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DVD

主演:任达华,张静初,罗慧娟,覃恩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2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3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4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5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6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3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4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5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6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7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8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19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水围的夜与雾粤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天水围发生了一件令人惨不忍睹的血案。丈夫残忍地杀害了妻子和双胞胎女儿后自杀。案发后,天水围的女人们纷纷在电视里看到,死者竟然曾是跟自己一同生活的晓玲(张静初 饰),她是四川人在酒楼做服务生,她的丈夫是中年离异靠综援救济的无业游民李森(任达华 饰)。李森平日里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此总虐待她,两人情感早已破裂。想当年,李森是嫖妓时认识了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她还怀了他的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来到了她的老家——四川,帮岳父家装修了房子,并正式办了婚事。但是,心术不正的李森在此期间强奸了晓玲的妹妹。后来,晓玲产下一对双胞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但迫于经济压力,两人矛盾重生,当晓玲准备独立时,李森却开始用变态的手法折磨她……   本片是许鞍华导演继《天水围的日与夜》后,拍摄的第二部反映“天水围”的影片。中产家庭第九季人所期待的喜悦祖儿在旧金山机械师2004摩斯探长前传第四季不是钱的事2016无解谜团咒怨2(美版)漂亮的李慧珍钢琴,独奏死无罪证吸血莱恩3:第三帝国绝命碰撞空中浩劫第五季望夫成龙粤语金手套旅行者与魔法师错爱一生爱的守护国语红白黑黄 第七季默食女子巴比伦2022双面人生木屋周恩来合并板球好女将灵媒缉凶第五季奶油蛋糕动态漫画·武拳欢迎来到超自然森林坦克战西游之大话女儿国(下)水中血声生不息·宝岛季卫视版处方暴徒天黑请闭眼刀锋战士1998虎踞钟山机动战士高达SEED HD重制

 长篇影评

 1 ) 【隨筆】人倫悲劇後的思索

以希望开始,以绝望终结,人世间有多少惨绝人寰的悲剧正在你我的身边上演?只是可惜的很,我们的眼光从没有被此吸引,至多也拿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只是我们未曾由人达己的换位思考,所以面对一抹抹凄苦的血腥背后,报以我们没肝没肺的无耻之笑。

我要说一个很传统、很掉牙的故事,却是人世间最为惨烈人寰的故事。话说香港人李森偶遇在深圳打工的四川妹子王晓玲,于是人世间让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幕就此上演。李森在香港搞装修的,前妻凶悍如河东狮也,故李森忍气吞声的生活了N年。就李森遭遇王晓玲,我们似乎不能说王晓玲是贪图李森的钱财,但少妻老夫的格局就此形成,而王晓玲对李森又了解多少呢?当李森来到王晓玲老家四川后为其家建成新居时,我想人类虚荣心膨胀之下,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悲剧最终会发生的。李森和王晓玲带着他们的孪生女儿李美仪和李美香一道回到了香港,就此过上了山里人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生活,还是香港城里人的生活。然而,金融危机开始,房地产行业遭受重创,原以装修为业的李森就此失业,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而当年轻美貌的妻子王晓玲出去打工挣钱时,他大男子主义的逆反心理开始作祟,而之前曾经不美满的婚姻经历让其压抑持久的性格最终一步步的爆发后演变为家庭暴力的宣泄。整天神神叨叨的怀疑王晓玲给他带了绿帽子,家庭暴力逐渐升级。在香港举目无亲的王晓玲迫不得已进入了庇护中心,后在社区义工的调解下暂时分居,王晓玲带着女儿到深圳和妹妹同住,然后李森三番五次前去骚扰。当王晓玲迫不得已带着女儿回家之后,新一轮升级版的家庭暴力再次上演,柔弱的女人再次被迫进入了庇护中心,然而女儿留在李森身边成为悲剧上演的注脚。王晓玲接到李森的电话留言,那头语气不再暴跳如雷,而是不同寻常的平静,李森说要杀死孩子和她。王晓玲迫于害怕而报警求助,但警察以没有立案而拒绝陪同王晓玲到其家中看护孩子。最终王晓玲无奈之下只身回到了家中,惨绝人寰的家庭悲剧就此上演,丧心病狂的李森举起了手中闪亮的屠刀,王晓玲和两个卵生女儿相继倒在血腥的屠刀之下……

