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开始,小文闹着见奶奶,周围这么多大人没有一个人有沟通能力,甚至在上天堂住了三天闹了三天,也压根没一个人出来给她好好解释这事。非要等大闹了火葬场,然后三妹用最糟糕的方式告诉她姥姥成了烟囱里的烟,把人小孩弄哭。一回家,忽然开始迟来的适当的温柔的解释,太生硬了吧。看到这里,这部电影「为了营造冲突而降智」「为了哭而哭」的不自然基调算是确立了。
2.小文误吃塑料球。
?什么脑子写出来这样生硬的故事。球怎么买的,怎么放在零食堆里了?为什么要三个人一起,为什么要用筷子去掏,好像就是为了营造这个笑点而营造的故事,没头没尾,莫名其妙。小文这么懂事不是应该自己动手,或者觉得自己添了麻烦什么的吗,忽然就自然接受了三个大人含辛茹苦满脸嫌弃的掏粪,人设和基本的常识都完全抛弃了。
3.三妹前女友的丈夫猛然出车祸死了还被撵得稀碎需要三妹把他拼起来。
?又是没头没尾。营造冲突的工具人属性太明显了吧,直接剧情杀。就是为了让男主看起来更惨,为了体现拼尸体的专业素质,为了体现父子的传承?剧情全靠意外来推动。哪来那么多车祸啊?神明把山移走了,天雷把裕太妃劈死了,车祸真的非常好的体现了编剧饱满的想象力和对故事勤奋的揣摩。
4.小文她妈没死。
???
5.没有和任何人沟通三妹就直接把熟睡的小文丢上她妈的车。然后忽然情绪爆发追了在雨里追了三里地,我!就!他!妈!知道会有慢!镜!头!我快吐了。
且不说没有基本沟通能力,这里甚至反常识反人性,小文不能分辨是非吗,不需要尊重吗,你不是爱她吗你为啥不尊重她的想法?小文法律上的养父母白雪和建仁的意见也完全不重要吗?这不是犯法了吗?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哦对了,如果说清楚了,如果全部按逻辑来,剧情还怎么冲突呢?小文必须离开,大泪点!怎么离开,无所谓!观众都给我哭!
6.小文走丢了。
这真的太明显了,小文走丢这句话一出来,我就知道她会出现在上天堂,然后把之前三妹嘱咐她的家庭地址哭着念出来。然后来一个深情相拥泪点。辛苦小演员了,这一段演得非常好。下次换个电影演吧。
7.男主在刚失去小文,被两个好友痛骂的至暗时刻,爹死了。
...
8.男主把姐姐手里亲爹的骨灰盒抢走(又一次失去沟通能力),一路驱车被追赶的过程中,竟然还联系到了买足了相当分量的火药,定制般的巨大烟花桶,看最后的效果至少是万元级别的,也不知道骨灰怎么合理掺进去了,然后把爹扬了。其实如果呈现得足够合理,也不至于尴尬,甚至或许会感动。但真的,看到这里很多人反而不舒服了。
9.对小文亲妈说:「你要不要留下来干这一行」,以及大团圆结局,真的大可不必。常识和人性荡然无存,小文亲妈的人设薄如纸片。
留点真实的残缺是要了命了还是怎么了。
10.涂鸦骨灰盒,活人办葬礼,两个朋友莫名结婚,科技公司老总修好手机,一般吧,不能说不对,就是很一般。反正不像正常世界发生的事情。
一味想着创造「泪点」「笑点」「转折点」,一味迎合自己构想出来的,弱智的观众。故事呢?故事就在这些「点」的间隙里,像是敷衍般的生拉硬凑出来。
当然,这电影绝不是一无是处。影片的演员非常好,一些场景也确实打动人,包括男主成长的弧光以及一开始的立意都是不错的。是的,我哭了,我笑了,但我也生气极了,它是烂片。
--------------------------------------(补充)
很多朋友说:三妹是底层人,不会沟通很正常。
是啊,我明白,但剧情仍然说不通。一开始三妹不乐意给小文解释死亡,我是理解的,但是1.小文的舅舅看着受过教育吧,小文又是乱跑又是咬别人,跑出来两趟自己追出来两趟。马上就要耽误自己上飞机了,这样疯狂的闹事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解释和沟通吗,哪怕编个谎言,油腻的大人不是最擅长吗,就完全这么放任。
2.白雪作为最终向小文解释的人,显示得非常会安慰小孩且具有共情心,解释得非常好呀。小文住了三天,白雪也完全呈现放任的状态...
