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全12集

主演:史蒂夫·布西密,凯莉·麦克唐纳,迈克尔·皮特,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迈克尔·珊农,谢伊·惠格姆,阿莱卡萨·帕拉迪诺,迈克尔·斯图巴,文森特·皮亚扎,杰克·休斯顿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剧照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2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3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4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5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6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3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4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5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6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7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8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9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根据作家Nelson Johnson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   1920年,联邦政府颁布禁酒令后,公开售卖酒类商品成为一种违法行为。在新泽西州的西南部的大西洋城没有任何法律。贯穿全城的道路的两侧,布满了各式旅馆、夜总会、娱乐中心、赌场、妓院、剧院,其规模堪与纽约的百老汇相提并论。Nucky(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 饰)是这里的老大。除了保护伞大西洋城警长Elias(谢伊·惠格姆 Shea Whigham 饰),一大帮靠黑帮势力发家的老板,还有一群宣誓效忠于他的打手。Nucky小心地谋划着自己在私酒生意链条上的位置,与各种黑帮组织为争夺黑市控制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1899第一季雨季来临前当婆婆遇上妈之欢喜冤家荒野无声第11号站第一季虽不致死寻子遇仙记幻影旅程黑暗迷球光与水的女神小妇人新宿黑社会春日苦短少年恋爱吧毁灭僵尸走出非洲八月在夜晚的击球中心。柏林间谍战痴呆的真相转身说爱你战国BASARA2天下乌鸦德语课共助2017鬼吼断魂刀胡同交响曲救世者解密禁断动画47梵天神器义盖云天(粤语版)红门兄弟捕兽器报复末日玩家初恋滋味朱弦玉磐冰岛之光鱿鱼游戏二哥来了怎么办匈牙利狂想曲埃尔塞:将近改变世界的人

 长篇影评

 1 ) 第二集就已经不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了!

自然是五星亮起,最近的大爱,目前为止最爱第一季,第一季里最爱第一集,看第二遍中,仔细看片头才发现,妈的,只有第一集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从第二集开始都是Tim wan patten执导的!马丁是制作人··
它当初吸引我的是我以为整个两季都是马丁执导的···虽然对于美剧来说更重要的是整体work,导演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我还是有种莫名的不爽,可是又并不能怨谁···
导演的更迭解释了为什么剧情越往后走和第一集越和相去甚远···电影的美好在于90分钟左右内戛然而止,足够有能力的导演控制整个基调节奏逻辑和人物合理性,而电视剧则不然,它的美好与优秀在数季中占据比例偏小,而大多数部分显得力不从心苦苦挣扎,拖到到最后不得不草草分手,正所谓良辰美景,美人如虹,人生若没如初见····


来的时候是为了马丁,留下时却是为了Steve Buscemi。

 2 ) 第一集主要剧情支线(剧透慎入)

心血来潮重看了遍第一集,愈发觉得依旧神作。决定写篇剧透吧。

故事开始了,背景美国禁酒令,Nucky为大西洋城司库,弟弟为警察局长,当地政圈呼风唤雨,能赚钱的产业无不涉足,公共上则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公知好官员。禁酒令开始,在当地已是风生水起的司库NUCKY开始做其了贩酒的二道贩子。他将从加拿大走私来的酒与非法地下酒精作坊制造的劣质酒收购过来,然后以更高价格转卖给其他城市的黑帮dealer或者本地城市娱乐场所。

NUCKY与意大利黑帮的DEALER的聚餐上的目的就是谈收购价格,在期间那个年轻黑小伙儿忍不住冲动单刀直入直接报明需求以及询问价格,这让Nucky觉得很不爽,将他激离了餐桌与年长的继续谈生意。这里阐述了Nucky的一个角色特征,不喜欢年轻人锋芒毕露,不按照他们这一辈的old style风格谈生意。这里必须提到另一个大主角,Jimmy.

Jimmy从12岁开始做着Nucky的小跟班,直到三年前脑子一热从Nucky安排的普林斯顿大学休学参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后(也就是故事开始这段时间),Nucky安排他做自己的小司机,而另一个完成大学的年轻人则做了Jimmy原本应该从事的职位。这让见识过腥风血雨历练的Jimmy觉得很不平衡,希望Nucky给他大展拳脚的机会,而Nucky则是觉得嘴上没毛办事儿不牢(不爱年轻人锋芒毕露的特征),想当初你按照老子给你安排的路子走下去(完成大学),那职位还不是你的,所以就木有理他,叫他多长些耐性。期间在与地下酒厂(教堂内)的东欧老板谈生意时,由于Jimmy被那东欧老板开了个玩笑(喝下掺甲醇的酒)心里不忿引起冲突,被Nucky吼到外面,Jimmy心里暗暗将这老板的仇记下。

话回到在与意大利黑帮谈生意的饭桌上,后来Nucky给了他们一个挺高的价格(6W吧好像)还要求自提,意大利老帅哥愣了一下,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但是心里却隐隐记恨。第二天他们兄弟俩(应该是兄弟吧)(意大利黑帮谈成生意那个老帅哥和背气走的年轻黑小伙)出现在了Nucky的其中一个产业赌场之中,赢走了9W作为Nucky的下马威报复,Nucky却是暗暗的忍下了这个亏。

说回Jimmy,在Nucky与黑帮众在酒桌上谈买卖的同时,Jimmy结识了同样当过兵的黑帮老帅哥手下的司机意大利小胖。在Nucky明确表示要培养Jimmy的耐性之后,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Jimmy则想自己单干,来了一个一箭双雕之计。首先将教堂内的地下酒坊告密以吸引FBI的注意,也算作为当时东欧老板得罪他的报复。然后叫上刚结识的小胖,在路上设卡拦住了从Nucky那载完酒的意大利黑榜众手下,由于小胖的胆儿小杀了他们(留了一个运气好的活口),然后开着载满酒精的火车扬长而去。(心狠手辣啊,所以应该是个做大事儿的胚子)

