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

第40集完结

主演:王新,阿丽亚,王翌舟,吴旭东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剧照

绝地反击 剧照 NO.1绝地反击 剧照 NO.2绝地反击 剧照 NO.3绝地反击 剧照 NO.4绝地反击 剧照 NO.5绝地反击 剧照 NO.6绝地反击 剧照 NO.13绝地反击 剧照 NO.14绝地反击 剧照 NO.15绝地反击 剧照 NO.16绝地反击 剧照 NO.17绝地反击 剧照 NO.18绝地反击 剧照 NO.19绝地反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绝地反击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出身草莽的童齐刚(王翌舟 饰)和国军战士孙万全(吴旭东 饰)原本因为个人恩怨而剑拔弩张,但抗日救亡、匹夫有责,面对侵略者的暴虐行径,互为仇敌的两人在八路军林城支队政委朱雁鸣(王新 饰)及指导员李幕侠(阿丽亚 饰)的感召、引领下,纷纷放下私怨,同仇敌忾,并且成为战友协力作战抵抗侵略者。期间,面对数次险境,他们舍生忘死、不顾自我牺牲,并且默契配合炸掉日寇隐蔽机场,摧毁了敌人的险恶阴谋。康熙来了全集肌肉混战:美国角斗士传奇摇滚新乐团猛鬼实验室无事生非1993鬼屋冤魂石头 剪刀 布2015楼主第一季海贼王:狂热行动王室第四季蜈蚣胆包天死循环2019失落的财富射雕英雄传赌鬼传奇之开心赌鬼钻石诱惑基和皮尔 第二季香肠派对黄色大象戈斯内尔:美国连环杀手索玛花开浴血十四年摆荡人生第一季行尸之惧 第一季柜中野兽假面骑士创骑沃尔皮女士 第一季星期一早晨地狱为何恶劣张震讲故事之洗脸女生的传说目中无人杀手寓言动画版大年三十霹雳先锋 (国语版)魂断无人机嫌疑男子加奈日记大话食神

 长篇影评

 1 ) 完全无起伏的流水帐之作

先声明这是一个吐槽影评。

也是在家陪老妈看电视看的,毕竟乒乓题材,爸妈辈的人挺还挺喜欢的,但是,这片拍的是真流水帐啊,是真无聊啊!

首先,邓超一点都不像一个教练,他从头到尾都是一副看起来很萎的样子,完全没有精气神,打比赛的时候,在场边,也看不出他作为教练的担心,鼓励队员的时候,眼神里也没有那种作为运动员的不服输的拼劲,狠劲,从头到尾也没有搞体育的那种热血感。反而只有种劲劲儿的,浑身散发着老子最NB的气息。

我边看边吐槽他还不如片头出现了两分钟的吴师傅像教练,我妈淡定地表示,吴京毕竟是运动员出身的嘛。就行吧,但是教练组里,其他几个又矮又胖的演员,看起来也比他更像教练啊!

剧情也像中年男人的生活一样毫无起伏,没有激情,没有G点。从邓超回国,顺利选上总教练,训练,输比赛,中途吴京给他灌了点心灵鸡汤,他就突然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样,接着就横扫沙场,一举赢了瑞典队。他是怎么从低谷,鼓励队员,调整心态,重新训练,调整战术的,都没有,要是吴京牌鸡汤这么管用,开头就不应该开掉了嘛。无语。。。。

拍比赛的时候,慢镜头给太多了,拜托,乒乓球诶,就是打的很快很激烈的那种,最后几个重点的球,或者比分咬很近的给点慢镜头就可以了,不用一直慢镜头吧!真的很影响看比赛的节奏。

因为电影太无聊,看到1h40m+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感觉无聊,并且看了眼进度条。电影早就过半了,但是电影里的几个主要选手,基本上都没怎么立起来,我还是没太搞清楚他们的个性,背景故事。

不知道是俞白眉特意给他量身订造的,这种立云淡风清的形象,还是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就是这样,反正,他的总教练,从头到尾都试图营造出一种,我很淡定,并且我早已牢牢掌控全局的逼格。真的让我很无语。

看完这个电影,只让我觉得,邓超跟俞白眉才是真爱吧!不然,为什么这俩已经连拍了好几部坑爹的片子啊!!!

