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下

已完结

主演:蔡文静,刘凯,彭冠英,王劲松,萨日娜,李洪涛,施大生,岳旸,李东恒,马藜,多布杰,冯雷,王从懿,李砚,孙之鸿,亓航,章婷婷,周韵茹,钱漪,凌子桐,王学庭,周卓,栾浚威,王唯,岳士涵,孙家玮,曦璐,妞妞,王保艳,邓凯匀,陈伟隆,董波,马洪磊,张国庆,石小满,安宇,金阳,焦体怡,张艺心,何曙霞,柯国庆,思潮,张雷,金士哲,杜和倩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剧照

阳光之下 剧照 NO.1阳光之下 剧照 NO.2阳光之下 剧照 NO.3阳光之下 剧照 NO.4阳光之下 剧照 NO.5阳光之下 剧照 NO.6阳光之下 剧照 NO.13阳光之下 剧照 NO.14阳光之下 剧照 NO.15阳光之下 剧照 NO.16阳光之下 剧照 NO.17阳光之下 剧照 NO.18阳光之下 剧照 NO.19阳光之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们觉得封潇声这样的反派迷人,有什么不妥?

他受过重创,也堕入过黑暗,他向往毁灭,也渴望新生。 我们会迷恋封潇声这样的坏人,或许是因为他身上拥有几个突出的特征:绝对的理智和超级强大战胜他人的能力。还具有一般高功能的反社会人格者不具有的弱点和软肋。 一个身世凄惨的孤儿,辍学变成混混,摸爬滚打,坏事做尽,用绝对的强悍暴力和绝对的理智计谋,让人闻风丧胆;狸猫换太子后,步步为营。 但他被兄弟出卖后,仍然渴望兄弟情义;因为喜欢,所以他对柯莹强取豪夺;他不会英语,不懂公司运作,听不懂专业术语,他没文化。他很强大,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但是没有人爱他。 他是犯罪分子里的头目,但在诸多方面他也许也是社会生活的弱者。 看到二十四五集之后,感觉申世杰对柯莹的喜欢越来越明显,仔细观察,就是从柯莹去公司帮申世杰查账开始的。真心假意,大概是第一次有人和他并肩作战。对他的共情,大多应该也是从他喜欢柯莹、对小武慢慢放下防备开始的。 那么犯罪分子反社会的同时,是不是也渴望亲社会,我们憎恶犯罪分子的同时和他们产生共情是否不正常? 最后两集真的要哭了,他没有下狠手杀死小武,也没有真的在柯莹身上装炸弹。如果他不喜欢柯莹,那么他可能还能猖狂很久。爱让人沦陷,也让人忏悔,爱,他其实是懂的吧。

他是真的坏,真的狠,也是真的惨。

最后被枪毙不是,柯莹,才是他的报应。

两次强硬又卑微的流泪

发现柯莹一直在欺骗他
要拿枪,才能向心爱的人索吻

我们觉得这样的反派迷人,有什么不妥呢?

塑造一个英雄,需要给他创造出一个合理的背景和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但在艺术创作中,反派的故事往往不必如此程式化。无数个细节的铺垫让原本刻板生硬的恶人变成了一个个立体的人,有悲有喜,和人们的情感能够互通,这是所有角色能够成功的关键。 我们同情反派、认为反派迷人,或许看似是认同坏人,与生活常理相悖,但并这种感受不违反艺术规律。 作为一个艺术人物,封潇声立体真实有血有肉,我们为什么不能喜欢? 再说,早就有亚里士多德认为,观看悲剧,观众时而恐惧,时而怜悯,时而惊奇或悲伤。借助于悲剧,观众能把他人的遭际体会得像自己的一样真切,这类似于灵魂对肉体的净化作用。 净化和效仿差别很大。

我们为他的爱而不得而感到难过,不等于认可他犯的罪。

况且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自身兼有娱乐和审美的多种功能。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的等等方面的作用。虽然电视剧揭露一定的社会现实,但因为人为主观原因也会掩盖一些现实,我们不能靠电视剧去认识世界。既然电视剧给了观众切入的自由,那么也要相信观众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甄别能力。

价值观的满灌满输和枯燥直白的道德教谕,是把观众视为无能。 何况,对于一部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大众的电视剧,坚持要求它鲜明,要求它正确,并且还要坚持要求它的观众正确,有时是十分败兴的。

最后送上迷人的反派

 2 ) 彭冠英的演技带给我启示和力量

因为要做一些功课,我重新看了这部剧,专门研究彭冠英的演技,做完功课,收获很大,想在这里分享我个人的收获。

从这几方面,说一下我个人对彭演技的认知吧。第一:审美性强。第二:基本功扎实。第三:真诚和珍惜。第四:宏观把控,精耕细作。第五:持续学习

第一:审美性强

彭在这部剧的演技,非常具有审美性。当然,这部剧的服、化、道、灯光、摄影都很到位,有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我先抛开这些,只说彭表演的审美。

彭的抬手、转身、打人、走路,眼神微妙的转变,无论是大动作还是精微的细节,都在表达准确的同时,让观众觉得真好看。人不经思考,单纯觉得好看,心灵得到喜悦和放松。

这种美还能让我们更多关照自己的生活。比如彭在其中喝水的镜头很多,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画面。彭穿蓝白条纹衬衣,歪着身子,靠站在落地窗前,光照着他显得特别干净、清爽,侧颜线条特别好看,他慵懒地举着黑色的杯子,慢悠悠地喝水,喉结上下翻动。这个画面审美性特别强,观众看得赏心悦目。后来我自己喝水的时候,时不时会想起这个画面,会觉得喝水也是生活中很美好的一件事,愿意多喝水。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多时候劳累且辛苦,美的画面稀少且珍贵,但我们都有审美需求,所以有时候想在影视剧里找寻‘ 美’。彭把自己的表演提升到这样高度的审美,满足了我们普通观众的审美,心灵得到喜悦、放松、滋养。

第二:基本功扎实

很多演员的基本功是不合格的,当演员说不清台词,形体不受控制,根本谈不上表达。在这部剧中,能够看到彭基本功的扎实。

彭台词清晰、饱满,逻辑停顿、情感停顿都做得很到位。比如,彭说血债血偿这四个字,我们普通人很难念清楚,彭说这四个字,每个音都准确,恶狠狠的情绪充溢其中。我们观众听得清,感受得到情绪。

彭对形体的控制非常的精准、节制,以极少、极简的形体,表达最多、最准的内容。在戏里台词不多或没有,甚至戏份都很少的情况下,形态表达尤其重要。比如,彭几场打人的戏,这种激烈的肢体冲突,彭动作干净、有力、清晰,观众能从动作中看到美感,感受到角色的狠戾。再比如,经典的吃牛排戏。蔡文静说台词,彭不说话,彭的眼神一直随着台词内容不同,在表达不同情绪,犹豫、不屑、狠戾,几种情感转变仅仅靠眼神,表达的准确、自然、生动。

无论大动作,还是精微的眼神表情变化,彭都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形体。

大家不要小看基本功,基本功是演员最最重要的武器,如战场上的枪,演奏家的乐器。彭冠英有这样扎实的基本功,是一日日忍受枯燥,克服欲望,沉下心来,日久天长,不断练习的结果。

第三:真诚和珍惜

人的行为都是由态度决定的,彭表演的好看,很大程度来源于他发心真诚,态度诚恳,珍惜表演机会,珍惜观众。

我分析彭的演技时,有一场戏,我分析完那场戏,心里很感动。

这场戏是,封勇装窃听器,被发现,封老爷子和封勇争执的戏,彭站在角落,无论是画面、台词、戏份都极少,如果不认真看,甚至可以忽略他的存在。但就是在这场戏里,彭一点都没含糊表演,甚至几处设计都很用心。封勇和老爷子争吵时,彭站在旁边,每次镜头拍到他时,他站立的姿势都不一样,垂手,揣口袋,搓手指做小动作,这很符合我们日常生活,谁能在无聊旁观时,保持一动不动呢?最后,驰少让封潇声说几句时,彭摸老爷子,那是封潇声第一次跟老爷子亲密的肢体接触。彭在摸之前举着手,晃动、犹豫,手指触到老爷子时,先是手指触摸到肩膀,然后才是手掌、整个手,触摸的位置也由肩膀,慢慢移到老爷子后颈。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彭表演的层次丰富,节奏控制得也很好,没有一言,但准确地表达了人物关系、人物心理。

彭在自己不占主位,台词、表演内容极少的情况下,还能认真揣摩情景、人物,用心表演好属于自己的戏。他是如此珍惜每一场戏,想要尽心尽力地想演好每一个片段,而不仅仅是想靠演员这份职业,轻松多挣钱。

