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祥

HD粤语版

主演:李小龙,伊秋水,李海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5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细路祥 剧照 NO.1细路祥 剧照 NO.2细路祥 剧照 NO.3细路祥 剧照 NO.4细路祥 剧照 NO.5细路祥 剧照 NO.6细路祥 剧照 NO.13细路祥 剧照 NO.14细路祥 剧照 NO.15细路祥 剧照 NO.16细路祥 剧照 NO.17细路祥 剧照 NO.18细路祥 剧照 NO.19细路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细路祥短评

《雷洛传》和《野兽刑警》都是一个在龙蛇混杂的大环境下衍生的故事,比旧警察局和堂口更混乱的,就只有九七回归前的一段日子,而更精彩的故事,也只有在人心繁杂的环境下才能体现。《细路祥》。上文所说精彩,并不是指火爆的打斗场面和炫目的特技,而是指一种深刻体现民生的平静和温馨。小孩子是一种神灵,他们看到大人无法参透的世界。 “阿爸开茶餐厅系为左钱,屋企既宾妹系为左钱,阿妈打麻雀系为左钱,连祥哥上电视赈灾都系为左钱。所以我细细个就知道,钱,系梦,系理想,系将来。”童稚的语气,把一个人心动荡的社会变得简单,小孩子从小懂得苦,懂得钱的重要性,细路祥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却依然努力去赚钱买一只他妈哥池给自己。他有小少爷的脾气,他有善良的心,他有小孩子天生爱恶作剧的心理,精乖伶俐,干瘦的踩着单车送外卖的细路祥,灵性得像一只狸猫,又像马戏团里精通人性的小猴子。其实他身边的一切都是不安的,同龄人看见警察就掉头跑的人人自危的一条街,他依然逍遥快活,自得自在,天不怕地不怕的细路祥,在路边看见大人踢毽子会自动加入玩到摔跤也呵呵笑,会一手抢过染满经血的棉棒扔到楼下,会撒尿进外卖柠水里炮制“细路祥鸳鸯”,会稚气地对着工人喊着不清晰的shut up,会转进棺材里睡觉,会笨拙地一下一下蹬着大行单车的脚踏努力骑上去。电影里的阿芬,是另一个层面的人。小人蛇跑进香港,在后巷蹲着洗碗,但依然是快乐自在的,她会固执地向细路祥大喊“总之一样就得啦”,在困苦的生活逼迫下,她最懂得生存,懂得苦中作乐。阿芬的家庭完满同时又残缺,瘸腿的爸爸,满口乡音的妈妈,还有一个胖乎乎鹦鹉学舌般的妹,一个过早体验人间疾苦的小女孩,被细路祥形容为“有书唔读系度洗碗”,导演把苦难戏谑化的功力实在一流。我很喜欢在货车玩耍的几段戏,无人会想到这样货车尾箱会是一个天堂,破烂的布幕,五彩的霓虹灯,小孩子 《细路祥》一片,有一个最悲剧性的人物,“衰人大伟”,电影本身叙述的都是星斗小市民,从无大奸大恶之人,大伟第一次上燕记茶餐厅收保护费,因为嘛嘛的到来而失败;再有大伟和kenny在后巷吵架,细路祥和阿芬出现,他把两个小人赶走时一句“小心D啊过马路”,足见大伟并非如狼似虎,虽然他“捞偏”又经常叫外卖不给钱,广东话里“虾虾霸霸”的这人,在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结局,只能抱着一个并不是真心来送他的细路祥痛哭。因为小市民普遍的善良,他就成了豺狼。在《细路祥》里,仿佛左邻右里更胜亲人,每一个人都热乎地打招呼,细路祥被痛打一段,他忽视亲生的母亲而投进菲佣怀里。为了钱,是否至亲的反而变得疏远,而熟悉但又无血缘关系的邻居们才更显亲昵? “咁无收嘎你!”嘛嘛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在嘛嘛身上是一个透彻细腻的反封建老人的形象。嘛嘛所说的每一句对白,只有在粤语残片年代才会出现,因为牙齿掉光而口齿不清,脸上满是岁月的沟壑,这一个老人,曾经是电视上的名花旦,她有着执拗的脾气,整条街的“揸Fit人”都会给嘛嘛留几分薄面,她溺爱细路祥,细路祥也依赖她。“旧阵时呢,我同啊祥哥去走垾,我地唱嗰出《关公月下识貂蝉》……”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老人,是整部电影的线索关键,是整部电影和谐的调剂品,是一个无人能及的美好形象。我经常想,等我们这一代老去后,篮球场酒吧等地方会不会慢慢出现我们花白头发的背影?我们习惯了年轻时候的自由自在,是不是会像嘛嘛一样千方百计想去寻回?当然了,几十年后,电视不会是我们回忆的唯一途径。 我很喜欢倔强得恐怖的角儿,细路祥就是这样一个人。被父亲脱掉裤子打站在石上高唱《万恶淫为首》的一段,相信看过此片的人都会觉得经典。“唉。冷得我沌沌震啊。真係震到入啊心啊,心啊酸我重发紧冷,都好似脚软难行,乜点解行行又似觉,好似身不稳,点揾得到各位善长人翁,希望佢做一点好心啊,心啊伤嗟怨,不幸逢绝运,亏我运蹇时乖,不幸作了盲人 。”是否因为我从小就喜爱粤剧,所以细路祥这一唱唱得我眼泪直流。人小,志比天高,这份难能可贵的固执,居然像这小人精身上一个图腾,他用自己的方式对大人示威,用一曲旧调去宣泄自己的不满,用一泡尿去坚持自己心底的执着。小孩子身上的东西,都是难懂,却又宝贵。新马师曾是一个经典,这大老倌在全片中也起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每一个观点,似乎都通过新马师曾在电视上的一举一动来传递。嘛嘛的旧情人?祥嫂争家产?祥哥去世?新马师曾去世时隐约记得自己在读小学,懵懂地懂得那是一个很有名的人死了,有钱人家里在吵架,然后TVB里欢乐今宵里张锦程扮祥嫂办得很像。This is an end of an era,福尔摩斯说,祥哥一个标志性人物,预示人心惶惶的结束,又或者,九七了,大众会更加彷徨也不一定。新的东西来临,除了新鲜和好奇,更多的是对未知的不安。当然了令我爱不释手的绝对是影片浓厚非常的旧香港气息。大时代里的小生活,用小孩子的独特视觉和世界观去凸显整个社会的动荡,一方面是大社会蚁民挣扎求存的写照,一方面,又是时势造英雄的潜在刻画。九七过后,谁能否认细路祥长大了不会比李嘉诚更成功?   