说说最后抢骨灰盒那里:
三妹一开始是个玩世不恭自私自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心里能装下别人装下事有担当的成熟奶爸,这是整个电影费尽心思营造的弧光。一开始没有沟通能力很正常,结尾了又一次做出这种离经叛道不在意他人感受的行为,人物的形象变得混乱起来。任何剧情如果真的为角色服务,角色们在经历过后一定是会更加饱满生动的。但是明显所有的角色在这一刻,抢骨灰的,买烟花的,追骨灰的,所有人都开始坍缩,扁平化,成了那颗耀眼烟花的引线。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随便想的,不要来杠):如果,三妹的姐姐追上来,不顾危险去掐灭了引线,用身体护住骨灰,姐姐是不是生动起来了。如果,建仁只买到很小的烟花,但是一路费尽心思去拼凑,最后做成一个不完美的大烟花呢。如果,白雪并没有出现,建仁转达:「她觉得我俩疯了」呢。如果,莫三妹在跑到一半的时候,放慢脚步回头和姐姐说:「姐姐,你这么多年照顾爸辛苦了,是我不懂事。但爸的心愿,我想让我们一起完成。」姐姐犹豫一阵子,又主动找到三妹,最后姐弟俩一起来看烟花绽放呢?
我当然不是说这样就更好,我也没水平去编剧。我知道电影只有两个小时,那少叠点buff不就行了吗。既要又要,什么都没讲好。
意象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它是主观化的形象,是被赋予了强烈情感和理性价值的形象。意象既具有自身个别而外在的形象性,又具备普遍内在和形而上的抽象性,意象同时具备主观的感性和客观的知性倾向。 电影《人生大事》中的意象系统,涵盖了空间意象、文化意象、关系意象,创建了宏大隐喻世界,通过那些散发着本土文化气息的诗意浪漫意象,表现出独特的、有生命的、富有情趣的艺术表达。 🌟叙事意象的空间书写 电影叙事空间就是电影的场景空间,正如马尔丹所说:“我们可以谈到影片的空间,这种空间只是影片中的空间,也就是剧情在其中展开的空间,戏剧世界的空间。”《人生大事》中街道、民居、特殊场所这几个空间意象在电影中交替出现,勾勒出新世纪武汉城市影像的轮廓,我们可以从影片的城市空间表达中窥见一个时代关于城市的想象,不仅仅是看到这座城市的地域特征与人文气质,还可以看到它们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 街道:市井百姓的底层书写; 《人生大事》中的街道,现代化的车水马龙、通天大道只是惊鸿一瞥,情节展开的重点街道是狭窄到只容一辆车通过的弄堂,路边楼上是老式居民楼,楼下是路边小店,烟火喧嚣,邻里摩肩,这个意象是武汉市井百姓的热闹,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空间。 民居:生活的重压与心灵的孤独; 电影民居内部空间则是那些老旧的居民楼,常常表现的是城市里衰败而繁重的底层世界,同时映照出主人公莫三妹最初生活的无序和混乱,反衬出心灵的孤独感; 特殊场所:极具特色的主题映照 医院和殡仪馆在汉味文化中本来的象征意义,就是病痛与死亡,渗透着主题的思考。影片中“医院”与“殡仪馆”作为一种局部的小环境参与叙事,体现场景的“介入”功能,流露出创作者对病痛与死亡的态度。 这些空间既富有隐喻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影片通过重要空间切换故事场景、推动叙事进程,呈现出戏剧化的效果。 🌟叙事意象的文化意蕴 殡葬仪式、殡葬物品、西游记相关意象,都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印记,在人们心头烙印深刻、寓意共通。文化意象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人生大事》中,文化符号绚烂繁多,那一种华夏文化的浸透感,浓郁悠远。