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姐妹

全34集

主演:梅婷,苏岩,何赛飞,史依弘,李诚儒,周国宾,朱茵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剧照

舞台姐妹 剧照 NO.1舞台姐妹 剧照 NO.2舞台姐妹 剧照 NO.3舞台姐妹 剧照 NO.4舞台姐妹 剧照 NO.5舞台姐妹 剧照 NO.6舞台姐妹 剧照 NO.13舞台姐妹 剧照 NO.14舞台姐妹 剧照 NO.15舞台姐妹 剧照 NO.16舞台姐妹 剧照 NO.17舞台姐妹 剧照 NO.18舞台姐妹 剧照 NO.19舞台姐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舞台姐妹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对原本乡下“阳春舞台班“苦命姐妹春花和月红,在戏霸唐经理的阴谋算计下来到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下唱戏谋生,在此与已经唱红大上海的名角商水花和文秀竹遭遇。四位越剧舞台姐妹、大上海的时代女性上演了一段悲欢离合的浮沉故事。  春花和月红,原本情同手足的一对姐妹花面对大上海的浮华世界,人生理想和价值观都发生了转变。春花洁身自好,不任唐经理摆布,面对商水花的“越剧皇后”之争和众姐妹的排挤也不放在心上。遇到进步青年林岚、江波,在他们的鼓舞下内心世界开始觉悟带领大家去前线慰问战士,并创作了《花木兰》、《梁红玉》等鼓舞人心的新剧目,虽然不断的收到唐经理的打压和破坏,但春花在一次次困境中变得更加坚强、坚定;月红却抵挡不了大上海浮华世界的诱惑,不但爱慕虚荣,与商水花争风吃醋,更深信唐经理的挑拨离间,与春花的感情决裂,姐妹成为陌路人。  商水花虽身为“越剧皇后”却是唐经理的小老婆受其操纵。她不堪自己舞台地位的没落,更忍受不了月红和唐经理的关系,精神开始崩溃。她的好搭档生性淡泊的文秀竹嫁人后退出舞台,在丈夫牺牲后,她开始和春花联手演出先进剧目,在上海滩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但秀竹却成了唐经理打压春花的牺牲品,饱受谣言的中伤,身心憔悴的她不堪折磨离开人世。秀竹的死打击了商水花,她在春花的影响下决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一部越剧姐妹的戏,但现实的压力和唐经理的迫害,她发现自己依旧无法摆脱残酷的命运,绝望的她最终选择了自杀来表达对黑暗势力的控诉。  抗日胜利后,内战开始了,大上海的繁华继续沉沦在战火硝烟中。春花接受了林岚的建议,将鲁迅先生的《祝福》搬上舞台,为了彻底摆脱唐经理之流的控制和盘剥,春花发动越剧界的姐妹进行义演,筹建戏院,却因为政局混乱,她们的理想依旧渺茫。  解放上海的战斗已经打响,唐经理抛下月红逃到台湾,从国民党士兵手中被救的春花四处寻找月红,二人不期在十字街头相遇,姐妹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渚北谜案香气天才 第四季怪物山军火大劫案2022真相与正义2017春歌3% 第二季我的美丽人生弹子球游戏第一季鬼使神差2八武将不道德的礼物雉岳山斯特莱克探案集 第五季让我来给你收尸深宅1927美国恐怖故事:女巫集会第三季环游世界八十天百分比独家记忆番外之再见爱欢乐守护者冲锋陷阵反复无常家庭经济学 第三季遗失的二分之一东游记粉雄救兵 第五季圣诞精灵哈利法克斯最后的探戈第二季亚细亚的天使绅士们第一季功夫粤语华丽的间谍贵族2018产科医生2014日落号列车博斯科風情萬種野玫瑰破毒强人心厨风中的女王第四季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决战星期天尸兄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人生如戏

谢晋导演的这部电影,借助越剧讲了一对姐妹花的故事。与京剧比起来,喜欢越剧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越剧的许多剧本都偏重于描写男女情爱,就像后来的琼瑶剧一样,让女孩子们、太太们、老太太们在戏里感受如梦般的爱情,获得某种满足感。戏中的男主角永远英俊潇洒而又情深意重,并且会大段大段说着你想听的情话。

这个故事其实无关爱情,而是描述了姐妹情。虽然听说以前很多女戏子之间确实是有着微妙的关系。但谢晋导演在当时绝对不会拍一部百合戏。而且我认为导演在本片中努力展现的是正能量满满的革命精神,对于女性内心情感并没有更深的挖掘探索。或者,是因为当时人们的需求层次尚浅。也就是说,饭还没有吃饱,精神上的发展自然就落后了。

