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错位》,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米米
政治的野心也没表现出来,对科技的反思也没说出来,披着科技的框架,啥都没玩出来
孟山
暗色霓虹流转鬼魅大胆,体制黑洞之强吸力如机器人也无法阻挡
dama.W
国内少见的后现代艺术装置主导,但是开头的进入方式选择是不是能更好啊,和后面叙事展开有点割裂。后面有一些方向选择明显可以更好,比如“我”和“制造的我”之间关系还可以往深处挖,制造多一点投射和反应。
Andrea
超前的概念,有力的批判,完美的构图。
一桶猫
非常先锋的软科幻 大胆的布景、打光、配色以及超现实的设定不仅呈现一种诡异感 更从多处细节上讽刺官僚体制 这不比两个多小时的流浪地球更值得看
Sanders03
后现代先锋的实验元素中牵扯对现实“文山会海”的控诉,伴随着朴素的软科幻观念,对未来概念性的大胆设想。本土化对开会的压力引申到科幻观念,大量和《2001太空漫游》《闪灵》如出一辙的场景设计,师承库布里克的色调让简短的文本爆发出可怖的梦魇,与德国表现主义相辅相成的恐怖谷效应和静物特写炉火纯青的运用,淡化对白的推进,用复杂的构图构造抽象的束缚,如同《大都会》般楼体间的压迫,从意象和具象映出“说归说,开归开”的无奈。对“智能人”这一简单意象的无限想象,个体意识和人机对立的朴素探讨,虽在剧作上相对简陋,但仍展示了中国科幻那一抹强大的野心和潜力。
消亡之人
极简的场景、建筑、服装设计使得本片具有了足够的未来感。然而实在难称优秀或独特。 剧情简单到了幼稚的地步,可能小学生科幻作文就能写出来这样一个机器人替身故事。 对官僚主义、智能人权或者其他应该反映想反映的一切东西都不过是浅尝辄止罢了。 年代是原因但不该是借口,哪怕是我的舅舅这样一部非科幻的故事片,也在场景设计上远胜本片。 其实依然惊叹于本片作为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带给我的新奇感。但又因为再次感受到我国电影工业的长期大幅落后而难过。科幻、冒险、恐怖、悬疑等主流商业片类型好似从来都没有发展起来过,如果商业片都少了这么多支柱,工业何谈发展呢?
快乐王子
足够有意思。科幻的外壳下是政治讽刺的底子,开会本身没有意义,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还是有那么多会要开,因为开会从来都不是要讨论些什么,而是展示权力,仅仅如此就足够让他们痴迷,所以赵局长深恶痛绝的开会也未尝不是他自己铸就的。剧情简单到像小学生科幻作文,但这一部主要还是好在视听的设计,高饱和的红与纯白撞色、规律运动的物件、立体几何的呈现、模糊音乐和音效界限的电子乐...这些元素使得电影极具现代性,也足够有趣。其中有一个梦境赵局长在荒原了跋涉,最后遇到了欣赏迪斯科的古人,这时这种错位感才被拉满,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国际流行文化的强烈割裂和错位,讽刺也不再仅仅对准了官僚,而是一种对文化本身的质疑和戏谑,感觉更妙了~ps.还很喜欢多扇玻璃门的设计,荒谬的同时滋生了恐惧
三色堇紫
黄建新导演长片首作,讨论人性弱点和人工智能的软科幻。鲜艳的色彩运用,魔幻的梦境宇宙,蕴含着暴力倾向的人体雕塑,拥有着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自我意识的矛盾和斗争,一个无线重复的闭环,满满的讽刺意味,荒诞而怪异,所有的可怖经历到了最后原来只是一场噩梦,可笑至极。
伊菲吉妮娅
或许是大陆影史软科幻的绝响了,表现主义与惊悚政治寓言,人工智能的危机意识,梦境段落太牛逼了,红蓝光运用也是先锋骚气的不行。
FranzCamus
这个可是属于中国的第一代新浪潮电影啊 充满了科技感与光怪陆离感 氛围也十分压迫 台词犀利泼辣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80年代的作品。可惜此时的黄建新早已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黄建新了。
#FIFF27#第4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搞的独家修复版真行,画质太高清了,看的真爽,骗说近年院线上的我都信。
总的来说,这个软科幻的故事其实是为了讽刺现实社会中官僚体制内开会乱象。