 2 ) 香港:细路、孩子、菲佣、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尖沙咀和旺角

生命就是这样,还来不及表演深情,来不及用旁白解释,来不及说一声告别台词,有的人就此在生命的剧本里彻底失踪。

很多情况下,香港已不仅是中国的一个地名,更像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问题家庭出生的、性格叛逆又不懂该如何宣泄情绪的孤僻孩子,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游子,不知情归何处。

by 深圳一姐小渡边《一姐の香港电影漫游之旅》

1999年陈果执导的电影《细路祥》讲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97香港回归之际,香港就像从养父母家中返回生父生母家中的孩子,他迷茫,既惊慌地担忧和亲生父母相认相处将面临的问题,又沉浸在回归的幸福幻想中。多年后再回头看,香港并非是单纯的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直播那样满心期待,思想情感反而应该说是复杂的。回想1997年,坐在电视机前看香港回归的我们,哪个不是激动到热泪盈眶。大陆人哭了,香港人也哭了,但内心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香港人的心情。《细路祥》作为陈果创作的「香港回归三部曲」之一,饱含这种复杂的情绪。可以说《细路祥》才是真正意义的香港电影,甚至可以说不看陈果并不算真的看过香港电影。

当你们理解了香港人内心的想法之后,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 1 >>>>细路

「细路」是一个粤语词,意思是“小孩子”,也写作或者读作「细孥」、「细路仔」。陈果电影《细路祥(Little Cheung)》里的小小男主角,大家都管他叫细路祥,这个细路的意思依然是小孩子,细路祥可以这样理解,换成小祥、小屁孩儿阿祥、祥仔,这样子就好懂了。细路祥就像那时的香港,拟人的手法拍香港,或者是陈果的zz暗示正有意于此。

根据神奇的豆瓣网友爆料,《细路祥》里的小男主人公小阿祥神色酷似小陈冠希,而小女主人公小阿芬特别像小容祖儿。

陈奕迅谢霆锋这一对儿活宝兄弟合唱过一首歌《细路》,以前一姐八过陈奕迅暗恋谢霆锋的蛛丝马迹:对谢霆锋的爱,陈奕迅用了整整一张唱片证明!

