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完结

主演:约翰·德米扬鲁克,Eli Gabay,Eli Rosenbaum,Michael Shaked,Yoram Sheftel,Lawrence Douglas,Ted Henry,Ed Nishnic Jr.,Ed Nishnic,Mark O'Connor,Zvi Tal,Dalia Dorner,理查德·拉什克,Tom Teicholz,Tamir Hod,Gary Holodnak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希伯来语,德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剧照 NO.1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剧照 NO.2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剧照 NO.3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剧照 NO.4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剧照 NO.5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伤痛不会被平伏 它终将是被遗忘

看完《魔卫归隐》这部纪录片,心中就两个字:too much。情绪太多,立场太多,面相太多。

这其实是一个身份确认的故事,确认一个和照片中年少时期非常相似的老年人是否是传说中的集中营战犯。这个指认的分量极重,承担着战后犹太幸存者期盼的正义审判以及长久以来缺失的情绪安抚,同时又需正视这位美籍乌克兰人移民美国之后的一切良民表现。无论最终审判的结果是什么,都将对控辩另一方产生极其巨大影响。

战时乌克兰民众如果为了能在纳粹手下活下去参与了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种族灭绝行动,一次又一次的操纵着毒气室的开关,残杀一批又一批不分年龄男女的犹太人,行为是不可饶恕的,但我觉得可以给他只属于战争环境下的生存理解。

抱着需要隐忍一世的决心踏上赴美移民之路,对于主角约翰德米扬约克来说,踏上美利坚土地的一刹那开始,以前的他就死了,怎么可能去承认自己的罪行呢?无论美国或苏联等战胜国对纳粹战犯的掌握细致到何种程度,政府和德米扬约克其实心知肚明彼此不会揭露。美国战后需要大量有体能易服从的劳动力移民,德米扬约克需要一片从来没有经历过纳粹涂害的“净土”来接纳他的新生命。是美利坚成就了这个良民美籍乌克兰人,福特员工,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好丈夫好父亲,这是一场交易。

德米扬约克是冷战美苏争霸下利用纳粹余孽来进行彼此体制挑衅的棋子,苏联挑起事端,目的只是为了宣扬美利坚资本主义包庇纳粹余孽,同时利用犹太受难者的民族情绪来加持正义的理由。只可惜苏联没有命数继续这样的政治手段,不然其实蛮有用的。德米扬约克到底是不是照片中的纳粹余孽完全是看美苏两方想要这件事情走到何种地步,政治博弈利用战后情绪,高。对于苏联的挑起事端,美利坚立马迎合世俗要审判战犯的主旋律,取消乌克兰人的美国公民身份驱逐他至以色列或德国去受审判。审判结果对美利坚政府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该利用的年轻劳动力已经榨取完,该做的只是配合世俗要审判纳粹余孽的主旋律,跟随就行。其余的余孽会连同苏联解体一起更深层的埋葬在了历史长河里,不会再有人去真正为了正义去揭露。战后美利坚的崛起站在了多少这样的人的肩膀上,我们可想而知。种族灭绝的悲剧从未发生在美利坚的土地上,要让他们去理解悲痛和绝望,定是徒劳。

德米扬约克的犹太辩护律师是片子的另一个亮点,我觉得他是认清这背后其实是政治博弈的人。因此他不会拿自己身为犹太人一定要与纳粹一切事物对敌到底作为自己的立场,完完全全用此次辩护作为了自己辩护生涯的最大亮点,赚够了钱,出了大名。

德米扬约克在慕尼黑还未受到审判已因年事已高去世,持续十多年的审判其实是不了了之了,这样的战后审判有多少呢。

伤痛不会被平抚,只会被遗忘。

 2 ) 被这18禁吓出浑身冷汗

要说这如今的豆瓣高分片啊,不是综艺就是纪录片。

条姐惊奇的发现,只要碰上这两种类型的片子,观众总会不吝赞美。

这不,最近豆瓣上就出现了许多高分纪录片

9.8分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9.1分的《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8.8分的《早餐中国 第二季》和《他们已不再变老》等等。

自然,人物,美食,战争......各型各类,应有尽有。

那么,这些纪录片凭什么都能得到高口碑呢?

条姐觉得,这大概就是观众对所谓真实感的向往。

故事片虽然精彩,但无外乎是通过一些叙事花招,讲述世界的荒诞。

可这一切又怎么比得过真实本身的力量呢?

不过,你千万不要误会,以为纪录片的优点就只是真实,但都逃不过无趣。

尤其像条姐今天推荐这部9.0分纪录片《世纪疑案:恐怖伊凡》,就与普通的纪录片大不相同。

情节之精彩,反转之多重,堪比大片。

其展露的内容,更是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

一场持续30多年的审判,却关乎四个国家,上百万条逝去的冤魂。

而这场审判的主角,就是被称为“恐怖伊凡”二战纳粹集中营毒气室的管理人。

毫不不夸张地说,“恐怖伊凡”简直就是魔鬼的代言人。

二战期间,这名纳粹集中营守卫,曾经用鞭子抽打一名囚犯,迫使他强迫与一名12岁的女孩发生关系;驱赶囚犯们走进毒气室;切下犹太女人的上身器官,主导了近百万犹太人的屠杀。

而“伊凡”二字,在集中营幸存者眼中,更无异于是一场梦魇。

也许你会问,就这么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直接送上绞刑架都不为过,审判有罪有什么难的?

事情没那么简单。

“恐怖伊凡”固然犯有反人类的罪行,但谁能证明坐在被告席上的美国汽车工人约翰·伊凡·德姆扬尤克,就是人们口中的“恐怖伊凡”呢?

证人证言?