即便因为时代背景的局限而涉及太多政治色彩,这部经典的电影依然展现了独特魅力。当时只有24岁,没有电影表演经验的曹银娣,在片中完全不逊色于谢芳。把人物的单纯软弱刻画得很到位,尤其是古装扮相俊美大方,令人惊艳。其越剧演员的身份也吸引了许多戏迷。但说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两位配角:上官云珠(扮演商水花)和沈浩(扮演沈家姆妈)。这两位充满魅力的女演员在文革刚开始时就被逼的一个跳河一个跳楼,实在令人惋惜。

“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还有台。”这句唱词现在听来也相当有理。戏剧圈,或者说文艺界,从来都不缺少故事。很多时候,人们津津乐道的并不是戏里的角色,而是演员自身的各种稀奇事儿。

本片女主崇尚的“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要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诱惑大的娱乐圈。如今一些戏曲演员、戏剧演员、电影演员,追求的是知名度,比的是广告薪酬出场费的高低。能踏踏实实,认真演戏的人不多了。

在三观几乎完全颠覆的今天,重新看一遍这部电影,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谢导厉害的地方,是他讲故事的能力,让没有经历过那样时代的人,在故事里了解那时的人们所思所想所爱。故事,要真诚,能打动人心。人生也一样。

 2 ) 从人物到感悟。

在未观看影片之前,就知道在那个年代,这部《舞台姐妹》以大毒草著称,现在看来算是明白些道理。讲个体在时代中的选择与沉沦,前景是文艺工作者在大时间跨度中的变迁,而把革命和战争推至后景,在那个强调阶级斗争为主要任务,强调不忘革命艰苦年代来说,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可算是太平盛世了。

革命类红色影片能用充满激情的信仰,极具感染力,而这样一部讲个体变迁的影片,少了许多教化和政治教条的宣传,倒是用一些道德的情理的方式,也达到了反思警醒的目的,这样的处理,或许更加电影“艺术”。

谢晋导演的功底依旧是一流水平,影片中的构图色调,都充斥着东方韵味民族美感,使人看了都觉得心旷神怡。其中戏剧性的情节,也不乏是对中国影戏电影的传承,流畅的叙事搭配充满韵律的镜头,一副动感的电影舞台被导演完美搭建。如在影片中期,姐妹之一月红开始沦陷时,在后台的场面调度,堪称绝妙,一面是跌落神坛的越剧皇后,一面是沉沦在金钱酒色中月红,一面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春花,时间的跨度被导演用人物具像化符号化的表达出来,用电影镜头各种平移下拉的方式展现,多了电影的本体性而少了戏剧的程式性,在电影艺术的探索中,也是颇有进步意义的。

其中谢芳的表演,算是把竺春花这个形象演得活灵活现,她那会说话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在任何一部以她主演的电影中,都是亮色和点睛之笔。之于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来说,竺春花是封建时代的迫害者,国民统治期的反抗者,新中国新社会的贡献者维护者,跨越长达几十年时间跨度中的人物,动机和信仰也从简单的为自我求生存转变到为他人求平安最后到为民众求幸福、为民族求觉醒。这样一个立体的、丰满的形象,体现了导演在电影文本上的深厚实力。逃出婆家,已经说明她初具反抗精神,敢于为自己的命运做主。从地方土伐手里救出月红,说明她的敢于勇敢的和更高一层的剥削势力作斗争,而在江波的教化和引领下,终于成了,我们所谓这个时期的典型人物——具有先进思想的民族启蒙家,将个人理想追求和民族理想信念融为一体。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在那个淤泥缠绕、难以出淤泥而不染的时代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之于女性主义来说,“姐妹”这个词不仅是片名的重头,也是电影中的高频词汇,对于妇女命运的解放,对于女性在社会中对命运的把握,在六十年代甚至是在今天,都是有先进意义的!