Jimmy支线到一段落。

现在是纯情女支线,纯情女在妇女戒酒联盟的会议上见识了Nucky光辉伟岸大丈夫的好男人形象,于是第二天找到Nucky办公室向他倾诉丈夫酗酒的事实期望Nucky能够为丈夫找到一份工作,而Nucky则给了纯情女一笔能够让她们家度过了一个冬天的钱,然后吩咐Jimmy将纯情女送回家。

然而悲剧的事是,在家酗酒的丈夫看到了老婆是由一个开着劳斯莱斯的司机送回家的,心里暗暗不爽。之后从老婆床底下找出了Nucky给的那笔钱,有家暴倾向的他给了纯情女几巴掌走了。

回到俩意大利兄弟在Nucky赌场找茬的场景,Nucky吃下了兄弟俩的亏心里正不爽,酗酒丈夫也同样看到了Nucky于是叫了下他,Nucky正在气头上发现是纯情女老公而且拿着他给纯情女的钱来赌博,怒火中烧,来了一记棉花掌将其击伤。酗酒丈夫也无比生气,却自知地位无法对Nucky如何,只得将这怨恨发泄于怀孕的纯情女身上,将她毒打了一顿使其流产。

Nucky此时已得知自己客户手下从自己这提货被杀然后被抢的事情,经过一番推理,得知是Jimmy所为。然而今年为选举年,找不到凶手对自己与局长弟弟有一定影响,(也不好对客户交代)。但奈何Jimmy是自己亲信也不好将他供出。这时候得知纯情女被其酗酒丈夫家暴并流产,联想到正是自己给的钱间接导致她的悲剧,心理不禁暗暗联系与内疚。而这时抢劫杀人案正需要一个替罪羔羊,于是使出技能一箭双雕(又是一箭双雕啊老湿!),命其局长弟弟将酗酒男绑架至海中小船上,殴打之致死,沉入海中。在次日捕鱼收获的集会市场制造出“无意打捞出凶手"的假象,让民众认为凶手是被报复杀死(酗酒男平常名声应该就不好)。一方面找到了顶罪的,一方面又尝试弥补心中对纯情女隐隐的愧疚。

纯情女支线完。


那个不懂笑话的意大利老人为何被杀却是不知了。
由于是根据记忆写的,也许细节有偏差,请见谅





 3 ) 转载:《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禁酒令的来龙去脉是怎样?》


时间:2012-03-23 12:16:55 来源: 作者:talich
By talich

来龙去脉?

光往前讲,讲禁酒令当然要讲progressivism,讲progressivism当 然要讲second awakening,讲second awakening就要讲first awakening,讲first awakening 就要讲calvinism,讲calvisim就要讲宗教改革......

这还是只不带分叉的讲一条线。

最简单的理解,禁酒令是progressivism的高峰。progressivism是宗教运动的世俗化表现。

先说一下,清教徒这个概念,到这个时期,没那么清了。这里我就把清教徒和新教徒混用,都是指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白人新教徒。

现代人谈禁酒,会觉得很过分,有点不可理解。历史是个古怪的国度,时差太久,很多东西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禁酒的后面,是宗教的因素在里面,由一些相信绝对道德人的去推动。但宗教没有现实的土壤,也不会生根。要理解禁酒,就要放到那个时代去看。

在 那个时代,除了少数人,比如黑人和犹太人,大部分家庭是单职工的。另一方面,工人的工资还是很低的。所以如果有酗酒的习惯,会对家庭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 随之产生的家庭暴力也很普便。另一方面,酗酒对工作的影响也很大,想像一下上班喝酒,或喝得醉醺醺的去上班,放在今天一定会被开除(除了酒厂,不过现在有 些酒厂也开始禁酒了)。而在当年,工作条件差得多,工人的保护很少,出工伤的机率很大,喝醉了尤其如此。世纪之交的美国,每年有50万人出工伤,3万多人 死在岗位上,而政府和法院视工人是签了生死合同,一力保护“liberty of contract”(著名的Lochner v New York案)。所以一但出了工伤,很可能就会让一个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些因素下,禁酒在社会上得到很大支持就不难想像了。

可 是,光有这些支持,不足以实现禁酒。禁酒令背后的这一轮运动,是从1870年代开始的,但到1919年才成功。因为以禁酒的要求,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没法 完成。而联邦政府在十九世纪连个监狱都没有,当然也没有力气去管。这事,只有在中央政府有力量时才行。结果,就遇到了一次大战。战争是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 最佳时机。

禁酒的最佳时机也就随之来了:酿酒需要粮食,可战时粮食用来酿酒,显然不利于援战;其次,德国是对手,已经被宣传成了凶残的 Hun,而美国的主要酿酒商,都是德国移民,也自然遭殃。德语不能说了,德国报纸不能印了,德国名字不能要了,连德国吃的都改了名,汉堡包 Hamberger改名叫Salisbury steak,Sauerkraut改作Liberty cabbage,而德国人最爱喝的啤酒,当然也要禁掉了。

1917年,禁酒令在国会通过,1919年被ratify。这个就大约是禁酒今如何来的。

所以,禁酒所以能成功,显然有多方面的影响。它不是孤立的事件。如果把它拿出来单讲,根本讲不出它最大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比 如,禁酒令是作为宪法修正案出现的,在1909到1919那十年间,美国连续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禁酒是第三个。一口气出现四个修正案,并非偶然,要知 道此之前的宪法修正案,则要往前追遡到1869年历史性的第十五修正案,而下一个则是要到1932年了。从1890年到20世纪初,是历史上所称的 progressivism(进步主义)时代。这四个修正案,个个都是progressivism的产物,其中禁酒令则被人称为 progressivism go amok(失控的进步主义)。

