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2019

HD

主演:郝蕾,金燕玲,曲隽希,李文波,张紫淇,韩佳娟,赵阳,李至强,黄尚禾,杨均柏,吕冬梅,王亚楠,闫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春潮2019 剧照 NO.1春潮2019 剧照 NO.2春潮2019 剧照 NO.3春潮2019 剧照 NO.4春潮2019 剧照 NO.5春潮2019 剧照 NO.6春潮2019 剧照 NO.13春潮2019 剧照 NO.14春潮2019 剧照 NO.15春潮2019 剧照 NO.16春潮2019 剧照 NO.17春潮2019 剧照 NO.18春潮2019 剧照 NO.19春潮201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春潮201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报社记者郭建波、母亲纪明岚与女儿郭婉婷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祖孙三代因亲情关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记者郭建波在报导社会负面事件的同时,也在揭开自己身上的伤疤;母亲纪明岚在外为人热情,受人爱戴,但是回到家却判若两人;女儿郭婉婷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成人世界里的种种生存法则。一次次的叛逆与反抗都在隐忍中归于平静,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在三代人之间暗自滋生,终将爆发……犯罪现场调查第六季伦敦钉子炸弹案:全面缉凶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金手指女人天下上帝的笔误炸鸡块奇遇记猫与桃花源黑色蛋糕江湖之社团风暴恶种2:新变异爱人的最后一封情书了不起的盖茨比浪子燕青激情沸点生活遇见你之后第二季抱拥朝阳打星自白星蝶公主第二季一门英烈 少林小子斗破苍穹 特别篇2无法忍受特种兵归来之绝地营救横行不霸道灰姑娘情结特警威龙1989牧场趣事第四季我们诞生在中国英语复仇者联盟夺命推理瓦达拉枪战UFO Sweden(瑞典语版)461个便当野外求生夫妻档两季全致命邮件:2001 美国炭疽攻击事件黄真伊国语THE MYSTERY DAY~追踪名人连续事件之谜刺妃罗尼和我中国惊奇先生福冈恋爱白书13:你的世界的另一侧弹珠传说

 长篇影评

 1 ) 山海之间,春潮涌动,生活如水,余味长流

《春潮》,一部讲述三代女性在同一屋檐下,互相隐忍,失语,对抗,爆发的原生家庭故事。

郝蕾饰演的母亲郭建波,是一位纪实报刊新闻主编,由于职业原因,看尽人间世过多的负面和复杂,用一心扑向工作的劲头,来掩盖母亲带给自己的控制和崩溃,但同时也忽略了自己女儿的成长。

金燕玲饰演的姥姥纪明岚,她好面子,话痨,但也乐于助人,居委会大妈形象,但私底下却对生活自怨自艾,对亲人控制欲极强。

小女孩郭婉婷,年少无知,变成了家中自然的调和剂,但原本无忧无虑的她,却在成长中发现了家庭的周遭与不堪。

三位女性构成的失衡家庭,缺失着男性的空间,这样看似不正常的家庭结构,却在导演贴地飞行的纪实镜头语言下,让我们看到了万千原生家庭的母女关系,甚至隔代关系间的矛盾和摩擦。

郝蕾的演技,不需要我多铺陈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同时有两条命,一条命是给表演艺术的,一条是给生活和自己生命本身的。

对于表演一直充满热情和信仰的郝蕾,她勇于尝试在影视作品中,大胆挑战不同的角色,以达到自我突破,同时也让观众在荧幕上看到,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郝蕾。

郝蕾一直认为,真正好的表演,不是你释放专业演技,而是你要演人。所以在看不同时期郝蕾的作品,最后留在观众印象里,都是她饰演的丰满人物,以及那个人物下蕴藏的深刻故事。

当然,表演表演,表面的容颜,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演的方向。随着时间沉淀着年龄,郝蕾也在选角时,希望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现阶段状态和年纪的角色。依然是郝蕾的原话,她说,什么年纪,就得演什么样的戏。

所以当《春潮》剧本放到郝蕾手中时,她从《春潮》看到三代人共生的人生轨迹,决定选择出演《春潮》。

结果当然是郝蕾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她在影片中大部分看似冷漠的表演,光眼神泛起的一丝泪花,就能让观众感受到郝蕾饰演的人物背后,压负着多么沉重的一段往事和挣扎。

影片当然也有矛盾冲突明显的戏份,当我们都以为人物要排山倒海发泄时,我们却看到郝蕾用极为收敛的表演,把原本要火山喷发的情绪,积压在有限的台词里,通过饱满的情绪演绎出来,呈现的效果,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母女间误解和冲突之深,已经到了彼此不屑吵嘴的地步。

导演杨荔钠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但她却在独立电影和纪录片的洪流潮水中,沉浸了有二十多年。

1999年的纪录片《老头》,让杨荔钠初露锋芒,早在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站台》中,杨荔钠就饰演过女配钟萍。

