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

HD

主演:陈豪,李蕙敏,刘雅丽,卢惠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普通话,国语,粤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电影故事 剧照 NO.1电影故事 剧照 NO.2电影故事 剧照 NO.3电影故事 剧照 NO.4电影故事 剧照 NO.5电影故事 剧照 NO.6电影故事 剧照 NO.13电影故事 剧照 NO.14电影故事 剧照 NO.15电影故事 剧照 NO.16电影故事 剧照 NO.17电影故事 剧照 NO.18电影故事 剧照 NO.19电影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分为两部分,讲两对男女的相遇相知,有点儿公路电影味儿。首先出场的是阿朗(刘雅丽),她是港深公路上一间酒吧的收银员,竟日看着人来人往,彼此间看像熟络实则陌生,她惟独对货柜车司机阿春(卢惠光)暗生情愫,认定他是带她远离这个枯燥世界的人。而另一边厢,出场的是沦为妓女的阿Cat(李惠敏),她希望以出卖身心来换取一笔金钱,好让她从此离开这个丑恶的世界,但监管她的马夫Danny(陈豪)却令她的愿望幻灭,因二人日久生情,而Danny又身负巨债,Cat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为他偿还赌债。不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二人毅然踏上不归之路。文成公主绿水青山带笑颜我才不要当太子妃呢怪奇宅致命托儿所发生火灾的信束手无策猴王与女妖伊波拉病毒抢救足球危机千丝万缕纪念日大清官爱在迪拜围城2008黑暗深处你还好吗2019凶手的购物清单扎职2:江湖陌路猎鹰突起将嫁宝贝老板:圣诞红利欧洲超级联赛:足球战争马向阳下乡记我的英雄学院 第4季公主变形记白牦牛伊莉莎与玛瑟拉吸血鬼情人1970谎言×谎言2023波特兰迪亚第二季王牌至尊落在香杉树的雪花刑房喜马拉雅古墓之秘艾米丽在巴黎第三季笑傲江(1990)恶魔之爪神之塔家庭秘密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血红海岸挑战未来

 长篇影评

 1 ) 剧场前

190217开学前一天晚上 《剧场前》 这是第一部我看完之后甚至看的时候就想要二刷的电影。 镜头语言很简洁,开篇的长镜头、简单的推拉、中景与特写等镜头的切换都使人感到简洁,这是经典最初的模样,个人觉得与这部电影风格很匹配并且有很强的写实效果(演员的演技也很高,始终在线,很难出戏,真实性很强)。 配乐我很喜欢,开头是电视塔似的东西,很高,镜头推得很近,被树枝几笔遮挡着,这个意象后来也多次出现,是电影青年们的幻梦,很高,很远,但反复,出现,音乐很欢快俏皮,就像东洙见到崔英实并且走在她身后时听到的情绪激昂的声音,特形象,我都笑了偶尔来几个人声当配乐,也很好听。 剧情太强了!非常好看。我一直纠结于是不是戏中戏,还是说假戏真做,还是说有太多隐藏部分;《剧场前》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在电影中的电影中出现一个戏剧式的舞台,“元电影”的意味可以说是很强了。 关于人性的部分,我想二刷,过于复杂了,再补点电影台词什么的。看到别人自杀会更难过?前后电影的对照,很有意思,有种想把前面片中的男主换成后者的冲动。对了,后来的导演和女演员谈话那段,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崔永元与冯小刚。。。很多深邃与精彩的想法似乎在脑中一闪而过,捕捉不到了,渴望有一台机器直接读出我的想法呜呼,以免电影一结束,头脑中的弹幕全部化为乌有,随之ng了。 并且我惊奇地发现,我好像分不清哪个是男主了(可是颜值的缘故?orz

 2 ) 死神面前

对于前辈把自己自杀失败的经历拍成短片,东秀(金相庆饰)很不高兴:

在同学眼中,呆萌的东秀是一个讨人嫌的爱发酒疯的家伙:

洪尚秀将尴尬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动不动就想自杀:

你有病啊!!!

前辈才华横溢、玉树临风、阳光灿烂:

可惜天不假年……

死神面前,是非恩怨都是浮云,东秀泣不成声:

生离死别,前辈对生命的眷念,本来是很悲痛的,我却很不厚道地哈哈大笑,甚至笑得站了起来:

洪尚秀!

洪尚秀!!

……

洪尚秀啊洪尚秀,你咋就这么秀呢?!

