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场危事

完结

主演:伍迪·艾伦,麦莉·赛勒斯,伊莲·梅,瑞秋·布罗斯纳安,约翰·马加罗,贝琦·安·贝克,乔·贝哈,刘易斯·布莱克,马克斯·凯塞拉,克斯汀·埃伯索尔,大卫·哈伯,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迈克尔·拉帕波特,鲍比·斯雷顿,玛丽·博耶,玛格丽特·拉德,丽贝卡·斯卡尔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六场危事 剧照 NO.1六场危事 剧照 NO.2六场危事 剧照 NO.3六场危事 剧照 NO.4六场危事 剧照 NO.5六场危事 剧照 NO.6六场危事 剧照 NO.13六场危事 剧照 NO.14六场危事 剧照 NO.15六场危事 剧照 NO.16六场危事 剧照 NO.17六场危事 剧照 NO.18六场危事 剧照 NO.19六场危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六场危事》时间背景考证

伍迪·艾伦宣称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但更确切的时间可能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1970年。 第一集中,伍迪·艾伦和伊莱恩·梅的谈话,伍迪·艾伦问,“有什么新闻”,伊莱恩·梅称,当时的新闻有越南遭遇大屠杀、旧金山爆炸事件、密歇根洲的大学暴乱及黑人解放军越狱。

首先,越南遭遇大屠杀,该事件即是指美莱村屠杀事件,1968年越战期间,美军于越南广义省美莱村进行无差别屠杀,轮奸妇女并肢解尸体,该事件相关信息遭美国陆军封锁长达一年,后由美国记者西莫·赫许于1969年末在《纽约客》撰文揭发,轰动一时,再度激起美国国内反战浪潮,其也于次年获普利策国际报导奖。

旧金山爆炸事件,1970年2月16日,旧金山公园站沃勒街(Park Station on Waller St. in SF)发生爆炸,一名军人和八名官员被炸身亡,黑豹党被当局认为是最大嫌疑人。该案至今未破。而当时舆论一度曾怀疑凶手是十二宫杀手,这也直接导致其向《旧金山记事报》寄发信件,要求他们发文澄清他并未参与该案件,否则他就将制作炸弹袭击巴士。十二宫杀人案件也同样至今未破。

密歇根洲内一大学暴乱,暂无法确切考证。猜测有二。

一,1970年5月4日发生的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引发的连锁事件,导火索是1970年4月30日,时任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进入柬埔寨,引发大量学生在肯特州立大学校园内开始抗议,反对越战及入侵柬埔寨,而后几日内,骚乱升级,恶性事故频发。肯特市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民警卫队入驻。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的示威者与国民警卫队发生冲突,后国民警卫队鸣枪警示学生,学生受到惊吓,秩序混乱中,国民警卫队开枪射击,导致4死9伤。枪击案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逾四百万学生罢课,各地高校纷纷响应示威活动。

二,1970年8月24日,一大批青年在密歇根皇家橡纪念公园内举行集会,警方接报说,现场有人使用违禁药品,警方遂封闭皇家橡纪念公园,由此引发骚乱与冲突。骚乱逐步蔓延至伯明翰市的中产阶级社区,最后总共持续三天,警察逮捕了超过500人。该事件直接导致了大批不受控的青年成立不受当局管辖及指导的社会服务机构。

黑人解放军越狱,1962年,乔治·怀特同三名同伙在新泽西州沃尔镇打劫加油站,杀死加油站老板,后被捕判囚15至30年。1970年,乔治·怀特同三名囚犯一起越狱,加入激进地下武装组织“黑人解放军”。两年后,他挟持达美航空一架客机向当局勒索100万美金后逃亡,直至2001年于葡萄牙里斯本被FBI抓获。事实上,伍迪·艾伦因此也在剧本犯了一个错误,越狱当时,乔治·怀特还未加入“黑人解放军”,所以并不能称其为“黑人解放军”。

 2 ) 《六场危事》毛主席万岁!

