结自己的生命。被旅馆老板救起之后,他就寻求帮助,结果那个长得一副文艺青年腔调的医生给他的解决办法是找一个有性经验的女人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告诉他,早泄并不是说你不健康,相反,是因为太健康了所以才会早泄。于是米罗就四处找人看是否能够帮助自己,但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哪怕是站长那五六十岁的老女人。就在这时,真实身份实际上是抵抗组织的车站调派员胡比克正好接到上级的指示,要求炸毁一列从小站经过的军列,他寻求米罗的帮助,而正好送炸药过来的是位女同志,胡比克把米罗的情况给同志说了后,她决定帮助米罗。

 

  于是第二天,精神抖擞的米罗把炸弹投进了纳粹军列的车厢上,但是戏剧性的结尾是,米罗也被打死了。

 

  这部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如果剪掉后面所谓的炸军列的情节的话,完全是可以给它取其他的名字比如《小站狂想曲》或者《一个早泄男人的成长道路》《米罗之死》之类的,但是一旦把当时的背景,和其他元素拼凑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电影的创作者是用尽可能多的场景来给我们一个性暗示,然后再用这些性暗示来委婉的还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米罗的早泄是在与女友的第一晚时发现的,但之前我们总是能够看到米罗那蔫蔫的脸色和机械的肢体动作以及内向的性格,这让观影人的心里产生无比压抑的心态,的确,这一切都给我们一种暗示,那就是压抑。没有丝毫关联的人物,乏味的工作,低沉的自白,这也许是纳粹统治下的捷克人一般的心态,但是联系到影片拍摄的背景是冷战,而在那个氛围中的叙事方式则带着晦涩和暧昧的字眼。

 

 而第一晚之后的米罗,心情已经沮丧到了极点,早上的那场轰炸,一片废墟中的米罗实际上是他内心的真实映像。他找到一个房间,然后躺在浴缸里,割腕。

 

 性压抑的米罗,就这样蜷缩在黑色的世界里,无法解脱。他的同事,那个风流的胡比克,实际上却是一个革命者,导演用性的放纵来暗示抵抗组织的解放行为,而在68年正值全球的学生运动、性解放运动、嬉皮士运动和垮掉一代如火如荼的时候,所以两个时代,导演用一幕幕场景来自由的来回穿梭。

 

  而当萎靡了整部影片的米罗,在一次成功的性经验后,第二天的米罗,大声说话,精神抖擞,他说,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性就是革命,性就是政治,反之亦然。导演用闹剧来比拟二战,用早泄来比拟压抑的气氛,而这些占领区的空气,带到冷战时期,带到那个体制下去,没人能够幸免,而电影的真实内容实际上则是人人心领神会。

 