把如此前卫、高端的对于生命、死亡的审视,搞得这么自然、沉重而又轻灵(好笑),你究竟要闹哪样?

真正面对死神,你才知道死亡有多么丑陋、可怕,生命有多么美好……

一直以为死亡可以解脱、可以永恒的东秀开始思考人生,再也不能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

金相庆浑身是戏,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

伟大的演员!

伟大的导演!!

 3 ) 【译】《Cine21》采访《剧场前》拍摄中的洪导

“观察电影带来的影响很有趣”——拍摄新作中的洪常秀导演

原载于《Cine21》2005-01-11 摄影:오계옥,文:정한석

自己翻着玩,非专业人士,应该有错译……

原文标题:“영화가 주는 영향을 보는 게 흥미로웠다”——신작 촬영 중인 홍상수 감독 인터뷰,链接:http://m.cine21.com/news/view/?mag_id=28125http://m.cine21.com/news/view/?mag_id=28126

(首二段略)

乍一看依然是重演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但《剧场前》中有很多新的尝试。洪尚秀首次开了制片公司“田园社”[전원사](说是因为公司前面有一个庭院),将过去平均两年一部的周期缩短了一半,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之后仅时隔1年再拍新片。还打破以前只和新演员一起合作的规则,继《生活的发现》之后和金相庆二度合作,这或许会成为《剧场前》可以预想到的关键词。另外两位主角李己雨和严志媛饰演了洪尚秀电影中年龄最小的角色。此外,原来固定的框架现在开始奔放地动起来。这不是指《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的摇镜(panning) [注],而是眩晕的变焦镜头(zoom lens)(虽然很难想象……)。不仅大胆使用大家嫌土气而弃之的变焦镜头,还用了看起来有特色的旁白(voice-over narration)。洪尚秀的电影之前不讲述人物内心,如今终于有了echo。

译注:panning,将摄影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跟着移动中的拍摄对象,让摄影机水平转动。

原来片头这个是洪的制片公司logo,手画的,似乎每次都不一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剧场前》都很有趣。但不可预测。因为连正在拍片的他也还有很多事要碰上再说。“拍电影之前好像说太多了。如果拍得不好,也有可能是胡言乱语。”洪尚秀说。因为剩下约24次的拍摄都是这种发现的过程。虽然惆怅但也只能慢慢等了。

-因为刚开拍,请大概介绍下新电影《剧场前》吧。

=有时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后,某种程度上,短则几分钟、长则一整天,会沉浸在片子带来的影响之中。好像感觉那种反复的日常经验有一天会变成电影的素材。一直有这种感觉。津津有味地看完很tough的硬汉电影(마초영화)出来,我也曾像主人公那样猛抽烟。那样的自己挺滑稽的。就会想:啊,还有这样的啊,其他人也会这样吧。这次想做做这种东西。观察片子带来的影响会如何显现,这本身就值得回味,因为随着模仿不断加深,自我重复是有结构的,也很有趣。我自己对这个结构中最终需要拥抱并表露的人际关系的想法和态度,正在一点点丰富和形成的过程中。

-之前的电影标题与内容保持了距离,只在感觉上有连接,而《剧场前》这个标题则有所不同,比较能预想到内容,更具可读性。

=因为担心被理解为是"Meta电影"(메타영화),会感觉有负担,而且对现有的Meta电影好像也有抵触感。对此我决定甩开负担感,即便别人是这么看的,那我不这么做就行了。反正《剧场前》标题里要有“剧场”,想把这两个字放进去。词汇带来的感觉、读起来的味道,或者以前在哪里读过、熟悉过,残存的词汇音感、韵律之类的,似乎都会影响选择。我自己想了一下,以前好像有好好读过名为《万岁前》[注] 的小说。大概是因为这个关联,所以出来了《剧场前》这个题目。时间上的“前”,剧场前面的“前”,讲故事的“传” [注] 。 像是个好题目,就定了,但直到印刷出来之前,还只是暂定标题。 也有可能会起其他标题。 但就这样吧。

译注:《万岁前》是作家廉想涉192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三一运动之前的朝鲜社会现实。 小说采取东京-神户-下关-釜山-金泉-大田-首尔的纪行结构,一路上对殖民地社会和时代精神做了逼真的观察。

