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港湾

HD中字

主演:Vanessa Szamuhelova,Matus Bacisin,Katarina Kamencova,Johana Tesarová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小港湾 剧照 NO.1小小港湾 剧照 NO.2小小港湾 剧照 NO.3小小港湾 剧照 NO.4小小港湾 剧照 NO.5小小港湾 剧照 NO.6小小港湾 剧照 NO.13小小港湾 剧照 NO.14小小港湾 剧照 NO.15小小港湾 剧照 NO.16小小港湾 剧照 NO.17小小港湾 剧照 NO.18小小港湾 剧照 NO.19小小港湾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上去“有”,实际上“没有”

我比较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尤其是看小众电影,电影院没有多少人的那种。越是这种沉寂、黑暗,越能体味到自己的呼吸,同电影中人物的呼吸融为一体的感觉。仿佛荧幕与我之间的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暗物质,把我同电影深深捆绑在一起,这种时候,人多了不行,人多了会损坏暗物质发挥自己的能量。

《小小的港湾》正是这样的电影。这样的题材,虽然是小朋友作为主角,依然冲不淡其中沉重、悲伤的色彩。更是特别值得一个人在电影院中慢慢体味。

我看到影评区已经有很多特别有贡献的影评了,其中有点出“爱”止于小朋友的意义在于“照顾”和“陪伴“,总结出这两点就好厉害。那我就只能讲讲我对于两个情结的看法喽。有一幕是母亲露西亚,她好不容易起床后,面对着亚拉,很突然且无聊的转起了厨房流理台上的一把刀子,结果,刀子停在了一瓶胡椒面的前面,然后母亲笑着将这瓶胡椒面倒入嘴里。

这一幕在头脑中久久不能忘怀,可能是因为它是冒险的、未知的,对于一个母亲也是奇异的——将这一幕做给女儿看,这似乎包含着一种诱导,就是这位母亲建议女儿同样也“玩”这个游戏。而母亲脸上的微笑似曾相识,这是每一个想要逗逗自己孩子的母亲脸上露出的那种笑容,妈妈们只要爱自己的孩子,总是会带着孩子玩点小游戏,取乐一下,可能这个游戏不那么“正式”,而是没有什么逻辑的突然发生的,此时妈妈的脸和电影中妈妈的脸是一样的。但是这位妈妈,呈现这样恶作剧、不靠谱的游戏后,也预示着这位母亲的“母爱”——是一种不确定的,随波逐流的爱,跟随命运,而不是感知母女之间情感的纽带,就如用刀子“轮盘转”一样,残忍,但是又有点好玩。

果然,亚拉也开始玩这样的游戏,给自己的孩子“小马”提供了同样的游戏,而此次,她“吃”的是石头。

另外让我感念的是亚拉捡到双胞胎的那一整个桥段,我觉得整个桥段都是魔幻的,不真实的。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个这样成长的女孩儿遇到一对被遗弃的双胞胎,她会给他们怎样的人生选择呢?会像轮盘转一样残酷而随性吗?我想那样子是她人生的一个a面,而导演呈现的,是她按照“梦想去生活”的b面——将自己与双胞胎隔离在世界之外,在依靠中温暖彼此,哪怕是为了照顾孩子陷入贫困与劳累。

这种“有”,更衬多出了现实中,更有可能发生的“没有”。

虽然现在饥荒等等更残酷的人生现象出现的少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被生出来后,没有办法被呵护在爱的港湾中,也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底层中,很多有闲阶级,看似给了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也依然将孩子扔给保姆、管家等等。能怎么办呢?只能为这些孩子祈祷,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被至少一位成年的“亲人”,温柔以待。

 2 ) 让家成为孩子甚至我们自身的温暖的港湾

因为超了大概十个字所以写不了短评,所以只能写长评了。

1,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雅拉的姥姥被丈夫抛弃,然后可能对女儿不好;所以雅拉的妈妈会对雅拉异常冷漠,没有一点责任感;而雅拉的妈妈说的“不要叫我妈妈,叫我露西亚”也被雅拉用来对自己的小玩偶说。但这种负面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比如雅拉后面表现出来的对两个陌生婴儿的满满的爱意。