比如: 碗——为逝者开路;黄纸,火盆——为逝者送财;纸人——为逝者陪伴;抬棺喊号——护持送别逝者;哭丧——对逝者的思念;守灵——守护魂灵;紧箍手镯——束缚与责任;红缨枪——冲破桎梏;佛珠——护持;栏杆门——隔阂;星星——逝去的亲人、思念;烟花——逝去与希望、美好;布老虎——童心;手表电话——小文外婆;戏服——皇家仪式;麻将——百姓娱乐;哪吒年画——小文的形象;房产证——财产与住所...... 这些文化寓意的意象,不仅巧妙地连接了叙事单元,还成为塑造人物、推进叙事、组合时空、情绪转化的巧妙道具。 🌟叙事意象的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也可以通过意象呈现,,《人生大事》中,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许多物品作为一种关系意象也能够代表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其中三哥与小文之间的关系最初可由紧箍手镯和红缨枪、双丫髻所代表的孙悟空与哪吒之间的对抗表现出来;结婚证代表了婚姻关系等等。 现实题材电影只有坚守和秉承现实主义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反映百姓心声,鼓舞人民意志,才能切实达成与当下观众的情感互动,彰显中国电影的艺术魅力和审美风格,《人生大事》正是以一种深情而非煽情、浪漫而非做作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动情的力量、一种共情的力量,实现了一种电影叙事美学的平衡——他所运用的意象系统,既让观众感受到死亡与别离,颓丧与混乱,又着重表达了黑暗里人性的闪光和温暖。 祝愿电影《人生大事》票房大卖!
我蛮喜欢电影的结局的,不过这两天看到好多人觉得小文妈妈的出现有点多余以及三哥把小文还给她妈妈有点突然。我和闺蜜讨论了一下,觉得这种安排其实还挺合理的。 作为一个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失败者”,三哥从小就是干“死人行当的”,自己父亲也一直更喜欢自己死去的二哥,老是责骂自己,还经历了打架入狱,被女朋友戴了绿帽子种种事情,可以说,在所有的场景里面,三哥好像都是“被放弃”的那一个。小文的出现是一个例外,她出乎意料地选中了三哥,让三哥的生活多了不一样的色彩和希望。 当小文的亲妈出现时,三哥第一时间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当好一个父亲吗,我配吗?孩子是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挑中的我,要是有选择肯定不会跟着我吧?小姑娘有妈妈陪伴着长大会更好吧。再结合三哥“混不吝”的性格,确定身份之后立马把小文送回去非常合理。 妈妈的出现,是编剧给予“从小没爸没妈,唯一亲人——外婆也去世了”的小文的一份慈悲,也是借“小文再次找回来”告诉三哥: “即便有了更好的选择,我依然会坚定走向你,我们相依为命,相互救赎”,更是告诉观众“小文和三哥的是彼此心目中的最佳选项,是天注定要成为父女的人,是彼此最契合的‘哪吒和孙悟空’”。这样他们俩的关系才是天衣无缝的,毕竟人与人的缘分有时候就是那么巧妙。
有个很小的细节,我感觉应该很多人没注意到。钟美美演的那个小男孩,是小文舅舅的儿子,也就是小文外婆的孙子。 但是,在外婆出殡的那天,他就是以理性的口吻向小文解释外婆{他的奶奶}要被拉走烧掉了。 再结合小文舅妈对她婆婆去世的态度{其实生活中很常见,没那么在意,没那么吃惊,觉得去世的时机不合适,给家人添麻烦},再结合小文舅舅虽然悲痛,但全身心也都在自己的小家庭上,无力也无心照看自己失踪妹妹留下的闺女。 可以推测这一家三口,平时很少来看老人,也对小文没多少感情。 一方面觉得悲哀,一方面又觉得很现实,因为生活中这种模式真挺常见的。 ps 我还在网上看了很多其他观众发现的细节,人生大事真是超棒的电影!
