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中字

主演: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斯洛博丹·佩罗维奇,鲍里斯·德沃尔尼克,雷利亚·巴希奇,希比娜·米亚托维奇,Boro Begovic,伊万·严尼奇耶维奇,Igor Galo,Wilhelm Koch-Hooge,汉约·哈塞,约万·米利切维奇,Dusan Janicijevic,德米特·比滕茨,Maks Furijan,Milja Vujanovic,Veljko Mandic,Slobodan Velimirovic,Minja Vojvodic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桥 剧照 NO.1桥 剧照 NO.2桥 剧照 NO.3桥 剧照 NO.4桥 剧照 NO.5桥 剧照 NO.6桥 剧照 NO.13桥 剧照 NO.14桥 剧照 NO.15桥 剧照 NO.16桥 剧照 NO.17桥 剧照 NO.18桥 剧照 NO.19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Boris Dvornik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敌营十八年边境城镇第三季军鼓梦游非洲怪兽猎人脑洞乌托邦新西游记 第二季信使2稻草人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塔楼 第一季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美丽见习生朱丽叶与梁山伯萨利机长(国语版)颜值杂货铺伏击阿什丽·加西亚的扩阔宇宙英国广播公司:诺曼行走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趣冒险2母性第一季铁血证据降妖天师女高男低东成西就2011动物宝宝芒洛医生第一季2023山东卫视元宵晚会学校的都市传说:鬼娃娃花子逝者奥特曼一车四仆订婚还乡日记猎战急速浪漫迷失的爱远大前程第一季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渔光曲荒漠恶种圣特鲁佩斯的警察法语007之霹雳弹国语木乃伊与黄金甲虫3天字一号娃娃奇缘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为了祖国,啊!朋友,再见!

       读初中时,听到董老师唱一首歌,曲名叫《啊!朋友再见!》.特别优美,一打听,才知道是一首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
        不久后,在电影《桥》中,听到这首歌曲,特别的亲戚又鼓劲。几名游击队员, 在少校老虎带领下,乐观开朗,带着必胜的信念去完成炸桥任务,明知可能会牺牲,却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在前进的道路上,满怀信心,激情豪迈的唱着:“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当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在山岗上……”七个人的团队,最后仅剩下四个人,朋友都已经远去,剩下的只是伴随着断桥的空谷余音……

 2 ) 啊马lie再见

真的是好电影,好歌。

啊,朋友再见,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在那山岗上,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那是多么美丽的花。

每当人们,看过这部电影,都说那是多么美丽的江河,多么美丽的桥,多么美丽的电影。

20世纪的人都拼命幻想21世纪,千禧年。

没有想到,21世纪的人,在想念20世纪。

革命者的审美有相似处的。人本主义的光辉,牺牲和友爱。

简单摘一些:

一、李大钊

李大钊: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chan主义。

二、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清晨,福建长汀罗汉岭。瞿秋白走到一处绿草坪盘腿坐下,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就这儿吧!”。尔后,唱着自己1923年翻译成中文的《国ji歌》就义。1949年10月1日,开guo大典。28岁的瞿独伊在天an m城楼上用俄文播报了毛ze东的庄严宣告:中hua人民共和guo中yang人民zf今天成立了!

(抱歉,近100年后,这些都是敏感词)

三、郭汝瑰

1937年淞沪会战时,1937年淞沪会战时,国民党第18军14师奔赴罗店前线,师参谋长郭汝瑰被师长霍揆彰火线任命为42旅代理旅长,率领全旅8000人固守南北塘口一线阻击日军,在日军数十架飞机和舰炮的狂轰滥炸下,坚守阵地7天7夜。战局危急关头,郭汝瑰给霍揆彰写下一封绝笔信,信文如下: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18军是老蒋-陈诚土木系的基干队伍。好在,郭汝瑰没有牺牲,还是红色间谍,1907-1997,90岁高寿。

还有一段,这篇文章主要是给这两段的类比,是前阵子觉醒时代小组,翻出一篇一位老dang员的遗书,大概也是,在我墓前种一朵小花,微风吹过小花摇摆,是我向你们致意。

刚才找了找,没找到,有机会再补充。

四、白求恩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chan dang 总shuji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min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做贡献。

...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1939年11月11日

五、方志敏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

六、杨靖宇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di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3 ) 再见了,永远的朋友