而继续从电影文本转向现实生活来说,面对接下来的反右倾运动,甚至是文。阁可想而知春花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也是颇为讽刺和耸人听闻的后话了。

 3 ) 沈家姆妈的演员演得真好

是叶明的伴侣呀,一个划为右派的好演员,只能演个配角,但,依然那么出彩。在与李纬的对手戏中,真的是让人拍案叫绝。

 4 ) 《舞台姐妹》与当代

  一个阴天的晚上,在四川北路公园这个街心花园,周围高楼林立,广场舞的音乐从远处传来。但在这绿地的中心,有一个舞台,边上坐着许多住在周围的居民,孩子追来追去,老人端坐着,看着舞台中央的银幕,等待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时隔多年重回露天影院。
  伴随着戏曲音乐,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徐徐展开,那是我最近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那里有既通俗又深刻的戏曲文化,唤醒流淌在我血液中的怀乡情。故事年代跨度从三十年代到解放初。据说解放初的戏份经过删改,难怪苍白无力,有种样板戏的感觉。但是这破败的绍兴戏台,饱受凌辱而逃跑的童养媳,诱惑丛生的戏曲界和险恶的社会,又分明是三十年代的社会风俗画。电影又是极具谢晋个人风格的:女一号是正义凌然的英雄,出淤泥而不染,女二号是软弱的、易受诱惑的普通人,反派是资产阶级戏班老板。但这脸谱式的六十年代特色的人物设定,经谢导之手却成为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互相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社会的矛盾扣人心弦,且发人深省。
  像很多中国六十年代的片子一样,《舞台姐妹》被遗憾地抹上了过浓的政治色彩,但是它是一部值得现代人反复观看的好电影。它还是一部江南风俗画,越剧成长史,老上海女演员的血泪史,即便是它的教化作用,在娱乐至死的,道德匮乏的当代也是极有意义的。

 5 ) 看《舞台姐妹》有感

惩恶扬善的主旨传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结尾。影片仍旧显示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潜意识灌输“依靠共产党,依靠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敌人”。明显的批判国民党、美国的政治倾向。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只有自己鼓足了勇气,不怕敌人,才能战胜敌人。但故事推进仍旧过快,叙事节奏有明显的人为安排倾向。其象征性镜头的运用,值得学习。也是以女人视角来展开故事,谢晋的惯用手法,但上帝视角塑造不够高明。

 6 ) 一部借戏曲讲职场与人生的电影

这部充满了吴侬软语,婉转悦耳的越剧唱腔的电影,是很久以前看过的,那时被影片里竺春花和邢月红一对粉妆玉砌的才子佳人的扮相深深吸引住了,真是光彩照人,太美了,俩人在镜子里看着上官云珠扮演的过气的越剧皇后落寞的表情,一边是新人的神采飞扬,一边是被情场和职场双双抛弃的旧人的悲戚。 那时候还小,只记得邢月红好漂亮,荧幕里一个俊美小生,身着绣花锦袍,一双眼睛犹如明珠一般,滴溜溜的转,真是顾盼生辉,她怯生生的看着商水花,一副懵懂不安的表情,还不知道舞台和人生的辛酸和悲欢。 对于哭哭啼啼的商水花,我当时还不大懂得她为什么会这样悲切。在众人窃窃私语的目光下,更加重了她的不幸和悲惨,人人都知道她是个被抛弃的人,一个被玩弄被侮辱,被榨干了利用价值的人,现在,已经象豆腐干一样被晾在一边了。 觉得上官云珠的名字很美,演员长得也漂亮,颇有旧上海纸迷金醉的华丽气息,看上官云珠的剧照,真正是珠光宝气,光彩照人。

