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敲开我心门》:回到被遗弃的角落
一、被遗弃的角落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人生记忆的最终剪辑权。他们都会在追忆自己度过的光阴之时,做出一些删改。就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描写自己故乡圣雷莫时,删除了悠闲的海滨场所,供游客拍照留念的海滨大道。只保留他钟爱的老城小巷,被风雨侵蚀的墙壁后铺展开的葡萄园,还有延伸到森林起点的小道。
那些羞耻的时刻,不堪回首的片段,常常都会被毫无保留的剪掉,扔到某个黑暗的角落,当作从未曾存在过的过眼云烟。而那片黑暗,则隐秘的以它的方式静默着,就像放映机一秒钟播放二十四格的画面,画面之间是一片漆黑,我们的眼睛却无法辨别这微妙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放映机停止转动,定格在那黑暗的瞬间,被遗忘的时刻,想要丢弃的记忆,如同远方呼啸而来的列车,轻易的碾过你的身体,掀起尘封在心灵底层的情感。
对于有着美满生活的吉安尼来说,儿子保罗和伴随其左右的所有往事,都是他曾经试图丢弃,而且似乎已然忘却的过去。从保罗出生到他长成十五岁的少年,吉安尼一次都没有探望过他。艾尔伯特的一通电话,拉下了吉安尼生命放映机的电闸,他不得不回到生命定格的那个黑色瞬间。
在开往德国的列车上,吉安尼和保罗第一次碰面,这个患有身体残疾的男孩对他就像柏林于米兰那样遥远而陌生。很难一下子讲清为何事隔多年,组建了全新家庭的吉安尼愿意来照顾保罗。是出于内疚,还是想要赎罪?实际上,早在十五年前,他的部分生命就跟随被遗弃的这个孩子而停滞不前。如同在《谜一样的双眼》中那个失去妻子的男人,他的时光就此停驻于爱人离世的悲恸中。虽然时光仍然飞逝,他的生活却不再向前。吉安尼也经历过类似的遭遇。他虽然全程耐心细致的照顾保罗,却在医院偶遇的女人妮可面前不肯承认与儿子的关系。他在保罗做检查的时候冲出诊室,踉跄的想要打开走廊尽头紧锁的窗户。他的话不多,却总是若有所失,忧伤的看着窗外,喜悦与痛苦复杂的交织在他内心搅动翻涌。这是来自往事的折磨。就像他发疯的想要拽开窗户一样,他无法面对冲破大门的记忆。那些在脑海中盘旋不去的喧闹声,让一切都恍如隔世——冰冷的医院,举着圣经的神父,医生残忍的话语,死于难产的妻子,还有最后被救出来的孩子。与其说吉安尼恨这个孩子的降临夺去了爱人的性命,毋宁说,他恨自己,恨一切有关这巨大灾难的回忆。死亡来了,又离开,不止带走了保罗的妈妈,也带走了吉安尼的幸福和保罗的健康。不同的是,这些年来,保罗努力的生活,吉安尼却任由情感残缺不全的摆放在往事的尘埃中。再次见到保罗,才让他的时间从十五年前的停顿中再次抬起沉重的步伐,缓慢前行。
博尔赫斯曾写道:“我知道自己失去了数不清的东西,而那些失去了的东西如今恰恰是我拥有的一切。”在人生的胶片上,有了那些黑暗的衔接,才有那些可能还未看到,但是终将到来的光明。
二、心与心的距离
心所到达的地方,远比双腿可以企及的地方远得多。在海莲•汉芙和弗兰克•德尔的笔下,伦敦与纽约的距离缩小在了一张溢满笔墨芳香的信纸上(《查令十字街 84号》);午夜电台的情感节目,将两颗素昧平生的心凑在一起(《西雅图夜未眠》);从亨利脱离时间的那一刻起,便将生与死的距离变成他和克莱尔午后的一次相聚(《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死亡疏远了吉安尼和保罗的距离,生活又将他们聚在一起。吉安尼努力找寻着打开保罗心门的钥匙,保罗也用他的方式触碰着吉安尼那颗敏感的心。在画面中,他们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镜头凝视着他们各自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心与心的阻隔却一直横跨在他们的中间,稍微贴近便会各自弹开。保罗由于身体的残疾,比常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当无法表达感情或者受到伤害时,他会不知不觉坠入自己的黑暗中,萎缩成一团。初次见到吉安尼的时候,他略显紧张和防备的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就埋头于手中的游戏机。游戏机是他心灵的避难所,每当外界让他感到不安,他就沉浸于虚幻的世界里。想要走近保罗的心,就要仔细倾听他话语背后的含义。