确实,在1986年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上,控方律师就请来当年的受害者出庭作证。

根据波兰特雷布卡林集中营幸存者回忆,尽管时隔多年,大家都一口咬定,眼前这个人畜无害的胖老头,就是当年那个把亲人掳走的恶魔。

甚至一个名叫罗森保的男子,也在法庭和媒体面前,宣称自己认得恐怖伊凡的样貌。

可紧接着辩方律师就出来打脸了,他逐一反驳了证人证言的可信性。

曾一口咬定即便化成灰也能认出被告的证人,甚至记不清当年是怎样从以色列去往佛罗里达的。

此证言不可信!

而另一个明确指认出被告约翰就是伊凡的罗森保,竟然在39年前签署了一份书面证词,上面清楚地写着:伊凡雷帝,早在1943年的一场集中营起义中被他亲手所杀。

当初说恐怖伊凡已经翘辫子,如今却跳出来指认约翰就是伊凡?

此证言更不可信!

于是,辩方律师就这样成功向法庭证明了,出席证人在约翰一案提供伪证的可能。

更何况,约翰在家人面前一直都是慈父的形象。

家人们绝不相信自己心中的好丈夫、好父亲德米扬鲁克,会是大家所说的魔鬼。

我父亲是个非常善良和温柔的人,我们心底未曾对他有过一丝怀疑,我们一直都相信我爸是无辜的。

而不相信约翰就是伊凡的又何止他的家人,在工友们的印象中,他也同样是一个好同事。

声援约翰的民众也不少。

那既然人证不可信,物证呢? 于是一件本案中的关键证据出现了——纳粹党卫队的身份证件。 证件上面清楚地显示着,约翰·德米扬鲁克的名字、照片和资料。 白纸黑字,这下约翰可没法抵赖了吧。在铁证面前,德米扬鲁克似乎难逃上绞刑架的命运了。 于是,1988年4月,以色列法庭判处约翰死刑。 但这时,约翰上诉声称自己从没涉足特雷布林卡集中营的举动,却让以色列检方措手不及。 他承认自己在二战期间进入过集中营,但是作为囚犯而非看守。 那份他接受纳粹整训的身份证明也是“克格勃伪造”的,目的是报复他“叛逃到美国”的行为。 因为纳粹从来就没有给看守发过类似的身份证明。 而且很显然士兵证上的信息,显示的是当年约翰服役的地点,并不在恐怖伊凡所待的特雷布林卡,而是在一个叫索比布(另一个犹太灭绝营)的地方。 物证与证人证言严重不符。 于是1993年底,检方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以色列最高法院不得不推翻原判决,将约翰无罪释放。 而约翰离开以色列后,竟首选回到曾经因身份问题,取消他公民身份的美国。 这下,可把将约翰驱逐回以色列的美国法院给愁坏了。 因为美国的现状,根本不允许约翰在美国停留。 只要约翰在美国的土地上停留一天,美国就会陷入声讨(犹太裔)和力挺(乌克兰裔)约翰的两大阵营的彼此仇恨和公然敌对中。 而雪上加霜的是,不仅以色列无法将其定罪,美国司法部门也出具了一份针对身份物证的鉴定结果——这是前苏联伪造的假证件。 因为根据俄罗斯重新调查的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发现的关于纳粹在波兰设立集中营的书面证词。 它足以证明,德米扬鲁克绝不可能是伊凡。 因为,多个特雷布卡林守卫的证词摘要中,伊凡雷帝的真名叫——伊凡·马尔琴科。 然而将两人照片进行一下对比,伊凡·马尔琴科和约翰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所以纷纷有人猜测,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前苏联之所以伪造证件,就是为了离间美国反苏阵营中犹太裔和乌克兰裔之间的矛盾。 可即便如此,但考虑到国内形势,美国也不得不再次寻找证据,以便将约翰驱逐出境。 于是美国特别调查办公室重新接手此案。

这一次,他们搜集到了约翰曾殴打犹太人的直接证据,并顺利将其驱逐至德国。 2009年5月,91岁的约翰·德米扬鲁克被送至德国慕尼黑进行审判。

而这也是指控纳粹战犯的最后一次审判。 审判结果众望所归:约翰·德米扬鲁克,索比堡集中营守卫,二战战犯,有罪。 但同时,约翰也再次提起了上诉。 不过这次,世人并没有等来最终的结果,因为2012年3月,在等待上诉结果期间,约翰·德米扬鲁克去世了。 约翰究竟是不是“恐怖伊凡”,也从此成为了世纪悬案。 而这也是影片《世纪疑案:恐怖伊凡》最优秀的地方。 将案件的真相蒙上重重迷雾,不断模糊,对最后一次的庭审证据,并不给出详细来源。 从而引出一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所谓的真相真那么重要吗? 它也许对约翰重要,对他的家人重要,对现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来说也很重要。 可对于另一些人呢?那些因案件名利双收的辩护律师,那些在事件中急于寻找参与感的吃瓜群众们,那些迫于政治角力的大人物们。 在他们心中,所谓的真相又能重要到哪里去? 律师要的是名利。 吃瓜群众要的是情感共鸣。 争相报道的媒体要的是关注度。 大人物要的是政治平衡。 所有真相都逃不过被各方势力操纵和利用的命运。 所以我们也是时候想一想了,我们关于一段历史的了解,是否就是真相的本身? 我们追求的真实感又是否是对应历史语境中的片面真实呢?

 3 ) 8.8分,再牛的编剧,也编不出这样的剧本!

