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星球

HD中字

主演:Brian Narelle,Cal Kuniholm,Dre Pahich,丹·欧班农,Adam Beckenbaugh,约翰·卡朋特,尼克·卡斯特尔,Cookie Knapp,Joe Saunders,Alan Sheretz,Miles Watkin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星球 剧照 NO.1黑星球 剧照 NO.2黑星球 剧照 NO.3黑星球 剧照 NO.4黑星球 剧照 NO.5黑星球 剧照 NO.6黑星球 剧照 NO.13黑星球 剧照 NO.14黑星球 剧照 NO.15黑星球 剧照 NO.16黑星球 剧照 NO.17黑星球 剧照 NO.18黑星球 剧照 NO.19黑星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星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艘以超光速推进的离地球58光年的飞船“黑星球号”发生了故障,指挥官死亡,因为太远地球基地已经没有能力给与协助。船上的其他四名宇航员必须继续执行他们的任务——摧毁最后一颗不稳定的行星,完成殖民化清空。宇航员们已经离开地球20个地球年,但他们只老了3岁,无聊的太空生活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核能浩劫后少年厨艺大师 第一季红楼枪声非常情网竞猜王电影眼睛蝴蝶效应胖虎日记泽西女孩别惹蚂蚁谜不可触努尔哈赤佐佐木在我脑海中星猫历险记之书法篇诚信无翼蝙蝠野蛮囧妃2:迷雾重重最佳一击那一个转身升舱巧遇大寒偏偏动了心天生一对(国语版)老友记重聚特辑欲海医心第四季爱情鸟麻辣教师电影版最后的迪斯科混世奇才庞振坤过失 第一季二十世纪我被沐总宠哭了太空先锋碰撞2022走西口的生活历程山重水复秋想和春一起吃饭永远活下去寂静中的惊奇怒火保镖纵贯线演唱会美国恐怖故事第八季

 长篇影评

 1 ) 来自黑星球的孤独

作为一代B级片大师,约翰•卡朋特从处女作就开始剑走偏锋。因为大神库布里克早在60年代就拍出了科幻片标杆《2001太空漫游》,对于身处70年代,又是首执导筒的卡朋特来说想要超越经典似乎有些痴人说梦,好在导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资金没资金要经验没经验的现状,干脆反其道而行拍一部低成本科幻喜剧,既然高山难以企及,抄小路不失为最聪明的对策。

从成品来看,粗糙的质感不但没有拉低影片的档次,相反还流露出了一股浓重的cult味道。无论是简单到有些简陋的太空舱,还是那个惊掉人下巴的外星人,低廉的成本没有限制住卡朋特的想象力,恶搞的本质让这部电影在一众科幻片中独树一帜。

与大多数科幻片中宇航员都是勇气与智慧兼具的正义化身不同,本片中的宇航员被设置成了百无聊赖的嬉皮士形象,整日以消灭不稳定的小行星为己任,得不到地球的任何支持,几乎就等于被放逐在太空里。从他们脏乱无序的睡眠舱就能够看出这伙人的精神状态,而这种被弃的角色设定也为影片定下了整体的基调——虚无感,这种内在的空虚引发出了更深层次的孤独。片中有一段是杜立德用自制式乐器演奏嬉皮士歌曲,这段情节设计与故事是毫无相关的,可它对人物内心的展现又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颓废感的营造外,黑色幽默的弥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趣味性上的不足,而承担这个搞笑任务的是自娱自乐的Pinback。为了排遣孤独,Pinback饲养了一个外星生物,这个明显就是气球下面加了一对爪子的外星人形象毫不讲究,可以说还有些荒诞,但它却为Pinback带来了不少麻烦,一次追逐当中还差点使之送命,最终恼羞成怒的Pinback为外星人放了气。其中Pinback被困电梯井的桥段拍得紧张感十足,从中也能看到卡朋特对推进气氛的擅长以及日后拍摄惊悚题材的苗头。实际上这段夸张的情节也是与剧情独立的,可你不能忽略它的作用,和后面Pinback对着录像机的自白一样,这是一种别无选择的自我调侃,甚至是带有苦涩的味道,对于无处排解的寂寞只能自己嚼碎吞下,然后以一种无所谓的姿态将其消化。