2,雅拉跳水是想引起妈妈的注意,然而并没有。

3,雅拉的小伙伴克里斯蒂安虽然家庭富裕,但被父母管教得太严了。不自由、不快乐。

4,于是他们在伤心之时都逃到了那个能让他们获得心灵的慰藉、安宁、快乐的野外的小房子——他们的小小港湾。

5,结尾他们的房子变成小船驶下山坡、驶出港湾、驶向大海,大海的另一边有梦幻的色彩,是他们的向往之地。

6,家长(或将要成为家长的人)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多关心、爱护孩子,使得自己的小家也能成为孩子甚至我们自身的港湾。

 3 ) 小小港湾里的世界,只有我们

片名:Piata Lod 又名:小小港湾 地区:斯洛伐克/捷克 上映时间:2017.02.12 获奖信息: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儿童最佳影片

“不管你什么时候迷了路,只要记得跟着记号走就行”

每个人的小世界里,都住着一群人,他们或是家人,或是朋友,或是某一时刻走进你生活中的陌生人。而你的一生都在与这些人相逢,重聚,又别离,在那一段或长或短的岁月里,他们都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许你不记得,在某一个瞬间,你也会哼起他们唱的歌,说着和他们一样的话,带着他们的脾气继续生活,模仿着他们的一切。 潜移默化中,他们,成了你。

“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在一起,最好的朋友就该这样。”

曾经,那些于你而言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你温暖,给你拥抱,就像你一直依靠着他们一样,他们也时时刻刻需要着你。哪怕是他们给你的冷落和无视,你也会照单全收。 好的坏的都是记忆,点点滴滴才是幸福,这就是生活原本真实的样子。

“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了”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吗” “你爱我吗”

生活就像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一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你,而他们的离去,更像是一道彩虹,在你的天空留下绚丽一笔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管你有多么不想承认,他们都曾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你尽管记得那么多他们的不好,却也深爱着他们,需要着他们。 爱和恨,大概就是人类情感中最琢磨不透的东西。

“别叫我妈妈,我是露西亚” “别把我留在这里,我会做个好孩子的”

可是,如果,有一天他们选择忠于自己,你又将带着谁的勇气继续生活下去? 在露西亚拽着行李箱离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恨透了这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即使她一直都是如此,亚尔卡却也不想离开她。 人生而孤独,却也害怕孤独。

“当我唱起这首歌 大拇指汤米 很有力, 食指皮特 努力工作时间长, 中指托比 可不小, 无名指鲁比 是最帅的, 小指就是小保罗”

和大多数完美结局的影片不同,我惊喜于影片前后段的强烈对比。 克里斯蒂安纯白色的家,和亚尔卡墨绿色的家,两个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孩子,共同构筑起一个小而温暖的“家”。 亚尔卡对着两个婴儿唱起了外婆唱过的儿歌,同样的温柔,最后握住孩子的手。 露西亚通过转盘游戏吃了盐巴,亚尔卡在小木屋里模仿着游戏吃了石头,露西亚继续着游戏选择了离开。“不管你什么时候迷了路,只要记得跟着记号走就行”,这句看似随性的话,却多了几分刻意的韵味。

“你是要回家还是跟我走”

影片从孩子的视角展现出的孤独感,让人心生怜悯和遗憾。而影片中有太多的影射,细想起来越发沉重。 就像那段影评,“那只死掉的猫可以是死掉的刺猬,在暗中觑探孩子的男子可以冲上去,远走的妈妈可以不再归来,外婆可以死在孩子的面前...”