 米罗的死,是在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到来之前,灰色的屏幕,无法逆转。

 5 ) 捷克的炸车男

看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次心血来潮,就是脑门一热说好吧那就去吧,当对面宿舍的那家伙提议说今晚去系楼看电影时。只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心血来潮无意中暗合了男主或者说是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的状态。作为捷克人的导演,他对捷克人的评价是“只会傻笑的东西”,他们的生活的确欢乐多多。无论是影片开头对男主家族史的叙述中那个对着纳粹德国的坦克催眠想以此抵挡德军侵略步伐的曾祖父还是臀部被人敲章的火车站女公务员,他们笑得是如此令人忘怀,以至于很难让人去联想他们此时是处于一种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他们的国家捷克已经不复存在。对比中国人民的反压迫抗争就会发现捷克人民也太没脾气了,严重了说就是也太没民族脊梁了,好歹你们也要拿起武器抵抗,而不是企图催眠坦克抵挡进攻。没有,影片中这些普通的捷克人没有抵抗,他们依旧乐观的活着,傻傻地笑着,他们是个人化的生存状态。可以说对个人的关怀是捷克这个民族渗入骨子里特点,所以他们对个人生存状态的思考与探索之路上走了很远很远,卡夫卡、米兰昆德拉都是例证。没有强烈集体意识的男主很自然的会去火车站上班,他没有去考虑这个车站是为德军的侵略服务的还是为革命的抗争服务的,他只是穿上制服戴上帽子去上班,工作之余和火车上的售票员妹子谈谈恋爱,他是个人的。哪怕是最后去炸火车他也没有去想这是为革命为解放的事业在做贡献,他决定的做出很是简单,好色的同事笑着对他说我们把德军的军火车炸了吧,就在那片空地上,他也就笑着回答说好啊,我们去炸吧。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诚然,他的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以从他丢下炸弹后甚是雀跃地爬起来摆手得到证明。如果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不会丢了炸弹后还这么嘚瑟的起身庆祝,也就不会被火车上隐藏的机枪手打死。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就是脑袋一热后和队友炸火车去了,他只知道这么做很开心,这无疑是捷克这一民族特质的体现。
影片中男主是有个成长的历程的。被早泄困扰的男主苦闷不堪,在妓院的浴室里割腕自杀,被救后遵照医生的建议企图找回男人的自信,象征着革命的女游击队员给了他自信,激情过后的痕迹(沙发上的裂痕)丝毫不亚于那个好色同事留下的,他也的确找回了自信,完成了所谓的成人礼,从这一点上来说是革命给了他新生。与此同时,一夜激情后的女游击队员留下了炸火车的炸弹,而恰恰是这枚炸弹毁灭了他,正可谓是生也革命死也革命,细细想想,这或许是导演对革命的反讽。
写到这也就不想写了,万万没想到会在应当给她打电话的固定时段中来写这个,一时心血来潮。不知道你会不会看到这段拙劣的文字,琪琪?

 6 ) 《严密监视的列车》观影前瞻

影片信息:

导演: 伊日·门泽尔 ,捷克导演,28岁所执导的首部长片。之后因拍摄 失翼的云雀》被禁,禁映后仍有作品产出,捷克当时执政党垮台后,1990年上映并获得金熊奖。部分作品改编自捷克作家如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和弗拉季斯拉夫·万裘拉的作品。 于2020年9月5日辞世。 编剧: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 伊日·门泽尔 , 剧本根据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1965年的一部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 后续二人还合作过 失翼灵雀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雪花莲节金黄色的回忆 。 部分作品由于政治原因未能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版。包括《时间静止的小城》和《我伺候过英国国王》 。作品关注底层的小人物。1997年,赫拉巴尔从医院的五楼堕亡,原因是想去喂鸽子。巧合的是他平时即住在5楼的公寓,曾经在数本书中写过他要从五楼跳下自杀。 主演: 瓦茨拉夫·内茨卡 / 约瑟夫·索姆尔 /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 / 弗拉迪米尔·瓦伦塔 / 阿洛伊斯·瓦赫克 /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影片拍摄时,捷克由捷共实行统治(1948-1989)。1989通过天鹅绒革命结束。 语言: 捷克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6-11-18(捷克斯洛伐克) 片长: 93分钟


获奖信息:

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短评

本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包装捷克民族抵抗纳粹侵略的故事,米洛的成长伴随着他的英勇牺牲而得到承认

8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这欲望太有诗意了,Václav Neckár真的是一脸纯真到了极致。

12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开头中段都很棒特别是家族历史的介绍颇为有趣。但结尾的人物行为动机表象化了些,还是家仇国恨那一套。特别是美女交通员的一幕稍嫌突兀且时机不对,这样安排个人身体的线和炸火车的线链接得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15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渐入佳境,看下来越来越带感的电影。一群欢型的人,各自执着的稀奇古怪的行为,在这个小小的火车站,战争不是阴影,管束不是束缚,如此欢乐又自由自在。

19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值得一看。两次大的剧情起伏居然是发现早泄+治好早泄,结尾是这人把火车炸了,自己也死了。片中养鸽子的人+把德国印章印在自己女友屁股上的人太捷克了,篇末德国人说了一句:“你们捷克人就是爱傻笑”。