真诚和珍惜不只是一句轻薄的话。这态度的背后,是有力的行动,不怕辛苦和麻烦,花时间和精力,认真揣摩、研究每一场戏,一次次思考、修正自己的表演。

第四:宏观把控,精耕细作

艺术表达既需要丰富、多样,又需要整体、统一,同时做到这两点,必然要做足功课、下够功夫,才能在零散的表演中,准确把控每一场表演,不脱离整体。

电视剧冗长,很多场景和情景重复出现,演员想在这其中的每一次戏,每一个细节得表准确、真实、丰富,所有表演又能合理融为一体,很难。彭冠英这一点,做得很好。

我举个例子,封潇声和老爷子几次对话,大部分都是在小小的茶室,空间一样,只有坐、站几个动作。但是彭在每一场戏中,表演都不同,通过仅有的坐、站、走位,准确表达出每一场戏的重点。比如坐,第一次坐的时候,彭摸腿、两个胳膊上下两次换位置,不知所措。后来生气的时候背对着老爷子坐在桌角,不屑的时候拉一把椅子坐在鱼缸前喂鱼等。

封潇声单独和老爷子时,身份是假的阿声,但在封勇和封锐驰面前,又要假装是真的,这种戏中戏,彭用一个表演细节准确表达出来。彭当着封勇和锐驰面前走时,风衣外套搭在胳膊上,他们走后,彭抖抖风衣,甩搭在肩上。两个不同的人物,做同一件事,行为如此不同。

从彭冠英的演技中,可以看到,彭的功课不是一日之功。有对这部剧的剧本、人物、每一场戏的深入研究、解读。还有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记录、积累,反思自己每一场表演,观赏、学习好的表演,长期读书,思考。彭冠英是如此让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土里,默默的、点点滴滴的积蓄力量和营养。

第五:持续学习

很多观众跟我一样,在没看到这部剧前,不认识彭冠英,所以看到这部剧中他的精彩表演,肯定要找看他的其他剧。

我只看了早先几部剧的几个片段,简单做了一下对比。是两种不同质的表演,年轻时彭表演,更多是一种本能、激情、程式化的表演。现在的表演,是经过理性思考,精心设计,反复调整,费尽心力,让人喜欢、印象深刻的表演。

由此可见,彭并不是如周迅一样的天才型演员,是持续努力学习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想做好一件事,可以参考的方式。

年轻时的彭冠英,一定在某个阶段,找不到方向,空有一腔热情,遭受打击、挫折,自我怀疑,无奈,无措。

彭不甘心放弃,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努力。这个时候,热爱可能都不那么强烈,梦想也含糊不清。人本性懒惰,环境和周围人有很多负能量,顺势而下、找个借口放弃,是大多数人选择的。

从今天的成绩,可以看出,彭凭一点点的不甘心,不浓烈的天分,勤奋的行动,持续学习,深刻反思,耐心和毅力。让自己拥有真正的实力,并且等到了一个好机会。

克服欲望,持续学习,是逆人性的,很难,尤其在名利浮躁的娱乐圈。彭冠英做到了。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我第一次写影评,本不想写这些,传播到网上,怕浪费看到这篇影评的人时间和精力。但是我认真想我的发心。

去年1月看到彭的表演,带给我很多启发和力量。这一年,我的行动变得有力、积极、坚定,思想和认知也更清晰。感恩看到彭冠英,我得到了滋养和力量,也想让更多人,都跟我一样,从一位好演员身上,收获到宝贵的启示和力量。

 3 ) 期待过高,有点失望

期待一年多了。从疫情在家的三月就开始不停的热搜,一直到12月突然播出。我猜得出跟原著比肯定改的面目全非,也看了预告想要改成扫黑除恶主旋律的目的。我理解涉黄涉暴的镜头可以适当删剪甚至改编,但是不能把剧情剪辑的四分五散不流畅吧。

凭心而论,如若不是看过小说的原著粉,每一个当做全新剧集的观众都不会看懂这部剧究竟想表达什么。说是刑侦悬疑剧,逻辑乱。说是霸总玛丽苏,又完全感受不到男女主之间的博弈与情愫。

实话实说,里面的几位主演的演技还是真不错,人物形象饱满贴切。现在一直拍手称好的人,大概是心里的滤镜太重了,有一种自己培养了十多年的孩子终于考上大学的老母亲般的激动心情。虽然是个民办三本,但是你知道凭他的智商有多么不容易。已经十四集了,我完全是靠着我对小说情节的回忆来看剧,每一个关键镜头我都要回忆一下小说里的情节,否则我就看不懂剧。一边生气,一边又在不播剧的日子里再看一遍小说,以便加深记忆。

我们观众也太卑微了吧!

 4 ) 《掌中之物》书评:成功的言情虐文,失败的反套路反斯德哥尔摩(希望剧版不一样)(再再更新)

借贵地发一下书评,对小说好奇的朋友请慎重。《掌中》本质上是包装成三观正、反套路、反斯德哥尔摩的变相霸总言情。偏偏很多人被它的表象骗了,到处宣扬它三观正反斯德哥尔摩。虽然从形式上来看谈不上三观不正,但内容上可以说和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毫无关系。 赞美披着正义外衣的罪恶,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可能在无意间,成为把何妍们推入深渊的手。 ———————— 作为一部言情小说,《掌中》集狗血虐恋小成,人设相对新颖,节奏快,情节起伏大,在同类文中无疑是合格的,甚至比较优秀,有足够吸引眼球的点。

但如果真像传言所说,这是作者为了讽刺渣男贱女斯德哥尔摩霸总小说的产物,那很遗憾,它非常失败。

而最让书粉引以为傲的“反套路”、“女主虐男主”、“女主从未爱上男主的反斯德哥尔摩”,给这一失败增添了另一个悲哀的现实:

多少人被那些不易察觉到的情感暗示所引导,

多少人在娱乐化意义消解后对犯罪宽容度提高,

甚至多少人变成了爱上男主想给他生孩子的陈禾果,为男主这个不配为人的生物辩护,还广而告之。


最近剧上了,曾平息的情绪又因偶尔看到的某些言论勾起。冷静思考过后,说说为什么我认为《掌中》是一部非常失败的反斯德哥尔摩小说,以及一些争议点的看法,目录如下:

○《掌中》最失败的地方

○“后期女主虐男主成灰”的文案欺骗

○男主真的爱女主吗?

○女主爱上男主了吗?

○警惕那些无意识暗示的文字游戏

○每和犯罪者共情一次,就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已受害者的伤害,对潜在受害者的威胁

《掌中》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搞错了重心

一部真正的反斯德哥尔摩作品,读者最热烈的讨论应该集中在女主身上,剖析探讨女主的心路历程,深刻思考人性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方面体现出的沉沦与抗争。而不是宣扬带着“半部刑法”走来的男主梗,或者怜爱、心疼男主卑微隐忍不懂爱,祝男主下辈子做个好人和女主好好在一起。也就是说,应该集中在人性上,而不是虐恋上(但这本质是言情小说,无法跳出这个议题,这就和反斯相悖)。

虽然绝大多数读者一致对“男主罪该万死”咬牙切齿式赞同,但话题还是诚实地集中在男主对女主的虐恋上,探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深层内涵的并不多见,也对“人如何被驯化与反驯化”这个议题关注甚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馈?

如果小说的初衷是讽刺泛滥成灾的渣男贱女霸总小言,那么很遗憾,作者立了一个宏大到社会人性,又细致到个体微妙情绪的议题,笔下的人物却没有承担起如此复杂深刻的内涵。至少,想法和呈现出来的背道而驰——女主在后期有意无意地被模糊成工具人,而通过作者巧妙的文字安排,男主反倒成为最浓墨重彩的主体。

结局是最明显的例子。

相比同类题材的《3096天》,女主成功逃出魔掌后,眼含泪光,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靠在车窗边独白:“事实很明显,我和他只能活一个,而那个人肯定是我,不是他。”

再看《掌中》,女主在某个平静的日子里收到一封来自阴间男主的信,失声痛哭,而后撕掉信走进家门。

同样把情节安排在女主身上,前者画面不多,却是女主在解脱与回忆过去的撕扯中与自我对话、沉思、自救;

而后者,你以为是特地花大篇幅让女主幸福的一家三口出场吗?