伍迪艾伦除了在1994年指导过他编写剧本的电视电影《别喝生水》之外,只拍过这一部电视连续剧《六场危事》。这部电视剧由6集连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美国女共产党逃亡到作家伍迪艾伦家里的喜剧故事。我认为这是伍迪继2009年《怎样都行》之后最棒的喜剧作品。《六场危事》由亚马逊投资之作,但是同样是由亚马逊投资、本应该在2018年上映的《纽约的一个雨天》却因为伍迪被美国性丑闻运动牵连而不能上映,暴躁的84岁老头伍迪直接把投资方亚马逊给告了。当然,这是后话。

作为喜剧片的《六场危事》大玩政治老梗,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抗资产主义意识形态为笑点,大搞阶级矛盾笑话。伍迪在片中的夫人和他的侄子都受到共产主义女战士的影响变成了共产主义的忠实粉丝大读毛泽东语录(电视剧中引用毛的有些话并不是毛说的)。

伍迪继续扮演那个他在荧幕前一贯絮絮叨叨的胆小鬼形象。不同的是伍迪这次只想做个政治和性的笑话,一部轻松的喜剧电视剧,所以在这里不再谈论他那些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理论。

伍迪的自嘲

值得一提的是伍迪在这部电视剧里借他侄子的口,调侃自己是一只鸵鸟。伍迪以前在接收史提格采访时曾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持续工作,与世隔绝地工作,不被其他任何事情打断。我一直活得像一只鸵鸟,这种方式固然有它的缺点,但也有好处,对于作家尤其如此。我喜欢独处,享受工作,我不喜欢参与其他活动。比如有的人拍电影,他们享受参加奥斯卡典礼受人瞩目的感觉,他和工作人员都是真心享受这个过程,他们并不是肤浅的人。我怀念那种乐趣,但我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强烈。。。我不会和演员吃饭,不会说很多话,也不会社交,这就是我的处世方式。”

 3 ) 到底是什么危险的事

第一场危事,胆小瑟缩的男主人与白人女革命者和在电影中以及仅在电影中代表的六十年代一部分左派革命者。

第二场危事,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的金融从业者与自己家庭以及未婚妻家庭的冲突;包括未婚妻决心与自己一同前往古巴带来的反向震慑。

第三场危事,女主人定期召开的读书会,一群老姑娘读完马克思和列宁后要去政府门口裸体静坐,当女革命者要坐飞机出逃古巴时其中一位老姑娘还妄图用自己糟糕的车技送她到机场。

第四场危事,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女主人的两位客户同时来到,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宣称自己花钱睡自己的妻子,结果妻子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妓女”的感觉现在已经离家拉客,自己的婚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五场危事,纽约某解放组织派来两个黑人小哥给藏身于主人家的被通缉女革命者送出逃物资,结果被同时到来的瓦斯工作人员撞见。

男女主人从医院里把被自制炸弹炸伤的金融小哥接回家,小哥父母赶到(之后小哥怒骂父亲剥削自己的员工),未婚妻和其父母赶到。在这危急关头,一直认为未婚夫过于激进的未婚妻突然宣布怀孕并要随同他前往古巴。女主人的读书会成员赶到,虽然他们读了那么多的革命书籍,不过仍区别不出马克思和列宁。女主人的两对婚姻咨询客户赶到,中年男子尝试用付钱给妻子做爱的方式恢复激动人心的夫妻生活,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真正的”活着的革命者赶到,催促女革命者赶快出逃……几方齐聚一堂,各个立场的白人阶级嗷呜一齐乱嚷嚷。忍无可忍的男主人终于站出来,自告奋勇送原本最讨厌的女革命者前往机场。

战战兢兢的男主人因为车速过快被警察拦下,紧要关头,警察认出了他的作家身份。在持续了一分钟的夸赞和兴奋后,警察终于向有些得意的男主人问出:你是怎么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小说的?我一直想知道,到了冬天,中央公园里的那些鸭子都去哪儿了?

男主人悻悻然,他想起了在第一集开头的理发店里,当问到自己写的小说如何时,理发师给出的评价并不高,但却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

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的男主人问妻子,自己是否应该放弃现在正在写的烂俗电视剧,重新致力于小说;自己能不能写出像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的小说。

这是第六场危事,也是整部剧隐藏的中心。怯懦的男主人不愿世界有任何改变,只想守住自己的苹果馅饼和从小梦寐以求的巧克力机。他讨厌妻子举办的那些愚蠢的读书会也好,讨厌躲在自己家里的女革命者也好,最终都指向一个年过半百但却写不出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家自己。这是主人公自身的危事。

以《麦田里的守望者》开场,到第六集《麦田里的守望者》收尾,小说主人公的反叛,一个只想站在麦田里的中学生,也是风起云涌、充满革命理想的全球六十年代的小小剪影。这是越战下美国的危事。

