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

第03集

主演:葛嘉威,陆超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方向 剧照 NO.1方向 剧照 NO.2方向 剧照 NO.3方向 剧照 NO.4方向 剧照 NO.5方向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惯于长夜过春时

保加利亚版的《Crash》。一场因出租车司机被人索贿引发的命案成为全国头条,群情激昂的观众打爆了电台的热线。入夜,在首都索菲亚街头穿梭的出租车都锁定了这条新闻。就像击鼓传花,电影的摄影机顺着电波进六部出租车,跟随那些去偷情、去酗酒、去自杀、去卖淫、去换心的乘客,遭遇了另一些正在失独、失恋、失业、失心、失智的出租车司机,上演了一幕幕夜索菲亚的失魂落魄。长达两小时对保加利亚的怨怼和吐槽,每个故事都是长镜头一镜到底,剧情饱满,戏剧的张力像批判力一样劲头十足。最让人感到错愕和隐痛的是:偶然晃进镜头里的街景竟然与通州、望京、五道口,与郑州、常德、宜昌、海拉尔、平顶山的街市一模一样……

 2 ) 一个失败国家的样本,来自东欧电影的人文关怀

电影艺术的人文关怀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有希望的,另一种是绝望的。

前一种电影,能让你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后一种电影,同样是描写社会底层的苦难,却像是一盆冷水泼下,让你从头凉到脚。

《方向》就是一部让人感到彻骨绝望的保加利亚电影。

聊这部电影之前,先要了解一下保加利亚这个国家。

保加利亚在东欧剧变后,一直被称为“欧洲幸福感最低的国家”,首都索菲亚的GDP水平,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不景气和治安混乱,保加利亚的富人和中产纷纷选择移民,导致这个国家近几十年的人口一直是负增长。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形容了保加利亚的人口流失:“上帝已经离开这个国家很久了,和那三分之一的人口一起离开了。”

本片的主人公是6名保加利亚的出租车司机,导演用分段式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他们在工作时的所见所闻,并且以两条暗线将时间巧妙的限制在24小时内。

伴随着出租车的游荡,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破败的街道、捡垃圾的流浪汉、想要跳桥的自杀者,而这座城市正是保加利亚的首都。

那个想要跳桥的自杀者,身份是一名高中哲学课教师。他拥有巴黎大学的博士学位,精通7国语言,然而却在这个国家付不起暖气费,买不起衣服,还要受到学生的嘲笑。

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把他救了下来,并且说这是他今年遇到的第15个自杀者。巧合的是,救他的司机也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工资太少了,他只能白天上课,晚上开出租挣钱。

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知识,不重视教育,显然这个国家就是没有希望的。

那些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保加利亚青年,在影片中也有体现。他们沉迷于酒精和性,没有道德感和同理心,完全就是一群地痞流氓。

在导演的镜头下,这座城市显得非常破败,再加上保加利亚语和俄语非常相似,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危楼愚夫》,那部电影里的俄罗斯同样破败不堪,底层人民同样麻木不仁。

本片中第一个登场的出租车司机,是一名被银行家和腐败官员勒索的小商贩,因为店铺破产不得不开出租贴补家用。他写检举信曝光腐败官员,却遭到了更严重的勒索,甚至被没收了房子。

走投无路之下,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枪杀了银行家,随后饮弹自尽。

这一事件引起舆论的热议,也成为影片的一条暗线,当其他出租车司机收听广播时,广播的内容就是听众对这起案件的不同看法。

死者的尸体送到医院,心脏被用于一场移植手术,这场手术是影片的第二条暗线,实施手术的医生、接受心脏的病人,又分别遇到其他出租车司机,引出他们的故事。

实施手术的医生,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已经做好移民德国的准备;

接送病人的出粗车司机,也是在做兼职,他白天的身份是教堂神父;

威胁没收死者房产的律师,打车遇到的司机疑似是非法移民,不仅用“跳跳表”宰客,还向他推销走私的二手衣物;

痛失爱子的孤寡老人,本该安享晚年却要开出租挣钱,而陪伴他的只有一条狗......

导演用出租车里的众生相,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失败国家的典型样本:富人移民,中产挣扎,穷人无家可归。

影片名为《方向》,就是在拷问这个国家要何去何从,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

作为一部提名戛纳的小众影片,《方向》的立意很有深度,美中不足的是手持摄影的跟拍长镜头,总能让人感觉到摄影师的存在,弱化了影片的代入感。

不过对于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导演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依然值得鼓励。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3 ) 国家名存实亡 我们还是失去了方向

《方向》绝对是欧盟电影展里最好看的一部!