他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只能选择逃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或者干脆逃跑。他经常问别人是不是知道他家里的地址,并大声背诵出来。在柏林的出租车上,在医院抽血的消毒台上,在陌生环境中睡醒的第一个早晨,在残疾人比赛的篮球场上,他每一次说回家的理由都不同。也许他不能恰当的表达心情,但是重复回家这一要求的情绪和声调的变化,透露着他的不满、恐惧和受伤。初遇时说,语调平和,因为想要介绍自己;抽血时说,带着恳求,因为对医院莫名的抗拒;一觉睡醒后说,歇斯底里,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一声不响的搭上公交车游荡,因为残疾篮球场上的人,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投影,他不知所措,迷失在自己的黑暗中。
吉安尼几乎没有当爸爸的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与青春期的敏感小孩相处,更何况是保罗这样特殊的孩子。他有些笨手笨脚,不得要领,一切都要重新学起。他给保罗穿衣服,跟保罗谈论家庭的琐事,帮保罗写信给女友,带保罗去看医生,和保罗一起游览柏林……两个人的情感就从这些点滴的小事中慢慢培养,生根发芽。他们从见面打招呼的陌生人,睡在两张床上的陌路人,慢慢成为了可以一同嬉闹,一起洗澡,一起分享心事的朋友。他们从画面中对抗的位置,逐渐成为吉安尼守护着保罗的姿态——在床上,他从背后抱住保罗,在复健室他冲过去抱住保罗。你得失去过什么,才知道再次拥有的是多么重要。保罗这样的孩子非常单纯直接,只要你爱护他,倾听他的内心,他就会对你很好。他很真实。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喂吉安尼吃饭,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用力写下吉安尼的名字,他甚至不会像那些正常的孩子去追问为何吉安尼现在才出现。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给了他无限的爱,他也回馈给别人更多的爱。
在去看足球的路上,保罗不停的按汽车喇叭,想宣泄内心的喜悦。而这又成为了一次他和吉安尼的对抗。吉安尼停下车,一语不发地走出来,保罗走过去扶着他。从背后看去,仿佛保罗是他的拐杖,没有了保罗的搀扶他就要摔倒一样。吉安尼抑制不住的流下眼泪,保罗拍着他,像哄着难过的小孩,他说,别哭,我跟你在一起呢,你要不哭我就给你我的游戏机玩。在沉默背后,两扇心门慢慢的相对方敞开,紧紧连接在一起。
三、填补爱的伤口
意大利导演吉安尼•阿米里奥最擅长处理那些有关生命中残酷的遭遇。在《盗窃童心》中,主角是十一岁就被母亲强迫卖身的女孩罗塞塔,她过早尝遍生活的辛酸与社会的冷眼,与九岁的弟弟一起,跟随宪兵克里阿科踏上去往孤儿院的旅途。而在《敲开我心门》中,导演又将镜头对准了身患残疾的保罗,和曾经抛弃他的父亲,讲述他们十五年后再度相聚的故事。本是压抑、黑暗、残酷的题材,经过了吉安尼•阿米里奥的眼睛,都被覆盖上温情脉脉的光芒。他不采取道德批判,让生活自己说话。他从饱尝艰辛的罗塞塔身上挖掘女孩的特性,她虽然喜欢说谎,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但是她也敏感,渴望被关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一路旅程沿途的风景,克里阿科真诚的关心,都一点点唤起罗塞塔最纯稚的内心。到了保罗的故事中,对于这个孩子的描述,影片也尽量避免放大他身上的残疾。镜头更多的定格于保罗的脸,他的诚挚的双眼,孤独的内心。他和吉安尼一同游览柏林,当地欢快的民族风情令父子俩不自觉的卸下心防。
不管多么明媚的阳光下,也总有阴影撕裂它的温柔。罗塞塔的卖淫事件因为登上了各大媒体,总是在她开心的时候给她以打击。而保罗起伏不定的情绪,不能自理的能力,也会时不时的将父子的关系推入僵局。这些难言的生活,这些摇摇欲坠、必须小心呵护的爱,都带有往事的伤口,需要悉心的照料,慢慢的填补。