影片的高潮来自于杜立德与炸弹的一段对话,明显是在恶搞《2001太空漫游》,杜立德试图用现象逻辑学说服炸弹解除爆炸指令,在一通关于存在主义的乱侃后,炸弹拥有了自己的思维并真正意义上的遁入虚无。在爆炸的那一刻,巨大的光亮在宇宙中绽放,而杜立德也终于实现了他冲浪的愿望——乘着飞船的碎片飞向远方,这个忽略了失重的浪漫桥段可以说是片子最为讽刺的一幕,他们孤独不是因为他们是嬉皮士,而是因为他们不再被需要,就像那些被消灭的小行星,最终都化成了宇宙中的一颗尘埃。

 2 ) 炸弹学会了现象逻辑学后

20120302上午观。

炸弹拒绝停止引爆指令,代船长请教被激活的前船长,后者让前者和炸弹谈谈,teach it phenomenology.教会它现象逻辑学。

Bomb:the only thing which exists is myself .in the beginging there was only darkness.and the darkness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and in addition to the darkness there was also me.and i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darkness.and i saw that i was alone.let there be light. (惟一存在是我自己。一开始只有黑暗,而且黑暗是空虚混沌的。除此之外,黑暗中还存在着我。我转头去面对黑暗,黑暗中只看见我自己。要有光。)

9分52秒处,代船长Doolittle下达指示:我们需要音乐。音乐响起。
主题曲充满乡村音乐风格。Benson Arizona ,lyrics by Bill Taylor

Doolittle想念冲浪,片尾捡到飞船残骸当冲浪板。

船员Pinback的奇遇:成为宇航员需考700分,他考了58分。因一个宇航员精神分裂,脱下宇航服,跳进了燃料槽。Pinback穿上宇航服要救人,却被人赶在了前面。这时,有人跑过来通知他登船。他想告诉人家他不是那个宇航员,却不知怎样用无线电头盔,于是稀里糊涂成了宇航员。

 3 ) 从此以后卡朋特学会了省钱

我在许多影评里提到过卡朋特,我在许多影评里赞过B级片,当然我可不是昆汀的脑残粉,也不是那些看了昆汀的片子以后才爱上B级片的乌合之众。


      B级片,大多拥有天马星空的想象奇思妙想的鬼点子,B级片导演,是一群执着于梦想的疯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挤出一部电影来,就为了这一点我们也应该为广大B级片导演喝彩!!!他们唯一缺的就是钱。。。。。。。。。。。。。

    当然了,我所说的是那些有个人追求的B级片导演,不是那些随波逐流圈钱的恶心家伙

    约翰·卡朋特就是这样一位缺钱的拥有电影梦想的B级片导演!!!!


     《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大制作科幻片是卡朋特的梦想,但是当时他穷的叮当,拿什么来拍出一部类似的科幻电影呢?凭借着对电影的执着和信念,他愣是把这部《黑星球》给挤出来了!!!


   有限的资金,加上一大帮臭味相投的朋友,这几个老伙计一合计,好,干就干,就这样在自己的公寓里搞布景搞道具摆弄简陋摄影机和破胶片


      这部电影的画质可想而知,即使我看的是现在的数码修复版,但是划痕清晰度什么的都成问题

      这部电影的确有模有样,讲述了几个在太空中飘了几十年的宇航员,与地球通信的延迟都已经十年了,像是被遗弃在太空中垃圾一样,无所谓的执行着“所谓的任务”,他们邋邋遢遢的,许多精神都出了问题,导演对宇航员的生存状态做出了反思,同时也像库布里克那样质疑了人工智能

    片中宇航员与炸弹探讨现象逻辑学真是惊世骇俗啊,这种匪夷所思的情节,已经不是恶搞和无厘头之流所能达到的境界了,最后炸弹还来了几句貌似圣经的台词

   
    这部电影和《2001太空漫游》一样都成了经典,不过《黑星球》是作为卡朋特的处女作和低成本科幻的代表为人们所熟知


     这样的片子最终找到了发行商还能在院线上映,他们太幸运了,可是无数的低成本电影最终只能以录影带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从此卡朋特走上了电影道路,一路拍片至今,拍出了许多经典的电影:《万圣节》系列、《怪形》。。。。。。。

     但是,他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省钱拍出来的,都很简陋很粗糙,他已经跌入B级片的深渊无法自拔了,永远的缺少投资,无数B级大导都已经成功迈入一线开始了挥金如土的大制作拍摄,他依旧坚持小成本小制作
      或许这就是约翰卡朋特与众不同之处,试想,如果他转型拍《变形金刚》那样的大手笔他还是卡朋特吗?

