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之敌

HD中字

主演:约翰尼·德普,克里斯蒂安·贝尔,玛丽昂·歌迪亚,比利·克鲁德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公众之敌 剧照 NO.1公众之敌 剧照 NO.2公众之敌 剧照 NO.3公众之敌 剧照 NO.4公众之敌 剧照 NO.5公众之敌 剧照 NO.6公众之敌 剧照 NO.13公众之敌 剧照 NO.14公众之敌 剧照 NO.15公众之敌 剧照 NO.16公众之敌 剧照 NO.17公众之敌 剧照 NO.18公众之敌 剧照 NO.19公众之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公众之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1933年,江洋大盗约翰•迪林格(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与同伙约翰•汉密尔顿(杰森•克拉克 Jason Clark 饰)持械劫狱,从印第安纳州监狱中成功救出抢劫团伙成员,包括“漂亮男孩”弗洛伊德(查宁•塔图 Channing Tatum 饰),“娃娃脸”尼尔森(斯蒂芬•格拉汉姆 Stephen Granham 饰)等,并藏身腐败警察马丁(约翰•迈克•鲍格 John Michael Bolger 饰)的农宅。马丁说服迪林格藏身芝加哥,寻求黑帮保护。在一系列银行抢劫活动中,迪林格爱上了芝加哥女职员比莉•弗雷凯特(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探员茂文•普维斯(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被上司胡佛局长(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提升,在美国第一次“打击犯罪战”中誓将迪林格捉拿归案。行动中,随着迪林格的势败,联邦调查局却日益壮大……©豆瓣公寓管理员赝作 男人真命苦乱世玉缘狼血少年 第二季火凤凰牌王和平使者一个姑爷半个儿 第二部BLUE THERMAL -青凪大学体育会航空部-泰迦奥特曼剧场版:新生代之巅 劇場版摩天营救(国语版)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鲨鱼海滩绑架童心冤家成双对第三季旧案寻凶 第二季球衣2019噬谎者-鞍马兰子篇梶隆臣篇-假装看不见之电影大师开心一组来宾登记第二季孤筏重洋弯刀天皇巨星1990风在吹深夜里的呐喊滨虎第二季红十字背后绝佳的解决师回到原点圆梦2020美味奇缘毛晓彤版我的同事都很2危情十日高潮医生麻烦一族波斯猫在行动世界在我们脚下寸步不离的兄弟道歉就行了吗?永远的莫扎特红玫瑰

