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

HD中字

主演:Auður,Drauma,Bachmann,Þorsteinn,Bachmann,Kristín,Davíðsdóttir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火山 剧照 NO.1火山 剧照 NO.2火山 剧照 NO.3火山 剧照 NO.4火山 剧照 NO.5火山 剧照 NO.6火山 剧照 NO.13火山 剧照 NO.14火山 剧照 NO.15火山 剧照 NO.16火山 剧照 NO.17火山 剧照 NO.18火山 剧照 NO.19火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他们是最幸运的两个人类

摘抄

《火山挚恋》Fire of Love

人会爱上自己所知的事物,却更爱未知的事物。

Both Katia and I got into volcanology because we were disappointed about humanity. And since a volcano is greater than man, we felt this is what we need. Something beyond human understanding.

Katia and Maurice began to learn the secrets of the planet that few others know.

Understanding is love’s other name.

理解是爱的同义词。

Volcano classifications should be banned. You can’t classify a volcano. Each has a unique personality. Not to be mean, but it’s the old beards and academics who classify things, forcing a whole generation to use their models. There is no truth in this. It’s better to study each volcano separately and avoid abusive classifications.

Photography is a mean of remembering, revisiting, stretching their time with volcanoes.

It’s true that we’re like travelling performers. Volcano runners. We live by the rhythms of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decides where we go next.

We contemplate, lying at the edge of the abyss. The phenomenon, relentless, makes us shiver.

I imagine the spectacle of us seen from above: a ridiculous column of tiny ants climbing up the back of the giant beast and saying in arrogance:” I climb upon you to understand you, to tear your thousand-year-old secrets from you, so that science can progress!” How great is the ambition and vanity of man?

We try to bear witness to this force, but the human eye cannot see in geologic time. Our lives are just a blink compared to the life of a volcano.

It’s not that I flirt with death, but at that moment, I don’t care at all. A fascination with danger? Perhaps.

There is the pleasure of approaching the beast, not knowing if it will catch you.

We have this one short life, then we return to the ground.

人生只有短短一回,然后就会归于尘土。

Maybe you need a certain philosophy of existence to take on these volcanic monsters. Mine is elementary. I prefer an intense and short life to a monotonous, long one. A kamikaze existence in the beauty of volcanic things.

I always like to do what people forbid me to do.

I don’t mean to be philosophical, but is was Nietzsche who said:” A fool is someone who has lost everything but his reason.”

傻子就是一无所有只剩理智的人。

 2 ) 豆瓣9.0,今年最佳神片,仅此一部

自然之中,既有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怡然娴静,也不乏为人类所恐惧的崇高力量。

深海、峡谷、雨林,当然还有火山。

迸发而出的岩浆,吞噬生命的火舌。

面对火山,大多数人都是敬而远之。

却有这样一对夫妇:

他们对火山的爱同岩浆般炽热,他们两人之间的爱,同火山般绚烂。

谱写出了一曲,关于火山的挚恋诗篇——

火山挚恋

Fire of Love

导演: 萨拉·多萨

编剧: 沙恩·鲍里斯 / 艾琳·卡斯帕 / 乔瑟琳·查普特 / 萨拉·多萨

主演: 米兰达·裘丽 / 卡提亚·克拉夫特 / 莫里斯·克拉夫特

上映日期: 2022-01-20(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冰冷的世界中,时间冻结。

世界上有一团火,火里住着一对爱人。

影片从1991年6月2日开始,那是这对爱人生命的倒数第二天。

如果要为“天生一对”找一对代言人,卡蒂亚莫里斯绝对是不二之选。

卡蒂亚从小,便与寻常女孩不同。

在别人还在拿着洋娃娃过家家的时候,去意大利看火山就成了她儿时的梦想。

如此叛逆的卡蒂亚,一度被父母送去了专门管教女孩的学校。

莫里斯也是如此。

离经叛道的他,自从七岁见到第一座火山,其视作是一生的追求。

二人相识于史特拉斯堡大学。

在卡蒂亚19岁那年,他们在校园的长凳上遇见。

面对二人共同的热爱——火山,他们更是能坐在咖啡馆中从天亮聊到天黑。

在地球的一个小小端点,两个渺小的个体相知相识,并且约定永不分开。

当然,最后也的确遵守了他们之间的诺言。

60年代的法国,风起云涌,存在主义思潮兴起。

他们一同经历了“五月风暴”,并坚定不移地走到了队伍的前列。

然而对于现实的不满随着1967年,美国战斗机在南越投下两枚炸弹。

越南战争的开启达到了顶峰。

莫里斯说:“因为火山远超乎了人类,成为我们想追求的目标。”