译注:汉字“前”“传”在韩语中同音,都是전。故<극장전>兼有《剧场前》和《剧场传》的意思。

-虽然角色还在创造过程中,但希望可以解说下现阶段《剧场前》主人公东秀(동수)、尚原(상원)和英实(영실)。

=剧中剧里的角色是尚原(李己雨饰)和演员英实(严志媛饰)饰演的女子,电影中的现实里的角色是演员英实和电影导演东秀。剧中剧里,尚原刚开始复读,而英实从高中退学,在眼镜店工作,打算参加高中同等学历考试。电影中的现实里,东秀的设定是,为了当导演准备了很久,差不多有8到10年,但没有拍出长片。性格或关系等都是写剧本摘要(treatment)[注] 的时候定的,随着与演员的见面和拍摄,会逐渐变得具体化,所以现阶段说起来有点草率。

译注:剧本摘要(treatment) 是为了让观众明确了解电影的内容和情绪号召力而制作的说明文,省去剧本(scenario)的专业和繁杂,描述登场人物、情节和预算的一种电影制作企划案。可以出售给电影公司,也可以在拥有企划案权利的同时发展成剧本(scenario)。

-目前为止(你)电影中最年轻的人物出现了。

=虽然也会有剧中剧的结构上的反复,但电影中的现实里的角色东秀也会受到剧中剧的情绪上的反应。是所谓少年变成男人的视角吗,那种原型故事是什么呢?会这样思考。

-这是您和金相庆合作的第二部作品,是第一次与同一演员重新合作。

=设定为走出电影院的人后,接着就想故事,想到准备当电影导演的人这个人物的同时,就想到金相庆了。《生活的发现》结束后还和金相庆保持联系,有信任感吧。 他对我所做的事情表现出共鸣,增进了亲密感和情谊,作为人也有和我相投之处。以前是去见照片或电影中的演员,以初见感觉到的新鲜感开始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好奇和合作过的人再合作会如何。虽然金相庆在《生活的发现》里已经做了非常多,还是非常期待他这次会怎么做。有些会重复之前做过的,也会发现并混入之前没有展示过的东西。

-有没有想过其他演员?

=没有。剧中剧有一个场面,大纲和《生活的发现》中金相庆演的差不多。我意思不是说要看完我之前所有电影,可能对观众来说不那么重要,但对我来说(二者)有关联是很有意思的。《剧场前》剧中剧的这一幕似乎在《生活的发现》的那一幕之前就发生过,可以这么说吗。那种联系让我觉得很有趣,是说得通的。

-看过《生活的发现》的人应该知道是哪一幕。

=今天要拍戏,能不能清楚地展现出来、到底如何,要拍出来才知道。

-那么可以说模仿和反复的主题(motive)这次也是很重要的?

=我在构造什么的时候,并非因为我觉得模仿或重复是重要的框架而去做,而是活着活着,发现自己在使用那个框架。解释日常现象时需要一个框架,可以是好莱坞的剧作法(Dramaturgy),也可以是既存社会通用的各种信息和意识形态。我呢,想在二者之间的自由状态中开始和完成电影。好莱坞的剧作法往其中插入素材时,好像有种有意无意被迫的意识形态;另外,既存的意识形态不是说它本身好不好,而是先确定后,再把素材编排进去,这样出来的效果不会让我有发现了什么的感觉。首先,是不是应该从这点开始就自由地采用能解释所谓生活和经验的最低限度的框架呢?带着这样的目标去做结构,偶然出现的框架就是反复和模仿。试过几次之后,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并不是有意为之。对我来说,解释生活这块疙瘩的框架是很有用的。

-如果说《生活的发现》感觉像层层反复的结构的完成的话,《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则如你之前所说,是一部“在单线中插入形式”的电影。这次是像前作(《女人是…》)一样,还是像《生活的发现》一样把几个碎片放在一起,你有决定吗?

=结构上仅就目前的剧本摘要来看,好像与《生活的发现》更类似。对仗更加工整,更有一种融合在一起而结束的感觉。稍微不同的是速度感。会更多使用zoom-in/out,也会加入旁白,剧中剧里的人物的年纪远比我之前拍过的人物年轻,因为这些,会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则是,一开始有某种情况,对此首先立马浮现的是我的情绪反应,接着又对那种反应有点怀疑。应该重新回味生活中无数次浮现的情绪反应,《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这部电影的起点则有所不同。某种情况出现时,很奇怪,它自己具有形成完整结构的形态。这种形态已经具备完整性。有的电影需要好好选择其中出现的素材,这就是《剧场前》。当然,如果全部做出来的话,会是一模一样的电影,也会有情绪反应,但在起点上就存在这样的差异。

-从技术上来看,也是第一次尝试变焦镜头(zoom lens)和画外音(voice-over narration)。

=前面的作品也准备了zoom-in但没做,对旁白是早就有兴趣的。好像是时候实践想做的东西了。看剧本摘要时也觉得对了。

-为什么不用移动推车(달리,dolly)或轨道(tracking)而是zoom或旁白呢?

