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HD中字

主演:达式常,陈晓旭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了凡四训 剧照 NO.1了凡四训 剧照 NO.2了凡四训 剧照 NO.3了凡四训 剧照 NO.4了凡四训 剧照 NO.5了凡四训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了凡四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人类文明到了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宇宙知识,人们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决生命的问题,亦既生死方面的问题。佛法,这一博大精深的宝藏,可以提供和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而《了凡四训》阐明了佛法中的许多根本道理,所以它也是佛法的基础和修行学佛的基础。  2001年,陈晓旭以中国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根据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实传奇故事改编,邀请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执导,专门投资拍摄了一部“中华传统道德教典———《了凡四训》”的电视剧。  该剧共四集:《第一篇 立命之学》、《第二篇 改过之法《第三篇 积善之方》、《第四篇 谦德之效》,片长165分钟。出品单位就是陈晓旭的中国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拍摄总顾问是净空老法师。  《了凡四训》展现了袁了凡对儿子的教诲,教他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  该片导演是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他导演的纪实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曾在奥地利的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过银奖。啄木鸟伍迪2特命!警视厅特别会计员老人的日记死亡地带第一季波拉特美丽乡村浪漫事我们的动物园网络妖姬莫德罗监狱1977国家代表老婆甜心格格第五季最后一场胶片电影放映恶途金婚原则恋爱点名册毛骨悚然撞鬼经2021特别篇海底小纵队第八季母性之光卡波涅痛哭鬼马天师(粤语版)爱探险的朵拉 第四季财迷心窍呼吸2018法国潜伏王牌调酒师第一季大赢家2020国语昨日的承诺画皮之阴阳法王(粤语版)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铁甲学堂续集之非常插班生逃学威龙2天空之眼X战警:逆转未来(原声版)宾果:晨光之王跳出我天地我杀人第三季狂雷街区野性英伦星辰变 第五季高蒂传2002 粤语陌生人2020危险证据2024秘密手稿无间道长之神剑门

 长篇影评

 1 ) 说来道去,实践第一

这部剧是分两段看完的,没错,最近遇到了些事情,又开始迷惘了些,不知道是吃饱了没事干还是死到临头还嘴硬还是啥的又牺牲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把这部剧给看完了。

《了凡四训》,最初了解到这还是在高中时期,大概也是“中二病”犯了在那边杞人忧天矫情造作那边“人生苦短”吧,知道了这是本“改命”的书,然后就没去细究下去了,因为通过当时男神一句“有这些时间还不如拿来多做些题”(这话也适用于现在,写完本文就去学习)以及《赤壁赋》还是哪篇课文就想通了。

这部剧,如同当时高中看的简介说的一样,讲的是一位书生在那边慨叹“天道有数”“命运无常”,后来是经过谁人提点醒悟过来就去积德行善做好事,最终打破了原本的“命运”,最后写了这本书流传下来。

从本剧来看一些元素及理论都透露出很强的佛教意识,我也因此在三星与四星之间徘徊,最后基于“统一战线”理论决定给个四星,在点开这部剧的综合评分来看我给的也不算太离谱。

其实呢,感觉还是像我在本科阶段所想到的那套理论一样,如果真有所谓“命运”“人生轨迹”的话,我们现在多做一些,是不是就相当于把未来“人生轨迹”多板正、拔高一些?举例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就当我是个悲观自卑的人,我所想我就这样堕落下去的话以后的生活轨迹肯定是走下划线的,但如果我这时振作一些多做了一些,它这个下划线是不是就可以再把起点给起高一些或者最终降落到“零点”的“时间”或“距离”是不是也就跟着长了一些——大概就是这么朴素。

实践第一,就如网上所传的,想永远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关于做不做好事什么的呢,剧中还是给了比较朴素的一套理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更喜欢网上传的那么一句话——“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剧中又提点给我复习了下“谦”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唯一的六爻皆吉的卦象,这个知识点再记下。本身就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话已经被世人给用烂了,我倒更喜欢《易经》里的另一句话:“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哼!