挺好的片子,我也推荐一下。本来就打算看的,还中了搜狐视频影展的观影票,以至于短短几天,我已经达成三刷成就。
观影体验:
看三遍不费劲儿,细节很丰富,丰富到不像是演出来的,倒像是某个时空真实发生的事情的节选。比如小文醒来的那个早晨,入境了一个脑袋的外卖员,他在这出现,竟然只是在这儿出现,而不是服务于后续的剧情,只是很合理的出现了。
我比较挑剔,
笑,厌恶低俗玩笑,不喜欢尬笑,谐音梗一般有的时候还行,喜欢正常的笑点,比较喜欢想一下能爆笑的。这里的笑点比较密集,比较正常。
泪,我是抗拒一切煽情设计的,不喜欢为了让人悲伤而悲伤,双手拒绝。生活已经这么苦了……我承认我有些逃避……这个剧处理的,我还比较能接受,苦难有了,但人们更努力的活了。无论是剧中人,还是观众我,心脏像经历了一场有氧运动。疲惫,但结束了,结束之后,有些放松。
剧情,
这是我唯一有些可挑剔的地方:第一遍结束的时候让我有种:怎么没了?的疑问。
电影120分钟,并不短,但是因为整体的剧情很紧凑,很流畅,没有明显的铺垫和高潮,而是一个个的小高潮,所以时间过的飞快。
这个电影立意本身感觉就不是“我要告诉你什么道理,通过这些事儿告诉”而只是讲好几个小故事,至于道理,观众朋友们可以自行解读。
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现有的结构感觉不至于,再多拍点儿我觉得行
希望这个团队能够收获好成绩,让他们可以继续用心的做好作品。
前些天聊天说到了资本乱象,细想下来,是因为对于资本来说,用流量,能有收益,因为粉丝会买单。而不用流量,专心做好作品,不一定能有收益--市场上赔钱的好作品,比赚了钱的烂作品还多。
要改变这些,要从很多方面入手,作为一个观众,我能做的,就是为好作品买单,买电影票看电影。以及,推荐一下,希望好作品,有高回报,然后继续努力做好作品。
虽然看了三遍,但每次感受都不同,甚至同一个情节,每次都不同,等上线了再刷刷
关于结局:
感觉很妙,莫三妹让一个人,有机会当个人了。亲妈自从十几岁闯社会,应该就没过过什么正经日子了~看看这衣服、做派、劲儿劲儿的这个劲儿,应该是和小豆子妈是同行。
其实想想建仁和白雪,拉她入伙儿,一点儿也不意外。三妹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日子过的都是浆糊,还愿意拉人一把。
没啥大富大贵,但总有一口饭吃。
想起来小时候村里来的讨饭的人,说是河南家乡发大水,一路乞讨。我家也穷的很,春天要跟别人家借米下锅。“不能让人在咱们家门口饿死吧”,这是我妈端出一碗饭的理由,大概也是之前很多人家的理由,一路从河南,走到内蒙。然后他们还会继续走下去,直到有人收留,或者死去。
小文亲妈被收留了,也是被拯救了,可以重新做人,还是终于有机会做个人了呢?
谁知道呢
就是很开心能够参与到电影《人生大事》的路演中,也很幸运的看到电影各位主创。
让我感到很惊喜的就是,饰演莫三妹的武汉籍演员朱一龙,和之前在《知否》里的齐衡、《叛逆者》里的林楠笙可太不一样,痞帅殡葬师和翩翩公子对比过于强烈;莫三妹和小文之间的互动,也超级有爱,这可不就是现实生活的一对怨种父女么……电影《人生大事》真的是一部很有烟火气,很能够温暖人治愈人的电影,影片全程武汉话,就很有代入感。
其实说来,平时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太有泪点的人,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电影开篇就给了我重重一击,小文喊“外婆、外婆”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要绷不住不受控制了,因为我想起了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武汉人很多时候是称呼家家和爹爹)……
电影里小文有一个会给她缝布偶,会做好饭等他回来吃的外婆;我也有一个会拿着网子在小河沟里给我捕小龙虾,夏天会给我准备一屋子西瓜,怕我没胃口吃饭骑着三轮车去隔壁小镇给我买凉菜的外婆……
2019年3月到5月间,外婆和外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了天上,变成了继续相互守候的两颗星星。对我来说,在没有完全接受失去外婆这个现实的同时,外公也没了。他们在乡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之前专程回去看的时候,老房子的破败和往日的回忆参杂在一起,现实似乎连充满我儿时回忆的地方也要一并剥夺,心里窦的缺了一块。今年是他们走的三年,按道理是要去扫墓的,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我都没能陪妈妈去墓地扫墓,其实就是积累了太多遗憾和可惜……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我们并不是要忘记,而是在心里珍藏与他们最美好的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想告诉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其实我现在挺好的,即使有什么小的波折跟不开心,我也会变得更好……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希望大家6月24日也都能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人生大事》,一定会收获到满满的感动!