吉安尼带保罗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位病人的母亲妮可。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保罗父子关系的另外一种投影。二十年来,身患残疾的女儿就是妮可的一切,占据了她的全部思维。每一天,都要记得给女儿买衣服,往她的牛奶里放曲奇,照顾她起居,为她洗澡。这无私的爱,也有着它无法遮掩的丑陋伤口。有时候看着别人的孩子好起来,女儿却毫无起色,或者在用尽一切努力后,却仍旧要面对女儿绝望的眼神,妮可会无助地对自己说:“为什么她不死去?”这是属于她需要埋藏在心灵黑暗角落的秘密,是她无尽爱背后的饮恨。当初,她付出了这份爱,就要迎接它所带来的一切折磨和痛苦。所以,她会对吉安尼说:“活得肤浅点好,这支持你活下去。”你不能太计较得失,对生活索求无度,否则它喜怒无常的嘴脸只会让你疲惫不堪。
虽说残酷的故事在吉安尼•阿米里奥的镜头中总是带着温情脉脉,但是这些故事也从来都不是结局完美的童话。这里虽然有美好的时光,难忘的回忆,但是这依旧是生活。在《盗窃童心》的结尾,善良的宪兵克里阿科被当作扣押两兄妹的嫌疑犯被审问,这深深伤害了他的心,而姐弟俩的明天仍然埋藏在未知的晦暗中。在《敲开我心门》的尾声,虽然吉安尼决定抚养保罗,可是吉安尼依旧要面对儿子漫长的康复岁月和沟通上的障碍。不过,所有的这一切苦难都不能抹煞爱的存在。
安德丽亚•科雷利说过“爱是人生中最好的部分,爱是生命中最具深层意义的东西。”只要曾经有爱降临过的身边,见识过它的光辉,就足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守护他们的心,照亮他们的一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原文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http://i.mtime.com/LadyInSatin/blog/4853084/ 2 ) le chiavi di casa
le chiavi di casa 意大利文直译为:房间钥匙
当然结合剧情和意境,也可以翻成:《敲开我心门》
不知道是我偏好父亲这个角色,还是男人在扮演父亲这个角色时最迷人,
总觉得男人对着孩子笑,对着孩子温柔,对着孩子诉说,是最最迷人、最最打动人的。
每个男人都有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
不知道男人们是怎么想的,
我总以为,要等男孩们有了小孩,
成为一个父亲后,
他们才是真正的长大。
他们可以依然保存自己的天真,亦可以时不时的任性,散发一点孩子气的魅力。
但是他们已经是男人了,
是要负起责任,勇于担当的父亲。
外国人似乎永远充满着激情,在感情的冲动下很多人会早早结婚。
当人们或者他自己还在确认自己还是不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为他生好一把子女了。
片中的男主角也是如此,19岁的初恋,让他失去了一个妻子,多了一个残废的儿子。
在他的措手不及之间,父子俩相隔了15年。
15年后,他虽然兢兢业业,温柔耐心,体贴周全,但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自信,与距离感。
父与子,本是这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但是他与他却是如此陌生的客气。
他努力着种种尝试,期望与儿子建立一种不同的亲子关系。
特别可爱的孩子,常常会反过来教父亲该如何照顾好自己。
可是孩子的心却也是异常敏感的,15年的空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父子相处的时光虽然美好,但两人之间却仍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
看到片尾,父亲无能为力的低头哭泣,我的心情也非常沉重。
想说,每个人都有过去,
不论它是否曾经美好,诚恳面对与接纳别人和自己的过去, 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3 ) 沟通-打开心房的钥匙
这部影片跟前几部影片相比,KIM的风格更趋成熟的和平稳,这部影片中一个是自责的父亲,一个是绝望的母亲,还有一个是残障的儿子,三位主角的表演都平静深刻而又不着痕迹,跟一些高成本的影片相比,这种低成本的剧情片更需要演员的演技,对于KIM来说,这种影片也更符合他的气质和风格。,
也许有观众认为,这部影片中对父亲和儿子之前的关系交待得不清楚,只在影片下半部分男女主角间的一段对话中提及,主要是由于这部影片的节奏比较缓慢,表达的主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去,朋友之间、亲人之间需要去谅解和接纳对方。对于父母来说,不论孩子是健康还是残障的,父母都会倾尽心力去照顾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至亲关系,因此导演交待父子之间的重遇和过去分离原因都描述的相对简单。