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是导演许鞍华的最新力作,也是许鞍华所导并荣获2009年度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编剧、女主角和女配角等殊荣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姊妹篇。和以脉脉温情和人间真挚情感为主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截然相反的是,《天水围的夜与雾》却用一个家庭暴力的故事讲述了人世间另外昏暗的一面,以作为香港最著名的问题贫困社区天水围所爆发的各种问题从侧面肢解和分析了家庭的冲突、暴力的宣泄、人格的破裂、婚姻的支配和选择、庇护中心的救助、社区义工的职责、警局的失职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而从反馈社会各种矛盾和焦点问题,突出人性在社会单元中孤立和无助以及作为社会公益单位和职责部门等方面来说,《天水围的夜与雾》对观影者带来的思考冲击远远大于《天水围的日与夜》。在《天水围的日与夜》播放过程当中,我们总是被一种浓浓的亲情和温馨的邻里友爱的情感被包围,整个人处于一种异常温暖的融合当中,一派脉脉的温情犹如心里一股暖流四处流动。而在《天水围的夜与雾》中,我们更多的是被一种感慨、愤怒、恐怖、惊惧和反思给占领,一次次的让电影的画面和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起到了衔接,给人带入一种社会复杂结构当中个人单元所面临的困惑的思考与无奈。

我们要面对一个问题?王晓玲和李森之间的人伦悲剧是如何酿成的?难道仅仅只是老夫少妻的不合理婚姻结构导致?或是出于贫困山中出生的王晓玲择偶观被强烈的金钱欲望或虚荣心给左右之后的自然结果?再或者是政府职能机构的失职或家庭暴力所造成?诚然,诸如以上种种都是造成此人伦悲剧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不是导致其发生悲剧的根本性原因所在。根本性的原因就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后社会结构不合理的冲撞之下导致的家庭单元的悲剧发生。什么叫做和谐社会?不说完全消灭两极分化和均贫富,但至少要让两个对立面之间的距离一点点的缩小。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不能住有其屋、工有其薪、出行困难、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发生,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普遍倾斜于物质化的金元主义,就会导致个人人格发生裂变,而后逐步深入家庭单元乃至扩散到社会结构当中去。而作为国家机构的主要根本责任,除了消除逐步的消灭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之外,还要不断的完善和改变在整个推进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类事件,同时还要保护弱势群体,杜绝社会或家庭暴力的上演。在《天水围的夜与雾》中,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平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破,被漠视,导致了最后惨剧的发生。王晓玲择偶不佳是前提,但在大社会背景之下的卑微个人如此选择无可厚非,其后她不能得到社会庇护机构的安全保护和合理理解的支持性调解则让事件逐步的向悲剧倾斜,而后警局的失职则导致了悲剧无可阻挡的发生。但诸如以上种种问题既是得以及时的扭转,但类似王晓玲此类的家庭悲剧仍旧无可避免的发生,其根本就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无法根除和彻底消灭贫富悬殊及两极分化的发生,只能逐步的扭转。就此来看,我无疑是持有悲观论调的。

另外,我觉得本片很有可能再次创造许鞍华电影的另外一个获奖高峰,是2010年度香港金像奖的有力竞争者。特别是男主角任达华的表演让人刮目相看,完全颠覆了他以外任何角色的塑造,将一个家庭暴力老男人演绎得入木三分,无论是在四川王晓玲老家的表现还是回到香港之后的逐步裂变,以及在钓鱼的场景或到深圳寻妻的过程,对于诸如棒杀家狗、染指小姨子、欺骗和偶尔老婆的动作和眼神、猥亵自己亲身女儿等等细节的把握和刻画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此我甚至可以揣测,明年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很有可能被他凭借在本片当中“李森”一角而揽入怀中,因为本片的任达华绝对是让人感到陌生而又贴近剧情的一个形象。女主角是由张静初扮演,虽然没有任达华的老练,但由其扮演的王晓玲那种楚楚可怜、柔弱无助的女子弱势群体形象却也足够的恰当。张静初一直是我喜爱的内地女演员,我觉得她身上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不像任何一个内地女演员,也不像香港或台湾的女演员。她的水灵和灵气似乎很难描绘,在当初《孔雀》里就足以让我感到了惊喜,在《门徒》里的把握也超过了和她撘戏的吴彦祖。我一直觉得张静初身上有一种神经质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那种神神叨叨如吴君如之类的,而是一种很灵动玄幻的气质。我常常把张静初和香港的林嘉欣对比,我认为她们两个人在女演员当中都是属于独特的那一类,能够给一些普通的角色带来一点不同寻常的内涵所在的女演员。这两位,都是我极为喜爱的。