我回看贾科长的《贾想I》,其中有一段这样描述钟萍的家。

“理想与现实也因空间的约束展现出一种对立着的紧张关系”。

《春潮》这部电影,在狭小的空间里,紧张关系也正是所有角色间冲突的源头,郝蕾饰演的女主郭建波,正好也是一位带着理想主义的现实幻灭者。

《春潮》标签是文艺片,文艺片和商业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片会用最舒适的呈现方式,不断给到观众想要的惊喜和刺激,以此来讨好观众的观影体验,最大限度和观众做互动和联结。

而文艺片则相反,文艺片的特质,需要观众为影片打开沟通的窗口,主动去投入文艺片所带来的思考。所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大众来说,文艺片观影的门槛相对要高很多,毕竟艺术鉴赏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作为文艺片,同样也具备这样的素质。

而《春潮》让我有些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向观众的对话通道是敞开的,比如小女孩郭婉婷的人设就尤为明显,在郭婉婷和其他人的台词互动中,能活跃观众很多气氛,也制造了一些笑点。

同时,《春潮》故事的主题,是探讨原生家庭不可忽视的矛盾,这也是国内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因此影片的选题,天生对观众带着共鸣和好感度。

当然,《春潮》在导演的个人风格上,也做了很多独特的表达。比如郭建波出现的幻象,一个穿着睡衣的女人,似乎代表着她内心的欲望和禁忌。

在国内众多体现家庭矛盾影视作品中,《春潮》在类型题材上并不新鲜,但影片不像大部分同类型的作品,让矛盾尽可能呈现激烈化。

通俗点说,你在看《春潮》的时候,看不到所谓的“撕逼”和“血淋淋”的伤口。

相反,《春潮》选择了尽可能的克制和隐忍,用反作用力,来加深母女之间的矛盾程度。

比如,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姥姥心情高兴得喝醉回家,结果却被女儿郭建波甩了一脸冷漠,姥姥借着酒兴,对女儿从头到尾数落殆尽,而郭建波始终一声不吭,最后她用力捏向床头的仙人掌,以发泄内心的火焰。

大多数时候,姥姥在家里骂骂咧咧,眼看一场暴风骤雨就要降临时,但都以郭建波的沉默而结束,这样的冷暴力处理,反而更凸显母女关系已经到了崩塌的地步,我们也可以想象,之前母女间要经历了多少地震,才形成我们现在看到静默的一片废墟。

而在某次,郭建波在楼道间,努力控制着怒火质问姥姥,眼看也是要闹翻,但这次却轮到姥姥若无其事。

这一对母女,似乎在内心深处,都形成一种照而不宣的彼此虐待默契,都在用冷暴力来惩罚着对方,但互相也小心翼翼的避免着真正的正面冲突。这样的隔代关系,相信也能让很多观众找到共鸣,还有自己和父母之间关系的影子。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和父母的为人处事是不一样的,但其实在潜意识里,我们和父母的脾气和性格,是一种共生的体系,有共生,自然就会有相似之处。

正如《春潮》海报里宣传语提到的:“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这是著名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提到过的一个论点。

郭建波在和母亲共生和矛盾中,郭建波一直处在逃避封闭状态,她把对母亲的对抗,用在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中。比如郭建波对待生活消极的态度,对待爱情的无所谓,对待女儿的力不从心,这些其实都和郭建波与母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这样的裙带效应,也让小女孩郭婉婷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依附上了这样的情绪和个性。

比如影片在开始不久,姥姥带着合唱团在家里排练,郭建波在厨房抽烟,被姥姥呵斥熄灭时,她把烟掐灭在姥姥晒的饺子皮上,以示一种无声的对抗。

在影片中段,姥姥送孙女郭婉婷去学校时,姥姥在外面一直催促,郭婉婷被催急了,直接把姥姥放在桌上拱神的水果砸烂,以示反抗。

郭建波和郭婉婷这样的举动,是这对母女的性格的一次对照,同时也侧面反映三位女性有趣的互动和联结。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影片快结束时,郭建波那段长长的独白,有一种孤芳自赏的骄傲和犀利,你可以觉得一个人对着窗外喃喃自语很尬,但也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整部影片最高光的时刻。郝蕾在见面会时就说,当初看剧本,正是因为这一段长长的台词,才决定出演这部电影的。

这一段台词,是郭建波多年来内心对母亲,对自己,对世界的一次宣泄。

影片结尾处,有不断涌出的潮水,呼之欲出。

同样是水,在影片开头,水是被用来赶走合唱团滋生矛盾的工具,而结尾处,水则被赋予了沟通之意。

结尾流动的水如春潮涌进画面,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女人,女人是水。水涌进影片中所有不该有水的地方,春潮之水作为一种冬季结束的符号,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着影片中母女的一种和解。

小女孩郭婉婷最后顺着小溪追寻水源,小溪似乎象征着每个人来到世间的母亲产道,而郭婉婷最后跳入湖中嬉戏,更像是回到了母体子宫,子女和母亲的关系,一切回归最初形态。

看完《春潮》,思潮一直没因电影结束而停止,而是如结尾泛起涟漪,像这样真诚而且温和的华语文艺片,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而且非常推荐大家都带着各自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一起去对话这部作品,或许能让你更了解母亲和自己。