这也是KIM近年来的一部佳作,现在KIM的工作重心已转移至话剧和幕后,希望他能拍出更好的影片,不只是局限在银幕上,能够走得更远。
4 ) 寻找钥匙~
一个略显敏感的年轻父亲,他的关心,恐惧和希望,他有一个残疾的儿子,他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方法,想要在他和他的孩子之间建立一种不一样的关系~
15岁的Paolo一直由叔叔和婶婶抚养。因为出生时就有生理和精神上的残疾,他每年都要到柏林一所特殊的医院接受治疗。不过这一次,将由他的生父Gianni带他去医院治疗。这是Gianni自Paolo出生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在与Paolo的接触中,Gianni渐渐发现父子俩已极度疏远,亲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的,他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方法,在他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不一样的关系。尽管他们一起来到了柏林,但Gianni很快发现,Paolo正在接受的治疗只能治好他身体上的疾病,对于儿子更深一层的心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于是在经历了一次情感与视觉上的美妙行程程后,他们离开柏林,重回挪威……
看完了电影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真实,仿佛如现实生活一般的真实,而不像是一部电影~~以前也看过不少类似题材的电影,像<Rian Man> 等等,习惯了那些虽然有点做作却很戏剧化的情节处理,也习惯了那些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但这部电影看完,给我的震撼却远远大于其他同类型的电影,一种无法言语的复杂情绪,就像是电影中的父亲那样,他的心理或许是每一个身临其境的当事人所共同拥有的心态:矛盾的内心纠葛,觉得自己有抚养他们的责任,要对得起良心或是想弥补些什么...但有的时候累的精疲力尽却还是不见自己的孩子有任何起色,或许真的会在心里诅咒命运的不公,就像片中女配角说的那句:"有时候真希望他们早点死去....."我有点能够体会他们那种想要快点"如释重负"的感受......
电影里的主人公们就是这样的内心挣扎不停地在心中左右摇摆并质问自己。所以看这部电影真的会有真实到仿佛刺痛自己,换个角度来看,也确实让人深深了解到残障孩童的父母,那心酸、无奈及身处难以自拔的窘境~~~也能够明白无论那些孩子的残障是如何严重,他们都还是有自己的思维的,是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的,这或许正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用一种并不煽情,并不做作的叙事方式,将细节的点点滴滴真实再现,一切的心痛,悲伤或是快乐的种种情绪,都是自然流露.....或许电影本身已经开启了我们心里那道并不自知的门...
三位主要演员,父亲Gianni的扮演者Kim Rossi Stuart,儿子Paolo的扮演者Andrea Rossi以及同样有着残疾女儿的母亲Nicole一角的扮演者Charlotte Rampling,三个人的角色相互辅助,相互补充,将一出蕴涵深刻感情的生活画卷战线在观众面前,三位演员的表现也都出彩至极!首当其冲就是Paolo的扮演者Andrea Rossi,一个真的有点残疾的男孩在银幕上扮演一个自己相仿的角色,还那么出色,我更觉得他真的很了不起!而影帝影后的组合Kim Rossi Stuart和Charlotte Rampling,两人在片中演出都没有太多情绪外露或是特别强烈激动的场景,始终是将自己溶入内敛深沉的角色之中,很好掌控和把握了影片的基调...
一部没有太多修饰的电影,像是记录片一般,值得每个人看一看~相信它能带给人们一股温暖和感动的力量。而它也像是一把钥匙,正试著开启全世界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某些可能紧闭著的门窗......