郁秀小说《花季雨季》中,陈明的爸爸和姐姐都称呼家中小孩子为「细佬仔」,他们一家住在深圳,深圳和香港挨的那么近,都说广东话。

<<<< 2 >>>>孩子

香港导演陈果,生日1959年4月15日的白羊座。一姐总感觉白羊座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大小孩,爱憎分明,行事全凭好恶,很真的一个人。怎么说白羊座的真,顽皮可爱的纯真,坏起来也真实的可怕。就像小孩子为了一个棒棒糖,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那样,简单的真。所以黑泽明、三船敏郎、陈果在一姐心里永远都是可爱的白羊座坏小孩。

陈果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小孩。

《香港有个荷里活》里有一个笑容可掬的小胖纸(是不是很像陈果本人的形象?^_^),他是周迅杀入朱家的切入口,陈果在电影前半部分多展现了周迅和小胖的互动,两人形如姐姐弟弟去荷里活广场逛街,蹦蹦跳跳说说笑笑,画面是生动活泼的。

小胖又带周迅去家里荡秋千,破旧而阴暗的贫民窟因为周迅的欢笑声和小胖童稚的呼喊声,周迅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黑暗的大磡村;然后周迅又带小胖去了自己家中,画面明亮,高楼俯瞰的视野开阔,沉寂的豪宅因为两人的对话而有了生活的气息。小胖就这样随着一个个的场景慢慢被周迅骗取信任,观众也被导演骗了。直到最后小胖跑到屋顶给周迅摇旗呐喊,通风报信,他自始至终是挑着整个故事进行的重要角色。

这种误会和矛盾的处理方式在《细路祥》也有运用。

《细路祥》里的小阿祥和小阿芬,分别是香港人和内地人,他们在阴暗的旺角深巷相识,又一起骑单车奔驰在旺角街头,阿芬小姐妹俩和阿祥在海边呼喊的画面包含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局小阿芬被带走,小阿祥苦苦追赶警车试图见到小阿芬,然而他追上的那辆车却是……

zz的立场,成人的所思所想,通过三个孩子单纯表达出来。《细路祥》的故事可以看出来这是外来内地黑户与香港人的友谊,曾经我们有共同的期盼,然而1997真的到来的时候,等到的却是一场来不及说再见的分离。生命就是这样,还来不及表演深情,来不及用旁白解释,来不及说一声告别台词,有的人就此在生命的剧本里彻底失踪。年幼的孩子们结队被警察揪出来遣返大陆,如此凄凉的下场,由几个孩子去演绎,就更为凄惨。

小阿芬象征内地,小阿祥象征香港,《榴莲飘飘》将这种人物关系的象征手法传承。《榴莲飘飘》按时间线是发生在《细路祥》的后半部分,但也交代了《细路祥》里小阿芬他们的结局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秦海璐饰演一个来香港做鸡的内地人阿燕,小阿芬依旧还在旺角小巷子里和妹妹洗碗。电影讲述的则是底层人物的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小阿芬寄给阿燕一个榴莲,品尝百般滋味,甜美带着忧愁,失落掺杂伤痕,更有回味。

陈果最近新出的一部电影《灿烂这一刻》,更是对小孩子情有独钟,几乎就是围绕一群小孩子的故事。在豆瓣得分不高,一姐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几乎没有发挥出陈果应有的水准,然而一姐觉得,尽管《灿烂这一刻》如此简单,缺乏深度高度,但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拍的有趣也算OK,张敬轩饰演的严厉近乎苛刻的舞蹈老师,演技很赞。

孩子看的电影,本该就是这么轻松明快的。

每个白羊座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细路祥》为什么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香港电影,或者说,为什么《细路祥》里的小阿祥就能代表香港,可以通过他的出身背景及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可见。香港对大陆,对菲佣,他总是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等到一场场离别和事与愿违。