今年好像出租车司机的题材很多嘛~ 韩国有消失的taxi driver,保加利亚有在痛苦中挣扎的出租车司机。

第一次看保加利亚电影,我对这个国家没有丝毫印象,只是知道名字,好像在欧洲,最近唯一知道的还是在b站巨火的保加利亚妖王

Oh hop~

实在没眼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绝对可以亮瞎钛合金狗眼!

当时去看这部《方向》时并没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知道它在今年的戛纳获得了提名,但名气比起其他电影大国来说简直属于无。

《方向》有点像夏法·帕纳西的《出租车》,不过却有很大的不同。

电影以一位出租车司机开篇,他原本是一个小作坊经营者,却因为亏损不得不开起了出租车。

这天他前去与银行顾问商谈贷款事宜,却被告知必须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贿赂银行和政府。他严辞拒绝,但银行家告诉他所有人都交了这笔钱,你不交的话就会把你的作坊、你的家全部没收,把你扫地出门,让你去睡大街。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愿意屈服强权的人。

导演特意在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上设计了一场戏:在与银行顾问商谈之前,他拉了一位谎称要去医院看自己奶奶的女学生,她在他车上换衣、化妆,完全没有了之前学生的模样,而变成了妓女。他看着这个比自己女儿大几岁的女孩,无法忍受,掉头把她拉回学校。

即使途中女孩各种辱骂,侮辱他,他依旧要把她拉回去,这是他作为父亲的责任,也是他的尊严。

看过这场戏后,再去看他拿枪杀死银行家,之后内疚自杀,好像一切的突然都已不再唐突,更加理所当然。

导演并没有把血腥的一幕表现出来,而是用一声“砰”来代替,镜头拉远,透过出租车,看到银行家倒在地上。

电影正片正式开始,导演以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命案为线索,每个在开出租车的司机都通过电台得知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每个人都怀揣着不一样的心境继续着自己漫无目的的长夜。

每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最了解这座城市的人群,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有人去酒店偷情、有人去医院、有人回家......他们既能接触到这个社会最底层的群众,又能遇到那些凤毛麟角的有钱人,他们就仿佛是藏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背后的一双双眼睛,看着这些人来,望着这些人去。

第一位乘客是一个心脏外科医生,赶着去做自己在这个国家最后一场心脏移植手术,因为明天他就要举家搬去汉堡,离开自己的祖国了。

司机开玩笑说:“保加利亚也需要换一颗心脏。

他回答:“一具朽尸是不需要心脏的。

仅仅一句话就把保加利亚最真实的现状暴露出来。

电影里几乎所有离开出租车的画面,到处都是垃圾,遍地都是“朽尸”。

漆黑的长夜,灯光下站着的都是等待援交的少女,年轻的大学生一心只想着及时享乐,有的出租车司机竟然做起了倒卖死人衣物的生意,这一切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地建立在这个没有正义、没有法度的“空壳”之上。

国家的概念已然死亡,所有的一切荡然无存。

电影中所透露出的情形与保加利亚的现状十分吻合。

在知乎里看到有人这样写当地经济不发达,物价低,工资更低,电影中有通过对话来叙述人们退休后拿到手的退休金只有200拉菲,如果老人无法继续工作的话就只能吃土捡垃圾维生。

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电影里多次将镜头移向窗外,看起来感觉比中国有些地方的三线城市还要差很多。高楼里的电梯居然还是90年代的老式电梯,整个国家就仿佛被时间封印了很久,久到人们已经麻木,一切毫无变化,依旧如初。

同时保加利亚社会关系十分混乱,从出租车司机的死就可以看出,官商勾结、贪污腐败,人人都想离开这个国家,有钱有能力者已经移民,没钱没能力者被迫留下。人们就好像一只只盲目前行的蝼蚁一般,不知道前方是哪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天堂和地狱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除了形形色色的乘客外,电影中也在用出租车司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来展现着这个国家黑暗的一面。

有的在大学里遭他人陷害失去出国留学机会,有的儿子刚刚去世,有的白天当神父晚上开出租,等等。每个角色在导演精心的设计下都十分鲜明地突出了自己的个性。

即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仍然在努力保持着自己内心坚守的那份善良。

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司机,看似油嘴滑舌搭讪女乘客,却在看到有人站在桥边准备自杀时,立马调头去救他。