5 ) 敲开我心门
很闷很闷的意大利片子,没有传说中那样感人,只是讲述了一位父亲与从未见过面的残疾儿子相处三天的故事,欧洲片习惯性的没头没尾地发生、结束,抒情重于叙事。可是,我看得很投入,并且留下了强烈的后遗症,一切只因为剧中的父亲,那个曾经在大师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里惊鸿一瞥的俊美男子。
老实说,当初看《云上的日子》时,并没有看得很明白,似乎只有几个小片段,更多的是人在孤单地行走、相遇、对话、分离,而且里面还有过多裸露的镜头。可是有些时候,裸露确实与色情无关,有的只是单纯的美感。后来才知道《云上的日子》是安东尼奥尼一直的夙愿——将散文拍成电影。原来散文这种抽象地抒情也能幻化成电影的镜头,也难怪我当初沉迷的只是欧洲诗意的流动风景和那如动态雕塑般的男人。当时就惊叹:原来世界上真有五官如此完美的人,上帝将所有的恩宠都给了他。眉目如画,眼神湛蓝深邃,鼻梁挺拔,线条柔和,穿着风衣围巾,像天使般优雅,有点苍白,有点敏感。
时隔经年,我终于再次看到他了。还是穿着合身的衬衫西服,英俊地一塌糊涂。不过这次天使落入了凡尘,剪短了头发,留了点青色的胡茬,多了分烟火气息。可是还是那么好看,仍然是浓的化不开的内敛忧郁。这次他成为了一位父亲,面对的是十五年都未曾谋面的残疾儿子,这孱弱的珍宝,明明是自己的,却不知道怎样去保护和拯救,只能因愧疚而迁就。儿子仿佛是父亲,洞悉和掌控着父亲的情感;父亲却脆弱地像个孩子,会不知所措地哭泣,反倒是残疾儿子拍着他的肩膀:不要哭泣,男子汉是不应该哭泣的。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只讲述了短短的三天。不过不要紧,他的无助跟挣扎,都写在脸上,很迷人,足够了。
《云上的日子》果然是散文,当“天使”的手在少女的身体上游移之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因为他不想让肉欲破坏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美好,毅然离开。倘若当年真的发生点什么,会不会真的留下十五年后这个残疾的生命呢?那样确实打破了散文的美好,不会再让人唏嘘怀念。
忍不住百度了一下帅哥的名字:Kim Sossi Sturact,经典的意大利男人,华丽地低调,钟爱巴赫和贝多芬。
很开心,不仅是因为他,更是因为我有开始花痴了,哈哈!生活就应该过的肤浅,因为这是我们活下去的支柱。
将花痴进行到底!(但是到现在我仍然打死也不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的)
写于2008年6月
6 ) 端着爱,扶着你
电影<敲开我心门>讲述的是关于亲情.它没有一般讲述亲情的那种逼迫感,它不是试图搏得观者的怜悯或是别的,它只是认认真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导演冷静,演员无可挑剔,它不是在索取观者感情上的任何成份,没有投机取巧,能说这是一部男人心灵回归的电影吗,也不确切,影片所有语言都是琐碎的,情节也一直是平铺,这就考验观者的耐心,导演在坚持自己的同时也放弃了一部分观众,这是代价,任何事情都不只有一面.
男孩从生下来就是残障,智力发育比同龄人低,因为病手和脚不受大脑控制,一直抖,身边一直有一根拄杖方便行走.男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尽到做为一个父亲该做的一切,男孩十二岁了,他甚至不知道男孩的样子,影片开始,照顾了男孩十二年的男孩母亲的丈夫把男孩交给男人,他说,你一直没能照顾他,你知道他就是个大孩子,在家的时候叫我的名字,出门了就叫我阿姨,妈妈,爸爸,叔叔.
男人携男孩去了医院治疗,在医院碰到同样在照顾女儿的女人,她喜欢读书,很爱自己的女儿,在此,她成了男人心里最贴心的朋友甚至可以是爱人,女人教会男人要如何对待这样的孩子,怎样才能和他们和谐相处.很多场景都是美好的,女人在昏暗的街头长椅上看书,路上行人稀疏,男人走过来,看着她,女人把头斜仰,男人女人对视,微笑,这些通过镜头固定框住,一幅温情的画.女人说,你也被赶出来了,她知道所有这些病人的心理特征,离开医院的时候,女人说,有时候我看着她眼里绝望的表情想,为什么她不死去呢?为什么她不死去呢?这应该是导演要对我们说的.
回家路上,男人把男孩的拄仗扔进海里说,以后,我来帮你,也就是爸爸回来了.然后,两个人肆无忌惮的笑,引来船上所有人目光,他们真的很高兴.
结尾处,男孩一直捣乱,不停按喇叭,这也代表着这个男孩即将进入这个男人的世界,男人一遍又一遍告诫男孩不要弄方向盘,会出事,男人还在犹豫是否将男孩带入自己的世界,最后,不得已,把车停在路边,男孩感到羞愧,不停说着经常出现在自己脑中的词,这些是他以前的生活,我要回家,我得拖地,我得购物,我得赐球,我的家在....这是男孩对过去的告别,男人推开车门,走出去靠在车上,看不到表情,只有一个背面,在男人的前方是一条河还有一片新绿的原野,男孩也走出来,抱住男人,两个人抱在一起拖拖地走向一块突出的石头,男人坐下终于忍不住哭了,男孩在一旁安慰,男人看看男孩又开始掩面哭泣,声音断断续续,像草丛磨擦在衣服上的声音,这时候,两人融合.音乐响起,影片结束.
影片的音乐都是安静如水滴,就像影片里的人物对话,很妙.