二人参与反战游行后,双双陷入了对人类失望的情绪之中,并义无反顾的走向了自然

1970年,二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从那时开始,他们的人生只有火山。

在观察的早期,热爱可以抵消一切困难。

就像片头那样,车子抛锚是常有的事。

除了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他们连防护服也没有。

穿着长裤爬上去,下来时却只剩下了短裤和内裤。

然而二人的一腔热血,也足以与火山无情的炙热相抗衡。

莫里斯说,若能吃石头维生,他一定会永远住在山上……

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影像资料。

本纪录片所有火山相关的素材,几乎出自两人当年之手。

同时,他们还留下了样本、文字、几百小时的影像、数以千计的照片。

同样以此为题材和影像资料创作的纪录片,还有赫尔佐格今年的作品《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赫尔佐格用更加风格化的手法,与本片一起,共筑了卡蒂亚和莫里斯爱情的“二重唱”。

卡蒂亚和莫里斯与他们一同挚爱的火山就一直过着这样浪漫、惬意、热血的“三角恋”生活。

探寻火山的秘密终归是危险的,但他们总能不失幽默的从容应对。

一次,莫里斯不慎在高温的泥巴里烫伤。

卡蒂亚则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取笑”道,“他的皮肤在像洋葱一样剥落!”

丈夫也不甘示弱。

在观测时,时不时会有飞溅的石块,大的重达几吨,小的也有一两公斤。

在测试防护服时,丈夫也会毫不犹豫的将石块砸向爱人头上搞笑的头套。

像是只有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景象一般,他们身穿防护服,在1200℃的熔岩与岩浆前,开心地手舞足蹈。

每次涉险,莫里斯都会走在卡蒂亚的前面,为身后娇小的她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一步又一步的脚印,不仅是卡蒂亚前进方向的指引。

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火山探索的道路上的莹莹之火。

火山学家将火山进行了分门别类,但莫里斯认为每一个火山都有自己的性格。

然而,红火山的温柔灰火山的狂暴是截然不同的。

1980年,美国的圣海伦火山爆发。

这不是夫妻二人第一次面对恐怖的灰火山。

然而满地的坑洞,迸发的岩浆,焦黑的土地再一次带来了震撼。

当然还有莫里斯手中,那盘同为火山研究学家的友人唯一的遗物——

一盘融化了的录像带

1985年,位于哥伦比亚的内华达德鲁兹火山爆发。

但当地政府并没有采纳火山学家的警告,认为疏散成本过高,致使2.5万人在此次事件中丧生。

生灵涂炭的哀嚎,友人离去的不舍。

从那之后,莫里斯夫妇开始致力于灰火山的专门研究以及火山灾害教育普及

一段段鲜明的影像,浪漫又恐怖。

像是绽放在地球之上爱意的玫瑰,又仿佛是地狱烈火无情的呼唤。

这些既充满艺术气息,又具有警示意义的画面,触动了人类的心灵,毕竟我们轻视自然良久。

“我知道某天火山会害死我,但我一点也不在意。”

影片以二人的去世为开端,我们越走近这一对“火的恋人”,就越对这份炙热的感情所不舍。

1991年6月3日,回到了影片开始的第二天。

卡蒂亚和莫里斯生前最后的影像

为了追逐火山活动,原本计划前往南美洲的马丁尼克岛的二人改道日本长崎。

而后在滚滚而来、能够吞噬一切的火山灰下,二人结束了对火山的探索之旅,永远的长眠于挚爱的火山之中。

然而,他们的心脏虽然停止了跳动,但是他们的贡献却一直在绵延。

一周后,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

内华达德鲁兹的悲剧终于停止了宿命般的重演,政府及时地撤离了58000余人。

而在这次菲律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山灾害应急处理成功的背后,是莫里斯夫妇二人孜孜不倦摄制的影像引起的当局的重视。

影像记录了二人所热爱的一切,却唯独没有记录下与这个世界告别的片段。

甚至在热浪席卷之后,他们像是不曾来过般,未留下只言片语,孑然离开。

通过涌浪附近的地表痕迹显示,或许他们临终前就在彼此身旁,或许他们曾在火山爆发中告别。

向彼此,向火山,向自然,向人类。

莫里斯说:

“当我们远离了人类,从而重新爱上了人类。

他们因人类的互相伤害因战争而失望离开,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重获希望与爱,回过头来为世人留下有关美与爱的故事。

比起漫长而无聊的一生,我宁愿选择短暂而充满精彩的一生。”

*本文作者:浅浅

 3 ) 恋人和自然最完美

当你和恋人之间经历了最初心动以后

接下来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工作教育

即使是一起创业的伙伴,也难免分歧心机

怎么可能还有纯粹的爱情?