 2 ) 功德啊,功德啊

  《了凡四训》原产于明朝袁黄,后改名了凡。袁老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是一部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内容就不在此详述了。
其中非常赞同立命之学的观点,其体现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般性观点,对教育包含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世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中人,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所谓在家靠父母,在外考朋友,其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意义之重要。但是,要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自己需要有非常强的能力,而该能力的获得,从根本上还是源于自己不断的努力。也就是说,稳固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从中获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形的福利,本质上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不是别人给予的。因此,要想掌控个人乃至别人的命运,必须要有前期巨大的投入和必要的努力,让自由能够有泰山压顶,一览众山小之势。其哲学意义则是,人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生活意义则是,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有担当和责任心。
     《了凡四训》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篇人文社科书籍,其中蕴含了深深的逻辑辩证法的观点。譬如该书中蕴含的善与恶的区分。该方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中,牢记否极泰来,更应指导失败乃成功之母。
    该书中的某些方法,如积善之法中的一些观点,若希望将其运用于现代社会,则需要进行巨大的调整。如做善事不应刻意让他人知晓,在现代社会,则恰恰相反,需要让人知道你为其做了善事,因为当今的社会道德意识不再从前——古时社会以道义为重,将信守承诺作为为人处世的重中之重来看待,所谓一诺千金,人品至上;而不像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现代的信用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信用体系,物质越丰富,信用等级越高,而无论该人的人品。其隐含的前提是,古时人认为人性本善,而今人则万事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进行思维行事。所以,在当今社会,做了善事,必须得让人知道,否则会被误认为不怀好意。而且在做善事的时候,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善行而非而行。其实现代社会行善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而作恶的成本则相对越来越低了,大家都已经害怕行善。而社会呼吁正能量,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点,社会机理已经病重,再不医治,将会早就悲剧。

 3 ) 修行-智慧

何謂「善」,這很重要,必須要有能力辨別。
中峰禪師:
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
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
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

这也解了我最近的疑惑,更加理解佛教哲学对于智慧而非个人的崇拜,更加理解为何《正见》里这样写:“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

拥有“智慧”,是多么难的修行。

没有“智慧”,连“善”、“恶”都无法分辨,无明莽莽,多么可悲。

理性推理的结论是:为己为人,对己对人,要修“智慧”,方为正道。

 4 ) 听训,自省

近来越发感觉到因缘际会在个人生命中的示意,性格为因,外境为缘,说到底,还是天性使然。很偶然的知道了这么一篇东西,更好奇的是居然还有人将之拍成影片?经了解才知道,原来竟是陈晓旭在2001年出家前,邀请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拍的这么一部“中华传统道德教典——《了凡四训》”。功德一桩啊!当时她的出家和辞世都没引起我太多的注意,现今想来,也真是个不寻常的女子啊。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明万历年间的江南吴江(乌镇取景):江南庭院里,有芭蕉树、荷花池、假山、石桥、古琴声,从头至尾都很清雅。因为拍的是“训文”,所以多半时间就是漫步庭院、古镇,聆听老先生的教诲。这样的观片经历还是很特殊的,虽然片中的场景可以说是简陋,以至于大量引用的典故都只是用舞台剧、动画、水墨画、皮影等诸多简易方式表现,而且半文半白的对白也是大大逊于原文,可还是很喜欢这样一部东西。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吧。更何况,这种电影不在于拍摄技术或是演技,甚至连意境等等也别去计较。关键在于对观影者的启发,有人悟了,这片子就算没白拍了。

根据原文,拍摄也是按照《第一篇 立命之学》、《第二篇 改过之法》、《第三篇 积善之方》和《第四篇 谦德之效》这样的顺序。个人最喜欢栖霞寺的禅师云谷大师的立命之说那段,很有禅意,尤喜此句:[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闻之真是醍醐灌顶,因循二字恰恰道出了根本所在。

看介绍说《了凡四训》还是初学佛必读的入门书,我觉得用它来当启蒙读物确实不错,可当自己买书的时候却根本不敢买多了来送人,因为毫无把握会有多少家长可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今天这样的社会;而接受这种教育的小孩,会不会到了社会上受尽委屈继而心生疑惑?或许,等上了一定的年纪,自己选择再启蒙反而会更好吧。

