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

38集全

主演:赵立新,焦俊艳,吕行,邹涵虹,阎娜,李梦男,刘磊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剧照

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2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3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4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5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6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3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4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5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6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7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8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19永不消逝的电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抗战初期的上海。日军用无线电定位车破获中共地下情报网,上级派李侠(赵立新 饰)与何兰芬(焦俊艳 饰)与情报站仅存的金达(王国京 饰)、白丽遥(刘莹 饰)等秘密接头,用发假电报的方式诱内奸上钩。李侠设计击毙了日特金达,并伪造身份打进了76号魔窟,为延安方面发送了许多重要情报。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大员接收了上海,军统上海副站长赵子歧(呂行 饰)大发横财,李侠趁机又潜伏在保密局中。后来,赵发现了李侠的共党身份,他大为惊愕。本来能成功脱身的李侠为拿到上海城防图,用妻儿性命做人质,爭取保密局上海站站长欧阳山(李梦男 饰),欧感叹党国的昏庸和腐败,终于答应与共产党合作,不料此时,赵子歧显现杀机......古田会议茅山飞机陷落主厨的餐桌第六季新娘与偏见归乡的承诺痉挛阿鲁斯的巨兽边防站破镜谋杀案198019号消防局 第七季房车之旅我们是世界天下第一金手指2023红色警探英语传奇大掌柜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大浴女袅袅夕阳情绑架黄七辉红色天网博斯第四季油菜花香夺金气候如何造就历史有品位的她绝世千金 第一季主宰这座城贝鲁特笑破铁幕失忆少女物语舞台老妈昼颜凶男寡女啄木鸟伍迪2村里来了个直播女神心烦意乱2020

 长篇影评

 1 ) 《永不消失的电波》

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侠同志的爱国革命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如何能够帮助到自己的队伍,他一步步的深入敌方阵营,获取有利的情报,但是不慎被敌人发现后被残忍的杀害!在被杀害的时候发出了最后的一条电波 揭露了敌人见不得光的丑恶嘴脸!

我顿时明白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因,电波不仅仅是用电台发出的情报信息,还是主人公李侠同志那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为他的肉体消失而消失,相反,他却激励着身后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这种精神会被永远传承下去永不消逝!!!

 2 ) 《永不消逝的电波》:另一种可能?

叙事上,正邪阵营的对立构成本部电影的基本冲突。李侠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在日本人处产生效果,逼迫日本人作出反应,又在李侠处产生效果。1938、1942和1949年的三次情报对决就是遵循这个效果-反映的链条。在这个主要冲突的引领下,还穿插着李侠和妻子的感情变化、和战友的遥相呼应等剧情线,使全剧叙事变得立体化,也使得《永不消逝的电波》拥有了一个模型很经典,效果很理想的叙事体系。 镜头语言上,导演设计了一些巧妙的切换。例如:李侠受刑被灌水的画面以流水做引子切换到日本人和柳尼娜倒酒的场景;李侠烧掉情报的火焰切换到日本人烧掉报纸的火焰。以上两者是为主线正邪叙事服务的镜头切换,以电影的独特语言传达了文字所不能及的情感导向——将李侠的坚毅品质与反动派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做对比,激化善恶的差距;同样的一张报纸,对于李侠是情报输送的战果,而对日本人则是阴谋的败露,火焰的切换,传达了正义者胜利的喜悦与反动派失败的滑稽可笑。不过,本部影片的镜头也有一些略显幼稚之处,例如人物在从一个屋子进入到另一个屋子时在镜头中会出现墙板,显得不像电影,而更像舞台剧。

音效上,本部电影的音乐浓度很高,感觉比当代的好莱坞大片要高。音乐一向承担者调动情感的作用,如此大篇幅的音乐运用,切合抗战这一情绪激昂的电影主题。具体的音乐运用上,开篇李侠奔赴上海与结尾李侠牺牲都出现了《延安颂》的主题,光明的大调和大合唱的恢弘气势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影片中段李侠工作顺利时或男女主情感进展顺利时,音乐是舒缓昂扬的大调,李侠遇到停电或敌人来查户口等危机时,音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和摩托的刺耳轰鸣声,使观众感到烦躁和恐惧。起到点题作用的、李侠打电报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声贯穿整部电影,成为李侠特殊的“主题曲”,与李侠彻夜聚精会神工作的画面挂钩,提升了整部电影的美感体验,也使打电报的声音成为中国谍战片的一个经典意象。姚苇评价李侠打电报声“点划清楚,像一股清流”,可见导演有意将电报声作为李侠革命精神的象征,显然,这个目的达到了。