还有一位年迈的司机,经过路边时看到一只流浪狗,调头过去把自己刚买的披萨给它吃。

这两次调头,也让观众看到保加利亚残酷的现实时,又带入了一些温情。

我在看老父亲抚摸流浪狗时落泪了。

我活着,他却走了

面对生离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死神敲错了房门,带走了儿子,留下了自己。

演员演技很细腻,眼神、状态都把我拉进角色中,同他一起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为儿子治病到处借的钱,不知道父亲要花多少年,继续拖着年迈的身躯跑出租才能还清。他说的话与他面对的现实,就像偶尔熬夜时突然感到的心绞痛一般,痛到令你窒息。

然而这一切就是残酷的现实。

当影片逐渐走到结尾,最后一位乘客时,教父问他是否需要他的祷告,他激烈地反驳,“当人们不再互助时,上帝在哪儿?当人们自相残杀时,上帝在哪儿?当贫穷使人堕落时,上帝在哪儿?当人们失去尊严时,上帝在哪儿?......”,教父沉默,没有回答。

是啊,上帝在哪儿?

当一个人、一个国家丧失了信仰、遗失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时,我们早已彻底失去了方向。

这最后一位乘客就是开头那颗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他渐渐消失的背影象征了这个苟延残喘的国家,这个急需换心的保加利亚。

一点点小小的不足,影片中有一位被打伤头部死亡的出租车司机,如果最后以他的尸体被大雪掩埋为结局的话,或许寓意会更加深刻。不过这样又太过残忍,毕竟电影《方向》是一部寻找方向的艺术片,而不是一部犯罪题材的商业片。

一部电影,一种味道。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来自非专业人士的推荐

每天分享一部电影,一点小感悟~

 4 ) 再一次向我政治正确的三观发起毫无意义的挑战

这片子是什么玩意,再一次向我政治正确的三观发起毫无意义的挑战。1944年9月9日,结束于1990年11月15日。在此期间,保加利亚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由共产党长期执政。再看看现在的你们被万恶的资本主义毒害成一个多么混乱的社会环境。

你们在抨击什么?像我们这么和谐的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只能说那是是你们资本主义的毒瘤。悲伤和滑稽的混乱交织在保加利亚生活凄凉的现实中,通过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看到城市里的生活,每个角色带来灼眼的经历,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现实。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平衡倾向于后者,使它变得更难观察。这是导演带给我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正确政治意思的错误引导,哈哈,悲观主义就好像西方社会虽然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但依然惊讶的怀疑我们在电视里天天赞美着美好生活的乐观情绪从何而来,好吧,我也不知道。悲观主义并不是说度日如年的痛苦生存,而是对未来的追求的探索,是增加生活信念的来源 ,而我们却是在养尊处优的逆来顺受。

一部展现普通人艰辛生活的故事,从而对你们现在的所谓历史独裁的叛逆观察,你们的片申部门可以让这样一部肮脏的影片上映,真是脑子被资本主义彻底瓦解了,这样的题材就应该不过,就应该多拍拍像我们动不动就几十亿票房的闲贫烂扯的“大制作”,你们那这些电影能赚到钱嘛,真是的。电影里那个乘客把司机打了,还要带着去医院,那个被打的司机还要爬起来?笑话,天朝的“碰瓷”应该值得你们好好学习一下。

影片开始就从政府的官僚作风和腐败说起,你们官员们的素质也比较差,不懂得委婉和玩阴谋嘛?哎,都是资本主义的悲观主义和信仰太多的使然。你们太脆弱了,小小的事情就要反抗,就要拍一部电影还讽刺社会,弄不弄就要上街,就要罢工,太过分了,不懂得国家利益大于一切嘛。

我无法好好的把这部电影看完,如何毁我三观,想去厕所都要憋着,没办法,我就想看看你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像极了廉价版《撞车》的编剧形式,几个陌生的司机,几位不同的乘客最后交织在一起,是这个令人遗憾的社会中。