=用zoom-in的场面,不管是用cut还是用推车轨道,现在都没什么排斥感了。这部作品里虽然用了zoom-in,但我认为也可以用cut。曾经觉得有区别的差异和态度,像烟雾一样消失了。如果说以前认为应该用长镜头(long-take),角度(angle)也该扩宽些,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的是既给我紧张感又有趣的话,那么好像从《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起就松弛下来了。而且做得多了当然就想试试别的,可以说已经做够了,感觉在那个角度呆了很久了。几个zoom-in,可以是像其他电影一样,是为了放大情绪反应,但对我来说《剧场前》中zoom-in的使用90%以上是实用性的。用zoom-in代替cut。至于旁白,可以迅速消化你想放进去的信息,缓解紧张感,是动作和台词之外的另一个选项。

-听说镜次(take)的数量减少了很多。那么导演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作为导演,我对电影的节奏(pace)、演技的鲜明性、察觉不出来的小失误的宽容度是不一样的。但我觉得那都很好。再拍10次,拍出来的微小差异,在大荧幕上一闪而过时,是不是感觉得出来,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一种浪费,对此我好像有自己的判断。有的镜头可以拍20遍,而有的镜头没有必要微调。那么给演员导戏说的话也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说,在没人的地方久久地凝视、欣赏某张照片的方式,跟欣赏电影这样的动态影像的方式是不同的,长时间凝视照片,似乎会产生某种倾向。这种倾向拍成电影,似乎会让我执迷于细节...但考虑到观众的反应,会很实际地想:‘把精力用在别的地方吧’。

-《生活的发现》是7天,《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是48小时,电影的素材通常设定为有限的时间内的事。 这次也对戏中戏和戏中的现实设置了时间限制,因此很好奇会不会增加其他什么要素的密度呢?

=那也是直观上是那么回事,好像也挺值得分析的。但是没分析过。因为电影的时间比较短,这样的好处是日常琐碎的行动可以自然而然地连着走。 想用所谓并不具戏剧性的场景(scene)来解释生活,因此好像电影时间越短越好。开始构思的时候,应该在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就是这样想的。 人物也是如此,通过人物表现出来的矛盾或困境也是如此,似乎自己有可选择的种类或局限。 不过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无聊的时候,我得考虑一下。 (笑)

-你一直对日常中运作的某种幻想性保持警惕,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对人们的影响即是如此。看完某部电影后受到的影响,就是被其中的幻想性所吸引,稍微丢掉了自己的东西,而这次却以这个过程作为故事素材。之前警惕的东西,在这部电影中被正面讨论。那我想知道,这是从日常的角度来表现幻想,还是你转而承认幻想和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我想可以谈两点。在这部电影里,电影被称之为一种简单化的幻想,想一下这和电影中的现实里的人物的感受,好像不会采用用台词直接提到的方式,而是,如果人物看完什么电影出来,电影具体的样子和具体的关系就有了。这样就会出现很多角度的评论。看了那部电影后,会有常见的评论,也会有以电影中的电影和现实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为基础的评论,也会有人在结尾的时候再做判断。虽然很难说清楚,但这好像是我会收集到的回答。

第二,从幻想和现实的关系来说,我觉得人不可能完全掌握现实。 实质是某种你永远无法了解的东西。 没人能全部了解,不是吗? 对幻想的警惕是相对的,有限度的,如果一定要追究的话,在人生必要的时候打破让尽可能压抑自己,让自己无谓地变得残忍或愚蠢的幻想机制,赋予我们这种能力的不正是文化吗。电影就是这种东西。 并非所有的幻想都是不必要的。说白了,即便是庸俗的幻想,但如果它能给那些太辛苦的战场士兵,或者那些只能做苦工的人带来眼前的幸福感,那也是好的。 并不是说幻想本身不好,而要是警惕压迫着人门的幻想。

-有人说,《女人是男人的未来》之后否定的能量(energy)是不是再次增强了?那这次电影会怎么样?