演绎方面,本片有孙道临和王心刚两位艺术家坐镇,颜值上首先有了保证。全片演员的风格总让我想起舞台剧或中国传统戏曲——孙道临的扮相浓眉大眼,额头宽阔;姚苇和日本人的扮相则是油头粉面,道貌岸然。演员们说台词前先要盯着镜头看一会,作出在当代电影中略显夸张的面部表情,说出并不很口语化、带有呼语和抒情性质的台词。有人说这样的演绎模式过于“脸谱化”。但我认为这种批判或许已经先预设好了立场——以当代电影谋求塑造“立体”“多面”的形象所统领的演绎方法而言,显然《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都显得单薄;但“脸谱”这个词本身就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在那个戏曲作为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年代里,将戏曲“黑白分明”的对立模式引入电影,不仅使老百姓易于接受宣传,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路径。个人认为,在当代电影走向流水线生产的大背景下,所谓“立体”“多面”有时也成为了公式化的产物。我们可能需要回头从历史中找寻一些其他的可能,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

 3 ) 《永不消逝的电波》:另一种可能?

叙事上,正邪阵营的对立构成本部电影的基本冲突。李侠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在日本人处产生效果,逼迫日本人作出反应,又在李侠处产生效果。1938、1942和1949年的三次情报对决就是遵循这个效果-反映的链条。在这个主要冲突的引领下,还穿插着李侠和妻子的感情变化、和战友的遥相呼应等剧情线,使全剧叙事变得立体化,也使得《永不消逝的电波》拥有了一个模型很经典,效果很理想的叙事体系。 镜头语言上,导演设计了一些巧妙的切换。例如:李侠受刑被灌水的画面以流水做引子切换到日本人和柳尼娜倒酒的场景;李侠烧掉情报的火焰切换到日本人烧掉报纸的火焰。以上两者是为主线正邪叙事服务的镜头切换,以电影的独特语言传达了文字所不能及的情感导向——将李侠的坚毅品质与反动派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做对比,激化善恶的差距;同样的一张报纸,对于李侠是情报输送的战果,而对日本人则是阴谋的败露,火焰的切换,传达了正义者胜利的喜悦与反动派失败的滑稽可笑。不过,本部影片的镜头也有一些略显幼稚之处,例如人物在从一个屋子进入到另一个屋子时在镜头中会出现墙板,显得不像电影,而更像舞台剧。

音效上,本部电影的音乐浓度很高,感觉比当代的好莱坞大片要高。音乐一向承担者调动情感的作用,如此大篇幅的音乐运用,切合抗战这一情绪激昂的电影主题。具体的音乐运用上,开篇李侠奔赴上海与结尾李侠牺牲都出现了《延安颂》的主题,光明的大调和大合唱的恢弘气势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影片中段李侠工作顺利时或男女主情感进展顺利时,音乐是舒缓昂扬的大调,李侠遇到停电或敌人来查户口等危机时,音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和摩托的刺耳轰鸣声,使观众感到烦躁和恐惧。起到点题作用的、李侠打电报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声贯穿整部电影,成为李侠特殊的“主题曲”,与李侠彻夜聚精会神工作的画面挂钩,提升了整部电影的美感体验,也使打电报的声音成为中国谍战片的一个经典意象。姚苇评价李侠打电报声“点划清楚,像一股清流”,可见导演有意将电报声作为李侠革命精神的象征,显然,这个目的达到了。

演绎方面,本片有孙道临和王心刚两位艺术家坐镇,颜值上首先有了保证。全片演员的风格总让我想起舞台剧或中国传统戏曲——孙道临的扮相浓眉大眼,额头宽阔;姚苇和日本人的扮相则是油头粉面,道貌岸然。演员们说台词前先要盯着镜头看一会,作出在当代电影中略显夸张的面部表情,说出并不很口语化、带有呼语和抒情性质的台词。有人说这样的演绎模式过于“脸谱化”。但我认为这种批判或许已经先预设好了立场——以当代电影谋求塑造“立体”“多面”的形象所统领的演绎方法而言,显然《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都显得单薄;但“脸谱”这个词本身就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在那个戏曲作为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年代里,将戏曲“黑白分明”的对立模式引入电影,不仅使老百姓易于接受宣传,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路径。个人认为,在当代电影走向流水线生产的大背景下,所谓“立体”“多面”有时也成为了公式化的产物。我们可能需要回头从历史中找寻一些其他的可能,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

 4 ) 孙道临的声音好听!

看过几遍,每次迷孙道临的声音。孙道临在我看来,是那个年代最帅演技最好的男演员。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我国谍战电影的鼻祖!记得他饰演的角色被捕之前还一直在发报,内容是“永别了,战友们!”,记得“早春二月”也是孙道临演的。

里面的反面角色是王心刚饰演的,长得一副英雄形象,却演了里面的特务,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与后来王心刚老师饰演很多英雄形象判若两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聚齐了两大当时中国最好最帅的男演员!故事情节紧张,值得推荐!