提一下影片中的男主角,意大利演员斯图尔特,最先看到他是在影片<云上的日子>里,那时就感觉他身上的气质很特别,如同一片远离喧嚣的山岭上倾泻的浓雾,悠远迷离.在这部影片中他已经中年,身上的味道有些改变,更成熟笃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更清楚.他还是很英俊,削挺的鼻梁,灰蓝的眼睛,斜长的眉毛,轻巧刚毅的嘴唇,一张让男人嫉妒让女人产生爱情的精致脸庞.演技精湛.像这样的男子不做演员,上帝都会愤怒.
去柏林看病。米兰就那么弱么?意大利版SAM。
非常喜欢的电影~Kim太美了,作为一个男人,真的是标准的文艺片男主之选…无需言语,只要他眉宇间的清澈就能表达所有…
最近看了好多亲情的片子,每次看都想哭。也许该换换口味了。敲开我心门,里面有装不下的对你的歉疚,原谅我没有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原谅我不能理解你,原谅我总是忘记从左边给你穿衬衫,原谅我不留神让你身处险境。每次看电影想哭的时候,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心里一直上升到头皮里,到牙齿里。最后一段,Paolo 告诉Gianni 哭不是男子汉, 这种感觉竞前所未有的强烈,酸得我的心好痛。Paolo,好样的!for my Shane
父亲打开了儿子的心门 儿子打开了父亲的心门 两颗久违的充满害羞的心终于走到了一块 我爱这样的电影 让我笑 让我哭 让我为他们的爱开心~~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很生活 很实在 原声很棒~~~
是谁走进谁的心门。。。感情戏很到位,可是过于忽略故事,以致衔接的不太顺畅
6/10。从空间上讲,柏林作为一个语言陌生的空间,使父子一起被绑在平等的话语环境中,病房是紧缩的心房,父子从分享一个房间到分享同一张床。由于父亲身份的隐瞒和陪伴的缺失,从一开始杰尼看着列车上行为乖张的保罗,就有了逃避和恐惧的想法,保罗也不断刁难着杰尼直到结尾争抢车子方向盘的冲突,保罗用安慰抚平了父亲的自我冲突。杰尼肩负起照顾的责任是不得已的,关键的一场戏中杰尼看着保罗经受痛苦的治疗十分难过,身边一位同样有残疾女儿的母亲,问他是不是孩子的父亲,杰尼的否定回答却被母亲当场揭穿,因为她很熟悉那种充满厌恶与害怕的表情,杰尼从不解到听完后无言地转头,男人永远是意大利电影中最敏感的群体,他们对责任无所适从。
惊艳的父亲,让人心疼的儿子,永远割不断的亲情,还有爱。简单的故事,讲述着同样也属于我们的故事——好好爱。
父亲青涩无措如孩童,反倒是孩子面对逆境老练如长辈。兰普林饰演的母亲对父亲的定位非常精准“embarrassed”,Kim对这个词的演绎很是让人叹服。本片让人多少能够体谅残障儿童养育和成长的艰辛,心智的强大远胜肉体,大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往后漫长的日子里父子间粗粝磨合被留到了最后,意味深长
缓慢无声的悲伤,最后父亲的哭泣包含太多。kim的内敛气息很到位,他简直美哭了,如希腊男神一般,只是一直以来都太低调,觉得他很忧郁不开心
英俊忧郁的面孔瞬间被击倒啊!!故事充满温情~
冷静,克制,隐忍,深情款款。BTW,拉齐奥的门将已经不是佩鲁齐而是穆斯莱拉咯~
吉安尼·阿梅利奥(小小偷的春天/消逝的星星/这样的笑)-K
有兰普林
7.5,意外的很温馨啊,虽然题材很沉重。其实这种脆弱无助的大小孩人物是最适合吉姆的,比他一直接的那些警匪犯罪啊匹配度高不知道几个星级去了。
海报以为是基片!主角这么帅赚到了!!结果是父子片!!!是真的父子不是父♂子♂啊!!!!但是又亲又抱又在床上打闹叫嚣要给对方颜色看看是怎么回事?!?!?! ∑(O_O;)
看海报我以为是怪蜀黍猥亵儿童片orz
每次小男孩说他家地址跟电话的时候我都想煽他两耳光,帅爸爸好欺负么!
也许这个更现实 没有【地球上的星星】那么的美好 我很邪恶的没耐心的看, 没有完字。
平淡地用爱打开彼此的心门!好片
纯粹为了KIM, 影片一般,但是看帅哥比较重要啊,尤其是大帅哥! 配乐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