赵局长拥有独立的汽车,司机还有秘书对他关心呵护每一个细节,他住在超现代的大平层内,拥有宽敞的办公室,进出打tie穿靓衫,但却苦于天天开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聪明的他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来替代自己开会,解决冗余的公务。
但在替代的过程中,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开始跳出他的控制之外,自我学习和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通过机器人与赵局长的对话,推进主题。
值得一说的是整部影片的背景和色调都看得出精心设计过,简洁的家具,几何的变化,颜色的对比,光影的变化,镜头的对视,让整部影片充满冷硬而荒诞的冰冷科技感,很难想象八十年代就有如此的前瞻性,哪怕放到现在都不会产生时代的隔阂。
最后,例行公事,惋惜现在已经无法拍出这样的影片了,我们在一个科技流行人工智能的时代,却要看着以前电影拍出来的机器人故事。
2015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的《三体》宣布杀青,并宣布将在2016年7月上映。
然而过了整整两年了,《三体》仍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仅如此,游族影业当初还夸下海口“《三体》将拍六部曲”“单片投资达2亿元”“要拍中国的《星球大战》”“无上限追加特效投资”“《三体2》筹备工作启动”……这些通通没有了后文。
真正有进展的反倒是刘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也就是宁浩执导的《疯狂的外星人》,将于2019年春节档上映。
巧合的是,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另一部电影也是由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改编——《流浪地球》。
自从《流浪地球》发布预告后,网友纷纷说:中国终于要有一部像样的科幻片了。
其实,中国早在80年代就有科幻片了,不仅很“像样”,很震撼,还很超前。
《错位》
这部1986年的科幻片,在豆瓣获得了8.0的高分,好于87%的科幻片。
和近期热门科幻片相对比,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
不同之处在于,《错位》绝不是类似《侏罗纪世纪2》《环太平洋2》的视效大片,完全是以剧本和想法取胜。
男主角赵书信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名局长。
他无法忍受每天无聊而又重复的文件和会议,于是制造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机器人不仅可以灵活掌控自己的身体,还能模仿赵书信的表情。
赵书信还将自己的记忆植入了机器人,使他拥有自己的一切记忆,从而成了赵书信的克隆体,或者说替身。
刚开始赵书信并没有什么野心,他仅仅是让机器人代替自己去开会,以及做他不愿意做的工作。
当然,赵书信也不傻,机器人工作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监视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机器人果然代替赵书信顺利开了会,介于他拥有赵书信的记忆,外貌又和赵书信一模一样,没有出一点差错,没有人发现任何异常。
唯一不足的是,散会后同事要和机器人一起喝酒,机器人担心被识破就喝了一杯,然后连忙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赶紧回了家。
机器人一路上踉踉跄跄,好在坚持回了家,没有暴露身份。
赵书信将机器人修好后,机器人对赵书信说:真悬啊,要是倒在马路上被送到医院,就全完了。你为什么不设计我能喝酒呢?喝酒的动作多帅啊。
赵书信担心以后同事再对机器人灌酒,连忙给机器人装了储存器,可以储存饮料,然后把它倒掉,类似于六脉神剑。
可能在有些观众看来,机器人并没有因为不能喝酒而被识破,导演完全可以不拍喝酒的戏份,或者一开始就将机器人设定为可以喝酒,先拍机器人不能喝酒,又拍赵书信给机器人增加喝酒的功能这场戏是不是有点多余?