有人说:历史才是最好的编剧。

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要远比影视剧情精彩得多。

好久没有推荐纪录片了,表姐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纪录片由网飞出品,导演将视角对准了一桩世纪悬案。

一口气看完,只能说:

即使再牛的编剧,也编不出这样的剧本啊——

《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The Devil Next Door

豆瓣8.9,目前看过的人并不多。纪录片一共5集,每集45分钟,加起来相当于两部电影的时长。

剧集主要围绕一场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法庭案件展开讲述——

嫌疑人是一名涉嫌在二战期间屠杀上百万条冤魂的纳粹战犯。

案情看似并不复杂,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导致这场审判先后辗转了四个国家,持续了三十多年。

被称为:世纪审判。

但更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

案件背后的真相扑朔迷离,情节更是一路反转再反转,堪比烧脑大片。

0 1

伊凡雷帝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乌克兰裔美国人,约翰·德米扬鲁克

出生于1920年,五十年代移民美国俄亥俄州,历经多年奋斗拿到了美国户籍。在这里他娶妻生子,并在当地福特汽车厂做了一名工人,并一直干到七十年代退休。

家人眼中,约翰绝对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好丈夫、好父亲。

邻居朋友们评价他是为性格和善的老好人,就连厂里的同事上司都夸赞他为模范员工。

在美国多年,他没有任何被投诉或犯罪的纪录,甚至没有被警方开过一份违章罚单。

对于这样一个良好市民,相信谁也不会把他和杀人如麻的纳粹屠夫联系在一起。

然而——

约翰伪装了半生的良好形象,却在一夕之间覆灭。

1985年,美国移民局通过一张纳粹军官的身份证,将伊凡指控为:纳粹刽子手“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是谁?

毫不夸张地说:

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恶魔之一。

他是二战期间最臭名昭著的刽子手,曾经在纳粹的特雷布林卡集中营担任毒气室操作员。

这个集中营在二战期间,残杀了近百万犹太人,其中至少28000名犹太人死在伊凡雷帝手上。

而这个所谓“伊凡雷帝”的绰号,就是用来形容他的残暴嗜杀。

他不仅以折磨、杀害犹太人取乐,甚至会用刀切下犹太女人的乳房,将其折磨虐杀至死。

有集中营的幸存者回忆当年的酷刑时候说:

伊凡会拿刀剑击碎囚犯的头颅,砍下犯人的耳朵,折磨他们。有孕妇的腹部被刺穿,有人的眼睛被挖了出来,那些人面目全非,刀痕累累。

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

但对于很多幸存者来说,“伊凡雷帝”至今是他们内心的巨大噩梦。

0 2

世纪审判

对于这名纳粹刽子手,必须让他为自己的罪行接受应有的惩罚和制裁。

可想要审判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却没想象中容易。

由于他并非在美国境内犯罪,而且没有伤害美国人。所以美国司法部门无权通过司法程序审判,只能剥夺他公民身份,将他引渡回以色列受审。

以色列国内有大量的二战中的犹太幸存者,而且很多都是特雷布林卡集中营逃出来的。

而约翰刚一被引渡到以色列,就引起了全国人民对这起案件的关注和热议。控方找到了多达11位证人,他们都是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让他们指认约翰的罪行。

在法庭上,很多证人如今都已垂垂老矣,他们声泪俱下地回忆着当年的噩梦惨况。

光是听到那些证词,就让感到不寒而栗:

她们都受伤了,血肉暴露在伤口外,血淋淋的肉被割下,悬在后背上,血不停地滴在地上,其中一个是我的嫂子,她倒在我脚下嚎啕大哭……

案件开庭后,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关注,以色列政府对案件做了公开电视直播。

这是以色列有史以来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电视台全程直播审讯的诉讼案。

大量的二战幸存者开始涌向至法庭门口,对着镜头,民众们毫不掩饰对这个恶魔的憎恨。

民意汹涌,证据凿凿。

这场审判,看上去早已成为定局,约翰就是伊凡雷帝这件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这起看似毫无争议的案件,竟然会在此之后僵持了三十多年。

0 3

真相难寻

首先是,作为案件被告人的约翰,否认了检方对他的所有指控。

他不承认自己就是犯下无数罪行的纳粹刽子手。

而是声称——

自己虽然在二战期间进入过集中营,但只是作为囚犯而非看守。

其次,美国检方提供的证据照片,毕竟是来自于苏联,因而受到了怀疑。

因为当时正值美苏冷战期间,以至于两国之间经常针锋相对明争暗斗——

只要是苏联的,就是值得怀疑的。

以至于当时的舆论开始出现偏斜,很多人表示声援约翰。

因为他们认为:

这是苏联陷害反苏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和移民美国犹太人的手段。

甚至于当时约翰的律师谢菲特就相信——

德米扬鲁克只不过是美苏冷战下不幸的政治牺牲品。

不仅如此,约翰聘请的律师团队,也以案件存在的诸多疑点为由,进行无罪辩护。

最大的问题是——

幸存者的证词存在问题。

有几个犹太证人的证词,因为年事已高,记忆混乱而无法自圆其说。

在法庭上,他记不清自己在集中营受害儿子的姓名,甚至还说自己是搭火车从以色列去的美国。

还有的证人在法庭上怒火中烧的指认约翰是杀人魔,可律师却找到了一份39年前的书面证词,上面黑纸白字地写明了,证人在1943年亲手杀死了伊凡雷帝。

可如今,他又站在法庭上指控伊凡为伊凡雷帝,这显然与当年的证词自相矛盾。

不仅如此,约翰的家属后来发现,有份说明德米扬鲁克“有可能不是伊凡”的材料,被美国检方故意隐瞒。

这个欲盖弥彰的行为,让辩护律师找到了漏洞。

他以此为突破口,成功证明了——

这位约翰·德米扬鲁克,并非当年的刽子手伊凡。

0 4

疑案追踪

一连串的法庭交锋,再加上诸多证据找出又被推翻,让案件逐渐陷入僵局。

难道他真的是无辜被冤枉的?

但随着案件的调查,新的证据来了!