“他们是你的吗” “是的” “他们只有我,别人都不要他们”

亚尔卡也只是个孩子,可当她看到两个婴儿时,却毫不犹豫地把他们带回了自己的小屋。“他们只有我,别人都不要他们”,这句话是在说两个婴儿,更是在说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家的执念。

“我在画你们,亲爱的” “我们的家”

你可能无法想象两个孩子如何照顾两个更小的婴儿,可是他们就这么做了,像个大人模样,换尿片,冲奶粉,逗他们开心,哄他们睡觉,许下对未来的约定。孩子淋雨时的焦急无措,孩子发烧时的犹豫害怕,一时间,让我有一种家的错觉,他们是完整的。

“那个像个汽船” “我们要远航” “去个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地方 ” “我们会在某个岛上结婚”

等你停下思考的那一天,你是否会羡慕简单的童真? 当亚尔卡为了吸引母亲的注意从高台上跳下... 当克里斯蒂安和亚尔卡为死去的黑猫哀悼... 当他们独自生活笨拙地照顾两个婴儿... 当亚尔卡撕下寻找克里斯蒂安的单页... 当他们带着美好的期许“远航”...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黑白分明的,他们模仿着大人所展现出来的一切,带着对未来的畅想,快乐生活着。

“我们得藏起来,没人能发现我们在这里” “你把船解开了吗” “起航” “跟我一起数” “一 二 三 ... 十 十一 ... 二十二”

当我看着电影,开始思考克里斯蒂安如何弄到奶粉,亚尔卡在葡萄园的小屋生活为什么不会被发现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而我所看到的世界,已经带上了这个社会的固有色彩。 小小港湾的世界里,只有他们,这样真好。

 4 ) 以爱为方向盘,掌舵这世间的爱与美好

今天想为大家推荐的一部影片是斯洛伐克🇸🇰的一部小众电影《小小港湾》,导演是伊塔•格夫沃,本部影片于2017年最早等登陆于柏林电影节,随后在斯洛伐克上映,于今年9.2,也就是昨天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首映,播放源为优酷,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威尼斯电影节水晶熊佳作,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经历了外婆的离世与亲生母亲丢下她独自离家远行之后,捡养了两个婴儿的故事。(本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这部片子豆瓣给了7.2分,还算可以的,我是觉得可以给到四星⭐️⭐️⭐️⭐️,第一🌟,首先本部影片的立意很明确,你走之后,我要去爱,它以一种更新更纯粹更大胆的方式窥探儿童的心理世界,孩子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灵动善良的存在,哪怕这个世界的爱都被代谢,她们依旧会耗尽所有的光去照亮这个世界没有色彩的每一个角落。第二🌟,其次,这部影片是沉郁的,其中的人物有小女孩,女孩的妈妈,女孩的外婆,一群男人,一个小男孩,男孩的爸妈等等,看似简少的人物设定,但其实每一个角色的重量都是不可替代,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角色能做到简而精是很出片的,不仅可以减少观影时间,避免了长时间的剧情疲劳审美疲劳,而且能快速让观众捕捉到剧情的动向,直白的说,角色的设定往往是在寻找一个剧情上的balance,整个剧本就像是一个天平⚖️两个人物可以互补才能相互起到作用,彼此互用。第三🌟,这个片子是有很多细节可以去深挖的,就比如,女人到底爱不爱她的女儿?我觉得是爱的,女人在外婆葬礼上把女儿带走,并告诉女儿“她从来没有爱过你,也没有爱过我”,女人觉得葬礼只是个形式,但离开后,女人却平躺下痛哭,这足可以说明,她是难过的,她是有爱的,只不过她也是这爱与不爱之间的受害者罢了,她与男人们喝酒唱歌,把女儿关在门外,我倒觉得这或是真的没听见铃声,又或是女人不想让女儿看见自己在男人面前的样子,她想以这种方式去回避,去保护女儿,我记得有一个场景是,女孩在房间里对着刺猬伤心,一个男人站在门外猥琐的嘲笑女孩,女人很快挡在门前,以冷漠的语气把女儿支开。还有一处细节就是这其中的对比,女孩的妈妈因为外婆的冷漠与不爱,她把这份不爱又再次施加在女儿身上,而女孩即便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中生长,她遇见流浪的刺猬依旧会救助,她依旧会捡回并抚养被抛弃的婴儿,她依旧去爱这世间的一切,所以,影片通过同样在没有爱的环境中生长的母女俩,她们对待爱的做法却截然不同。第四🌟,这部影片的摄影和画面感很强,有一幕是在女儿爬上高楼准备跳进海里的仰视镜头,包括在影片中三次出现女儿沉在海里的画面,还是蓝的“我们真的要远航吗”女儿曾经问过妈妈这个问题,但最后妈妈还是抛弃了女儿独自前去布拉格,女儿渴望拥有一个属于妈妈的小小的温暖港湾,不必惧怕失去,惧怕孤独,惧怕抛弃,但她没有,反倒她拥有了自己的小小港湾,去温暖了别人,照亮了悠悠海上的路,以爱为方向盘,掌舵了两个婴儿的世界。