上官云珠扮演的商水花戏份不算最多,但令人过目不忘。长大了,经历了一些人和事之后,再看商水花不禁唏嘘,人生的高低起伏如此令人神伤,被捧的有多高,在落入低谷的时候就摔的有多痛,其实商水花的绝望是摆脱不了对环境的依赖,离开戏园,竟不知自己能靠什么活的绝望。 三个女主角的命运与性格相连,商水花软弱,竺春花刚烈,邢月红容易被诱惑,影片里的邢月红正春风得意,还不知道什么叫落寞,竺春花因为从小吃过苦,受过侮辱和欺负,对于失意的前辈是有同情心的。她深知,此刻的商水花,也许就是今后的自己。 邢月红穿着华丽的旗袍,红色外套,手上戴着金镯子,烫着时髦卷发,扎着蝴蝶结,挎着小坤包,向竺春花得意洋洋的展示钻戒的样子很可爱。 走红了,自然要美美的,大上海的花花绿绿让人招架不住。戏院唐老板演得不错,一双眼睛很凶狠,旧上海的流氓面孔,想要竺春花演黄戏,对商水花一副厌恶的样子,对于眼前的摇钱树,邢月红和竺春花,进行腐蚀和瓦解,邢月红属于享乐派,竺春花不买账,就把她们的搭档拆了。 究竟是邢月红和唐老板的随着潮流演黄戏正确呢?还是竺春花按照自己的意愿坚持不演黄戏正确呢?这和现在的观点差不多,一种观点是不管做什么,只要赚钱就可以,另一种观点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做。 舞台上的才子佳人,舞台下的姐妹们却因为人各有志而分道扬镳,邢月红想的倒没有错,人老珠黄时,总要有个归宿,她选择嫁给唐老板,退出。却不知道,她的一切都是因为自身有利用价值,唱戏带来的名利是她的价值所在,如果她不再在舞台上,和一般女性并没有区别,利欲熏心的唐老板并不是她想要的归宿。 邢月红在影片里尽挨巴掌了,第一个耳光就是她的好姐妹竺春花给她吃的,她口口声声说“谁让我们是戏子”,激怒了春花。 唱戏是一种技艺,一个职业,被人轻视侮辱不被尊重已经是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可唱着戏的邢月红却用唐老板之流的话来说自己的职业,不是自轻自贱吗?社会偏见和歧视是一回事,但一个人却不可以自己瞧不起自己。 邢月红的价值就在于唱戏得到了观众喜爱,唱戏是一种劳动,凭什么自力更生的劳动,被观众喜爱却要被作践呢? 邢月红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而把自己和唐老板之流放在一起,以居高临下的吸血鬼的身份来歧视和侮辱自己的职业和姐妹。 竺春花的耳光没有打醒邢月红,爱慕虚荣的邢月红乐得去做有钱人的太太去了。 对于女性来说,这倒是一个关于职场和人生的话题,人们常说的干的好不如嫁的好。邢月红肯定是这样想的,与其唱戏总是受到歧视和侮辱,不如回家做太太。 她的想法不错,可是自力更生与被人豢养自然不同,前者靠自己,后者得看养自己的人的眼色活,好比宠物,得讨主人喜欢。 邢月红身穿裘皮大衣,华贵现身,神情和内心却是惶恐不安的,这华服珠宝,看似漂亮,却是一种华丽的枷锁,任何得到,都是以某种失去为代价的,邢月红看似摇身一变成了阔太太,实际上已经沦为了唐经理手中的玩物和工具,为了她所膜拜的物质和权力,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做人的尊严和人格交出。 竺春花和邢月红的区别在于看透了名利场上的欺骗和压迫,敢于坚持自我,不媚不娇,不为物质所动,拿的是自己挣的钱,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 当唐老板揭去伪装,露出狰狞残忍的现实的嘴脸,让邢月红去替自己顶罪的时候,邢月红的好梦也就结束了。在戏里,她始终是懵懵懂懂,一副受惊吓的小鹿的样子。经不起诱惑,又没有坚持自我的定力,被人欺骗和利用也就在所难免,唐经理的逼迫和淫威让邢月红醒悟到了失去人格的苦涩。 “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还有台”,电影开篇这段越剧唱词包含了无尽的人生曲折和沧桑,随着主人公竺春花、邢月红姐妹的命运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的确,舞台上的人演着悲欢离合,才子佳人的故事,台下的人生才是更大的舞台,每个人都在导演着自己的人生。有多少人是邢月红,有多少人是竺春花,又有多少人是商水花呢?辛酸苦辣,都要尝遍,走什么路,要自己判断。 这部电影给人留下的思考还是很多的,并不会因为年代的关系就失去了意义。

 短评

感动于上官云珠演的商水花,整部影片不错,就是革命味儿太浓

5分钟前
  • ReBorn
  • 推荐

1964年拍摄的,真的不错。再过两年,你看看还能不能拍。剧中情结也只是到了1950年,时间不同,剧本就要大改了吧。不过已经非常难得。

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高清修复全然赏心悦目,文革前夜的谢晋电影,就拍摄水准来说,是同期华语电影的一流,服化道、布景、运镜、角色都足见功底,非常出彩,可惜阶级色彩太浓,又是被强拧的主旋律。

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一方面是文革大毒草,另一方面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最知名的谢晋作品,导演本人则说其具有“好莱坞的品质”。国内领先的漂亮运镜,民族化视听造型,小小舞台为革命明喻。不得不提的是无论从剧情表演乃至构图造型来说,随处可见明确的女同意味,这点在今天也得到了证实。可惜受了时代与环境掣肘。@资料馆

1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曹银娣老师年轻时的小生扮相那叫一个帅!夸张点说,个人感觉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越剧呀越剧!勾得我更想看只有曹银娣老师几个镜头的那版《红楼梦》了!