恰恰相反,这一幕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机器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
机器人让赵书信给他设计可以喝酒的功能,原因在于人类可以喝酒,所以他想变得和人类一样。
正如《银翼杀手》中,复制人的寿命只有4年,所以他们想像人类一样长寿。
又正如《机器管家》,身为机器人的安德鲁想要像人类一样恋爱,甚至想要成为真正的人类。
又或者是《人工智能》,还是《机械姬》,都是这样,任何一个细节,一个契机,都可能让机器人觉醒,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机器人,不再愿意服从人类的命令。
《错位》中的机器人今天想要喝酒,明天就可能想要的更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机器人没过多久甚至开始抽烟的,因为他说“抽烟很气派”。
而赵书信是不抽烟的,他以担心穿帮为由禁止机器人抽烟,但机器人并不情愿。
正是“喝酒”这件事,引发了蝴蝶效应,让机器人越来越不愿意做赵书信的替身、傀儡、影子。
他扬言:就算你把人类的知识都输入给我,我也只是重复。我要跟你一样,有个性,有思想。
于是,他开始违抗赵书信的命令,私自出门,私自和赵书信的女友小杨约会,开始看爱情相关的书籍,去了解爱情的含义,甚至趁赵书信睡着的时候把机密文件藏起来……
眼看机器人变本加厉,赵书信也开始了反击。
他早在制造机器人的时候就设计了程序后门,可以用遥控器关掉机器人。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能量,限制他的续航时间。
这些都只是常规操作,更可怕的是赵书信觉得毁掉机器人太可惜了,他决定给机器人换一张脸,然后让他去代替人类做那些有危险的工作……
要么唯命是从,要么被销毁,要么从事高危工作,机器人该如何抉择?
《错位》由黄建新执导,他曾凭借《背靠背,脸对脸》成为金鸡奖最佳导演,还曾凭借《埋伏》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他拍摄了大量好评如潮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豆瓣评分9.4,将职场的尔虞我诈刻画得淋漓尽致;《黑炮事件》评分8.3,又将官场的黑暗和多疑诠释得入木三分。
而《错位》又涉及到科幻领域,探讨了人工智能和赛博朋克的话题。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特效,而特效又代表着成本,所以成本越高,意味着特效越好,电影质量也就越好。
比如最近《流浪地球》发布预告时就是这样的情形,网友更关心电影的特效,而忽略了电影的剧本。
仿佛特效好就是好片,特效差就是烂片。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错位》,电影中的特效极少,除了有大量一人分饰两角的片段之外,整部电影几乎没什么特效。
而且分饰两角并不需要CG制作或者3D建模,演员分别完成两个角色的表演并加以合成就可以了,严格的说还是属于实拍的范畴。
《错位》并没有什么天马行空的视觉奇观,关键在于它的想象力非常超前,它的上映时间比《人工智能》《机器管家》《我,机器人》等等都早了很多年。
这种以小博大,不以特效为卖点的科幻片还有很多。
比如豆瓣8.4分的《彗星来的那一夜》,导演用5万美元,5个晚上,1台手持摄影机,刷新了“拍一部优秀科幻片”的最低界限。
豆瓣8.5分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更是成本只有1.5万美元。
低成本高质量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科幻片,当年温子仁拍《电锯惊魂》仅用了120万美元,耗时18天,就打造了这部恐怖片神作。
又比如近期热门的《网络谜踪》,原本只是导演和制片人的无心之作,整部电影都通过屏幕来推动剧情,仅仅13天就拍完,成本低得令人发指。
然而电影取得的成果与成本完全呈反比,不仅豆瓣评分高达8.7,还在全球范围获得了将近7000万美元的票房。
国内的《人在囧途》《心迷宫》《疯狂的石头》《驴得水》,国外的《猜火车》《两杆大烟枪》《活埋》《追随》,个个都是低成本高口碑。
前几年很火的科幻片《钢铁苍穹》更是骚操作,投资750万欧元,其中90万都通过众筹集资,最后成片的效果还不错。
反观国内,投资7.5亿人民币的《阿修罗》烂到无以复加,制片人仍然认为问题是出在特效上,还放出狠话:谁能再给我2000万美金,我能把他们(好莱坞)颠覆了。
觉得成本和质量成正比,你还是别拍电影了吧。
