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我看错片子了吗?为什么我看到的片子和这个简介一点都不一样!
我觉得对于女主角和她孩子的父亲的形象,整部片子从头到尾刻画诠释得都很不错,但是对于大卫这个人,我觉得他充满了矛盾与矛盾。他得性格就十分拧巴,明明对女主有好感,但是却又拒绝迈向下一步,但是在女主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时,又一点不带犹豫的安慰女主。从他和医生的对话那块儿的表现来看,他跟集中营有莫大的渊源,但是!但是电影里居然没说,没说就没说吧!但是你告诉我他毕生之愿(或者是对于把医生送入法庭有着莫大的决心)但是转头,就那么容易的答应了那个狗男人撒谎的决定???真诚发问,是我看错片了吗?如果有小伙伴看的片子和我不一样,请一定要告诉我,我好再去看看。
不过有一说一,这个片子里的三个特工,人物塑造得都十分深刻立体(大卫只能算半个)。那个孩子他爸,初初的印象就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能够抗事的好男人,(在影片开头他和女儿互动的时候,瑞秋的表情有些特别,我开始还没琢磨明白,后来才发现,这个电影的细节把把握得很到位啊。)结果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推翻了之前我的初印象。这个演员也是把这个臭男人的臭,演得真是淋漓尽致。
关于女主角,(其实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她去做任务的时候用的是真名瑞秋?)最开始的时候单纯正直,她一直喜欢大卫,在三个人里,她也是最后才答应要撒谎的。但是什么时候她开始变了呢?是一次又一次的鲜花和掌声吗?在她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她的婚姻生活已经很不幸了,当大卫提出要带她走时,她很震惊,虽然没有毫不犹豫的拒绝,但是她的行为已经毫不犹豫的告诉了大卫,她不会跟他走。
这一点真的很真实,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真实了。她是个好女孩,也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但她同样不是个特别坚强坚定的女孩。在一开始她喜欢的就是大卫,但是在大卫拒绝她后,她因为想要逃避痛苦就和狗男人上了床。虽然没有讲,但是也可以猜测出,他们回国后,因为怀了孩子,所以即使不喜欢狗男人,再加上其它条件也还过得去,就跟狗男人结婚了。结婚之后,她还是念着大卫,甚至在一次次撒谎中,把大卫当作精神的寄托,这就算了,在大卫要带她走时,她的“毫不犹豫”真的是太赞了。
大家看看这样,像不像那些平时抱怨男朋友这不好,那不行,但是你要吐槽她男朋友,她一定第一个冲出来跟你干仗的女孩子;像不像那些抱怨生活哪哪不好,但你要是提出让ta改变,ta立马就哑炮的人。
我没讽刺瑞秋的意思哦,只是觉得漂亮的女孩有更容易软弱的权力。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并没有那么喜欢瑞秋了,如果不是我最喜欢的劳模姐演的,我现在估计就要为她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行为大胆开喷了吧。不过我也不大喜欢狗男人,所以whatever。
其实在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大卫了,因为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悲情形象。如果不是因为对他塑造有很大欠缺的话,我觉得那年的感动中国十佳人物里必然有他了吧。
等我下次想起来再写大卫,我要去玩了。
总之,我最喜欢大卫!要是我是瑞秋,我愿意跟他走!
《The Debt》
撒谎欠下的孽债总归连本带利用血偿还
多年前执行间谍任务时的疏忽导致目标逃离,三人选择用谎言将失败隐瞒,却未曾想往后余生都将活在谎言的阴影下,穷尽一生都无法弥补。在讲台上,讲述着如何在肉搏中跌倒又是如何从血泊中爬起,她享无上荣誉、受万人敬仰,在无数鲜花掌声中荣归故里;转过身才发现,原来脸上留有痊愈后的疤,时刻提醒着那过往不为人知的秘密;内心根植下撒谎的后遗症,未知的阵痛与恐惧如刀割火烤般煎熬。她深知,现在的名气与安稳如履薄冰,谎言编织的生活如梦似幻,每秒钟都在祈祷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那日不要到来。