塞尔维亚著名演员、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当地时间22日晚上10点45分在贝尔格莱德圣萨瓦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塞尔维亚总理发唁电

据了解,日沃伊诺维奇近年来饱受疾病困扰,2006年心脏病发作,之后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右脚生坏疽。四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就在逝世前几周,他再次入院,因坏疽严重不得不截肢。

新华社报道,5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与几名华侨华人和当地媒体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心血管医院门口,欲探望日沃伊诺维奇。医院保安和副院长当时透露,日沃伊诺维奇状况不稳定,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大家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也未被允许进入病房探望。22日夜,他在医院与世长辞。

据国际在线消息,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在23日发出的唁电中表示,日沃伊诺维奇在塞尔维亚电影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的逝世不仅是塞尔维亚电影界,同时也是受到“瓦尔特”激励的几代人的重大损失。

拍摄于1972年的一部南斯拉夫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被引进国内后,这个名字便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扮演“瓦尔特”的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是科班出身的电影演员,除了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扮演”瓦尔特”,中国观众对他熟悉的角色还有他在《桥》中扮演的“老虎”。

□从艺历程

出演300多部影视剧

巴塔·日沃伊诺维奇1933年6月出生在贝尔格莱德东南约50公里处的科拉契察小镇。年轻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毕业后从事话剧工作,此后逐步跨入影坛。1955年,他在故事片《库姆巴拉山上的歌声》中扮演一个角色,从而一举成名。日沃伊诺维奇善于塑造游击队员形象,还扮演过革命者、工人、农民等角色。他在代表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出色表演为他赢得了南斯拉夫全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金舞台奖。他出演的电影也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2012年的《冰》成为他人生最后一部影片。

在迄今为止的55年银幕生涯中,巴塔总共出演了30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南斯拉夫时代的作品。1965年、1967年和1972年,他三度荣获南斯拉夫最佳男演员奖。即使在南斯拉夫解体后,他的艺术成就仍然得到认可。就在今年的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上,他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个人生活

德艺双馨曾参选总统

与他卓越的演艺生涯“不相称”的是,日沃伊诺维奇的绯闻很少,可称得上是南斯拉夫“德艺双馨”的楷模。他的妻子朱莉雅娜是一名舞蹈演员,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日沃伊诺维奇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电影演员,也是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最近12年来,他作为塞尔维亚议会议员活跃在南斯拉夫政治舞台上,曾当选为塞社会党副主席。2002年8月他被推举参加塞尔维亚总统竞选,但以失败告终。2003年后宣布退出政坛。

今年2月18日第38届塞尔维亚国际旅游展开幕时,贝尔格莱德市旅游局在开幕式上播放了日沃伊诺维奇的一段30秒中文视频,借此宣布将大力吸引中国游客前往贝尔格莱德旅游。这是日沃伊诺维奇最后一次参与公共活动。

□中国情缘

曾想加入中国国籍

中国人民喜爱“瓦尔特”,“瓦尔特”同样喜爱中国。几年前日沃伊诺维奇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回想起自己当年在中国的知名度,仍然很是自得。他颇为得意地对媒体说道:“我当年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去了上海,夸张地说,恨不得有上百万人走上街头,就为了看看我长什么样。”在有生之年,日沃伊诺维奇曾先后访问过中国十多次,“每次去中国,我都很开心,感觉就像是回家,那里有个大家庭在等着我”。而他也表示,每次有中国代表团来贝尔格莱德访问,只要他在,都会尽力参与接待。

“因为我把中国人看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如今我在写书和制作一些纪录片,有时候中国朋友会感兴趣并问我价格,但我不会跟他们提钱的,绝不会!因为他们曾经给过我的和为我所做过的,是无价的。”

他还透露,如果不是岁数太大了,自己都想加入中国国籍。“据我所知,中国法律不允许保持双重国籍,但我又不会放弃塞尔维亚国籍。中国人真的是那么可敬,令人惊叹!”