一张身份证明的出现,摧毁了辩方翻案的希望。

这个证据是一张纳粹党卫军入会卡,上面显示德米扬鲁克曾在波兰的索林堡服役。

这恰恰印证了德米扬鲁克之前的证词——

当年,德米扬鲁克填写移民美国的签证申请书时,亲笔写道:二战期间,他待在波兰一个叫索比堡的地方。

突然找到的新物证,打了德米扬鲁克和他的律师团队一个措手不及。

在法庭上,他一时慌乱,结果承认了,自己身上有纳粹纹身。

这是专门从事灭绝活动的党卫军特别小组,才会有的特征。

局势瞬间扭转——

约翰成功被定罪,法庭当场宣判处死刑。

一时间,关注案件的以色列人民纷纷表示大快人心,希望能早日将恶魔送上绞刑架。

然而万万没想到——

反转又来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德国柏林墙被拆毁,苏联政府也宣布解体。

随之,一份苏联档案被公开。

档案表明——

伊凡雷帝的真名并不叫伊凡·德米扬鲁克,而叫伊凡·马尔琴科。

而且从照片来看,两人长相差距太大,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由于无法证明这到底谁才是当年操作毒气室的纳粹,加上约翰一直坚持上诉。

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以色列最高法院只得对案件重审。

最后法庭将德米扬鲁克无罪释放。

被释放之后的德米扬鲁克得以重新拿到美国国籍,回到了家中。

但是到这里——

这起案件到这里仍然没有结束。

直到1999年,在美国专门致力于追查二战战犯的「特别调查办公室」的坚持不懈追查下,案件再次有了新的突破。

他们发现了一份新的资料,证实德米扬鲁克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纳粹,而且前后去了几个不同的集中营效力。

也就是说——

即使他不是那个恶魔手伊凡雷帝,也肯定是在二战期间罪行累累的纳粹刽子手。

于是,这个案件在2009年迎来了最后反转。

美国政府决定将91岁高龄的德米扬鲁克,引渡至德国接受终极审判。

这一次,他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被判刑五年。

遗憾的是,在等待上诉期间,德米扬鲁克在德国的疗养院去世。

而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如果犯人在上诉期间过世,法庭将自动撤销犯人的罪名。

而随着德米扬鲁克的去世,也让这起世纪疑案,就此烟消云散,不了了之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只能说一句,太精彩了!

虽然是拍摄一部纪录片,但导演却采用了悬疑片的叙事手法。

整部剧集围绕这起悬案,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案件还原,摄制组启用了大量的当年的新闻视频画面,并采访了诸多案件的当事人。

尤其是对于案件的证据铺陈、推理分析都精彩至极,疑点重重、高能反转的剧情,让人根本无法相信这是真实发生过的。

联系纪录片的英文片名 The Devil Next Door,更是细思极恐。

真正可怕的恶魔,永远不会把邪恶挂在脸上。

就像纪录片中那些特别调查办公室的成员们,他们之所以耗费几十年时间去追查那些战犯。

不仅仅是为了让当年犯下罪行的人接受制裁,更是让我们铭记战争的伤害与教训。

历史和真相,绝不会遗忘每一个恶魔!

即使你肉身逃过了监狱和惩罚,但你也逃不过被无数人鞭尸和咒骂,就算你死去,你的灵魂也永远得不到安息。

 4 ) 一点想法。

E2 整个庭审是情绪化的,充满了谜团的故事。还是无法确定。但是,哪里会有正常人在被指认成最邪恶的人的时候会流露出那种表情?那种极力压抑的得意和对幸存者痛苦回忆的享受。但是这难道不是我的臆想吗?幸存者们的回忆混乱而令人心碎,但是真实信呢?在没有更坚实的证据下,究竟谁可以给这些人抚慰?但是这个恶魔一开始就是恶魔吗?他又是否也是另一个受害者?

E3 照片的证据,的确让人疑惑。而最后被隐藏的证据更是让人疑窦丛生。对于这样的惊天大案,美国政府背后的操纵,苏联不明所以的帮助,让人不得不想到,是否一切都是为了忽明忽暗的政治局面?还是说每一方都有着不同的诉求?回到案件本身,这次疑犯第一次展现出激动的情绪,他把支持者的来信都张贴在小小囚房中,他记录下每一个来信者的地址。他说“我只希望正义,我没有反对任何人”。 不能否认这些话可能来自律师的嘱托,但是还是让我动容。乌克兰社群在极力帮助他,是因为怕自己也落得如此下场,但是如果他真的是伊凡,那么怎么能这样让他侥幸逃脱,或者说不追寻真相的话,我们又将何以面目对待那些死里逃生的可怜人?我们究竟要如何面对那些战争中的野兽,在我们知道他是个遵纪守法的新公民之后? 另一个方面,在民愤之时,我们该如何理智?如何专业?如何不去“表演”出一副仁慈的嘴脸?

最后,那份假的证明,洋洋洒洒几页纸,是那些幸存者们的尊严吧,他们内疚于自己的幸存,因为他们不幸中的万幸。我看着那个证人年迈的身躯,痛苦的泪水,怎么能忍心去责怪?作为幸存者,原来是这样的纠结与痛苦。他们挣扎在过往的噩梦,和现实的愧疚。万恶的法西斯!

E5 首先出现的反转证据,叫人大跌眼镜。而最后在德国的审判却始终保留在迷雾之中。约翰是否是恶魔似乎是永远也无法确定的了。每一个“确凿”的证据都是人们想要相信的事情。依旧有一些思考和疑问。

当没有确凿证据之时,我们,作为普罗大众,是追求真相还是选择立场?当人们听到无罪释放的判决时,那种痛苦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是难道就因为如此,群众的选择就可以高于个人吗?错判和误杀究竟哪个更甚一筹呢?