 4 ) 西德尼性格分析

伍迪艾伦出现的地方,周围的空气都是有趣的。

伍迪艾伦说过自己有种呆傻的气质,特别适合演有的呆,胆子又特别小的人物。然而伍迪艾伦的呆傻绝不是什么笨贼式的蠢,而是孩童般的纯真。就像西德尼像个孩子一样不断的说伦尼吃了他的鸡和夹心饼干,这种天真是可爱的,令人亲近,相反,蠢,可以引起观众一时欢乐,内心却有排斥。所以,西德尼后来说“伟大的毛主席是少数几个能超重的中国人之一”,一点都不维和,孩子眼里可没什么领袖权威之类的,他只是在说吃东西的事罢了。同时他也有着孩子般的较真。前面说过,他一直提到伦尼吃了他的东西,他一直也不认同伦尼的狂热。他认同华盛顿找不到什么聪明人,但他们大多不是罪犯,而伦尼的激进行为在他看来是犯罪。他告诉我们:当心狂热分子,不管他们的理由看起来多么正义。这个才是他坚决不愿接受伦尼的原因。

然而,虽然西德尼这个角色由伍迪艾伦演来并不讨人厌,但也并不是个好榜样,因为这个絮絮叨叨的小老头,是个彻头彻尾的鸵鸟。他有房子,有车,许多家用电器,他觉得一切都很好,所以他对越南战争的反应就是主要不让他参战就行,他才不管战争是否正义,也绝不会去游行抗议国家征兵,更不愿帮助伦尼。西德尼习惯有事就把头埋进沙子,他这种鸵鸟也只会像理发师一开始说的:Then one, two, three, got fucked him over(没得瑟多久,也就拜拜了)。

西德尼像个鸵鸟一样的性格,让他喜欢选择更容易的道路,比如电视剧容易挣钱,开始做电视剧;电视剧剧情老套,理发师都猜的出;看见警察立马就放弃要回公文包。这样的生活也许更容易,却缺了那种拼一把的激情!

 5 ) 公园的鸭子最后怎么样了?

伍迪艾伦终于让麦莉赛勒斯想起来了她作为一位演员的身份。
    如果要谈麦粒,再多溢美之词也无法确切描述我对她的喜爱。词穷着,所以只谈《六场危事》(Crisis In Six Scenes),六场,是指这剧一共六集,危事,应该指的就是由家中那个不速之客带来的不便、不安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种种危机吧。
    伍迪艾伦饰演的Sid muntzinger是一位深知写电视剧很low但还是不得不写的作家,因为写电视剧赚钱,这里有些自嘲地意味,因为《六场危事》的剧本就是老爷子亲自操刀的。Sid 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正在进行越南战争,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他的妻子是一位婚姻(感情)咨询师,生活风平浪静、稳如泰山。一天夜里,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麦莉赛勒斯饰演的激进分子Lenny 拿枪打死了看守者,从狱中逃了出来,因为和Sid 的妻子有过不浅的交情,所以她半逃半闯地来到了Sid 的家。Sid 是一个过着平淡日子不想惹祸上身的人,被通缉的激进分子逃进了自己的家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自燃的火球被引到了自己身上,于是他当即就想报警,却被妻子说服并让Lenny 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暂住的Lenny 成日对资本主义作风的Sid 怨声连天,各种批判,还为Sid的妻子推荐了许多“有思想”的书,让妻子和她那个读书会里的成员读毛选和马克思,并且这种精神还影响了借住在Sid家的男青年,最令Sid无法忍受的是Lenny老是悄悄吃光了所有冰箱里Sid爱吃的食物,Sid恨不得Lenny立刻消失。
听说Lenny要逃去古巴,Sid大喜过望,甚至在妻子的要求下帮助Lenny像个间谍一样去街头和指定的人交换手提箱,手提箱里是Lenny逃亡时要用的钱,但不巧的是行动中途出了乌龙,箱子被警察带走了。
    于是离Lenny离开的日子又遥遥无期了,这段时间里,Sid妻子读书会里的人都读完了毛选、马克思和列宁,并且都有了“眼界和心都被开阔了”的感觉,她们都非常崇拜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这样的反美战士,几位平日里打扮得极其体面的女士还决定到政府门口静坐,以抗议军方的战争行为。借住在Sid家里的男青年本来也有一个收入颇丰的工作,一位爱他的未婚妻,和一个安稳度日的梦想,但他的人生也因为Lenny的闯入而发生了改变,他开始重新看待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宣扬的民主,他的反战情绪高涨,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混吃等死,于是他有了自己的人生新目标,就是陪着Lenny去古巴。但对于Lenny来说,伟大的事业才是自己所应该有的追求,她并没有打算在追寻目标的路上捡一些与事业无关的东西,于是她断然拒绝了男青年,继续计划自己的逃亡。
    剧中有不少的幽默元素,话唠般的台词和密集的对话虽然充斥着典型的伍迪风格,却并不让人感到厌烦,只会让这个本身并不讨我喜欢的老爷子越来越可爱。
    剧中我最喜欢的一集是最后一集,在最后一集里整部戏的所有演员欢聚一堂,乱哄哄的进行着无厘头的对话,看得出来每个人的欣喜若狂。
     Lenny终于要去古巴了,Sid 激动地自告奋勇用车送她去机场,恨不得马上甩掉这个烫手山芋,然而在开车的途中,由于太开心所以超速驾驶,他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要求检查后备箱,Sid 慌乱得不知道怎么才好,突然警察说了一句:“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Sid 接过话茬说:“可能你读过我的书,书封上有我的照片。” 那位警察问:“你再说一遍你叫什么名字?” “S·J Muntzinger.” 听到这,那位警察突然换了一副嘴脸,惊讶的表情中透着掩藏不住的笑意说:“哎呀!您真的是S·J Muntzinger 本人吗?天哪,您真的是他吗?您知道吗?我非常喜欢您的书,我的儿子向我推荐了您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后来……天哪,您知道吗?您是怎么写出那些文字的?” Sid 非常开心,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书迷,而且还这么喜欢自己,他甚至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没想到那个警察继续说:“那本书叫什么?噢!《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真不知道您怎么想出来那样写故事的,那本书太棒了,还有您能告诉我最后那人公园里的鸭子怎么样了吗?”
    尴尬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屏幕,随之而来的是伍迪爷爷嵌入的毫无保留的幽默感,S·J Muntzinger 和J·D Sailinger ,这两个相似却大又不同的名字居然救了老爷子一回,在警察向老爷子要签名的时候,一直藏在后备箱的Lenny逃走了。
    故事的最后,Sid躺在床上和妻子聊天,妻子说Lenny现在应该已经到古巴了,Sid 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自己应该重操老本行,再写写小说,人生里有那么多次冲动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他也想成为像塞林格那样的人。这一切,他没有说,但我知道,是因为Lenny,这个不速之客给周围带来了年轻的气息,也给他带来了勇气。