《错位》并不是唯一的优秀国产科幻片,1988年的《霹雳贝贝》和《合成人》,1990年的《大气层消失》和《魔表》,1991年的《隐身博士》,1992年的《毒吻》……个个都是小成本电影,但也都代表着国产科幻片的最高水平。
只可惜,它们翻来覆去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电影。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没有像样的科幻片,只是从21世纪开始,国产科幻片仿佛绝迹了。
好在,我仿佛又看到了国产科幻片兴起的曙光。
首部国产赛博朋克电影《破梦游戏》即将上映,两部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也定档2019年。
周星驰执导,吴亦凡、林允主演的《美人鱼2》将实现任意穿梭太空的“虫洞计划”。
江南小说改编,鹿晗、舒淇主演的《上海堡垒》已经杀青。
陆川执导,王俊凯、廖凡主演的的《749局》正在拍摄。
中国、芬兰合拍的科幻片《希望岛》已经在去年杀青,由《钢铁苍穹》导演执导,段奕宏、凤小岳主演,预计在2019年上映。
除此之外,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即将上映,陈正道要拍《循环》,徐克要拍《星宠》,郭敬明要拍《未来未来》三部曲,韩寒要拍《天空制造》,邓超要拍《银河补习班》……全都是科幻题材。
2019年、2020年有大量国产科幻片上映,哪一部是烂片,又有哪一部会成为国产科幻片的希望,我们不得而知。
很有可能,2019年就成了传说中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届时,可能我们再也不用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一部像样的科幻片”这种丧气话。
去年暑假偶然发现这部电影,当时写了一些感想,现在摘出一部分
刷豆瓣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稀有品种——国产科幻片。顺藤摸瓜,居然发现了好几部豆瓣评分过7的国产科幻,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作品。
怀着对豆瓣评分的信任和对国产科幻的怀疑,我打开了《错位》这部电影。结果我竟然反复看这部电影整整一个上午,奇异的脑洞都在其次,这部电影的视角和挖掘却着实让人入迷。
《错位》的剧情听起来很简单,被科幻大片屡屡冲击的我们这代人看来,或许还有些有些俗套:
热爱“发明”的局长赵书信为了摆脱自己不愿做的琐事,做了一个自己的“克隆智能人”。可是智能人渐渐地居然也有了人性,行为越来越像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类感情。面对不再听命的智能人,赵书信企图销毁它……
首先,简洁、明快的构图和色彩就吸引了我:
影片用大篇幅的红白色块,十分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方形的建筑、物品在整个构图上成为亮点。整个影片构图、色调都有科技感和后现代感。虽然现在的视频资源像素不高,但随手一截都可以看出布景的精良。
影片没有配乐, 仅在几个剧情紧张处有一些空镜头,配合着诡异的简单重复旋律或者令人感到暗流丛生的鼓点。
尤其是出现两次的智能人制造实验室的雕塑镜头,用激烈的鼓点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让人感到暗地里有邪恶的力量在酝酿。虽是静物,却比格斗的动景更有剑拔弩张的感官感受。
(再看现在的影片,简直得依靠配乐拉动观众情绪,120分钟的电影能有100分钟的配乐- -)
《错位》上映于1986年,80年代是中国改革、动荡的年代,人们在时代的变迁中纷纷寻找新的身份认同、自我认同。
影片模糊了所有的背景,没有城市、没有地点、没有时间、甚至只有“赵书信”这一个名字出现。
赵书信对智能人说:“走出这间屋子,是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十分复杂,你要学会用平行思维。”智能人在大千世界走了一遭后,很快从一个单纯好奇的孩童似的人变成了会抽烟喝酒、刷气派的官场人物,这种改变让赵书信也感到慌张。
赵书信制造智能人,是想自己逃避官场上各种无意义的会议、交际,他在独善其身,可代替他做这些事情的智能人却近墨者黑。这个世界就像一个染缸一样,人们投身其中,染上了各种各样的污秽色彩。赵书信说:“最近我发现我们的差异越来越大了,常使我感到紧张。”如果赵书信没有拒绝那些交际应酬,他是否又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呢?