 5 ) 「小小港湾」:两个孩子的生命之舟

这是一场女孩的冒险,她在奇幻世界和残酷现实中寻求一条坚固的生命之舟。该片采用儿童视角,有色彩明丽的幻想,有残酷无聊的现实,仿佛捷克斯洛伐克版本的《无人知晓》。摄影令人惊叹,风景醉人。IMDB评分8/10。

彭可:今天这部影片非常小众,是来自捷克女性导演伊韦塔·格罗福沃Iveta Grófová的《小小港湾》,而且对于她而言也是其第二部长片作品。

山茶:故事里的人物都渴望陪伴,温暖是相互的,照顾两个小孩,某种程度上也让女孩没有那么孤独了。想到之前看特吕弗的《零用钱》,也是孩子的故事。在老师发现家长虐待孩子没有照顾好孩子的时候,对班里其他小孩说了很长一段话,其中有一句讲到说“生活可以很艰苦,但也很美妙”,用在这部影片也可以。

彭可:最后的船驶向河港,让我联想到小朋友在低幼时期很爱看的《花园宝宝》。每集开始都是依古·比古进入梦想,独自一人乘船到夜海深处,每一个快乐的故事事实上都发生在他的梦中。

我是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哲理的隐喻。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飘零者,生命之船只有靠自己独自前行。但是总体而言,我觉得前半段比较好,后半段比较平。雅卡抚养婴儿之后,过于注重情绪的表达,但是人物行动层面变化单一。

不过有的批评家认为童话般的结局是逃避现实。

阿文:现实解决不了的境况交给了超现实。

文子:虽然结局不悲,但是,还是把人掏空了。

Vivian:看到童话般的结局,总觉得是乐景写哀情,其实搜寻犬在山下围了一圈,我们已经知道现实的结局。

April:女孩虽然自己没能从妈妈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爱,却给出了自己想要的爱,感觉很勇敢,结局很浪漫。

彭可:影片是根据斯洛伐克作家莫妮卡·科姆潘尼科娃(Monika Kompaníková)的小说《第五船》《The Fifth Boat》改编的。原著由成年Jarka讲述,回顾了她的生活,是从真实事件而来。但是导演兼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完全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彭可:影片的摄影风格是手持摄影,带来了很强的纪实感,用大量的跟拍贴近人物,有晃动感。

导演主要从事纪录片和动画片创作,前一部作品是2012年的长片处女作《灰烬》,讲述了一个捷克东部女孩前往西部国境交界处工作,所遭遇的文化、现实冲突的辛酸故事。这部影片当年曾代表捷克参与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尽管这位女导演只有两部长片电影作品,但从她的作品特点中能够看到纪录片和动画片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纪录片式的摄影风格,以及对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如梦似幻的色调氛围。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女性身份与视角。本片的小女主角雅卡是导演的女儿,非常自然本真的表演了。

彭可:其实这场戏是这样做的……

昕儿:孤独,在自然界中找到朋友。

山茶:女孩儿爱自然~和自然共处。

Vivian:女孩头上还有个烂苹果,和自然一起自生自灭?