参与这场无情屠杀的人,他们是否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自保在生死抉择之下又显得如此理所当然。可是,三万无辜人的生命在毒气室中化为灰烬,那些按下开关的人怎么会没有罪?究竟是恨意蒙住了我们的眼睛,还是理智让我们踟蹰难行? 如果每个参与者都是罪人,判决他们全部才是真正的正义。而美国,则是推出了约翰藏匿了其他的纳粹。这是真正的讽刺。

在最后,很多人早已不在意真相,而是去证明自己的选择。我感到,约翰不过是美国为了遮掩自己假装人道,实则吸取“好纳粹”的人偶。每个人都在迷雾中被政治和经济摆弄。

结尾处,一段集中营纪念碑的留白,不能不引人深思。法律的意义究竟是何?在文明进步之中那些不能释怀的痛苦将何去何从?我们努力翻出白茫茫一片之下的泥沼时,又如何确保真相而非走到证明立场的可怜境地?

战争啊,请永远不要再发生了。

 5 ) (BACKGROUND INFO) The Complete Truth is not the Preogative of Human Judge

本文大部分内容来自于英文版维基百科,如有翻译偏差,欢迎指正。本文没有立场角度,仅作为参考,参考链接在文中和文末。

John Demjanjuk

本电视剧的主角——恐怖的伊凡,原名Ivan Mykolaiovych (Ivan——伊凡)生于1920年四月3日,死于2012年的三月17日,他是一个乌克兰裔美国人,从事于(审判前)汽车工人,被指控在二战期间作为纳粹在集中营做守卫。法庭最后判处他监禁因为他与纳粹合作。

John_Demjanjuk in the court

P.S. 一部分乌克兰人在二战期间(Ukrainian collaboration with Nazi Germa),曾与作为占领者的德国纳粹合作,最初的合作原因包括乌克兰人对于地区独立的期盼,国家主义的复兴,也包括对苏联的反对的热情,尤其是因为苏联在1932-1933年间在乌克兰造成的大饥荒(Holodomor),在这场大饥荒中,造成了350万的乌克兰民众丧生,这一灾难在乌克兰的和平时期的历史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在二战欧洲战场爆发前的几年内,一部分乌克兰人被苏联政府处决,原因是因为苏联国内的大清洗,同时被处决的乌克兰被冠以与纳粹德国合作的罪名。并且在苏联政府的大清洗中,不成比例的处决了乌克兰的知识分子,还有其他的少数族裔,比如犹太人,鞑靼人,罗马人以及波兰人(题外话,看到这一段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波兰发生的科廷惨案)。然而,由于纳粹德国在占领乌克兰期间的不友好的行为,包括驱逐了数以万记的乌克兰人,并将其作为努力,也导致了一些之前与纳粹德国合作的乌克兰人的态度的转变。

伊凡生于乌克兰,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乌克兰的大饥荒时期。在二战中,在被德国人抓获前,他被苏联红军征募,在1942年他被德军抓获。虽然他宣称在1942-1945年间,他作为俘虏一直关押着,但根据法庭的证据,他服务于纳粹德国,在不同的集中营中担任警卫。在1945年,他加入了俄国自由连队——Russian Liberation Army

P.S.俄国自由连队是一个二战期间主要由前苏联人组成的,并听命于德国的部队,该部队是有Andrey Vlasov,一位前苏联的将军(以投降并叛变于德国人)指挥。

在战后,他进入了 Displaced persons营地,该营地在二战后主要建立于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主要接受来自于东欧的难民以及在纳粹德国的集中营生活过的幸存者。在1952年,他从西德移民到了美国,并且他将Ivan的名字改成了John。他曾经生活在Ohio州,并且从事于汽车工人知道退休。

在20世纪的70年代,他被指控作为Trawniki men 一员,即在纳粹德国成立的位于边境的用于关押苏联红军士兵俘虏的集中营,该成员规模大概在5000人左右。被起诉的起因是是因为被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发现了他,并且他在集中营中被冠以恐怖的伊凡的名称——“Ivan the Terrible”,该名称是被集中营的其他看守所起的外号。而这一名号的原型是俄国沙皇的时期的伊凡四世Ivan IV,在美国的审判中,最终以他被从美国驱逐出境,并被遣送到以色列,以反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被起诉。在1988年,他被判处死刑,但他始终宣称他是无辜的,并坚称证人(作为集中营的幸存者)认错了人。在1993年,之前法庭做出的死刑判决被以色列的最高法院撤销,基于对“Ivan the Terrible”的名称的有依据的怀疑。虽然法庭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的确在波兰的索比堡纳粹集中营(Sobibor extermination camp),以色列法庭最终还是撤销了死刑判决,并在1993年的九月,Demjanjuk被遣返回了美国的Ohio州。

在2001年,Demjanjuk在德国以参与了超过两万七千九百人的谋杀行为而起诉,这些人被谋杀于他在波兰的索比堡集中营作为警卫工作的期间。他在2009年被美国政府驱逐到了德国。在2011年的三月12日,他最终认罪,并被判处了五年的监禁。根据历史学家Lawrence Douglas,除了一些严重的过失以外,德国法庭给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且公正的裁定——“to a worthy and just conclusion”。在定罪后,Demjanjuk被释放了,并等待德国的上诉法庭的裁判(原文是He was released pending trial by the German Appellate Court)。他随后居住在德国的Bad Feilnbach的护理机构,并于2012年的三月17日去世。因为关于他的起诉并没有最终完成,所以他的临时定罪被宣布无效,最终他的记录上没有犯罪记录,并且从法律性被定性于无罪。