母亲也许还比不上一个保姆更亲切,然而佣人毕竟是佣人,父母爱打爱骂都有决定权,这大概就是香港的态度和处境。《细路祥》固然经典,然而电影中唯一让我看不下去的镜头就是长达数分钟的体罚,小阿祥被爸爸脱掉裤子大庭广众之下罚站,然后小阿祥高声歌唱以示抗争,画面简直是酷炫狂拽吊炸天。一姐羞红了脸赶紧跳过这一段了噜。

<<<< 3 >>>>菲佣

电影《细路祥》里,小阿祥家里的菲佣和其他数以万计的菲佣们在皇后像广场歌舞集会的情节是真实的,一姐我可是亲眼见到!

菲佣们在中环、金钟这一带地区静坐或者歌舞集会活动。我当时还以为这些人是内地游客或是港独搞事情的,好怕他们跳起来打我哦!原来只是周末无家可归的菲佣。他们没地方去,被主人赶出来的,中环的皇后像广场是他们主要的栖息地。

一姐行走在金钟至中环的路上,看见Dunhill、Céline、Prada各大奢侈品店门口都坐着围着菲佣,没有人驱逐他们,多是同情包容态度。

一姐拍的这一张照片只是冰山一角,走过去还有更多更多!总共至少有几万人。当时我不了解情况,满害怕,只有在人少的地方偷偷拍一张照片。现在知道情况了也不太情愿对他们拍照,感觉拍照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原谅我第一次的拍照。我如果知道事情原委,根本不会拍照的。

所以呢,友情提示,可别像一姐这么胆大玩偷拍。最好不要拍照哦。

中环皇后像广场,一姐往太平山方向走,快到皇后大道中了。

这个蓝色屋顶的房子是香港立法会大楼。

《细路祥》在皇后像广场取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环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香港立法会大楼。

刘德华、郑秀文主演电影《孤男寡女》剧照。

刘德华身后就是香港立法会大楼。

中环的皇后像广场附近有好多值得打卡的地点,香港立法会大楼便是其中之一,《细路祥》、《孤男寡女》等香港电影都在这里拍过戏,包括TVB的律政电视剧《壹号皇庭》、《真相》、《潜行狙击》也在此取景。

2017年12月,一姐在中环

《细路祥》菲佣在皇后像广场集会唱歌、跳舞、演讲,是周末的休闲娱乐活动。我准备下回哪次再去香港的时候为他们表演一段拿手的Flamenco,教他们一起跳舞。

圣诞节将近的皇后像广场,中间竖着一棵高耸入云的圣诞树,仰望它几乎就跟中银大厦一样高了。下面还是立法会大楼。

左边那个带有黑色扇形logo的建筑就是东方文华酒店,张国荣曾经长期居住在这里,特有名气的酒店。内部装潢奢华古典,有多种生活休闲设施。我又不是哥哥的粉,所以只在门口看了看就走了。听说这里的文华饼店也相当老字号。