转自:京华时报

注:
从小到大看过无数遍他主演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既有父母一起观看,也有自己买了VCD一遍一遍地重看。时至今日,台词,场景记得最清晰,感动最深的电影依然是这两部。尽管从今天的角度,当初中国引进这两部片子并像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片子一样译制后在影院,电视台反复播放,留给我最多印象的并不是意识形态,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情结。这种情结与好莱坞大片里史泰龙,施瓦辛格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它是通过时代背景下几个个人形象的塑造,给我以一种每个人,换句话说,人民大众才是历史上的英雄的观感。如同电影桥中牺牲在德军重重包围下的班比诺,向他扔出炸药的佛罗伦萨籍前意军士兵扎瓦多尼,毅然爆破掉自己的桥的工程师,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小人物,有血有肉,有自私也有高于自我的部分,这种观感事实上是对我最初的国际主义启蒙。

 4 ) 给我的孩子看,我父亲最爱的电影

       老电影,看过十遍。
    他一点也不血腥,让你看的那么的轻快,口哨和口琴伴着“啊,朋友再见”的小调,让你明白艰难困苦中,需要一往无前的乐观,无论是否在今天。战争不是他们生活的唯一,就如同班比诺梦想中的佛罗伦萨。
    他很经典,萨瓦多尼流泪将炸药扔向自己的搭档班比诺时,“再见,班比诺”此刻你哭了没,雄壮的音乐响起,原来同一个小调,可以烘托不同的氛围;工程师毅然按下按钮,将口口声声甚至百加阻挠他人要炸的桥连同自己的生命在一声轰响中灰灭,这就是斯拉夫人的性格!;片头和片尾霍夫曼上校与德国将军口中的:“真是一座好桥!”却让无数人丧命,多么的讽刺。
    他情节跌宕,猫头鹰一定会让所有观众惊叹几次,一阵枪响之后,猫头鹰敬礼,观众跃起拍案;山洞里的那段众人推断,竟是老练的老虎设下的套。
    他很幽默,班比诺对酒馆老板说:“这苍蝇不少。”老板的回答:“是的,到冬天就该死了”寓意深刻啊!;上校拿着照片问木讷的勤务时,“史密特,你永远是一只缺乏想象力的猪”让人喷饭;当老虎和曼奈穿着德军军服进入碉堡时,两名德军伸右手向他们敬礼,曼奈幽默的说了声:“请把另只手也举起来吧。”;萨瓦多尼硬要和工程师成同事,原因是工程师造桥他炸桥!呵呵
    片中有着导演对和平的向往,对友情的敬意,对信仰的坚贞,对生灵的叹息。
    最后是他的音乐,革命浪漫主义的音乐!
    有机会,一定要去黑山看看那座桥!!

 5 ) 故事的冰山——不过时的艺术

和我爸几乎同龄的电影,今天看来,里面故事的情节设置,人物的性格描绘,以及故事之外的背景留白都做得非常好,拿到今天怕是都能在院线市场搞个不小的票房成绩,这再次说明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这些艺术形式重要的是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并不一定是和故事的背景锱铢必较的完全一致,而是其内在逻辑的真实性。

什么是内在逻辑的真实性?以战争而言,那就是战争到最后都是双方意志力的较量,而意志力的源泉则来自于信仰的坚定。

以本片为例,双方的战斗战术可说势均力敌,但是区别在于纳粹方军官,不管是科斯还是霍夫曼,一旦被人以死亡要挟则任人摆布,无法坚定自己的信仰,这是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为自己服务的,所以一切理由在自己的生命面前都成为了次要,也给了游击队要挟他们而完成任务的机会。反观游击队一方,他们对任务的重要性是永远至于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之上的,这种坚定的毅力和信仰,从班比诺到扎瓦多尼,甚至影响了本来并非他们团队一员的工程师,让工程师在电影的最后心甘情愿的付出生命的代价,炸掉自己一手设计建造的桥。

这才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因为反法西斯方首先在理论上的正确和正义,然后再拥有的信心和勇气,当然我们不能夸大其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反法西斯战士的这种将组织意志和目标甚至置于自己生命之上的信心和勇气,是他们在武器、人力甚至战术层面相比法西斯一方拥有更多灵活度和更高利用效率的重要原因。

反观半个世纪后的我们,作为现存最大的共产主义政权,我们也曾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的,而今天的抗日神剧却在侮辱和戏弄着这一代价,这种无知的神剧会有市场,其实正说明我们的历史和政治教育出现了断层,大多数现代中国人,都没有真正的理解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和我们之所以胜利的根本原因。正确的答案没有得到合理的、通俗化的宣导,那么其他错误的答案就会一拥而上,武功、秘密武器等等民间故事就得以堂而皇之的登大雅之堂,占据着我们的各大视频网站和电视。