不过,我妈觉得这片还不错,可能中老年人就还蛮爱看体育竞技题材的电影吧。看在我妈喜欢的份上,多给加一星,及格分了。

 2 ) 观影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体育题材很不好拍,电影的成片质量比个人预期中要好。剧本还行,整体很工整,除了几个配角的表演稍微弱一点外,没什么Bug。在个人这里,前半段6.5分,后半段8.5分,整体能给到7.5分(满分10分)(当年摔跤,个人好象给的是8∽8.5分),完全可以看。

另外,中前段有一首歌听着还不错,好象是邓超唱的?

 3 ) 没有短板,笑泪参半的惊喜类型片

观后不得不感慨,果然无论二次元还是三次元,关于青春和赛场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看的。进电影院本就想图个轻松愉快,于是选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没想到是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热血燃片。

在此之前一直以为中国乒乓自始至终是全世界绝对的王者,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曾经的中国男乒在当年还有过这么一段在低谷中挣扎的时期。想想也是,有句话叫——“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对比当时的瑞典运动员,人家有更强壮的高大体格、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甚至连国际规则都更偏爱他们,同场竞技,失利在所难免。而我们,只有心中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玩儿命练”。如片中戴教练所说,我们的国家队员每天六点十分起床,六点半开始投入训练,瑞典人在悠闲地吃早餐时,我们在练;瑞典人在轻松地喝下午茶时,我们在练;瑞典人去度假去滑雪去享受生活,我们都在练。他们如果练了一千次,那我们一定会练到一万次。

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是田径选手吧,看到训练的部分差点跟着哭出来。上世纪职业选手们的运动生涯有多么艰辛和痛苦,影片中描述得很真实。那时的运动员还不是“体育明星”,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也很难拥有如今的商业价值。一个家庭但凡有别的选择都不会让小孩去搞体育,就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并且根本看不清前途的荆棘之路。

顺便一说刚好最近在补《blue lock》(足球动画),片中最初传递的“职业比赛说到底只是一门生意,世界一流的选手就是要踩在倒下的队友身上登顶”这个观点,属实震撼三观。对比之下,如果说“自我主义至上”的理念是运动作品中的“邪道”,那么《中国乒乓》必须是王道中的王道——队员们在汗水和泪水中共同成长;主角经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多重考验;团结一致互相扶持的训练;写做“敌人”读成“朋友”的强大对手;和充满速度感和跃动感的比赛画面,很好的平衡了【友情·努力·劲敌·牺牲·胜利】这五边形。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牺牲”这一片段。片中的陈文做为男乒队里弧圈第二人,明明自己也一样是天才,也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出类拔萃,却一直是团队“秘密武器”龚枫的陪练,极少上场比赛。所以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什么大家手拉着手齐头并进,第一名的位置永远只有一个。陈文就是千千万万名日夜辛苦训练,却最终没能收获至高的荣誉,也没能得到万众瞩目的运动员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同样为团队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始终默默无名。“只要乒乓整盘棋能盘活,哪颗子都不重要”这句话的背后,又有多少冠军垫脚石在怅然若失。看到他离开球队那一瞬间,我的心中满是怅然。他热爱的,他为之献上了全部青春的,可能从此与他无关了。

多年后已经成为烧烤店老板的陈文边忙活生意边在电视上看到曾经的队友赢得比赛,忍不住当着家人和客人的面失声痛哭,大喊:“我也赢了!”然而除了妻子并没有人能理解他。所谓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例平时听上去那么的假大空,但在陈文这几个镜头里却如此真切,如此悲壮。电影表达得有血有肉又相当细腻,周围人都在悄悄抹眼泪。

片中饱含戏剧冲突的情节还有很多。有关平衡事业与家庭,有关承担责任和处理同事关系,有关队友之间的竞争与矛盾,还有一点点恋爱的小插曲……总之全程没有低潮,节奏急缓有度。并且,因为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所以看的时候玩一下现实角色连连看也超级有意思。我对乒乓宇宙了解得不算多,基本上只知道最知名的几位选手,但也能一眼看出来刘国梁、孔令辉谁是谁。如果之前就了解这段历史,知道原型的故事,我想观影体验肯定还能再上一层。