 4 ) 我是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的

设想一下:你身处太空,除了一艘飞船,身边一无所有,太空漆黑、冰冷,仅有飞船上的指示灯在闪耀。你的飞船下面带着一颗炸弹,完全智能,随时准备遵从指令去消灭敌人——不幸的是,它没有被放出去,而是被卡住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炸弹君很快就会坚定不移地完成它的生命使命:爆炸!

你唯一的机会,就是跟这颗有自己头脑的炸弹谈人生谈理想,期望它自己打消爆炸的念头。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船员杜立德:你好,炸弹!你在那儿么?
炸弹:当然在。
杜立德:你想不想接受一些新观念?
炸弹:我从来都是乐于接受新观念的。
杜立德:太好了,那你这样想想看:你怎么能确定自己是存在的呢?
炸弹:呃,我当然是存在的。
杜立德:但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存在的?
炸弹: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么。
杜立德:没错,一目了然,但没有证据呀。有什么具体的证据能证明你存在么?
炸弹:嗯……这个嘛……我思故我在!
杜立德:很好,非常好。但你又怎么知道其他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呢?
炸弹:我的传感器告诉我的。这真有意思。

经过一番充满存在主义哲学味道的探讨之后,这位炸弹20号君深深陷入了思考,它的智能系统现在成了“缸中之脑”。最终它大彻大悟了:“宇宙间唯一确定的存在就是我自己。混沌之初唯有黑暗。黑暗是无形、空寂的,只有我存在于其间。我靠近去面对黑暗,只看到自己形只影单。要有光。”于是,嘭!宇宙间有了光。

这是科幻片《黑星》中最为有趣和荒诞的经典一幕。

我们知道,科幻电影的导演就像是一根绳子上串的螃蟹,一拉扯发现都有连带关系,比如卡梅隆是看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之后受刺激拍了《终结者》,雷德利·斯科特也受了刺激拍了《异形》。这部1974年的科幻片《黑星》则是导演约翰·卡朋特受了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刺激而拍出来的。不同的是,《终结者》和《异形》制作精良,特效出色,都成了科幻电影史上的Top10常客。而这位“木匠”约翰则走了另一条路:拍不出“2001太空漫游”,我就拍“太空梦游”!《黑星》可以看做是《2001太空漫游》的黑色幽默极low版,或者科幻版的《巨蟒与圣杯》(不过它比《巨蟒与圣杯》还早出世一年)。

影片抱着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B级片态度来呈现粗陋的特效:飞船如同山寨电器的工厂一样毫不精致,外星异形就是个番茄式的大气球套在人身上,太空场景好比儿童在画板涂出来的……《2001太空漫游》的史诗气象,《星际迷航》英雄主义的探索精神,在《黑星》中是完全看不到的。在本片中,太空不再是人类最后的疆域,仅仅是几个百无聊赖的管道工一般的年轻嬉皮宇航员工作的领域。

粗糙的特效、大量内景拍摄、大段段子式的对话,这些元素混合起来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风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叛逆、茫然、无理性、绝望、消解情绪(船舱内)与太空的孤寂、寒冷、广袤、伟大(船舱外)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宇宙和人”的关系这个主题透过几个主角荒诞、搞笑甚至莫名其妙的举动体现出来。尤其是影片最后,当船员和片中堪称科幻电影史上最被忽视的AI/机器人炸弹20号探讨哲学问题,以此试图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生存困境时,《黑星》的境界一下拔高到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高度!