当然,这历史和政治的教育导向问题,的确可以展开说很多东西,它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深化改革密不可分,在这里按下不表,我们说回《桥》这部电影本身可以看到,即使我们不讨论那么多政治和阶级理论,还是可以拍出一部好的反法西斯战争电影的,本片就是完美的教材。

首先是以某个战役任务为背景,不讨论大的故事和格局,只说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此成为正反两方的核心矛盾,在本片中,这就是纳粹方要保存、而游击队要炸毁的那座桥。

然后则是围绕着这个任务的正反两派的斗智斗勇,首先是对任务的关键人——设计建造该桥的工程师的争夺,因为他知道大桥最重要的部位在哪里。本片对这位工程师的争夺其实有一明一暗两步,先是游击队以武力从盖世太保手里抢到了工程师的人,然后在电影最后游击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对反入侵的正义的坚定信仰,感化了工程师,赢得了他的真心支持。

在得到工程师的人之后,游击队和纳粹还展开了精彩的谍战,一个夹在双方力量之间的双面间谍——猫头鹰科斯登场,他先是假装枪毙被捕的游击队众人,借机杀掉行刑队从而赢得游击队信任,然后在泄露炸药埋藏地点后,暗中杀掉游击队的联络员,随后栽赃到活着的另一名成员身上,破坏其任务可能性及队伍团结力量,随即借机下山去拉党卫军过来剿灭他们,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双方的角色多次转换,最后游击队将计就计,将科斯用作进入大桥防区的门票,从而获得了直接威胁党卫军上校霍夫曼的机会,到这里,才成为真正的意志力的较量,霍夫曼和科斯屈服了,也因为他们的屈服,让游击队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

然而游击队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争夺工程师的时候,损失了班比诺;在联系炸药地点的过程中,损失了宝贵的地下联络员;在最后炸桥过程中因为一个偶然的电话提前引发的武装冲突,损失了扎瓦多尼和曼纳;最后还因为卡在桥缝里的引线而失去了刚刚开始从心里接纳和支持他们的工程师。艺术讲究以弱衬强,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损失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纳粹在武力上的强大,全副武装的士兵、迷惑性极强的双面间谍、严密的警戒体系等等,但是因为意志和信仰的高下之分,让双方在最后的战术上的选择本身就有了高下,从而决定了战斗的结果。

这个过程中每个角色都分享了大大小小的聚光时刻,也展示了他们因为不同的经历和经济条件所养成的性格,班比诺的恋战和好玩,体现了他的少年心性,也因此而被牵制住无法脱身而最终牺牲;从一出场就在炸东西的扎瓦多尼,说不了几句话就会聊到他最自豪的爆炸技术;原抵抗运动领导人莫尔基精湛的格斗和飞刀技巧,让我们不得不遐想他曾经的抵抗运动是多么壮烈英勇,而全片中他的沉默和冷淡,也无一不是抵抗运动的失败记忆在压迫着他的表现,并且我们还通过猫头鹰科斯的话知道,这种失败居然是因为他对部下的过于信任所造成的。而这个错误,也成为了他和曾经的另一名部下曼纳的矛盾焦点,曼纳误会他多年,一直到全片最后曼纳中弹濒死,两人才得以和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工程师,他是全片唯一一个在性格和战斗立场上做了重大转变的人物,从中立甚至对游击队的厌恶,转变到真心支持游击队反法西斯立场。这个人的表现是符合小布尔乔亚这个阶级的立场的,他们所拥有技术和知识,以及随之而获得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让他们不愿意坚定的投入无产阶级革命中去,但实际上面对着真正的大资产阶级,他们又不过是命数不定的蝼蚁和韭菜,想明白了这一点的才能真正的坚定投入革命中,而在本片中推动工程师走向游击队的,则正是正反两方的行为,一面是德国军队在沼泽地不问青红皂白就开枪的蛮横,另一面则是游击队的始终以礼相待,一面是被枪指住就不敢轻举妄动任人摆布的懦弱的纳粹军官,另一面则是身中数枪依然坚持着要爬上桥面把触发器送上去以完成任务的游击队员扎瓦多尼……人性的光辉和阴暗,意志的坚定和懦弱,在工程师面前清晰的展开,最后他决定要炸桥的时候,我想她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在引线卡住、纳粹军队从桥面直冲过来那一刻,以往纳粹部队的无理、野蛮全部都进入到他脑海里,这成为了他最后做出决定的助推器,事实上,这和乱世中不少小布尔乔亚的心路历程是一样的。