所以要谈禁酒令,就要谈progressivism运动。

但progressivism很难说清楚,因为它自己也没有个公认的定义。这就有点像黑色电影,你能觉出那个味道,但它具体是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

我 个人觉得,progressivism是美国在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大规模城市化的转变过程中,同时面对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全国上下产生的一种或主动 或被动的应答,也因如此,社会不同团体,他们的应答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关注不同的问题,有时重叠,有时交叉,就算时同一问题同一出发点,有时解决方案也 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一定是对定特定的社会变化和危机。美国当时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这样的。

因为 工业化大发展,城市化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1920年的人口普查,城市人口正式超过农材人口(但那时的城市定义远比现在小,好像是2500人)。而为这些 现代工业提供劳动力的,大多是欧洲来的移民,其中又以从爱尔兰来的移民居多(德国和北欧移民也有很多,但这些移民大多富裕,不会被困在城市,可以选择去西 部或乡下置业,于是中西部就有了很多所谓的German town)。而到1890年以后,有大量东南欧移民涌入。

于是城中心,所谓downtown地区,开始大量聚集外来移民,而本地人,主要是富人,白人清教徒,开始选择移出到郊区去。慢慢的就形成了今日美国这种市中心住穷人,效外卫星城住富人的格局。

这 些移民多在工厂做工,人口密集,每天打卡定时上下班(对,打卡机就是十九世纪末出现的,所谓机器节奏代替了人的自然节奏)。于是,也就出现了现在的城市文 化,说白了就是消费这个怪物。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休息娱乐。所以,酒巴(爱尔兰人和德国人都以酒巴文化出名),杂耍戏院,游乐场,就开始涌现出来。

当然,问题就冒了出来。

一个问题是,城市的宪章还是十七世纪的模板,根本就不知如何去应对工业化城市的需要。各种大家所熟知的公共服务,是几乎没有的,比如道路整修,垃圾清理,上下水,比如警察,比如公交。这些情况带来的,是恶劣的居住条件,有时甚至对人的生存构成了直接挑战。

警 察,就是著名的费城1844年针对爱尔兰移民的骚乱后的结果(虽然是针对爱尔兰移民的,但在爱尔兰人有组织的反击下,清教徒损失惨重,黑人也跟着倒霉)。 这些警察,其实是清教徒对付爱尔兰人的。直到后来警长也是爱尔兰人了,才作罢(爱尔兰悍警这名头,也是这么一点点攒下来的)

这样的环境, 新移民想要活的好一点,生活有保证,可是求靠无门。这时候大boss出现了,有些就是帮伙,比如最早的消防队,有时候他们为了抢救火生易,根本不救火,而 是互相大打出手。这些boss一般也都是移民,知道移民最需要啥,就充当起了为这些新移民提供福利的角色。当然,好处不是白给的,说白了就是用选票换,我 给你提供公共服务,你投我的票。这种事也就成了一些新移民可以迅速向上爬,进入政界的手段。但是很快就失控了,出现了拉票造假的现像,比如从公墓里抄人 名,让人替死人投票,一个投多张票这种现像。在提供公共服务上,也出现了层层转包,从中获利而只有低质服务的现像。著名的例子,就是Tweed courthouse scandal。纽约郡的法院,计划是20万,到1861年造成,居然花了1300万美元,能买下两个阿拉斯加了。

这正好反映了早年美国的开国者所担心的:经济上无法独立的自由人在政治上是无法独立的,结果就是政治腐败。

另 一个方面,城市里一下子住了这么多工人,大多是年轻的未婚男女,于是,原来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女圈子被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形像被打破,出现了新式的男女关 系,所谓结婚是因为爱情的观念,突然变得强烈起来。但另一方面,妓女这样的职业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让有些卫道士们开始担心所谓逼良为媢的white slave现象。

结果就是,那些美国的原著民(恩,清教徒们是这么认为的),发现他们被两面夹攻了,一方面是大量欧洲新移民,尤其是天主 教移民,道德低下,让世风败坏,让美利坚的公民道德传统几乎毁于一旦,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要面对工业化带来的分化,不再是一水的中产阶级,而因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出现了富翁阶层。

这就是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对待这些变化时,传统的观念是个人主义的,发展到那个时期,和流行的社会 达尔文主义结合在一起,他们把人当成一个个的个体来看,而非阶层,认为天道酬勸,富了,是上帝要赏你,是被选中的(清教徒中重要的elected的观 念),而你穷,一定是你自己有问题。美国总统Cleveland在1887年就曾说:政府不应该救助个人,虽然人民支持政府,政府不应该支持人民 (though the people support the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support the people)。在这种理念下,政府保护的是成功者。

但是,出于同样的清教徒理念,在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宗教 思潮。他们认为应该保持人与人的纽带,让整个社会共同进步。这些人还是清教徒,也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主力,是政治活动的主力,是社区建设积极参予者,是社会 变革的动力。相比之下,那些工人就是所谓无产阶级,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真正决定社会改革成败的,还是那些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清 教徒里产生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的教义里,非常强调整个社区的概念。他们的教义极具战斗性。一人有罪(宗教意义上的sin),末日审判时整个 社会都要连坐。所以他们有很强烈的规范世界的动力和需要(也为此产生了巨大的道德优越感,所谓美国优越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另一方面,他们对强权有着高度的警惕,而大的垄断公司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权力又在前所未有的集中,只是这次,是在经 济领域。这时候,他们骨子里的那种警觉就显现了出来。

于是,以新教徒为中心的新的社会改革运动,就开始了。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音(social gospel)。社会福音运动作为一个宗教运动,没有太多实际成果,主要是理念上的,但是却慢慢带起了整个社会从下向上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可以从几个方向谈。因为话题是禁酒,这个,算是这场运动里的道德层面的改革,所以,就从这条线开始说。