真心推荐去看看《中国乒乓》,去看看那时的豪情壮志和飒爽英姿,感受一把热血沸腾的感觉,给自己今年的工作生活鼓鼓劲。

 4 ) 放弃喜剧的超哥是懂电影的

一部非常工整的运动类历史片,兵乓球是名副其实的国球,故事发生在一个男乒最跌宕起伏的时刻,整体还原度很高,可看性强,称得上一部佳片。

超哥团队第二次放弃喜剧(上一次是《银河补习班》),再一次说明了他们与正剧的适配性…天生喜感的人,不一定适合喜剧…

说回这次的中国兵乓之绝地反击,二次加长的片名挺好,不然原来的名字有点太大…故事选择了中国兵乓队尤其是男队最失利的那段日子,他们最终是如何逆袭的,光听这个简单的描述就已经能感觉到很燃了…历史片我认为是不存在剧透一说的,尤其是这种尽量去还原的,好不好看更重要的是叙事的角度,整体节奏,人物塑造等等…因为一部分受众,是知道甚至印象深刻的历史亲历者,而更多的是不太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们…因此还原和故事性都要做到是不易的~

尤其是像乒乓这种国球地位的运动,故事不应杜撰,也不宜润色过渡。这可能恰恰是本片处理的最好的一个部分。它对技术、训练场景、人物间的关系和当年的历史大背景的刻画都是自然得宜得。这就是选对故事时期的重要性,基已经成功一半了…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是选角,好几个教练团的老演员演技非常自然,浑然天成,这些人是打造这次真实还原的功臣之一。还出现了二喜的身影,提示一下有小婉管乐,你们可以找找在哪…

影片里还有一些金句和锁定放大的一些非主角型人物,共同营造出了的满满的运动精神,以非常细腻的方式表达出了竞技运动的意义,对于这样一个题材来说就足够了…

最后必须一提,电影主题曲真的很不错,因为我之前对鹿晗的作品不熟悉,这次没听出来是他唱的,片尾滚屏幕听的时候被惊艳了,事后来搜才发现竟然是鹿晗场的,感觉会火…

PS:对于年龄比较小的我(过年不要脸一点怎么了?),我以为“五虎”没有我熟悉的人,后面发现其实是有的,就是那两位小将…还有一个后遗症是会去翻当年的比赛视频看😂欢迎您们观片以后和我一起补课~

本片整体推荐度还是很高的,是一个适宜在春节档放映,阖家观赏的影片~顺祝大家新春大吉~

我会在初二看完今年春节档的7部影片,再出一个综合排名~欢迎大家关注~

 5 ) 中国乒乓的前世今生

海报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个片名取得好,因为中国乒乓的概念很大,历史跨度很久,而电影取材的正是90年代中国男乒处于低谷的那个时段。虽然电影中角色的名字都是虚构的,但我们很容易找到其原型:戴敏佳的原型就是带领中国男乓走出低谷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的重要人物蔡振华。而片中的男乒五虎就是出战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作为国球的乒乓,在大众的认知中一直都是常胜将军,编剧、导演能把目光投放于此,可见其在选材上眼光独到。

在影视创作中,体育题材是最不好拍的一种,其专业性就已经令一些导演望而却步了。印象中,中国的体育电影有谢晋的《女篮5号》,以及陈可辛的《夺冠》等。篮球、排球,我们都拍了,但作为国民度最高,最能牵动所有国人神经的乒乓球却一直无人敢碰,可见邓超、俞白眉的野心不小,胆子也挺大。

从小我就知道,中国最厉害的运动项目就是乒乓球,一直处于领先不败的地位,甚至有的时候,冠亚季军都是五星红旗飘扬在上空,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乒乓赛事。这么重要的乒乓球,想拍成电影,难度很大。拍好了没事,拍不好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幸好,这次邓超和俞白眉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做到了这一点,137分钟的电影,不仅把故事讲清楚了,几个赛事的紧张感、节奏性把握得也很到位,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也有,起承转合比较流畅,没什么掉链子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邓超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1、人物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蔡振华的特点是头发一直梳得光亮亮的,对自己的形象很在意,这一点电影中邓超表现得也很好,虽然两人长得不是很像,但是能做到形似兼神似,可见邓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电影始于蔡振华在意大利期间,当时他在那里执教,带领意大利队进入了世界前几名,因此被意大利人民称为“乒乓教父”,他是唯一一个被印在瑞典邮票上的中国体育运动员。但是当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叫他回来时,他丝毫没有犹豫,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和薪资回到祖国,并住在简陋的宿舍里。回来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带领中国队获胜,那这种荣誉和成就感是在意大利不可能获得的。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