这部电影名字叫《方向》,而最后的寓意表现了毫无方向的社会,社会没有方向,老百姓能有方向吗,算了,我一宿没睡,必须用新闻联播把我再变回吃瓜群众。

 5 ) 天这么热,打个的吧

出租车载着这些好坏参半的社会群像,一如装下整个国家,徐徐往前,找寻方向。

出租车从来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

跑遍大街小巷的老司机是活地图,不论地址多么复杂,总会准确达。

上面还有风土人情,不论乘客身份各异,总会留下形色的故事。

史帝芬·柯曼达瑞夫深谙其道。

[方向]中,他让六台出租车飞驰在保加利亚首都。

©[方向]中的出租车

寒冬料峭,乘客和司机各怀心事。车内空调升温,将一趟冰冷的行程,温热成一段故事。

卯足了马力的出租车,穿梭在城市车流里,车辙之间,绘出整个保加利亚的画卷。

说到底,出租车和私家车就差了个计价器。

于是,受节拍器启发,1875年,一位音乐老师发明了计价器,但那时汽车还没普及,出租车是马车。

©当时的计价器设计图和出租车

二十多年后,汽车商业化,马车逐渐退出市场,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将计价器改良装在了汽车上,第一台现代出租车出现。

©1897年,第一台出租车被命名为“戴姆勒”,右为戴姆勒本人

鉴于汽车在当时还算奢侈品,出租车的出现,给平民提供了体验机会,很快便风靡整个欧美。

那会,出租车里配备有真皮沙发,空间高档又私密,加上十分新潮,很快超越咖啡厅,成了年轻情侣幽会的好去处。

1908年,作曲家杰罗姆·科恩便在歌曲《出租车遇见她》中赞扬道:

“把她带到一辆出租车里这才是该做的,她和你在一起。你可以用最温柔的语气说话。 如果你想要一个迷人的,兴奋的约会,去坐双人出租车吧!”

这歌后来被收录到百老汇歌舞剧《蓬松褶边》。

©杰罗姆·科恩和《蓬松褶边》

美国记者索菲·艾琳·罗伊比也曾盛赞道“出租车是轮子上的私人宾馆”。

©索菲·艾琳·罗伊比

这或许是当代车震的源头,但无论怎样,诞生初期的出租车俨然成了高档会所,诱惑着年轻男女们跃跃欲试。

除了谈情说爱,还可为国争光。

1914年,马恩河第一次战役,为把士兵送往前线,法国军政长官约瑟夫·加利尼曾临时调用六百辆巴黎出租车。

其也不负众望,仅在2一天内便运送约6000名士兵,虽然这些士兵在正面战场没派上用场,但这次行动成了法国军方和公民团结的象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当时的法国政府不但为此买了七万法郎的单,更是立了个“马恩岛出租车国家纪念碑”,右为当时正在上车的士兵

至于出租车跑进银幕里,是1932年的事了,这一年,一部关于出租车司机的黑帮电影[出租车!]上映。

©[出租车!]

多年过去,人们已失去刚开始的新奇,出租车恢复本质,成了常见的交通工具。

所以,[出租车!]里,即使银幕上全是出租车,吸引观众的,还是黑帮故事。

电影里的出租车几乎全是黄色。

即便1932年的[出租车!]是黑白电影,但里面的出租车实际仍是黄色。

因为,其在纽约拍摄。

而在1912年,只因妻子喜欢黄色,纽约一家出租车公司老板便把旗下所有出租车涂黄。

他妻子可能旺夫,在车流里,黄色最为显眼,很快,他的出租车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1924年,纽约街头的黄色出租车

消息传开,后来者纷纷效仿,一时间,黄色出租车不止充满纽约,更是流行全美。

甚至在1950年,还有了部单独的电影[黄色出租车司机],尽管其还是部黑白片。

©[黄色出租车司机]海报

真正让黄色出租车闻名世界的是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

该片不仅揭示了越战后美国社会的迷茫,更将纽约街头的黄色出租开进了观众心里。

留着莫西干头,身穿飞行夹克,当特拉维斯开着那辆标志性黄色出租,迷不迷惘不再重要,帅就够了。

©[出租车司机],值得一提的是,特拉维斯后来成了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的模仿对象,后者在1981年真的行刺了总统里根

当然,不能忘了[虎胆龙威3]

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警长带塞缪尔·杰克逊穿越中央公园,硬是把黄色出租车开成了超跑,仿佛低配的[速度与激情]。