最后,说导演,说许鞍华,足以让人钦佩和尊重。在如今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环境当中,动辄亿元投资的商业电影氛围里,以情色或动作暴力等为卖点的电影圈,以靠炒作和噱头为荣的商业经济当中,仍旧能够扎扎实实的拍电影,以持续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努力的为当今中国电影留下社会的背景和真实生活写照的她足以让那些所谓的大牌导演汗颜。虽然说电影需要娱乐,我们也需要会娱乐和欣赏娱乐,但我们还得期望有另外不同的声音和画面能够为今后的记忆里残留一些真实的场面,在逝者如斯夫的历史长河当中留下可以追寻的脚印。许鞍华、贾樟柯、陆川等这类持续关注现实社会和历史感的导演及电影都让人能够在日益躁动的影像世界里得以保存一帧真实的写照画面,有他们在,幸亦!

 2 ) 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天水围之日夜雾

  

  西哲有言:人无法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可如果撇开其中“白马非马”式的诡辨气息,其实每个人都在不断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太阳底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另一条”河流,所谓的生活无非只是让自己觉得今天踏入的河流实在有所不同。香港“新浪潮”领军人物许鞍华近日的两部电影作品《天水围的日与夜》(下文简称《日与夜》)和《天水围的夜与雾》(下文简称《夜与雾》)可以算作“不同”的代表:前者终于获得了不同的假象,而后者则是灭顶于相同的宿命,同样的天水围,哪里来多少不同的人生。

  手停口停——世上无如吃饭难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地理位置偏远,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天水围公共屋邨住着大量内地新移民,由于公共交通费用相对昂贵,这些低收入的新移民甚至无力承担每日外出打工交通费用,所以每天的大事无非是到哪里买报可以多得一包纸巾,会精打细算到买油时如何省下3元钱。而不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便只能长期倚赖失业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是香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项入息补助,作为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的香港市民的社会福利安全网,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统筹。)
  但综援自然不是万事大吉,其中很多人取得的综援并不足生活所需,所以就像《日与夜》里的寡妇贵姐靠在超市卖水果供养儿子的;又譬如孤老之年还要出来做工的阿婆;另外一个问题则是申请综援并不是人人有份,从二零零四年一月起,申请人必须居港超过七年,并在申请前一年内离港不多于五十六日。非法入境者以及并非以定居原因而在香港居留的人士(如输港劳工、旅客等)均不符合申请资格。身体健康健全的申请人必须同时接受社会福利署的自力更生支援计划,积极寻找全职工作。《夜与雾》里的阿玲便是因为申领综援的资格不够,虽然遭受丈夫百般凌虐而无法自力更生。

  201002
  在《日与夜》里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吃饭,“每一场吃饭都是刻意安排的,因为没别的东西安排了”。 剧本里编剧注明了每次的菜式,而其中花样繁多最为繁多的就是吃鸡蛋:蒸蛋、荷包蛋、青豆炒蛋、虾仁炒蛋、豆角炒蛋…… 许鞍华说她在天水围认识的家庭主妇,每天都会研究怎么能用最少的钱,做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有两个菜是必备的:豆腐蒸碎肉,番茄炒鸡蛋。“这些都是香港普通人家经典的吃法。”既有必须的营养而菜式也不至于过分寒酸,当然前提这是最经济的。而与之相对应香菇这道菜式则显得豪华很多,而香菇在香港人家里也的确过年过节才吃的主菜, 阿婆送给贵姨一包香菇,贵姨没有用任何配菜,做了一道香菇,饭桌上,儿子和她几次赞美香菇“好味”。他们的关系能够相濡以沫便开始于一包香菇。
  而在《夜与雾》里菜桌上比较“奢华”的荤菜则是任达华扮演的李森每天钓来的鲜鱼,虽然鱼嘴每次都被充满戾气的李森拉破,但这也是母女三人可以享受的最好荤腥了。而除此之外,邻居大妈邀请一起跳健身舞的每月五十元,女儿幼儿园办生日会需要的手续费五十元则只能支吾应对,逃之夭夭。李森去茶餐厅看望阿玲说要吃得豪气一点:“煎猪排,黑椒水”,此时的阿玲知道不能去想什么吃得香一点,而是要“不要吃得太贵”,当炸酱捞面端上桌的时候,被看穿的何止是李森的钱袋和自尊。正如李森开始回到阿玲乡下,带回一台电视机,还帮全家翻修房子,准丈母娘除了要落钉转脚地确认李森和阿玲的夫妻关系,连李森对自己小女儿的觊觎都默认无视;而当三女儿对姐夫冷静地说哦:“妈说你给她的钱已经用完了,没钱买菜”,哪怕李森暴露出打狗的凶残野蛮,丈母娘还是希望他把女儿带走去碰碰运气,运气好还可以寄点东西回来,运气不好,那也是阿玲自己的运气。