水池边上三五成群的蟑螂,被一览无遗无处躲藏,连死前都要无谓地挣扎一番,像极了虚伪又自私的人类天性。事到如今,当初逃离的目标重入视野,是自欺欺人任其发展还是孤注一掷主动出击?貌似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三十年前为了余生的荣华富贵,撒下弥天大谎,三十年后为了女儿的信仰不死,不得不倾其所有。可是转念一想,David的自杀却让我意识到不能一错再错,一步错就步步错,想改得用命来换。
Btw大陆的译名“罪孽”,初看还以为是老套的仇家追杀戏码,实则剧情远比这要复杂,或许港版译名“谍债”来得更直接也更贴切,点名了间谍活动的母题之余,涵盖了原版英文名中Debt一词的含义。
谍债,叠了又叠的债,就怕用再多的血也是还不起了。
昨天下午在CCTV6看到的影片,本来观影欲望并不强,可看完后却颇感意外,原本也不想发表影评,可一日后仍残留意向。
本文命为《谍债》,乃是从原著小说书名而来,比起常见的片名来其实更为贴切,“罪孽”虽然在字面上也无大错,可终究显得平庸,一如在网站搜索影片时下拉出多个备选的名单,而“谍债”不仅直观地涵盖了英文名“debt”的意思,又点出了间谍的背景,可谓一箭双雕。
整部影片分为两个时空,中间差距三十多年,结构上则符合时间顺序,当年时在前,现在时在后,不过开头却是交错出现,增加了悬疑感,又透露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吸引着观众。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当年的行动,碎片化的叙事却完整地交代了所有的内容,显得节奏明快,呈现出回忆的状态,不过又能让人清楚明白;到后半部分则连贯起来,毕竟是当下发生,将故事推向高潮。
情节上也是充满嚼头。女儿根据父母们的光荣事迹发表新书,受到欢迎和好评,两位老人相见看着却不大自然;老年David之死引出谜团;纳粹医生看似斯文,却透出一种阴冷来(这么看来倒很有汉尼拔教授的风格),在为女特工检查时普通的聊天听上去又像是试探,让人感觉其警惕性很高,可却又较轻松地让人拿获;关押中用言语挑动看守们的心理,问起女特工母亲的名字,列举出一串《圣经》中的人名,全是犹太人所常用,这一下子就体现出宗教、民族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之上的区分,对立的阵营清晰可见,而和青年David的谈话则完全显示了其阴暗的内心,通过举例,悬殊的人数对比(原来犹太人也像明末被满族侵压的广大汉人和清末被洋人侵略的广大国人那样虚弱,国民性彻底丧失)使他认为犹太人的卑微,这瞬间激怒了David,失去理智,一顿暴打,这又和之前反对组长的窒息虐待形成了对比;三十多年后,消息传来,三人无不紧张,一个已死,一个残疾,只能让女特工处理,这是属于三个人的秘密,不可能假手于人,即便已经年老且多年不涉特工行业,可还是要亲自出马,而当年医生正是从其手上逃脱,由女特工解决不也是一种救赎吗?而结尾更是让救赎升华,选择向公众坦白,这又是女特工的决定(符合正确的立场);原本要清理的对象并不是要找的人,可行凶的凶器居然还是注射针,和当年一样,不过此时或许还有一丝无奈,拳脚已然不济,只剩下这一招数了;恶魔真是长寿,那医生居然还活着,一个偶然的对眼,双方便刹那识出,打斗中还差点让女特工丧命,不过最后被制服的还是用注射针,这次不会苏醒了(这也是符合立场)。
人物和演员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Rachel凌厉却又柔情,爱上David,却又和组长交欢,真不知道特工的纪律是怎样的,执行任务中居然还会允许爱情,孕检的过程不知是否刺激了性欲,至少对其的心里有所解放罢。David深爱家人、民族和祖国,正是因此而积极地参加行动,也正是因此,家人的惨死使其封闭内心,不能面对和Rachel之间的情愫;又是个坚持程序正义的人,希望战犯安全地回国接受正义的审判;更是个有良知的人,在载誉回国的浪潮中无法忍受,选择离开,却是一直在追踪那个医生,当消息传开,打算说出真相;同样也是个可悲的人,当情况复杂,难以面对时,无奈地选择自杀。本片演员字幕上首当其冲的是Helen Mirren,这固然有资历的原因,而观诸影片,其表演也保持水准,最后的戏码也都在一身,从戏份上来看,第一女主角的身份也属合理,可全片在表演上最出色的应是Jessica Chastain,果断又不失冷艳,无论是人物言行,或是内心状态,都把握得相当,就这点来说,其可当第一主角。发现Chastain是个挺漂亮的演员,五官并不出众,可整体上又耐看,而身材也很棒,虽然表面上略显瘦骨嶙峋,可凹凸有致,线条分明,让其和Mirren分饰不同时候的人物真是适合,两人都是从脸型到身型都消瘦的样子,可身材保持极佳,都散发出女人味。正如上文指出,David是个多层次的人物,应该很有塑造性,可Sam Worthington却是本片中表演最平平的一个,只是一脸苦闷的表情,始终显得情绪低落,而老年的扮演者似乎就好得很多,虽然出场不多,可不够精神的状态和忧虑的神情都很符合David的心理,两者的反差或许是因为两个年龄段分别选用不同演员,而年轻时的David确实人设单一,给演员的表演空间不大,也很难表演出来。另外,年轻时的队长很性感。