©[虎胆龙威3]中的黄色出租车

布鲁斯·威利斯或许是美国电影里最会开出租车的人,两年后,他不仅将出租车开到了未来,更开上了天,[第五元素]里,出租车虽然不走陆路,但依旧是黄色。

©[第五元素]中的黄色出租车

保加利亚的出租车显然深受美国影响,[方向]里索非亚街头的出租车,清一色的黄。

©[方向],黄色出租车

毕竟,据2017年一项调查表明,黄色出租车因为醒目,事故率比非黄色出租至少要低9%。

黄色安全,辨识度高,尽管全世界的出租车五颜六色,而银幕上,只有那一抹艳丽的黄。

跑的越远,见识越广

出租车司机最了解城市的文化生态。

国内有句行话:“想要迅速了解一个城市的夜生活,就去打一辆出租车。

虽出入声色犬马,但终究只是过客,杯水车薪加上日夜兼程,司机们工作压力可见一斑。

尽管1930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车载收音机,但比起听广播,他们最喜欢的排压方式还是和乘客互动。

乘客的故事与司机的见闻,让逼仄的车内成了都市的情感驿站。

2011年的电影[带我回家]里,出租车司机是工作失意被房东扫地出门的青年,乘客是刚得知丈夫出轨的女人。

车上两个失落灵魂少不了碰撞,旅程结束后,所有悲伤都在车内消解。

©[带我回家]

还有柳飘飘,尹天仇家过完夜,出来听到那席话,不敢面前流露,只能躲在出租车里放肆地哭。

©[喜剧之王]里,柳飘飘在出租车上终究没憋住

情感宣泄之下生长出故事,接地气的故事多了,出租车不再只是情感驿站,也成了一幅芸芸众生浮世绘。

1991年,吉姆·贾木许的[地球之夜],五个国家,五辆出租,五个故事。

同样的夜,不一样的故事,而故事讲完,乘客司机仍是寂寞,如同夜色。

©[地球之夜]

多年后,阿根廷人模仿贾木许的午夜出租车,拍了[出租车上的遭遇],行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出租车,拉了一晚上的客。

每一位乘客在车上吐露衷肠,构成了城市的秘密。

©[出租车上的遭遇]

2015年,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则充当了那个出租车司机,行驶在德黑兰的街道上,乘客来者不拒。

互动式的提问和粗糙的摄影,打破电影[出租车]的虚实边界,观众也如同上了车。而乘客的答案中,藏着伊朗的精神风貌。

©[出租车],该片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而贾法·帕纳西却因其被伊朗政府通缉

而[方向]里,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故事。

六辆出租车上,有暗调计价器的司机、背叛妻子偷腥的有钱人、未成年的援交女生,腐败的律师。

也有为寒风中的狗而停车的失孤老人,挽救自杀教师的司机,劝诫援交少女的中年男子,为病患祈祷的牧师。

出租车载着这些好坏参半的社会群像,一如装下整个国家,徐徐往前,找寻方向。

保加利亚夜色灰蒙,出租车鲜黄刺眼,街头还是很冷,车内依然炽热。

-

作者/夭夭酒

 6 ) 一辆出租车,竟然是整个国家的浮世绘

以时光看电影的癖好,时不时挖一些冷门好片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最近看到一部片儿,绝对冷门,

产自好多观众连国名都不熟悉的保加利亚。

导演史帝芬·柯曼达瑞夫,用一辆出租车,道尽整个国家的现状,又从形形色色的故事主角身上,挖出了不少让这个社会陷入荒芜的顽疾和症结。

没错,打赌你没看过——

方向

Посоки

影片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仅仅15分钟的长镜开篇,就足以抓住你的眼球。

晃晃悠悠的手持镜头中,出现了三个争吵的男人。

一个男人骂骂咧咧地走进出租车,准备送自己的女儿上学,声称之后会把问题解决掉。

后座的女儿才十二岁。女儿问及他发生什么事儿时,他十分肯定地说没什么,随后还吐出一句——今天是个好日子。

他不断回头看着,还在开车的途中祈祷,祈求带来好运。

送完女儿,他来到约好的地方,和起初争吵的银行家谈判。

原来这位父亲,是出租车司机,也是一个小工厂的老板。

因为贷款失败,法院要查封他的厂子拿去抵押,他起初找到这位银行家商谈,对方却告诉他,必须要交钱打点上下,才能获得贷款。

他不仅不贿赂,反而写信揭发了一切,企图以自己以为的“正义”获得贷款,于是就有了这第二次商谈。

银行家开门见山——

因为在这个国家里,我们才是上帝。

司机也被告知,自己需要交的贿赂因为检举的行为而翻倍,从100列佛变成了200,因为收到信的人都需要打点,

司机当然不愿意再被勒索。

后果是什么?

银行家们会串通一气,没收他的一切,让他流落街头,让他一无所有。

司机茫然了:“这合法吗”?