中环皇后像广场的公交站牌。对面太子大厦,黑白相间的四四方方的店就是一姐最爱的CHANEL。

皇后像广场地图指引。

中环地铁站出站就可以到皇后像广场,附近有太子大厦、立法会大楼、东方文华酒店。

陈果「回归三部曲」之一《细路祥》取景地:尖沙咀码头。对望中环与太平山。1997香港回归了,陈果镜头下的每一个人却都面临被驱逐的命运,分离各地。

尖沙咀钟楼是《无敌幸运星》、《细路祥》电影取景地,以维多利亚港为背景,对岸是中环可以看见太平山 。

尖沙咀海风呼啸,望中环太平山。

周星驰、吴君如、陈友、黄秋生、成奎安《无敌幸运星》电影拍摄地点之一:尖沙咀钟楼

《无敌幸运星》周星驰与吴君如happy ending。两人还有《望夫成龙》相似的情节,但两人表演正常了许多。

尖沙咀钟楼是《无敌幸运星》电影取景地,对岸是中环可以看见太平山。周星驰身后是维多利亚港。

王菲《自便》唱片封面。背景就是维多利亚港和太平山。

《地球脉动2.第六集 香港》截图

尖沙咀钟楼这里可以看海

 3 ) 意味深长的细路祥

这部《细路祥》是陈果继《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之后的“香港三部曲”的完结篇,可惜中间的那部《去年烟花特别多》我还没来得及找来看。
片子的主人公祥仔,是个外卖餐饮店老板的儿子,老爸无甚特别,倒是奶奶颇值得一提,奶奶年岁已高,成天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看祥哥的戏剧,一边如数家珍的跟旁人说起,当然自己和祥哥搭档的时候是怎么怎么的风光,料想两人当年似乎是应该有过那么点故事,但是结果总归是各奔东西。祥仔的名字大概也跟这祥哥有莫大的联系。
这个祥哥在老港人心目中也应该算是一代名伶了,名字很古怪,叫做新马师曾,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 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新马师曾是当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颇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称为“新马腔”。他不光舞台上成就了得,还拍电影,开唱片公司,自己灌唱片,并于1977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颁赠名誉艺术博士,1978年又获英女皇颁赠M.B.E.勋衔。此外,因为新马经常参加慈善活动,故又“慈善伶王”之称。
直到97年回归前祥哥过世,奶奶便也于不久后追随着他,别于人世了。
故事的主线却不在这里,而在一个“小人蛇”阿芬身上。
所谓“小人蛇”问题,就是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所生子女未经许可偷渡赴港的问题。有人把循水路非法进入香港的入境者称为“人蛇”,把引渡者称为“蛇头”,久而久之,非法入境儿童也被贬称为“小人蛇”。
祥仔和阿芬两个小朋友虽然彼此的身份和境遇都相差颇大,但是小孩子的交往毕竟不会夹杂着这么多的复杂的因素,互相打闹捉弄,一起嬉戏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虽然最后失散在回归的大潮中,只是他们各自长大以后,都应该还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个小玩伴,一起在香港的那些昏暗潮湿的小巷子里奔跑嬉戏。
片子透过这个纯真又有些调皮的7岁小孩祥仔的眼睛,讲述了生活在香港底层的老百姓在回归前后的生活,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回归大潮所表现出来的些许惶恐和不适应,也让我们反思回归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片子到接近结尾处有许多有趣的场景,比如在学校里老师教这些小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来历,以及怎么样敬队礼。还好,这个老师没有告诉那些香港小朋友,国旗的红色,是因为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而歪歪扭扭的队礼,也反映出了回归后中国政府还任重道远。
由于最近在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这个少先队队礼,更是让我联想到把手再伸直一点,就是德国纳粹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敬礼了,但愿那只是无聊的巧合。
最后祥仔骑车本意是去追带走阿芬的警车,却阴差阳错的去追了运送邻居小混混大伟的救护车,从而与阿芬擦肩而过,大概也是导演对于香港回归前景的一种担忧吧。
结尾处运送阿芬的车在等红灯的时候,《香港制造》里面的中秋(李灿森)、阿龙(李栋泉)和挺着大肚子的阿屏(严栩慈)三人携手过马路的情景,最是让人唏嘘,其实希望也总还是有的。