15分钟前
  • 梅生
  • 推荐

第一部谢晋。运镜好漂亮(开篇摇镜俯拍到近景、法庭倾斜的镜头暗喻旧制度的崩坏)。除去最后三分钟的propaganda,故事对人物、舞台、时代基本都有描绘,《霸王别姬》应该有借鉴,两个“春花‘的重叠是妙笔。视听语言可看出样板戏的雏形。谢芳美,上官演技赞,寥寥数镜就演活了一个过气但有尊严的名角。

20分钟前
  • A。
  • 推荐

黑色电影混搭戏曲片;语言使用很克制,靠影像表意;两位主角之间的暧昧开了国内LGBT题材之先河······倒可以理解为女人在男性导演眼中的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形象;导演其实偏爱的是上官云珠,寥寥几笔就勾出了魂

21分钟前
  • 影呆
  • 力荐

如果说《霸王别姬》是性别倒错,文本/现实等结构主义元素加成下的古典影戏理论,那么《舞台姐妹》则是其前现代版本,其中舞台与角色承担了史诗的功能,甚至是某种(被压制的)同性恋倾向。乡镇与城市两套不同的镜头语言下的male gaze之不安。以上的一切终结于一场出现在影片空间之外的上吊,在此一个断裂开始在影片中产生,不安与冲突被阶级斗争缝合,唐经理和春花分别成为了样板戏中的资本家以及《红色娘子军》中的祝希娟(况且这两部影片全都出自同一名导演之手),后者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对位。《舞》是一部被意识形态的“插入”强奸的影片,谢晋野蛮地摧毁了影片中的女性意识,并在最后时刻剥夺了月红的话语权。尽管谢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又在其结束之后完成了一些具有反思性的作品,但这个投机主义者仍然奠定了样板戏的诗学。

2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谢老1964年的作品,那个年代难得的电影精品。上学那会看过,遗憾的是即将来临文革,使得不仅电影,连导演,编剧、演员众人都因这部电影遭受历史的戏弄、摧残,甚至丧命。回首逝去年代谢导的电影往事,会有一种辛酸、痛楚和难以名状的苦涩。同时,也就会理解谢导在“文革”以后的影片中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30分钟前
  • 蒋能杰
  • 推荐

越往后越觉背脊发凉,这根本是部恐怖片…谢晋应无此意,可戏里戏外种种巧合形成奇妙互文叫人咋舌,片中情节结合日后遭遇直教人不寒而栗且格外荒谬讽刺.片内春花的戏因过于"政治"而被当局找幌子封杀,这片后来成了大毒草;片内人们坚信打倒反动派解放后就能建"自己的剧院"演"自己的戏目",片外…;片内女记者不断鼓舞女性挣脱封建桎梏独立,片外如今…;最后向着太阳,春花说要一直革命下去,恍惚看到烈日之影.谢晋真是特别会讲故事,且本片美术极为出色,服化景都带出了上海摩登复古的味道,甚至很有小津晚期作品的感觉,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中极难得.音乐融合戏曲元素,好几组互为映射的角色显深度,但价值取向较单一比较可惜。谢芳的脸不断让我想到李冰冰,都很适合主旋律;女记者举手投足都像极华春莹…她很恐怖的一点在于不断鼓动春花"上进革命打倒",那种执着狂热令人恐惧

32分钟前
  • 推荐

影評人鳳毛先生在映後談指出現放這修復版本的結尾是當年公映的結尾,是謝晉先生在那時被上頭要求補拍的,即謝芳老師迎著太陽說要唱一輩子革命的戲,并放了他看的DVD結尾,謝導真正要的結尾,只到了謝芳抱住曹銀娣為止,他順便說網上看到謝老師還和老伴健康地去拍戲,80幾, 真太高興了!!