禁酒可以说是这个线里最早的,在1870年代就有禁酒党(Prohibition Party)和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WCTU)了。

另 一个线是对淫秽书籍的讨伐。旗帜人物,就是Anthony Comstock。Comstock是个宗教狂热份子,在当兵时就因为强力要求战友祈祷而被大家认为是个怪人。在1872年,Anthony Comstock在得到了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支持下开始淫秽制品开战。银行家Morris Jesup出钱,组织了YMCA’s Committee for the Suppression of Vice,在Comstock的领导下,把运动大张旗鼓的展开了。Comstock的基本战略就是起诉那些他们认为贩卖淫秽制品和避孕产品的人。虽然赢下 些重要的官司,Comstock认识到,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他们很难有大作为。于是Comstock前往华盛顿,游说国会。国会正因为Credit Mobilier of America scandal而遭受道德危机,但是其实中央政府的权力在当时也是有限,只有全国邮政是它专管的。于是国会接受了Comstock的游说,通过了打击不道 德的传播淫秽书籍和文章的法案。这个法案,一般被称为Comstock法案。

Comstock干了许多当年名噪一日的事,最有名的,是组织逮捕了Victoria Woodhull。

Victoria Wood是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主张Free Love(不要望文生义,这词在当时其实是争取妇女合法离婚的权利)。她是华尔街上的第一个女经济人(broker),在美国第一个出版了《共产党宣 言》,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总统候选人。在1872年,著名新教牧师Henry Ward Beecher(不知道这人?Harriet Beecher Stowe是他姐)发表了关于支持个人主义(就是个人的不成功是因为他有罪,信仰不纯这样的观点),于是就在自己的杂志上发表了关于Beecher和一个 叫Elizabeth Tilton的人婚外情的故事。结果,在Comstock的计划下,在总统大选前把这位候选人以“有伤风化”的罪名给抓了起来。后来因技术问题释放。这事 相当于是当年的Clinton拉链门,最后以Tilton的老公起诉Beecher破坏他家庭关系而达到高潮。

Comstock另一个小 有名气的事,是对Margaret Sanger的打击。Sanger是著名的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堕胎和计划生育,也是优生运动的支持者。现代避孕药,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发明的。因为她开 设堕胎诊所,而遭受Comstock打击,不得不逃往英国。

据Comstock自己说,因为他,有4000人被逮捕,销毁了15吨的淫秽书籍,400万张淫秽图片。全国各地更是出现了大量类似的组织和运动。Comstock的打击面相当广,比如连马克.吐温的huckleberry finn也被Comstock认为是不良读物。

整 风运动的一个附产品是公立图书馆的大量出现。道德改良人士认为,公立图书馆提供免费的受控的图书,能够控制和提高全民素质。结果光Andrew Carnegie一人,就在全国捐款修了上千座图书馆。但是这些图书馆并没有完全抵挡住低俗的诱惑,为了吸引大众,还是进了不少通俗读物。

这 场对不道德行为(war on vice)的讨伐,在1910年达到高潮,美国政府通过了Mann Act,就是所谓认何出于不道德的目的将妇女运出州界都是违法的。立法者认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打击卖淫这样的行为。他们认为妓女都是被逼的,都不想承 认,其实更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让她们不至于去选择卖淫这条道路。同时期,也是为了保护女性,合法性行为的最低年龄(age of consent)从10岁提高到18岁(后来又降至现在的16岁)。和未成年女性发生性行为被视为强奸(Statuary rape)。影星Errol Flynn就曾遭此指控。

另一个和禁酒有关的,是一战期间,首次通过了禁毒的法律。

和这条道德线紧密相连的,甚至有点不分你我的,则是反天主教和后面的排外运动。

progressivism 有一个主题,是美国化(Americanization),道德整风这条线最能体现这一点。因为这是白人新教(white protestant)发起的运动,自然,这所谓的美国化,也是用他们的道德,去教化新移民。一边是新教,一边多是天主教,这美国化当然是要强化新教的教 义,而反对天主教。这个,是历史悠久的宗教矛盾,欧洲都为这个打了上百年,在美国,也不新鲜。

很大程度上,新教徒对天主教徒有着本能的警觉。因为从教会角度讲,天主教是从教皇以降等级化的。所以新教徒就认为,天主教徒是一仆二主,明着是美国公民,暗里是教皇的军队。他们也就认为,天主教徒不是合格的美国公民。

另一方面,前面说了,新教徒有着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信新教不是偶然的,而是骨子里流着高尚的血液,就是所谓Anglo-Saxon人种优势。

所以,这种反天主教的道德优越感,在那个时候,其实就是种族优越感,而反天主教,就是排外,反移民。

对待非白人新教徒,美国人有三种姿态,一曰同化,二曰隔离,三曰排外。

这禁酒,就是同化的方式,把白人新教的道德观,强加在外来族裔的文化上,主要的靶子,就是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德国人因为同是新教徒,所以受到的待遇好一些,在内战期间还出了几个有名的将领。可到了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还是没逃掉被整风清算的机会。

要说的是,十九世纪,虽然外国移民大量涌入,其实从比例上说,外国移民的总比例变化不大,因为土生美国人(一般指三代以上的移民)也在増长。只是,如前所述,外国移民,尤其是天主教移民大量定居在城市,外国移民的存在感就显得特别强。

加 剧这种担忧的,还有新教徒自己生育率的下降。所以,堕胎也成了打击对像。比如前面提到的卫道骑手Anthony Comstock打击Margaret Sanger。最有名的受害者,是Madame Restell。在对堕胎的讨伐中,这位靠替人堕胎挣了几十万家财的老太太在1878年用一把金刀割腕自杀。另一个有意思的现像是,Comstock打击 的从事堕胎者多是土生美国人,而打击的淫秽图书出版销售者,多是外来移民,从中可见道德讨伐中的种族倾向。