其实,女主在这个场景中只是需要一个收信工具人而已。而那封信,更是全文的工具之首:凸显男主的深情与爱而不得的绝望。

很多人为这封信流泪、感动、心疼,忽略了这完全是男主极其自私、不考虑女主感受的表现。他明知道自己对于女主来说是多么恐怖、不堪、痛苦的经历,还要为了表达自己的深情整一封这样的信,打破女主平静的生活。他可能只是爱着那个迷恋女主的自己吧,所以丝毫不把女主收到信的心情纳入考虑范围,只顾着秀自己的“爱”。

这样的安排,使本该是女主或开始全新人生,或沉沦过去的升华主题的结局,偷换成男主的主场,用来再次强调他自我感动式的深情、爱而不得的可怜。

虽然这一段是女主视角,但其实她已经变成了男主追忆爱情中的“女主角”工具人,情感偏向完全集中在死了还阴魂不散的男主身上,而对女主矛盾、挣扎、难以看清自己的心理刻画实在吝啬得可怜。

再重复一次,重心落在所谓的施暴者“无望之爱”与“爱而不得”上,而不是作出“反”斯德哥尔摩这个行为的受害者身上,就是小说最大的失败,足以钉在反斯德哥尔摩的耻辱柱上。

不怕被河蟹地说一句,这和打着创作自由、xp自由、甚至道德观自由的旗号,理直气壮行侮辱践踏女性之实的jm系列有什么本质区别?

为jm辩护的人声称这是一部讽刺社会现实、刺激女性觉醒,“有深度”的漫画,所谓的“深度”却是满篇“精心绘制”,残忍虐杀yy女性,以满足变态心理的画面;

《掌中》书粉最为称道的是“三观正”“女主从未爱上男主”“女主不爱男主打脸渣男贱女斯德哥尔摩”,优点的主语都是女主,小说却精于对男主的刻画,虐女主的主动者是他,爱女主的主动者也是他,女主不仅成为承受他百般虐待,凸显他“卑微深爱”的工具人,还凭一己之力,被动扛起了“三观正”的大旗,以掩盖小说真实的核心。

而且书中充斥着女主被男主qj的情节描写,比女主受到其他凌辱时的叙述要细致得多。不是说不能写,许多同类题材作品中也有这种情节,但绝对不多,而是追求精简真实,为剧情和主旨服务。

《掌中》里频繁地对男主用“性”的方式报复、掌控、征服女主进行详细描写,而女主被其他人xing虐的刻画一笔带过。同样是女主被虐,为什么不把女主受到毁灭性伤害的其他人xing虐表现出来,而是用大量暧昧朦胧的笔法,着重描绘男主对女主的qj行为?

有人可能认为,主要情节当然要集中在主角身上,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种霸总文里司空见惯的男主qj女主桥段,早就降低了读者对男主在这一过程中犯罪行为的敏感度,提高了容忍度,无法深刻体会到女主的痛苦和绝望,甚至还方便自己代入相关情节。所以作者才会把女主被猥琐丑陋脑满肠肥变态qj的情节一笔带过,对英俊帅气活好男主qj女主的情节较为详细地描写,毕竟谁也不愿意代入前者吧?

qj戏是传统霸总文里的主要情节,为了满足读者的某些心理。而绝不应该是《掌中》这种所谓“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小说的主要情节。点到为止即可,就像《3096天》《可爱的骨头》《房间》里克制又表现力强处理。没必要着墨过多,对剧情没有实质性推动作用,还可能引起读者偏离主旨的无端遐想。

让人不禁怀疑,《掌中》之所以和传统霸总一样充斥着男女性的描写,其实是为了变相满足部分读者看霸总强制爱的欲望,是一种隐藏更深的斯德哥尔摩。

看到这里,大家学会了吗?

只要给自己找个高大上的创作目的,再套一个“反套路”的壳子,就可以把挂羊头卖狗肉这种事做得让人无从批判。

你不能批判我,不然你就是爱拿三观说事的道德biao,是不能求同存异、包容多样性观点的大清遗留。

我们和一个找人lj女主、公开场合放女主a v、让变态xing虐待女主、无数次qj女主、砍掉女主爱人的手指、洗掉女主爱人的记忆、用女主全家性命威胁、让一夜q的18岁少女打胎而意外死亡,所作所为伤害了无数平凡家庭,全国jing察最痛恨的犯了半部刑法的男主共情怎么了?

男主虽然坏得死一万次都不足惜,可他也是那个爱上女主后就对她很好很卑微,男友力爆棚杀了欺负她的变态一家,占有欲强得只准她生自己的孩子,逼她打掉和爱人的孩子,爱得惨烈又纯情,最后还悔悟放手留女主一命,自杀以求女主留下他的孩子和爱人过幸福生活,用生命爱惨了女主的有钱长得帅活好(小说原话)的深情霸总呢。

如果不是因为身世悲惨,从小受尽世态炎凉,他也想做个好人,勇敢自信地追求喜欢的女孩。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丝同理心和同情心理解一下他的惨和虐?他只是个渴望温暖和爱,却偏偏没人教不懂爱才犯错的可怜男孩子啊。所以我们嗑一下他和女主的CP,让他满足心愿,干干净净、单纯快乐地爱他所爱之人有错吗?

以上是部分书粉为男主的辩白。可能语言没我没这么阴阳怪气,但大致思路是这样。

难怪看到有人这样总结,“女主有没有爱上男主先不说,作者肯定爱上了,还虐出了不少爱上男主的粉丝。”作者对男主的偏爱太过明显,后面再说。

看完这本小说,还能口口声声喊着男主必死的同时,嗑男女主CP文的人,也不知道在嗑什么,真善美智女神和变态杀人强J犯的绝美爱情吗?嗑CP的人应该说不出来“我喜欢女主”这种话吧,毕竟是有多恨女主,才会把她和一个带给她无尽伤害的魔鬼绑在一起并让他们相爱。可怜的女主到底做错了什么,书里被虐到快得精神病就算了,书外还要作为一个嗑血糖工具人,满足一些人享受男主苏感的需求。如果这些人当初是为了看“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而来,最后反倒嗑到了男女主CP,该是何其讽刺的笑话。

当然,大部分粉丝认为,“喜欢一部小说不等于喜欢男主,我们看的是女主如何与男主斗智斗勇,看她如何反虐反杀男主,坚定内心从未爱上男主。我们喜欢的内心强大冷静聪明的女主和作者传达的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精神。”

可是,这才是隐藏最深的问题——女主真的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男主斗智斗勇了吗?女主真的“虐男主成灰”,让他得到应有的制裁了吗?这部小说真的符合它传递积极三观的“美名”吗?

我看未必,后面会详细分析。

现在回到重心跑偏的话题,这样的“失重”会造成什么后果?

那就是让 “你可以说他是人渣,但不能说他是渣男 ” 这句话成为洗白男主的经典话术。

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但又很巧妙的避重就轻的洗白话术,其中的洗白逻辑一般不易被察觉

众所周知,转折句后的部分是重点。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把注意力落在后半句,对“他不是渣男”,因为“他很爱女主”这一特点产生了印象。并通过“是人渣”与“不是渣男”的对比反衬,让人对“不是渣男”的说法产生了下意识的认同,从而,模糊掉前面“人渣”的重点,记忆点和情感重心都放在了“不是渣男”上。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最万能的洗白方式——打感情牌。

作者善于将后期的男主包装成感情上的弱势者,给他树立一个爱而不得的卑微可怜人形象。

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感情牌是最好用的王牌,如最近的北大吴谢宇弑母案(虽然大众似乎并不买账,因为现实与虚构有差别,稍后再讨论)。

为什么感情牌这么好用?

因为“求不得”,是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爱情方面,还是对其他人事物的情感,比如学业、工作、物质、精神满足等。感情牌利用这一人性特点,唤起读者对这种求而不得感情的相似记忆,然后映照到自身,从而对角色产生同情、惋惜、怜爱不同程度的感情,就如同对曾经的自己再度共情。

再加上男主因为霸总小说标配人设,他没有成为《别和陌生人说话》里安嘉和那样,大众对控制狂家暴者的痛恨与恐惧的代名词。反而,成为象征着至高权力、地位、财富、容貌,以及只对一人偏爱的“强者也有温柔软肋”的类型符号,让许多对爱情抱有幻想的人对之“又爱又恨。”

还有“半部刑法”这个出圈梗,以娱乐化轻松化的方式,消解了男主这个形象罄竹难书的罪恶,让人的关注点无意识间偏向了他的可取之处,如强大的个人能力、果决、深情等等。这种意义消解,使人难以真正对“半部刑法”背后的罪恶深重共情,无法对男主进行真切的痛恨和批判。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丧尽天良的虚拟角色有很多真情实感的粉丝,而现实中对于犯罪分子大家都是“死刑起步”(虽然也有少部分人对罪犯共情)。为什么对人物的同类行为,人们的反应大相径庭?