 长篇影评

 1 ) The Chicago Typewriter and Else

Hollywood最喜欢塑造英雄,正面的,或者反面, 而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时代背景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反面的(因此Christian Bale连续在The Dark Knight和本片中做了两次暗淡的配角。当片尾人们拥向尸体时,他在镁光灯和照明焰火的烟尘里逆流而行的孤独剪影,着实苍凉)。这些人被当时正初露锋芒的FBI冠以“Public Enemy”的名号。他们当中的翘楚包括了(括号内为电影上映年份): Bonnie and Clyde (1967), Pretty Boy Floyd (1960), Machine-Gun Kelly (1958), Ma Barker (Ma Barker's Killer Brood, 1960), Al Capone (1959), Baby Face Nelson (1957, 1995) and John Dillinger (Dillinger, 1945, 1973, 1991, Public Enemies, 2009)。
这些反派英雄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酒贩子和强盗。这两个职业可谓都是应运而生。美国从1920年开始长达14年之久的禁酒令,又从1929年开始经济大萧条。有禁酒自然就有私自贩酒,有经济萧条就更有人跑出来半路打劫。你说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好,是物极必反阴阳循环也好。这就好比天主教的神甫们,难免是要出几个童娈癖者的。
《庄子》里有个故事,孔子向盗跖保证要去说服诸侯给他封一座大城,让他也做诸侯,从此“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盗跖驳斥孔子说,做大盗杀人毕竟有限,如果他做了诸侯,而假借仁义来杀人,那就更祸患无穷了,所谓“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因此如果Dillinger在遇到Billie之后就决定收手,那他就不成为大盗了。当然Dillinger本人的际遇是有点George W.的味道,之前的几个正经工作都给搞砸了,才发现了在抢银行(当政客)方面的天赋。他在那个遇到了Billie的夜总会对Alvin Karpis说,"We're having too good a time today. We ain't thinking about tomorrow."
然而之后他的原班人马纷纷落网,他不得不铤而走险,跟Baby Face Nelson合作。于是在一次抢劫中,他失望地看着Nelson肆意地向平民扫射,从而导致路人纷纷倒戈。他被人从视如现代版Robin Hood的神坛上拽下,因此臂饮一弹时,我想全场观众都能油然而生一种目睹楚霸王临乌江时的悲情。
Johnny Depp把这个反派之王演绎地唯妙唯肖,据UPI说是跟他小时候在肯德基州家中拥有和使用过Tommy Gun密不可分的。这多少有点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Tommy Gun的确深入民心,所以Depp家才会将其收藏。事实上如果银幕上二三十年代的帮派人物手里不拿一把Tommy Gun,就好像是拍一个蒙古人的片子里面没有人骑马。
The Thompson submachine gun, aka the "Tommy Gun", aka the "Chicago Typewriter", the "Chicago Piano"也许是Hollywood所最中意的银幕枪支。远的不说,本世纪内,Pearl Harbor (2001), Band of Brothers (2001), Road to Perdition (2002)就都留下了它的倩影。光是History Channel就有三部关于Tommy Gun的纪录片。有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Tales Of The Gun - The Tommy Gun: Gun That Made the Twenties Roar,光听这片名就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同样是手持Tommy Gun, Tom Hanks在大雨中无奈地扫射他老板时哀怨的眼神,就多了一份拖沓的仁义。而硝烟散尽时,回响在空气中的清脆的弹壳出膛声,以及Johnny Depp挂在车边疾驰而过的身影,相信都将会给Tommy Gun传奇的银幕历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另外这部电影里用到不少对比手法也值得一提:Melvin Purvis和John Dillinger的正与邪,J. Edgar Hoover和Melvin Purvis的官僚与实干,Dillinger与Nelson的盗义与无义,Billie Frechette与Branka Katic的衷情与背叛等等。
这部电影是全程用Sony F23数码摄像机完成的。这可以从片中人物面部清晰的汗毛和多数夜间片段强大的景深当中一目了然。HD对于本片的摄影师、艺术创作以及后期都该是个不小的挑战。Public Enemies貌似是这部HD相机的大银幕处子秀,但这仅只是一个开始。

 2 ) 优雅的时代已经过去

影片的开头很快将人带入那个时代。

简单的字幕。

越狱。他们如此轻易的逃脱,他们拥有最强的火力,他们钻进吐司一样的汽车,他们踢走了冲动粗暴的人。这就是混乱的大萧条时代,和一群绅士的暴徒。

一边是贝尔仿佛贵族练习射击般单膝跪地,狙击逃犯;一边是部署缜密从容不迫的银行劫案,为了不多的几万美元。

三段戏走下来,一个词浮现脑海,体面。

强尼·德普是唯一主角。我看到有影评说,他的表情太单一了。我却觉得他的表情恰到好处。没有杰克船长的油嘴滑舌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但他自开始萧条世道如鱼得水的优雅从容,到后来被时代抛弃的茫然挣扎,似乎都从他微启的嘴角,挑动的眉毛和倔强的一缕额发流淌出来。影片用了大量近景特写,捕捉细微的表情。内敛的感情表达,是那个时代的绅士做派。

是时代抛弃了优雅。贝尔被迫接受严刑逼供的做法,德普也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共事,接自己不喜欢的活。他们都曾呼风唤雨,但面对时代又多么苍白无力。

这是一部怀古的电影,它没有惊艳的视觉效果,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发人深省的哲理,它只有怀古。因此它不可能成为被所有人接受的好作品,但它不失为好作品。