  风往北吹——单亲妈妈和北姑
  贵姨是一个独自拉扯儿子的寡妇,可以说是含辛茹苦,什么工作都做,什么苦楚都自己捱,但好在儿子懂事,譬如隔壁阿婆换一个电灯都四顾踌躇,所以哪怕是坐在啤酒箱上痛苦失声到底也是苦尽甘来,最后和阿婆和儿子吃月饼看月亮,清苦自知,但也有暖意荡漾期间。
  而阿玲则是“北姑”。白衬衣下影影绰绰的黑胸罩,似乎让人知道面前的少妇再怎么干净还是有脏的底子在里面。北姑本来指自北方来的姑娘,而现在通常用来指中国大陆去南方 (尤其是香港) 打工过日子的北方女仔,包括妓女。但在大部分香港人眼里,包括妓女变成了大部分就是妓女。天水围有很多类似的家庭:内地女孩以为自己嫁去香港做少奶奶,结了婚到了香港,才发现嫁的就是普通的香港司机、搬运工、修理工,住在远离市区的天水围。老夫少妻,家贫百事哀,矛盾没有出口,最后就变成一个个家庭悲剧。而一切便是从男人觉得“我买了那么多东西,你只要听话”开始。如何才算听话呢?婚内强奸,做牛做马,打骂随性,动刀动枪。
  如果说贵姨这种弱势群体已经被边缘化,而不通语言甚至没有合法身份的“北姑”更是被那些失败的男人视为“次等、动物甚或物件”,把自己的沮丧和无力感,暴虐地发泄在她们身上。如剧中当被询问叫什么名字的时候,阿玲只能怯生生地回答:“我的老公姓李。”

  老公姓李——失业的男人是异教徒
  圣经曾有这么一句话:不能养家的男人无异于异教徒……
  而根据学者叶荫聪在《今天.香港十年》的访谈中指出,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相对于邻近地区包括国内的经济优势不再,这动摇了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自豪感。李森在邻居眼中是彬彬有礼的中年男人,与儿子对答亲近抵死,甚至与女儿感情甚笃;看着他和儿子毫无架子地炫耀当年自己“一箭双雕”的豪气惬意,看着他带着两个女儿,自行车在阳光下晃晃悠悠。他在被香港“经济去势”之前也曾经那么彬彬有礼,一掷千金。但之后因为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型令他失业,以致要领取综援,所以畸形地想在内地妻子(包括其家人)身上享受“皇帝”般的统治感,去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看着曾经阿玲在廉租屋的床上试探着问:我可以把孩子拿掉。然后任达华陪着她回乡下,买电视剧,翻修房子。她笑的多么甜蜜。然后看着如今的阿玲遍体鳞伤,心力交瘁,却看着李森大特写的脸,须发皆白。心里可曾想起丈夫帮自己洗头,抚揉自己的发丝如世间至宝。然后笑着和自己说:最后一次,然后友好分手。于是随他入屋,于是看他关门落锁,于是被他利刃入身……
  做出这些的李森何止是异教徒,何止是凶暴残忍,但他那张对着邻居和蔼的脸又是如何消失的:“个傻女,踩单车跌烂咗。”
  一切一切的一切,改变了就无法回头了吗。

  无论是《日与夜》还是《夜与雾》,写得都不仅仅是只会在香港发生的故事,哪怕又再多的河流,人也只能在里随波逐流,经过也许就是一种皈依。除了被河水吞没毕竟还是可以上岸,可以去向更远方的河流。