影片很直白的表达了对社会规则的不满。
智能人问赵书信为什么造他,赵书信说:“我想在有限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赵书信说“开会,许多人坐在一块扯皮聊天”就是不想干的事。
智能人不解:“不想干的事可以不干。”
“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但是这样一来,想干的事我也干不成了。”
而另一个官员和他的对话更加露骨:
“哦,你也反对开会?”
“不敢说反对,反正是开怕了。”
“这会可是你召开的啊。”
“我们不开行吗?中央开了,部里开了,省上开了,我们不开没法交代,这可是态度问题。”
“那么就开短会,干嘛开三天呢?”
“不开三天,一天场地是不租的。再说,文件规定,一天不开伙。不开伙,您老兄到哪喝酒啊?”
影片中,门的设置也颇有深意。
赵书信的办公室走到外面,要里里外外走七八道门。赵书信每一次都是畏畏缩缩跟在秘书后面,内心排斥这些门,而智能人则是骄傲的走在秘书前面,非常气派。
梦中梦里,这个场景显得非常“意识流”:
赵书信走进一片荒原里,居然看到老子在看娱乐节目,见到他,老子立刻端正身子,颇有深意又玄虚地说了一番:“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祸福相依,正常与怪异可互相转变,善良与邪恶也能彼此循环,人们不明白这个万物循环的道理已经很久了。世界一直是变动的,不变才是偶然,什么是常态什么是畸形,其实从来没有定数。人类和智能人,哪个善良哪个邪恶,也是没有定论的。
在影片的 开头和结尾,这一个不停摆动的金属装置各出现了十几秒,它以各种奇怪的角度摆动着,仿佛随时要摔倒,最终又稳当的进行下一次摆动,仿佛是一种平衡和错位的博弈。
影片借智能人之口说:“我发觉你们人类很怪,你们给自己制定了很多条文,但在内心深处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始终没有看清自己。
关于这部电影的剧情和科幻成分,就不多说了,毕竟现在观众对科幻片的感知阈值已经比曾经高了好几个门槛,不过看的过程中,真的由衷的觉得实在太先锋了。
近二十年,中国可以说基本没有科幻片(?),上个世纪的科幻片,其实有那么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值得再去回味和思考。
国产科幻片,是一个残酷的标签。
只要被贴上这个标签,大家便会主动划清界限。
它就像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又常常出现在我们眼前。
粗制滥造的五毛特效和寒碜的舞美道具设计,使我们不得不对国外科幻片心生憧憬。
但是今天,智哥要为国产科幻片正名。
不,应该是这位爷——
「错位」
Dislocation
介绍之前,智哥先带大家领略一下中国第一位男机械舞者赵书信(男主角)的舞蹈表演。
看看,跳得多好。
言归正传,这位「错位」是何许人也?