它以很别致的真实感给现今同样身处大萧条中的我们展现那个时代所不同的优雅。

本片的摄影很特别,许多镜头选择手持,轻微摇晃着,不由自主会联想起同处黑暗中的《狗镇》。音效也很特别,仿佛记录了环境中所有杂音,未加后期雕琢。这样的处理,让人时不时觉得这不是电影,而是廉价的电视片,或纪录片。我用了两个特别,只是不想太直接的指责它,毕竟,这样拍摄的用心还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对我来说没有增加任何代入感和真实感。德普的脸孔是舞台化的,纪录型的拍摄我认为并不合适。

bye bye,black bird

 3 ) 《公众之敌》:英雄年代的逝去

Sololau/文

    20年前,电影中正气的警察和侠气的杀手可以为了情义背靠背在枪林弹雨中一起拼命,那是段英雄主义泛滥的日子,一股子血脉喷张的阳刚激情被写入了那段以青春之名的诗里。20年后,警匪对自己的身份定位都相当明确,即使是改编自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探员也得开出宿命般的那一枪。虽然他们在长期的较量中变得惺惺相惜,而且匪徒的邪魅倾倒了所有人,但也阻挡不了最后的对决,因为英雄年代已经逝去,我们也不再做梦。
        
        电影公众之敌取材自美国萧条时期的偶像犯罪人物约翰·迪林格的传奇故事。约翰·迪林格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盗,从1933年5月到1934年7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抢劫银行并且多次用巧妙到令人拍案惊奇的手法智胜警方,他为因经济危机而陷入疾苦的人民说话,在当时美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当时警察和政府都视他头号公敌,而人民却视他为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在大萧条时代人民陷入了失业的困窘中,生活变得没落无望,这种时代背景下美国人需要一个英雄出现来挽救他们已经所剩无几的信心,但正面人物、光芒人物一次又一次的让所有人失望,他们的光环越来越暗淡,这时候约翰惊艳地出现使失落的美国人重新看到了希望触摸到了可贵的斗志。
        
        迈克尔·曼选约翰尼·德普来饰演这位风云人物实乃点睛之笔,放眼当世恐怕也只有“多艺而近妖”的杰克船长才能将约翰·迪林格塑造到理想境界。电影中的迪林格有一股深沉又不甘寂寞的劲儿,散发着迷人的邪气。无论真实的约翰·迪林格长相如何但经过杰克船长的精心塑造这一形象毋庸置疑会光芒万丈并且影史留名。虽然由蝙蝠侠克里斯蒂安塑造的FBI头头正气十足而且刚毅帅气,在宿敌迪林格面前他还是稍显黯淡。导演将本片打造出了一种好莱坞黑白电影时期的优雅犯罪味道,宿命中的正邪人物斗智斗勇,虽然电影并没有多少血腥味道,但由于这股属于两个男人的宿命力量所以全片都笼罩在一种无形的戏剧张力中,直到最后迪林格倒下镜头闪过茂文那惊愕到不敢相信的眼神,原来宿命之战如此简单也如此真实,倒下的人平静放松而开枪的人也没有一丝成就感,这就是可笑的命。
        
        有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题材,而且云集了约翰尼·德普、克里斯蒂安等大腕儿的电影,《公众之敌》本该珠圆玉润,但可惜漏洞和不足还是明显的。首先人物设计不够丰满,如果不是提前搜索了解约翰·迪林格这个人物的话,不了解故事背景就看很容易觉得电影枯燥沉闷。而且作为一部动作片《公众之敌》的枪战场面并不生猛,虽然仔细看能感觉到迈克尔·曼在枪战的视听方面确实下了功夫,而且有点旧好莱坞时代的味道,但这样却调动不起看惯了枪林弹雨大爆炸震撼场面的观众们。节奏和气氛使这部电影美中不足,也正是这种淡淡的压抑让《公众之敌》充盈着一股英雄末路的哀伤。
        