不同于三十到五十年代那些粗糙简陋的科幻恐怖片——比如艾德·伍德的名作《外太空计划9》——《黑星》把低成本科幻电影变成了一种故意而为的风格特色,让这种制作上的粗陋成为了滑稽、荒诞、讽刺的精神内核的表象。自1977年之后,《星球大战》令科幻电影成了特效大片的代名词,倒是约翰·卡朋特一直秉持着B级片的精神理念,不断拍出《怪形》、《纽约大逃亡》、《极度空间》、《天魔回魂》等极具特色的科幻、恐怖片。

在《黑星》结尾,宇航员们随着炸弹爆炸,如同超人或神灵一般在太空中高速冲浪,飞向地球!那一刻,他看到了传说中12.3万亿年绕宇宙一次凤凰行星——不管是膜拜、恐惧还是戏谑,宇宙都以神性的胸怀包容着你渺小的人生。反之,正因为有宇宙这个宏大的背景,再渺小的人生也都可以归于永恒。

 5 ) “终极宇宙喜剧”——低配版《2001太空漫游》与喜剧版《异形》

1974年上映的《黑星球》,是好莱坞恐怖片名导、B级片大师约翰·卡朋特的处女作,这是一部另类的太空科幻片。这部东拼西凑(对许多科幻作品进行借鉴和恶搞)、粗制滥造(低成本制作)的荒诞喜剧,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好莱坞科幻名作之一。毕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优秀的科幻片多如牛毛:在《黑星球》之前,《人猿星球》、《2001太空漫游》、《宇宙静悄悄》等风格和题材各异的科幻片的推出为日后科幻片的流行奠定了基础;在《黑星球》之后,《星球大战》、《异形》等作品的推出使科幻片加入了主流电影类型的行列。

本片的编剧兼主演之一的丹·欧班农后来这样形容这部电影:“我们本该制作出一部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学生作品,最终却变成了世界上最不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电影。”

这是一部有关四个太空嬉皮士的疯狂喜剧。影片的主角是四位远离地球的宇航员,他们在执行一项危险的太空任务(摧毁一颗不稳定的行星),然而飞船所搭载的导弹发生故障意外失灵。与此同时,宇航员们正想方设法,在无聊的太空生活中寻找乐趣,音乐、成人杂志和宠物丰富了他们单调乏味的生活。然而更糟的是,炸弹突然失控了......

片中有一段情节很有意思,主角之一的“钉头”(Pinback)被一只身体酷似气球的外星生物追杀,最终他用手枪射中了它的身体,致使外星生物漏气,才得以逃出生天。事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同伴,但大家都不感兴趣。在这个桥段中,影片的低成本投资和恶搞精神被完美地展现,不过“钉头”被追杀时被困在电梯井时的编排和氛围还是很严肃的,从中已经可以看出约翰·卡朋特日后不少作品的影子。

饰演“钉头”的丹·欧班农,与约翰·卡朋特共同创作了本片的剧本,后来还参与了《异形》系列等知名度更高的科幻片的剧本创作。《黑星球》中那只形似气球的外星生物,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异形”的前身之一。

影片以一个疯狂的结局收场:炸弹发生爆炸,仅存的两名幸存者开始太空漂流和宇宙冲浪,场面十分滑稽。这个结局,简直可以媲美库布里克《奇爱博士》中的名场面,既浪漫,又无厘头。

《黑星球》(1974)的结局

约翰·卡朋特曾经表示,《黑星球》从头到尾都受到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影响。尤其是片中失控的智能炸弹,以及片中角色与其对话的情节,明显影射、恶搞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工智能哈尔9000。喜欢恐怖片、动作片和摇滚乐的卡朋特,其处女作居然是一部向英国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借鉴、偷师的作品,可见库布里克的作品对好莱坞的影响简直是无孔不入。

《奇爱博士》(1964)的经典桥段

《黑星球》在后来的一次重映时,被形容为一部“终极宇宙喜剧”,虽然有些名不副实,但对于约翰·卡朋特而言,这部处女作就是他的“终极宇宙喜剧”,因为在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拍过这样的作品了。

 6 ) [Last Film I Watched] Dark Star (1974) 6.8/10

DARK STAR is John Carpenter's debut feature morphed from his student project and cobbled together with a flyweight budget of $60,000.

The time-line is the mid-22nd century, a scout-ship named “Dark Star” has been carrying its mission of obliterating “unstable" planets in the galaxy for over 20 years, a preliminary step for mankind’s space colonization (a hobbyhorse persists against time), whereas the remaining four crew members have aged only 3 years (their captain died of a seat panel malfunction during hyperdrive, his body is preserved in a cryogenic state with his mind still alive and kicking to spread wisdom when the crunch comes) and inured to the journey’s built-in boredom and incessant, pesky mechanical hiccups.