 2 ) 我羡慕所有给这部电影打低分的人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倒过来却也说得通: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人却有着相似的痛苦。

我好羡慕那些觉得这部电影拍的不好的人,你若觉得它表达空洞晦涩难懂甚至昏昏欲睡,说明它没有引起你的共鸣,也就说明,你可能有一个还不错的原生家庭。(一种可能,别杠,杠就是你对)

而我在看《春潮》的时候,却觉得导演好像在我家安了一个监控器。

我最心疼郭婉婷。

大人们都夸她是小人精,活泼可爱。我好奇,在这样压抑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怎么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直到看见她在上学出门之前,偷偷地锤扁了小面包。是了,在所有人面前演一场戏,只有面包知道你的委屈。

姥姥和妈妈在厅里吵架。郭婉婷小朋友睡眼惺忪地从卧室里出来:我好像听见你们在叫我起床?

怎么可能是听错呢。你们吵架的每一句我都听的清清楚楚,甚至在你们还没开始吵之前我就听到了。我从来不曾睡的踏实,我的耳朵比兔子还要敏感,只有这样,我才能在你们吵架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才能用我的方式试图让你们做一点点改变。“我好像听见你们在叫我起床”不过是一句幌子,我真正想说的是:不要吵了,我好害怕。

学霸郭婉婷,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差生崔英子。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又怎样,被同学嫌弃又怎样?崔英子拥有能和她一起唱歌跳舞的爸爸妈妈。羡慕中还带着点怀疑,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有这样好的父母呢,不敢相信。

有人说,郝蕾的角色太拧巴。为什么不离开家,为什么要选择生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样作。

因为是在那样的家里长大的。就算再不想,还是会被影响。就算离家十万八千里,也改变不了没有被好好爱过的过去。那些过往,那些关系,像是醒不来的噩梦,会生出藤蔓和枝桠来,缠着你,把你拖向深不见底的海里。它们束缚你,控制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让你毁掉你自己。正如海报上的那句话,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郝蕾最后那段长长的独白,许多人说太假太刻意,是败笔。我看的时候却觉得,像是她替我呼出了一口气。那是多少个孩子想要跟父母进行的一场对峙,那段话,是多少年来压在心底千遍万遍的演习。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那样痛快淋漓。更多的人,选择关上门,狠狠地握住仙人掌,试图用痛苦转移愤怒。可是,流泪不足以释放心中的情绪,流血也不足以。

张信哲唱,爱如潮水将你我包围。家庭带来的影响,也像是潮水一样,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它缓慢地淹没你,包围你。

这部电影的好,在于它将这种家庭关系呈现了出来,残酷但准确。当一个人以旁观者,而不是亲历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一切,会看的更清晰。它唤醒了一种觉察。

而觉察,正是改变的开始。

 3 ) 长春女子图鉴

1.长春女子图鉴,作为一个出生在长春的人,看到了2017年的长春和这些年中的长春人以及他们的情感,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的情感,是比较适合用电影表达的,而南方则比较适合电视剧(比如我的前半生),这里没有高下褒贬,只是南方的更细水长流,北方则是不停蓄积,爆发力十足;

2.郝蕾的好已经臻于化境,完全融化在角色里,没有技巧的技巧,曲隽希又进步了,人精了,相比之下,金燕玲比较令我跳戏,虽然剧本给了她南方(乡下)人的身份,但还是很难信服她的身世背景;

3.幕后的阵容异常华丽,所以觉得剧本和剪辑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郭婉婷的戏刚刚好(跟鲜族同学的部分功能和呈现都非常好),郭建波少了(当然医院的独白以现在的剧本还是足够的),纪明岚有点原地打点;

4.我比较接受母女俩看动物和盲人按摩师听动物,比较不能接受两段闹鬼;

5.片中郭建波朋友的爸爸,眼熟,但片尾字幕没抓到,不知道是不是长影的老演员,片头看到长影多年不见的厂标,还是很激动的。希望长影还有机会春潮泛起。

 4 ) 一部以太阳为主角的电影

在《春潮》之中,郭建波狭小的家庭是一个巨大的容器,里面盛装着太阳。

《春潮》最吸引人不是它所谓的母女家庭故事,而首先是它的拍摄方式。在太空科幻电影当中,主创经常会使用单灯来模拟太阳照在人脸上的效果,隔着太空舱,人物只能感觉到阳光刺眼而并不感觉温暖。《春潮》的思路也是如此,电影中的太阳就是最大的一盏灯,东北冬天的太阳并不一定代表着温暖,是一种干燥的冷。