 3 ) 太惨了

      人还能这么坏,已近不是人了。打工妹这么小就开始养家,父母贪钱,女性受侵犯也不敢说不出来,家庭暴力,社会义工警察工作的怠慢,政府的疏忽,导致这场惨剧的发生,死者最后真是惨不忍睹,死后还看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自己眼前被杀,连海报都这么暴力,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是比恐怖片恐怖的片子。因为恐怖片是假的,再怎么恶心我都会心里有暗示那是假的,可现在完全的真实。

    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们没有人去揭开这层黑暗的面具,许导随是个女子她竟然有这勇气敢说出来,以后这些社会底层得不到帮助的女人至少大家能去关注她们,帮助她们。之前我对妓女的感觉是为啥不去找个正经的工作,非要做这个,我是不能理解的,看了这片子之后我能体会是人都是不愿意走那条道的,那是真没有办法了。

     这部电影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对待外出打工这一壮举是否正确。妓女也是人而且还是弱者,说实话看完这片我以后都不敢结婚了,男主角太变态,最后孩子父亲杀母亲时的一幕,孩子的手是牢牢遮住自己的眼睛不放的,她要是还活着就变精神分裂了。

    许导是电影导演中我最喜爱的一个,她拍的片子总是反映社会揭发事物的真相。真是不简单的一部片子,很有重量,很有力度,比男人拍的还要狠。最后说一句演员把人的精神状态演的特别到位。

 4 ) 《天水围的夜与雾》:灭门惨案背后的价值落差

《天水围的夜与雾》:灭门惨案背后的价值落差

范典/文

此前看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不难理解她会拍此题材的影片,邻里杂碎,家长里短,仿佛又回到《女人四十》的年代。在充满竞争的城市一隅,永远有一双温情脉脉的眼睛,关注着平民生活。她总是想要挖掘一些属于这个社会根基的东西,尽管多数以反映女性命运为主。到了《天水围的夜与雾》,仿佛能咂摸出一点她早期电影《疯劫》里的惊悚气味,但显然,那种态度是体贴而怜恤的。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最早是渔塘,后在长江实业集团和政府的集资规划下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新市镇,然而正因为居住此地的民众多为文化不高的贫民、新移民,再加上政府行政规划不到位,一些问题出现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发生几件不幸的人间惨剧。本片题材取自2004年的一桩真实新闻事件,无业老汉砍死自己年轻的妻子和一双幼女后自杀身亡。许鞍华早有打算拍这故事,可惜资金不到位,不得已先拍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再拍了一部温情主义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在王晶支持下才总算拍就该片。

影片叙述节奏缓慢,点点滴滴、娓娓而道。家庭暴力的一波接一波,使得王晓玲一次次在社区安排下住进收容所,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源起于丈夫李森疑其红杏出墙,本已无业,靠领救济金和仰仗少妻端盘洗碗来抚养一双幼女,作为男人的家庭责任感勾起他的道德底线的崩坍,唯有施之以暴力才能挽回些尊严——不想,老婆以逃避示为抵抗,更激起他无比的暴怒,最后只有杀妻杀女自毙来消灭存在于世的虚无感。

导演处于一种关怀的角度对女性受到性和暴力侵害加以同情,老夫少妻、大陆妹与港民的搭配,突显了生存价值的落差。片中有一细节,当王晓玲受暴后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却劝其放弃离婚的念头,说她的老公好,替自己家盖了新房——这俨然成为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十分具有讽刺意味;还有一处,回忆段落:李森跟王晓玲回到四川农村老家,吃饭时,电视新闻在播中国发生特大洪灾的场景,话外音说到香港同胞捐款事宜——很普通的一个政府捐款行为,被借用为“香港人”即“有钱人”的隐指。然而很快李森的底子就倾出来了,加上他的好色贪念,不久便被女方家人嫌恶。有一幕蛮打麻袋里的土狗的镜头十分血腥、暴力,为此后他血弑妻女的暴行作了很惊心的铺垫。
话说回来,其实惨案的发生,两者均有一定的错失,但导演为弱者申辨、为天水围所居的弱者申辨,而杀人行为固然大错,却也有指向社区、政府办事不力之处。她将这类特定人群的命运,归咎于社会的责任,百姓的生活靠一天天的柴米油盐堆积,矛盾也是与日渐增,只是他们谁都不知矛盾从何而来,以致落得杀人自戕的下场——这是最可悲的,也是最令人同情的,当命运落入一个圈套,路只会越走越窄,总有一天会导致灯枯油尽的后果。导演明晰这一点,所以点滴中显示,掩掩藏藏,求观众自解。