新教徒的这种种族优越感,在科学理论中也找到了所谓的支持。这也是progressivism运动的一个特点,就是用科学和专业知识来管理社会。因为遗传学的发展,种族优越论开始有了依据,于是,优生学开始大行其道,前面提到的Sanger就是支持者。

在 人种论和优生学的支持下,美国社会开始认为像酗酒这样的犯罪倾向和道德低下都是可以遗传的,所以许多州对通过了法律,要对问题人群进行有计划的绝育。最高 潮来自1927年的Buck vs Bell案。在这个案例里,Carrie Buck遭强奸后怀孕,生下一女。但是检查表明Buck一家三代都是痴呆,于是Virginia州要求给她做绝育手术。高院站在Virginia的优生法 律一边,认定政府既然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送人上战场到炮灰,当然也可以给女人做绝育手术。在Buck的案例上,首席大法官Holmes认为给Buck做 绝育手术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三代痴呆还不够吗?”但是整个审判是个超级误判,因为Carrie Buck和她女儿都非常正常,她们只是因为完全文盲说话都不利落所以给人感觉痴呆而已。

也是在人种论的影响下,美国推出了智商测验,和标 准化考试(SAT),意在肯定白人清教徒的优越性。Oregon州还通过法律,要求适龄儿童必须上公立学校,旨在关掉天主教教会办的私立学校。案子打到高 院,高院总算作出了次正确决定:儿童要接受义务教育,但他们应该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学校。

在1890年后,欧洲移民的组成开始从西北欧向东南欧转移。东南欧的斯拉夫人种和意大利人种在长相上和Anglo-Saxon人种相差太远,新教徒开始感到,这些人或许不能被同化,于是,排外的呼声开始高涨。

中 国人是最早被打击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是第一个排外的法案,紧接着的是其它亚洲国家。日本因为国力较强,只是跟美国作了君子协定,虽然美国仍名义上允许日本人入境,日本方不再给公民 出境签证(除了远嫁的picture bride)。

这场排外浪潮,要到1920年代达到高潮。

至于另一种对付其他种族的方法,隔离,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对黑人的种族隔离。代表案是1896年的Plessy v Ferguso,高院提出了“separate but equal”的概念。

另 一个著名的例子则发生在犹太人身上。1877年,著名犹太银行家Joseph Seligman及家人在Saratoga被Grand Union Hotel据之门外,说不这样会影响其他游客。结果是,犹太人开始了文化上的隔离,他们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自己的文化圏子。所以也才有了后来 Groucho Marx后来经典的那句“I don't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ill accept me as a member”。

必须说的是,种族歧视在当时是普遍现象,没有什么人是清白的。比如爱尔兰人,虽然他们被歧视,但这不意 味着他们不歧视别人。比如他们就很看不起黑人。在内战期间,爱尔兰人成为炮灰,救的又是他们认为会是自己劳工上的死对头,所以在纽约还爆发了反对黑人的暴 乱。类似的还有上面提到的1844年费城暴乱,爱尔兰人也是有组织的袭击了黒人。而美国工会运动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不同种族的人很不抱团。

最 后提一下,在这场道德讨伐之前,本来在十九世纪初,原本殖民地时期对道德犯罪的要求已经大大降低。像通奸,婚前性行为这样的行为,除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 响,大家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性生活上的不检点被视为很正常的需要。通过交钱给警察获得默许,红灯区开始出现。这些就是所谓的维多利亚妥协 (Victoria compromise)。换句话说,这些道德问题本身已经不是罪,犯法者是你情我愿,没有直接受害者,之所以变成罪行是当社会成为潜在的受害者时。这种就 是所谓的没有受害者的犯罪(victimless crime)。

所以说,这些道德问题成为问题,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变迁,人心转向。

在这变化中,还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禁酒只是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但对理解禁酒令的意义非常重要,就是政治改革。

还是从禁酒讲起。

整个progressivism有一个特点,就是女性的高度参与。其中,参予度最高的,就是禁酒,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CTU)是禁酒运动的旗手。

WCTU怎么工作?可以举来自堪萨斯的Carrie Nation为例。



上面是Carrie Nation照片。她一手持斧,一手持圣经。据说她去禁酒,就是跑到人家酒巴前站着,念经唱圣歌,这也是当年WCTU的传统作法,据说有很多酒巴老板很感 动,就关张了。如果这个不灵,Carrie同志就会拿起斧头一路砸进去。当然她为这个事也进了不少次局子。据说她很早就雇了公关经理,保证她去砸场的时 候,有记者在场。随着知名度的増加,她还会签名卖斧来满足粉丝。

由此可想而知,禁酒是一项相当激进的社会运动,而妇女投身于这样一项运动,其实是和传统的女性形像大相迳庭的。因为这运动,本身就是现代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枝运动。

现 代女权主义的诞生,说起来,是源自宪法的第十四修正案。这个修正案旨在赋与黑人和白人同样的投票权。可是这却恼了妇女同志们。要知道在十九世纪上半页,女 性也是废奴运动的主力(比如Harriet Beecher Stowe),在如此积极的参与下,最后黑人都拿到了投票权,妇女自己却没有,当然让她们不高兴性了。从此,女权主义者不再拐弯抺角,而是更加明明白白的 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力。比如上面提到的Victoria Wood,就是女权主义的重要人物。

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和大家现在熟悉的上个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女权主义运动所采取的路线不同。现今的女权主义运动,更强调共性,就是你行我也行;当年的女权运动,则是强调不同,就是强调女性所擅长 的工种和男性不同,对社会的贡献方式不同,现代社会因而需要女性,来完成那些更适合女性的工作。不管如何,归根结底都是说应该允许女性走出家庭圏子,进入 社会,从事社会工作,因而也就要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力。