郭建波在户外的时候,阳光会从她头顶或者身边洒进观众的眼睛里,这种处理并不是了好看,而是在时刻突出着太阳的主体地位。在她梦中,强烈的阳光也照不进黑暗的屋子。而在室内,郭建波所在的家里的空间无一例外都是冷色的灯,且都是单灯。她和她母亲的对峙时就被这种冷色的光包围着,甚至就连母亲病倒之后,母亲的床头也是一个冷色的灯棍。不过电影并不都是冷色,郭建波的屋子墙壁上挂着一副画,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太阳。影片中还有母亲时不时唱起的红歌、红衣女子的意象和郭宛婷剪碎一地的红布。这是一种别样的暖。但是在这里冷和暧并没有形成对立,它们共同压迫着这个家庭。它们是太阳在这个世界的不同的化身。

那么既然太阳的在这部电影中如此的重要,它代表着什么?也许我们不该强行的代入和对比,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太阳是这个家庭,是母亲纪明岚和女儿郭建波的痛苦的源泉,一种不明但是无处不在又极其强烈和压抑的东西。

郭建波当然是有反抗的,她的未婚,她的记者身份,但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罢了。长谷川和彦在《盗日者》里表现一位教师如何自己制造太阳——核弹来要挟世界,这种反叛显然不适合也不会发生在《春潮》里。

我们可以看出,《春潮》不是一出家庭情节剧,它背后有更大的指向。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在母亲病倒之后,整个影片似乎完全“垮”掉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写结局的故事。它不能像好莱坞式的家庭情节剧那样在最后谋求一个结局,在《深锁春光一院愁》的结尾,是以男主角受伤需要照顾这一直接原因来达成的男女主角的爱情,以此来缓和对社会秩序和传统伦理的冲击。《春潮》不行,决不可能在巨大的太阳影响这个家几十年之后就能轻易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都明白根除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熄灭太阳,这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相信导演在某些时候一定困惑过结局如何处理的问题。当然最后她选择了不处理,所以才会让母亲突然的病倒,而郭建波那漫长的独白像是想为这几十年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但无法给出答案。最后水漫出来,沿着路缝,跟着郭宛婷。《春潮》对意象的使用是过满的,尤其是结尾的水,似乎一定要呼应影片的标题。这种处理看起来笨拙,但是在整部影片的前提下,任何的一种收尾方式都是无力的。

 5 ) “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巴黎进入樱花季的时候,我去植物园照了一系列照片,从中挑了一张最耐看的发给了我妈。此前我是个比较怕照相的人,缘于我妈曾经在带我跟大学同学出游期间,因为拍照的事情在所有人面前用非常难听且肮脏的话骂了我很久,骂爽了一转身进油菜花田里继续拍照,留我一人在车边哭。这事发生在高中期间。后来我再没有在照相这件事上给过她好脸色,连可能需要有很多照相的场合都不让她和我一同参加。她逐渐在拍照行为上有所收敛,但整个大学期间都持续念着没有我的照片可秀,别的家长天天在朋友圈里秀孩子在外念书,照片都看着熠熠生辉,而我什么都不给她。

我花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来克服我的拍照恐惧,再重建自信到愿意把照片示人,其中的磨难冷暖自知。我向来不愿意给我妈看照片,一是想继续惩罚她,二是我胖,此前是肥胖的那种,没少被她身体羞辱。这次改了主意,是因为我上次和我妈吵起来已经有小一个月了,算是维稳了一段时间,在巴黎六个月减了20斤算是有点正常身条的样子了,她总不至于装看不到继续身体羞辱。最重要的是,我实在是想堵住她的嘴,别再来念我了。

我还是太理想化了。我妈不但用一种遗憾的语气说我小学三年级跳芭蕾的时候有多苗条好看,还说让我继续努力,此前我因为体重掉太快而晕地铁的事儿她就跟没听说一样。不但如此,她还加了一句:你知道自己瘦了有多好看,男人都是视觉动物,你得招人喜欢啊。我跟她理论“因为身材而不喜欢我的男人既没什么深厚内涵也不值得我留恋”无果,于是告诉她:你以为我在巴黎一天到晚忙都在干什么?我有男人的,巴黎好多男人喜欢胖女人。她回:那你就继续吧,男人最看轻的就是你这种女人。

我胖,不行。没男人喜欢,不行。有男人喜欢有男人睡,还是不行,此生第一次被人荡妇羞辱是来自母亲,确实令人无话可说。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她眼里还哪样是行的,是她觉得无所谓的。我已经不指望能有什么事能让她觉得好。看看她问我要照片的理由,是因为她在家长之间的竞争输了,脸上无光。我的好,就只是让她脸上有光而已。我只有做个名牌包才叫好。

我妈要面子到不惜在别人面前划破我的脸,再撕下来贴到她脸上的这种行为不胜枚举。若仅仅是招人反感也就算了,谁家妈妈没点儿毛病要子女担待着,关键是真的影响我生活。两周前我表弟高考,我妈在以色列,当地凌晨三四点给我发短信,说根本睡不着觉。我翻她过去在我SAT考试前一夜不顾第二天要早起找我大吵的旧账,问她能不能控制一下。她难能可贵地放下面子,承认了一回:是,我情绪管理有问题。此前我跟她翻旧账她从来都否认的,说出去的话就没哪句认领过,这次可算有进步了。我只好忍住没翻她在我中考考数学那天因为在学生堆里找老师而给我脸色看的更久远旧账,本来老师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尽力冲满分,然而中考数学我扣了9分,是我整个初三下学期数学考试最低分。