另外关于修心这一条,这句[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深得我心。不是让你一下子就到彼岸了,而是如果做不到这个,那么退一步,还不行,再退一步。读这样的句子,真是心生温暖之感。

说到“无子”的原因,第一条居然是[余好洁],因为[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这真是叫我一惊,细想却是合情合理。

至于“积善”,文中说[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 这个让我有点点不容易接受,因为内心喜欢的还是“独行于天地之间”的不卑不亢吧,或者说以这个标准衡量,自私却不影响他人的也都是恶了?这个阶段,我还是比较能够接受道家思想吧。过个一年半载,看看到时又是何等想法,今天的念头暂且记下,以兹回看。

 5 ) 《了凡四训》电影记录

1. 凡人,未能达到无心。无心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面不会被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所诱惑;内心不起贪嗔痴欲的妄念。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数理的范围,安得无数。
但是,唯有平凡的人有定数。那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定;而极恶之人,数也拘束他不定。
2. 可是孟子曰,求则得之。这是说追求应在自己内心。道德仁义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如何求得到呢?
“孟子之言没有错,是你错解了。你没有看见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悟不同“。只要能回头向自己内心去求,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
若不能反过来向内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援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够得到的还是原来命中有的,并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的还是求不到。“
3. 禅师问了凡,你觉得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子嗣吗。
了凡:“不应该。科第中人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福薄,有不能积功德积善行,培养厚福的根基。而且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自尊自大,以才智盖人,轻言妄谈,直心直行。凡此种种,皆是无福之相,又怎么能有功第科名呢?
所谓地之晦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我有洁癖,这是我没有子嗣的第一个原因。和气能育万物,而我善怒,这是原因之二。仁爱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我常常吝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这是原因之三。多言耗气是其四。我又好饮酒,以至于消散精气,是我无子的原因之五。又好彻夜长坐,不懂得保养元气元神,是原因之六。其余的,过错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禅师:“生儿子,有修百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白世的孝子贤孙来保持他的家道不衰;有修十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十世的孝子贤孙保住他的家道;有修三世二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三世二世的孝子贤孙保住他的家道;那个没有后代的,或是出了不肖子孙的,那时没有修福,福德很薄的缘故。
不惟科第这种事情,世间能够享受千金之财的人,一定是千金的人物;能够享受百金之财的人,一定是百金的人物;应该饿死的,一定是饿死的人物。天道,只不过因为其材而顺其自然,几时曾经加纤毫的意思在上面。
你如今既然知道自己福薄和没有儿子的原因,从今以后尽情把它改过洗刷。把一切不登科第没有儿子的原因做一个大的改变。
从前种种的过失,譬如昨日死;从今以后,种种改过自新,譬如今日之再生。这就是义理再生之身。……“
3. 《准提咒》
4. 了凡对两位儿子说:“孩子们,《书经》有云,”天难信,命糜常“。又说“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啊。由此可以知道,凡是说祸福是自己求来的,乃圣贤之言教;若说祸福为天所命,乃是世人庸俗之论。
我们务必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
改过之道:羞耻,畏惧,勇猛
5. 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为什么不恨自己是非颠倒,反而抱怨天道报应之有差呢……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打人骂皆是善,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是恶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发自内心者真,因袭形迹者假;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今人看到谨慎,不倔强的,大都称之为善人而认同他;而圣人则宁愿认可狂狷不羁的。那些谨慎温存的人,尽管有一乡的人都说他好,但因为他随波逐流没有志气,不能指望他上进,所以圣人必定指责他为道德之贼。这善恶的标准,世俗与圣人,分明是相反的啊。
推广开来看,则世俗的种种取舍褒贬,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善恶福祸,皆与世俗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所以凡欲积善,绝不可被耳熏目染牵着鼻子走。只有反躬自省,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一片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豪媚世之心即为曲……