35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拉片……作为大毒草是应该的,难得出来那么多漂亮衣服:月红烫了头发,扎着大蝴蝶结,金镯子里塞一条白手绢;沈家姆妈金色坡跟鞋,白西装,黑色蕾丝手套;皮大衣,皮手筒;进步记者房间里的黄色花瓶与贝多芬头像。上官云珠漂亮死了。

37分钟前
  • 阿winter
  • 力荐

题材上容易被传统戏剧舞台表演抢了风头,可功力深厚的谢晋通过各种纯熟电影手法主宰了影片风格使其呈现出强烈的导演烙印,如以孤船残亭表悲苦,以画外唱段评剧情,以霓虹灯闪比差别,当然最抢镜的是竺春花的登场,开柜瞬间扬臂遮脸只露双眸!不仅如稍后邢师父所言“很会说话,是块好料”,也成为后半程意识形态尖锐斗争的一道叙事母题。谢芳选角甚好人正气优,不过总感觉以童养媳身份入戏班时年龄偏大过于成熟,而且你如果一出场就让她比曹银娣更像强势女一太多的话,后面姐妹决裂高潮之处的剧力反而会蒙损,我们能理解谢晋当年在一些价值冲突的处理上必须突出二元对立,但假如能让姐妹从小演员开始演,随后过渡到成年并以一个色艺气场逼近谢芳的女演员来演邢月红……?戏剧角度上说,即使反面人物仍可表现生动,就像片中李纬的经理与邓楠的阿鑫。三星半

3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资料馆留影#那个年代里的异数,也是一部名垂影史的佳作,后来的《人·鬼·情》《青衣》多少都有此片的影子。大厅放的是彩色修复版,画质清晰动人,人物像是从画中走出的一样,谢芳真美,从胶片看那时的江南水乡,万般诗情画意。据说是有俩版本的收尾,我看的是画风急转而下的那版,以《白毛女》与妹姐团圆结束。然而看完后却念念不忘上官云珠,她出场不多却印象最深刻,人生的结局简直就是电影翻版(这还是她的遗作),据说这部电影也是命运多舛令人唏嘘——话说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小厅今晚放周旋的《花街》,往事如烟,两位老上海绝代电影名伶各自飘零,感慨自古红颜薄命……人生难料,真应了那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4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创作者将丰沛的情感倾注其中,从江南小镇到繁华上海,小人物的更迭与大背景的变迁交叉融合,新旧秩序下女性的自我解放与拯救,堪称十七年间的经典。人生如戏,上官云珠最后一场戏竟是以一个自我指涉性的结局告终,令人心碎。当然,新中国成立后的结尾可以称之为奇观,意识形态的统辖下,谢晋在笑着哭。

4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颜色可真好看,两个女主角之间超越姐妹情谊似有若无的女同情结很暧昧~ 虽然各种特写有点故意,但谢芳的眼神越看越觉得好,经看。政治说教部分就当体会时代特色了,而且融得很突兀,有种“导演心里也很不情愿”的感觉...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前三十分钟江南水乡的调调着实不错;后面上海戏份简直就是[大武生]嘛,[霸王别姬]、[梅兰芳]的戏改也可以追到这儿来。赤果果的propaganda,但据说已经是十七年里最节制的之一了。可以看出重新配音的部分。另外此片无疑奠定了样板戏电影视听语言的基础,尤其是音乐的形式。

5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四星半。上官云珠总共出镜时间大概不到2分钟,但谢晋却抓紧每分每秒推特写,如果早二十年拍这部片估计她一定会是谢晋心中主演的不二人选。其实这部片并不比后来的霸王别姬们差多少,只是受时代局限,只得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戏剧冲突也明显淡化不少,仔细想想,时代于作品的影响确是不可估量。

58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除去必須的意識形態指引,姐妹的情感線走得還不錯

1小时前
  • Margo
  • 推荐

“一条”一篇上官云珠的儿子回忆的文章里有一张上官云珠看到新角儿到来的镜头的动图,看得我鸡皮疙瘩起来。修复很有意义,绝对提升感受,B站可看。开篇一个长镜头从远景要到戏台下,惊艳。30岁的谢芳水嫩,44岁的上官云珠两分钟戏苍凉无尽,和《太太万岁》天壤之别。调度真厉害:坐筏子众人的形态,唐经理扇起月红练习签字的纸张,配角和群演的表演恰如其分。谢晋电影里的女性都很有味道。春花之于小春花,江波之于春花,既是姐妹,又是启蒙者和拯救者。原型是袁雪芬,马樟花,筱丹桂。谢芳比起《早春二月》更炉火纯青,曹银娣有种健康美。后面半小时,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就好像张爱玲写《十八春》。四年后上官云珠跳楼自杀,谢晋被批斗之后从垃圾桶里找到被其他孩童欺负的儿子,叹叹

1小时前
  • 山下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