我妈状态就是这么差。这不是我的问题,我无论做到什么份上她都看我不顺眼,还不能忍着不说。那我能做什么,只能扛着挺着,扛不住挺不住了就干一架。她更年期已经过了,人更老了,事事更容易保守,可想而知日后的日子绝无可能越过越平静,在一块儿生活只会愈加鸡飞狗跳。想对未来的日子有点信心,也得是你妈给你点好兆头,才有信心。我妈没给我,所以我没信心。

所以看到郝蕾演的郭建波在餐桌上低眉顺眼吃饭的样子,我就知道,这就是继续和妈生活在一起的下场,要彻底屈服于母权。郭建波是熬到了头发现,原来熬不出去。逆来顺受绝不是因为她孝顺或者爱她妈,那是她唯一的选择。她妈的男朋友还没多夸几句女儿的好,她妈三言两语就换了个风向,把女儿讲得像块卖不出去的布料,不是抹布所以不能扔,但也真的不堪用了。羞辱至此,郭建波还是得敬一杯,说谢谢叔叔照顾我妈和我女儿。

她一定有过强烈的想要把那杯饮料泼她妈脸上的冲动,只是后来都被磨没了。跟我抗拒不住我妈念叨而发照片是同一条路——我们做女儿的,跟你们这群不讲理的亲妈认输了不行吗?金燕玲演的纪明岚中风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一定是郭建波最爱她的时候。“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她妈终于撒泼撒够了。

不是所有女儿都能遇上这种有撒野泄愤需求的妈。跟这个世界上的不幸其来各有自一样,妈妈们的可怜和不幸也都千姿百态,但归根溯源总逃不出她们的丈夫和母亲。我妈状态不好是从跟我爸离婚开始的。一个人带小孩挺艰难,一个人把小孩培养到能出国念书更艰难,别人家钱能堆出来的她不能给我堆,必须逼着我努力。这种看着身边的人都比自己顺遂、还不能两手一撒宣告放弃的日子不好过,所以她总有很多脾气要发。

我充分理解她的苦,她的难,她的不开心。婚姻失败对于她这种很向往婚姻的人本来就是很大的打击,再把我丢给我爸,就等于丢给我那重男轻女的奶奶,我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只能带着我这个拖油瓶。她为了我付出了许多,我是知道的。

但我确实非常难承受她后来愈加暴躁的脾气,也分不清有爹当没有的伤痛,跟我妈给我的直接伤害哪个要更惨痛。我妈经常能口齿清楚地骂我二十来句,连骂的话都不带重样的。“蠢货”、“不要脸”、“自以为是”、“内心黑暗”、“滚出家门”,电影里让观众听着刺耳的那些话在我这儿都是家常便饭。对我来说,它们依旧刺耳,这么多年我也没有练出一身百毒不侵的本领,在我妈骂我的时候能派上用场。真的没有哪一次我听了不伤心。我妈在人前从来都不是厉害的,甚至有嘴笨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对着我就能羞辱得那么流利。

她曾有一次在我认真伤心着的时候恢复了情绪,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对我讲:你要分得清妈妈讲的是真话还是气话,妈妈是爱你的,你知道的。我现在真的分不清气话和真话,因为我过去曾坚定不移地相信我妈一定爱我。我妈好的时候真的跟块糖一样,会抱会亲,会说妈妈爱你。但她羞辱我那么顺畅的时候,那也是她,她经常那样,一个羞辱你到让你习惯的人怎么会是爱你的人?

然而这些别人都看不到。我妈在家里当暴君,别人却都以为我家其实有尊观世音,得说我妈在外真得挺会做人。每次身边有人劝我说你妈其实很爱你,都令我非常痛苦,毕竟我妈对我什么样别人是少见的,见过的要是还能这么说真的就是在放屁。我倾向于相信我妈不爱我,这样我会好过一点——一个爱你的人是习惯于身体羞辱你、第一次荡妇羞辱你、日常以言语暴力你、要求你在外必须完美的人,那“爱”该多可怕?母爱如是,我宁可不要。

我有一次在和她大吵一架之后大哭,找了一个多少了解点我跟我妈情况的阿姨诉苦。我问阿姨,我能不能在参加家庭和朋友聚餐的时候有不笑的权利?能不能不要脸上没挂着笑容的时候就被说丧着一张驴脸?能不能有不想合影的权利?可不可以不要假装自己是个交际花?大家吃饭不是为了舒服吗,能不能也让我舒服?问完了我反而更难过,因为我意识到我妈并不喜欢真实的我。不是发自于喜欢的爱能持续多久,能有多牢靠?我妈妈不喜欢我,她怎么可以好好爱我呢。可她又经常说她爱我,那她不就是在撒谎?可她又不觉得自己在撒谎,每一次说“妈妈爱你”语气都又轻又诚恳。她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她不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了。