Shot in conspicuously iridescent back-projections and matte technique with shoddy props to trump up proto-analogue space environs, the film strides ebulliently in its tongue-in-cheek mockery of the loneliness and nihilism bred out of a monotonous space odyssey, a hearty episode of Sg. Pinback (O’Bannon, a jack-of-all-trade who would get his fa me as a co-creator of ALIEN franchise) trying to lay his hands on thebeachball-like alien pet within the ship's two-by-four interior comes off as a sidebar lark playing with optical illusions, but also manifests his crashing tedium and angst of being under-appreciated by his fellows, not to mention he is not even the real Sg. Pinback, his name is Bill Froug, a fuel specialist mistakenly takes Pinback’s place, meanwhile, Lt. Doolittle (Narelle) and Astronaut Talby (Pahich) engage a melancholic convo redolent of bland nostalgia and self-absorption which doesn’t go anywhere.

This version of director’s cut runs a concise 71 minutes, and what leavens this psychotronic incipient work to something of a cult classic is Carpenter and co-writer O’Bannon’s innovative idea holds sway the latter part of their project, sending up an existential crisis of a talking bomb in a time-ticking fashion, only jocosely but fatally boomerangs on the entire crew’s undoing, with no recourse to money-aided visual grandeur, it is the hippie ethos of its time charms us and makes us giggling, slack-jawed and adequately thrilled by its cockamamie payoff. Overall, it is a commendable labor-of-love from a semi-professional teamwork, quirky, spacey and not without coruscating brainwaves.

referential points: Kubrick’s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9.8/10);Fred M. Wilcox’s FORBIDDEN PLANET (1956, 7.2/10); George Lucas’ THX 1138 (1971, 5.4/10).

 短评

卡朋特的腔调其实跟莫比斯很像;冒牌宇航员是Dan O'Bannon;benson arizona竟然也是卡朋特写的,老爷子好强

3分钟前
  • Anarchy
  • 还行

可以理解卡朋特想拍一部充满荒诞的存在主义Sci-Fi作品,但内容是真无聊啊。除了最后炸弹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不错,以及飘出太空两人的结局设定还行之外,只是普通无厘头喜剧。只能说灵感往往并不来自神作。

8分钟前
  • 囍弗斯
  • 较差

一开始,我真的是很严肃地在看

10分钟前
  • 透明稔
  • 还行

【B+】怀疑卡朋特在之后的作品里再也无法复刻这部处女作里的幽默随性,极尽粗糙的制作下是无法掩盖的才华灵气。单从形式来看,是鬼马行空版的《2001》+《奇爱博士》,一切扯淡的效果都是为了激发戏谑恶搞的类型语气而设立,宇航员与气球人互夺扫帚对打一段便是最佳证明,卡通音调、机械重复的肢体语言,和互相对位的剪辑点皆是如此,高效的喜剧段落。最后二十分钟绝赞,与炸弹AI的哲学谈判,“要有光”,拥抱凤凰行星,以及最浪漫的太空冲浪。如此简陋下的灵光乍现,可遇而不可求。

11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好玩死了,卡朋特跟卢卡斯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子,本片简直是科幻版的《巨蟒与圣杯》。影片中的炸弹堪称科幻电影史上最被忽视的AI/机器人之一。结尾非常闪亮,一下拔高到了接近《2001:太空漫游》的地步——以一种荒诞、神奇、搞笑的方式探讨了宇宙和人的关系。

12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卡朋特/奥班农解构了库布里克—卢卡斯的史诗叙事科幻,《黑星球》是60年代嬉皮迷幻的产物。宇宙航行不再关乎人类命运存亡,而是将边缘人物遗弃荒诞派戏剧般的庸常往复与同外界的困窘境地。宇宙本身呈现为LSD带来的精神幻觉,飞船的电子ui想象在设计风格上与嬉皮士的波西米亚风格有着一定的关联。《黑》可以被视为一个廉价视觉效果的学生作品,其有趣之处在于宇宙,技术和控制论的乌托邦特质成为了东方宗教,致幻性药物以及激进政治的替代物,人们可以模拟地通过存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哲学游戏同机器negation,也因此自我爆裂,而飞船爆裂之后的宇宙则是对于地球规则的废止,随着星团或冲浪板奔向解体。在随后的《异形》,作为影片作者之一的奥班农重复了相似主题以及场面调度,但在斯科特的保守视野之下更像是乱伦禁忌的道德意识。