全片拍出了大量的留白,可以说这是非常高明的,增加故事丰富性和历史感的叙事手段。莫尔基和曼纳的抵抗运动的故事不必说了,几乎可以再拍一部外传;而拜尔塔和他的姐姐如何相会,拜尔塔又为何被抓,也是另一个故事了,这个故事和老虎为什么会信任拜尔塔的姐姐而非科斯,一定有着重大的关系,我相信科斯离开山洞的时候,老虎一定和拜尔塔的姐姐沟通验证了拜尔塔的生平以及被捕细节,以便验证她的身份真实性以及忠诚,从而将怀疑转回到了科斯身上……更不用说工程师的性格转变,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么一部分盖世太保和德军在他面前的行径,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德军入境数年来,给他的生活和良心带来的冲击和拷问……

这种留白非常值得学习,主线剧情其实说白了就这么个炸桥和阻止炸桥的过程,但其中推动故事走向的永远是人,而当作者需要某种性格、某种能力的人来推动主线剧情合理化的时候的时候,如果只是直白的写出他的性格和能力,往往不免略显平淡和干瘪。于是可以如此行事,将一个故事和生活的背景添加在他身上。人都是由他的历史和生活所塑造的,写故事的人尤其要明白这一点,每一个时代和地区,都是复杂的生活所组成的,而写出来的一小部分线索,既合理化了人物的能力和性格,又成为了虚构故事和现实结合的桥梁,让整个故事更加有血有肉。

艺术永不过时。

————完————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6 ) 真是一座好桥

 
    喜欢淘碟,喜欢和喜欢的人一起淘碟。淘碟的乐趣之一就在于突然发现一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电影,也许看到之前一直都没意识到自己还记得这本电影,比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
 
    小时候曾看过,印象里是黑白电影。可现在为什么是彩色的?边上有人说话了,你还记得当时什么电影是彩色的?说得很对,当时还真没见过彩色的,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等全是黑白的,又或者是在谁家看黑白电视里放的罢。略略摘录几个镜头,和有相同感受的同志们分享。
 
    一行六人在老虎的带领下沿着山脊前行,“啊,朋友再见”的熟悉旋律起。热血沸腾,旧时记忆呼啸而来。大兵瑞恩中也是一行军人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前行,我曾经很激动,现在终于找到了根源,毫无疑问,斯氏也一定看过“桥”并得到启发。
 
    一柄匕首准确穿过手指缝,插在面饼上。是小李飞刀还是加里森敢死队?是“桥”中最酷的男人,擅长飞刀,说话不超过十句,其中有两句还是重复的,“他在偷听”。
 
    一直梦想去意大利的年轻帅小伙班比诺在沼泽地里打击敌人,直到子弹耗尽,被敌人包围,大声呼喊其他同志的名字,爆破专家边流泪边掏出炸药边回答“不要怕,班比诺,不要怕,班比诺”。被迫炸死自己的得力助手之后瘫倒在水里嚎啕大哭,人生的遗憾恐怕出其右者不多也。相比之下,老虎的冷静则显得有些过了。
    
    刑场,一阵枪响之后,猫头鹰敬礼,铿锵有力的说“情报员考兹前来报到。”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被猫头鹰所欺骗。显然前南斯拉夫电影工作者的水平比当时国内同行高几个档次,甚至也不比现在国内同行低,向他们的辛勤工作致敬。
 
   “真是一座好桥,可惜了。”纳粹军官说,同时镜头切换到老虎这方,只剩下三名同志,也如是说。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个结尾,不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否恰当,但从看完电影到准备写点感想,正好三日。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下次能淘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短评