男女主则不一样,他们之间只有火山

火山是灵魂伴侣,是欲望的引信,是信仰和彼岸

这样的爱情坚如磐石,生生不息,追逐自然又酷爱风险

两人的基因估计都是咬合般配的

最后葬身风暴更是浪漫至死

化为山灰,纠缠直到永恒

 4 ) 理解是爱的同义词

他们身处奇异瑰丽的异世界,寂静而又躁动,一切的存在仅与他们和火山相关联。“我在深渊的边缘沉思”——银色的服装、火红的背景、沉黑的地表,这是一场与火山共舞的流浪记。自由且浪漫、惊奇且无畏。 “只有远离人类,才会爱上人类”。住在宇宙原始的边缘,俯瞰生灵才知人类之渺小。即使科学研究拥有着绝对的理性,但在美丽但无情的杀手——火山面前,依旧保持着怜悯与同理心。因此他们选择保护令人失望的人类,这是崇高且伟大的科学精神。 “理解是爱的同义词”。在浩瀚的世界里遇见彼此同在火山里流浪的灵魂,貌似有种冥冥中的必然性。始终保持同一步调,使得两个远离尘世的灵魂在异世界从不孤独。能遇到这样理性又浪漫的爱情何其幸运。

 5 ) 转|‘Fire of Love’ Review: A Volcanic Romance

By A.O.Scott

The subjects of Sara Dosa’s new documentary “Fire of Love” are Maurice and Katia Krafft, married French scientists who devoted their lives to the study of volcanoes. Really, though, it might be more accurate to describe the couple, who died in a volcanic eruption in 1991, as co-directors, since they were the ones who captured the most arresting images in this curious and haunting film.

Those images, still and moving, record th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of volcanic eruptions on several continents. Some of these are terrifying, as molten rock shoots skyward and clouds of ash roll down the sides of mountains. Others are eerie, capturing the glow of an active crater or the otherworldly contours of newly formed rock. The sheer existence of these photos is mind-boggling when you think about how close the people with the cameras must have been to the lava and the smoke.

The Kraffts, who grew up in Alsace, France, and met at the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were devoted to each other and smitten with Etna, Stromboli,Nyiragongoand other volatile spots. As the film tells it — and archival interviews and broadcast appearances confirm — their shared interest wasn’t just a professional matter. It was an all-consuming and ultimately fatal passion.

Maurice was a geologist and Katia a geochemis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disciplines is an occasional source of nerdy humor. A geologist, Maurice suggests, is someone who paddles an inflatable canoe into a lake of sulfuric acid, while a geochemist has the good sense to stay on shore taking measurements and collecting samples.

The narration, read byMiranda July,underlines temperamental contrasts between the scientists that are seemingly confirmed by the pictures. Katia, birdlike and ironical, kept track of the data and took the still photographs, while Maurice, who resembles a curly-headed lion cub, gave public lectures and wielded the movie camera.

Out in the field, tiptoeing across lava streams or trudging through ash and mud, they wore matching red wool caps and silver insulated jumpsuits and, sometimes, metal helmets that extend over their shoulders to protect them from molten debris. “Fire of Love,” which also includes animated sequences, has some of the willful enchantment of a children’s book. Even Maurice’s flights of philosophical rhetoric — he and Katia were French intellectuals, after all — have a naïve charm, expressing a sense of inexhaustible, starry-eyed wonder.

The objects of that fascination are lethally destructive and scarily unpredictable, but, for the Kraffts, the danger was part of the allure. “Fire of Love” is a romance shadowed by tragedy. The fact of the couple’s death is established early on, and by the time the details are filled in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you more or less know what’s coming. What might look like recklessness is part of a devotion that takes on a moral — even spiritual — dimension.