因为现实和虚拟之间有绝对安全的突破不了的次元壁,一些秘而不能宣的情感、偏好、欲望,就可以在“与现实无关”的虚拟世界中随心所欲地表达、宣泄、释放,也不用担心被指责,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现实谁会这样。”

很多人说小说电视剧不过是图一乐看个爽,但就如《超越感觉》一书中所说,“人们越是多次地听到一个口号或论据,对它就越是耳熟能详。很快,它就与那些经过慎重考虑的思想难以区分。

即使抱着消遣的心态,那些逻辑狡猾的话听多了,也难免被其中的观念所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过度娱乐化或文艺化来美化犯罪,可能会造成社会对犯罪的敏感度降低,宽容度提高。在轻松搞笑的玩梗吐槽中,淡化了对罪恶的谴责打击,忽视了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受害者的痛苦之上”。

“后期女主虐男主成灰”的文案欺骗

小说文案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前期男主虐女主成渣,后期女主虐男主成灰。”

如果说男主在这段自作自受的无望感情中受到的苦,也可以被称为“虐成灰,”赢得读者的心疼和眼泪,那内在逻辑与“你失去的不过是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主失去的不过是父母健康,夫妻相爱,期待孩子到来的平静美好生活,以及作为21世纪生在中国应有的安全感和尊严,而男主失去的是他的爱情啊!”

男主只是不懂爱啊,你说虐不虐,虐不虐,虐不虐?虐死了!(doge)

这就造成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爱情本来是很稀缺的奢侈品,可现在无论什么畸形扭曲的感情都能被追捧成“真爱”,反而让爱变得廉价飘浮。

为什么我认为“女主虐男主成灰”是文案欺骗?

因为全程都是男主处于主导地位,把女主按在泥里摩擦,后面那点儿歇斯底里爱而不得的“虐”,不过是他自作自受、得寸进尺的贪婪心作祟,怪不得任何人。男主的那点“虐”,跟女主受到的足以送进八百次精神病院的伤害,以及其他受害者的无妄之灾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更别说,女主就算利用“爱”来虐了下男主,但直到男主死前,她都处于被男主威胁自己和家人朋友性命的困境,她和亲友的生死全在男主一念之间。这一切的“反虐”,仔细想想,都是男主恋爱脑发热赐给女主的,主动权实际上牢牢把握在男主手中。

甚至男主都凉透了,还能用一封信打破女主平静的生活,谁知道这封信怎么寄来的?为什么能这么准确投递到女主家?女主周围还有多少不可知的男主眼线?她还会不会受到莫名其妙的阴间骚扰?你看,就算他死了,还是女主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男主看似在这场“掌中之物”的爱情博弈中输得命都没了,但他才是得到最多的人,而他之所得,全部建立在对女主的无底线压迫剥削。这样的“反杀”算哪门子虐?本质被虐的对象还是女主。

那怎样才算我认为的虐呢?

虽然再怎么虐他也抹杀不了女主受到的伤害,但如果可以,还是请让他处在权利地位极端不平等的环境,精神被全面打压折磨到崩溃边缘,从心底生出迷恋生又渴望死的双重变态心理,在这样如同程式化的条件反射实验调教下,彻底成为放弃反抗,失去自我的物品(可参考电影《隐形人》女主前中期被男主精神折磨到送进精神病院的手法),再迎接他应得的被正义制裁的结局

而不是作者笔下颇具煽情悲情色彩的“英雄末路”自杀殉情,放手成全女主,求女主留下他的孩子这种又能博取一些同情的死法,对男主的偏爱都要溢出屏幕了。

不知道作者在写下“英雄末路”这四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她笔下的男主做过多少罄竹难书的恶,犯过多少给无数人带去绝望和伤害的罪。心里有没有一点点,对在她的安排下受尽屈辱折磨的女主的心疼和歉疚,还有对与罪犯殊死搏斗的公安特警的心虚。

男主真的爱女主吗?

这是很多读者认为全书最精彩、最充满矛盾、最具张力的情节,是“邪恶者也有追求爱的权利”的人性觉醒。

在我看来,男主对女主更像是一种驯化和调教过程——你可以打我骂我恨我反抗我,但这一切必须在我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而我的最终目的是让你屈服、归顺。

前期男主对女主实打实的调教、凌辱、威胁、暴力手段不再赘述(太恶心),就说不少人可怜男主被“虐”的这段期间,看看男主干了什么:打掉她和男二的孩子,多次强行和她发生关系,戳破避孕套让女主怀孕,以女主家人亲友的命威胁等等。

可以看出,就算是“爱”上女主了,这段关系还是全程由男主个人意志主导,女主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和实际回击。就连让女主堕胎的说辞,都理直气壮以自己霸道莽撞的“爱”之名,掩盖他枉顾女主意愿和身体状况的事实。

这里就要拉踩一下男主了,请您看看隔壁某小说男主——“你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我不管,只要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就是我××的孩子。”

您既然自己都承认自己犯贱自己舔狗了,就不要打着舔狗的旗号,干着人渣霸总的事。爱她,就跟着她的孩子姓。可惜,您还不够舔,本质不够爱,不够事事以所爱之人的感受为重。

就连女主被你强吻忍不住想吐时,你还委屈、无助、质问,全然不顾女主已经被你的强制求爱行为逼得绝望又纠结。请问你有什么资格在做了那么多穷尽人类想象力才能干出来的事之后,还委屈地抱怨女主不爱你恶心你?你不会还幻想如果自己和女主happy ending了,这些都会变成你们轰轰烈烈死去活来虐恋情深路上值得感谢和回味的考验吧?

一句话总结:男主之爱的底色,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

在此基础上,他的“爱”更加复杂:傲慢与卑微,掌控与纵容,嫉妒与憧憬,算计与坦诚,掠夺与给予,执着与变通。

这种疯狂的爱,对情感阈值超高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刺激又迷人的。

但这种爱的致命弱点在于,激情如潮水汹涌易逝。

从那封信中可以看到男主对他俩爱情的幻想——倒水需要考虑一下,使唤女主去给他做饭。

有人说这是情人之间的小情趣,也是他孩子气,渴望被爱的体现。但这段文字也暴露了他对亲密关系中占权力主导地位的把控,和对回报的计较与高期望。

男主的命和所有情绪都掌握在女主手中,成为她的“掌中之物”,前提是,他“爱”她。

一旦这个前提松动或消失,等待女主的轻则分手,重则死亡。

因为女主从始至终,都是男主的掌中之物。

他们在地位、精神,甚至最重要的个人生存主导权方面都是不平等的,男主能掌控女主乃至她所有爱着的人的生死。女主的命建立在男主“爱”的基础之上,就如走钢丝一样刺激又易碎。男主可以算是一方霸主,伴君如伴虎,有人向往卫子夫的爱情和结局吗?谁一定能说女主不会是卫子夫的命运呢?

只要双方存在不平衡的权力关系,那爱的生命力都会极弱。

女主爱上男主了吗?

本来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无论答案是什么,女主从始至终都是最惨最无辜的受害者,没有必要再去高高在上地剖析她的感情,甚至对她进行谴责。爱与不爱,无论她作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很可能作出不由自主的行为,更别说坚守自我了。

但这个问题是决定这部小说是否“三观正”的关键,因为许多人认为只要女主没爱上男主,那么这就是三观正的,反斯德哥尔摩的作品,所以还是简单说一说。

女主不爱男主,从来都不是反斯德哥尔摩的充分条件。反而, 复杂暧昧的情感更能表现出人性在畸形关系中的挣扎。

女主对男主的感情同样很复杂。她对男主极度痛恨又带有一种对孩子般的无奈,进而滋生出一丝丝同情、留恋,以及厌恶自己的情感。对应男主的驯化行为,小说后期女主已经有被驯化的迹象,并作出了相关回应。如果那些被驯化而生的情感能被称为“爱”的话,那就算是了。

如果你看不出来女主被驯化的表现,可能无意识地被文字表象迷惑了,建议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这一点可以看看这个帖子,言辞略激烈,某些观点太残酷,但说到了点子上。//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89305903/

警惕那些强大的无意识暗示与引导

有人说不要太在意言情里的逻辑,更别较真讲现实。那好,请不要打着反斯德哥尔摩、男主因为爱惨女主被虐成灰、女主从未爱上男主等旗号去诈骗读者。产品宣传是先苦回甘的巧克力,用户吃到的却是一苦到底的屎心巧克力,用户有权利说声恶心。

很多人标榜这部小说三观正,不难理解。因为文字的杀伤力太大,很多时候人不知不觉就被表象迷惑了。

小说中巧妙的用词、语法、句子排列组合(这里的巧妙并不是指华丽的词藻或修辞,也不太需要大篇幅描写,只需要在字里行间无意进行的价值暗示),在不知不觉间洗白了男主。

他藐视法律和正义,喜提带着半部刑法走来的男人戏称,爱他的粉丝都说“他是个人渣,我也恨不得他去死”,

但他身世凄惨,身不由己,不懂爱,没有感受过爱与温暖,其实不准痕迹地给了一个洗白的梯子:

他是很坏,但同时社会就没错吗?这不是他想选择的,可怜可惜可叹。

他是对女主做了所有无所不用其极的伤害和侮辱,但他“爱”惨了女主,只是不懂爱才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他都为“爱”自杀了,难道就没有爱的资格吗?