“反行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行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6.子贡行善后拒领奖金。孔子听闻后很不满意,说子贡做错了。君子之行,要移风易俗,要引领大众效仿,而不是为了自己诚信善意。子贡拒收赏金,会使人以为做好事收赏金是耻辱的事。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恐怕从此就不会有人去赎人了。
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
1. 1:25:00左右论叙了三个故事用来证明积阴德有福报,做好事然后自己以及后辈升官。福报等于官至高位吗?
2. 了凡的思想非常入世(承认俗世官位的意义,强调济世的重要性),同时又在某些价值取向与俗世相悖(善恶定义),且与个人主义背道而驰(为己则为恶)

---------------------
前两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尚可看;后两章(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尽是鸡汤,不看也罢。

 6 ) 《了凡四训》超140字影评

“说曹操曹操到,没到的曹操不计较。”这部电影仿佛通篇都在说:大家快来看我指鹿为马、胡说八道!

从影片放出字幕,观影体验就直线降低。我眼中的西方哲学家大多单干,有沙龙(聚会、分享),但也会有嫌隙。解决嫌隙的办法,除了相互诋毁、抹黑,还有远古的决斗,近代则理性许多——文字踩踏,等对方犯错。而东方哲学家,这部片描述的智慧来源,都在寺庙吗?

「因循」一词确实打动我,以为剧情表现会低开高走毕竟影片有8.6的高分呀。结果呢,接着话茬儿继续讲格讲局——鱼和牛的故事,简直就是选择性无视,双标而不自知。这部影片中的若干智慧形象,其代表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历史上的个人智慧形象,仿佛就不是探索性的运用智慧,而是将其用作人民的(哪怕人性的也好)封闭、枷锁。试问,这同zz有何区别,简直一脉相承。不搞智慧探索、构建,不做人性探索,偏偏拿礼(不是礼貌,是礼数、礼教、规矩)缚人、砌墙,另类统治吗。真是,啧啧啧。



曲线视角来看。这部片的曲线真是处处大问题。放鱼一段,讲到“功德无量”——这种说法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屡见不鲜,然而我忽然觉察过来,这种用带有刻度的标尺去衡量不可简单量化且始终在变化的东西的行为,同美帝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有何区别(话说美帝真是会用基本物理工具呀,没有厚重的文化压力,没有纠缠的道德语境,就可以更直接,一切以见效为准)。

信仰、边界与标尺可以在文明现象中得到解释和理解,涂抹未知这种行为也可以解释和理解。但是人性与文明的一个有趣、可怕的现象是,当人们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工具,而且一些人和许多人不加场合地使用,就会做害广泛,再加上时间维度,伤害就更加深远。考虑到非常现实的情况——其为利益所用,局面就如用山峦替换掉蓝天一般。青年,文明的能量怎样脱身。

结果呢,就是硬生生拍成了道德教育片,而非启民智的思想片。想想欧洲也有黑暗时期——文明难以迈过的阶段。但是启蒙运动等文明现象,释放了最广大人民的思维生产力,造出了筛选最广大人民的精英筛子,这却是我兔不及的。百家争鸣,何时得归/再现。

袁了凡的迂腐形象和迂腐言论,对许多人有着无比的存在意义吧——如果要抽掉心灵建筑中最底层的部分而且没有及时替换以新,那么这些人会心理崩溃,考虑到人性的保守,他们会极其拒绝且极有可能以攻击另一种观点来维护自己。只有高一层维度的控制进行有序引导、再构建,才是文明进步的光芒所在(参考统治阶级的作为)。我理解你在一个系统、一个框架、一个世界观中的行为(这个系统、框架、世界观不是emperor不是empire,而是一直挂在嘴边的佛),我尊重你已作为中华文明中华历史的一部分,但我确实要隔离你、讨论你、研究你、越过你。