彭可:我个人读解哈,一个是与自然界的亲近,另一方面也是腐烂的一种象征。对雅卡生活处境的一种暗喻。而且这场戏所连接的开篇的戏是一个梦境,雅卡在水中,这个梦境场景在后来还出现过一次。水意味着母亲子宫里的羊水,对孩子意味着一种滋养和保护,但对于雅卡来说却是一场梦。

彭可:是的。前半程,雅卡不断向母亲示好,在这里也是,构图中,她在前景,而母亲所关注的却是后景中那名男子。接着,雅卡以赌气的心态爬上了高塔,最后跳进了水里。这一场她再次回到了母体(依然是象征性、短暂的、梦幻的)。等她爬出水面,回到现实,却受伤了,现实于她是残酷的,受伤害的。

Umi:细节很好,雅卡起来大腿都是红的。跳崖如果不垂直90度下水,很容易受伤,腿部、 臀部,会立马一片红。

彭可:水晶熊奖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唯一面向儿童少年题材的一个奖项。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首次设立「水晶熊」奖,以鼓励业界创作更多适合青少儿观众观看的电影。

我去搜索了一下关于中国电影的部分:

2010年,由罗启锐执导、张婉婷监制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最佳影片。

2013年,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静林主演的《狗十三》获得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奖。

2019年,王丽娜导演的《第一次的别离》获得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新生代儿童电影评审团大奖。

2019年,白雪导演的《过春天》曾获得水晶熊奖-青少年电影-最佳影片提名。

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c3MDY0OA==&mid=2247485248&idx=1&sn=ae040b7e4a579bfbbc3076b6387f99b0&chksm=973a5b77a04dd2611da83c398194199d8ec681778aa633f64069ebe39b998c57fc9d6891e5ca&token=253873989&lang=zh_CN#rd

 6 ) 得不到的母爱与自己书写的童话|《小小港湾》上映倒计时!

「不要叫我妈妈,叫我露西娅。」

《小小港湾》里,亚拉有个非常孩子气的妈妈。她喜欢穿亚拉的童装露出俏丽的肚脐,热衷于和俊男靓女们在海滩上纵情欢乐,和亚拉为数不多的互动,也都是朋友间酒桌游戏的延续。

剧照

她心里满是逍遥与远方。当亚拉的双手向她伸出,她孩子气地回应:「不要叫我妈妈,叫我露西娅。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剧照

露西娅没有准备好做一个母亲。她与亚拉的「友谊」,已经是她所能给予的全部爱意。电影的前40分钟,她作为母亲的不在场,成了故事最大的在场。

剧照

海边,露西娅的眼光匆忙掠过女儿的面庞,落在跳海的帅哥身上。为了争夺妈妈的注意力,亚拉采取了决绝的行动。她登上高耸的废弃水塔,准备跳海。如果说婴儿的超能力是发出尖锐又嘹亮的哭喊,撬动养育者的关爱的神经,那么亚拉是以坠落的方式,绝望地发射爱的讯号。

剧照

这是本片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怀着即将得到母亲关怀的憧憬,跳入水中的亚拉像一条鱼一样轻盈愉悦。

但当她失意地上岸,依旧独自一人,看着自己被水拍得红肿的膝盖,尖锐的情感矛盾被缓慢而诗意的画面包裹成一颗糖衣炮弹,就此击穿观者的心。

剧照

《小小港湾》没有将讨论引导向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而是用童话的表达幻想了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能性,消解了现实中正在胶着角力的矛盾。但我们依然能从这段有些极端的母女关系中,看到一种对现实的映照: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孩子,父母管教和关爱的缺位让他们小小年纪有着成熟的面容和些许粗野的举止,时而被社会粗暴地冠以「问题少年」的名称。

其实在这类人群真正成为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前,他们渴望的非常简单——一个相对完整的家庭,其中不缺席的养育者可以用爱搭建他们避风避雨的去处。

「我想要那艘船,我们一起远航」

故事继续以非常温和的方式流动,妈妈离开后,亚拉来到了火车站,想要追上母亲离开的火车。命运一般地,她遇见了陌生女人托付给她照顾的一对双胞胎婴儿。无独有偶,婴儿们的母亲衣着落魄,眼神闪躲,短短的照面之后就不见踪影。亚拉在她身上看到了母亲露西娅的影子。那一刻是她命运的转向。