“妈妈爱你”并不是完全的谎言,至少曾经不是。《春潮》里真正让我想哭的桥段,是郭建波看女儿挨纪明岚打,心疼领着郭婉婷离家出走。她带女儿去动物园看长颈鹿,在傍晚的南湖堤上散步,柳树抽新了,春风和煦。我是在南湖边上长大的,那个长长的湖堤我经常走。在我小的时候总是我和我妈两个人去散步,不多说什么,照相也是很偶尔的,我也爱摆姿势。湖水波光粼粼,那时留下的照片里我总是笑着的,记忆里我妈妈也是笑着的。我知道自己曾经是个被妈妈爱着的,很幸福的小孩。

只是为什么这些好的时候停留在了我父母离婚前。生活对她太残酷了,导致她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承受那些,日积月累的疼痛在她身体里爆炸开来,波及到离她最近的我。我不能怪她,我于心不忍,哪怕我知道她深深地伤害了我,以一种不可修复的方式。我也许终生都无法发自内心地原谅她,但她没有任何除了我以外的人可以指望。

是不是给母亲做女儿就是一种原罪。我妈离了婚,瞒了我姥姥姥爷一年多才敢说,之所以能瞒得住也是因为离婚之前我爸也跟没存在一样,于是姥姥姥爷心大到以为我妈婚姻状态一直不错。她说姥姥姥爷承受不了这件事。其实是她承受不了坦白之后,姥姥姥爷施加给她的压力。我妈也是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女儿。

这种循环到现在也还没停止。上周日我正在赶场,我姥发来一条语音说今天父亲节,去祝你爸节日快乐。我听了差点把手机摔了,一个连记得我生日都足够我惊奇的父亲,一个一言不合就说你可以不要这个爸爸的父亲,一个完全缺位我成长的父亲,到底有什么值得她一个前丈母娘记得。为什么她不去想和她关系没有断的外孙女会难过?我最终只能跟姥姥吼一顿,说以后不要跟我提我爸,他这个人跟你没关系,跟他有关的事儿也跟你没有关系。然而我也知道根本没用的,这话不到一年前我原样吼过一遍。

《春潮》里的姥姥与外孙女亦如是。等郭婉婷长大了以后她会记得她姥姥什么?告诉她你妈曾经想打掉你?发现她在家里剪布料玩绸子的时候当着外人面暴打她一顿?给她存折的时候还哭一鼻子诉着苦说姥姥不容易?也许不会全是这些,但这些她一定忘不掉。她也忘不掉她妈夜里出去了,留她一人,夜里惊醒,发现自己无依无靠。日子里的愁苦事会随着人不再而停止,但伤痛不会。她姥姥和妈妈都去了之后,郭婉婷能不能原谅?她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理解,她妈妈之所以是加害者,是因为她妈妈是母亲的女儿、是受害者。她妈妈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也没有能力做一个会爱小孩的好母亲。

这大概就是结尾的含义。南湖是人工湖,所以并没有一波波袭来的春潮。但那片大水波澜不惊地流出一点点,就蔓延很远很远。像在家庭里循环着的那种东西,会因为新的生命、老去的生命而永存。那是做女儿的宿命,一路向下,力不可抗,没有人逃得掉。

很多人说这片子没讲好故事,制造了问题却不去解决,冲突非常突兀,男性角色们又都很猥琐。我并不想反驳他们。说这话的若是男性,他们必然理解不了母女之间的苦;而这样讲的女性,大概都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母女关系,那她们是幸运的,这世界需要这样为原生家庭感到快乐的女人。只是不快乐的那些,因为生活里没有了丈夫与父亲,她们孤苦无依,无处倾吐,只得互相伤害。这电影是在描述这样一种状态,一种矛盾天生存在、不可逆、不可修复,而该负责的父亲和丈夫全部缺位,所以最后母亲与女儿成为困兽,在母权之下,女儿成为受害者、最终会加害别人的情况。这种故事就是没办法替男性找存在感,因为但凡不用全是女性在承担责任,每个母亲和女儿都会好过一点。那些根本不知道去了哪儿的父亲和丈夫,找他们来一起生活搞不好也是遭罪,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吧。

而你知道那些空洞怎么办?那些受不完的伤,掉不尽的泪,那些春水涨起也不能够漫溢浸透的罅隙,那些怎么办。会花一辈子填吧,总会想要填上它,这样会觉得少难过一些。可你知道,你永远都填不完。

 6 ) 感觉理解了为啥文艺片没人投

太注重个人表达。哪个老板脑子不好肯投钱让你导演去表达自己……(除非老板也想混个奖?)