以上是维基百科中的简介,下面会对在以色列的审判以及在美国的第二轮的起诉和驱逐进行一些简短的介绍,只翻译部分内容,原链接会在文末。

在以色列的审判

起先被认为是Demjanjuk工作与Krawniki的纳粹真实证件,但稍后被认为苏联KGB所伪造的

在1983年的十月,以色列对Demjanjuk提出引渡要求,并于1985年的七月8日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在起诉中,由于对于他的纳粹工作证件的真实性的怀疑,怀疑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工作证件中的编号1393,在1942年的六月到七月间被SS的指挥官Odilo Globočnik盖章,该指挥官作为奥地利的战争罪犯被起诉,并作为纳粹党在党卫军中的高层指挥官。但该印章,因为这名指挥官在1942年的三月就被解解雇,因此这一印章也被随之销毁。而由前苏联KGB提供的三张身份证件也被证明是伪造的,这三张证件曾被用来比对Demjanjuk的工作证件,以证明其工作证是真实的,因为Demjanjuk的工作证件可能是伪造的。并且根据一些党卫军的证据显示,党卫军直到1943年才接管Trawniki营地。最终以色列法庭表示:

the record before us lends no support to this very serious charge, and we reject it. Witnesses fully qualified to testify on the subject stated their opinions that the Trawniki documents were authentic. Even if this documentary evidence had been rejected, the eyewitness evidence alone was found sufficient. Since the district court did not rely on the "Trawniki card", its validity is not before the court.

(简言之就是那份工作证件对于法庭的起诉是无效证据,即使目击证人坚持认为证件是真实可信的。虽然证件是无效的,但是目击证人的其他目击证据是足够充分的。因为之前的地区法庭没有依靠这份“Trawniki”工作证(起诉Demjanjuk),所以这份工作证件不具备合法的法律效应。)

最后关于Demjanjuk的起诉被撤销,他于1986年被从以色列遣返(回了美国)。

在1986年的十一月和1988年四月,Demjanjuk 被以色列的地区法庭起诉了两次。在公诉人的证据中,Demjanjuk于1940年被苏联红军征募,并于1942年的五月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东部地区被德军俘虏。在1942年的七月,他被关押于德军的战争俘虏集中营中,公诉人宣称,他在关押期间,主动与德国人合作,并且稍后被派遣到了位于Trawniki的集中营,在期间被训练成为一名监狱守卫,并被给予了一支枪,一套制服,和一张有着他的照片的工作证件。被指认的证据来自于三名在集中营中从事把毒气输送到死亡舱室里的囚犯的证词。

除了这份证件的真实性的怀疑以外,另外一个有争议的证据是Demjanjuk身上的纹身,他承认他身上的疤痕是一个关于党卫军组织的纹身,在战后被抹去,像很多士兵所做的一样,害怕被苏联红军所处决(电影我们的父辈里也有一个桥段,即苏联红军在俘虏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时,会直接处决掉抓获的党卫军俘虏)。该纹身一般用于参与党卫军的外国志愿者部队,以方便士兵在被救护的过程输血和给他人输血(Waffen-SS foreign volunteers and conscripts)。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工作于Trawniki集中营的看守需要接种这种纹身,这一纹身也有可能是他加入自由俄国部队时候纹上的。

关键证人的自我矛盾,在这名关键证人通过直视Demjanjuk的眼睛(划重点:直视眼睛,言外之意就是从容貌无法认定),认定他就是恐怖的伊凡。但是这名证人稍后供认“恐怖的伊凡”在1943年的Treblinka集中营的犯人起义中被杀。

在1988年的四月18日,耶路撒冷的地区法庭以不容怀疑且极度认定有罪的(“unhesitatingly and with utter conviction” guilty of all charges)态度认定Demanjanjuk就是恐怖的伊凡,并被判处绞刑。在上诉期间,Demjanjuk所关押的牢房里可以听到监狱为了对他实行绞刑的绞刑架的安装的声音。

但是在1993年的七月29日,以色列的最高法庭,推翻了地区法庭的裁决。这一推翻裁决的证据来自37名工作于Treblinka集中营的前警卫的证词,以证明恐怖的伊凡即是“Ivan Marchenko”其人,但是伊凡的在1942年的照片与Demjanjuk在1942年的照片不符。并且其中21名警卫给出了两人相貌之间的差别。

在以色列的最高法的宣判中,有如下言辞:

The main issue of the indictment sheet filed against the appellant was his idenfitication as Ivan the Terrible, an operator of the gas chambers in the extermination camp at Treblink ... By virtue of this gnawing [new evidence indicating mistaken identity] ... we restrained ourselves from conviting the appellant of the horrors of Treblinka. Ivan Demjanjuk has been acquitted by us, because of doubt, of the terrible charges attributed to Ivan the Terrible of Treblinka. This was the proper course for judges who cannot examine the heart and mind, but have only what their eyes and read ... . The facts proved the appella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extermination process. The matter is closed - but not complete, the complete truth is not the preogative of human judge.

(这段话说的真的非常的棒,看不懂的可以机翻一下,然后查查词典)

在1993年,Demjanjuk被释放并被允许返回美国,同时美国政府也承认在对Demjanjuk是否是恐怖的伊凡的事件中起到了错误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与1998年的二月,由美国地区法庭的法官Paul Ramon Matia,美国政府重新赋予了Demjanjuk美国公民的权利。

但在2002年的二月,Demjanjuk的美国公民身份又被法官Paul Ramon Matia取消了,因为美国的司法部门发现了足够的证据表明Demjanjuk的确曾经工作于纳粹集中营。他的听证会于2004年的十一月由美国的最高法庭举行听证会。

在2005年的十二月28日,一位美国的移民局法官命令Demjanjuk离开美国并去德国,波兰或者乌克兰。他随即采取了上诉。在2008年的六月19日,德国政府宣布会寻求对Demjanjuk的引渡申请。在2009年的五月11日,他被引渡到了德国。35名原告参与了对他的指认,但都其证词和指认都有一定的怀疑性,并且其他的一些工作在集中营的警卫也指出Demjanjuk与被认为的那个警卫并不像。在2012年的五月3日,Demjanjuk's的律师指出,通过检方提供的证据和目击者的供词,至少应该有六个不同的Demjanjuks(可见供词为啥有不可信的程度)。但是在2011年的五月12日,Demjanjuk,已经91岁高龄,仍旧被指控参与了27,900名犹太人的屠杀的行为,并被判处5年的监禁。但德国法庭也指出,他在德国的审判期间已经被关了两年,在以色列的审判中被关了八年(后来被以色列最高检撤案了)。所以他最终被释放。