17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科幻喜剧,卡朋特称其“太空版《等待戈多》”,后者为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成本六万美金,本片也是五年后异形的原型,二者类似东成西就与东邪西毒。影片以基友告白剧终。摇滚乐队Pinback命名来自本片角色(角色命名有趣又深意:做的少站的高…),神秘科学剧院3000和红矮星号都深受本片影响。

1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74年首映时,卡朋特称其为“外太空的等待戈多”。等到异形和月光心慌成功之后,此片在79年获得了重映机会,宣传语聚焦,“异形作者与月光导演携手奉上,终极宇宙喜剧!”……

23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电梯间杀异形,炸弹20号对存在主义的思考,跟随七彩星辰流浪太空,踏着滑浪板成为流星。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实在是难以评价......教炸弹现象逻辑学够搞笑的~~

29分钟前
  • 毅术家
  • 较差

电梯坠落那场戏真是看得我瞠目结舌,对这种电影我的观点一向是节操虽然不值什么钱,不过也不能丢得如此干净,这鬼马扯淡的能力只有吉列姆能相提并论吧。最后和炸弹讲道理那段也是神来之笔,讲得一道一道的,太奇葩的黑啊

33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如一场孩童游戏,卡朋特肆意暴露这材质的简陋,更也是在展示影片中蓄着大胡子的“婴孩”们的孤寂,但正是在剥掉了所有的神圣感之后,影片却最终创造了最神圣的时刻。

37分钟前
  • TWY
  • 推荐

8.3 简陋粗糙便宜WTF假的要死,却无处不彰显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受用一生的省钱功底。约翰卡朋特的处女作真颇具鬼才之势:外表十分令人崩溃的外星人,被灌输逻辑现象学的导弹,沉闷的黑色幽默更像一段冷笑话,等到了结尾,便知此等小成本独立电影究竟有何魅力。

40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因为佐杜洛夫斯基的推荐。是那种能让人展开恶趣味想象力的小电影。

43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还行

卡朋特的冷笑话,除《怪形》外最好的片子

44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黑、冷、恶趣味直戳我心,土法炮制的太空奥德赛。

4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7/10。最后绝望的工程师化作繁星飘向太空,而同伴骑着飞船残骸当作的冲浪板落入行星大气层烧毁,配合乡村音乐具备了太空西部片独特的迷幻主义。船员跟气球外星人在舱内拿扫把打架、电梯井瞎折腾的桥段最好玩,片中死去长官的意志提出让科技停止思考的法子显得荒诞而深沉,前期铺垫的对话单白有点闷啊。

51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嬉皮士上太空,小成本科幻片,各种土法制作。恶搞的味道很足,教炸弹现象逻辑学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约翰·卡朋特处女作,B级片质感的嬉皮科幻喜剧。1.丹·欧班农担任编剧、主演、美术设计与特效总监,也正因佐杜洛夫斯基与雷德利·斯科特对本片的喜爱,他最终成为[异形]系列编剧。2.聚焦一群近乎被流放的宇航员(执行清道夫式炸毁人类殖民宇宙之路上的“绊脚石”行星之任务)及他们空虚、琐碎、颓废的日常生活。3.休息舱布置犹如大学宅男寝室:脏乱涂鸦+覆盖整面墙的[花花公子]照片,玩牌抽烟打架闲聊,在木架子中装上瓶瓶罐罐的DIY乐器也能奏出另种味道。4.由气球+一对爪子拼凑成“史上最低成本外星人”,电梯井的受困与逃生戏拍得张力十足,卡朋特的亲自配乐功不可没。5.飞船主电脑既有人情味又是女声配音,与会思考现象学和存在问题的炸弹都戏仿解构了老库[2001]。6.同冰冻死者交流借鉴自菲利普·迪克。7.同凤凰小行星漫游宇宙&太空冲浪。(8.5/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爆笑点太多了。不愧是[异形]的编剧,太敢想了。让嬉皮士上太空就会变成这样。

5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