蹩脚的剧本会让演员的用心表演看起来像个笑话。
人物情感像儿戏,非常突兀,情节不符合逻辑,演的还行
其实,她妈妈不用回来的,没有必要强行圆满。
人生除死无大事!哭,痛快的哭!笑,尽情的笑!就像武汉的风,武汉的人一样,痛快!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了,喜欢!痛快!演员还是得拍电影,拍电影好啊,拍电影真好啊,拍电影太踏马好了,电视剧连个律师医师教师都讲不好全是谈恋爱,电影讲殡葬师它是真敢抬棺化妆出殡啊!
勉强三星吧,结构很奇怪的一部电影,可能是考虑市场的原因,编导在沉重的题材里面植入了很多娱乐的元素,导致煽情和搞笑都做的后劲乏力。看得出导演平时没少攒素材,可靠素材串成的电影注定在情感层面缺乏延续性,所谓的笑中带泪是需要剧情或人物去推动的,而不是单靠段子。朱一龙为了坐实小梁朝伟的名号不停的让摄影给他的双眸特写,但这也就是残酷的地方,眼神太干净了,看不到啥故事。
孝子打碗或成为本剧最大亮点。()
人生除死无大事,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这个亲妈简直败笔,三星给电影,一星给朱一龙和小女孩
如果去掉后面亲妈的情节,加长情敌和老爸入殓部分,增加小文认同入殓行业对三哥童年的治愈部分,感觉就好多了
感觉三个主角对小女孩儿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相处几天就要领养了。。。后面没有和法律上的父母商量就擅自交给亲妈(没有证实)也很离谱,把老头骨灰放烟花放也很?
好不容易等到《人生大事》苏州点映。观影时获得了慰藉,被小文和三哥的半路父女情感动到,被殡葬师这份职业深藏着维护死者体面的意义所打动!被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满满烟火气的小人物们所吸引。嬉笑怒骂,市井人间,烟花灿烂,人间有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准备二刷三刷,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朱一龙本人,三哥的痞帅和野令人上头。
看的点映,还不错,惊讶到我了,本来以为是狗血励志剧,没想到挺接地气的。题材比较小众,几处比较煽情,除去一些节奏上的突兀以外,其余都还OK
其实她母亲不回来更好,强行凑了一个家庭。。。
看到了一个又帅也有演技的好演员!朱一龙真的不错,还有小哪吒好灵气的,故事也很好,节奏掌控都还不错,笑点不尴尬泪点不煽情,七分!
朱一龙好像卡姆 谁懂 神似
可能距离四星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电影对现在的市场很重要,整天说着中国电影完了,但还是希望能慢慢变好,即使在这种囹圄中。演员演得很好,小朋友真的像个小哪吒一样,太可爱了,朱一龙的糙汉形象也很好。手持镜头、方言台词都很真实接地气。但是所谓的殡葬题材只是个噱头,本质还是家庭片,本以为可以探讨一下中国缺少的死亡教育,但最终还是落于俗套,来了个大团圆结局。整体的情感转折都有点生硬,这也是缺少真正打动人的情感的地方,韩延是个会煽情的人,但是技巧永远无法替代真诚。
国产片现在是离不开哪吒跟孙悟空了、、、
全员演技在线。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多,有些情节我认为没必要加。作为商业片是合格的。
从亲生母亲出现开始,电影就崩了。
朱一龙那个狗狗眼神真是让人想去给小文当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