比以前作品更委婉些,镜头衔接、电脑效果的自然体现使影片透射出冷静、哀惋的气息,案审中几人的叙述也是层次分明,不刻意追求惊悚、悬疑套路,而只是尽力表现两人生前价值观的落差和生活的无奈感。看完令人徒添郁闷。

 5 ) 天水围的夜与雾

我以为是许鞍华去年的片子重映

今早才知道原来那一部叫做天水围的日与夜

而这一次则是夜与雾

 

我以为天水围是在上水附近

电影散场后Y和K拿出交通地图指给我才知道是在元朗的北边

隔条河就是深圳

屏幕上的天水围蛮美的 空气污染也不是很严重的样子

可是据Y讲这里又被叫做the cursed place

新移民和一些港人住在新盖在这里的公屋里面

由于没有什么谋生资本 又远离城市主要街区

生活颇为坎坷

 

新移民中有被叫做北姑或是开埠新娘的从内地嫁来的大陆女子

家境多为贫寒 丈夫会是老弱病残的香港男人

Eric上课也说 有些内地女人嫁给的香港男人往往非老即丑

又有 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里面嫁了年老的丈夫 没多久就变寡妇的内地女子

 

张静初的角色即为一个从四川某地移民来香港的年轻女子

丈夫由任达华饰演

认识的时候任达华在香港还有个大婆

后来张静初有孕 任达华即离婚又娶了她

任达华以前是个室内装潢工(师)

年老后干脆靠每月8000块的政府援助

张静初依然年轻 在茶餐厅里面做招待

很多在一开始就已经显示征兆的矛盾开始激化

一边是老无聊赖 游手好闲的老公

一边是年轻美貌 期待独立的老婆

外加一对需要金钱养育的孪生女

天水围的夜里 弥漫的不仅仅是争吵

一开始男人就已经从枕下抽出刀

女人双手被俘同时忍受婚内强奸和家庭暴力

再后来是用来博取旁人信任的歇斯底里的自残和悔过

夜幕低垂 殴打和血痕又重新上演

到最后终于是手刃妻子女儿 外加意外的自杀

 

空间不只是局限在天水围简单的公屋里 小河边

也有中环妇女援救中心

还有罗湖以北的深圳

更北的四川

 

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机构轮番上阵

幼稚的专业社工 不耐烦的警察 穷困的父母 拉皮条的前妻之子 充满欲望的妹妹

惨绝人寰的结局一环套一环 早已是定数

孤零零的天水围 这类的事情也不是稀奇的存在

而被家暴的北姑 张静初的角色哪怕连第1000个都排不上

 

以前内地的那个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家暴的原因完全是由于男人的变态心理决定

这一场戏 却如给洋葱去皮一样

一层层揭出这个社会看似合理的那些现象的畸形

走出山沟 挣大钱 盖房子 嫁个有钱人 做个香港人

北上勾女 游手好闲 却整日念白“没有我 哪有你今日”

社工警署 相互推诿 人命关天的事情却当错是程式化办公中不得不机械应付的对象

。。。。。。

 

一场戏一群人去看 唯有我来自中国 K则是香港出生

他观罢连连表示 不是所有香港男人都是这样的

我则不断想起我在上海街 钵兰街见到的那些年轻的妓女

北姑 性工作者还是妻子 背后的问题远远不是经济 政治 性别这么简单

中国女人 中国男人 香港女人 香港男人

其实都在为这个故事做编剧

 

K说香港这个地方 表面上看起来歌舞升平

其实内里的伤疤创洞 人们只是装作看不见

其实何止是香港

艾晓明纪录片里晃过的北京上访村何尝不是一个人为的盲点

人的同情心大概都是有限的吧

许鞍华被2004年见报的这一则惨闻吸引

几年后终于努力以影像再现

我们呢 则用38元港币 买一张学生票

跑去大剧院 在黑暗中屏气凝神2个多小时

剧终时候 连连鼓掌

之后呢 散场 议论 不平

然后钻进自己的小车 或是涌进港铁

回到安全而盲目的生活中去了

这更是畸形的一部分吧

消费着别人的苦难 娱乐着一种痛苦

 6 ) 《天水围的夜与雾》:白衬衣下的黑胸罩

其实这是片中的灭门惨案主角李森(任达华饰)对妻子晓玲(张静初饰)说的一句台词,当然这种说法直观的勾画出了李森的男权暴力性格,但从另一方面,这句话也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向影片主旨的幽暗之门。
《天水围的夜与雾》很容易让观众联想起许鞍华早年的代表作《疯劫》,同样的婚姻爱情悲剧、同样的女性视角叙事——《天水围的夜与雾》在不经意间向我们提醒:许鞍华是为数不多的坚持到现在还在创作的香港新浪潮主将。