WCTU的头头,Frances Willard,自然也是重要的女权主义者,女性投票权的大力支持者。她也知道,女权主义者们如果过于激进,反而会帮倒忙。所以她在公共场合,更是强调禁 酒,只不过是妇女作为家庭的守护者,她的份内工作。她的演讲都会刻意营造一个家庭氛围,提升母爱的感受力。

其她的女权运动领袖,比如 Elizabeth Cady Stanton和Susan B Anthony,也是强调,妇女作为家庭守护者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而妇女,就是社会家庭工作者(civic house keeper)。另一方面,她们也要打出履试不爽的种族牌,强调给妇女选举权,会带来大量的白人新教女性票数,确保所谓的白人至上(white supremacy)。后来的调查表明,虽然女性有了投票权,决大部分女性的票和家庭其他成员一致,未婚女性从父亲,已婚从丈夫。

女性进入社会,当然不止于禁酒。但正如前面所言,当时的女权运动,让妇女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那些传统上被认为适合女性的工作。最有代表性的,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Jane Adams。

Jane Adams在当时对外来移民相当排斥的风气中,选择了主动帮助新移民适应美国。前面提到美国城市化之初,生活条件恶劣(想象一下,纽约在1879年通过法 律,要求所有卧室都至少要有一扇窗,并由此诞生了著名的哑铃式楼房。很多新移民的生活相当艰难。Jane Adams在芝加哥新移民聚集区附近建立了著名的Hull House settlement,专门接纳新移民,说白了,就是一种主动的美国化行动。虽说如此,Hull House也并不刻意压制新移民自己的民族文化活动,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civic house keeper。Adams还积极参与到其它城市建设中去,比如在城市的大boss为了赚钱讨价还价时,Adams自己做起了城里的垃圾督查员,也是一时佳 话。

类似的,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不少settlement house,另外,YMCA,拯救军这样救助穷人的基督教团体也纷纷涌现,成为城市改革的一部分。

城市改革,或者说是政治体制改革,也正是这时开始的。

比 如前面提到了市政管理的腐败,其实政治腐败并非只是新移民来了才有的。早在第二次党派改革,Andrew Jackson用所谓的民主投票拿下白宫,但也开始了用职位犒赏支持自己的人的先例。从此这就成为例界美国总统的贯例,就是所谓的patronage体 系。最常见的职位就是邮局局长,白拿钱的肥差。人人都知道这事不好,就是拿钱买官,但谁都不敢管,毕竟,自己也是这体系里由人家支持上来的。

事 情在James Garfield总统身上出了转机,因为有个人因为没拿到封赏而不满意,结果把Garfield给杀掉了。这下大家觉得是非改不可了,于是在1883年通 过了Pendleton civil service act,开始了公务员考试,到1900年,有一半的公务员都是通过考试上岗,这也是进步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用专业的职业化人员来进行有效的政府工作,这 也让文官成了一种职业选择。

但是钱权交易是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切断了这一条钱的去路,就会有别的去路出来。于是,就有了在华府为各家利 益集团作事的说客。这也成为progressivism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政府运作中,避免暗箱操作,引入公开透明的机制,钱权交易,谁为谁说话,至少我 看得到。这套说客体系,现今已是华府的一条基本的政治运作渠道,根深蒂固。最近Obama上台号称要改变这所谓Washington Lobbyist的风气,最后也不了了之。

公务员考试在progressivism运动中是个特例,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是从地方开始,自下而上发展的。

有 代表性的,是底特律市长Pingree。他针对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boss腐败问题,提出将服务业务外包,公开竞标。在一些已经出现垄断的行业,他通过比 较调查发现定价过高,就又提出城市自办,强行加入竞争,迫使服务提供商降低。这一点上,也是和公务员改革是一致的,就是用专业的管理人员,以公开透明的, 数字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现代市政管理。以Pingree为代表,新一代的美国城市领导者开始定下更切合时代需要的新城市宪章。他们开始聘用专门的 城市管理者(city manager),这些人以专业水平应聘,而不是通过选举产生,不受界期的限制,有长期稳定的时间来进行城市规化。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有“民主实验室”之称的Wisconsin州州长,La Follette。他在1901年当选。针对州里出现的钱权交易的问题,他提出了对铁路公司直接抽取企业税的方式来消除暗箱交易。他还支持初选改革,候选人不再是指定,而是由普通产生。

Pingree后来当上了Michigan州的州长,而La Follette则作到了美国参议员。他们的成功晋级,也意味着progressivism的成功,从地方一步步的走向全面。