=目标和原则之类的没有变化。打个比方,我遇到A后再遇到B,各自会不会做出不同的行为,有没有这类的差异呢? 有直观选择的素材和由此产生的形式,有演员们,跟着这个形态去尝试,然后从中收集东西。

 4 ) 戏里戏外都是无聊人生

韩国导演洪尚秀身上有股浓烈的文艺青年味道,就像我们这边的章明。两个人有相同特点,风格上越发平易质朴,越发透着难以琢磨的迷离恍惚,看似庸常简陋的影象背后,暗藏着汹涌的情感欲求。特别巧的是,两人都好在结构上玩点小技巧。
不过洪尚秀这次玩技巧可玩大了,几乎到了玩弄观众的地步,他足足骗了观众四十来分钟,近一半电影的长度。叫人心服口服的是,我们被他玩弄,还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这就是洪尚秀的魅力所在。
厚道的观众在评说一部藏有玄机的影片的时候,是不会把玄机道破的,这是评论的底线。所以我们跳过结构上的讨论,直接奔向那小津安而郎式的镜头语言。总之记得为他的高超技巧喊声好就行了。
洪尚秀捕捉到了小津那从容淡定的神韵,简单的长镜头描绘的尽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与小津一样,餐桌上的闲聊和漫不经心的行走构成了影片的基本情趣,工整的画面流淌着最为普通不过的情绪,顶多有一些愁苦写在苍白的脸上,但尽量是往内心里克制的。
所以尽管《剧场前》围绕着死亡的主题,但也感觉不到哪来的痛恨或绝望,仿佛死亡只是影片中他们无聊时候想玩玩的游戏。以主人公的经历拍一部厌世的电影,就是一个游戏。后来拉着影片的女主角一块寻死,也只是一个游戏。他们并不是真的活腻了,只不过无聊在平凡的生活中一下子很难打发而已。
那个寻死的青年在病危的哥哥床前哭了,说明他还是畏惧死亡的,所以影片最终说的还是对生命重新认知的过程。