它是中国影史上跨时代的作品,国产科幻的鼻祖,1986年一经问世,空前绝后,30年过去了,仍找不出比它更优秀的。
但在当年,它也算是被忽略了,因其一直活在「黑炮事件」的光环之下。
它们共同的导演,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他现在的作品叫《建党伟业》《建国大业》。
黄建新
制片 / 导演 / 编剧 / 演员
说起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如今已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提及黄建新。
对于智哥这种00后来说,他过于陌生,但其在业内的影响力是完全不输给那些明星的。
当然有很多人说他从艺术批判者变为体制内的“招安”,是一种“堕落”的行为,但这其中过程,只有他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
「黑炮事件」「错位」「轮回」
「黑炮事件」是他的处女作,一上映就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提名。
「错位」也算是生不逢时,它还有位好兄弟,「轮回」,这三个兄弟被称为黄建新的“先锋三部曲”,直接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实验与变革浪潮。
「错位」虽不像「黑炮事件」那样稳吃三注,但也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照明提名。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错位」的灯光设计极其严谨。
从影片色调谈起,整部作品只出现过不超过5种颜色,最主要的是红蓝黑白。
不知是否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右)
同时灯光颜色构建了一个诡异的氛围,让人感觉到悬疑恐怖,并且跟着角色的情绪发生改变,充满了实验性。
不仅仅是灯光场景,服装也配合着色系,不是黑白西装,便是浅棕白色,大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质感和艺术性。
说到场景,其展示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构图精细,并运用很多几何图形,艺术雕塑,不是未来,而是同一时空的另一次元。
因为环境发生变化,现实的问题却没变,隐喻和影射就变得更加明显。
「错位」所讨论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和AI机器人问题。
这便是其牛逼之处,原来早在30年前黄建新就构想了这样一个机器人,他可以帮你去开会,应酬,无聊的琐事等。
而你便可以宅在家里玩游戏,看电影。
试想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机器人,帮你去上班,你就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前提是,他得毫无感情。
这就是导演所抛出的问题,机器人太过聪明,开会的讲演甚至比自己还要富有生气,女朋友也可以轻松应付,你就不怕他想睡睡你的床席?
这些拿捏的不到位就真的会错位。
这放在现在很老土,机器人的人性等等,但在当时这个思想已经超前太多了,放在现在中国也没人敢拍,应该说是没能力拍。
不仅仅是AI机器人,社会问题也是一针见血。
作为局长的赵书信面对的是一张张开会稿和签署文件,每一个小时要开一次会,神TM开会,要我,我也造机器人替我去开,你从他的梦境中就能看出来他有多恐惧开会。
这种形式主义已经延续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沦陷于开会的怪圈,有时一开就是一整天,说句大实话,多干点正事比什么都强。
整部电影下来,“开会”二字是台词中出现最多的,而且有很多的金句都是出自机器人口中,
“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 “我发觉你们人类很怪,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你们给自己制定了许多条文,但内心深处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我以您的身份在台上讲话,台下的人不愿意听,也得鼓掌。”
一语中的,讽刺至极,关键还是机器人说的。
电影角色里,对机器人的刻画使我倍感同情,他有着钢铁的身躯,轻轻一碰就会伤害到他人,而他自己却无法决定。
最后机器人与赵书信之间对峙的那场戏里,他对赵书信做了一个挑衅动作,扭头,这是刚出生时他无法模仿的动作,最后却做到了,这个角色可怕又可怜。
这些台词和情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剧妙笔生花,最后甚至找来了老子说出他的大道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出天机。
一部好电影需要一个好编剧,而「错位」毋庸置疑做到了这一点,过去了这么久,国内再找不出这样具有先锋意义的作品,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在这个夏天,邀请了一帮业内大佬,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开启了第二期剧本工作坊学员的招募。
我们希望能找到真正有才华的你,如果你有心学习,那就赶快来报名,说不定下一个创造历史的人,是你~
报名猛戳下方链接⬇️
AME第二期工作坊学员招募链接:
第一期回顾:
欢迎申请者与主办方取得联系,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AME影视计划
微博:AME影视计划
邮箱:amejihua@163.com
微信联系人:zhaominghao2616
电话:(0571)87271058「工作日9:30-18:30」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杭州岸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微醺之中看黄建新《错位》(1986),几乎和《黑炮事件》同等先锋能量再次深感很多导演从80、90年代以来,一开始很会拍电影,不迎合别人,到00年代不会拍电影,开始试着迎合与改变,最后不会拍电影,坠入到重复和失语的窠臼,一片悲凉,这些人是宁瀛、黄建新、王小帅、张元……是什么变了,要写悼词么?