本片影评来自一个出差回程飞机上想看个电影放松下却被伤害到了的人~~

据说母女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一千对母女关系有一千种样子blabla 于是,看到这部片子的简介就决定看一看。

我对分析紫衣女啊牛奶啊各种意象什么的没有兴趣,对分析里头各种细节代表着什么也没兴趣。看电影图的是陷入电影故事、脱离现实而带来的放松感。我要想分析细节那我不如去做语文阅读理解大题是不是。

很多评论说从中看到了自己不被父母理解、无法跟家人沟通的日常所以感觉被代言了。但就探讨母女/家庭关系的话,也有很多方式把故事讲好,把电影拍得吸引人一些。很多明明可以通过生活细节、镜头语言来讲的话,不知为啥只能通过片中母亲(金燕玲)的嘴说出来,真的好冗长。

老说国产剧总是飘浮在空中,我看本剧的角色也挺飘浮的……除了前四分之一展示了一下工作外,感觉这对母女都是不用上班的。郝蕾整个角色都很飘浮,金燕玲表演痕迹太重,尤其洞房前那段自白。

感觉导演对自己麻麻有心结?通篇展现的是母亲表达和基本沉默的女儿,基本没啥母女间的对话。导演可能想展现母亲管控一切的窒息感。但港真,母亲说的没错啊,你一个成年人了,我供你吃供你住还指望我笑脸相对?

我也很好奇如果本片是在用母女关系隐喻个体和国家的关系,那父亲是谁……kmt吗!?

片子没有电影的质感,嗯今后对于这种明显没有电影质感的片子要小心……

ps郝蕾独白的那段人看上去颇有些周迅的感觉……

 短评

观音埋进土里,生出福报开出花朵;孩子脱离子宫,涌出春潮流向江河。我在家里就这么一点点位置,都被你烧毁。顺从了你四十年,不想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痛打性侵的校长,你诅咒不孝的养女。生活在同一个屋檐,是肉扎进了刺,是水漫成了河,是我作践自己,让你备受折磨。把母亲比祖国,是爱和不断撕扯。

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当我的母亲再也无法歌唱祖国,我去和台湾男孩亲昵,我的孩子才可以奔浪而去。

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全方位不行,基本是一个没有动作的电影,叙事驱动力就是“嘴”,但对白却无法穿透生活表皮,只是在陈设一个个设定好的矛盾;偶有几处视听化设计,也都是中国文艺片最贫瘠的套路,且因为没啥调度,效果也很尴。演员,是演员保住了最后的底线。

10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SIFF22#不是所有生活都要歌颂,也不是所有关系都需要和解。对于这样的关系处理还是比较赞的,可以梳理这种疏离的关系,但没必要去对抗或妥协。导演的一些意识不错,最后的流水点睛又亮眼。但叙事中的一些超现实有些多余,整体的手法成熟但却老牌。两个女演员真好啊。

1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世界的关系,决定你和自己的关系。看完《春潮》,思潮一直没因电影结束而停止,而是如结尾泛起涟漪。影片中每个人都在痛,也都在试着止痛,但痛到最后,或许自己都不知道,母女俩是在彼此抗争,还是和命运在抗争,或是和自己的抗争。影片多处出现水,水是生命,水是源泉,水是女人,女人是水。等影片上映后,推荐大家都带着各自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一起去对话这部作品,或许能让你更了解母亲和自己。

16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在隐喻尤其是政治隐喻的意义上(女性与今天的权力实在是太互文了),我越来越能理解那些被许多人认为极端的创作者。并且倾向于把他们在具体手法上的省略与过度、不合时宜、太多的自我,理解为他们呼吸到的空气,那里面也有一层惊人的准确。

20分钟前
  • 57
  • 推荐

纪念第一次在电影院看郝蕾。

21分钟前
  • silviaw
  • 力荐

开篇误以为是个嘉年华式的现实主义女性叙事,但显然杨荔娜另辟蹊径书写了另一种既当下更历史,既现实又隐喻,堪称决绝的勇气之作。如此才华、立场、聪慧兼具的女作者甚至比绝大多数所谓行业中坚都更具魄力。

26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

3.5/5,看起来是给郝蕾定做的,实则金燕玲的形象才是塑造和表演最好的。和那些只管灌输情绪不管发泄出口的作品相比,这部起码用一段独白来找到了出口。其实和王小帅的电影是有异曲同工的,看起来讲母女性格差异,实则是讲对文革后遗症的批判,金燕玲饰演的岚其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红卫兵形象,年轻的时候举报老公的做法完全就是她没走出做红卫兵时的那种成就感,这种掌握权力的成就感铭刻到她(那一代人)的骨子里,看起来是信佛,其实是信毛,毛的离开只能让她来在佛身上找到寄托,同学聚会唱红歌,生病之后春潮蔓延进来,一堆人还坚定的歌唱祖国。事实上,没人任何人能比红卫兵这代人更爱国了。

3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3.5,最后一段郝蕾独白太减分了,感觉像在报阅读理解标准答案。但是这部电影有自己复杂和深层的地方,母亲寻找佛教救赎的同时,女儿也在寻找同样的宗教式庇护所(桌子上西蒙娜薇依的照片);集体生活对个人精神层面造成的干扰介入;把海峡两岸关系映射到母女架构下,不展示是非对错,只展示对家国精神的不同理解如何扭曲分道扬镳的过程。女主逃遁到了浪漫的声音里(搞音乐的男人、大海声音的录音),或许这就是导演提出的解决沟通方案之一。“水”贯穿全程(tw按摩师也提到了很多河流的名词),暗示着“流通”,代表的是意愿跨越障碍的希望(婉婷愿意放弃形式上的词语,和崔英子通过歌舞沟通)。