银行家回答说——

法律是由我们书写的

(合不合法我们说了算)

走投无路的司机,此刻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女儿,妻子,店面,从车里拿出一把手枪,连开四枪。

没错,观众们万万没想到,这十五分钟的长镜,竟然是一起故意杀人案。

可看杀人的司机,却不像其他杀人犯那样凶恶。他几乎握不紧手枪,满脸恐惧,开一枪身体颤抖一下,同时不自觉的跟着枪的后坐力后退一步。

他哪像个故意杀人犯,活脱脱个被惹毛了冲出来报仇的孩子。

这桩在观众看来都毫无征兆的命案,迅速成了整个索菲亚的热点话题,几乎每一辆出租车的每个司机都在听。

生活在都市,面对血管一样的城市公路网,出租车往往是故事最多的地方。

它们像一个个血细胞,负责城市的运转,传递城市的信息,记录每个过客的生活。

正因如此,出租车和乘客往往是镜头中的常客。

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揭示了越战后美国社会的迷茫;

1991年,吉姆·贾木许的《地球之夜》,五个国家,五辆出租,五个故事;

2011年山姆·贾格的《带我回家》,两个失落的灵魂悲伤在车内消解,

2015年,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中,自己乔庄成出租车司机打破次元壁,跟乘客聊天的只言片语中,描出了伊朗社会的浮世绘,

当然,还有韩国那部如今都没有条目的《出租车司机》——

像这所有的出租车故事一样,《方向》的构成,也仅仅有两部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导演为了拍摄出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的风貌和现状,乘出租车跑遍了大街小巷。

之前提到出租车司机被逼杀人的命案,仅仅是故事的一个开端,此时,索菲亚所有的出租司机,都被电台中关于命案的报道联系到了一起。

史蒂芬镜头中的司机,似乎和开篇的枪杀案定下寒冷暗黑的基调有关,

每个人都不太正常。

下面这个年轻的男司机,也不像个好人。

后座坐着一位年轻的女乘客,他动不动就看着别人咧嘴笑,还时不时回头看一下。

故意谈起前女友的话题,也毫不忌讳地问她家住在第几栋。

车到目的地,司机转过身,竟然开始了攻势——

当一脸尴尬的女乘客问起需要付多少钱时,他竟然也调用了自己的撩妹技能包——

我该付你多少钱?

一个吻

付完钱下车,司机直接邀请女孩约会,空气瞬间凝固,最后还开车久久不离开,知道女孩进屋才死心。

难不成是出租车犯罪之类的?

镜头立马切换至下一辆,一个络腮胡子的司机,载着一位买完东西回家的中年人。

乘着乘客打电话,他偷偷拿出准备好的遥控器,让计价器飞速前进。

等乘客打完电话,他开始向乘客推销鞋子,没错,从墓地偷来的那种。

鞋子不成,又开始推销衣服,

推销不成,到了目的地,他向乘客索要高于平时两倍的价钱,乘客当然不愿意。

不死心的司机将车开到偏僻的地方,拉乘客下车,大打出手。

结果自己被一板砖拍晕。

慌了手脚的乘客把司机拉上车,准备送他去医院,不想一路上司机还在不断威胁——

冷静下来的乘客突然停了车,默默抽起了烟……

难道又是一出命案?

第三辆车,是个女司机。

她在机场接到一个商务人士,逼格满满。

从上车开始,他就高谈阔论,谈着世界,欧盟和国家大事,不停地吐槽保加利亚,

可慢慢的,画风突变,女司机似乎发现了什么。

后座的这位专家,原来是当年大学的时候拒绝她移民申请,并毁掉她一辈子的人。

接着,她把车停在了偏僻的地方,然后悄咪咪掏出一把枪。

是的,保加利亚看来已经步入了人人有枪的时代。

前一秒还气场满满的男人,后一秒就怂了。

给钱,不要,拉关系,没兴趣,最后被枪抵着脑门的男人,竟然吓尿了。

女司机没有直接开枪,而是挟持着男人,去旁边做引体向上,15个,饶你不死。

可浑身上下战战兢兢的男人,做一个都费劲,怎么可能做15个。

出租车司机,三杀?