不用怀疑,也不用否认,怜爱过他的人200%都有这样的想法。

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卖惨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方式,特别是更具共情力和包容心的女性更吃这一套。更何况作者设置了多少巧妙的情节和话语,暗搓搓地卖男主的惨。

简单说说书中的文字小游戏。

1.男主属下认为女主身体不干净会连累男主,男主呵斥说:“就算她是妓女,配我也绰绰有余。”

有读者反馈,这是男主卑微深情的表现。我看到的却是字里行间男主对身份的刻板印象,以及他预设立场和前提的诡辩。这句话潜台词预设了一种观点:什么样的女人配得上他自己,并通过一己之言,拉女主共沉沦,降低女主的身份(他认为的),然后在高位上俯视,给予女主他无视身份无关尊卑的爱。多么感人,多么深情,绝美爱情。

2.“什么是爱,阿妍,你没教我啊。”

这句话更精彩,随处可见书粉把这句话奉为经典。根据观察,许多读者在这里被男主的卑微虐到了,一点也不奇怪。

先分析这句话的语气,一个语气词“啊”,若有似无地流露出一种什么感觉?

没错,孩子气。

孩子天性单纯、懵懂、无知,做错事后无辜又委屈地说:“你没教我啊”,再大的火气也灭了。毕竟,谁会真情实感地记恨一个孩子呢?

文中这种“孩子气”的描述不少,使男主更加具有无情反派和懵懂少年的“反差萌”,让很多读者嘴上唾弃他, 却无法真的恨他。

不得不说,男人至死是少年,真是百试百灵的挡箭牌。这句话本身没多大毛病,一句稍显浪漫的文艺化表达而已。但随着网络平台的滥用,一切不成熟、没担当、逃避、自私、放肆、伤害,都可以用“他也不过是个少年啊”来抵消。

男主这段话很狡猾地进行了错误归因,把责任推给他人或大环境,不反思自己的问题,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弱者和受害者,果然收获不少怜爱。这和男主希望女主能忘了他对她的伤害,“就当是你上辈子欠我的”,而那些伤害“我下辈子再还你”一模一样的逻辑,把错误推给别人,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这种逻辑暴露出的是他完全以自己为获利者的自私冷酷。

3.这种充满微妙暗示和情感引导的行文,在那封信里达到了极致。

信的内容就不具体分析了,多看一眼都引起不适。只要对文字稍有敏感度的读者,就会琢磨出其中的洗白意味。大概就是运用了情境重现、反复、对比、假设、对话等表达手法,使得一封辞藻并不华丽的信,显得质朴而真挚,克制又热烈,变成一封深情疯狂无望的绝笔情书。

还有前面提到的作者对男主“英雄末路”的描述,把这个“挑战半部刑法”的男人当做英雄,那把保家卫国,扫黑除恶,用生命战斗在一线的公安警察置于何种境地?

关于共情

人是一种敏感又钝感,极容易被暗示的动物。语言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最重要媒介,文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不管是出于刻意还是无意,可能作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如此偏爱男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男主的暗暗维护和怜爱。

可口可乐在电影里插入一帧广告,利用潜意识的影响就能让销量暴增,更别说读者在这样的反复暗示下,爱上男主不是难事。

想到那么多人嘴上不承认,心里却很诚实地爱上了男主,我就一阵后怕。

每和犯罪者共情一次,就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已受害者的伤害,对潜在受害者的威胁。

犯罪者该蹲局子蹲该死死,怜悯和共情,应该发挥在未发生的空间里,关注未成年心理健康,救助贫困缺少教育的孩子,进行潜在犯罪干预,而不是在已经犯下无法挽回罪行的罪犯身上浪费多余的情感。

再次重复最可怕的一点,粉丝赞美这本小说的中心论点——“女主靠自己的智慧和强大的心理战胜了男主”。

对不起,女主全程被男主按在地上摩擦,生死被旁人掌控,一切挣扎都是小打小闹。如果不是男主那莫名其妙的“爱”(小说有提到,但很可惜,作者没有把这点反复强调升华),故事就无法展开了。

综上,这并不是女主与男主的斗智斗勇,而是一场单方面猫捉弄老鼠的游戏。老鼠对猫的报复,只是猫大发慈悲赏给老鼠的特权,随时可以被收回。只是最后猫穷途末路,选择用殉情这种悲情方式了结自己,祈求鼠留下它的后代,顺便赚一波看客的唏嘘和怜爱。

女主就像一种理想化品质的拼凑体,不是她的智慧和强大使她打通关,而是剧情君强行放水,用以完成“女主反杀成功”“反套路”“三观正”这一目的,俗称走程序——

我写的是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就算过程中往死里践踏虐待女主,明里暗里给男主太多偏爱,但只要结局他死了,就成功了。

这里忽然想起作者曾发过一条wb动态,大意是“奇怪,我都把男主写得这么坏这么可怕了,你们怎么还有人喜欢他?”

为什么喜欢,你不知道吗?

如果读者对女主的伤痛没有真情实感地感同身受,没有共情到仿佛自己被qj被lj被囚禁被别人拿捏性命,那后期很有可能在作者对男主充满偏爱的文字里迷失,淡化了对男主的恨,甚至与男主那爱而不得的“虐”共情。

正因为这样,无数旁观者看不到女主早已受尽折磨遍体鳞伤、濒临崩溃,看不到男主禁锢占有了女主的身体,摧残打击女主的精神,占尽所有便宜,得到了太多它根本不配的东西,反而交口称赞——

“你看,女主战胜了恶魔男主!多么大快人心、积极振奋的结局!”

众人热闹的欢呼声之下,多少人听到受害者血泪无声。

如果你在理智上知道女主受到多么难以形容的伤害,却无法在情感上感同身受,对男主有一丝自己也不可思议的怜爱,请关注让日本修改少年法的绫濑水泥杀人案,看看真正的恶魔是多么可怕和反人性,看看那些无法用言语表现的绝望,而不是文学美化后的虚幻假象;

如果你不知道人的精神有多强大就有多脆弱,以为靠女主般钢铁般的意志就能反杀,请关注河南性奴案,或者日本北九州监禁事件,看看人是如何轻易被驯养,沦为精神控制者的玩物;

如果你无法想象这些伤害对受害者的余生意味着多深的阴影,请关注前文提到的《3096天》的故事原型,受害者继承了强奸犯的房子,每周末回到地下室居住,这到底是直面伤痛还是沉沦过去,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

最后,希望剧版能改变小说中这种三观割裂的现象,成为一部真正警醒观众的作品。

——————追加,手动分割线————

评论区有读者反馈,小说的标签是反霸总,男主就是典型霸总,就应该写男主很坏又很有魅力,女主被他的霸道深情吸引,但最后还是回归现实,《掌中》就是这样的反霸总小说。而不是突出我所期待的女主如何抗争,也不是一本正经的法制伦理剧,对此我不太认同。

这个逻辑本身就有点奇怪:

“男主又坏又深情”,的确是霸总标配,反霸总的条件有了——你以为霸总很美好,我却把他的皮撕开,暴露出其罪恶的本质,让人们警醒。我的目的是让读者看清霸总的真面目,从而讨厌、反抗、抵制他。

但“女主被吸引了”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女主强大冷静,从未爱上男主”呢?自相矛盾。

而且这个说法认可了“霸总”的吸引力,女主抵抗住了这种“吸引力”反而成为闪光点,这不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该有的正常操作吗?怎么成了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这么说好像霸总有多么迷人,抗拒他是件需要意志力和强心脏的事。

不是要撕开他虚伪的假象吗?这到底是在捧他,还是讽刺他?