当时中国乒乓队的打法落后于欧洲,连设备都不如欧洲先进——无论是训练场馆,还是捕捉动作的回放监视器,都没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蔡振华,也就是电影中的戴敏佳通过自己独特的排兵布阵法,将几个之前不被看好的队员编入国家队,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一群虾兵蟹将。蔡振华的伟大之处,除了会用人外,还有对当时僵化的体育制度的改革。他第一个大刀阔斧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国家队,成绩好的得到重视,成绩不好的逐级下放。他曾经破格从省队把小将孔令辉、刘国梁提拔到国家队,即电影中那两个最年轻小伙子的原型。

原型是孔令辉和刘国梁

再来说说传说中的“乒乓五将”,现在有些人已经成了传奇,有的人也成为了乒乓队的主教练。

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其原型是马文革,而马文革也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字幕中多次出现他的名字。许魏洲在片中的造型也十分贴合原型,完全认不出是他,角色塑造上已经成功了一半。电影抓住白民和的肩伤做文章,从戴敏佳担心他的伤开始,到他刻意隐瞒伤病,到带伤上阵,白民和是中国乒乓队的主力,擅长横版弧圈结合快攻。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乒乓很难拿到冠军。

原型是马文革

龚枫的原型是丁松,上海人,性格很奇怪,常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削球手,有“乒乓球”魔术师的称号,是蔡振华特地找来对付瑞典队员卡尔松的。为了这个秘密武器,好几年都不让龚枫出战,直到把他培养成一个可攻可守的绝世高手。就像武林奇才一样,外界只知道龚枫擅长削球,但不知道他还有别的绝招。

原型是丁松

黄昭的原型是王涛。王涛是个左撇子,有点胖。演员段博文为此增肥30斤,让人敬佩。王涛的著名战绩是在天津世乒赛上打败了瑞典名将佩尔松,一雪中国乒乓屈辱史。之前,中国乒乓队屡战屡败,都是败在了瑞典人手里。真的没想到,瑞典这个民族居然诞生了那么多会打乒乓的人。乒乓球不是瑞典人发明的,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英国乒乓球早就没落了,反而是中国人,把小球推向世界,而瑞典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有些运动员甚至打了一辈子乒乓球,和中国几代乒乓球员都打过,这种竞技精神,也值得敬佩!

原型是王涛

片中两个最年轻的队员,从青年队一路走来的冠军,其原型是刘国梁和孔令辉。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他们俩是比较熟悉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年仅19岁的小将刘国梁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其实力不可小觑。

但是除了这些原型外,最让我唏嘘的反而是因为一次错误离开国家队回老家开饭店的陈文,不知道他的原型是谁,如果有的话,我想对他说,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在打乒乓,你都是值得尊敬的。就像在片中,他哭着对着电视机说“我也赢了,我也赢了”。那一刻,荣誉属于所有爱乒乓的人。

陈文可能是虚构的

2、比赛的紧张感

电影中有三场比赛.第一场是韩国世乒赛;第二场是哥德堡世乒赛得了亚军;第三场就是主场天津世乒赛拿到冠军。这三场比赛选得很有意义,真正扣了主题“绝地反击”。当戴敏佳夸下海口两年夺回斯韦思林杯的时候,我们以为奇迹会上演,没想到在哥德堡依然输给了老对手瑞典人,这种挫败感也带给了在场的所有观众。直到两年以后的天津世乒赛,最亲近的人都不敢再看比分,生怕又一次希望落空,结果众望所归,夺得冠军,这个冠军来得太不容易了。

在这三场比赛中,导演用了慢镜头、快切等视听手段来营造紧张的氛围感,还有现场的解说,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瑞典球员

3、年代感细节加分

电影描述的是90年代的环境,所以无论是意大利还是中国、韩国、哥德堡,都在细节上做足了功课。包括电影的色调,也极具年代气息。特别是中国本土的部分,人物的衣着、发型,家里的布置,乒乓训练球馆,都能找到90年代的影子,让我们也重回到那个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最后,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几个点,一个是乒乓球赛制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看的乒乓球赛,都是11个球一局,而当年,是21分制,所以在片中看到两个对手都打到22分了还难分胜负的时候,有点懵,回来查资料才发现,2001年9月1日,乒乓球21分制改为11分制了,据说以后可能会改到5分制。