 6 ) 琐碎的日常才是喜剧之源

     小碎步似的絮叨风格一直是Woody Allen的标志,以前看总是喜欢在这其中找一种散文似的美感。一大段话巴拉巴拉正让你昏昏欲睡时,突然来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句,整个人都清醒了。
     电影和书是比电视高级的东西,老爷子开场第一幕就来自嘲一番。虽不知这个级别之分的概念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可就最近老爷子的《咖啡公社》和有两集熟肉的《六场危事》来讲,我还是更爱后者。也许是每一集都短小精悍,节奏把握更好吧。
      我个人之见,《咖啡公社》放在老爷子一长串的作品名单里,按照老爷子这个创作者的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点的人生感悟而言,《咖啡公社》是之前那么多因结出来的果。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和回首,对于观众来说也必须把自己先置身于那个前提下,看到的也是一地心酸和唏嘘不已。如果是单把《咖啡公社》拎出来讲,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作品,不去顾及导演的创作脉络,那就我个人是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就红白玫瑰的故事,还是张爱玲女神讲的更甚一筹!
     《六场危事》看了两集,老爷子依旧在追忆,可已经日常很多,欢乐很多。一样都是碎碎念道,因为是剧集把,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让它碎碎念。再看到更加日常的碎碎念时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修辞学里有一种手法叫博喻,钱钟书先生曾说:“博喻像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服在诗人的笔下”(钱钟书《宋诗选注 苏轼》。
      这样的手法也是老爷子善用和常用的,当然老爷子从不用这种手法去表达一个很复杂的事。比如,当她的妻子在给一对夫妻做治疗的时候。夫妻俩互相说出零零种种对彼此的不满,什么我爱运动她不爱运动,讨厌他打呼噜,讨厌她大笑之类的生活小事。这和我们的父母都一样,日子久了两生厌也是正常。老爷子并没有像其他探讨爱情和激情的电影一样,把这种现象拔到一个形而上的高度去分析。日常就是日常,不起眼的日常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呢!
      除了用博喻或碎碎念去还原日常,在日常中去刻画当下的政治环境,中产阶级的真实处境。一切艺术典型取之于日常,还原于日常。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级那是的“胆小”“懦弱”,看到生活在动荡时代年轻人的“迷茫”。
     电影去讲诉大故事,电视剧还原日常。恩,如果以后电视剧都有这个水平,我们也不会觉得电视剧很low了吧!