        
        有英雄的年代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成为英雄的勇士来给他们信心和希望,哪怕是迪林格这样的反派人物,他做出的一件件令人匪夷所思又倍感惊喜的事情至今仍然被说道,这个天才劫匪成为那个昏暗时代难得的一抹亮色。正因为平淡有困窘的生活需要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邦尼和克莱德》能看到《公众之敌》。但那个属于英雄的年代毕竟已经逝去了,别说这两部电影就算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那样的作品也不会再出现了。因为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活得越来越现实,没有几个人会再为了情义去拼命,也没有几个人会再为了正义去迎上枪林弹雨,“义”的可贵更多的是存在于口边或者是纸上,利益才是主题核心。

        怀念吴宇森的电影,怀念约翰·迪林格的时代,怀念《邦尼和克兰德》的潇洒,虽然最后难逃悲情的宿命,但那些年代,有我们这个时代没有的英雄。

 4 ) 何必管以后

     冲着johnny去看的,和大多数一样。不一样的是,比起加勒比里面的jack船长,我更喜欢他塑造的Dillinger。

   一个传奇,总带来想象。Dillinger人格的魅力足以说服一段略显沉闷的史实。对一个从小就没有根的人来说,他只是选择了自己的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尽管是冲着公众去的,戏谑着社会体制,但出发点也许只是一种很私人的手段。没有来源。对比来看,警察群体的懦弱、冷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真是让人无言。Dillinger却坦荡着,坦荡地去爱人和被爱,坦荡地去接受和被接受,坦荡地选择生存和死亡。聪明的人也懂得怎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blackbird,他教会一个女人流浪而不是安定,当然,也懂得如何去告别。

   导演还是带着价值观入戏的,我也会影片途中不自觉地嘲笑那些警察(除了白头发那位),置身在那个年代的街道上,我也会拍着手像他致敬。事实证明有情商的盗客比一般的屠夫要来的梦幻,就像是没有哪位屠夫会说出“我会老死在你怀里”这样的句子,或是台词来。

    最终,也许只是向一段传奇致敬。
   

 5 ) 阵容强大,背景有趣,但讲故事太匆忙,讲人性太浅薄

这部电影是讲一个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个抢银行的传奇人物的故事。

电影有几个特点:

1、它是好莱坞里相当忠于真人真事的电影。改编自财经记者 Bryan Burrough的一部记实文学《Public Enemies: America's Greatest Crime Wave and the Birth of the FBI, 1933-34》(公众敌人:1933-1934年美国最强犯罪风潮、以及FBI的诞生)。由导演Michael Mann (迈克尔·曼)搬上大荧幕。

2、时代背景很吸引人。上世纪30年代,正是罗斯福总统下的大萧条时期。当时有好多家喻户晓的逍遥法外的罪犯:Baby Face Nelson(“娃娃脸”尼尔森)、Pretty Boy Floyd (“漂亮男孩”弗洛伊德),还有本部电影的主角,John Dillinger 等等。拿John Dillinger来讲,历史中他这个人确实抢劫多个银行,两次入狱,两次越狱成功,甚至还大摇大摆的去警察局里头转过一圈,视察了自己的照片,还和警察们搭讪了几句。他被FBI宣扬成是“number one public enemy”(头号公众敌人)。然而,由于大萧条的背景,很多民众对政府和银行本有积怨,所以他们其实是把 John Dillinger 当成了英雄。他们传颂 John Dillinger 不拿银行顾客的钱、只拿银行的钱的轶事,他们对 John Dillinger 夹道欢迎。他们的态度让 FBI “头号公众敌人”的口号站不住脚。

而FBI探员(Melvin Purvis)的故事也很曲折。在wiki上看了这个真人的生平介绍:他参与追踪几大逃犯、“娃娃脸”尼尔森和“漂亮男孩”弗洛伊德的落马都有他的功劳。但是被他的上司嫉妒而免职,由别人接替他来追捕John Dillinger,但是那人中了John Dillinger的枪。他临死的时候,Melvin Purvis还去探望了他。Melvin Purvis后来还是怀才不遇,就从FBI辞了职。多年后头部中枪身亡,FBI的结论是自杀。

总之,这些复杂的人和故事、特殊的经历,还是挺有让人有兴趣了解的。

3、电影用HD(高清)模式摄制,而非传统胶片。导演解释说,他希望观众有参与感,没有距离感。我想,可能这样让画面更清晰吧。(不过我没有感觉出什么不同。大家呢?)