 4 ) 我是阿芬你是祥

2014.02.15 这是我第二次看细路祥,跟朋友阿京一起。阿京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看到祥仔往大伟冰红茶里扔卫生棉时他突然撂狠话:厉害吧?不懂细路祥的人都不能做我朋友!=.= 阿芬一家一面躲避警察抓捕,一面挤在窄小破房子里其乐融融地吃饭;另一边祥仔却紧抱着即将离去的菲佣泣不成声,谁都拉不开,阿京说:香港小孩就是这样,对菲佣的感情比家人还好,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她叫Monica… “强烈带入感”是我们对陈果电影一个毫无异议的评价。一见如故的肮脏油麻地小巷,鱼龙混杂的茶餐厅,直白、荒唐黑色的对话,辛酸苦闷的贫民遭遇…几乎是剥光了现实的皮,比赤裸还诱人。 香港人那股我们眼里独特的“香港气”,自信又低微,尖锐又柔软,让人羡慕又可怜。或许不该说羡慕,因为过于快速让这城市里每个人都无法放松:老人沉迷过去,每日反复观看电视里的老粤剧;小孩不去上学,骑着比自己大两倍的单车送外卖;中青年要么被收费要么收人费,随时命丧奔波路。或许也不该说可怜,因为正是这样嫁出家门又被召回的矛盾,才让香港人用力怀旧的同时或存希冀。 有关偷渡我想起某高中同学的家事:父亲与爷爷尝试从深圳这头游过香港,两父子体力都不错,但爸爸成功了,爷爷却没有。原因是爷爷游到一半觉得放心不下奶奶,就又转身游回来了。过香港去不一定好,但就是有人奋不顾身向那跑。 一切都是为了钱。影片开头祥仔的独白就解释了这一切: “我九岁的时候已经很懂事,我爸开茶餐厅是为钱,我家里的菲佣是为钱,我妈常去麻将馆打麻将是为钱,连祥哥经常被人请上电视唱歌赈灾都是为钱,当然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很小就知道,钱在所有人心目中是一个梦,一个理想,甚至一个将来。” 生存之难让人麻木,纵使悲凉,顽强一词已深入香港的血液,甚至无需被颂扬。 我虽生长在旁边的深圳,却对香港了解颇少。但我知道因为钱,香港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阿京说门一但开了就关不上,我问就像妓女一样?他说不,是性奴。 从这点看,香港真的不必开放。换言之,即使同在一国仍有签证相阻,我是否要改名叫阿芬,而你则是细路祥?

 5 ) 七岁的单车

三个孩子骑着单车穿越香港,在九龙的水边阿芬和祥仔争辩香港是谁的。阿芬对着水面大喊:“香港是我们的。”几天后,“小人蛇”阿芬被警察带走,送回了内地。祥仔终于骑上大单车去追赶警车,结果追错了车。两个孩子的友谊和童年便在这条街上结束了。
殡仪馆的老头唱着《客途秋恨》打扫棺材:“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离家出走的祥仔突然从棺材里冒出来,把老头吓晕了。
奶奶说:“医生告诉你妈妈,你哥哥很心急要看这个世界。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的呢?”讲完这些,奶奶便在祥仔熟睡的时候去世了。

 6 ) 一把抱住了菲佣

细路祥是谁?细路祥明显就是香港。他为什么如此现实?如此乐观?他为什么要在耻辱中坚强的歌唱?他为什么对菲佣的眷恋远远超过于父母?这个片子从一个市井小孩的视角,描绘了太多太多香港九七前后的社会冲突与政治风貌。它一边极其的尊老怀旧,一边穿插着无所不在的英文,菲佣,与基督教。细路祥的哥哥是谁?他的爸爸又是谁?为什么他的爸爸开始严厉后来却在他离家出走以后又变得如此温和?一切都是如何合情合理,一切却又貌似一连串似是而非的政治隐喻。阿芬说,这里的星星没有故乡的漂亮,她在维多利亚港大喊九七以后我们就胜利了,但你们为什么又愿意如此委曲求全的过偷渡生活?他奶奶说,你哥哥迫不及待的要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看世界,而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的。奶奶为人似乎除了怀旧以外还颇为平静,但这句话中深深的包含着的那种绝望与悲观,当场就把我震惊了。

陈果的作品总是特别符合我的审美观,在市井与平凡中给人以莫大的感触与启发。在看过的几部作品里面,他刻画出来的生存之艰难与为人之坚强都不带太多的煽情色彩,仿佛这就是我的油盐酱醋,这就是一二三四五。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巧而不工的编剧,更是因为真实,亲近,而让人难以忘怀。

香港的政治局面是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电影题材,而我欣赏他的视角就在于政治在他的电影里面只是一个背景画面,但是你又可以说,正是政治,才决定了这些平凡生活的一切。《细路祥》这一部电影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政治,还有历史,人性,与归属感的迷茫与混乱。香港这个小小好莱坞,很多年了都几乎没有什么好电影出现。陈果的一系列电影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看的,而且还相当的不错。

 短评

J主席来了,香港是谁的我不知道,肯定不是你们的。全国人民跟党走啊!紧贴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是大大刻入时代烙印。97前后陈果的那几部港片真是好片子啊。8.5