没错,《方向》中的每一个司机,似乎都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那种。

他们要么情感失意,找孤独的单身女乘客排解,要么生活窘迫,靠行骗和卖私人衣物度日,要么苦大仇深,拿着枪逼着仇人,快要变成杀人犯。

这种最底层司机身上的不正常,却恰恰是保加利亚社会现状的反应。

我们来稍微看一下,保加利亚的现状。

东欧剧变后,保加利亚一直被称为“欧洲幸福感最低的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它经历了至少三次经济垮台。

首都索菲亚的GDP水平,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不景气和治安混乱,保加利亚的富人和中产纷纷选择移民,导致这个国家近几十年的人口一直是负增长。

影片中有一句形容国家现状的话非常贴切——

上帝已经离开这个国家很久了,和那三分之一的人口一起离开了。

最后这位女司机,去机场前送的乘客,就是一位准备移民德国的外科医生。

与其说是镜头中的出租车司机不正常,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已经快病入膏肓。

可《方向》真正厉害的,并不是这些神经病般的“异常”,而是在社会将最底层民众逼入生活的死角后,

在他们看似怪异的行为下,却始终保留着生而为人的善。

就连开篇的杀人犯,也没有因为社会而扭曲人性,车上还跟女儿商讨着提高成绩的事儿,

送完女儿后,车上上来一个准备去援交的女学生,得知事实后,他二话没说就把女学生送回了学校,即便经受了色诱和谩骂,也没有丢失人性的底线。

盯着女乘客的男司机,最后也没有犯罪。开车重新上路后,想起前女友,开始偷偷抹眼泪。

顺道还多管了一把闲事,救了一位在高架桥上准备自杀的男人。

拿着枪的女司机,最终也没有扣动扳机,因为这个曾经毁了她一生的男人,如今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就在他吓尿的后一刻,接到了来自女儿的问安电话。

当我们满腔愤懑,以为《方向》是弹劾国家,批判制度,枕边社会,揶揄人性的控诉片时,

它却画风一转,变得格外美好。

可当我们心怀善念,以为《方向》是赞美人性,输出善良的教育片时,

它又冷峻严肃,细思极恐。

它涉及到太多社会问题,谈及太多制度错误,讽刺太多国家不公。

比如贪腐,那个拿着枪杀死银行家的父亲,不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比如教育,那个想要跳桥的自杀者,是一名高中哲学课教师。他拥有巴黎大学的博士学位,精通7国语言,然而却在这个国家付不起暖气费,买不起衣服,还要受到学生的嘲笑。

救下他的司机,也就是暧昧女乘客的男青年,也是一名体育教师,因为教师的工资太少了,他只能白天上课,晚上开出租挣钱。

比如养老,同样是出租司机的老人,开车开累了,买了一份披萨,丧子之痛折磨着他,他虽然很饿,却吃不下。

归途中看到一只流浪狗,就停车把晚餐都喂给了它,狼吞虎咽的狗子,在他眼里似乎是唯一的陪伴,是另一个“儿子”。

……

《方向》的构成极其简单,但触及却极其复杂,

电影中的每个人,对整个社会都无能为力,却又力大无穷地,撑起这个萎靡社会中,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后,影片的故事通过出租车,形成一个闭环,背后要说的,是普通人无法轻易改变的社会大背景——

富人移民,中产挣扎,穷人末路。

同它的片名一样,《方向》的最大意义,依旧是在寻找方向。

小小的出租车,不分好坏地承载着社会群像,

一如载着整个国家,在迷雾和荆棘中探索着未来的出路。

 短评

@欧盟影展。这片儿有点意思,用几组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关系勾勒社会缩影。保加利亚和中国挺像,建筑什么的以及某些。还有那种喷薄而出的戾气,和潜伏期间的温情。感觉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社会主义。

4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出租车司机提供了一个视点(只有这个群体能够时刻感知到社会上发生的细微变化),而导演正是用这种视点审视这个国家的种种问题,枪杀后的一夜间,有人迎来新生,有人走向毁灭,有人直面孤独,也有人将新仇旧恨一并了结。这样的社会状态有点像东欧剧变的前夕,尽管每个故事之间并无太大的联系,但整体呈现出一种趋势(趋向于混乱)。灯红酒绿的夜店里人满为患,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垃圾遍地,上帝离开了这个国家,人民也失去了未来的方向。

8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本届欧盟展最喜欢的片子,散场时有个打扮考究的中年女人说没看懂。生活优越、舒适的富裕阶层感受不到贫穷带来的崩溃,因为他们处处看到的是社会的另一副面孔,尊重甚至恭顺。被歧视、羞辱、践踏、剥夺生存权利不会出现在他们的人生中。出租司机劝说自杀者、老人对流浪狗的倾诉,绝望中还有些许温情。