忽然间,发觉自身一点疑问。我的观点非常近西方么?西方文化的确更加可解释且自身运转良好,尤其能够自体排毒,但这些观察到的因素并非让我离东方文化尤其是以中国文明为核心的东方文化更远。自体排毒,被误解被攻击,这是非常非常悖论的事情呢。离人性更近的貌似是西方文化,它把认知人性、培育人性、引导人性作为自己的方向。在我的认知中,东方文化好似围点打援——抓住人性作为可被利用可御可牧的特性,圈养。


如上图。中华文明的前行方向,很可能是在经济宽松(某种程度已达成)基础上,由文化领域进行解构,再将火焰烧到文化覆盖的人类行为领域,接着由文化领域领头重构,并由新人类保护这些新的构建不被旧式建筑冲毁。这是我从建筑视角进行的观察。

ps.这段文字要放十年再看。



另一篇的几点观察也拿到这里。
①3000过后又3000,10000善事能心安。这种自虐式的自我满足,有区别吗,高明吗。量化你的善事?资本主义善事?
②田租就这样被你减掉了?你替天行道?你就是天?

 短评

内容好,形式相当之简陋。

5分钟前
  • 可可爱爱郭麒麟
  • 力荐

我老爹老喜欢这电影了。。。。。

10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陈晓旭投资拍的片子,对于里面所讲的善恶,很有感慨

12分钟前
  • 刘一涵
  • 推荐

我并没有读过了凡四训这本书,所以不能评价这部电影是不是按照原著拍的。我觉得这部电影里的一些道理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例子部分我觉得太功利,要注意分辨。这部电影故事性不强,是纪录片,貌似这书属于佛教的书,而且毕竟时间久远,还是要辩证的看。但是还是多给了一星,因为那份为了传播善意的心。

13分钟前
  • Monalisa
  • 推荐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16分钟前
  • 力荐

在追求功名富贵、修身治国、积德行善已成为政治不正确的时代,这个片子倒真是令人……

18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以我现在的智商还不能看懂_(:зゝ∠)_

20分钟前
  • Яανeη
  • 推荐

折节自持,而不自狭其量。如临清泉,如见莲花。虽然有一些需要剔除的陈旧思想,但是完全可以跟现在流行的西方思想结合起来,戒除浮夸,与人为善,存心而善,倒不是为了获得善果,而是良心平和,也许这才是修福吧。

21分钟前
  • 屋菇
  • 力荐

果然儒释道不分家,大量例证积德行善可以得功名是佛法教化儒生的最佳途径吧。“衙门口里好修行”本意是利用权势积大德行大善,现在听在耳朵里就莫名觉得讽刺了,我们离圣贤远矣。

26分钟前
  • 月夜流樱
  • 推荐

念念相生世代传,劝君莫把自由谈。乾坤命数似已定,明因识果了圣凡。

29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讲座型”电影,《了凡四训》影像化,有意境有韵味,受教了。达式常饰演的了凡,还真有了悟通透之感。通篇劝人向善、让人变好,片尾八个字印象好深,“欢迎翻版,功德无量”。

31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34分钟前
  • VV
  • 推荐

很难想象,《了凡四训》这样的劝世文经典也能被改编成影像作品,然而大圣导演确实做到了。在这部四集、将近三个小时的作品里,他综合运用电视剧、剧情电影、专题纪录片、场景剧和舞台剧的多种手法和表现形式,再现了这一古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意蕴。古意尽显,禅机无限,闲静舒缓的韵味,让人沉浸其中,

38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推荐

净空法师 您太可爱了!

42分钟前
  • 如如
  • 还行

陈晓旭投资的电影作品,丁嘉丽在里面扮演了凡之母。她们一定受到里面信仰力量的感染。与人为善。愿从本真之心!

44分钟前
  • 小孙字典没输字
  • 力荐

为人需以“谦”,因而六十四卦才显皆吉,“君子先骑识,而后文章可也。”谨以此戒我之虚妄,切记切记。

48分钟前
  • 怪人村
  • 推荐

妙极!妙极!

49分钟前
  • 力荐

行善修身

53分钟前
  • 西祠
  • 力荐

理论和方法论都有

54分钟前
  • 高好云上
  • 力荐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导演拍的片子都好有意境!

55分钟前
  • 你月经姥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