 4 ) 有望拍成黑帮史诗

一天半的时间看掉了第一季的海滨帝国。HBO出品就是有这样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虽然对美国1920年代的历史知之不多,但美国往事等经典电影还是多少弥补了禁酒令之类的知识缺口。这部剧集前途远大,尽管刚刚出了一季就以横空出世之态横扫各大奖项,令人对后续故事发展无限期待。海滨帝国有望拍成一部美国二三十年代的黑帮史诗。里面许多人物都是确有其人,主角大西洋城的财政官,美国史上最出名的黑帮头目芝加哥之王阿尔卡彭,一手造成美国职棒史上最大赌球丑闻的罗施泰因(此事在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梦幻之地里曾有提及),还有那个睡了吉米老妈的意大利小子卢西亚诺,据说竟然是教父中马龙白兰度的原型。
道具、布景、服装…无不极力追求与历史原貌的贴近和一致,这让国内所有粗制滥造的清宫戏历史剧统统显得浅薄粗陋的不堪一看。强大的演员阵容,万年绿叶的史蒂夫布西密终于翻身做了主角,我对他最初的印象还是科恩兄弟的冰血暴,此后多次在电影中看见此君,永远认得这张脸,永远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
女主凯莉麦克唐纳,高斯福德庄园里的小女仆,嗯,她貌似总是演些貌不惊人,其实心思洞明的小女子,外表柔弱内心坚韧,还总是叫着玛丽或是玛格丽特这样的普通名字,老无所依里她演乔什布洛林的妻子,最后被发型丑到爆的杀手哈维尔巴登干掉了。她的处女作竟然是猜火车!我怎么对此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吉米的扮演者迈克尔皮特,和布拉特皮特一个姓,相貌却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那一型的。五官标致,却配了个大饼脸,脸型有点吃亏。居然是81年生的,一点看不出都三十了。让我真正惊着了的是吉米的妈,出场时古希腊女神的几乎全裸造型就够劲爆的了,和吉米见面时那个亲热劲,还以为是他外面的女人呢,可当吉米那声“妈”叫出来,我差点傻了,这居然是吉米的妈?有这么年轻的妈吗?也难怪卢西亚诺那小子一见钟情,痴迷的一直以为上的是吉米的老婆呢。
最烦的是禁酒探员尼尔森,长的像个方片疙瘩,性格十分扭曲,我很奇怪丫在众目睽睽下把下属在河里溺毙居然什么事儿都没有,黑兄弟们难道不会举报么?喔对了,说到黑兄弟,本剧里的黑人私酒贩子是《火线》里的奥马尔,怀里揣着猎枪到处打劫毒贩的同性恋哥们。看到此人十分亲切,虽然《火线》风软才做完两季。但愿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能让我把五季的火线看全乎了。阿门~

 5 ) 暴力典范

有时看见马丁叔叔真容时,很难把这个浓眉大眼,看上去很和蔼,甚至还有点忧郁的大叔,和那些阴暗抑郁、粗口连篇、血肉横飞的电影联系起来。
在《禁闭岛》里向寂静岭、闪灵致敬后,马丁叔叔又端出了《大西洋帝国》。私酒、黑帮、床戏、暴力,慈眉善目的老马丁毫不手软,在通篇怀旧老歌中,拉开卡彭还是小弟的美国黑帮时代序幕。人物极有力度,粗俗的F声中,我想起95年的《CASINO》。这么大年纪还能保持着一颗愤青和街头的心脏,暴力中始终带有让人莫名兴奋的期待和美感,马丁叔叔的黑道美学已经炉火纯青。什么时候能看看他的自传啊?究竟是怎么样的心态才能保持这种亢奋,不断地追求血液飞溅时的优美姿态和时机。

 6 ) 黑暗美国的曙光初现

       这无疑是一部黑帮片,尽管是在一个建立在历史事实上的虚构城市,但却影射出当时美国社会的百态。20世纪2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的第一个黄金十年。
     
       20世纪最初的十年,美国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潜力无穷,财富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恶性膨胀,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西进运动”到头,东部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急剧发展,贫富悬殊扩大,劳资矛盾突出,失业危机恶化。而早期移民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特权集团,左右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地区乃至州的经济政治命脉。到了20年代,因为理想主义的盛行,几乎掩盖了社会中的一切矛盾。因此,在片中可以看到,大西洋城的上流社会人士过着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的放纵生活。物欲情欲横流,毫不掩饰避讳。但与此同时,大西洋城的人民生活却并不幸福。饱受压榨的店铺、工人,到处流窜的流氓地痞,无业游民,贫富差距显而易见。Nucky正是特权集团的代表。一手遮天,尽管只是郡司库,却从选举到贩酒,从港口到店铺,无一不插足,无一不掌控。

       与此相反的,联邦禁酒令探员的生活几乎禁欲,尽管最后他上了Nucky的情妇之一、无性不欢的Lucy。在美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基督教精神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可以说是物欲横流的浊浪的净化剂。因此,片中也多次出现与信仰、宗教有关的情节。包括爱尔兰人的信仰、基督教信仰、犹太人信仰。探员Nelson最后也是以宗教的名义杀死了自己的部下。尽管部下也算是罪有应得,但从这里可以看出Nelson的自律精神。讽刺的是,尽管Nelson的妻子一直怀不上孩子,他本人也并不热衷治疗,但Lucy却意外地有了他的种。这对Nelson在S2里的表现应该会有很大影响。

       另一边,奴隶制尽管已经废除,黑人名义上得到解放,实际上命运却未改变。因此,片中最重要的黑人角色Chalky,最后对Nucky提出的那个宴会邀请就可以看出,黑人仍然需要为平权做出很大的努力。而对准将下毒的仆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种族歧视仍根植于早期欧洲移民心目中这个至今都难以改变的事实。

       大西洋帝国可以说是一副长卷,囊括了大西洋城的方方面面。以禁酒令为开始,以共和党人新市长当选为结尾。尽管共和党人是以反对特权起家,然而,在那个时代,共和党已经和民主党同流合污,成了保守的力量。因此,新市长竞选时提出的改革理念,和当选之后的演讲形成的巨大反差,可以说是对政治的极大讽刺。

       如果说,作为港口城市、爱尔兰移民盘踞的大西洋城,观念已经开放,民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那么在内陆城市芝加哥,则可以看到一个更加保守却更加淫乱的社会。火拼和妓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黑帮交易在光天化日之下亦无不可。这种保守是一种近乎原旨主义的金钱至上。而在Nucky劝Jimmy回来的时候所说的话,又旁敲侧击地说出了当年不同国家移民集体之间的矛盾。语言、习俗、宗教的不同,使他们彼此并不真正互信。