危难时向你伸出援手的,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潜伏的敌人。迷路时向你指明方向的,不只是灯塔,还有山谷里的歌声。靠看手相赢不了战争,靠的是一种必死的决心。这座桥就像一个绳子套,把一切悲壮和惨烈都拴在一起。戏里的人已经老去,戏外的国家也已解体,唯有这座记忆中的桥,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啊朋友再见”特别经典,怀疑会中文版的人比会原版的多几个数量级呢。电影长度正好内容丰富,有游击队团队合作,有谍战悬疑,有枪林弹雨,有战友情谊,还有大义凛然。结尾悲壮且热血。不知为何,厉害的总结陈词总是安排德国军官说。。看的国配😂,还是配的挺不错的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在电影语言中反而稀释了特有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揣摩一下父辈们在他们年少时,在露天电影院中观看本片的共鸣和悸动,是否和我看库斯图里卡那种魔幻癫狂所带来的震撼雷同?南斯拉夫,一个曾经特立独行的神奇存在。

1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69年拍的..相当不错..可惜结局有点烂尾.爸爸妈妈当年很喜欢的电影!!2011.9.3 晚家庭

16分钟前
  • ###疼
  • 还行

父辈们眼中的外国大片儿!记得98年北约打南联盟的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即使是没有看过这片子的我,当时也听得热血沸腾。当然,粗糙之处还是有的,结局没有交代好。本来应该是炸桥阻止德军后撤,然后游击队掩杀过去。后面,居然炸了桥,两边人一起感叹,“一座好桥”——未免有些傻气……

17分钟前
  • 推荐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呀,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22分钟前
  • 王小咩
  • 力荐

当年看完这片子在家苦练一寒假,终于会吹口哨了,容易吗我。。。

23分钟前
  • nothing传叔
  • 力荐

真难受,我听的是有口音的中文配音,但仍不失为一部经典战争片儿。哦,贝拉,瞧!贝拉,桥!贝拉,瞧瞧桥!哎哟好喜欢这歌儿啊!我居然今天才看到这部片子,之前只看过德国拍的新版的《最后的桥》。多少年过去了,现在连南斯拉夫都消失在地图折痕处了,顺着列强的指尖,什么也看不到。

24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啊朋友再见

26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这部电影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那段经典旋律“啊朋友再见”,但这剧情实在是太经不起推敲了。。。当盖世太保即将枪毙共产主义热血青年的时候,双面间谍猫头鹰同志突然卧底现身,背后啪啪啪秒了纳粹兵拯救了这群小队,然后伟大的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得以继续进行,可是猫头鹰继续卧底的计划居然轻易就败露了。WTF???德方都知道人家要来炸桥了不灭了这团伙养寇自重484傻?果然最后自己作死了。这说明了邪恶的法西斯面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能为力。伟大的共产主义电影就是如此神奇。7

30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配乐经典,工程师作出的贡献令人钦佩。

3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3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本来是1星或者2星的,但敬他是69年的电影,另外主题曲给力,给了3星。剧情就算了,看完它我才知道,抗战神剧是有悠久历史传承的,莫名奇妙的任务,一人随便搞定一个连,空手接手雷并且反杀,还是twice,牛逼无比料事如神的敌人最后一刻成卧底了....另外还有各种不能死的“抓活的”。综上我认为的神剧:我方很勇猛,并且很帅,任务贼艰难,只有我们,并且主力部队只能看着我们,我方一定要死几个人,过程死一点,结局死一些,但一定要义愤填膺并且有点帅,敌人需要是狡猾的,但主角亮起光环的时候,必须是傻逼的,至于剧情合理性? 这个就不要纠结了啊,我都亮光环了,全部配合起来~~~

42分钟前
  • 菜青
  • 还行

一切尽在不言中,bella ciao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谓英雄

47分钟前
  • El enamorado
  • 力荐

经典的电影诞生经典的歌曲。

52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要解放、反独裁!

56分钟前
  • 藤原 直樹
  • 推荐

2005年春用长虹彩电收看

60分钟前
  • 方東美
  • 力荐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

1小时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做完环切手术回家在朦胧之间看的

1小时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超经典且绝对好看的老电影!上次崔永元的一个节目把主创和演员请到了中国,因为解体后政治立场不同,他们这些人甚至好几十年都没见过了,中国给了他们一个平台,当时看着电视,他们还一同纪念了本片的导演,看着里面上了年纪的那些原来的演员很感触。

1小时前
  • big lemo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