Accused Nazi death camp guard John Demjanjuk holding a paper with number 1627, the number of the Soviet secret service KGB files Demjanjuk s

在2011年的六月11日,乌克兰当地的一家报纸报道,在二战期间的苏联红军中,在乌克兰的一个地方,(被认为是Demjanjuk的家乡)曾经有两个Ivan Demjanjuks参加了红军。其中一人在1971年自杀,在得知苏联的KGB要对他进行审问。一位苏联红军的退伍老兵指出,在1980年早期,KGB去了John Demjanjuk's 位于乌克兰的家乡,把他在故乡的家中的所有的照片和他写给他的母亲和妹妹的信件都带走了。

最后,根据德国法庭规定,如果被起诉人,在法庭最后给出审判前(并完成了上诉环节),被起诉人如果死亡,那么之前的判罚是无效的,即Demjanjuks是无罪的。

后续的一些故事

在2013年的四月6日,德国的针对纳粹德国的纳粹党员的司法调查部门Central Office of the State Justice Administra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ational Socialist Crimes承认,在对50名的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的起诉中缺乏直接的目击证据,法庭仅仅依靠书面记录形式的证据进行了审判,就像Demjanjuk的案例一样。

在2012年的三月17日,John Demjanjuk思域德国Bad Feilnbach的针对老年人的护理养老院,在他死后,他的亲属申请让他葬在他曾经居住在美国的故土上。犹太教组织反对这一提议,并表示他的墓地将会成为反纳粹活动的集会地。在2012年的三月31日,John Demjanjuk被葬在了不公开的美国某地,现在被认为是在Ohio州的Parma。

在2011,美联社发现了一份1985年的美国FBI的文件,证明“证明John Demjanjuk工作于死亡集中营”的证据是苏联人伪造的。但因为保密的问题,美国政府并没有公布这一份证据在之前,直到因为保密时效过了才被公布。在2012年的六月28日,虽然在Demjanjuk的遗属中他想重新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在美国法庭中,因为他已经死亡,所以他的遗属中的动议无效。并于同年的九月11日,美国法庭终审拒绝了他的重新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请求。

在2012年六月初,一个自称是Ulrich Busch的人,给德国的检查机构写信声称他曾经是Demjanjuk的医生,并给了他药剂以帮助他死亡以逃脱审判。并要求检方对这一事情进行调查,但是在2012年的十一月,检方决定关闭调查,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本文主要内容的维基百科的原文链接——John Demjanjuk

上文最开始的一部分有的地方的日期写错了,将就着看吧,实在懒得去找具体哪个日期写错了,因为是午夜两点开始写的(国内豆瓣可能有时差),所以把五月看成了三月好像(May and March)也可能是三月看成了五月。

最后分享几篇卫报的关于他的报道(实在不想打他的名字了),还没有具体看,过两天好好看看报道讲的是什么

2019 - The Devil Next Door review – murderous Nazi or victim of mistaken identity?

2012 - John Demjanjuk, convicted Nazi death camp guard, dies aged 91

2011 - John Demjanjuk found guilty of Nazi war crimes

2009 - Timeline: John Demjanjuk

 6 ) 讲故事的人有情绪。

题材是一块上好的料,毕竟没什么比牵涉整个民族的事情更有影响力。但是我觉得story telling没有做好(反观tiger king的叙事手法真的厉害)。整体的感觉非常的平庸,没有展示出当时,对于这么一件大事情,双方的冲突。看到上庭指认的幸存者,情绪激动,在被问到- “你如何从波兰来到佛罗里达”时,回复“坐火车直达” 法庭一片哗然,再有幸存者被问起在集中营里被处理的两个儿子的名字时语塞,法庭鸦雀无声。其实我觉得这种是戏剧冲突中应该保留的点,讲故事的人应该尽全力让我们这些后听到故事的人感受到当时人们心中的矛盾甚至猜忌。但是我觉得导演在给到双方的portion上就可以看出,其实导演是有倾向的,他倾向于“给幸存者一个交代”,那么这样是否也有悖于最后的verdict?“He died an innocent man” 确实是很令人心碎的一件事情,没有closure,因为那是“太久以前的事情了”。而儿子说的话也让人深思,在那个情况下,伊凡是你,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我。其实观影最大的感受是,在巨大的,历史的洪流下,我们个体只是沙砾般的存在。世界和平!

 短评

1.犹太人对待那场民族浩劫坚持追查到底的精神真是让人尊敬;2.乌克兰人不愿面对历史而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真是让人不舒服;3.家属在一旁问这都过去大几十年了怎么还这么纠结让我很生气,中国人在二战法西斯受害者的角色上就是容易跟犹太人心有戚戚焉吧,于是义正言辞地跟他说明战后责任论是不管过去多少代都应该追究说清楚的;4.有一集讲二战后回到以色列的集中营幸存者们其实心理压力和愧疚感巨大,想起文道原来推荐的一本书讲有名的犹太作家活到晚年还是受不了内心煎熬最终自杀,一下子对上了;5.虽然最后的反转一开始就预料到了——Netflix的show难道只为了重述一个历史大乌龙么?!——但看到最后还是很感触,不论是法律角度还是心里层面,这一次的追究纵然没能让罪人获得应有惩罚,但多少幸存者因此获得了一点closure