 5 ) 向李白烈士致敬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这部片子;原因是爸爸很喜欢历史和电影,非常佩服像江姐和李白这样的英雄,所以我一直记着片中李侠那个机敏而坚强的形象,那些永不消逝的电波; 时光流逝,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2006.9.13号,我考上了北邮,在校园和爸妈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座白色的雕像,还有那个熟悉的名字“李白烈士”;原来他一直默默伫立在北邮校园里,是当年陈云亲自提的词;一想才恍然大悟,北邮是搞无线电和通信起家的,而我党最早的这方面应用就是地下党电台,可以说李白是最早的“通信员”,原来如此 可惜就如历史上的地下生活一样,李白的雕像默默无闻,静静的在那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很多的北邮师生都不知道他的来历,甚至都不知道在校园中有此雕像,实在令人惋惜;7年生活转眼过去,每每有重大抉择和心事的时候,我总会学 寓言"长着驴耳朵的国王“里的那个理发师一样倾诉;愿李白有知亦能莞尔 多年不写文章,写出来很像小时候的读后感,也罢,全留自己看呗


原剧评在上面,就是当时有感而发随手写的,以后的增补放下面

增补1:“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时间: 2019.10.14号

标题: 这段发往70年前的电波,告慰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链接: //www.toutiao.com/i674753006026308045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02854125&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0162115240101290321302919FBFE&group_id=6747530060263080459


听说最近重播《永不消逝的电波》了,真好,我也看到了部分的高清彩色修复版图片和视频,期待早日有成片

增补2: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在上海解放的第三天,中共中央情报部代理部长李克农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发来密电,恳请他帮忙寻找一位叫李静安(即李白)的同志,并且嘱咐,这位同志是对党组织作出过大贡献的人,自己已向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这篇文章讲述了李白烈士牺牲和发现的全经过,应该也是过了保密时限,很多细节都出来了,最让我震惊的是 李克农部长的这句 自己已向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推荐李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 ,所以如果有如果,北邮校园就应该少一座李白雕像,而多一个李白部长的题字 希望能写上 - “信网中心提升校园网访问质量,广大北邮学子上网之余控制好时间,上网不是谍报,夜晚别太拼”

//www.toutiao.com/i7034703775101108744/?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38864951&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112071615500101511921550F1416CC&share_token=7dcc7430-791b-414a-80cd-772b11ebbc8c&group_id=7034703775101108744

 6 ) 很平淡的叙述

我感觉如果是纯黑白的我反而会给4星

有的时候会看见物品因为移动而改变颜色,有点像美图秀秀开了妆效滤镜然后嘴巴那放根棒棒糖然后棒棒糖的白色杆子就变成滤镜里口红的颜色了。

很平淡的叙事,有点不温不火的,非常平直的叙述下来

女性角色形象清晰立体

主角也是

无论男女都是革命战士,是不服输,不愿意投降的中国人

反派也有各自的特点,尤其交际花

姚长的好像梁家辉😂

比现在男女演员都长一个样好多了

演技也很好

导演也很好

视听语言也很好

用声音进行转场过渡,用过去的声音配合主角的行动,让电影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做到了do the film justice

还有非常有设计的衔接,倒进男主角嘴里的透明液体接上反派方倒进杯里的红酒;还有一个洗衣服的动作做时间的推移;都充分说明了,至少那个时候的主创,是懂电影的,知道能用声音和画面干什么,也能很好娴熟的利用它,比现在的电影好多了。

就说以前的片子可有意思了。

而且电影院看的基本上中老年人巨多,大概50.60岁的人占大多数,年轻人肉眼可见的比一般片子少,不知道的还以为差点是居委会团建,然而不是。坐我旁边的阿姨估计看我这个年纪的人来看觉得挺神奇,看我走向座位就面露惊奇,后来还问我你是不是一个人来看,以前看过没,我说以前没看过,她说听过是吧,我说嗯。而且阿姨还在电影开始后跟后面的同龄观众说不要讲话,开心。

反正挺不错的那片子,最后主角被敌人围住但坚持发电报的场景的确震撼;最后再用主角发电报的画面,电波的动画,还有1949年之后的画面蒙太奇点题,现在看来或许效果不太高级,但仍然是非常电影,非常感动的瞬间,无论是那个年代革命同志的坚守与钢铁般的意志,还是那个年代那些片子里足够“电影”的时刻。

修复转彩色之后的旗袍也都很好看。尤其是交际花身上闪着高级珠光的黑色旗袍,还有一件紫色旗袍上的刺绣花样,质感颜色都一级棒。主角们的衣服自然没有那么贵,但不论是版型还是款式,也都有符合角色的气质和优雅。