与反霸总的初衷背道而驰。双重矛盾。 同时,我感觉这个说法折射的问题还挺有意思,我们可以来逆向推导一下,大家吐槽“霸总文”的时候在吐槽什么?从而推出反霸总到底应该反什么。(不想看推理过程可直接拉到下面看结论)

常见的霸总文套路: 1.男主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对女主做过很多丧心病狂的事。 2.男主虐着虐着对女主虐出感情了,“爱”上了女主。 3.女主被虐着虐着也爱上了男主但又很纠结,纠结的不是男主是个多么恶劣的人,而是被男主疯狂的爱所吸引又不敢相信、不敢接受,或不愿承认自己爱上了曾伤害过自己的人。 4.男主一顿不痛不痒地卖惨,什么身世凄惨,从小缺爱,长大变态,背地里付出了很多,爱得多么隐忍卑微,女主就爆发强大的与罪犯共情的能力,怜爱男主并接受了他,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这时大家就会说:女主是被男主给斯德哥尔摩了吧,正常人怎么可能爱上qj犯/绑架犯/杀人犯等,爱上一个曾经伤害自己那么狠的人渣,真是渣男贱女天生一对。 既然如此,“反”霸总就要从这些方面逐个击破。 1.把“男主的那些不干人事是不能被任何所谓的追妻火葬场弥补和抹杀的”打在脑门上,时刻提醒自己、提升自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明白男主虐出来的“爱”,本质上是一种变态心理杂糅的控制欲,而不是以平等、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爱”,不被这样的表象所迷惑,甚至吸引。 3.重复第1条,与人性的可驯化性作斗争,不被男主的“爱”洗脑,不以男主的宠爱、深爱作为体现个人价值,从而自我认同的条件。 4.在男主因为莫名其妙的恋爱脑对女主卑微求爱的时候,女主冷静到冷酷,毫不为之所动,在生理上折磨他,精神上摧残他,让他被动地反抗无力,接受应有的制裁。 我认为这才是反霸总该有的思路(当然,只是个人观点)。

可能有读者又会疑惑了,这不就成一板一眼的法制节目了吗?我们看的是“言情虐文”,重点是“情”,你这个思路里没什么情,瞎扯淡。

好的,那就让变态男主先虐虐女主,后被她的聪明、才华、强大内心和美貌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爱得卑微,爱得绝望,爱得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女主却如同看戏一般,一边冷酷欣赏男主自我感动的表演,一边以软硬实力击垮男主。

既有一部分读者想看的单方面虐恋,也满足了像我这样爱看反杀的读者,两全其美。

不过,这种作品有个无法避开的矛盾。

斯德哥尔摩的存在条件是,施虐者掌握着受虐者一切赖以生存的资源。只要男女主之间存在这种极不平衡的关系,男主单方面的虐恋站不住脚(女主极大可能对男主产生一种“依恋”,可以理解为变相的生存本能),女主全方位反杀也难以实现(命都控制在别人手里了,自己可发挥的空间实在有限)。

在言情内核里谈真正的反斯似乎是个伪命题,我暂时没想到自洽的解决办法。

《掌中》作者的解决方法是,把“爱”作为男主的弱点,“爱”成为了女主把男主玩弄于掌中的强大武器。言情成分倒是足够,虐得读者们抓心脑肺。但这让所谓的反杀反霸总变成了笑话,因为反霸总,反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恋爱脑,反的就是表面魅力十足,内里腐朽扭曲的“霸总”,而不是让读者看到他多么好,抵抗他的诱惑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

现在来总结一下,《掌中》是怎样“反套路却被套路误”的。

霸总文的套路是男主又坏又帅又多金又深情,重点要突出后面的好,或者说多种特质混合之后更加别具一格的好。

一个宗旨:霸总坏,霸总帅,霸总最后有人爱。 而《掌中》所谓的“反套路”,

是男主又坏又帅又多金又深情,女主反抗的同时又不自觉被吸引。

重点来了!!! 但是,她最终还是顶住了诱惑,回归现实! 这么有吸引力的男主她都不选,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多么反套路!多么打脸俗套霸总文! 看出来问题所在了吗? 问题就出在这,它突出的还是男主的好,甚至要用赞美女主清醒理智来反衬他的好。

毕竟,有几个凡人能抵抗住男主这该死的诱惑啊?这不是反套路反霸总是什么?

不好意思,这就是变相的霸总文。女主在作者的安排下的确回归了现实,可有多少粉丝还没回来,不由自主爱上男主了呢(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

最终还是和其他霸总文殊途同归:

霸总更坏,霸总更帅,霸总居然真的有这么多人爱。 就这样,《掌中》悲哀地落入了传统霸总套路的窠臼。

—————————————————— 最后的最后,我想问问大家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抛开此书外在的标签,冷静地问自己几个问题: 1.男主真的爱女主吗? 2.女主真的做到与男主斗智斗勇,虐他成灰,反杀成功了吗? 3.女主全程被男主生命威胁,侵犯身体,掠夺精神的时候,你真情实感(划重点)为她难受心疼吗? 4.你真的恨男主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对我为什么坚持它是失败的反套路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小说,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评论区有些读者已经给出了回答,很有意思。

————————————

再次强调,请看标题,绝对没有否认《掌中》是一部成功的抓人眼球的虐文这一事实,只是希望《掌中》和它的粉丝能正视其本质,别打着各种义正辞严的保护伞,为自己一些难以明说或不能自察的私心辩护。相比之下,转发里某位潜在读者的坦诚心态令人欣赏

什么时候能直视、剖析、承认、接纳自己的欲望了,才能明白症结所在,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识觉醒,才是真正的站起来了。

虽然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认知和信念不断崩塌重建的痛苦,但这是必经之路。

何谓凤凰涅槃?浴火方能重生。

————再再更新————

有读者认为,“对坏人的真情可悲之处有同情报以怜悯之心是人类正常的情感不是三观不正(并不是说可以宽恕他的罪行),再罪大恶极犯人上路之前也会给一顿好饭,对这种怜悯之情的傲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傅慎行的冷漠自我。” 这种说辞我也见怪不怪了,因为有太多人在痛骂男主罪该万死的同时,总不忘补上几句他也是个真爱女主只是用错了方式的可怜人这种隐约辩护的话。 以前我都选择无视,现在想来分析分析这段话的逻辑。 “对坏人的真情可悲之处有同情报以怜悯之心是人类正常的情感”,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对罪犯的人道主义关怀。 既然已经说到“再罪大恶极犯人上路之前也会给一顿好饭”这种现实事件,那就把这个话题置于现实生活的框架中来讨论。 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小偷因家里老母亲病重入室抢劫杀人,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哭诉自己为救母亲迫不得已,一时之间,闻者伤心,听者落泪,会冒出“如果不是这世道不公,生活所迫,一个这么孝顺的人怎么会变成杀人犯呢”这种怜悯罪犯的想法。 虽然人们认为他抢劫杀人死不足惜,但也对其母子情深感动同情。那不可避免地,这个案件的舆论将会充斥着对小偷“孝心真情”的认可和同情,虽然大家一致认为犯罪该死,但相应地,对罪犯的怜悯已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们心里对罪犯的谴责,是对受害者的另一种不明显的伤害。 如果你还觉得这个假设的冲突还不够激烈,可以想想真实案件。 如果百香果女孩的凶手是个生活中爱妻如命的人,你会怜悯他吗? 如果章颖莹案的凶手在日常生活中是个他人眼中的好家人、好同事、好朋友,你会同情他吗? 如果素媛案的凶手是个在人前对学生关怀备至、任何事亲力亲为的好校长,你会为他惋惜吗? 再回到《掌中》,你会为男主这份完全建立在践踏折磨女主的“真情”感到心疼怜悯吗? 被没有底线的人道主义绑架,是对恶的无声维护,对善的忽视和伤害。 可惜受害者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也不会演绎自己的可怜之处。 留下的只有新闻上家人绝望愤怒无助的呐喊,和路人茶余饭后一句轻飘飘的“犯人该死,但也是可怜之人”的“人类正常情感”的感慨。 “再罪大恶极犯人上路之前也会给一顿好饭”,是一种单纯的无差别的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对“犯罪的真情”共情怜悯,是对罪犯个人特有人格、行为的关怀。两者本质不同。 “对这种怜悯之情的傲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傅慎行的冷漠自我” 如果我在文字里让你感受到了居高临下的“傲慢”,那对不起,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够。我想表达的是对这种怜悯之情的分析,以及分析之后得出要反思警惕自省这种助长罪恶,伤害善良的怜悯。 “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冷漠自我”,这个说法我不接受。你可以说我是因个人眼界、经历、认知的局限,在分析这种现象时表现出一种让你感到不适的“冷漠自我”,但不能说是“另一种×××的冷漠自我”。(不想打名字是因为不想再提他) 因为男主的“冷漠自我”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生命极度“冷漠”,对他人情感极度“自我”。 我的“冷漠自我”只是冷眼分析你们与罪犯的真情共情的行为,没有赞同你们的怜悯之情,没有与你们与罪犯共情的行为共情。和男主的冷漠自我性质不同,也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最后,“对罪犯的真情共情不是不是三观不正”,的确如此,只是我个人不认同而已。 这世上还有把连环杀人犯视为偶像,甚至与之结婚的人,这些对罪犯只是精神上的共情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我这种不认同与之共情的心理同样。 毕竟,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祝好。

 5 ) 原著粉,失望

问题早就不是谁谁谁的演技问题,而是彭冠英和蔡文静根本没有对手戏了。看到14集,四不像,警匪么不够悬疑,言情么男女主都没戏份,还男一男二同时从床上醒来卖腐???这本是大BG啊。所以是要从斯德哥尔摩改成BL???