20分钟前
  • 希尼莫
  • 还行

伊利·曼佐代表作,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改编自赫拉巴尔同名小说,将苦痛憋闷的战时往事以轻柔戏谑的笔触铺展出来,极富黑色幽默,同时解构关于抵抗战争的英雄神话:一个在妓院里割双腕的苦闷处男,在完成性事的成人礼后,终于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2.影片始终将性与民族/战争相并置,一如那一方方车站印章,既敲在德军作战地图上,又悉数盖在女车站员的身体上,还有照相馆里男女在飞机上接吻的摆拍,一夜云雨未果后,次日的照相馆即被猝然炸成废墟。3.两人将吻未至时,女列车员被开动的火车带走,这一喜剧式的片头却呼应着悲伤的收尾——米罗与火车一同离去,同归于尽。4.德方对“印章事件”的定性:侮辱和贬低了德语,面对笑逐颜开的女孩,米罗欲言又止地转身离开,一去不回。在爆炸后的漫天尘埃里,一切都显得如此荒诞而残酷。(8.5/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本片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二战后成长起来一代人的苦忧参半的故事,捷克民族的幽默与电影新浪潮的一次碰撞火花。

33分钟前
  • 神甫
  • 力荐

9.0/10 分。2018.08.02,第一次看,蓝光。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上一次看捷克电影,还是《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笑抽筋了。。。一个不关心自己的小弟弟的少年,肯定不是一个好少年。。。

36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风格与《失翼灵雀》有显著不同,也与明显有着现代主义倾向的原著不同,本片采用正常的时间顺叙,以古典写实的风格,通过叙述青年车站员的萎靡、成长与最后的抗争,似乎想要隐喻在德国淫威下捷克的民族风貌的变化,有着呈现民族精神与人类精神的普适价值。不可否认片中那些独特的片段偶有出人意料的表意效果,但整体来看,电影本身沉默而木讷,冗余而僵硬,原著中自由叙述的魔力与各个人物复杂的灵气消失不见,反而过于沉闷而苍白,情节间的巧妙联系与水到渠成的主题表达也显得刻意而割裂了。从来不是说电影应该遵循原著(恰恰是需要较为彻底的改动),而是以一种成熟的姿态来对原有文本进行影像重构,进而产生新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本片显然是幼稚而失败的

41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还行

姜文《邪不压正》里彭于晏在许晴臀部盖章的借鉴来源。摄影,构图,空间,外景,一切都是极美的,像20岁的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一样迷人;寂寞小站,百无聊赖的男女,铁道伸向远方,鸽子满天飞,调情的调度员,情窦初开的电报员,丰腴热情的售票员,为ED烦恼的见习生,在一声巨响中获得了生命的和谐。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实在美,只是这部居然不是女主,也不和男主恋爱了。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伊利曼佐28岁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所以有些人是天才你必须要承认。那个说着“我不关心希特勒只关心自己的小鸡鸡”的男孩最终却做了最不可思议的举动,所以那些叫的最响的或许是最没用的。

4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伊利曼佐+赫拉巴尔的天才组合初现人间!话说当年导演才28岁 处女作就灵动如斯。。用那么多貌似不经意的铺垫造就震撼一刻 也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考 另外 关于捷克 这部电影不可不看——身处四战之地的捷克人 如何的戏谑乐天幽默却又暗含不屈 从此则已可见一斑

46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越看越有意思 带感的电影

47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捷克新浪潮代表作。赫拉巴尔原作。二战期间英勇的列车员。性与政治。男主人公被女共产党员治愈早泄的同时也寻找到了主体的位置,成功地成长为英雄。槽点很多。片头讲述家族史一段很亮。

4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身残志坚,即便不举,但是有着一颗成为男人的心,一份热忱,带来一份真男人的惊人之举。当弟弟不举,就让自己的灵魂高高举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捷克影史十五佳NO.14

5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Milos说: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在乎自己的鸡鸡。这很难不让人想到卡夫卡在1914年8月2日所写得日记:“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 -bigteeth

55分钟前
  • dooling
  • 力荐

不举少年的惊人之举。

6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简洁有力的画面,幽默的性暗示,导演与时代守旧思想的一场捉迷藏的抗争游戏。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15/10/2006 2:45pm HKFA

1小时前
  • 何倩彤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