12分钟前
  • babynana
  • 推荐

援交女生离校赶工,的士佬怒刺银行家;偷腥阔佬坏阿飞,老人与狗共pizza;演员生涯讨一吻,跳桥叫车救一命;不愿黑车多十块,缠斗脑壳碎大石;现实主义和悲观主义都已移民,前党委之子引体向上……保加利亚众生相,和咱们太相像

1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简直以为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压抑太现实了。特别是第三个男司机跟女顾客抱怨又索吻(遭拒绝)之后又去桥上救了一个要跳桥自杀的老师,很复杂的人性但太真实了

17分钟前
  • 知蛛養殖與按摩
  • 推荐

所以,我怕的不是北京四环以内的的哥不敢像当年那样如《出租车司机》一样云集响应。我怕的是多年以后他们会像本片一样,丢出一句:艹,还他妈不如当年。

1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90年代的萧瑟感- -IFD的旅游宣传都白做了233 Arena Mladost Imax马克- -

21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推荐

3.5。又一出「官逼民反,屁民史诗」,国家的概念,正在消亡。《天注定》开场,《地球之夜》结构,拍法很罗马尼亚。◎欧盟电影展

25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

最后质问神父那段是《局外人》吧。#2017北京欧盟

27分钟前
  • 五加皮
  • 推荐

2017.12.26欧盟电影展,这次欧盟影展看下来最大的感觉是欧洲要完。。

30分钟前
  • Arcadia
  • 推荐

长镜头和演员演技带来的张力,感觉会拿奖。

33分钟前
  • 郭连凯
  • 推荐

这是一群需要心脏的人民,这是一个失去方向的国家。车水马龙的夜色里,人们因为口角大打出手、因为旧怨持枪威吓;东欧剧变的时代后,国家系统积弊已久,基础设施凋败落后。广播里人们议论白天的杀人案,为谋杀拍手称快;桥头上人们偏爱选择这里,了结无味的人生。不知出租车接下来会载上谁,找到方向。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过于简单重复了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比「在世界转角遇到爱」好,跟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是一个路子,虽然也聊了点保加利亚电影但比帕纳西老师舒服多了。算是用数据库叙事做了众生相;长镜头对车窗外城市空间的展示很考调度和表演。就是絮絮叨叨控诉社会问题实在有点烦人(老头与狗那段还是剪掉吧)。黑色幽默不错(尤其最后神父那段)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在贫富差距日趋分裂的语境下平行的“方向”最终汇聚成了“对立”这一个。问题正如这部保加利亚电影分析的那样:每一个在路上的人都主动将这场“社会价值观危机”仅仅看做是一个极端且可以接受的个案。然而在这个意识形态当中知道踩刹车打《方向》的司机却偏偏成了那个可忽略不计的主角,这是多么令人心疼的现实啊。

45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又是一部贫穷小国揭社会伤疤的电影,保加利亚被称为欧洲最穷、幸福感最低的国家之一,破败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流浪汉,有点像《危楼愚夫》里的俄罗斯。本片的剧情和立意都不错,唯独跟拍镜头是个败笔,总能让人感觉到摄影师的存在,弱化了影片的代入感。

48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一种关注佳作。人才流失、阶层分化、价值危机、共产遗毒、信仰崩塌、极右翼横行……貌似跟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很像,其实无论是结构、内涵还是拍摄手法都有很大区别。多线叙事巧妙,有一种蓝白红的感觉。导演在现场说这一部跟他之前拍摄所有电影都不一样,大概是有感于国内停滞不前的现状。

5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社会主义国家的审美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出租车经过的几个小区都恍惚以为自己住过。

53分钟前
  • 涂笛
  • 推荐

由几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所串起来的保加利亚社会面面观和现实众生相,精心算计的台词苦口婆心地道出了对于整个民族未来发展方向迷失的担忧,应接不暇的手持长镜头既捕捉到了索非亚光怪陆离的城市环境也记录下了底层市民普通却不平凡的遭遇,最终在看似绝望的语境下又满怀了新的希望。(76)

58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质朴的现实主义浮世绘。诚恳地讲故事,不炫技,但丝毫不会减弱片子透析的社会意义,就连的士每次晃过的街景细节都能领略到导演选景的用心良苦。把故事框架架设到出租车行列,匠心独运,看似松散但通过第一个悲剧把所有故事涉及的人物关联起来。全片基本由二十个左右的长镜头构成,这也是讨喜的一点。★★★★☆

1小时前
  • 老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