4、阵容很强大:

Johnny Depp (强尼·戴普)在这部电影中演抢匪老大 John Dillinger。他不用说了,很有个人魅力,喜欢尝试不同的、有点怪的角色,而且都诠释得很好。加勒比海岛里他的演出太牛了,让我以为演员一定就是那样又丑又怪的,结果看了真人才发现原来挺帅的。后来又看了他和Kate Winslet (凯特·温斯莱特)演的Finding Neverland(寻找梦幻岛),他演一个很有童心的创作出彼得潘的作家,演的也挺好。还看过他演的 Secret Window(秘窗),演一个精神分裂的作家,有点诡异的故事,某种程度有点像 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但是同样很有他的风格。。。顺便说,连这家伙找的女朋友,比如kate moss(名模凯特·莫斯),都是很有个性的。

Christian Bale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这部电影中演FBI探员Melvin Purvis。他也演过好几个不错的片子:蝙蝠侠系列,还有The Prestige(致命魔术)。我都挺喜欢。感觉他是个安静、复杂而有戏的人。

女演员Marion Cotillard(玛丽昂·歌蒂亚)在这部电影中演抢匪老大的女人。她是法国人,得过08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很漂亮清纯,有大大的眼睛。

之上是看之前的了解。下面讲看完以后我的感觉:

优点:1。演员的演出确实都挺中规中矩的。演出了抢匪老大的酷,坚定聪明重感情。演出了老大女人的可爱、忠心。演出了FBI探员的沉默、坚定、经受打击。。虽然探员的改变不让我信服,但是我想那是编剧的责任。。三个人中,女演员的演出最让我惊艳。

2。时代背景确实挺有意思的。70多年前,人们穿的衣服、开的车、听的收音机、看的电影、银行的样子、经济萧条的背景,都是有历史感的东西,在这部电影中展示得很充分,让人觉得有趣。

缺点:

看完以后觉得空空的,似乎影片少了点东西。影片两个多小时,都有点像头脑简单、又匆匆忙忙讲故事的动作片:越狱、抢劫、被抓、再越狱、逃亡、老大女人被抓、老大要去救她、结果被毙了。全剧终。中间稍微渲染了Johnny Depp所演的抢匪的聪明机智、重感情。就几乎是剧情的全部了。看完了,觉得:“哦,好吧。他死了,我脚指头也猜得到”。就没有别的带走的东西了。

我不得不责怪编剧。我以为,这样一个抢匪,应该更有故事、更复杂、更扣人心弦。电影虽然也涉及到他的成长(通过他的只字片语)、他的理念(通过他看电影,对电影情节的共鸣)、他在大萧条这个大背景中对大众的影响(通过大家对他的夹道欢迎),但是都只是蜻蜓点水。90%的时间还是放在他抢劫、越狱上面——可是抢劫、越狱却也没有展开讲充分,所以根本不揪心。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重温一遍电视剧 Prison break(《越狱》)呢,起码狱越得更曲折。

而Dale演的那个FBI,感觉编剧想说明他情绪的变化,但却没时间说清楚。他原本是个坚定的正义的人,但后来却显得惘然若失,最终字幕还显示,他一年后辞去了fbi的工作,而且多年后自杀。可是由于他的戏份太少,这个变化非常不让人信服。我都不知道这些变化是为什么,还没有真人的故事吸引人。

总之,电影似乎缺乏深度、也缺乏讲故事、吸引人之处,如果能把人性的部分表达得更丰满,或者更会讲故事,我都会更喜欢。不要为导演开脱是忠于原著,所以没有发挥空间。因为电影就是应该追求好看、吸引人、给人留下一些东西才对。