当三人合计谎言的时候,事件的阴影就永远伴随着他们,在回国后被当作英雄对士兵们讲述光荣事迹的时候,当年老时坐在礼堂里面对台下的观众接受访问的时候,当在海滩看着幸福的女儿和家人快乐地玩耍的时候,即便是最后杀死元凶、决计说出真相的时候,也不能将阴影完全消弭,一如她脸上的那道疤痕一样。
摩萨德被骂不是因为复仇,而是因为复仇过程中伤及太多无辜,成为加害方。
现在拍个洗白片,展现这些特工对战犯怜悯,对战犯妻子不动手,但为了所谓的正义审判就去人家边境搞事杀大兵,就很奇葩。
三个特工搞不定一个纳粹医生,实属废物。不仅间谍线拧巴,爱情线拧巴,家庭线也拧巴,一堆拧巴活生生拖了三十年,就离谱。
特工題材的電影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確實不多,這部應該算是其中一部,影片跨度三十三年,且採用時間順序進行拍攝,這樣的拍攝方法很費資金,也不多見,裡面的三人按年齡分成兩個版本,都很精彩,特別是女主,我覺得老年版的更加出彩,那種隱藏秘密的心路歷程拍攝的入木三分,推薦……話說,按這種進度,在過五年,我也可以拍片了……
心里承受力不成就别当特工么
一般
真正的好电影! 时长两小时,间谍片混合三角恋,年度最爽的悬疑片,影院效果为其增色不少。全片几乎德语对白,混合法语字幕,脑子一直飞速旋转
东德追凶的部分很凌厉,后面就显得冗长了,人物的内心描写也差点意思,好容易构筑起的悬念张力一下子就消失了不少,尤其结尾处的卫生间厮打显得非常突兀,典型的虎头蛇尾;不过运镜和表演都挺好,查斯坦和米伦的选角还真是神似。
结尾稍弱,但前面五分之四都非常精彩!
很多编剧搞出来特别的2B主角就是为了气死观众
他们真的是摩萨德咩?肿么那么不专业。。。
挺好的故事没讲好,悬念和冲动都缺乏吸引力,平庸了
绕了半天,讲了个简单的道理。复杂的人物关系,情感纠葛,都没有拍出来,使得真相揭开后,显得头重脚轻。有几段表演确实不错。
海伦.米伦的演技实在是太抢眼了。前半部分的节奏把握得十分好,后半部分地剪辑稍微有些凌乱,但是整体水准依然是一流。结局虽然是必然,但是依然让人感叹。P.S 没想到萨姆.沃辛顿还会演这么严肃的角色。其实大卫和瑞秋的爱情挺让人难过的。
一部很有诚意的片子,30年前的故事设计很精彩,慢慢解出事实真相,主角的表演也很到位。30年后的主题升华却做的很蹩脚,并非否定海伦米伦的演技,而是最后的打斗显得很多余。反倒3个主角的内心经历缺少了笔墨,让人感受不到深刻甚至不能信服。讲好了一个故事,却没讲好想要讲的道理。★★★☆
最墨迹的特工片
新生代负责动作和节奏,合格;老戏骨负责心理和气场,略逊。
你们英语讲得也太烂了吧,故事还蛮有意思的。
总的说来是一部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片子,随片附赠绑匪生存指南:1. 忌与人质对谈;2. 忌把人质喂太饱;3. 忌撕票不彻底。HT @Low
三十年前的部分非常精彩,抓捕段落更是一气呵成。杰西卡查斯坦极其惊艳!阿凡达呆得让我各种出戏,不过这种呆倒也挺搭另外两个机灵鬼。三十年后的戏颇为难看,难为了在地板上蠕动的女王啊。
这是一部有一些分裂但依然相当有水准的惊悚片,导演对于一个二战事件的叙述角度相当值得肯定,三个人在谎言中的挣扎非常具有戏剧张力,但是回忆部分的处理明显比现实部分要好,无论是惊心动魄的绑架情节还是密室中三个人的心理博弈都是有板有眼,但是现实部分略微拖沓,结尾非常刻意。
影片氛围挺棒,预告片便可见一斑。其实海伦米伦戏份并不多,多的都是30年前的故事(Jessica Chastain确实非常古典美)。一开场一个长镜头就把导演的娴熟技术展现无遗啊,原来是莎翁情史的导演~是不错的故事,但几个主角的性格都属于闷骚⋯⋯哈哈sam worthington长得太不适合那个年代了
剧情倒是不新奇,但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尤其是暗黑系的医生虽然戏份不多但很吸引人,语言暴力句句刺骨。演员方面年轻版David只需也只有面瘫演绎才最到位,所以整体水平不错。感情线好生狗血,都是一阵hCG惹的祸。最后教训:打针剂量把握很重要
昨晚在有困意时坚持去了影院,看了一小会就清醒了。配乐剪辑节奏转场镜头演绎...一气呵成。将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追踪得不仅是“纳粹”,更是拷问着自己“犹疑”的内心。他在那场戏的瞬间爆发愤怒中,真正的怒火想必不仅是对着面前的 也是他自己心中的weakness... 曾经,因为大多数的沉默和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