剧照

因为不忍心独自舍下两个无辜的生命,她把婴儿带回了家,在外婆留下的花园小屋中,与好友克里斯蒂安共同扮演起父母的角色。亚拉从爱的渴求者成长为爱的施予者。

剧照

被遗弃的女孩和离家出走的男孩,带着一对双胞胎婴儿,在外婆的花园小屋里铸就一个温馨的小小港湾。他们笨手笨脚地喂养孩子,快乐地冲下山坡,遥望城市的风貌,那些高耸的烟囱仿佛是邮轮的排气口...... 再而后不可解的现实结局被童话的光晕笼罩着,我们于万分不可思议的迷雾中看见梦境的出口。

亚拉作为「事实孤儿」,尽管拥有监护人,监护人却没有养育的意愿。在这样的环境里,亚拉勇敢地成长,甚至承担了大人推卸的责任,将爱的余烬燃烧出有温度的火花。

剧照

银幕上的故事可以戛然而止,现实中的故事却无法按下暂停键。从商业院线片到作者电影,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着墨于充满问题的亲子关系。他们是构成社会性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潮》海报

如聚焦祖孙三代两段互相影响的母女关系的电影《春潮》所说,「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与世界的关系」。作为子女,我们所经历过的母子关系,到底怎样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们是否还在父母或多或少的亲情缺位中久治未愈?

另一个层面来看,我们所处的也早已不是外公外婆口中所说“能生就能养活”的时代。那么,我们为人父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面对可能需要牺牲的人生可能性,我们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

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欣赏《小小港湾》的丰富与真实:天真的孩子们即使没有得到爱的滋养,也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小世界,重新发明世界运行的法则。

电影从不是观众寻找答案的捷径,只是观察问题的小窗口。两天之后,走进电影院吧,和《小小港湾》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心理世界,从那里望出去,远方的答案只有带着爱与希望往前航行才能看见。

-FIN-
撰文 Vivian & Flo
动图制作 苏安
排版 Flo
©和观映像 侵权必究

和观映像主营版权引进业务,推介来自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的最新佳作多达150余部,同时致力于文艺电影和纪录片的国际发行,如《楼》《来处是归途》《指尖的小星星!》《春潮》《米花之味》《正面迎击》等佳作,始终追逐经典,发掘小众,关注女性,寻求多元。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海外发行|[email protected]

影迷群|Hugoeast2020(备注城市)

播客话题建议或树洞|[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收听「和观选片会」播客

 短评

#1st HIFF# 17年柏林水晶熊(最近几年水晶熊都不错啊!),转遍中国各大电影节。确实不错,拍出了童年的漫长、无聊和想象力,斯洛伐克版的[无人知晓]加[禁忌的游戏]。结尾启航的船屋确实堪称高光时刻。摄影好真是能解决很多问题。

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前半段有点闷,后半段挺好的,尤其喜欢结尾。一家四口,年龄加起来也就20岁,在一方小小港湾里,尽心尽职地学做父母。出现数次险些酿成悲剧的危险时刻,但导演还是仁慈的,没有造成《无人知晓》那样的绝望后果。画面很美,剧情能再丰满些会更好。

8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像《佛罗里达乐园》一样,母亲的放纵与失责,让她的童年在荒芜中自顾自地生长。像《无人知晓》一般,母亲销声匿迹,留下她独自过活,几近自生自灭。像《九三年夏天》一样,感受不到爱,生活空洞而暗仄,湮郁而孤寂。像饲养刺猬一样,试着去养育两个婴儿,释放出自己不曾真正得到的母爱。深爱着母亲,心里有着无法被满足的空缺,想要以此证明,如果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母亲,将会释放数倍于自己所得去疼爱自己的孩子。莽撞而不拘小节,心里却是柔软且千疮百孔。于高台纵身一跃,猛烈冲击,被水紧紧包裹,这便是她的生活。