我已经是全集在快进了,我只能看进男女主对手戏,虽然平均每集都不到五分钟了,还因为剪辑,根本就不知道写到了哪里

 6 ) 我从未动摇过将你送上刑场的决心,却不忍看你临行前望向我的眼神。

终于把【阳光之下】这部剧看完了,这一个月来好像自己一直都没有把这部作品放下过,清醒的时候,睡着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存在。每到这时,我心里就觉得能写出这样小说的人,该有多幸福。看着自己一字一字敲下的文字被无数人在深夜阅读,在深夜思考或悲伤或欣喜,所有情绪都被这些文字牵引着。此刻,我觉得能参与这部剧的创作的人也好幸福,全身心成为另一个人,穿他穿的衣服,说他说的话,感受他的灵魂,走完他的一生历尽他的劫数。历时几个月的成果,虽然辛苦但是遇到它的每个人都在认真对待这部作品,不管是好的声音还是不好的声音,都是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和喜爱。因为世界太快,有人热衷享乐有人忙于事业,遇见这部作品并全身心投入去欣赏它,这何尝不是一种缘分。 我自己是有这样一个习惯,遇到非常钟爱的作品时,就会在深夜一个人把它看完,然后记下自己内心在当下的所有感受。所以,这些文字,都是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和理解。如果某个角落里的你,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并且很喜欢,那我会非常开心。如果不喜欢,也不要紧。 某一天微博热搜上出现掌中之物这四个字,我愣了一下但没点进去看,后来接着几天掌中之物这四个字又赫然出现了。这几个字眼太特别了,我实在忍不住就点进去看,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小说。已经翻拍成电视剧了,里面是书粉和剧粉对它的讨论,我粗略看完,被它的题材和剧情吸引到了。因为这是我未曾看过的小说题材,文章扉页上的简介太吸引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男人,一个不屈不挠的灵魂。我实在太好奇,就去找了这本书的小说资源,开始一章一章看,这中间所有的情绪现在想来已经不是很确切了。但好像从遇见它开始,自己就一直在熬夜,每到深夜,总是忍不住再细细品读一下,生怕自己错过哪一个情节哪一句对白,就漏掉了小说人物的情感。 后来,在殷殷期待中,剧终于开播了,掌中女孩们终于等到了,真的好开心。我就这样一集一集地期待着一集一集地看着,看到今天看到此刻终于完结。内心五味杂陈就用这些文字来当做对它的告别。 因为看过小说 所以还是想用何妍和傅慎行沈知节来称呼他们 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可能会有一些小说中的情节 也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我想先谈谈沈知节。 第一次见他是在夜晚,一个亡命天涯的街头小混混,对于何妍的求救他一脸冷漠,那一刻就知道他根本没有觉得欺辱一个女孩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或者说是什么他不能做的事情。他默许自己的手下凌辱了这个对他根本无害的女孩,只是他没有料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也没想到自己会栽在这样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手里。他受了重伤被警察追捕最后坠崖,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的结局。但戏剧艺术的真正魅力就是它的不可预料之处。 七个月后,他再次归来从一个已经被宣判为死刑的匪徒变成坐拥千亿身家的傅氏总裁。 重获新生之后原本可以选择重新活过。从社会底层爬到金字塔的顶端这不是他一直想要的吗,可他不会安稳地开始新的人生,因为他是沈知节,他的世界里只有背叛报复仇恨这些阴冷的字眼 因为他一直都是这么活过来的,他无法接受自己毁于一个女人手里。 于是他重回何妍的世界对她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也不屑于在她面前坦露真实的自己,告知自己的身份让她恐惧害怕以及顺从屈服。何谓疯狂的报复呢,把光洁的她一步步扯入他的地狱之中。他是眦睚必报的人也是极其聪明冷静的人 ,他知道对于这样一个女人,折磨她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一步步走入自己的世界之中 经历那些她从未见过的冷血与狠厉没有什么再比这样的伤害更能让人痛不欲生了。他的确得逞了,面对他的威胁 他的逼迫她都没有反抗相反她就一直咬牙坚持着。他原本以为她会先疯掉却没想到这是一个如此坚韧的女孩她不求饶也不反抗。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保护自己的家人让他们都好好活下去 。两人就在这样的游戏中一步步靠近彼此 她越来越熟悉他他的性格他的脾性他的残忍他越来越在意她 连自己都难以置信自己竟然也会在意别人 后来他爱得彻骨又卑微不惜把自己的命也给了她。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仍然没有得到她的爱情 沈知节,他这一生,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整夜行走在黑夜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错一步,朝夕殒命。 除了没有一个良好的出身和优质的教育其实他的人生并没有那么不堪,或者说倘若他有像梁远泽那样的出身和教育 或许他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也能干干净净地站在何妍面前说一句你好。 当然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说 这世上比他更惨的人还有好多他们都没有像他一样作恶多端 譬如小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当然这点我也很清楚 他的原生家庭他的成长环境都不是他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借口和理由 只是我们必须明白造物主创造出的灵魂千奇百怪各有特色 除了那些温暖美好的灵魂 人性中的阴暗面我们一样需要去探索去了解这世界也许正因为这数不清的特质才如此迷人 他从未遇见过像何妍这样的女孩冷静聪明机智勇敢 他在她身上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可她就像太阳一样耀眼而自己就只能一直活在黑暗中苟且 她有清白的出身良好的教育受人尊敬的职业忠贞的爱人和疼爱她的父母。 她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那次该死的偶然 怎会闯进他的世界 他在报复的过程中一步步慌乱他臣服于她的勇敢坚强 她像另一个自己 美好得不像话 他一生中第一次遇见一个这么懂他的人 能够看穿他的冷漠与脆弱 他要紧紧和她靠在一起 汲取着养分憧憬着光明 好让自己不再那么流浪 亡命之徒最忌温情,可他就是这么爱上了她,寻不到理由找不到根源 他爱上了她可是他生平第一次碰到这类情况他手足无措 他只会禁锢掌控她把她留在身边宁愿看着她一天天枯萎也不愿放她离开他以为这就是爱他只能想到这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情 其实没有错 谁不想和自己爱的人相守在一起 可是他错过太多了 二十年的时光他全部错过了 何妍的人生里面是从未有他这样的人的存在可能的 他不懂她为什么读一本《乱世佳人》会流泪 他不懂她为什么喜欢堂·吉诃德 他不懂她的世界她的三观他全部不懂 可他又极其聪明他知道她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 她并未动心也没有喜欢上他 她只是惧怕只是想逃离 只是想利用他的爱放过她 这些 他全都知道 可是爱情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在爱情这场博弈里面 他先动了心她便占得先机 他迷恋她的身体想通过身体的亲近来赢得她的心 他们赤裸相对日夜厮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他会把手自然地搭在她的腰间 她会对他嗔恨地撒娇恍若热恋中的情侣 日日夜夜 情根深种 每当看着那些美好片段时候我会觉得沈知节应该是满足的 对于他曾经拥有过的那些欢愉那些爱意那个有温度的自己那个会卸下心防的自己 他是满足且幸福的 拥有了那些时光那些记忆 已经能让他在面对死亡时少很多遗憾 多一份从容与解脱 因为 与得到本身相比 曾经拥有过已经非常美好且值得了。 他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他遇到了自己爱的人 有了自己的孩子 那些小时候未曾得到过的幸福时刻 不论真假 他在何妍身上都领悟到了 想到这里 我为他感到高兴。 我也会想他为什么偏偏爱上何妍这样的女孩但凡他爱上一个傻傻的笨笨的女孩 他都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但 他是沈知节啊 他怎么会爱上那种姑娘呢 他虽然是小混混但并不纵欲于男女之情 他看不上她们的讨好与无知 也不会接受和自己一样挣扎的灵魂 人永远只会被自己的渴望所吸引。何妍就是他的渴望他的救赎。 他会仰视她 想要与她并肩站在一起成为人人艳羡的金童玉女 他爱上的本身就是何妍的那份特别 所以他的宿命也逃不过荒凉。 狄金森的那首诗,好像是为他而做的一样:“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 彭冠英的演技 让我落泪那么真那么痛 他哭红了双眼,流着眼泪,一言不发,隐忍着问了一句:“如果我之前没做过那些伤害你的事情,你是会喜欢我的,对吧”。他就像一个卑微乞求爱的孩子,他的模样我心疼。 他一生最恨欺骗和背叛,可在亲眼目睹了何妍的背叛之后,还是一心想要带她走,渴望得到她的一丝丝愧疚,可他等来的是何妍亲口说出的从未爱过他,一切不过是他一个人的美梦罢了。可他却会为了一个吻就原谅她,内心还是期冀着这个女孩心里能有自己的一点点位置,哪怕她是虚情假意哪怕一切都是她的伪装,他也愿意自欺欺人地活在那片刻真切属于他的温存。我想,他在慢慢学会爱。 两个人把一切都说开了的时候,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是人渣,何妍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你经历过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这些都不是他做完坏事之后的开脱。他眼睛直直看着她,不作任何辩解,那一刻我想他知道阿妍说的话没错,他知道阿妍一直都是这样想的,她说的没错,可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去和她解释自己的选择,她是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的,自然对他过往的遭遇是有同情的,可她是个三观极其正直的女孩,是非对错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的出身成为了他的原罪,这在阿妍的世界中是不可接受的。 即使他们曾有过那些日日夜夜在一起的时光,即使她有一具早已和他熟识的身体,即使她的身体里有着联结他生命的种子,阿妍始终没有一刻想过要忘记一切,和他缱绻一生。 在阿妍的世界中,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们两个人永远都会是平行线,平行线即使在无限接近,也永远不会相交。平行线,真是一个决绝的词。 他把礼服上的腰带系在何妍身上时候,那样的小心翼翼,他拼尽全力要把她绑在身边,他又哪里舍得伤她一分一毫,他紧紧拥着她低下头闭眼吻着她的额头,环手抱着她说要和她一起生活,他最后冲开那扇门想要看她最后一眼时望着她的眼神 他眼中的爱意,不甘,猜忌,挣扎,困惑,绝望,我全部都感受到了。 他冲破门想要看她最后一眼,想要死在她的面前,其实是因为自己的一切已经崩塌了,他最爱的人从未爱过他,他看做兄弟的人背叛他,他一起长大的真兄弟被炸死,到此,他的人性世界已经全部崩塌了。世界上再没有人关心他了,世界只剩下和他无关的人和恨他的人。死亡不是肉身的毁灭,而是一个人从人们的记忆里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他不在乎肉身如何泯灭,只想在这个既定结局到来之前,最后看一眼还活着的、他心里最牵挂爱着的人。 他给了她贪婪又虔诚的爱情。 那个异国夏天挂在树上电风扇吹着的婚纱是他短暂的一生中离爱最近的时候。 彭冠英,有幸遇见过这个角色,而我,有幸因为这个角色让你住进了心里。 爱上何妍这样的女孩 应该是人之常情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很多 可像她这样有胆量与心机待在他身边的人实在是罕见 她会在面对歹徒凌辱的时候心里坚持要活下去的念头 光是这份勇气和理智就很难得 她会在面对傅慎行的威胁恐吓时委曲求全因为她最爱的就是她的家人啊她有太多需要顾及的地方 她是那么善良的人 她会在自己学生因为帮自己的忙而被傅慎行的手下打个半死的时候内心愧疚无比 她是那么赤城的人 她会在即使自己都身处黑暗之中还是对身边的人对周围的人都温声细语 好似一切如常的模样 从未故意坦露自己的不幸反而还会去保护那些无辜的人 她有着一个那么温柔又美好的灵魂 这样的女孩 他怎会不心动呢 我想大概所有人都会很爱很爱何妍吧 但对于她的情感大家都有自己的美好幻想 我也一样无数个深夜思考 站在她的立场上切身思考她对沈知节的情感到底是什么 除了那些憎恨厌恶 一定也是有别的什么吧。 作者说:“我笔下的何妍从未爱过傅慎行”,庆幸的是她从未爱过他,遗憾的是她从未爱过他。我曾在好多日夜里反复思考纠结阿妍对沈知节的情感,即使她那么冷静理智,明了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道理,可她终究都是个女子,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会成为她漫长人生中一道刺青般的存在,渗入骨髓侵入血脉。她一定忘不了曾被他禁锢着的憎恨,也一定忘不了他疯狂爱恋时候的悸动。小说中让我觉得其实可以不必那么纠结的一点是,她最后把那个孩子生下来了。那个他摸着肚子说这是他最后的一点人性让她别伤害的孩子,那个他愿意用自己的死亡换来的生命,那个在彩超室里看到的长手长脚的婴儿,那个日日夜夜将会躺在她身边陪她经历所有的骨肉至亲,那个成为她生命中无比珍贵的存在的孩子,那个眉目中将会有他影子的孩子,那个和她的血液联结在一起的孩子,那个时刻提醒她沈知节曾存在于她生命中的孩子。看到这一段,我内心竟然会有一丝庆幸,庆幸她有了这个生命,这个旺盛的美好的崭新的生命,他会在阿妍的精心爱护之下长大,会长成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得到他的父亲未曾得到过的爱,成为他的父亲未曾成为的人。这对于沈知节来说,是圆满的。这对于阿妍来说,(我不敢妄加揣测)只希望对于阿妍来说,她是不后悔这个决定的。她那么善良,对于自己子宫中孕育的这个健康完整的生命,该有多么不忍。 微博中看到了蔡文静小姐姐看直播大结局,哭得崩溃的样子,我突然就释然了。这世间有些情感,不能诉说无法表达,只能在深夜一个人辗转反侧妥善安放。 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感情是那么清明。 演员真是一个好幸福的职业。 蔡文静,永远会记得这个女孩给我的这份难以言说的感动。