 6 ) 我肯定会老死在你的怀里

最漂亮的台词都用在了德普的爱情戏上。顺便说一句,那个女人穿着风衣从公寓出来,头号通缉犯德普接她上车的时候,边开车边嚼着口香糖边微笑,真是电力十足。
1.
马蒂,告诉我,我的兄弟们现在很安全。
只要你呆在芝加哥东部别乱跑,你就像在自己家院子里一样安全。
2.
你太心急了吧?
如果你眼中的人和我现在眼中的一样美,你也会心急的。
3.
听着,宝贝,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来自什么地方,而是要去什么地方。
4.
我喜欢棒球、电影、好的服装、跑车、威士忌,还有你。
5.
你一个人住在这里吗?
是的,截止今天。
6.
你哪儿都不许去,听见没有?我肯定会老死在你的怀里。
7.
你现在看起来需要一个伴儿,我和我小弟弟去拜访你一下怎么样?

 短评

那个啥, 这男人咋越来越帅呢..

6分钟前
  • 双面薇萝泥咔
  • 力荐

大强盗的传奇.

8分钟前
  • 小僵尸蹲蹲
  • 推荐

我是看帅哥的,不解释。

13分钟前
  • 肉一
  • 推荐

“不要胡思乱想,我会老死在你身边。”

16分钟前
  • Eudemonia
  • 推荐

他象诗人一样说出最浪漫的情话。

17分钟前
  • 力荐

帽子 大衣 西装 背心 衬衫领带 我他妈要去抢银行!!!!

20分钟前
  • 魔吉觉吉末
  • 力荐

长还闷的吓死人

25分钟前
  • 身娇肉贵一朵
  • 还行

还打坏他的脸。

28分钟前
  • friendbeast
  • 力荐

Michael Mann,永恒的枪火之王,听到老爷子熟悉的轰鸣枪声,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Johnny Depp 总算演了个像样的角色,“给我一支枪,让我横扫天下”的坚毅霸气够震撼。“他们只在乎别人从哪里来,而重要的应该是人们要往哪里去”,纯爷们。

33分钟前
  • 苇间疯
  • 推荐

【B】相较于《迈阿密风云》,本片的数字质感更极端了,不仅仅只有数字噪点,更加显眼的还有人物运动中所拖拽出的残影。同时,将数字摄影投放至这个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犯罪故事,本身就极具争议,过量的画面细节仅在面部特写时起效,而在其他场合下(甚至包括其最拿手的夜戏),也开始拖迈克尔·曼的后腿。唯有在迪林格被击毙后混乱的围观场面下,借由“手持DV”的影像质感,影片终于给了数字摄影穿越回这个时代的理由。怀疑迈克尔·曼的创作灵感在《借刀杀人》后就差不多宣泄殆尽,只剩顶级的枪战调度可以一看。

35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爱的如此深沉……

37分钟前
  • 我老了怎么办
  • 推荐

被自杀

38分钟前
  • ♣lùlu♣
  • 推荐

看的是deep影片其实不重要

42分钟前
  • sid
  • 力荐

热闹 紧张 还有爱耍帅的男主角 好看的传记电影 尽管我之前从未对传记电影有过如此的感受 多亏了Depp 演技真棒

46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金发红唇的凯瑞穆丽根和卷发红裙的马里昂科迪亚加上一个can be everyone的德普,德普微颓了演坏人更像了,纯粹就是大牌儿撑场面的小片片

4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我的抢银行梦再次出现!

50分钟前
  • MegaMind
  • 力荐

罪犯的命运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最终都是毁在了女人的手里。

53分钟前
  • Q。
  • 推荐

没创意的水准之作。贝尔僵死了。

56分钟前
  • mOco
  • 推荐

情节混乱,线索模糊,而且最重要的是数字高清摄影所呈现的质感和时代背景实在不搭

5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劫富济贫,逍遥于世。

1小时前
  • wonk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