 5 ) 3月1到3月2,属于洪尚秀的24小时

时间线是这个样子的。先是昨天晚上无意中知道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颁给了洪尚秀。然后上网检索让他获奖的影片《逃跑的女人》,没有资源。主角仍然是美丽的金敏喜。 我是他俩的CP粉,当然这一点价值观有点不正确。我陷在我的红色沙发里发呆,想着这两个人真是般配。郎才女貌,天蝎配双鱼。洪尚秀看到金敏喜灵魂层面的最大魅力,并将之激活;金敏喜回馈给洪尚秀无穷尽的灵感,诞生了他电影生涯的第二个高峰“后洪尚秀时代”。金敏喜在柏林电影节封后的时候,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勇敢的说出,洪尚秀导演,我尊敬你,我爱你。洪尚秀也为了她不惜任何代价的去离婚,虽然最后没离成。哈,他本人确实跟他电影里唯唯诺诺、思前想后的男主角们,有点那么不一样。但也有可能是批判的多了,自己总不能还那么做不是。 然后我就想着,不行,我一定要看一部洪尚秀的电影才好。介于很多都即使情节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也能明白自己隐隐约约看过,选来选去找了一部确定无疑我肯定没有看过的,叫做《剧场前》。 和《这时对那时错》很像,依旧是标准的洪式两分法。依旧是流水账一般的琐琐碎碎。但,就是那么好看。 豆瓣上有一个“我们都爱洪尚秀”小组,有一个热门讨论就是为什么国内诞生不了洪尚秀这样的导演。呵,国内何止诞生不了洪尚秀,侯麦、伍迪艾伦也不太可能啊。国内主流导演们还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心里装的全是家国情怀,悲天悯人,自然看不上小布尔乔亚式的哲学思辨,但是,家国情怀、宏大叙事有的时候反而简单,因为那大多数时候是假的,也因为是假的,所以观众有的时候也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得到。小布尔乔亚式的哲学思辨,固然小,但是真诚的反思自己,观众更买这份真诚的账。这也就是为啥伍迪艾伦这个小老头唠唠叨叨的说,我真的很怕死,洪尚秀的主角们看着美女,搓着手说真漂亮啊,想泡又担心麻烦时,我们感觉那么亲近。可能对于国内的导演们来说,真诚真的挺难吧,怕真诚了,就跌份儿了。 今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下雨了,密密细细的小雨,让这条五环外的生硬大马路温柔了很多。但这不会是出现在洪尚秀电影里的路。他电影里的路都是高高低低、挤挤插插的,路两旁形形色色的招牌,让镜头和构图不那么干净,男女主人公挤在一起缩着脖子走路。往往并不知道要去干什么,男人心里一套想法,女人心里一套想法。然后观众的想法是,他们应该会找个地方喝烧酒,然后到一个破旅馆去。那一般剧情就会按照观众的想法走。 《剧场前》前半部分接近40分钟,是一段电影中的电影。但其实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点。年轻的大学生刚刚考上学校,漫无目的路上闲逛偶遇昔日的情人。大家高兴于重聚,约定吃晚饭。等待女孩下班的过程中,大学生在剧场看了一部叫做《母亲》的话剧,讲了一个极为热爱孩子的母亲。 偶然看的剧导致了大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结合后面的情节,我猜那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晚上和女孩喝的醉醺醺之后,两人去旅馆开房。第二天男大学生前脚还在思索旅馆老板多收了他半天的房费,后脚就和女孩跑了四家药店买了80片安眠药。WTF???看来,他们做了要自杀的决定。后面的情节是男大学生突然跑路了,被女孩追了回来。两人晚上又去开房自杀。 路上途径小卖部,大学生特别想买自己常抽的红色万宝路,但是没有货。到了旅馆,两个人洗澡,准备“干干净净的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着烧酒往嘴里塞药。躺了一会儿女孩呕吐,把药片都吐了出来,而大学生陷入了昏迷。女孩拿起他的手机通知他家人过来救人。 后面大学生回家之后,被他母亲严厉的责骂,似乎忘了这是一个刚自杀过的儿子。大学生哭着说,让我说一下理由吧,就是妈妈你对我太严厉了。结果他妈妈更生气了。大学生就愤怒的跑出家门,冲到屋顶。他往楼下看了一下,那么高。往身后看了一下,没有人追上来。他心里说,并没有人在乎我。这时太阳升起来了,欢快的音乐响起。 随后,电影告诉我们,刚才发生的是一部电影,是我们陪真正的主人公看了一场电影。出场的主人公叫做金东秀,是个失败的导演。他看的这部电影是他同学俊熙的作品。 从剧场出来的人群中,金东秀还看到了电影中女孩的饰演者崔英实。他同学俊熙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导演身患绝症,在医院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于是这个回顾展之后,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们晚上还有一个募捐聚会。 金东秀也没想好是去还是不去,毕竟他一事无成,对于俊熙的病情他也漠不关心。但是偶然的,另外一个老同学在散场的人群中发现了他,跟他聊天并请他吃午饭。穷困的金东秀乐意蹭吃蹭喝。吃完饭,老同学问金东秀去哪儿,他也不知道,随便坐了一程,因为想抽烟下了车。结果意外偶遇崔英实。金东秀鼓起勇气搭讪,还说自己是俊熙的同学,也想找她拍电影。崔英实无法确认他说的是真是假,只好推脱说,那晚上为俊熙开的募捐聚会再说吧。金东秀这才决定晚上也出席聚会。 聚会后,金东秀粘上崔英实,问她去哪里,她说要去医院看俊熙。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偶然性因素,俊熙的病情出现了危机,大夫透露可能挺不过当晚。这导致了崔英实情绪的波动,并让她愿意去和金东秀喝酒聊天。 紧接着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金东秀对崔英实说,俊熙这部电影的想法抄袭了他的故事。他列举了很多例证,其中一个是红色万宝路的情节。崔英实说,这真的很巧合,但你不能因为有巧合就说是你的故事不是么? 木卫二在影评中说,虽然场合各异、心境不一、但依然仿佛被什么东西扎了下,有点颤抖。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细腻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某个场景被触动,继而在影片接近现实的刹那,产生某种难以理解的亲切。 我的理解是,这个电影只是又一次重复洪尚秀的“母题”——偶然。偶然触发的一个又一个事件,让事情的发展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这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如果大学生没有看那个关于母亲的话剧,可能不会触发他因为自己难以忍受的母亲,而要去和重逢的昔日情人共同赴死这个决定,如果小卖部有红色万宝路出售,男孩就不会另购鱿鱼干,女孩就不会恶心的呕吐,可能这个荒唐的决定就成了真,两个人就真的都死掉了。 后面的“现实”情节中,金东秀如果不是偶然想抽烟下车,就不会再次碰到英实,俊熙的病情如果不是突然转差,英实也不会和金东秀去喝酒,也不会有后面的开房。 但是在开房的时候,金东秀突然无礼的提出,让英实和他一起自杀殉情。英实投来一个轻蔑的眼神,甩出来一句话:“你根本就没看懂那个电影”。对哈,电影讲得是偶然对事物的推动,而金东秀想用必然的模仿去规划偶然的人生,那不就是没看懂么。