(没想到还能在这儿看到熟脸,感觉好惊喜哈哈,开心,第一位房东太太是《太太万岁》里的丈母娘哈哈哈。)

电波永不消逝,但令我惊奇的是主创团队也并没有拼命渲染那个时候共产党员的牺牲,去硬生生强调他们的贡献。大概平淡的叙述有好有坏吧,它不会让人觉得有说教的生硬,一切都是平淡的,甚至连紧张感都是有限的。

 短评

1.《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素材由国家安全部一位了解李白生平的人士提供的,经黄钢艺术加工而成,因此影片片头字幕的编剧名字是一个化名。2.有人认为孙道临的气质只适合演大户人家的公子,不适合演八路军干部。而在解放前接触过地下工作者的王苹认为,孙道临的眼神有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感觉,这是长时间做地下工作的人特有的眼神。3.扮演叛徒姚苇的王心刚长相正气,一直扮演的是正面人物,大家都担心他很难转型,建议找演反派人物比较有经验的演员来演,连王心刚本人都没有把握。王苹凭着自己的导演经验相信王心刚能够演好这个角色,鼓励他抓住这个机会开拓戏路。4.有人认为袁霞不会演戏,启用她太冒险。王苹认为何兰芬是一个朴素的上海女工,有点土气,参加地下工作后,身份变了可本质变不了,而袁霞的气质恰恰有点土,所以适合扮演何兰芬……-百度百科

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因为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看这部电影。何兰芬的扮演者袁霞说的那句“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真的震撼到我,从头到尾哭的不行。这部老影片黑白的,没有字幕,但是很有感觉。致敬革命先烈

7分钟前
  • noheartx
  • 力荐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10分钟前
  • KID
  • 力荐

2021.10.07📍沈阳工人文化宫影城 那个年代不只有理想主义,还有组织给分配的对象。(电影院可真应景啊)

14分钟前
  • MIss_三三三
  • 力荐

看了故事里的中国过来的,正如胡歌所说,烈士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暗里,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向所有为国牺牲的先烈致敬!

19分钟前
  • 安妮
  • 推荐

滴滴滴,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

21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2024.10.4 修复版点映场。老电影不愧是老电影,一句多余废话、一个注水镜头都没有,吊打市面上某些注水电影电视剧。孙道临堪称那个年代少男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哪怕时隔多年,他身着长袍出场依然能让身边的中老年观众们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的小鲜肉,别说演得不如孙道临,长得也不如孙道临,审美在倒退。

22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镜头中有个人在影印毛主席讲话传单的时候,简直就是在表演hip-hop 。哈哈哈哈哈哈

23分钟前
  • 余获获
  • 较差

我发现第三代导演有个特点,相比于第二代导演在建国后虚伪的歌功颂德,第三代导演虽说政治宣传色彩也很浓,但是有相当大的现实主义成分在里面。可见,他们对共产党才是真爱啊,哈哈。此片是一部当时难得的谍战片,也是孙道临演员生涯中一部为历史所铭记的电影。王苹导演的仍旧很细腻,相比于某些导演流水账式的叙事,脸谱化的叙事,王苹镜头下的人物是有层次的,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十分难得。李侠与兰芳建立革命友谊之后,又升华。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家三口,生活于市井之中,但却暗流涌动,时刻有着危机的降临。李侠牺牲了,可他的电台之音永垂不朽,为新中国的建立添砖加瓦。

28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李白同志,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31分钟前
  • 如也
  • 推荐

孙道临真俊!貌似潘安……

33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帅惨了

35分钟前
  • Erizalebeth
  • 力荐

57年在李克农一手推动下拍摄的。既颂扬了烈士又严守组织的秘密,保守了很多情节。

36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有些许闪光点,不过人物塑造脸谱化,整体太“样板戏”了,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上色修复。

37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斯人已逝

41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力荐

我是看了刘涛和胡歌演的片段才知道这部电影的 感激那个时代的前辈们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所有

43分钟前
  • lucking star
  • 推荐

小时候看过若干遍。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李侠那句“好好生活”。

44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尽管倾向于认为这次转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借由机会能进行重温,依然是当下如此平淡的院线中的期盼- -《庐山恋》、《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有机会吗?全场都是陪伴中老年观众来看的子女们,大家一言不发看完整片的感觉真好;如同那个完全不出落俗套的结局,都值得珍惜。孙道临和王心刚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饰演“柳尼娜”的陆丽珠;彩色画面下的她那种独特的气质与形象或许更添说服力。翻到演员一段在电影之后的经历倍感唏嘘,也庆幸她度过了那样的浩劫。

4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记得当时和同学说,这辣椒水、老虎凳不用上刑,往眼前一摆,我就全招了。真是敬佩当年的共产党人

5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孙道临-李侠,密码专家。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延安颂

55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