There’s a reason that volcanoes have,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been worshiped and placated like gods. Maurice and Katia Krafft represent a secular, scientific variation on that old-time religion. They craved sublimity, but they also wanted to be helpful. “Fire of Love” makes much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latively predictable “red” volcanoes and their more deadly “gray” counterparts — “the ones that kill,” as Maurice puts it.

In their last years, the Kraffts spent most of their time studying the killers, hoping to discover patterns that would enable people living in the path of destruction to escape. They risked their lives to do this, and the movie argues that their sacrifice wasn’t in vain. More than that, it preserves their work and their idiosyncratic, unforgettable human presence.

原文刊载于《纽约时报》

 6 ) 永恒的人类挚爱与地球节律

开场字幕一出现,就能感受到《火山挚恋》这部纪录片的与众不同。导演Sara Dosa拒绝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其它主创的名字,而表示这部电影是“Katia, Marice and friends”一起拍摄的——的确,这是一部绝大多数影像都由数十年前的主角们拍摄,或由电视台采访他们的录像、与他们同行的伙伴们的摄影等内容构成的纪录片,由今人原创的大概只有中间插入的几段可爱动画。导演从两位主角留下的大量资料中挑选出精彩的部分剪辑在一起而已,在还原他们的人生轨迹的同时,也通过精巧的叙事设计、跨越时空阻隔的共情和对科学史的了解,出色的传达出了他们的抱负和数十年寻访火山之旅中的思想变化。《火山挚恋》远不止是烂番茄网站上影评人共识中形容的“一对有着奇异志趣伴侣的故事”或者“摄人自然摄影合辑”( “Whether as a story of one couple's quixotic quest or simply a stunning collection of nature footage, Fire of Love burns bright ”),还融入了(既来自于Katia和Marice,也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导演和主创的)对生命与死亡的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以及对人类之爱的礼赞。

虽然火山长存,喷发不息,但是Katia与Marice这一代火山学家却是只有特定时期人类社会中才会出现的人物。战后相对和平安定的世界环境和迅速发展的航空运输让他们得以畅通无阻地前往世界各地追寻火山。电视文化的传播渠道让他们的个人形象和考察成果可以经常以动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前,收获社会支持与物质资助。便携摄影设备的普及让他们可以像新浪潮影人一样带着全套设备记录下火山与熔岩的形貌。即使在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影像中,也能看出这对火山学家夫妇实际上是深受当时各种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在极寒还是酷暑之中,Katia总是以一种几乎可以被称为时尚的方式出现在镜头前,而Marice则有意识(并充满爱意地)用电影摄影的方式捕捉下火山和妻子的精彩瞬间。他们就像在不断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极端环境下进行一场充满艺术和科学自觉的摄影实验,尝试捕捉自然的壮美。甚至有时还会玩性大发,留下致敬经典电影(荒野大镖客!)的影像。无论是被电视台采访的Marice,还是笔耕不辍写下众多日志的Katia,都流露出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了解(甚至,这种哲学可能指导了他们的人生)。和战后一代的众多青年一样,他们反对战争、歧视与结构性的压迫,为了声援越南人民共同走上街头。正是出于对“人类的节律”(rhythm of human)的不满与幻灭,他们才转向探索“地球的节律”(rhythm of Earth),从中发现科学规律和永恒的美。连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带着时代的印记——即使在法国,在这一代人之前,有多少人能够完全挣脱家庭、传统与职业的束缚,成为这样四处漂泊的自由职业者呢?

当然,要想完全理解Katia与Marice的生活,除了社会背景与文化潮流外,还需要考虑科学史的发展进程。观影者不难发现,在Katia和Marice开始寻访火山时,火山研究仍然是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几百个火山研究者,而人们对火山的机制也知之甚少。个人感觉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很长时间以来火山仅仅被视为一种壮观但危险的奇观,缺乏进行大规模深入(且高难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然而,1960年代初期,板块构造理论得到了证明(这在片中也多次提及),没有生命的地球在科学家眼中有了自己的“脉动”,在不断进行着虽然缓慢但充满活力、影响深远的变化,最终造成世间的沧海桑田。地球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节律”和历史性,(与之类似的变化可能是18、19世纪之交古生物学的突破——人们第一次发现生物会灭绝,地球上的生命有自己的历史),这对地球科学、生态学甚至哲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哲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提出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生命观,重新审视人类与地球自然关系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1980年代,另有学者提出“盖娅”理论,将地球视为一个有生命、有内部物质循环,甚至有某种意识的整体(其提出者Lovelock上个月刚刚以106岁高龄离世)。在新一代学者们看来,地球的变化来自于内部不断进行的地质运动,而火山则是这种地质运动的鲜活证明、重要表征,有了远胜过往的研究价值。于是,Katia和Marice一跃而从醉心于美景的爱好者而成为了站在风口上的新星,方兴未艾新学科的先行者(free lance star in a new field)。他们正好处于一个学科形成的关键节点上:既有足够的关注和预算支持他们的研究,又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学院体系,让他们得以作为自由职业者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创作。而他们的研究旨趣也与科学史发展进程暗合,旨在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时间观,追寻自然深处属于地球的时间尺度,考察其对人类的影响,启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知。