洪尚秀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偶然对于自己的电影,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 然后他跟金敏喜的相遇相知相爱,也是偶然喽。 我本来想把这个片子里提到的与女人相约自杀这件事,和著名的总是连累女伴,自己却不死直到第五次自杀才死成的太宰治比对一下,写写殉情相关事宜。可是写着写着就写成个日记流水账了。但是,就像洪尚秀说的,写作也是偶然性推动的不是吗? 从昨晚十点到现在,正好我的这24个小时,跟洪尚秀有关。

 6 ) 既然没有自杀,那就好好活着。

  作为洪尚秀的影迷,看他的每部电影我都带着极其主观的色彩和浓厚的兴趣:突然的拉近远焦镜头,把话筒故意放在画面的角落里晃来晃去,梦境和现实的直接切换,还有让人始料未及的做爱镜头等等等,让我叹为观止,无不佩服洪尚秀独立而坚持的品质。我认为洪尚秀是一个极其尊重观众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作品里,长镜头的运用,演员生活化的表现,以及导演刻意的拉焦指示,不仅让观众融入剧情,而且能让观众清醒地知晓这只是电影,不可以轻易站在哪个角色的立场上来感同身受,在《江原道之力》里毛茸茸的话筒调皮地在画面的角落里晃来晃去正应证了如此。
  《剧场前》与洪尚秀经常在影片里反映男女关系的主题显然不同。这部电影则瞄准了猥琐文艺男子的独角戏,其他都沦为配衬,连和她上床的女主角也只是生活的一个过客,他进行感受和思考的一个棋子而已。所以说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互动,只有体验。
  没有互动的体验却是最痛苦最孤独的,因此导演只好在前四十分钟用一个“片中的电影”来铺垫男主人公的情绪,这着实把观众都忽悠了一把,我想,一般观影的观众谁愿意把“片中的电影”男主角的情感体验转接到真正的男主角身上呢?而也正是这种非主流的转接,也恰恰说明了片中都市人物游离状态。
  男主角似乎一直在游离,从被朋友嫌弃,想勾搭妹纸,参加同学会,和妹纸上床,和妹纸诉苦、控诉李导演想并和妹纸一起自杀,妹纸不鸟男主角,最后男主角对着李导演痛哭流涕。
  这一切发生完,又改变不了什么,妹纸还狠狠地告诉他:“我看你没看懂这部电影。”这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吗,怎么会没看懂呢。喔,也许他真的没看懂。
  我们每个人能体验到的自己的快乐悲伤忧愁烦恼,并陷入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我们认为我们很懂自己,而别人看我们的情感体验时,会这样认为吗?当然,这是一个辩证的命题了。
  这个电影我认为是洪尚秀叙事较为薄弱的一部,当然,如果他只是想去讲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心境,我们大可不必怪罪。也许,洪导演当时正处于一个孤独而焦灼的状态呢。他拍了一部电影,想告诉感同身受的人们,你们应该好好思考下自己最近的行为了。
  既然没有自杀,那就好好活着。
  

 短评

“你好像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戏中戏结构,给一部原本并无太多思考余地的影片加上了点思考空间,并非是形式花哨了起来,而是两个故事内外交织所形成的深度得到了拓展。这样的文本着实出色,聚焦文青内心的脆弱与外界的压力,细腻真实且深刻。差不多的形式,如果你因为看了《吉祥如意》而高潮,那你一定是没有看过本片。

11分钟前
  • 野凡
  • 推荐

该男文青缺乏成就感,脆弱自尊拒绝直面失败,但是乏力感依然侵蚀内心,进而寄情自溺情感,将性偶圣母化情感神圣化,但这种拔高虚伪违心,毁灭性冲动必然出现。女演员摆脱不过唯有因势利导,将自我普通化分析展示,纵其肉欲后飘然而去。男文青在征服欲达成后释放压抑,终于可以去冷静思考鸟~~【8】