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浓重的九七隐喻,祥仔代表香港,阿芬代表中国,故事也由一开始祥仔作为旁白叙述转为阿芬的旁白叙述,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我想我们这些未曾经历的,永远也体会不到香港人对于九七来临的那种复杂心情。喜欢简介中的最后一段话: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九七了。

10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 这部算是最平实 但是都最诚心的 相比彭浩翔 都是喜欢陈果的这种可以说是感时伤逝的凡心 可惜最近都没什么作品 即使回归 香港的问题都远远未曾结束 都明白有些东西有些感情是不可以用什么国家民族去衡量的 仅仅是关乎到人与人

12分钟前
  • 力荐

小时候香港电视台放过很多次,以为是古旧残片,总不看,也好,不然糟蹋了。素人出演,举手投足都太浑然天成,邻里市井的气息直压鼻息,就连校服都是同一款式,更何况那种迷乱、兴奋与失落。童年时抬眼看天,烟花,飞机,还有遮天蔽日的广告牌,隔着维港数高楼,高下更替快得比心动还仓促。我们,你们,回归,人蛇,直白得既可爱又伤感。细路祥鸳鸯断了,电子鸡死了,阿嫲走了,大单车学会了,祥仔与阿芬却错过了一个夏天。看得我格外难过。今晚放了长版,却又删掉五分钟,遗恨。像导演戏说的那样,哪天《香港制造》和《三夫》都能过审,那才是真正有自信了。@香港影展。映后陈果率真得令人羞愧无比,我们竟被那套思维训练得屡屡惊心。

1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以后江主席一来,香港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不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好吧,说下我对政治隐喻的理解:细路祥就是香港,他爸是中国。想想细路祥离家出走前后他爸的态度。奶奶代表过去,阿芬代表现在将来的内地。祥仔和阿芬的相遇又错过。

18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阿芬一家的设置和《榴莲飘飘》中一模一样,最后一个镜头还出现了《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家贤和《香港制造》里的中秋,让人恍然觉得这三个故事正在同时发生着,这种奇怪的真实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

19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陈果作品最喜欢的是三部曲,三部曲里最好的无疑是《香港制造》;此部以儿童为视角,以粤剧大师开场首尾,窥市井民生,析回归百态,细路祥与阿芬关于“香港是我们的”的争执,已然不止步于【隐喻】;谁当权都不重要,九七过后依然似水流年。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回归三部曲”终章,像是陈果的阶段性总结。当视线回到儿时的街道,口吻霎时变得温和起来。尽管有强设计感的戏剧段落,最后仍能被极真挚的情感化解。在无法回避的政治隐喻下,包裹着电影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知道吗?……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祥仔抱紧要离开的菲佣,骑单车紧追被遣返的阿芬。他被扒下裤子街头罚站时,用唱戏反抗父权的段落太催泪了。

2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陈果作品中政治隐喻较少的电影,却有好多看得人鼻子一酸的桥段。一,阿祥回家,喊了数声奶奶,屋里空荡荡,他这才看到挂在墙上的遗像,一屁股坐下,怅然若失。二,奶奶走后,阿祥和海叔学她走路的样子跳舞。三,奶奶说起阿祥哥哥出生的场景,独自慨叹道:“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四,阿祥被惩罚,站在路边,他学江湖卖艺人的行话大喊:“一个人生生死死,本是不值一提。”“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只有天知道我的痛苦。”最后一个字落下,雷雨忽至。

28分钟前
  • 夜第七章
  • 力荐

粗粝、生猛、浓烈,以细节构筑全景,看完徒留惊叹明明基本上连个明显的故事都没讲,却把整整一个时代都已讲完,典型文火慢炖式电影,不知不觉跟随送外卖的孩童视角,体会他的家庭,他的整条街巷,所有的街坊,俯瞰污水横流的穷街陋巷,目睹五方杂处、并不光鲜的香港,而我只能在他紧紧拥抱菲佣不让她走,在他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将被遣送的伙伴时内牛满面,面对这样的电影已无法明确判断是创作者的惊人功力还是他只是还原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社会景观,也许记录童年记录生活本质的磨难是真正要表达的,而所谓的隐喻也许只是正巧恰逢那个年代而已 @来福士香港展