9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有点像《候鸟》+《佛罗里达乐园》,东欧女导演在塑造儿童性格的独立性实数独特,缺爱的孩子一方面渴望得到爱,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给予爱,尽管在结局上所呈现出的问题依旧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如来一招奇幻场面更为讨巧。

13分钟前
  • 牛逼协会会长
  • 推荐

喂养孩子和饲养刺猬一样,不过就是把苍蝇换成奶粉。葬别外婆和埋葬黑猫一样,不过就是把快乐换成悲伤。妈妈的离去不会因为转盘的结果而改变,外婆的死亡不会因为氧气的供应而复活。男孩宁愿从溪水边艰难地提水,也不想在不染纤尘的房间里不敢开门。闻着女孩的长发,听着婴儿的酣眠,这座渔屋才是港湾。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中欧版《佛罗里达乐园》,混了一点《月升王国》,很喜欢最后童话式的结尾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前半段的女孩视角很是灵动,后半程的过家家估计是乱发挥了,胡编一通,完全滑向三流电影节片

18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较差

1+1<2的《无人知晓》+《佛罗里达乐园》葬礼→日晒机(《死神来了3》可是我的蒙太奇启蒙……)衣服堆里的小女孩两个设计很赞,收尾的超现实算是不功不过吧,有点过于梦幻了。

22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三星半。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发现了爱。透过孩童的眼光去看世界的荒芜与冷酷,于是看到了废墟中可爱的昆虫,冷酷背后的拥抱,假装不在意的哭泣,混乱中不断找寻的双眼。于是,世界变成蓝色的海洋,房屋仿佛巨大的鲸鱼喷出水雾。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爱,冲进大海流浪。

2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比无人知晓还要童话,看过只有心痛,唯愿他们平安健康。

27分钟前
  • 火火
  • 还行

一个有着不负责任的妈的女孩和另一个小男孩抚养两个婴儿的故事。电影博物馆匈牙利影展,又删减了5分钟。

31分钟前
  • xoyabc
  • 推荐

无人知晓版的月升王国,拍的是很美,但也够离奇,所以根本上是月升王国,小孩子做着扮演大人的游戏,不拖泥带水,不煽情,结尾挺加分

34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再见了妈妈,今晚我就要远航。别为我担心,我用快乐和智慧做伴。

35分钟前
  • 秋天的明明
  • 推荐

仿佛无人知晓 仿佛月升王国 仿佛弗罗里达乐园 但在童话感觉背后的却是残酷现实

36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有一点《无人知晓》混合《弗罗里达乐园》的感觉,两个小朋友太甜了。不负责任的母亲对女孩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于是女孩对捡来的婴儿也说了同样的话。结尾美得过分了。

41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画面干净纯粹,焦经常收得紧紧的,前后景分明,质感上想起之前欧盟影展的那部片子,名字忘了 =..= 小清新。不知美丽而超现实的寓言背后,真实事件是如何收场的。与母亲受外祖母影响而无法给予爱相比,能够给予已经是破天荒的幸运。像模像样的小家,有温馨也有争拗。不过女孩到男孩家那场戏让我很不喜欢她。男孩家里禁欲的白色让人不禁自我规制,也想规制他人,切勿乱说乱动。后面一场「无声」的医院天台也是白色,暴露在阳光下却让人觉得净化。

45分钟前
  • Hiina Kapsas
  • 还行

睡得很开心。。。美术摄影还是比学生作品好一些的

48分钟前
  • Unbeliever
  • 很差

一部斯洛伐克电影能上院线,必须买票予以支持。工业城市的残酷童话,却使用了一种高亮低饱和的小清新滤镜。结尾那一幕太有Simon Stålenhag的艺术风格了。

5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你就是拍两个孩子在荒野里追逐打闹也不会很难看的,前提是这不是导演的功劳,男孩和女孩太优秀,又有儿童的淳朴,还有一种难得又珍贵的邪魅。诚如影片一样。#2018BJIFF#

5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失而不孤,输出爱是她获取爱的方式。这是一个纸糊的童话,经不起雨淋,但被风一吹,即可远航。

1小时前
  • [未注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