还有就是中国乒乓球拍的胶水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胶水屡次遭到国际诟病?这几年也存在,总是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乒乓球打的好,是在球拍上做了手脚,所以国际乒联的规则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改,都无法阻止中国人在乒乓球上的一路高歌,说我们胶水有问题,我们就把胶水问题解决,然后把对手打得哑口无言。

中国乒乓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中国乒乓也不是从始至终都战无不胜的,我们也有过低迷有过彷徨,但是正因为几代乒乓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才把乒乓球这种小球玩得出神入化,变成了我们的国球。

中国乒乓精神激励的不光是一代代的运动员,同时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然而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样“如果赢总那么容易,那赢还有什么意义”,感谢《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曾经的乒乓传奇往事,也希望这部电影能激励到那些正处于低谷的人——看,现在在世界乒坛称霸的大魔王们,也曾有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但只要你还有一颗想要赢的心,那你也能捧起那座属于你的奖杯。

 6 ) 戏里戏外有趣而悲情的的互文

确实是邓超和俞白眉历史最佳。

平心而论,是一部还值得一看的体育电影。体育电影要见事见人,《中国乒乓》把事儿说明白了,人也说了个七七八八,在体育电影的维度是及格了。

但如果跳出来说,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人物刻画有问题,群像模糊,拿体育比赛的情绪点做电影最后的情绪点,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线都没实质完成;过度着墨于比赛本身,对于社会环境、各方博弈、民众声音都浮皮潦草带过,导致电影分明处于那样一个有很多话题可讨论的历史年代,却自我阉割了。

还有一个显然的优点:虽是主旋律,却并未周旋于鸡汤、口号、煽情,尽管仍然有那么几句类似的台词在,但是对人之努力的描写,却始终大于浪里淘沙的残酷体制。这其实是基本要求,这是电影区别于宣传之所在,但现在反而成为优点了。

更远来说,这部电影在电影外遭遇的那些事情:更名、删改、调角色名和配音、调整档期、紧急下映、小范围点映、票房危机。恰恰正与电影中:明明拿了亚军,却被视为打了败仗;明明全国第二,却被当做垫脚石;明明苦练多年,却因为被敌人研究了而雪藏。戏里戏外形成了有趣而悲情的的互文。

 短评

「只要整盘棋能活,死哪个子儿都无所谓。」「干事的人,被不干事的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

7分钟前
  • null
  • 推荐

复古体育题材,剧本扎实,人物利落,节奏干脆,拍得还挺燃。弧圈、削球、推挡、提拉这些术语配合一场场顶尖高手对决甩出来,颇有各大江湖门派光明顶比武的架势。我们这代记事起中国乒乓俨然已成独孤求败,还真不熟悉那些狼狈的绝地时刻,剧情走向“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爽感顿时拉满。

9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邓超俞白眉组合迄今为止最佳作品,二人在体育题材相对难拍的条件下,仍然拍出了一部挺“飒”的电影。尤其是邓超,这次自导自演是下了真功夫了,电影一气呵成,节奏和情感的编排都很“飒”,表演上也贡献出自己最近几年最好的一次发挥。而几位年轻演员虽然外形上并没有和功勋老将十分相似,但从神情形体上都还不错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许魏洲,看完都没有认出他演的是谁,颇令人印象深刻。相信电影一定可以“逆风翻盘”。

1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胶水粘不上乒乓球拍的脸面,垫脚石爬不上四方水泥球台。孩子在复杂的语言环境里学不会说话,许下了豪言必须用铁腕带兵。最可怕的人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敢逼停开往机场的客车,也能甘当秘密武器训练。赢的是六点十分的闹钟,是一万次的折返跑,是苦功也是勤奋,播撒的是无数孩子眼中对运动希望的种子。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进步了,从一星到两星的进步,俞白眉和邓超不会年夜饭也在一起吃的吧,这片儿唯一的路人缘还是邓超在春晚上刷出来的。