当然要跟《天水围的日与夜》联系在一起比较,后者替许鞍华在金像奖上拿了个最佳导演,从而更多的走入了普通观众的视野,但在我看来,《天水围的夜与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许鞍华作品,而且包藏着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和艺术野心——相较而言,《天水围的日与夜》更像是许鞍华一次浅尝辄止的实验性小品文。
完全可以跟贾樟柯的作品放在同一个序列中考察,从《世界》《三峡好人》到《二十四城记》,贾樟柯用冷峻的影像记录着这个变革时代里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惨淡生活——当整个中国变成一列高速列车开上现代化的轨道时,总有跟不上队伍的人被残酷的甩下来,对电影艺术家来说,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发出呼喊,显然也是他们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源泉之一。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天水围经过许鞍华两部作品的“宣传”,几乎成为了香港又一个知名地标。许鞍华导演用《天水围的日与夜》告诉我们:在这个底层劳工聚集的尺寸之地,并不总是伴随着肮脏交易和犯罪恶行,有许多经济拮据、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坚韧而又有尊严的生活着——这的确是天水围的一个面向,许鞍华首先用《天水围的日与夜》为她的新世纪底层书写笼罩上了一层温情(但真实)的面纱。
接下来的《天水围的夜与雾》许鞍华便举起了她的手术刀——或者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匕首和投枪”。大导演的一个特点就是能不动声色的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许鞍华便是这样,取材于真实发生的灭门惨案,但许鞍华并没有赤裸裸的将之奇观化,而是采取了类似《罗生门》的方式,通过倒叙和多元视角叙事尽力给观众们“拼凑”出一个真相。
那么这个真相真的真实吗?许鞍华没有说。但我们清楚的看见了香港社会福利体制的痈疮——漫不经心的社工、看似热心但又执行力欠缺的区议员、有“养懒汉”嫌疑的综援发放系统、推诿敷衍的警方,以及处处弥漫的对大陆来港女士(所谓“北姑”)的隐形歧视。
当然,香港的社会体制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比之《笼民》(张之亮)里的惨不忍睹,以及《投奔怒海》(许鞍华)里越南百姓的水深火热,天水围的老百姓还算温饱无忧。真要细究起来,晓玲的悲剧可能还是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一个饶有深意的场景是:当晓玲被李森一次次的婚内强奸后,呆坐在屋外怔望远方,此时来了个大陆移民与其聊天,这个路人就盛赞天水围的环境好,而且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个住人的好地方。

这应当不是假话,影片很快进入了大陆的场景。晓玲来自四川乡下,家里连个电视机都没有,所以她被来自香港的装修工人李森俘获芳心是符合逻辑的。事实上,与李森的婚姻曾让晓玲父母的虚荣心大获满足——给家里带家用电器,给家里修房起屋,李森的到来,不啻于这个穷乡僻壤的救世主,在香港属于绝对下层的李森,在晓玲家乡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款。而且李森事实上已然凌驾于晓玲的家庭之上,他对晓玲妹妹的霸占举动,某种程度上就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主-奴式关系。
被斩断了与故土之根联系的晓玲显然是危险的,家乡对她的认知几乎完全来自于她从外界输入的资源。当晓玲妹妹接受警方质询时,她说姐姐只回来两次,带回来两件东西:一件是电视机,另一件就是姐夫——必须指出的是,晓玲自己也在千方百计的力图斩断自己与故土的联系。
安土重迁的农民被抛置在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变局中,他们当然是失位的——《天水围的夜与雾》就这样把视野拓宽到了整个中国,囿于香港的弹丸之地天水围所发生的风波,被放置在大中华地区的整体巨变下,其原因才能逐渐明晰。许鞍华就用这样抽丝剥茧的方式告诉我们,在现代化的繁荣表象下,还隐藏着许多上不得台面的内伤。李森灭门惨案所划开的社会伤口,正好成为许鞍华用摄影机展现这些内伤的契机。