31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映后谈导演讲,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是小孩子演得还是会比大人好,因为大人什么都懂,做事前什么都要想一想,可小孩子不用,情绪都是直接就来的。@HKIFF

33分钟前
  • Echookaku
  • 力荐

(8.5/10)“香港三部曲”尾篇,相比前两部显得更加的轻盈和温存。孩童视角的切入,全部非职业演员参演,对街道群像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囊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故事节奏十分明快,陈果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融合了大量的市井气息,显得更加真切与的融洽和谐。整体的表达不再是那种前两部散发出来的,绝望、迷茫与混乱的97情结,陈果更加关注的着普通人的状态,不管是开饭馆的父母、奶奶一辈的老年人,还是菲佣、大陆客,这都是香港社会自身所带有的复杂性和多层性,既包含着对着过去的留恋和记忆,也有着此刻生活的维持和吃力,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人的存在,这是普通香港市民的形象。表达“不是英国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香港人”的普遍身份认同,三部曲之终章——不再迷茫,生活继续。

38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把这部作品孤立起来看,其价值主要在于对孩童心理的巧妙诠释。祥仔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险恶之间的对比,以及祥仔身上愈发深重的无力感,都是为了突破观众的道德防线。如果放在两个三部曲间来看,电影的价值则在于承上启下,通过儿童的视点让观众从其它陈果电影或毁灭或宽容的心理特征中抽身而出。

39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顽童的喜怒哀乐,97的何去何从。电影其实比烟花还寂寞。本色出演的祥仔太灵了,更难得的是戏里戏外始终清醒的做人态度。“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5 题材上可以对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者王童的《红柿子》,论平实动人甚至在后者之上(对祖母去世的处理非常好,处在侯的距离和王的煽情之间)。虽然后半程节奏上稍有些诡异和拖沓,但试听和表演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后一段画外音一变,整个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4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陈果表现出的青春的痛苦与迷惘总是这么动人,比如雨中,比如最后的追车。粤剧,哥哥,矛盾的阿芬,懵懂的爱,反叛,在这种几乎过分强烈的政治情结背后,也许一切的比喻仍然都只是一个羞耻的孩子,只有这种感同身受才能让我触碰到些什么。

49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4.5 和如今生硬直白的《三夫》真可谓是鲜明的今非昔比了,同样“以人喻域”,看看《细路祥》中的这一家子:刚柔并济的父母(大陆)/离去的菲佣(英)/缺席的哥哥(台湾)/死去的阿嫲(老香港)与细路祥(新香港),以及与之蔓延、并枝的各色人物——全部意有所指,同时又极度生活流、极度真实。陈果把所有细节都柔软细腻地包裹起来,但又不时地给出明示:“香港是我们的”。海叔和细路祥共舞的场景是沉滞的一拳,感伤而又讽刺。当然,有些电影能拍出来也是时运之济,仅仅是片中迭际的街头风貌,就已经足够令人沉溺其中了。

5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儘管沒有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的血脈噴張,但是作為「九七三部曲」的《細路祥》還是延續了「世界仔的故事」和某種城市冷詭的氛圍。結局太妙了!

56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首先,我爱陈果。他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人物设置和故事总是有政治隐喻指向,但这隐喻还是极高明的,和剧情春风化雨吧。菲佣艾米、父母和祥仔之间,英国、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同构。陈果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彻底,总有些戏剧残余,说白了就是编排感,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比如烟花和香港制造的部分片段。

60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数一数二的儿童表演!一起玩水的街头,一起制作的细路祥特供冻柠茶,一辆单车载着的童年,一同大声喊出的心愿,都随着回归大业结束了。课堂里学习的普通话,升旗时敬队礼的姿势学会了吗?想不到疼我的菲佣也有一天要回家,不爱出门永远在家的奶奶也会消失不见,想不到一同晚上荡秋千够“星星”的警车也会把你带走,电视里的粤剧还会有人看吗?历史洪流中的市井百态,各色人物都是质朴而生动的,是导演心中港人的风貌。棉条茶、睡棺材、追错车,有点导演的恶趣味。导演有心,为自己热爱的城市献上诚挚的礼物。不知道陈果这几天会不会心痛。

1小时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