       而作为片中的女主角Margaret,除了作为寡妇、情妇的双重身份,最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非常重要的女权运动的兴盛。这剧最让人觉得编剧巧妙的地方,正在于每一项重要的社会变化,都被轻描淡写地写进个人的生活之中。然而,她的悲剧正在于,尽管已经有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却仍摆脱不了强大男权和父权社会的影响。最后,在那餐晚餐中,总统候选人的情妇得到了蛋糕中的戒指而她却是破布。尽管她轻描淡写地回到了Nucky的身边,还是显示出了她软弱以及并不信自己能独立的思想。并且,尽管她一直以为自己能左右Nucky,但事实上她一直被他牢牢掌控在手中。

       种族歧视和女权主义至今仍是美国社会热议的话题,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黑人平权和男女平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平等本身是否就意味着歧视这一点却仍争论不休。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趋同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愈演愈烈,政治腐败并未得到彻底的根治,利益集团和特权集团操纵选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十年代的政治理想主义一方面帮助美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取得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给三十年代的危机埋下了巨大的伏笔,从此,自由主义得到干涉,国家垄断出现,有控制的市场成了以后经济的主流。美国再不复当年的自由放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其实,剧中的Nucky最后应该是败在联邦探员手中,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政府干预的开始。

       最后一话中,准将选择了Jimmy和Nucky的弟弟Eli,准备从Nucky手中夺回大西洋城。这大概会是第二季的主线。然而,厉害的编剧就在于,能将一位反面角色写得人见人爱,而正面角色却之让人爱不起来。这两个人的智商和阅历加起来还不够Nucky的零头,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尽管在这一话里,编剧给Nucky加上了许多负面的过去,但仍不会撼动作为黑帮老大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Jimmy的老婆Angela,她的存在是为凸显巴黎在当时西方社会中的地位。作为一个画家,也许还未能成为家,巴黎永远是她心目中的憧憬。尽管最后她留下来,却不是因为对Jimmy的爱。作为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她毫不介意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包括和Mary的同性之爱。

        作为史诗片,除去冗长的床戏,几乎可以说十分精彩。而且编剧在S1里留的悬念十分足够接下去的展开。平缓的发展之中偶有高潮,每一个细节都算有始有终。甚至是音乐都看得出有多用心。

       S2仍然是值得期待的。希望能看到更多社会变革的影响。

 短评

几乎再现了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一书的精髓,为了解美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提供了精彩视角。4.5星。

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极其精致的画面、精彩的剧情、合适的配乐,同时尺度也大的惊人,剧中每个演员都表演的极其精彩,让人感觉这并不像一部电视剧,而像一部大手笔大制作的电影,称之为史诗级一点也不为过。作为马丁·斯科塞斯的粉丝作为一个怀旧控一个黑帮片迷,我只想静候第二季回归。★★★★★

9分钟前
  • Q。
  • 力荐

可能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美剧

10分钟前
  • Fitzzzzzz
  • 力荐

五星留着第二季再打。Margaret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她被男人利用,同时也在尝试利用男人,她不像戒酒协会大部分人那样糊涂,但也不怎么聪明。她那口音表现出强硬又不入流的一面。很像一个悲剧,但她暂时又获得了想要的东西。

14分钟前
  • 邓若虚
  • 推荐

我差不多是用围观的角度去看的这部电视剧,一个根据历史小说改编的腐败+犯罪+黑帮题材故事,每一集精致到了让人窒息的地步,即使故事无爱血腥又折腾。看完第一季,爱上男男女女一大票人。难怪HBO厉害,每一集的摄影摄像就让我爱得要爆炸。

17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正面衣冠,背面禽兽。政治历史,莫不如是。

1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男主角是老面孔,表演风格有特色,这次是千年老二转正了。这部片里的大佬神通广大,就连小混混都是日后美国黑帮大有来头的原型。场景布置比较精致。12集末长镜头拉过的LUCKY STRIKE香烟广告牌让我哑然失笑。这是在给广告狂人致敬么?喜欢瘸腿男的忧郁和木讷半脸男的下手精准,狙击手情结

2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非常讨厌Margaret

26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HBO终于再度发力了,这样的剧集完全配得上"史诗"二字。

2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绝对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剧集。

32分钟前
  • 猫儿他爹
  • 力荐

HBO从不让人失望

37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女主和男主一样精彩

3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力荐

“他的正义有别于常人。”最后几集简直让我沉迷,镜头、剧情、演员、氛围,都是教科书级的。无比推荐

40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Al Capone ~~ 就是一司机~~~啊这会儿

44分钟前
  • 暮牧
  • 力荐

看到第五集时,已经有史诗感了。我对每个人在他的境遇中的那些努力和权衡、挣扎和游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同情。

47分钟前
  • xīn
  • 力荐

真.蓋茨比、教父、Al的青蔥歲月萌燃——Nucky: “那個白癡將要成為下屆美國總統了”堪稱點睛之筆。需要感歎的是,杜撰出來的寡婦和偵探兩個藝術人物,及Jimmy,提升了全作內涵,前兩者天主教徒,夫人適應了美國精神,偵探看似正義卻實然種族歧視并滿腔聖戰思維,Jimmy需待下季:這個世界不適合孩子。

49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力荐

泛着金色的黑帮片。布西密终于坐正当了老大,米歇尔皮特也是硬气的很,小店的暗示很有意思,真是怀旧风啊,结尾给力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老马丁的美国版《上海滩》,美国人对禁酒时代永远迷恋。

52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五星神剧,五星群戏,五星摄影,五星布景和道具,五星故事。将二十年代的美国出神入化地还原出来,大西洋城的社会风貌,衣着打扮,政治风云,黑帮斗争,种族隔阂,家庭离合,男欢女爱,便是整个美国的浓缩。精彩的人物设置,以及符合这个故事的尺度,以及流畅的叙事和剪辑,堪称完美。相当期待第二季

54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力荐

一直不是很喜欢老马.....很完满,有时候我又觉得线索太多得啰嗦

58分钟前
  • Serenit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