巨大的地区差异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人们脑中的旧意识也成了背后的刽子手。当晓玲被李森粗暴的伤害后,她一开始只是不想丢家里的面子,不愿声张;而晓玲的父母也是这个想法,脸面第一,男人打女人是稀松平常的事;更为讽刺的是,连调解家庭暴力的香港社工也极力大事划小、小事化了,李森引用的“床头打架床尾和”的俗语最终让晓玲没能逃出这个火坑。
迈入新世纪的天水围,与整个中国已经血脉相连,这里的每个鼻息都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内找到动因。这是个高歌猛进的大发展时代,却又是个空前复杂的时代。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发达的香港,是一件醒目的白衬衣,不过如果我们定睛看一看,却能发现白衬衣下面分明藏着副扎眼的黑胸罩:几分诱惑,几分龌龊,又有几分不由分说。

而从导演自身来说,许鞍华至今未婚,与她的日本老母亲在香港租房过活(很多人都难以置信),或许,这也是导演能如此敏锐的捕捉到家庭伦常矛盾与底层生活裂隙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短评

写实到残酷的惨烈悲凉,涉及社会制度、地区及阶层差距、人性、性别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多种压力下的人性扭曲,冰冷官僚体制无法防止的暴力,令处境卑微的女性成为受害者。叙述冷静,电影语言克制,有惊心动魄深意。

2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我也不是刻意去做特别难的东西,我只是去做我喜欢的东西,但是肯定要付出代价的".——许鞍华。急速前进的社会背后的伤口。年少的时候有个堂姐也是“北姑”,她”衣锦还乡“的情景依旧清晰。乡下的虚荣与留言PK,没有完结,也没有胜败。

6分钟前
  • 达达ZEN
  • 推荐

生活和欲望总是把人往死里逼

10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脸谱化。尤其张静初这个角色,太纯洁,没有恶。好像和任达华调情的妓女和以后的贤妻良母根本不是一个人。

12分钟前
  • TUO
  • 还行

男人的变态和女人的愚蠢都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从主观来说,有这种男人在,世界真是他娘的好精彩。许鞍华拍得极为冷静和客观,没有带太多的主观同情,这一点真好

17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许鞍华目前的电影里,最“遗憾”的一部。只差一点点就可以和《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围日与夜》那样成为经典。多角度解析,把一个问题层层摊开,两性之间的问题男人女人都要检讨而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难辞其咎。许鞍华放弃“女性”的叙述,用一种貌似客观的叙述方式来避开以往“奇情”的路子

2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太真实了,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需要多些这样的影片出现。

23分钟前
  • 寒山清客
  • 力荐

比恐怖片还恐怖.

24分钟前
  • dumbo
  • 推荐

许鞍华真的只能讲香港的事,只要一牵扯到内地,就有点过。

27分钟前
  • 飞小鸟
  • 还行

张静初,我是男人我就嫁给你。

31分钟前
  • mayfly
  • 力荐

故事本身没问题,有人说是男人变态女人傻,我不同意,这部片子反而让人看到了香港政府对穷人所谓的关怀,想法是好的,但是付诸于实际效果却得出了这种悲剧,这本身也是思考。

33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张静初,很好,现实很无奈,他们认识的过程拍得很动情,却是一种悲凉收场

36分钟前
  • jgqfoto
  • 力荐

《日与夜》让我回味了一整年,这部虽然让人看得揪心,但是过多的细枝末节却让人难以真正被触动,不过还好延续了许导作品特有的人情味...

40分钟前
  • 小凯撒
  • 推荐

张经纬和许鞍华说得很明白:香港就是头性兽。

4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白衬衣下的黑胸罩

45分钟前
  • Bill
  • 推荐

最可怕的应该是外婆吧!女儿被打被虐,不劝离婚,就因为女婿给自己建了房子,居然劝女儿重回老公身边,重回魔窟。

4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白衬衣下的黑波罩。日与夜值五颗星,夜与雾只能给三颗半。华哥有望夺取首个影帝!

49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她就不能调振动?

52分钟前
  • jiji
  • 还行

一部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的电影,与《日与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阴暗和扭曲的人性。

55分钟前
  • 小曼
  • 力荐

任达华有好几个镜头分明是我爹

5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