1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6/10。典型的侯麦式”女英雄“(独立自强、适时的抽身离开),男性反而渴望单纯的爱,但约定自杀这个梗太出戏了,完全不见主角有厌世情绪的铺垫暗示。个别细节还是很洪式幽默,例如酒席上男主去拥抱来讨好前辈,结果前辈嫌他搞基....零度剪辑,缺乏演员调度的定焦,毫无叙事关联的突然特写,技巧真是粗。

1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本电影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对号入座。剧场前请勿喝酒聊天发生性关系

1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故事的主角看似是英实、导演和金东秀三人,但在戏中戏的结构之中三个人以五个人的形态发生复杂的联系。金东秀把自己看作银幕上的导演,追求银幕上的英实,通过这一过程偿还自己成为导演的欲望,实际上英实才是全片唯一活在当下而非电影里的人。电影对现实的渗透在于事物以及情状,倒不在人的自身了。

20分钟前
  • 麻友安
  • 推荐

骗姑娘上床是多么水到渠成的事情啊。

2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光影内外,似真非真,似幻非幻。借他人电影,浇自我欲火——希望和失败之火。

27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梦境对梦境 神经病对神经病 并不觉得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比有什么特别

31分钟前
  • 杀猪大娘
  • 推荐

推拉之后,洪尚秀变得更随意,也更加远离了原来的水准。与前几部相比,无论对结构的实验,男女的刻画,所涵盖的容量明显变少,趣味是更多了,比方说跳楼时俏皮的配乐,跟踪时响起的古典乐,都让人觉得是绝对的洪尚秀,但戏里戏外,探讨得不够美妙,也不够实验。

33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我觉得你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3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戏中戏的结构,想不透的人总动不动谈到死,其实只要想透了,什么都可以改变。

37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在制造尴尬这件事上,洪尚秀永远不会止步。两个大段落,单拎出任何一个来看,无论人物的行为还是语言,都令观众感到“奇怪”,是乏味且难以接受的。但将它们自然地合在一起,文本之间的互文所迸发出的戏剧张力又使人拍案叫绝。同行朋友总结得好:到了这一部,洪尚秀已经从对两性关系的怀疑转向自我厌弃了。但我觉得,对于这种厌弃,他又是感到恐惧的。非常矛盾却难以自拔的男人,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借用尼采的书名来评论:“人性的,太人性的。”女性在肉体上的迎合只能说明:她服从于两性交往的僵硬规则,她对这个世界从本质上也是不怀有希望的。

39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洪尚秀第六作,快速变焦推拉开始广泛使用。熟悉的两段式结构,前半程影中影,后半段则是戏外自我代入的另一位导演对女演员展开纠缠求爱的过程。电影情节与现实行为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比如青年人头脑发热的殉情自杀与中年人一夜情后拍屁股走人,还有男女方喊痛的倒转。音乐的反讽式运用:悲伤与危机时的欢乐乐章。PS:影中影里的短瞬梦境颇有意思,坐在楼梯上吃苹果的白人女子恰似异域诱惑的象喻。(8.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居然把男女相遇吃饭做爱分开的过程拍了十几部电影

42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后半段没看完睡着了...每场戏上来都要推镜头,在两个人间推来拉去,对话也慢慢吞吞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就上床了,莫名其妙就双双自杀,莫名其妙又都活过来了。时不时一两句画外音跟小城之春似的。可能后面揭示戏中戏会有趣点。洪尚秀我看得不多,还没熟悉他那神奇的思维,抱歉了。

4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窝的天,这部电影感觉是洪尚秀最聪明的一部了吧,你所能想象到的洪式戏中戏——对没错,看到一部电影,喜欢上了里面的姑娘,进而真的泡了这个姑娘。而且嘴老毒了,姑娘跟人上床以后竟然给那男的甩出一句“我觉得你根本没看懂这部电影”,当时就给我吓懵在影院座位上哈哈哈😂

5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用“喝完酒就去小旅馆“这种题材居然也能拍这么多部电影!!!

55分钟前
  • 推荐

2008.6.27 看不出什么意思。镜头总是推。。。推。。。。推。。。吃安眠药后女主角哭,表演让我感动。后面那个怪男有点意思。

5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临走那句台词亮了

58分钟前
  • 衫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