 短评

拍这种小说的意义是??

8分钟前
  • 柒柒
  • 较差

还是想说 国内导演不要再拍这种为了过审各种删减改编的剧了

12分钟前
  • 知只鸟
  • 还行

真的已经很还原了,那些闭眼一星的人太过分了!

15分钟前
  • 小小笛呀
  • 力荐

确实应该让韩国翻拍,拍出来绝对神剧

20分钟前
  • keenwon
  • 推荐

申世杰临死和柯滢的对视,说不清道不明,可以。

25分钟前
  • 花间集
  • 还行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反斯德哥尔摩、是何妍的坚韧不屈,在知道傅慎行是沈知节的第一时间,她问的是“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她虽然每次都很害怕,却格外冷静镇定,这才是最后何妍能成功战胜强大黑恶势力的原因。电视剧把何妍弱化了,就失去最大的灵魂了。

28分钟前
  • Vega
  • 较差

要拍就请忠于原著靴靴

32分钟前
  • ⁢⁢⁢⁢
  • 还行

何妍和傅慎行的part还原度挺高的但不是小说里那个味,小五的新增故事线太多了看的人有点烦,整体不及预期但还能看下去

33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啊啊啊啊啊啊啊可以看!!!名字改的真土!

36分钟前
  • 阿西
  • 推荐

讲句良心话,不太喜欢小武的故事线,但整个故事改的还不错呀。

37分钟前
  • 标本师库特
  • 推荐

所以傅慎行沈知节何妍这三个名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

40分钟前
  • Au Revoir
  • 推荐

改的面目全非,,故事的内涵都没了。。。

41分钟前
  • bwsowo
  • 还行

🉑够吓人

42分钟前
  • 春妮
  • 推荐

看着冠英同志那个眼神就了解了,傅慎行从书里出来了😁

44分钟前
  • 南无一飘舟*
  • 力荐

最近刷哪都是这个剧,看了看前几集,又看了看小说。这不是爱情片,是恐怖片,反斯德哥尔摩。何妍永远不可能爱上傅慎行,永远不可能。傅慎行唯一的归宿就是地狱,道德和法律对他来说形同虚设,他只是后期自己的猎物何妍有了感情而已。何妍是亮眼的光,智慧冷静,坚强勇敢,韧性十足,因此才从地狱里爬了出来,也因此不会爱上傅慎行,可悲的是,傅慎行爱的就是这样的何妍。小五这条线不错 ,整个剧假如从他的视角切入,就是一部情节跌宕的刑侦片,这就落入俗套了。卧底涉黑集团,积年累月打打杀杀,做些涉黑贩毒的勾当,苦心寻找证据,最终说服何妍配合。“长的像的都死了”,他和何妍在最后交接证据时的对话,蛰伏许久的痛苦和煎熬。

45分钟前
  • 哆啦X梦
  • 还行

看完前四集,丰富了很多故事细节和人物背景,作为犯罪刑侦剧真的很不错,但貌似好多原著党(或者更准确一点,傅慎行粉丝。嫌弃人家演员丑,一些威胁的镜头拍的过于惊悚,首先,原著不是言情小说,电视剧也不是,女主都没斯德哥尔摩,一大批女观众先斯德哥尔摩上了??什么情况。果然让王大治演傅慎行是最好的选择。)

48分钟前
  • 顾十九
  • 推荐

虽然人名改了 代入感弱了些 但是真的好带感啊 更的这几集都好精彩 王劲松把刑警角色塑造的好棒 本来小说我都没太在意这个角色 安排的好棒!彭冠英有那味儿了👌

50分钟前
  • 小绿机器侠
  • 推荐

看了四集,非常不错,很符合原著,就是剪辑有点乱,不知道剧情的人会看得有点迷,还有这主角名字也是无力吐槽

51分钟前
  • 5203Llj
  • 力荐

犯了半本刑法的绝世疯批傅慎行带着他的44集普法栏目剧正欲缓缓亮相,结果第一集就被正道的光制裁到更名换姓!?

52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还行

这个本子不适合中国拍 没有分级 拍不出 拍出来也得剪 剪来剪去乱七八糟了 适合韩国拍

57分钟前
  • 徐小北的壳壳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