6分钟前
  • Iris
  • 推荐

近期最喜爱的纪录片之一。b站已有~可以看了~

8分钟前
  • 解夏。
  • 力荐

30年演技炉火纯青,以前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

12分钟前
  • 年华似水流
  • 力荐

没有《辛普森:美国制造》好看,是因为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或许是因为创作者不想造神,或许是因为约翰·德米扬鲁克从始至终表现出的只有冷酷和漠然,这个故事缺乏人性挖到最底部的震荡,也因此而缺乏神性。但最后一集确实很厉害(毕竟庭审的几集太冗长),几乎每几分钟都在抛出一个新论点,结局也实在太有力,甚至感到热泪盈眶。无论历史从哪个角度讲,那些幸存者再一次被辜负了。

16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不錯,但老實說我覺得可以更短。整個格局是想製造出如《OJ: Made in America》的紀錄片,延續和荒謬的法庭戲、當事人訪問、社會反應等都學足,但人物方面,深度卻大不如OJ。主要是因為主角太冷靜,沒有OJ那種衝動和個人魅力,而且故事的戲劇性也不如OJ。其實這部紀錄片中,主角是否真的是伊凡不是重點,應該多從外圍出發。因為周邊的人比主角更有趣,而且也可探討更深的人性層面。

21分钟前
  • Mr. Fahrenheit
  • 还行

网飞在他的热门大剧和话题影片光环之后,其实还有一系列质量相当之高且稳定持续输出的纪录片。本片就是其中之一,一场横跨三十多年的世纪审判,审判结果数次反转,受害者,行凶者,投机者,旁观者共同完成了这场辗转四个国家之间的博弈。真相重要吗?重要。但它有那么重要吗?好像又没有,最后一集结尾部分升华了这个历史悬案。历史一直不由真相组成,而由故事组成,我们都只选择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看着很像纳粹的人光凭记忆就可以指认定罪,纳粹科学家也可以成为太空工程师国之栋梁,然而一个伊凡尘埃落定,还有无数个伊凡,也许就在你我身边。

23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力荐

最后一集后半部分把整个片子的立意拔高了一个层次:谁纵容/利用了恶魔 又在几十年后将他们弃之如履?答案不言自明

28分钟前
  • 半糖冰茶
  • 推荐

是的 就是91岁还不"放"过你

33分钟前
  • 朱朱朱古力♥
  • 力荐

这场多次审判的“悬案”中夹杂着太多的国际政治因素和民族立场,全球关注外加电视直播的庭审,把以色列推到了不能出错、追求绝对司法正义的极端,导致辜负了他们的幸存者和民众。最后的重点还是回到了美国,二战受益最多的国家,他们的司法体系中有人相信真正的正义,要追查到凶手咽最后一口气为止。但缓缓揭开的事实全是利益,吸收精英纳粹造火箭,修改移民法接受纳粹当劳动力的都是美国政府。其实很讽刺,主张纽伦堡审判和释放日本甲级战犯的也都是美国,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就是可以挑选任何角色来扮演吧。

36分钟前
  • 低等闲人
  • 力荐

“大屠杀已经过去五十年了,你们什么时候才会善罢甘休?”(嫌疑人的家属说

40分钟前
  • Beth
  • 力荐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犹太辩护律师,一副沾沾自喜投机油腻的样子,想必当年集中营里也不缺这样的人。但真相为何,还是一笔糊涂账。

42分钟前
  • calvin
  • 推荐

人应当为迫于形势下的选择负全责吗?如今的守法公民理应为几十年前沾染的鲜血赎罪吗?历史遗留的仇恨可以逮着机会在任意一个带有嫌疑的人身上发泄吗?一个犹太人无论是出于沽名钓誉或者追求真相的意图为纳粹辩护是遭人唾弃的民族叛徒吗?美国人都会认为国家为了建设和反共为罪犯提供庇护是可耻的吗?很多重要问题非常可惜地找不到标准答案。

45分钟前
  • UU
  • 力荐

可以选择搭配理想国《零年:1945》。最后一集带出来的很多问题点到为止有些可惜,其实前面都只是个案的展示与戏剧重演。历史的悲剧和周期性的阵痛(叠加伤害)还可以再拓展至少两集。制片人名单里面多少犹太人。集中营幸存者回忆起创伤记忆老泪纵横却已经忘记了自己小儿子的名字。记忆是我们所仍旧记住的还是我们已经遗忘掉的?

49分钟前
  • 好样的
  • 力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便你已91岁,也要为当年在集中营犯下的滔天罪行付出代价。

53分钟前
  • 一杯水
  • 力荐

一个女婿半个儿!

57分钟前
  • nakedgun
  • 推荐

他的子孙都不像是有反省之心的人。可见基因里就有这种对生命的冷漠。

1小时前
  • coreofonion
  • 还行

再牛的编剧都不可能编出这么牛的剧本,这居然是一个人的一生。他到底是谁?其实他自己的供述里全说了,但还是要证据而不是感觉。

1小时前
  • 陶子冬
  • 力荐

"任何协助操作机器的行为,都等同于参与谋杀和剿灭犹太人活动。"这样的话从那些名义上伸张正义,实则依旧是机器协助者的嘴里说出来,也是很讽刺了。普通人,被裹挟在历史浪潮中,无力挣扎,艰难求生。

1小时前
  • 终结者
  • 力荐

本来只想先看一集,结果一口气全部看完。太精彩了。后人对历史真相的漠然令人毛骨悚然。过了这么多年了他现在对社会又有没有危害为什么要追究……尤其是当事者的孙子口口声声自己是history buff,看了大量资料,却还是归结在当年祖父did whatever he has to to survive and that good enough for him?! You don’t deserve sympathy. Owning up to your crime is the first step to repentance.

1小时前
  • Jacintta H
  • 力荐

战争带来的恶该由执行任务的刽子手承担吗?仅凭证人半个世纪前的记忆作证词,关键证据上仍有疑点,这样的证据足够判定他有罪吗?……这个审判有很多让我感觉不妥的地方,然而家属问“大屠杀都过去几十年了,你们什么时候肯善罢甘休”,well,NEVER!

1小时前
  • kissdemo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