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总是生活在“人类节律”与“地球节律”的冲突与张力之中,因此而不断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质疑与思考。如何看待他们短暂的生命与穷尽一生也无法见证其中万一的火山活动的关系?如何衡量随时有可能在研究活动中降临的、如影随形的死亡,和死亡导致的阴阳永隔?当深爱的火山吞噬无数无辜生命时,该如何自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矛盾中不断进行的磨砺与思考让他们从追寻新奇体验的冒险者变成了老练的科学家和甘愿为人类福祉一生挚爱牺牲自我的——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英雄。面对火山的永恒与危险和人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他们的回应是“比起漫长而无聊的一生,我宁愿选择短暂而充满精彩的一生”,要用生命见证“人类的雄心与虚荣”(“How great is the ambition and vanity of men”);考虑到在冒险中失去另一半的可能性,他们的回应是要永远走在一起,就算要离开人世,也绝不放弃彼此;而在见证好友死于危险的灰火山喷发,数万民众被灰烬埋葬的惨剧之后,他们更是毅然选择放弃探索美丽红火山的安全生活,自愿接近危险得多的灰火山(用Marice的话说,对于行家而言,探索红火山只用冒一定的“calculated risk”,而灰火山的危险性则连最老练的火山学家都无法预测)以获得足以警示世人的一手资料,并最终为此殒命。在影片的最开始,导演就坦诚地展示了他们的结局,但又用此后的全部篇幅向所有观众说明,他们对此早有预测,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与牺牲。

作为安坐电影院中的观众,我没有这样的非凡勇气,但至少能够通过这部纪录片中凝聚的,Katia与Marice的冒险中知道世上原来还有这样深沉的爱。它既是对具体的个人的爱,也是对人类的爱,还是对自然的爱。而正如他们所言,这种爱能让我们离地球更近(“That love moves us closer to the Earth”)。

 短评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5分钟前
  • Q影誌
  • 推荐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6分钟前
  • XU
  • 力荐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9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12分钟前
  • 骑单车的小q
  • 推荐

之所以研究火山,是因为对人性失望。人性的确没什么意思,天地大有可为。

15分钟前
  • 渡边
  • 推荐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在火山口对视过岩浆,确实很难再安于平庸的人生。

21分钟前
  • 叫我杰克
  • 力荐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23分钟前
  • 杀手太凉
  • 力荐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2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28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爱火山而远离人群,爱人群而葬身火山。世界灵魂说的就是这个吧。

29分钟前
  • 列车正路过世界
  • 力荐

分类是最傻的,每个个体都不尽相同

30分钟前
  • Damaged Goods
  • 推荐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33分钟前
  • dand_ys
  • 力荐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3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38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43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力荐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46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心心相通的挚爱共同感受生之微渺(大量壮阔背景前渺小人影的构图),体悟生之有涯而知无涯,将热烈的爱付以脚下滚滚的暗火,一种几乎是抛却万物的“吾往矣”悲壮——明知每一步都可能与死亡正面碰上,也要在宇宙的一瞬留下自己的印记。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开始研究火山是想躲避人类,而在火山爆发吞没朋友和无辜的平民时,他们开始研究最为危险的灰火山,制作影片,引起政府和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我想象中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伟大品质。另,片中说不喜欢把火山进行分类,每个火山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火山和人何其相像啊,最讨厌那种infp之类的把人分类的方法,连把人分为善良、温柔、开朗这种我也不喜欢,把人分类得到的是标签,而真正的人在这种分类中却丧失了。正所谓,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51分钟前
  • 张慎为
  • 力荐

影片叙事结构不伦不类,火山和爱情都不打动人,靠着男女主说几句名言撑下来,最后高潮部分也没烘托起来。

54分钟前
  • 海德女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