 短评

大型图解“后院篱笆原则”,从中产老太太集体学习毛 泽东语录开始全程高能,可能是伍迪艾伦近年来最搞笑的作品了。

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亚马逊请他拍电视剧,他拿了投资拍了一部电影,然后分成六份,当成电视剧来发行,据说这样赚的比较多。。。

9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虽然各色伍迪标签齐聚总长不过是部卖拷贝电影,这还很明显是个电视剧,而且让人感叹伍迪要是当年顺路进了情景喜剧圈笔下会诞生多少伟大剧集,末集戏仿马克斯兄弟的高潮功力尽显,第五集和May的冒险好有黛安基顿怀旧感,话说伍迪是真准备写小说了吗?

10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毛主席说:道理我都懂 但是为什么要选麦粒

14分钟前
  • 饿狗
  • 还行

Miley Cyrus原来不仅是长得像Justin Bieber,连声音也很男性化!

1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伍迪·艾伦牌地图炮开起来真是毫不留情,但前五集拍的也太敷衍了,读着剧本脑补和看剧没什么区别,收尾一集终于显出功力:好一出神经喜剧。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能躺床上舒舒服服什么都不用想看一天伍迪.艾伦大概是我当下觉得生命中所能体会到的最幸福的事情了 一群老太太讨论卡夫卡 让我想到如果一群铝厂工人讨论波兰斯基会是怎样 哈哈哈

24分钟前
  • 公园最冷的一天
  • 力荐

无敌艾伦粉真的好福气,一年一会、编导合一、作者标签,难能可贵的是水准稳定。更喜出望外的是今年外加一部剧,还是隔XX年老头亲自出演,简直是额外赠送超值大礼包嘛。。老头这角色超可爱,尤爱他每集对美食的护犊之心。以及下了本钱玩自黑,竟然在第二集说“我很爱养女”。

28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拿塞林格来自黑真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群小老太太萌了。“少数几个超重的中国人之一——毛主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2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所以说,老头儿除了自编自导外一定还要自己演才最完美,找谁替都没用,另外,这剧真是太适合留恋老头儿上世纪作品的影迷看了。

3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看完感想是电视圈需要像Woody这样的电影人偶尔来发光发热一下,不然就太无聊了。哪怕不能懂这些刻意或者无意埋藏的梗或是高级的自嘲,它本身是一个简单的,怀旧又风趣的喜剧,你在某个下午看完会很开心就是了。(求给读书会的老奶奶们单独出衍生,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读书会√)。

4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chiarman **和** Party都只是幌子,恍然间又看到了那个疯起来连自己都黑的伍迪艾伦,最后一集差点把桌子敲烂了,如此政治不正确,我喜欢

46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老伍迪继续他的角色设定,这才是影史最长寿的统一性角色吧。嘴上懦弱内心却狂热,以及与讨厌公共澡堂与男人共浴看与被看裸体,值得说几十年吗哈哈哈…[B+]

4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重见老头啰啰嗦嗦畏首畏尾真是大惊喜!神经质不改,自恋依旧,塞林格作为其精神偶像保驾护航至今,吐槽技能升级,自黑功力炸裂,细节梗对应其以往盛年作品,保准能博君一笑;恶魔/天使结合体打破庸碌中产生活,这倒是近年主题;一群老太言必称Chairman Mao的群戏真笑死我了!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根本就是一部电影拆成六集嘛!剧作结构其实有点像[曼哈顿神秘谋杀]和[别喝生水]的混合物,基本也是按照室内情景喜剧/舞台剧的路子在做的。重点和最大的笑点估计就是一群美国中产阶级傻老太太背毛主席语录吧,实在太特么好笑了。对美国六十年代左派幼稚病的嘲讽很犀利(感觉指向实际上是当下的身份政治的白左幼稚病……),不过结尾简直是天坑……另外片名这么翻其实也不对啊,哪里有六场嘛,“危机的六个场景”之类才对啊。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很不对味,有早期伍迪的味道,但又挺物是人非的,一些七零八落的调侃烂梗和重复致敬...虽然不想承认,的确有点无力回春...

60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最重要的不是调侃六十年代全球左翼运动抑或揶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实际上它是以一种情境化的方式再现了那种革命对日常生活的介入深度及表面性。这种轻松和絮叨调子里的回眸,毕竟牵扯出了那么多已不再容易说的话语。法农、卡斯特罗、切、毛、列宁、马克思,也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成为谈论的核心。

1小时前
  • xīn
  • 推荐

爷爷说,再也不想写这些看电视剧了。想像塞林格一样,写一本自己的书,毕竟自己再也不会年轻了。😢

1小时前
  • shibuya emiri
  • 还行

把60年代图样图森破的左翼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黑出翔了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老伍迪最深的套路: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啊——中产想要激情

1小时前
  • wate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