35分钟前
  • LeSpleen
  • 推荐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提到,有一次他和罗点点等人一块去翠微路的基辅餐厅吃饭,“这餐厅吸引客人的不是饭菜,是一支由乌克兰国家歌剧院演员组成的演唱组合,他们在这低矮扁平的地下室里唱前苏联的革命歌曲和意大利咏叹调。来这儿的客人都是中年人,有俄罗斯情结的……点点姐说,好容易翻篇儿过去的情结又被迫找回来了。”这么一对比,导演明显还处于翻篇儿的过程中,但有些事情吧,真得翻篇儿翻过去了才能处理得当,要不然严重影响人物塑造,并且给人印象就是让局外人来评判你们这家事的是非对错。2.5

40分钟前
  • LOOK
  • 较差

专门为郝蕾量身定做的戏,给了很多发挥空间,尤其最后安排的一段独白,太明显也太刻意了。看金燕玲和郝蕾飚戏是有火花的,可剧作上太差了,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呢?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却不去解决,全程的三代母女间的撕扯,各种原因全靠最后看似高光时刻的独白来解释,未免太笨拙了。但愿郝蕾能靠本片拿影后吧,这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最大意义。

44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电影有清晰的两重结构,即我与母亲的关系,以及我与“祖国”的关系(台湾男孩过台湾海峡、沿长江黄河松花江一路北上;朝鲜族女孩也有可能越过鸭绿江)。遗憾的是,为了隐晦地照顾到第二层,破坏了表层的日常叙事,使得原本应该共生的两层叙事最终既不够紧密又互相钳制。

49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一个作者电影还在拿类型片的那套来评价其实挺没意思的。人物关系之间捕捉得到位,隐喻做得也挺好。缺憾可能是那场独白,郝蕾念得也不算好,还在明明的状态里,但是这场戏又需要,毕竟她的角色在大部分时间里沉默。结尾潮水涌动拍得也挺差,我在某个点上觉得应该用女孩来月经了作为收尾……

51分钟前
  • 舒农
  • 推荐

2019上影节主竞赛/最佳摄影→第三届山一女性影展开幕片。故事发生在长春,但是没怎么去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事套路,但令人惊奇地把死缠烂打的母女关系与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做了一个细思恐极的类比(颇有平地起高楼之感!),有这个“后社会主义"的主题(其实有点概念先行)就基本可以忽略片中的不少问题了……郝蕾的表演十分出色,不过引以为傲的那段十分钟旁白是有点过了,加之片中很多地方该虚的做得太实,显得是有点笨重了。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7分。有尬的地方,也有很妙的地方,但整体还是喜欢的。讲母女关系,却又远不仅是讲母女关系,这就有意思了。剧中角色提到了婚姻关系缺与补的方式,其实同样可以替换成家庭和亲情关系。这种相爱相杀式的爱着又恨着,彼此依赖、控制,相互影响又彼此折磨,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亲情或爱情关系。郝蕾有那么几场戏挺好的。杨荔钠有几场的执导也很棒,比如饭桌争吵一场。最后的潮水有点厉害。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最有趣的就是小女儿的那些东北台词了:姥姥你这么说你丈夫合适吗、周叔叔你这马屁拍的都可以做教科书了、啥是性侵啊、你快走吧你俩八字不合、你别跟我犟了、我喝过你的牛奶吗、我是从你的前屁股出来还是后屁股出来的、黢黑的…哈哈哈。两代母与女的暗涌,春潮从来不会平静。

5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个女导演赤诚袒露的倾诉,水下的冰山即将崩塌,但海面依然风平浪静。一家人大半辈子的折磨在克制浓缩的情境中被一点点连皮带肉的撕扯开来,母亲的尖刻言语是她仅剩的武器,女儿用沉默与幻想消解抵抗,却依然在挤压与被挤压的循环中自我损耗。好在还有孩子,她是剩余百分之五十能量的来源,是托起冰山的唯一希望。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旧时代怨妇、丧文艺女中年、段子手小机灵。很好地描绘了不同年代产生的代际鸿沟,群戏精彩。春潮,柔情史,血观音,我蛮理解这种微妙的爱恨交加的母女关系,但跟一些朋友聊他们理解不了。金老师演得太好,曲隽希东北腔很逗,郝蕾真女神。郝蕾十多分钟的独白是写得太书面太刻意了,整段拿掉对影片会是质的提升,抓仙人球不比傻独白高级多了?金燕玲那段就好多了。祝愿金老师身体早日康复。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一直到女主在母亲病榻的独白发生之前都很喜欢,拍得美而克制,独白直白生硬且突兀,把之前迷宫般的铺垫和仅存的想象留白完全给破坏掉了,蛮无语。出来听到大家都在吐槽那一段,说还以为在看恋爱的犀牛,有点好笑。

1小时前
  • 兹咕咕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