15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哪怕能够说出这个片子的一百个不足,群像塑造僵硬,高潮段落太平,剪辑点也很奇怪,但这次确实是讨厌不起来。主要是,片中有一句台词“干事的人就是会被不干事的人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大意),如何解读这句台词决定了该如何看待这部片子,甚至影片背后遇到的那些波折,退出国庆延档春节什么的,其实都在这句台词上得到了验证。从这点来看就觉得,哪怕它是个主旋律,但还是能感受到创作者的一点劲劲的“反”的意识,挺不容易的。当然了,不会有人为了一句台词而拍一部电影,而回到电影本身,那些问题也是难以忽视的。个人认为,真要拍主旋律表忠心的话,还是放过体育运动题材吧,放到现阶段的市场来看,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整体的话,观感的确是邓俞组合最舒服的一部了,两星半。

1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剧本工整的像打印机

17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乒乓不是一直都能赢,邓超俞白眉也不是一直就差。真诚、用心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出来的。如果少些限制,应该还能强一点,“越来越好”和“坚持”值得鼓励。

22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千万不要因为邓超+俞白眉就劝退,真的好看,他俩也算是熬出来了。这片子故事讲的很好,也没有过分煽情,节奏佳,所有演员表演高分,比赛镜头尤为惊艳,摄影牛逼。在春节档几部片子里绝对可以拿高分。

25分钟前
  • 吃瓜专业户
  • 力荐

邓超导演最佳,这绝对是在夸超哥的进步,但也全靠前辈衬托。超哥还是更适合拍中国足球,好歹吐槽也有国足挡着在。

27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作为乒乓球爱好者,必须说邓超这回扬眉吐气了,可能是最好的一部导演作品。三场大赛,还原了真实赛场,国乒五虎势如破竹,比女排燃一点。当然为了最后上映有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以及不乏一些狗血情节,但正如“飒”一样,这就是绝地反击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

29分钟前
  • 2666
  • 推荐

邓超俞白眉这次是真行,把自己喜欢的体育片拍的是真好,看得我热血沸腾!

32分钟前
  • 塞纳河moment
  • 推荐

没有邓超和俞白眉的自恋,这次真的不错了。至少是拍了一部不鸡汤,不喊口号的电影

34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PPT做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做了。比《中国女排》好那么一点点,至少剧组是懂中国人的情绪G点和环境。但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帮不懂体育比赛的人拍体育电影,比赛拍的一塌糊涂,最关键的决胜时刻好像急着下班走字幕一样结束。但凡有《灌篮高手》一半会拍比赛,绝对能成春节档黑马。

37分钟前
  • Bryan·Mai
  • 还行

邓超俞白眉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之前的片子甚至都不配和这部相比。虽说整体是主旋律式跌宕起伏,如题“绝地反击”,但感情刻画的比同题材前作更细腻些。语言上抛弃了以往邓俞的无聊恶趣味观感舒服多了。摄影角度来说最喜欢哥德堡失败后以主教练为角度看身边一切,压力直接透过屏幕冲进我大脑了。适合合家欢,看完想打乒乓球。

40分钟前
  • 无名花生
  • 推荐

过年在家实在太无聊一个人把我们这第一场的中国乒乓看了东京奥运后不再做大赛党开始追竞技体育后虽然不是胖球粉但整部影片还是挺有感触的最开始的为了避免国乒的过于强大不断改规则的不公,到后面终于拿到天津世乒冠军的热血看哭了好几个地方 竞技体育,开心是瞬间的,但走下领奖台,又重新开始

43分钟前
  • 芋泥泡芙
  • 推荐

结局没有悬念的故事却拍得有笑有泪,体育题材电影实在是不容易了,春节档简直是全面追赶好莱坞成果大展示!

44分钟前
  • 嘟呜噜
  • 推荐

合格的春节档体育励志电影,带着一股邓超特有的得瑟劲儿,整了几个长镜头,但是比赛本身拍得乏善可陈。我们的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体育并不只有民族主义这一种玩法。

49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他们都很棒…那时候他们不用天天登录学习强国攒积分,也不用积极转发评论各种宣传稿,也不用写周总结,也不用每天开早会,也不用学习各种报告精神写体会,也不用每周迎检…

54分钟前
  • 超超闹闹
  • 还行

孙俪演的很好,那一段反击质疑的台词,感觉就是真实情绪。

59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