三十年前的软科幻,欧气十足(字面意义上的),简直怀疑黄建新本人就造了个开会机器人,然后现在已经被该机器人杀了埋了取而代之了
赵书信:“人的生命有限,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机器人:“诶,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赵书信:“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可是这么一来,想干的事儿我也就干不成了。 ”
如果当年能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能厉害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可惜,中国电影人却选了一条更容易获奖的道路。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黄建新式科幻打光、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这部片子题材之大胆,思维之超前,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超越它。如果当时真的按这样的路子拍下去,哪还有好莱坞科幻片什么事啊。PS:机器人意识中一定没有植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有了这三定律,又会怎样,智能人的意识觉醒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被女秘书的女王气质迷倒
黄建新同志如今真是错位了
欧洲先锋派电影语言在国产片中的完美尝试。无论冷峻的节奏、现代感十足的布景及配色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都神似库布里克的《2001》。其中有穿插表现主义的梦境象征,还有结尾两人对峙的“港片式站位”都很难相信这是曾经大陆影片水准。导演最新的作品是《建党伟业》。他本人也“错位”了吗?
带炮进京惊动整台国家机器的黑色幽默后,在这个更极致化的后现代布景中(前现代的处境),是更超前的身份的焦虑,这恐怕只有80年代的保驾护航提供的优越空间才会造就如此“大跃进”似的构想。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这样指明共产主义的意思就是科幻。『有在前的,将要在後。』这是说给黄建新的
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幻精神的科幻片了,更多是社会讽刺寓言或小品,所以用不着拿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基础科幻法则去追究它。对开会的讽刺可真强,现在可不敢这么拍了。当代艺术的那种时代美感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构图、色彩、空间感都看得出精心的设计,尤其是走廊上层层的门非常有意思,太喜欢了,非常大胆。节奏一般,叙事不抓人,台词有点尬,不过放那个时代还成。同样是分身梗,成为对社会的极好讽刺,特效很棒,虽然大部分两人同框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隔物,但是做得也算是从视觉上无缝衔接了,这种电影魔术式的东西放现在看都非常有趣。
2019192 天山。人性到底有多复杂呢?做局长的他是官僚体制内的身不由己者,而在与智能人的关系中他即化身独裁者。
不是太认同一部分影迷吹捧八九十年代所谓开放的论调,的确这个时期的一部分电影光怪陆离,显得别具一格,但是总是怀念旧时代其实也显得很迂腐。黄建新自然是春秋笔法的高手,总是暗藏褒贬,这部电影利用一个脑洞将人与机器之间的错位和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两个命题交叉探讨,在编剧层面还是挺考究的,视听展现方面也体现出不少独特的想象力,只是很多地方似乎过于赤裸裸,也过于追求一种形式感,反而显得不那么深刻了。而且豆瓣用户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更喜欢讽刺时政类的题材,更容易给出较好的评价吧。但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片子是有点儿意思的,只是这部错位后面的发展其实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吧。
拍出《错位/黑炮/背靠背》是黄建新的“知”。去拍《建国/建党伟业》是黄建新的“行”。黄建新不但没有错位,而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希望黄建新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应该实至名归吧?!
早期关于人工智能 梦境的经典科幻之作。暗含各种政治嘲讽,原来80年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
【A-】这片真的,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错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简直完美师承库布里克,哪怕现在,也没几部大陆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幼稚而又伟大。
《流浪地球》出现的前3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片超过了这部《错位》。然而《流浪地球》只赢在了特效以和中国观众30年来没有看到过好的国产科幻。
八十年代的妇联大会上女干部能吞云吐雾 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男艺人不能当众吸烟 别锤 没有半点女性不能抽烟的意思 对比阐述一下事实 真印证了片里说的 “你们人类真怪,给自己立了很多条文,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80年代神片,可惜XX转折断档了。很好奇黄建新从揶挪体制到后来的伟业系列是怎样的心路,为了不开会造个机器人,那时几部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这部算技术很好的了,比黑炮糙些但更先锋和独特,看片尾演职员的特效摄影应该有很多幕后故事期待回顾展讲讲吧,有几段镜头很牛,刘子枫分饰两角显实力。资料馆。
做个机器人每天帮开会,果然很中国式科幻……本片可看作是《黑炮事件》的延续篇,刘子枫主演的角色还是叫赵书信,色彩方面对红色和白色的实验性使用依然很先锋